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1)
水生生物学第1章绪论
本课程目的:
掌握水生生物的形态、分类和生态方面的基 础知识,为保护水域生物多样性、发展水产 养殖、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国在水生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现状
1.分类 2.渔业资源调查 3.生物饵料培养与利用 4.特殊类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篇 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水中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
通常指浮游藻类。主要包括蓝藻门、硅藻
水生生物学 hydrobiology
柴毅 动物科学学院
绪 论
水生生物学(hydrobiology)
广义上说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生命活 动的规律和控制利用的科学,包括形态、分
类、生理、生态各个方面。
本课程着重研究水产饵料生物的形态、 分类、个体生态和渔业利用。
水产饵料生物包括:浮游植物、浮游 动物、底栖植物、底栖动物。
物、自养原植体植物。
(一)藻类的分布特点
分布很广,但主要生活在水体中。分为浮游藻类、 底栖藻类和附着藻类等生态类群。
(二)藻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渔业和工农业价值 饵料、肥源、工业制造、水华赤潮危害等。 2.水污染的指示生物 用藻类群落组成来判断水质状况。 3.医药和食用价值 紫菜、海带、江蓠、发菜、琼脂、螺旋藻等。
门、金藻门、黄藻门、甲藻门、隐藻门、
裸藻门和绿藻门。
浮游植物:是水体中鱼类和其他经济
动物的直接或间接的饵料基础,是水域 初级生产者,又是水体中重要的生物环
境,其光合作用也是水中溶解氧的主要
来源。它在决定水域生产性能上具有重
要意义,与渔业生产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第一章 藻类概述
藻类:一群具有叶绿素,营自养生活, 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以单细胞 的孢子或合子进行繁殖的低等植物,又 叫孢子植物(spore plant)、叶状体植
水生生物学名词解释
1.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除鱼、微生物以外的动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控制利用的科学,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及经济意义各个方面。
2.浮游生物:浮游生物不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水平移动的生物,大多体形微小,通常肉眼看不见。
它们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很弱,一般不能逆水前进,只能依靠水流、波浪、或水的循环流动而移动。
3.自游生物:(游泳生物)是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游泳的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行动。
4.漂浮生物:在水面区生活的生物类群称漂浮生物,它们的身体一部分在水中,另一部分则露出水面。
5.底栖生物:指水中营异养生活的浮游动物,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水生动物群称为底栖动物。
6.深底带:深底带包括亚沿岸带以下的全部湖盆,通常堆积着富有机质的软泥,这一带没有植物,动物的种类较少。
7.沿岸带:由水边向下延伸到大型植物生长的下限,深度随水的透明度不同而不同,一般6~8米。
亚沿岸带:沿岸带和深底带的过渡区,一般没有大型植物生长。
8.水华:有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
9.赤潮:有些藻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形成赤潮。
10.囊壳:是某些藻类具有的特殊的细胞壁状的构造,无纤维质,但常有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常呈黄色,棕色甚至棕红色。
其形状与原生质体的形状不一致,原生质体可在其中自由移动。
11..蛋白核:是隐藻.绿藻等藻类中常有的细胞器,通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有的则无鞘。
蛋白核与淀粉形成有关,因而又称为淀粉核。
12..湖靛:微囊藻大量滋生时,形成砂絮状消化,使水色呈灰绿色,当形成强烈水华时,常被风浪吹涌堆集在一起,好像在水面盖上一层厚厚的油漆,称之为湖靛。
13.假空泡:又称伪空泡,是某些蓝藻细胞内特有的气泡。
特征:在显微镜下呈黑色、红色或紫色的不规则形,具有蛋白质膜,能透过空气,但不能透水,内含氮等混合气体并可与水中溶解气体保持动态平衡。
06水生生物学问答题(1)
1、试述蓝藻、硅藻和绿藻的主要色素成份和同化产物,它们各有何特点?比较硅藻、蓝藻和绿藻的色素成份及其藻体的颜色。
蓝藻:叶绿素α、β-胡萝卜素,叶黄素,藻蓝素。
特征色素是藻蓝素,藻体为蓝绿色。
硅藻:叶绿素a,c, β- 胡萝卜素,叶黄素。
特征色素是β- 胡萝卜素,叶黄素,藻体为黄褐色。
绿藻:叶绿素a、b ,a和b-胡萝卜素,叶黄素。
特征色素是叶绿素b,藻体为鲜绿色。
2、试述浮游生活藻类各门的色素成份和藻体的颜色。
硅藻:叶绿素a,c, β- 胡萝卜素,叶黄素。
特征色素是β- 胡萝卜素,叶黄素,藻体为黄褐色。
(2)蓝藻:叶绿素α、β-胡萝卜素,叶黄素,藻蓝素。
特征色素是藻蓝素,藻体为蓝绿色。
(1)金藻门:叶绿素a,c, β- 胡萝卜素,金藻素(副色素)。
特征色素是金藻素(副色素),藻体为金黄褐色。
(1)黄藻门:叶绿素a,c, β- 胡萝卜素,叶黄素。
特征色素是β- 胡萝卜素,叶黄素,藻体为黄绿色和黄褐色。
(1)甲藻门:叶绿素a,c, β- 胡萝卜素,叶黄素。
特征色素是β- 胡萝卜素,叶黄素,藻体为黄绿色、黄褐色和红褐色。
(1)裸藻门:叶绿素a、b ,β-胡萝卜素,叶黄素。
特征色素是叶绿素b,藻体为鲜绿色。
(1)隐藻门:叶绿素α、c,β-胡萝卜素,藻蓝素。
蓝绿色,黄褐色,黄绿色。
(1)绿藻:叶绿素a、b ,a和β-胡萝卜素,叶黄素。
特征色素是叶绿素b,藻体为鲜绿色。
(2)3、写出轮虫分类系统(到目),并总结轮虫的主要分类依据。
4、试述硅藻门到目的分类系统,其主要分类依据是什么?5、试述硅藻细胞壁结构特点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
硅藻细胞壁由上下壳套合而成。
(2)上壳:上壳面,上壳套,上壳环(相连带)。
