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重点研究疾病中功能和代谢的变化.2.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异常变化。
3.循证医学(EBM):指一切医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的科学成果为依据,循证医学是以证据为基础,实践为核心的医学。
4.健康(health):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5.疾病(disease):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6.病因:指作用于机体的众多因素中,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病特征的因素。
7.完全康复(rehabilitation):指疾病时所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
8.不完全康复:指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留后遗症。
9.死亡(death):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10.脑死亡(brain death):目前一般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11.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又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onatremia)。
12.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又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
13.脱水热:严重高渗性脱水时,尤其是小儿,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使散热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体温升高,称之为脱水热。
14.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钠水呈比例丢失,血容量减少,但血清Na+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
病理生理学 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名词释义1.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2.疾病:在致病因素的损害和机体的抗损伤作用下,自我稳定调节障碍导致的异常生活活动过程。
3.亚健康: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生理机能低下的状态。
4.病因学:可导致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基本因素。
5.条件:在病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能够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6.诱因:在疾病发生的条件中能够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7.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脑死亡是死亡的标志。
8.脑死亡:枕骨大孔以上的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停止。
9.低血容量低钠血症:以钠离子丢失多于水分丢失为特征,血清钠离子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也可称为低渗性脱水。
10.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特点是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但体钠总容量正常或增加,患者有水潴留以增加体液容量。
*所以也叫水中毒。
11.低血容量高钠血症:以失水多于失水为特征,血清Na+浓度高于150mmol/L,血浆渗透压高于310mosm/l,细胞内、外液量均减少。
又称高渗性脱水。
12.脱水热:因皮肤蒸发水分减少引起的体温上升。
13.等渗脱水:其特点是钠水按比例流失,血容量减少,但血清钠离子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内。
14.水肿:组织空间或体腔中积聚过多液体,形成水肿。
体腔中过多的液体积聚可称为积水。
15.输卵管失衡:当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时,肾小管再吸收不会相应减少,甚至反而增加,或者当肾小球滤过率为正时常时,肾小管重吸收增加,均可导致钠水潴留,称为球管失平衡,是水肿发生的基本机制。
16.肾小球滤过分数:肾小球率过滤/肾血浆流量,正常值约为20%;当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肾病综合征时水肿是由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引起的。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病理过程:主要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如发热、炎症、休克等。
2.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的状态。
3.疾病: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体内由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
4.病因:是指作用于机体的众多因素中,能引起某一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的因素。
5.条件:能够促进或阻碍疾病发生发展的体内外因素。
6.遗传易感性:在某些家族中,个体由遗传(多基因作用)所获得的易患某种疾病的倾向性,需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才引起疾病。
如糖尿病与高血压病等。
7.脑死亡: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不可逆性永久停止,标志着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丧失。
脑死亡后,出现不可逆的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呼吸停止(虽进行15min人工呼吸仍无自主呼吸),各种颅神经反射均消失,瞳孔散大或固定,脑电波消失和闹血液循环停止。
脑死亡一旦确定,在法律上已具备机体已死亡的依据。
8.体液:体内的水与溶解在其中的物质称为体液。
9.跨细胞液:跨细胞液为细胞外液的一部分,约占体重2%,由上皮细胞分泌产生,存在于密闭的腔隙中,又称第三间隙液,包括关节囊液、脑脊液、胸膜腔、腹膜腔浆液等。
10.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低钠血症又称低渗性脱水。
其特征是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细胞外液减少,而细胞内液增加。
11.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高钠血症又称高渗性脱水,其特征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均减少。
12.等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为血钠浓度正常的细胞外液减少,其特征是钠与水成比例丧失,血清钠浓度在130-150mmol\L之间,血浆渗透压在280-310mmol\L之间,细胞外液量减少,而细胞内液量正常。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完整]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一)绪论1、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学科。
