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就业形势——现状与比较共24页

合集下载

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就业形势分析报告在当今社会,就业形势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就业市场也在不断地演变和调整。

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于求职者、企业以及政府部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就业市场的总体状况当前的就业市场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态势。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新的行业和职业不断涌现,为求职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尤其是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

另一方面,传统行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定的就业压力,部分岗位可能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从就业规模来看,近年来,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保持稳定增长,但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

每年都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以及城镇失业人员需要就业。

就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

而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由于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对低技能劳动者的需求相对减少。

二、不同行业的就业形势1、互联网行业互联网行业一直是就业的热门领域。

随着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新业态的迅速发展,对软件开发、数据分析、产品经理、运营推广等岗位的需求持续增长。

同时,互联网行业的薪资待遇相对较高,吸引了大量人才涌入。

2、制造业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对技术工人和研发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

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发展,为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的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然而,传统制造业中的一些劳动密集型岗位,由于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就业岗位有所减少。

3、服务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就业吸纳能力不断增强。

特别是在金融、物流、餐饮、旅游、医疗保健等领域,随着消费升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类服务人才的需求持续扩大。

4、教育培训行业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教育培训行业发展迅速。

从学前教育到职业培训,各个阶段和领域都需要大量的教师和培训师。

全国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全国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全国就业形势分析报告全国就业形势分析报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全国就业形势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本报告将从就业人数、就业结构以及就业压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就业人数: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就业人数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截至目前,全国就业人数已经超过8亿人,创造了相当可观的就业机会。

尤其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成为就业市场的主力军,城镇就业的数量和比例不断上升。

二、就业结构:就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传统的产业结构正在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成为主要就业增长点。

信息技术、互联网、金融、文化创意等行业的就业需求逐渐增加,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民工就业状况也得到了一定改善,其职业选择和待遇逐渐提高。

三、就业压力:虽然就业机会增多,但就业压力依然存在。

全国仍然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争夺有限的就业资源,导致就业竞争加剧。

尤其是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他们面临着求职难、就业岗位不匹配等问题。

此外,随着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一些传统行业出现了就业不景气的现象,部分工人面临着转岗或失业的风险。

为了改善就业形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和行动: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

针对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高校应该调整专业设置,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同时,学校和社会应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推进企业创新,扩大就业机会。

政府应当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政府还可以出台有利于创业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创业者就业。

三、加强劳动力转岗培训,提高就业适应能力。

对于一些传统行业面临的就业挑战,工人们可以通过转岗培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

四、加强农村就业创业支持。

农村人口转移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发展乡村经济,提供更多的农村就业机会。

就业市场现状分析

就业市场现状分析

就业市场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就业市场的形势逐渐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本文将从就业人口、就业结构、就业需求、就业方向等多个方面对当前的就业市场现状进行分析。

就业人口方面,我国的劳动力人口数量庞大,而且不断增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趋势明显。

尽管就业人口大幅增加,但就业形势却并非一片大好。

就业结构方面,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就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传统的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下滑,而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在就业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高技术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但要求劳动者具备较高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与此同时,农村地区就业形势相对较为严峻,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值得关注。

就业需求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技术型人才、高端人才、创新型人才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追求对象。

与此相对应的是,传统产业的劳动力需求量逐渐减少,工人队伍出现过剩现象。

此外,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和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职业和岗位可能会被取代,给就业造成一定的冲击。

就业方向方面,大学毕业生就业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学生人数的快速增长,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不少大学生找工作面临着困难,尤其是一些非重点院校和非热门专业的学生更加困难。

因此,大学生应积极适应就业市场需求变化,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加就业竞争力。

另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就业市场还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缓解农村劳动力过剩的矛盾,政府需要加大农村就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培训机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总体来说,就业市场面临的形势较为复杂。

虽然就业人口增加,但就业结构调整和就业需求更新对劳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积极应对就业市场变化,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以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此外,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扶持力度,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举措。

中国 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中国 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中国就业形势分析报告中国就业形势分析报告一、概述近年来,中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市场呈现出以服务业和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发展趋势。

然而,随着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就业形势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报告将对中国当前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现状分析1. 就业总体稳定近年来,中国的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就业市场总体稳定。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62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

2. 服务业成为主导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服务业成为就业市场的主导产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达到54.3%,比上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