下壳:下壳面,下壳套,下壳环(相连带)壳面花纹:(1)排列:左右对称和辐射对称。
类型:点纹,线纹,孔纹和肋纹。
壳缝:中央节和端节。
(1)假壳缝:无中央节,具端节短壳缝:壳缝为管状,位于龙骨突上,具龙骨点。
间生带:壳套与相连带之间再插入的相连带。
水生生物学1-蓝藻
增长,又不会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
不足:可能造成生物链新的破坏,使得某一生物大量繁
殖,带来新的生物污染。
微囊藻外裹胶质层,影响鱼类对藻类的消化,白鲢 食用大量蓝藻排出的长条绿色分辨仍可以培养出活体蓝 藻。
三、微生物控藻:
嗜藻病毒、溶藻细菌和真菌等,具有高
效、廉价和环保的特点。
不足:菌种的退化变异是主要制约因素。
§2 段殖体藻目
植物体为丝状体,以藻丝断裂 成段或形成孢子进行繁殖。
段殖体藻目
胶须藻科
伪枝藻科
颤藻科
念珠藻科
§(1) 胶须藻科
植物体由单条丝体或多条丝体构成 的胶群体,胶群体中空或实心,丝体在 群体内分枝或不分枝。
1(2)群体球形、半球形,实心。藻丝常具假分枝。具异形胞和厚壁孢子 。 „„„„„„„„„胶刺藻属 2(1)群体为不规则的球形,或扁平的皮壳状。藻丝基部有一个异形胞。分 枝呈“V”字形。 „„„„„„„„„海雹藻属
颤藻属
鞘丝藻属
胶鞘藻属
§① 螺旋藻属
丝状体,无胶质鞘,圆柱形,有规则的螺旋弯曲,可大量 繁殖形成水华。是蛋白质含量(53%~72%)最高的生物。
螺旋藻
具有丰富的叶绿素和能进行很高 光能转化率(18%)的光合作用
1克螺旋藻(干粉)= 1公斤各种蔬菜水果营养的总和
§② 束毛藻属
不分枝的丝状体, 无胶质鞘。由藻 丝组成平行或放 射的束状群体。 海产,可形成赤 潮。
红海束毛藻
埃及红海
§③ 颤藻属
单条藻丝,或由许多藻 丝组成皮壳状、块状。 藻丝不分枝,直或扭曲, 能颤动。以段殖体繁殖。 分布很广。
§④ 鞘丝藻属 (林氏藻属)
不分枝,基部着生。
胶质鞘坚固。海生
水生生物学课件1-09-2-12水生生物学湖沼学
三 任务
(二)研究水体生物生产力,为合理地 综合利用水体和提高渔产量,改进产 品质量提出科学原理;
(三)研究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及 其机理和水生生物对污水的净化过程 为制定消除污染后果,控制污染的措 施提供依据.
2020/10/29
1.水生生物栖息环境的研究
2020/10/29
2.生态学研究
七 按栖息环境和生态习性划分
(四)底栖生物(benthos)包括底栖动物和水 生锥管束植物(Large aquatic plants) 栖息在 水体底部,不能长时间在水中游动的一类 生物,如着生生物、沉水植物、软体动物 、水生昆虫等。
2020/10/29
• 水生生物是水生生物 学研究对象的组成部分 ,因此它们的类群和形 态是研究水生生物学的 基础知识。
2020/10/29
• 5.水生生物调查方法的研究 • 6.方法、技术的研究
2020/10/29
(五) 湖泊的生物区
2020/10/29
(五) 水体环境的划分
1.水底区:沿岸带, 亚沿岸带, 深沿岸带 2.水层区:沿岸区,湖心区
水生生物学
Hydrobiology
湖沼学
Limnology
教师:张世萍 027-63104785
2020/10/29
一 水生生物学Hydrobiology
(一) 定义 水生生物学作为生态学的一个分
支,是研究水生生物学的形态、结 构及其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和它与 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
2020/10/29
2020/10/29
七 按பைடு நூலகம்息环境和生态习性划分生 态类群
(一)浮游生物(plankton) 为悬浮水中的水生生物,它们无
(水生生物学Hydrobiology)水生生物学-1
六鞭虫 Hexamita
动体目
Kinetoplastida
毛滴虫目 Trichomonadida
超鞭目 Hypermastigida
肉足亚门 Sarcodina
放射虫 Foraminophora
有孔虫 Radilaria
太阳虫 Heliozoa
蛙片亚门 Opalinata 蛙等无尾两栖类泻殖腔内寄生或共栖类群
锥囊虫 Dinobryon
定鞭虫目 Prymnesiida (Prymnesiomonada 定鞭门)
动鞭纲 Zoomastigophorea
无色素体, 完全地动物性营养
原滴虫目 Proteromonadida
领鞭虫目 Choanoflagellida
双滴虫目 Diplomonadida
贾弟虫 Giardia
粘菌虫 Acrasis rosea
混胶丝纲 Acrasea
(粘菌类)
孢堆果
粘变体虫
微孢子门 (Microspora Sprague, 1977)
本门动物均为个体微小的细胞内寄生类群, 孢子含有单或双核的孢质, 具有 (通常为) 单一 的可射出极丝的射出器。在孢子形成过程中具有 两形性。
顶复门 (Apicomplexa Levine, 1970)
与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不同, 它们自身即是一完整的有机体, 以其各种特化的胞器 (Organelles) 如鞭毛、 纤毛、 伪足、吸管、胞口、胞肛、伸缩 泡、射出体等来完成诸如运动、 摄食、营养、代谢、生殖和应激 等各项生理活动。
水生生物学
引言概述:水生生物学研究的是生物在水环境中的生存、繁殖和适应机制。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支撑着无数生物的生命。
因此,研究水生生物学对于我们了解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以及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水生生物学展开讨论,介绍水生生物的适应机制、特征和分类,探讨水生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以及水生生物学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正文内容:一、水生生物的适应机制水生生物具有多种适应机制,使其能够在水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首先,水生生物通过形态结构的特化来适应水中的生活,如鱼类的鳞片、鳃和腮等结构。
其次,水生生物还通过行为特性的调节来适应水环境,如水面昆虫的游泳和潜入水中的行为。
此外,水生生物还具有生理适应机制,如鱼类的肾脏功能调节和盐水平衡能力等。
二、水生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水生生物具有多样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根据其栖息的水体类型和生活方式,水生生物可以分为淡水生物和海洋生物两大类。
淡水生物包括淡水鱼类、两栖动物和水生植物等,其特征是对盐度和温度较为敏感。
海洋生物则包括海洋鱼类、海藻和珊瑚等,其特点是对盐度和温度的变化适应能力较强。
此外,水生生物还可以根据其垂直分布和生态位来进行分类,如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生物等。