任务是以患病机体为对象,研究整个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变化机制,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二)疾病概论1.基本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2.健康:不仅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健康至少包含强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精神状态。
3.疾病: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病因:指能引起某一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5.诱因:指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6.康复:分为完全康复和不完全康复两种。
完全康复主要是指疾病时所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不完全康复是指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留后遗症。
7.死亡: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但是并不意味着各器官组织同时均死亡。
8.脑死亡:指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丧失。
(三)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低渗性脱水: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低于130 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280 mmol/L,称为低渗性脱水,也可称为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2.水中毒:指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低于130 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280 mmol/L,但机体内钠总量正常或增多,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又称为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3.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浓度高于150 mmol/L,血浆渗透压高于310 mmol/L,称为高渗性脱水,又称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4.等渗性脱水:是钠、水成比例丢失,血清Na’浓度为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为280~310 mmol/L 的一种水、钠代谢紊乱。
病理生理学的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的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是病理学(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机制)与生理学(机体正常功能的研究)相结合的学科,研究疾病对机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及机体对疾病的适应和代偿机制。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病理生理学的名词解释:1. 炎症(Inflammation): 是机体对于组织损伤或感染等生理或病理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
炎症包括局部血管扩张、微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浸润等一系列反应,旨在清除病原体、修复受损组织。
2. 细胞凋亡(Apoptosis): 是一种原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过程,通过程序性基因表达和胞内调控机制进行。
细胞凋亡是机体内部恶性细胞的自我限制机制,也是一种保护性机制,以防止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和形成肿瘤。
3. 缺血(Ischemia): 是指某个脏器或组织局部或整体的血供不足。
缺血可引起细胞缺氧、代谢产物积聚、细胞损伤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如心肌缺血可导致心肌梗死。
4. 水肿(Edema): 是指机体组织或腔隙内液体积聚,是细胞外液(包括血浆和组织液)的渗透压和静水压失衡所导致。
水肿通常由于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淋巴排液障碍或组织胶体渗透压增加等因素引起。
5. 代谢紊乱(Metabolic disorder): 是指机体生物化学代谢的紊乱。
代谢紊乱可以由遗传因素、内外环境的影响、饮食习惯等引起,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6. 纤维化(Fibrosis): 是指机体受到损伤后,纤维母细胞增生和胶原沉积增多,导致受损组织结构的重建和功能的丧失。
纤维化是许多慢性疾病的典型病理特征,如肝硬化和肺纤维化等。
7. 免疫反应(Immune response): 是机体免疫系统对于病原体入侵或异常细胞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免疫反应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个阶段,旨在清除病原体、抑制病原体生长和活性、防止疾病发展。
8. 肿瘤(Tumor): 是机体组织内由于基因突变或遗传异常等因素引起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和生长的异常现象。
病理生理学 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得规律与机制得科学。
重点研究疾病中功能与代谢得变化。
沟通临床与基础医学得“桥梁”性学科。
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得、共同得、成套得功能、代谢与结构得变化。
如低钾血症,水肿等。
综合征(syndrome,各论):体内几个主要系统得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常见而共同得病理过程, 临床上称其为~健康(health):不仅没有疾病,而且躯体上、精神上与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强壮体魄+健全得心理精神状态。
疾病(disease):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得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得有规律过程,体内有一系列功能、代谢与形态得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得症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环境间得协调发生障碍。
简言之,疾病时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得异常生命活动。
死亡(death):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得功能永久停止、以脑死亡(brain death)为标准(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
脑死亡标准:呼吸心跳停止(特别就是自主呼吸停止);不可逆性深昏迷;脑干神经反射消失(瞳孔对光、角膜、咳嗽、吞咽反射等);瞳孔散大或固定;脑电波消失,成平直线;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诱因(precipitatingfactor):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得因素称为~分子病:基因突变引起分子病。
如血友病。
染色体病:染色体引起~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又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特点:失水>失钠,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内外液量均减少。
原因:水摄入减少;水丢失过多。
影响:口渴;有脱水症;细胞内液向外液转移;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