3. 新兴产业就业机会增多新兴产业如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的发展为就业市场带来了更多机会。

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行业,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还催生了一批独角兽企业。

三、问题与挑战1. 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虽然就业总体稳定,但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

一方面,技能型劳动力供求失衡,一些技能短缺的行业就业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初高中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依然突出,部分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

2. 劳动力市场不平衡发展中国地区间、城乡间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不平衡,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而内陆和欠发达地区的就业压力较大。

这种不平衡发展可能导致人才流失和地区发展不均衡。

3. 危机就业压力加大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出现衰退,国内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一些制造业和外贸企业面临着订单减少、裁员等问题,一些中小微企业也面临倒闭和岗位流失的风险。

四、建议与对策1. 推进技能人才培养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同时,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提高就业机会。

2. 增加就业岗位数量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其快速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同时,发展服务业,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活力。

大学生就业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大学生就业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大学生就业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大学生就业市场也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和趋势。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1、就业竞争激烈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

与此同时,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相对有限,导致就业竞争愈发激烈。

特别是在一些热门行业和岗位,如金融、互联网等,求职者众多,企业选拔标准也越来越高。

2、专业供需不平衡一些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而另一些专业则面临着就业困难的局面。

例如,工科类专业,如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等,由于与新兴技术产业紧密相关,就业前景较好;而部分文科类专业,如历史学、哲学等,就业渠道相对较窄。

这种专业供需的不平衡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3、就业期望与现实差距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着较高的期望,希望能够找到高薪、舒适、有发展前景的工作。

然而,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初入职场的大学生通常需要从基层岗位做起,薪资待遇也可能达不到预期。

这种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容易导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心理落差和焦虑情绪。

4、就业渠道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校园招聘和人才市场,网络招聘平台、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也成为大学生求职的重要途径。

此外,自主创业也逐渐成为一些大学生的选择。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因素1、经济形势宏观经济形势对大学生就业市场有着重要影响。

在经济增长较快的时期,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增加,就业机会相对较多;而在经济低迷时期,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减少招聘规模,就业难度加大。

2、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一些传统产业逐渐萎缩,而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等迅速崛起。

这就要求大学生具备适应产业结构变化的能力,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3、教育质量高校的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如果高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实践教学环节薄弱,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doc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doc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doc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一、引言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深化,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大学生作为国家重要的人力资源,其就业情况不仅关系到个人发展,还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大学生就业现状1.就业率普遍下降: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大学生数量增多,使得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率普遍下降。

2.薪资水平偏低:据调查,当前大学生平均薪资水平普遍偏低,甚至有部分毕业生面临“零工资”的尴尬局面。

3.就业结构不合理:部分专业的毕业生数量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一些专业的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1.宏观经济环境: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产业结构调整,部分行业就业形势严峻。

2.高校教育体制:高校教育体制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缺乏实践经验等。

3.学生自身素质:部分学生缺乏自我认知,职业规划不清晰,求职能力不足。

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建议1.加强职业规划教育:高校应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能力。

2.深化产教融合:高校应与企业加强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3.提高求职能力:学生应注重提高自身的求职能力,包括语言表达、沟通技巧、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4.拓宽就业视野:学生应积极拓宽就业视野,关注多元化的就业领域和机会,如互联网、金融科技、新能源等新兴行业。

5.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大学生就业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提供创业扶持等。

五、结论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存在诸多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和大学生共同努力。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提供政策支持;高校应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和产教融合;企业应积极吸纳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和求职能力。

只有各方齐心协力,才能有效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

中国就业趋势分析报告

中国就业趋势分析报告

中国就业趋势分析报告中国就业趋势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中国政府一直以来将就业作为重要的政策目标和经济稳定的基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就业。

本报告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中国就业趋势进行分析。

二、宏观层面分析1. 就业总体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2019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然而,由于疫情的影响,2020年中国面临了空前的就业困境,失业率上升,许多企业面临倒闭和裁员的困境。

2. 政府政策中国政府一直将促进就业作为重要任务。

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的就业政策,以提高就业率,例如减税降费、推动创业就业、鼓励技能培训等。

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为失业人员提供帮助。

3. 劳动力市场需求中国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推进,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传统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则有所下降。

此外,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也在逐渐增强。

三、微观层面分析1. 行业分析在中国的就业市场中,服务业一直是就业的主要动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服务业就业的潜力和机会也在不断扩大。