三、水生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水生生物对环境变化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和响应能力。
例如,水温的升高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酸雨的增加则对水生生物造成毒害。
此外,水生生物还会对水质的改变做出反应,如水体富营养化会引发水华现象,使水生生物受到威胁。
因此,了解水生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四、水生生物学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水生生物学研究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通过对水生生物的监测和评估,可以了解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环境质量。
其次,水生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可用于制定和调整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的政策措施,以确保水生生物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水生生物学与海洋生态系统
水生生物学与海洋生态系统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物及其生态学规律的科学。
海洋生态系统是一种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水体、底栖生物、浮游生物等各个组成部分。
本文将深入探讨水生生物学与海洋生态系统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
一、水生生物学的概述水生生物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水中生物的分类、结构、生理特性以及它们在水生环境中的适应和生态功能。
同时,水生生物学也包括对水体环境的研究,如水质、养分、水温等因素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水生生物学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其特点包括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复杂的生态关系以及多层次的物质循环。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繁多,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海洋哺乳动物、海鸟等。
这些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三、水质与水生生物水质是指水中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的总体表现,对水生生物的生存与繁衍有着重要影响。
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水温、酸碱度等要素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水生生物的活动和分布。
而污染物的排放和过度采捕会破坏水质,导致水生生物种群的减少和失衡。
四、底栖生物与生态平衡底栖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栖息在沉积物表面,对于水体的污染和底栖生境的改变十分敏感。
底栖生物如海藻、贝类等通过吸收水中的养分,维持了海洋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
同时,底栖生物也是其他生物的食物供应者,它们与其他海洋生物之间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持了生态平衡。
五、浮游生物与生态系统稳定浮游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另一类重要生物群体,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浮游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海洋中的气候调节功能。
同时,浮游生物也是底栖生物和大型海洋动物的食物来源,它们的数量和分布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六、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不可逆转,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的科学学科。
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水中生物的分类、生态学、行为学、生理学和进化等。
水生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从微小的浮游生物到巨大的鲸鱼以及各种水生植物和动物。
一、水生生物的分类水生生物的分类是研究水中生物多样性和相互关系的基础。
根据生物的特征和形态,水生生物可以被分为不同的分类单元,如界、门、纲、目、科、属和种等。
通过对水生生物分类的研究,可以了解各个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史。
水生生物的分类不仅仅基于形态特征,还可以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DNA测序分析。
这些技术可以揭示出物种之间的遗传关系和亲缘关系,有助于更准确地确定物种分类。
二、水生生物的生态学水生生物的生态学研究涉及到水中生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生态学家研究水生生物的栖息地、食物链、能量流动以及与其它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了解物种的生态需求和生存策略。
水生生物的生态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水生物种的分布、数量和生态位等特征。
通过对水生生物的生态学研究,可以评估和监测水体的生态健康状况,以及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三、水生生物的行为学水生生物的行为学研究了水中生物的行为模式和策略。
生物的行为对于它们的生存和繁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生生物的行为学研究可以涉及到求偶行为、捕食行为、迁徙行为等。