病理生理学 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1、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2、基本病理过程:主要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3、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4、亚健康: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此时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并有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
5、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6、病因:是指能引起某一疾病的特定因素,它是决定疾病特异性的。
7、诱因: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8、条件:主要是指那些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内外因素。
9、危险因素:与某个疾病明显相关,但分不清是原因还是条件的因素。
10、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但并不意味着各器官组织同时均死亡。
11、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消失或停止,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12、低渗性脱水: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 mmol/L,血浆渗透压﹤280 mmol/L,伴有细胞外液的减少。
13、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Na+,血清Na+浓度﹥150 mmol/L,血浆渗透压﹥310 mmol/L,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均减少。
14、水中毒: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130 mmol/L,血浆渗透压﹤280 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
15、等渗性脱水:钠水呈比例丢失,血容量减少,但血清Na+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
16、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
17、低钾血症:血清K+浓度低于3.5 mmol/L。
18、高钾血症:血清K+浓度高于5.5mmol/L。
19、反常性酸性尿:低钾血症合并代谢性碱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泌K+减少,泌H+增多,尿液呈酸性的现象。
20、反常性碱性尿:高钾血症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泌K+增多,泌H+减少,尿液呈碱性的现象。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1.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 :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重点研究疾病中功能和代的变化。
2. 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和结构的异常变化。
3. 循证医学(EBM:指一切医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的科学成果为依据,循证医学是以证据为基础,实践为核心的医学。
4. 健康(health) :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5. 疾病(disease):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6. 病因:指作用于机体的众多因素中,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病特征的因素。
7. 完全康复(rehabilitation) :指疾病时所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
8. 不完全康复:指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恢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留后遗症。
9. 死亡(death):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10. 脑死亡(brain death) :目前一般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11. 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 :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又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onatremia) 。
12. 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 :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 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液量均减少,又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 。
13. 脱水热:严重高渗性脱水时,尤其是小儿,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使散热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体温升高,称之为脱水热。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1.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病理生理学是指研究疾病产生与发展的本质特征、机制及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与生物学和医学相关的领域。
2. 病理学(Pathology):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发生、发展、演变、诊断、预后及预防等问题的一门学科。
3. 生理学(Physiology):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各个器官、系统及其调节机制的功能活动、相互关系和整体功能的一门学科。
4. 机能障碍(Dysfunction):机能障碍是指生物体在正常情况下应有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或者发挥异常的状态。
5. 病因(Etiology):病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各种内因和外因。
6. 生理病理(Physiopathology):生理病理是指正常生理条件下某种机能的失调状态。
7. 病理变化(Pathological changes):疾病所引起的形态学、组织学和生化学改变。
8. 免疫病理学(Immunopathology):免疫病理学是指研究机体对病原体、自身组织或异位物质等的免疫反应引起的疾病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学科。
9.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因缺血引起的组织或器官损伤,在再灌注后加重或恶化的伤害过程。
10. 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氧化应激是指氧化代谢和抗氧化系统失衡,导致自由基、氧化物和抗氧化剂之间的失衡状态。
11. 炎症(Inflammation):炎症是指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的一种非特异性的生物反应,包括血管扩张、渗出、炎症细胞浸润、组织修复等过程。