同时,高新技术产业也是就业的重要领域,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创新需求。

2. 地区分析中国各个地区的就业市场也存在差异。

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流动。

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就业形势相对落后,缺乏高质量的就业机会。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就业机会的均衡分布。

四、问题与建议1. 失业人口增加:疫情对中国就业市场造成了严重冲击,失业人口增加。

政府应加大对失业人员的就业援助力度,通过提供职业培训、创业扶持等方式帮助他们重新就业。

2. 结构性失业问题:随着产业升级和科技发展,结构性失业问题也凸显。

政府应适应新的经济形态,加大对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以满足新兴产业的需求。

就业市场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报告

就业市场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报告

就业市场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的编制旨在深入剖析当前全球及国内就业市场的综合状况,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

在全球化和科技变革的大背景下,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动态变化对政策制定者、企业决策者以及求职者均具有深远影响。

因此,通过此报告,我们意在提供一个多维度的视角,以帮助相关利益方更好地理解市场现状,把握行业脉动,并为未来的职业规划与人才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2. 就业市场现状分析2.1 总体就业率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波动和行业的转型,总体就业率呈现出复杂多变的趋势。

数据显示,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如自动化和外包的影响,多数国家的就业率仍保持在稳定水平。

然而,不同地区和人群之间的差异显著,这要求我们进一步分析背后的结构性因素。

2.2 行业分布目前,服务业在就业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在金融、教育和卫生保健领域。

与此同时,制造业和农业虽然在总就业人数中所占比例下降,但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仍是重要的就业来源。

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IT和高科技行业正迅速成为新的就业增长点。

2.3 地域分布就业市场的地域分布特征明显,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等领域。

相对而言,农村和小城镇的就业机会较为有限,且多集中在传统产业和农业领域。

2.4 人口结构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变化对就业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

年轻一代进入就业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也推动了对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行业的需求增长。

这些人口结构的变化正在重塑就业市场的供需关系。

2.5 薪资水平薪资水平的变化反映了就业市场的竞争态势和行业发展的热度。

在一些高技能、高需求的行业中,如科技和金融服务,薪资水平普遍较高。

而在传统行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薪资增长相对缓慢。

整体而言,薪资水平的提升与教育水平和技能熟练度密切相关。

2.6 失业率失业率的波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周期、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政策变动等。

就业现状分析报告

就业现状分析报告

就业现状分析报告一、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目前, 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2022 年将有145 万名同学毕业, 其中讨论生8. 8 万, 本科生63. 6万, 专科生72. 7 万。

其中专科生增幅最大, 去年为52万人, 增幅达39. 8%。

在社会需求与往年基本持平的状况下, 毕业生供应大幅度增加, 而且专科生增幅最大, 供需冲突和结构冲突都比较突出。

从长远看,1999 年高校扩招的第一批3 年制专科生今年离校。

今后几年这种增幅会更大, 2022 年有212 万毕业生,2022 年超过250 万人, 一般高校毕业生2022 年为338 万人, 较上年增加58 万人, 增幅达到21. 4% , 毕业生总量为扩招前的2. 9 倍。

2022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冲突非常突出。

从地区看, 北京、上海等东部发达地区需求较旺,需求总量大于当地的生源数。

中西部不少省区虽然有较大的用人需求, 面临的问题是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 往往招不到合格的人才, 涌现“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现象。

从院校类别看, 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较好, 初次就业率为85% , 部门高校次之, 地方院校较差。

从学历看, 用人单位对学历高的毕业生需求高于对学历低的毕业生需求。

讨论生供需比约为1: 2. 6, 本科生约为1: 1. 3, 专科、高职生约为1: 0.4。

从专业看, 一些紧缺专业如计算机、通讯、电子、土建、自动化、机械、医药和师范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旺盛, 毕业生供不应求, 而一些长线专业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较少。

今后几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增长快, 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改变, 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高校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二、正确分析就业的冲突和问题1.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制有待改革, 就业政策有待完善当前, 高校生的就业机制还存在明显问题。

国家已经明确高校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的市场就业模, 作为需求方, 如北京、上海等城市接收高校生的单位也需要进人指标。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而目前这一市场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则直接关系到大量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因此,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任务。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现状1.占据劳动力市场份额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目前我国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占比已超过20%,其中更有部分人继续选择研究生或博士生的身份。