通过对水生生物行为的研究,可以了解它们的社会结构、个体行为和种群动态等。
行为学研究可以揭示出水生生物的适应性和进化历程,以及它们在面对环境变化时的适应能力。
四、水生生物的生理学水生生物的生理学研究了水中生物的生物化学反应、代谢过程以及器官功能等方面。
生理学研究可以揭示出水生生物在适应水中生活时所产生的生理和生化变化。
水生生物的生理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水生生物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通过对水生生物的生理学研究,可以揭示出它们在适应不同水体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的生理特征和适应能力。
总之,水生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分类学、生态学、行为学和生理学等多个研究领域。
水生生物学1-蓝藻
§⑥ 束球藻属
每个细胞和 一条胶质柄 相连,2个或 4个细胞为一 组,每组的 胶质柄又互 相连接,组 成一个由中 心发出的放 射状系统。
§⑦ 腔球藻属
细胞群体作 辐射状排列。 绿色。营浮 游生活。繁 殖为细胞分 裂或群体断 裂方式。
§⑧ 平裂藻属
细胞规律排列,常两两成双, 两对一组,集合成平板状。多 为浮游性种类。
个新的植物体。 两个 有性繁殖: 配子 结合 新个体 合子 孢子 新个体
同配:2个配子形态、生理相同 异配:2个配子形态结构不同 大、较不活动-雌配子 小、较活动-雄配子 卵配:2个配子形态差异明显 大、不动-卵 小、游动-精子
孢子:是植物所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
眠作用的细胞,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不需和其他细胞结合,即可萌发成新的植物体。 一般微小,单细胞。通常为无性生殖过程所产生的
定义:
一群具有叶绿素,营自养生活, 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以 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进行繁殖的 低等植物,又叫孢子植物 (spore plant)、叶状体植物、 自养原植体植物。
藻类特点
① 藻体各式各样。有单细胞、群体、丝状体、
囊状体、叶状体、枝状体等各种类型。
②个体大小相差悬殊。绝大多数藻类植物微
红海束毛藻
埃及红海
§③ 颤藻属
单条藻丝,或由许多藻 丝组成皮壳状、块状。 藻丝不分枝,直或扭曲, 能颤动。以段殖体繁殖。 分布很广。
水生生物学教案范文
水生生物学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和目标:1.教学内容:2.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了解水生生物的分类特征,掌握几种常见水生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态适应,能够解释水生生物与水体环境的相互关系。
b.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水生生物的能力,能够正确分辨和分类水生生物。
c.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水生生物的保护意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水生生物的分类特征和生态适应。
教学难点:学生对水生生物的分类和形态特征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导入(约10分钟)a.师生互动:老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些水生生物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它们的名称以及它们可能在何种水域或水生环境中生活。
b.引入话题:通过上述互动,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水生生物学。
2.知识讲解(约20分钟)a.水生生物的分类:讲解水生生物按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分类的基本原则,如根据生活方式分为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生物;根据栖息环境分为淡水生物和海水生物等。
b.水生生物的形态特征:选择几种常见的水生生物,例如鱼类、藻类、水生昆虫等,向学生介绍它们的形态特征,并强调这些特征的生态意义。
c.水生生物的生态适应:讲解水生生物为适应水体环境的各种特殊条件而发展的适应性结构和功能,如鱼类的鳃、鱼鳍、气泡囊等。
3.实践操作(约30分钟)a.观察水生生物: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显微镜和一些准备的水生生物标本,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形态特征。
b.分类实验:根据观察到的形态特征,让学生试着将标本进行分类,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和辅助材料,如分类表、鉴定手册等。
4.归纳总结(约10分钟)a.学生汇报:让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分类成果,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
b.总结归纳:老师给出正确的分类和鉴定答案,并与学生一起总结水生生物的特点和生态适应。
5.拓展延伸(约20分钟)a.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小实验,探究水生生物对于水体环境的表现和反响,如观察水生生物在不同水质条件下的生长和活动情况。
(水生生物学Hydrobiology)第一章浮游动物
第三节 轮虫 ROTIFERA
轮虫(rotifers)是一 类小型、具具完全消 化管、假体腔、前端 具纤毛头冠的低等后 生动物。 头冠纤毛摆动时犹如转 动的车轮,故称为轮 虫。
一、轮虫的主要特征
1. 两侧对称,不分节,有时具假分节; 2. 三胚层,具假体腔; 3. 前端具一个带纤毛的头冠或称纤毛冠,或特化成两个轮盘; 4. 消化管完全,咽特化为咀嚼囊,咀嚼囊内有可动的咀嚼器,由
1、体制:辐射对称 2、两个胚层:其体壁由内外两胚层和中胶层组成。水螅水母中胶层薄,钵
水母中胶层厚。 3、具一个消化循环腔:有消化、排泄、循环功能。 4、腔肠动物有两种基本形态: • 水螅型 polyp: 呈圆筒状,适应固着生活。 • 水母型 medusa: 适应浮游生活,呈伞状。 多数既有水螅型也有水母型,有的只有水螅型(水螅),有的只有水母型
二、单巢纲轮 虫的生活史
三、各种轮虫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