12. 组织修复(Tissue repair):组织修复是指在组织损伤后,机体通过不同机制的反应来恢复损伤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13. 管腔阻塞(Luminal obstruction):管腔阻塞是指管腔内存在一种物质,阻碍了管腔的正常通畅,导致组织器官营养不良或坏死等病理生理现象的发生。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和机理的学科。
任务是以患病的身体为对象,研究整个疾病过程中人体功能和新陈代谢的动态变化和变化机制,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性质,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疾病:这是一种异常的生命活动过程,由致病因素的破坏和机体的抗损伤作用引起的体内稳态调节失调引起。
此时,体内发生了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变化。
临床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并且身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受到损害。
3.脑死亡:是指大孔上方全脑死亡;大脑,小脑和脑干功能永久消失。
4.高渗性脱水:是指体液量减少,其水分损失多于钠损失,血清钠浓度> 150 mmol / L,血浆渗透压> 310 mmol /L。
5.水中毒:是指患者的肾脏引流功能减弱,或重新输入大量水,使细胞内和细胞外液体积增加,血清钠浓度<130 mmol / L,血浆渗透压<280 mmol / L,又称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6.水肿:一种病理过程,其中过多的液体积聚在组织空间或体腔中,称为水肿。
7.酸碱紊乱:在某些病理情况下,由于酸碱负荷过多或不足或调节机制紊乱,会破坏体液的酸碱稳定性,形成酸碱平衡紊乱。
8.代谢性酸中毒:是指酸碱平衡紊乱,其特征是由于细胞外H +的增加和(或)HCO3-的损失而引起的血浆[HCO3--]减少。
9.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是指酸碱平衡紊乱,其特征是由二氧化碳排放紊乱或过度吸入引起的血浆H2CO3(或Paco3)增加。
10.代谢性碱中毒:是指以细胞外H +丢失或碱过多引起血浆HCO3-浓度升高为特征的酸碱疾病。
11.呼吸性碱中毒是指酸碱平衡紊乱,其特征是过度的肺通气导致血浆H2CO3浓度(或PaCO2)降低。
12.低氧:由缺氧不足或组织利用障碍引起的代谢,功能,形态和结构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13.紫osis:当脱氧血红蛋白超过50g / L时,患者的皮肤和粘膜出现紫cyan。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健康:指机体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处于完好状态,即健康至少包括健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精神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
仅占人群的5%。
2.亚健康: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并有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
占人群的75%3.疾病: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占人群的25%。
4.病因学: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的科学5.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6.病因: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7.条件:指促进或减缓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机体的状态或环境),不是疾病发生所必需不决定疾病特异性8.诱因:加强病因作用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9.危险因素:可能是疾病的致病因素或条件也可能是该疾病的一个环节10.发病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的科学11.因果交替: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原始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结果又可作为病因引起新的后果。
这种因果的互相转化加重病情使疾病不断恶化称为恶性循环12.酶缺陷:DNA遗传变异所致的酶蛋白异常引起的疾病13.死亡: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14.脑死亡: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包括大脑、间脑、脑干)功能不可逆性永久性停止,是整体死亡的标志15.植物状态:指大脑皮层功能严重受损导致主观意识丧失,但皮层下功能仍然保持的状态16.临终关怀:指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护理、心理社会等方法的全方位服务与照顾,使病人在较为安详、平静中接纳死亡17.跨细胞液:组织间液中有极少数的一部分,分布于一些密闭的腔隙(如关节囊、颅腔、胸膜腔、腹膜腔)中,为特殊部分,也称第三间隙液。
由上皮细胞分泌并产生18.体液:由水和溶解于其中的电解质、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以及蛋白质形成,广泛分布于组织细胞内外19.低渗性脱水:也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其特点是失钠>失水,血清Na+<135mmol/L,血浆渗透压<290mmol/L20.高渗性脱水:也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其特点是失水>失钠,血浆Na+>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21.等渗性脱水:是指钠与水等比例丢失,血清Na+与血浆渗透压在正常范围内22.水中毒:又称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指机体摄入水分过多并超过了肾脏的排泄能力,致使水在体内大量潴留。
病理生理学_名词解释_考试要点
5.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6.脑死亡(brain death):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停止,意味着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这是判断脑死亡的标志。
37.急性肾功能衰竭:各种原因在短时间内引起肾脏泌尿功能急剧降低,以致代谢产物在体内潴留,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机体内环境发生严重紊乱,其主要代谢变化氮质血症、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水中毒等综合征,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38. 低渗尿,肾功能障碍时,由于浓缩功能减退而稀释功能正常,尿渗压最高只能在到700 mmol/L,尿
17.(碱)中毒。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浆中[HC03](或[H2C03 J)原发
性减少(或增多),引起代谢性(呼吸性)酸(碱)中毒,通过机体代偿调节,仍能使血浆中【NaHC03}/
【H2Co3]比值维持20:1,血pH值维持在正常范围,称为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18. 缺氧(hypoxia):指由于氧的供给不足或和利用障碍,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9.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其特点是失水>na+,血清na浓度>150mmol/L,细胞外液流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以细胞内液减少明显。又称高渗性脱水。
10。水肿(edema):指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的病理过程。