而在所有就业人群中,高校毕业生的比例也不断增加,这一趋势将在未来继续上升。

2.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在近年来极为严峻,在一些大城市更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供需失衡。

尽管一部分毕业生能够尽早找到满意的工作,但依靠意愿获得满足的人数占比较小。

3.收入水平逐步提升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随着全社会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工作待遇也逐步提高。

同时,为了吸引更好的人才,各大企业也在逐步增加对高校毕业生的薪酬水平。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发展趋势1.互联网产业的迅速崛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产业成为了当前的热门领域之一。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开始通过招聘高校毕业生来推动自身的业务增长。

与此同时,大量的毕业生也慕名前往互联网行业寻找新的就业机会。

作为一个大众化的新兴行业,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其他行业。

2.保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由于大学生就业具有一定的社会保障和保险,随着国家对这一群体的视野逐渐扩大,社会保障机制也将不断进一步完善。

3.就业竞争更加激烈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未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无疑将日益激烈。

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毕业生需要不断地增强自己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各大企业也会采取更为严格和细致的招聘标准。

4.政策上的持续改革政策的持续改革与逐步发展,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政府逐渐大力推广创业,对于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将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目前我国的就业趋势

目前我国的就业趋势

目前我国的就业趋势1.当前就业的总体形势(1)从总量上来看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长期存在,总量压力巨大。

首先,在供给方面,中国面临十分复杂和极为严峻的就业形势。

具体表现为:劳动力供给增多,总量压力加大。

一是从存量来看,失业人员不断增加,下岗职工数量仍然较多。

二是从增量来看,由于人口出生高峰的原因,新增劳动力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仍然很大。

“十一五”时期,我国进入了新的人口劳动力增长高峰,五年间新增劳动力总供给达到5000多万人,特别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

其次,在需求方面,全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严重不足。

就业需求增长缓慢,无法满足巨大的就业供给数量。

据媒体及国家劳动和保障部提供的统计数据,今后几年,我国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力将达到1500多万人,加上900万失业人员和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因素新产生的失业人员,全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总人口将超过2400万人。

如果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保持在8%左右,预计2011年新增就业和补充自然减员增加就业会在1200万人,这样,城镇就业供求缺口仍然还有1200万左右,矛盾十分尖锐。

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资源枯竭的城市,就业问题更加突出。

此外,在农村,现有劳动力近5亿人,除去已经转移就业的2亿多人,以及农村需要务农的1.8亿人,富余劳动力还有1.2亿人,转移就业的规模、速度、压力也进一步加大。

另据有关专家测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弹性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弱。

所以,从总体上说,我国就业人口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时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

(2)从结构上看在就业总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十分突出。

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10年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1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500万,而需求总量为6800万。