四、轮虫生物学
习性分布:生活于淡水、海水、潮湿土壤、以及其它动、 植物体表等多种环境中。 多数轮虫呈世界性分布。 常对极端环境具有很强的耐受力(休眠阶段)。 淡水水体常见的浮游动物,鱼类的重要饵料。
触角(两对) A1 (antennule):第一触角或称小触角 A2 (antenna):第二触角或称大触角 大颚M (mandibula):一对具齿状突起的几丁质板,有咀嚼功
能,有时具颚须。 小颚:第一小颚(M1, maxillula)、第二小颚 (M2, maxilla))
扁平,呈叶片状。具有摄食和呼吸功能。
(二)外部形态
1. 身体分节、分部
•头部:主司感觉、摄食 •胸部:主司支持、运动 •腹部:主司生殖、代谢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物的学科。
水生生物学主要涉及水生动物、水生植物以及水体生态等方面的内容。
水生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淡水生物和海洋生物两个主要领域。
它的研究范围广泛,不仅涉及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特征,还涉及到水生生物的分类、分布、进化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方面。
淡水生物学是水生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淡水生物学主要研究淡水环境中的各种生物,包括鱼类、甲壳类、软体类、昆虫以及水生植物等。
淡水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有很多,比如研究淡水生物的分类、形态结构、生理生态特征,了解淡水生物的分布规律以及其与水体环境的相互关系等。
淡水生物学对于保护淡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海洋生物学是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海洋生物学主要研究海洋环境中的各类生物,包括鱼类、贝类、海藻等。
海洋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也非常广泛,涉及到海洋生物的分类、分布、生态习性、进化以及与海洋环境的相互关系等。
海洋生物学对于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探究海洋生物的适应性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水生生物的生态习性也是水生生物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水生生物的生态适应性和生活习性是其能够在不同水体环境中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原因。
通过研究水生生物的生态习性,可以了解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为保护水体生物资源和维护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除了对水生生物的研究,水生生物学还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比如水文学、水质学、地理学等。
水质是水生生物存活的基础,水文学可以提供水体生境信息,地理学则主要研究水生生物的分布规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这些学科的交叉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水生生物及其生态系统的特点和演化趋势。
总之,水生生物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研究水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态习性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淡水生物学和海洋生物学是水生生物学研究的两个重要分支,通过研究水生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可以为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和维护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1_藻类概述_HJJ
(4)异丝 体型:由直 立枝和匍匐 枝组成,匍 匐枝上长出 直立枝。
(5)管状体类型:植物体细胞间无隔膜, 含有许多细胞核,仅在形成生殖器官时 才产生隔膜与营养体分开。
(7)假薄壁组织类型: 植物体由丝体彼此紧贴 组成。
(6)膜状体类型:细 胞向多方面分裂,形 成膜体。
3、细胞的结构特点
(1)细胞壁:
(3)生活史中只有一个双倍体:只进行有性生殖 ,减数分裂在配子囊中进行,而且在配子产生之前 。 (4)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现象:生活史中有2-3个 植物体。单倍体的植物进行有性生殖,合子萌发时 不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双倍体的植物体,此植物体 进行无性繁殖,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孢子,由孢子长 出单倍体植物。从而产生配子,这一时期为单倍体 ,总称有性世代;合子到孢子体为无性世代的植物 体,从合子——减数分裂之前为双倍体,总称无性 世代。
八、藻类的经济意义
1、为鱼类的直接或间接 饵料 2、原初生产者,制造有 机物,光合作用产生 氧气为大气中氧的主 要来源 3、固氮作用:1.7亿吨/ 年 4、人类食品:螺旋藻、 紫菜、海带、浒苔
5、地质指标 6、污染的指示生物, 判断水体的水质 7、净化水体 8、利用藻类发电 9、工业原料;医学 10、作为转基因载体
四、分类:共11门,淡水9门
1、蓝藻门 Cyanophyta
2、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3、金藻门Chrysophyta
4、黄藻门Xanthophyta
7、裸藻门 Euglenophyta
5、甲藻门Pyrrophyta
6、隐藻门Cryptophyta
8、绿藻门Chlorophyta
2、着生藻类:指营固着或附着生活的藻类
3、流水生藻类:由底栖和浮游藻类组成,它们 能在急流中生活和繁殖。
大学课件水生生物学第三章: 原生动物[1]
五、孢囊的形成:
第四节 分类
鞭毛纲:以鞭毛为运动胞器。 肉足虫纲:以伪足为运动胞器。 纤毛纲:以纤毛为运动胞器。 孢子纲:寄生。 吸管虫纲:幼体具纤毛,成体具吸管,固 着生活。出芽生殖。
一、肉足虫纲
1、变形目:变形虫属(Amoeba):
身体裸露无外壳.体外包以质膜、柔软,形状随时变化。伪 足叶状或指状.细胞核为1个,最多2个.