11.显性水肿(frank edema):当皮下组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按压后留下的凹陷,需经数秒到1分钟左右才平复,称为凹陷性水肿( pitting edema),亦称为显性水肿。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各章节)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1.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如水肿,缺氧,休克2.疾病概论(总论):疾病的概念、概括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普遍规律和机制。
3.健康:是指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精神和社会上都处于完好状态。
4.疾病:是指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自稳态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过程,并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形态结构以及社会行为的异常。
5.病因:病因学中的原因是直接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的因素,常被称为病因。
6.条件:是指在原因的基础上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通常包括机体的内在因素和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外部因素。
7.死亡:是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临床死亡的标志: 心跳停止、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8.脑死亡: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脑死亡的判定标准:颅神经反射消失、不可逆性昏迷、大脑无反应性、自主呼吸停止、无自主运动、脑电波消失、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脑死亡的意义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为器官移植创造条件。
1.脱水:体液容量明显减少。
2.高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 >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3.低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 < 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为低容量低钠血症4.等渗性脱水:水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减少不明显,血清[Na+] 仍维持在130- 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为正常血钠性容量不足。
5.水中毒:过多的液体在体内潴留,细胞内液量增加,体液增多伴低钠血症,血清[Na+] < 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
为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多因水潴留所致,通常无钠的过度丢失。
6.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的状态,体钾总量减少被称为缺钾或钾丢失。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总结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总结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重点研究疾病中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它的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2、基本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主要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炎症;细胞增值和凋亡障碍等。
)3、健康(health):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即健康包含强壮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状态。
4、疾病(disease):是指机体在病因作用下,因自稳(homeostasis)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的生命活动过程。
可使机体发生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并表现出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的异常,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
5、死亡(death):目前一般认为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但是并不意味着各器官组织同时均死亡。
6、脑死亡(brain death):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丧失。
目前一般均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一旦出现脑死亡,就意味着人的实质性死亡。
因此,脑死亡成了近年来判断死亡的一个重要标志。
7、病因(cause of a disease):又称原因或致病因素,是指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的因素。
8、条件(condition):是指在原因作用的前提下,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它们本身不能引起疾病,但能左右病因对机体的影响,可直接作用于机体,或者促进或者阻碍疾病的发生。
其中的促进因素就是诱因。
9、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原因存在的情况下,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诱因也是疾病发生的一种条件。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得规律与机制得科学,重点研究疾病中功能与代谢得变化。
2.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得、共同得、成套得功能、代谢与结构得异常变化。
3.循证医学(EBM):指一切医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得科学成果为依据,循证医学就是以证据为基础,实践为核心得医学、4.健康(health):不仅就是没有疾病与病痛,而且就是躯体上、精神上与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5.疾病(disease):机体在一定得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得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6.病因:指作用于机体得众多因素中,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病特征得因素。
7.完全康复(rehabilitation):指疾病时所发生得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得自稳调节恢复正常。
8.不完全康复:指疾病时得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留后遗症、9.死亡(death):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得功能永久停止。
10.脑死亡(brain death):目前一般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得标准。
11.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得减少,又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onatremia)。
12.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与细胞内液量均减少,又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