此项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中国就业结构转换滞后的原因分析
问题:中国就业结构偏差大,并且趋向均 衡的速度慢。
从静态的角度看,劳动力在三个产业上的 配置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吸纳过多 的劳动力,而二三产业却吸纳劳动力不足; 从劳动力配置的动态调整看,中国存在着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从第二 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过慢的现象。
三、劳动力就业状况的国际比较
(一)失业总体状况的国际比较 1、仅从单纯的失业率比较看,中国
的失业状况还不是很严重,比发达国 家、发展中国家都要低。当然,如果 要考虑隐性失业问题,中国的失业状 况就要严重的多。
2、经济越发达不意味着失业率就越低。 因为影响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 经济因素外,社会保障政策、劳动市场 发育程度、人口数量,用工制度和习惯、 工资政策等都会影响劳动力供求,影响 失业的程度。所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过程中,要解决失业问题不能单纯 依靠发展经济,而是要综合治理、多管 齐下。
一、现阶段城镇实际失业人口 和失业率估计
(一)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和登记失业率
中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失业率 单位:万人,%
1992 2019 2019 2019 2009
城镇失 364 业人数
城镇登 2.3 记失业 率
681 800 3.6 4.3
886 921 4.2 4.3
(二)城镇实际失业人口和真实失业率 增长迅速,远高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和 失业率
12、帮助行动不方便的人士移动和运送,前提 是这项服务包括在上门一揽子服务里面; 13、给不方便人士提供开车服务,送他们去上 班地点、去度假地、去办各种行政手续,前提 是这项服务包括在上门一揽子服务里面; 14、陪护小孩出行,陪护在室外活动的老年人 或残疾人(散步、坐车、日常生活),前提是 这项服务包括在上门一揽子服务里面; 15、购物送货上门,前提是这项服务包括在上 门一揽子服务里面; 16、上门帮助使用电脑和上网; 17、给行动不方便人士照料他们的陪伴动物, 带动物出去散步,属于兽医意义上的护理和梳 洗除外; 18、给行动不方便人士提供上门美容服务; 19、住宅(主要住宅和第二住宅)的临时维护、 维修和看护; 20、上门协助办理行政手续;
3、中国女性失业率比男性失业率低。这 说明中国女性就业参与率比较高。
4、长期失业人口占总失业人口的百分比 是比较高的,高达59.9%。客观上加大 了治理失业的难度。
(二)中国就业结构的国际比较分析
1、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上升是一个普遍 规律
第一产业劳动力就业份额急剧减少。
第二产业劳动力就业份额稳中趋升,但 增长比较缓慢。
与各个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三次产业的 就业结构相比,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比例 不仅低于高收入水平和中等收入水平国 家,而且低于许多低收入国家。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问题也是导致其吸纳劳动力 少的重要原因。
统计分析表明:首先,在第三产业中,农、林、 牧、渔服务业、地质勘探产业、水利管理业、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就业弹性是负值, 意味着这三个行业产值增长越大,其吸收的劳 动力就下降得越多。其中地质勘探业、水利管 理业产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此行业就业要减 少1.925个百分点。其次,在第三产业中,其 他行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批发和零 售贸易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中,产值增长带动 就业增长能力依次减弱
其次,第二产业人均资本存量上升。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速度远远高于就业 增长率,导致了中国人均资本的大幅上 升,单位资本所吸纳的劳动力减少。
2019—2019年5年间,全部国有及规模 以上非国有企业人均固定资产从71237 元增长到107746元,年均增长10.27%, 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年均增长18.02%
再次,第二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不断上 升。
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快于劳动就业 的增长速度和人均资本存量的上升导致 了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上升。
全员劳动生产率 =当年工业增加值 /当 年工业从业人员的平均数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在经济增长速度 一定的情况下劳动的需求量减小。
(2)第三产业:增长缓慢和结构失调
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份额随着经济发展 而不断增加。
2、我国第三产业的劳动就业构成特征与 下中等收入国家基本相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以高于经济 增速的速度增长,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 要贡献,并已成为解决就业的主要渠道, 但总体看来仍然相对落后。
法国个人服务业
1、住所维护和家务活; 2、简单的园艺活,包括除草剪枝; 3、房子里的小修小补; 4、看护孩子; 5、上门辅导或授课; 6、上门做饭,包括购买食物所花时间; 7、送饭上门,前提是这项服务包括在上门一 揽子服务里面; 8、上门取送熨烫衣物,前提是这项服务包括 在上门一揽子服务里面; 9、帮助老年人或其他需要在家里得到个别助 理的个人,属医疗行为的护理除外; 10、帮助残疾人,包括各类语言文字的解读、 书写; 11、照顾病人,医疗意义的护理除外;
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口/ (城镇从业人口+城镇登记失业人口)
二、中国城镇失业人口激增的 原因分析
(一)经济体制转换及结构调整剥离 了一部分就业存量
(二)劳动适龄人口供给膨胀与劳动 力素质构成
(三)劳动成本的高速增长是劳动对 资本的边际替代下降,减弱了对劳 动的吸纳能力
(四)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条 件放松,增加了对城镇劳动者需求的 替代
(1)第二产业:资本替代劳动
一个产业如果运用了劳动节约型的技术, 发生了资本替代劳动,那么产业吸收劳 动力的能力必然会低于产业的增长率和 资本投入的增长率。分析表明,中国目 前第二产业正发生着这种变化。
首先,第二产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 的就业弹性较小。
从弹性来看,第二产业的产值就业弹性 波动很大,但是总体趋势是下降的,其 中1989年、2019年和2000年为负值, 表明这几年工业增长其吸纳的劳动力反 而减少。2019—2019年,工业就业弹 性接近0,表明工业增长并不能带动就业 的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