二、结构: 1、细胞膜及表膜: 原生质膜:变形虫。 表膜:多数种类。 外壳:形状多样。 2、细胞质: 外质:透明,表面具坚硬
薄膜,化学成分为蛋白凝 胶。 内质:多颗粒,能流动。
3、细胞核: 一个或多个,与繁殖有关。 大核:与营养有关; 小核:与生殖有关。 4、纤维结构: 两种:一类是4-10um,一类20um维管。 功能:牵缩丝、收缩丝、纤抟和鞭毛结构等。 5、射出体:内膜中小泡形成,呈线状。 刺丝泡:保护功能。 毒丝泡: 黏液泡: 喷射体:
麻铃虫属(Leprotintinnus) 壳呈管状。背口端开口,无领。后端扩大呈锥状基部。
拟铃壳虫属(Tintionnopsis) 虫体外有壳,呈杯形或碗形,壳上砂粒较细 小,排列整齐,壳前部往往有螺旋纹。
6、伸缩泡: 功能:调节细胞渗透压,排泄代谢
废物。 7、纤毛和鞭毛: 鞭毛:数量少。 纤毛:数量多,排列有一定规律。 ▪ 棘毛:纤毛束。 ▪ 口膜器:纤毛形成的围口膜。 ▪ 波动膜:纤毛形成的膜,可波动。
第三节 原生动物的生理机能
一、运动和运动胞器: 1、伪足运动: 指状伪足:舌状或指状,未端浑圆,
–拟铃壳虫属(Tintionnopsis) –类铃虫属(Codonellopsis) –网纹虫属(Favella) (5)下毛目 –游仆虫属(Euplotes) –棘尾虫 (6)异毛目 –喇叭虫属(Stentor)
2023-水生生物学(底栖生物学部分)答
2023-水生生物学(底栖生物学部分)答概述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活的生物的科学,底栖生物学是水生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专门研究水底栖息的生物群落及其生态环境。
底栖生物包括各种浮游生物和底栖动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主要讨论底栖生物的分类、生态特征以及其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底栖生物的分类底栖生物根据其生物特征和生活环境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底栖生物分类:1.植物底栖生物:包括藻类和水生植物。
藻类是一类底栖生物,主要包括浮游藻和底栖藻。
浮游藻是指在水中悬浮的微小藻类,而底栖藻则生长在水底或水体边缘的岩石、泥土、水草等上。
水生植物是另一类底栖生物,包括沉水植物、漂浮植物和湿生植物等。
2.动物底栖生物:底栖生物的动物类包括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
浮游动物是指在水中悬浮的微小动物,主要包括浮游甲壳类、浮游动物、浮游虫、浮游鱼等。
底栖动物是指栖息在水底或水体边缘的动物,包括底栖鱼、底栖甲壳类、底栖软体动物、底栖昆虫等。
底栖生物的生态特征底栖生物的生态特征与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以下是一些底栖生物的典型生态特征:1.耐寒性:底栖生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生活,通常遭受低温环境的影响。
因此,很多底栖生物具有较强的耐寒性,能够在寒冷的水域中存活和繁衍。
2.对水质要求高:底栖生物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它们对水中溶解氧、水温、pH值、水流速度等因素敏感。
当水质环境发生改变时,底栖生物的种群数量和种类会发生变化。
3.适应水底环境:底栖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底,它们对水底环境有着很好的适应能力。
例如,底栖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在底泥上,底栖动物的构造适应于水底的移动和捕食。
底栖生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底栖生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发挥着关键作用。
以下是一些底栖生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典型作用:1.粮食链基础:底栖生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基础。
底栖植物和浮游藻是水生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而底栖动物则是很多大型水生动物的食物。
水生生物学水生植物1藻类概述
(二)经济意义:
➢1. 藻类的渔业和工农业价值 ➢2. 藻类可作为水污染的指示生物 ➢3. 藻类的医药和食用价值
1. 藻类的渔业和工农业价值
➢ 肥源:固氮蓝藻固氮,轮藻、褐藻 ➢ 饵料:螺旋藻、硅藻和绿藻的种类 ➢ 工业用:褐藻,硅藻土-吸附剂、滤过剂、磨光剂 ➢ 水华、赤潮的危害: ➢ 有害藻类的异常发生:小三毛金藻、有毒甲藻、寄生藻
鱼类具有重要的饵料意义。 ➢ 裸藻、衣藻在阳光充足的温暖季节,在河湾、湖泊潮湿地
表大量繁殖,形成绿色斑块状藻被层,有的绿藻甚至可在 冰封的雪地上形成红色、褐色或绿色的藻被层。
3、流水中的藻类
由底栖和浮游的藻类组成能在急流中生活和繁殖,同细菌 和微型动物一起形成粘土层,具有巨大的吸附力,能吸附 污染水体中的有机物并由生物群使之矿化,对流水的净化 起到很大的作用。
➢ 藻类生活史分4种类型: ※营养生殖型: ※无性生殖型: ※有性生殖型:单相型,双相型 ※无性和有性生殖混合型:无世代交替,有世代交替
a.营养生殖-蓝藻、裸藻等单细胞藻类 b.无性生殖-小球藻、栅藻等 c. 植物为单相型的有性生殖-水绵、轮藻 d.植物为双相型的有性生殖-绿藻门(管藻目)、硅藻、褐藻门(鹿角藻目) e. 无世代交替的无性、有性生殖混合型-衣藻、团藻、丝藻等 f. 有世代交替的无性、有性生殖混合型-石莼、刚毛藻、海带、裙带菜等
或椭圆形的眼点,位于细胞前端,具感光作用。
三、体制
➢ 单细胞类型unisellular : ➢ 群体类型 colonial: ➢ 丝状体类型filamenfous: ➢ 异丝体类型: ➢ 管状体类型siphanaceous:浒苔 ➢ 膜状体类型parenchyma:石莼、礁膜 ➢ 假薄壁组织类型pseudoparenchym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49《水生生物学》硕士入学考试大纲一、课程简介与复习要求3.《水生生物学》水生生物学是水产学院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本课程传授有关生活在水中生物的生命活动的变化规律、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及特征并探讨其控制利用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用科学观念认识水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种类的主要特征;常见种类的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生命体系中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平衡发展规律。