13.脱水热:严重高渗性脱水时,尤其就是小儿,从皮肤蒸发得水分减少,使散热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体温升高,称之为脱水热、14.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钠水呈比例丢失,血容量减少,但血清Na+浓度与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15.高容量性低钠血症(hypervolemic hyponatremia):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又称为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41.血氧容量(CO2max):指在38℃、氧分压为150mmHg、二氧化碳分压为40mmHg的条件下,100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被氧充分饱和时最大携氧量称为血氧容量,取决于Hb的质和量。
42.血氧含量(CO2):100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所结合的氧量,包括结合于Hb中的氧和溶解于血浆中的氧量,主要取决于血氧分压和血氧容量。
8.不完全康复:指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留后遗症。
9.死亡(death):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10.脑死亡(brain death):目前一般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11.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又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onatremia)。
35.血液性缺氧(hemic hypoxia):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液携带氧的能力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缺氧称为血液性缺氧,又称等张性缺氧。
36.循环性缺氧(circulatory hypoxia):因组织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组织供氧不足,称为循环性缺氧,又称低动力性缺氧。
43.血红蛋白氧饱和度(SO2):指Hb实际结合的氧和最大结合的氧的百分比,取决于氧分压。
44.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O2-CvO2):反映组织的摄氧能力,正常值约为5ml/dl。
45.P50:指Hb氧饱和度为50%时的氧分压,是反映Hb与氧亲和力的指标,正常值为26-27mmHg。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重点)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重点)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总结1、疾病(disease)是指机体在一定原因作用下,自稳调节机制发生紊乱而出现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病理过程(pathologic process)是指不同器官、系统在许多不同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的变化。
3、病因(etiology agents)是指作用于机体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性的因素。
4、疾病发生的条件(predisposing factors)是指在病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5、诱发因素(precipitating factor)是指能够促进和加强某一疾病原因作用的条件因素称为诱发因素,简称诱因。
6、死亡(death)是指机体生命的终结;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organism as a whole)的机能永久性的停止,而整体的死亡而并不意味着各器官组织同时都发生死亡。
7、脑死亡(brain death)是指以脑干或脑干以上全脑不可逆转的永久性地功能丧失,使得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停止。
8、脱水(dehydration)是指体液容量减少,并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紊乱的病理过程。
9(1)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是指机体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5mmol/L(或mEq/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
9(2)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是指机体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45mmol/L(或mEq/L),血浆渗透压>310mmol/L1。
10、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是指机体的水和钠以等渗比例丢失,或失液后经机体调节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血清钠浓度为135~145mmol/L(或mEq/L),血浆渗透压为 280~310 mmol/L。
11、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指当水的摄入过多,超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和肾脏的排水能力时,使大量水分在体内潴留,导致细胞内、外液容量扩大,并出现包括稀释性低钠血症在内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被称为水中毒。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1.基本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p2:是指多种疾病共同的、成套的功能和代谢变化,如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应激、发热、缺血-再灌注、休克、DIC、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细胞增殖和凋亡障碍等。
2.健康(health)p5: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现象,而是在躯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3.疾病(disease)p5:是指在一定病因的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病因:即疾病发生的原因,是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理化因素、营养因素、遗传因素、先天因素、免疫因素、心理和社会因素。
5.条件(condition)p7:是指在疾病的原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能够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不是疾病发生所必须的,阻碍或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
6.康复(recovery)p12:分为完全康复和不完全康复。
完全康复(痊愈),是指疾病所致损伤完全消失,机体的功能、代谢、形态完全恢复正常;不完全康复是指疾病所致的损伤得到控制,主要症状消失,机体通过代偿机制维持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可能有后遗症。
7.脑死亡(braindeath)p12:是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脑干、间脑)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永久性停止。
8.脱水(dehydration)p19:是指人体由于饮水不足或病变消耗大量水分,不能及时补充,导致细胞外液减而引起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严重时可导致虚脱,甚至有生命危险。
9.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p19:特点是失钠>失水,血清Na+<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又称为低容量想低钠血症。
10.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p20:特点是失水大于失钠,血清Na+浓度大于150mmol/L,血浆渗透压大于310mmol/L,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均减少,又称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对身体生理过程的影响的科学学科。
以下是一些病理生理学常用的名词解释:
1. 病理变化:正常生理状态发生异常改变,如细胞结构、
组织结构的改变,器官功能的异常等。
2. 炎症:局部受损组织对刺激的非特异性反应,包括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
3. 癌症:细胞发生恶性肿瘤的一类疾病,具有无限增殖、
侵犯和转移的特征。
4. 代谢紊乱:机体代谢过程发生异常,如蛋白质、糖类和
脂肪代谢的紊乱。
5. 细胞凋亡:受到内外因素刺激的细胞主动死亡,常发生
于受损或有异常的细胞。
6. 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和破坏自身正常组织和器官造成的疾病。
7. 血栓形成:血液中的凝血机制异常导致血栓(血凝块)形成,可能导致血管阻塞和供血不足。
8. 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机体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浓度发生异常,如脱水、电解质缺失或过多等。
9. 瘢痕组织:受损组织修复过程中形成的修复组织,通常没有原始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10.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对机体生理过程的影响和机制的学科,旨在揭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生理学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生理学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疾病全过程中患病体的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机制,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的科学2.脑死亡(brain death):是指全脑机能永久性丧失,即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因此,脑死亡成了近年来判断死亡的一个重要标志。
3.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指不同疾病过程中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
4.疾病: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因素斗争的有规律过程,体内有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
5.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能加强病因的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6.低容量性高钠血症(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又称高渗性脱水,其特征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
7.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onatremia)又称低渗性脱水,其特征是失钠多于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低于280mmol/L,血清钠浓度低于130mmol/L。
8.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血清钠浓度低于130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故称水中毒。
9.水肿(edema):是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一种常见病理过程。
10.阴离子间隙(anion gap AG):是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量与未测定的阳离子量的差值。
10.缺氧(hypoxia):凡因氧供应不足或用氧障碍,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及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11.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O2):物理溶解的O2 产生的张力(氧张力)12.氧容量(oxygen binding capacity):为100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被氧充分饱和时的最大带氧量。
反映单位容积最大携氧量13.氧含量(oxygen content):指单位容积血液内所含的氧毫升数,包括实际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和溶解在血浆内的氧。
反映单位容积血液Hb的实际携氧量14.氧饱和度( oxygen saturation of Hb,SO2 ):Hb的氧饱和度,即Hb结合氧的百分数,约=血氧含量/血氧容量15.低张性缺氧(hypotonic hypoxia):由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及静脉血分流入动脉等原因引起动脉血养分压降低,使动脉血氧含量减少的组织供氧不足,称为低张性缺氧。
16.等张性低氧血症(isotonic hypoxemia):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使血氧容量降低而致动脉血氧含量减少,但动脉血氧分压正常,故称为等张性低氧血症。
17.紫绀(cyanosis):毛细血管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浓度达到或超过5g/dl时,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绀。
18.肠源性紫绀(enterogenous cyanosis):食用大量含硝酸盐的腌菜后,经肠道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后者吸收后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如血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增至20%—50%,患者出现头痛、无力、呼吸困难、心动过速、昏迷以及皮肤黏膜呈青紫色。
19.循环性缺氧(circulatory hypoxia):由休克、心力衰竭、血管病变、栓塞等原因引起全身或局部循环障碍,组织血流减少导致组织供氧减少,称为循环性缺氧。
其血氧变化特点是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而其他血氧指标正常。
20.血液性缺氧:是指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发生改变,致血液携氧能力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缺氧,而导致组织缺氧。
21.组织性缺氧:由于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不足而引起的缺氧称为组织性缺氧。
22.发热(Fever):是指在致热源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移超过正常值的0.5℃时,称为发热。
23.发热激活物(Pyrogenic activator):凡能激活体内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进而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24.内生致热源(endogenous pyrogen EP):产EP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称为内生致热源。