掌握水生生物的研究方法;应用所学知识加强内陆水体管理,合理开发和利用水产品质量,为提高水体生产力和保护水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二、课程考试内容与要求第一部分:上篇(形态和分类)(约占50 %)1. 绪论①考试内容:水生生物学的定义、发展简史;水生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目的和任务;②考试要求:掌握水生生物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任务。
深入认识水生生物在渔业和水环境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
掌握水生生物学的产生及发展,了解水生生物学的分支及应用领域。
2.藻类①考试内容:藻类、浮游植物和着生藻类的定义。
藻类细胞构造特点,藻类的经济意义及繁殖方法;淡水九个藻门的主要特征及各门的常见种类特征。
②考试要求:重点掌握淡水九个藻门的主要特征、掌握生长环境和特殊的繁殖方法,了解各门的常见种类特征。
3.水生维管束植物①考试内容: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漂浮植物、浮叶植物的生态特征及常见属的特征。
植物体的构造是如何适应水环境?如何表示不同层次和相同层次的群丛种类。
②考试要求:掌握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漂浮植物和浮叶植物的生态分布特征,了解常见属的特征及不同群丛的表示方法。
4.浮游动物①考试内容: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的主要特点、繁殖方式及常见属的特征。
浮游生物有何共同特点?举例说明浮游生物是如何适应浮游生活的?②考试要求:重点掌握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的主要特征,掌握繁殖方式,了解常见属的特征及浮游生物如何适应浮游生活。
5.底栖动物①考试内容:水蚯蚓、螺、蚌、水生昆虫的主要特点、生态分布、繁殖方式及常见属的特征。
②考试要求:掌握底栖动物各大类的主要特征,了解常见属的特征。
6自游动物①考试内容:河蟹、虾的基本构造及常见属的特征。
②考试要求:掌握河蟹、虾的主要特征,了解常见属的特征。
7.水生生物资源调查①考试内容:你如何对一个小型浅水湖泊进行水生生物学调查?请说明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生维管束植物、底栖动物的调查步骤(包括室内整理)。
②考试要求:掌握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的主要方法,了解调查步骤及室内整理。
第二部分:下篇(淡水生态学)(约占50 %)1.绪论①考试内容:淡水生态学和淡水生态系统的定义、研究的对象,淡水生态学和水生生物学、淡生生物学、湖沼学、水化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环境因子的划分,水体的分区和水生生物的生态分类。
请用养鱼池为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生态系统的贮存库和循环库的定义及两者之间的关系?②考试要求:掌握淡水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
重点掌握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光①考试内容:水环境的光照条件及其生态意义与陆地环境的差别?光谱成分对藻类色素组成的影响,光与水生生物行为的关系,这种关系受到什么条件的影响。
浮游生物昼夜垂直移动特征,其原因和适应性的意义,光对水生动物的生命过程的影响。
②考试要求:掌握光对水生生物生长、繁殖及生命过程的影响,了解浮游生物昼夜垂直移动特征、原因及适应性的意义。
3.温度①考试内容:佛列耳等按温度如何给湖泊分类?试举例说明按温度如何给水生生物划分类群?极限温度其作用机制是怎样的?水生生物对极限温度有哪些生理适应?温度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有何影响?周期性变温对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有何积极意义?②考试要求:掌握温度对水生生物生长、繁殖及新成代谢的影响,了解周期性变温对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意义。
4.溶解盐类①考试内容:根据渗透关系的特点如何给水生生物划分类群?各类是如何保持体液化学组成的稳定性,水生生物对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依什么条件而改变?水生生物耐盐性的生理界限,盐度对淡水生物的生活有何影响?水的盐类成分有何生态作用?何谓离子的颉颃作用和协同作用?内陆盐水水体的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有哪些特点?其生物资源的利用前景如何?②考试要求:掌握各种溶解盐度对淡水生物生长、繁殖及新成代谢的影响,了解水的盐类成分的生态作用,及离子的颉颃作用和协同作用。
5.溶解气体①考试内容:各类水体水中溶氧量的变化特点,水生生物呼吸强度的变化取决于哪些因子?水生生物怎样适应呼吸条件的变化?窒死现象的定义,何时最易发生窒死?氧过量对水生生物有何危害,总氨的毒性何时最剧烈?二氧化碳和硫化氢对水生生物的危害。
②考试要求:掌握各种溶解气体对淡水生物生长、繁殖及新成代谢的影响,了解溶解盐类过量对水生生物的危害。
6.其他非生物环境因子①考试内容:水中pH、悬浮物、底质、水的运动、水体容积大小、水体的干涸对水生生物有何影响?②考试要求:掌握各种非生物环境因子对淡水生物生长、繁殖及新成代谢的影响,了解非生物环境因子的种类。
7.水生生物种群①考试内容:种群的定义及基本特征?决定种群出生率的因素。