25.应激(stress):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称为应激。
26.热休克蛋白HSP(heat shock protein):在热应激原或其他应激时细胞合成或合成增加的一组蛋白质称为热休克蛋白或应激蛋白。
27.全身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是指劣性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则应激可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并最终导致内环境紊乱和疾病。
可分为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
28.急性期反应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 APP):指炎症、感染、组织损伤时血浆中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变化(这种反应称为急性期反应),这些蛋白质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
29.应激性疾病:应激起主要致病作用的疾病,如应激性溃疡30.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Curling ulcer):指在应激情况下,出现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急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胃、十二指肠粘膜的糜烂、浅溃疡、渗血等,少数溃疡可较深或穿孔。
31.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部分患者或动物缺血后恢复血液再灌注,不仅没使组织和器官功能恢复,反而使缺血引起的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和结构破坏进一步加重,这种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32.氧反常(oxygen):用缺氧溶液灌注组织器官或培养细胞一定时间后,再恢复正常氧供应,组织及细胞的损伤不仅未能恢复,反而更趋严重,这种现象称为氧反常。
33.钙超载(calcium overload):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内钙含量异常增多并导致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的现象,称为钙超载。
34.心肌顿抑(myocardial stunning):是指心肌短时间缺血后不发生坏死,但引起的结构、代谢和功能改变在再灌注后延迟恢复的现象,其特征为收缩功能障碍。
35.自由基(free radical)是指在外层电子轨道上含有单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的总称。
36.类型:氧自由基;脂性自由基;其它37.无复流现象(no-flow phenomenon):心肌局部缺血一段时间后,恢复血流时,部分缺血区并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液灌流。
38.休克(shock):休克系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其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致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危重病理过程。
39.自我输血:肌性小静脉收缩,增加回心血量。
是休克时增加回心血量的“第一道防线”40.自我输液:毛细血管前阻力大于后阻力,流体静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入血管。
41.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由于血量减少引起的休克称为低血容量性休克,见于失血、失液或烧伤等情况。
42.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isfunction syndrome , MODS):指在严重创伤、感染和休克时,原无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同时或在短时间内相继出现两个以上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以致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必须靠临床干预才能维持的综合症。
43.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是指因感染或非感染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临床综合征。
44.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ompensatory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CARS):CARS指感染或创伤时机体产生可引起免疫功能降低和对感染易感性增加的内源性抗炎反应。
45.混合性抗炎反应综合征(mixed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MARS):MARS指在全身炎症反应过程中,促炎与抗炎反应失衡,二者均处于亢进状态,所引起的免疫功能严重紊乱的综合征。
46.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or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是一种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大量生成,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同时引起多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并有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使患者出现明显的出血、休克、脏器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47.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即心泵功能减弱,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降,以致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或综合征称为心力衰竭。
48.心肌重构(myocardial remodelling):心力衰竭时为适应心脏负荷的增加,心肌及心肌间质在细胞结构、功能、数量及遗传表型方面所出现的适应性、增生性变化称为心肌重构。
49.心肌向心性肥大(concentric hypertrophy):如果长期后负荷(压力负荷)增大,如高血压病,可引起心肌向心性肥大,此时心肌纤维呈并联性增生,肌纤维变粗,心室壁增厚,心腔无明显扩大,室腔直径与室壁厚度的比值小于正常。
50.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由于外呼吸功能的严重障碍,以致成年人静息时在海平面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范围,伴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高于正常的病理过程称为呼吸衰竭。
5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指由于化学性因素如毒气等、物理因素如放射性损伤、生物因素及全身性病理过程等所引起的急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肺泡膜通透性增加,常出现低氧血症性呼吸衰竭。
52.静脉血掺杂(venous admixture):是指那些病变肺泡通气量明显减少而血流未相应减少甚至还可因炎性充血等使血流增多,以致于流经这部分肺泡的静脉血不能充分的动脉化便掺入动脉血内,又称功能性分流。
53.死腔样通气(dead space like ventilation):患者肺泡血流少而通气多,肺泡通气不能充分被利用,称为死腔样通气54.肺性脑病(pulmonary encaphalopathy):由呼吸衰竭所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称肺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