举例说明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特点;r-对策者和K-对策者的种群动态特征,内禀增长率与周限增长率有何关系,什么是持续产量,利用Logistic增长理论如何确定最大持续产量;种群数量变动的方式有哪几种形式;测定种群次级生产量的几种方法,②考试要求:掌握水生生物种群的基本特征、数量动态规律,种群的相互作用及动态调节规律,了解r-对策者和K-对策者、内禀增长率与周限增长率的定义,测定种群次级生产量的方法。
8.淡水生物群落①考试内容:群落的定义、类型及结构的特点;生态位、生态位宽度指数和生态位重叠指数的定义;根据Shannon—Wiener指数说明多样性概念。
增加群落的稀有种或优势种会对群落多样性产生什么影响?群落中物种之间的关系都有哪些形式?各有什么特点?②考试要求:掌握水生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及群落原理在水产和农业生产实际中的应用,了解群落的定义、类型及结构的特点;生态位、生态位宽度指数和生态位重叠指数的定义。
9.初级生产力①考试内容:弄清现存量或生物量、生产量、收获量、周转率、周转时间、生物生产力、初级生产力、次级生产力、初级净产量、初级毛产量、群落或生态系净产量等概念的含意和彼此间的关系。
什么因素决定初级生产力,中国湖泊和水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分布规律,什么因素影响养鱼池初级生产力;胞外产物一般占多大比例,P/R值有何生态意义;生物量和生产量之间的关系如何,P/B值与哪些因素有关;淡水浮游植物量可分为哪些等级,各级水有何渔业意义;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的时空分布有何趋势;水草和底生藻类的现存量和生产力分布有何特点,浮游植物、水草和底生藻类在生产力上相互关系如何;生物圈中各类生物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效率达到什么程度?为什么远低于理论值。
②考试要求:掌握浮游植物、水草和底生藻类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与渔业产量的关系,了解现存量或生物量、生产量、收获量、周转率、周转时间、生物生产力、初级生产力、次级生产力、初级净产量、初级毛产量、群落或生态系净产量等概念的含意和彼此间的关系。
10.次级生产力①考试内容:饵料资源、饵料基础、供饵力和饵料保证度这几个概念的含意和相互间的联系。
水生动物食性的划分,水生动物对食物的选择性是由哪两种特性组成的,用什么公式来表示选择指数?日粮的定义,日粮的变化因哪些条件而变;食物的同化效率取决于哪些因素;食物的同化速率概念在水生动物营养学研究中有何特殊意义?它取决于哪些因素?从生物能量学观点,代谢分为哪几类;各类代谢之间以及与总代谢有何关系;生长效率因哪些因子的影响而变化;对各因子的作用详加分析;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的各大类的生物量、生产量、P/B系数分布状况;淡水生态系的能流和能量效率的特点和规律。
②考试要求: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多少与渔业产量的关系,了解饵料资源、饵料基础、供饵力和饵料保证度,选择指数、日粮、生长效率概念的含意。
11.水体渔业生产力①考试内容:淡水水体生物生产过程和鱼产量形成的规律。
河流、湖泊、水库、养鱼池的生物生产过程和渔产力有哪些特点?水体渔产力取决于哪些因素?各因素的作用如何?水体渔产力的评估方法,鱼池施肥和农业施肥的异同以及施肥的原理和技术,施肥对饵料生物和鱼产量影响如何,说明引种、放养和驯化的原理和具体作法。
②考试要求:掌握水体渔产力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了解水体渔产力的评估方法。
12.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循环①考试内容:天然水体水中有机质存在形式及各类所占比重,水中有机质的来源及作用,水生微生物在生态系中起什么主要作用,水体浮游细菌的现存量和生产量的状况,附生细菌在水生细菌总量中占有什么比重,水生真菌的生态特点及在水生态系中的特殊意义。
底泥中微生物的含量和分布特点。
有机质在水体中进入或形成后,怎样被消耗和转化。
试述POM和DOM的微生物分解和转化过程。
有机质在水底沉淀中的分解特点。
湖泊中有机质的时空分布特点。
各类水体中有机质的收支平衡特点。
detritus一词的定义,腐质的形成和成熟过程以及其性状的变化状况。
腐质的食物意义,水生态系中腐质流的特点和转化效率。
水体中氮的收支和内循环,磷循环的特点。
与氮循环有何异同?②考试要求:掌, 握生态学的原理、方法,认识生物圈及不同类型淡水生态系统的组成、特点、生态问题及解决途径。
13.群落演替和生态系的发展①考试内容:演替的定义及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
内因演替和外因演替、自养演替和异养演替、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生态系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生态平衡、生态系稳定性的定义。
湖泊的富营养化及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变化的趋势,硬水泥灰湖和腐殖湖的演替过程有何特点?划分湖泊营养类型的各项指标及其意义,中国湖库营养类型的划分和地理分布有何特点。
②考试要求:掌握淡水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了解内因演替和外因演替、自养演替和异养演替、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生态系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生态平衡、生态系稳定性的定义。
14.水体污染的生物学问题①考试内容:引起水体污染的原因及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水体人为富营养化的主要指标及与有机污染的联系,蓝藻最易形成水华的原因,水体的增温化对水生生物和水体的渔业有何影响,水体的自净过程及水生生物在自净中起的作用,污水的生物处理有哪些方法,水污染的主要生物学监测方法。
②考试要求:了解水生生物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理论知识,应用水生生物学的观点,指导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