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EACTS血运重建指南解读及第4版心肌梗死全球通用定义解读

合集下载

全球心肌梗死统一定义指南解读1(精)

全球心肌梗死统一定义指南解读1(精)

指南与共识全球心肌梗死统一定义指南解读钟光珍,那开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100020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1089(200903-0070-02doi:10.3969/j .issn .1008-1089.2009.04.0302007年,全球有名的四大组织: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 、美国心脏协会(AHA 和世界心脏联盟(WHF 一致通过了心肌梗死的新定义。

首先,2007年新指南就指出,拟定统一的心肌梗死的新定义是非常必要的,原因有以下2点:①心肌梗死发生率可用来估计人群中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率,从而提供冠脉疾病相关方面的信息。

②出现了更特异、更敏感的生化标记物、更精确的影像学技术平台,因此就可以检测到更小量的心肌坏死。

所以,目前临床实践、健康管理系统、流行病学和临床试验等各个方面均需要一个更加精确的心肌梗死的定义。

文中对心肌梗死定义如下:若临床上存在与心肌缺血一致的心肌坏死的证据,则应该应用“心肌梗死”这个词来描述。

其中,对急性心肌梗死定义如下:若检测到心肌生化标志物(首选肌钙蛋白的升高和(或下降,并且至少其中一个值的升高超过参考正常上限的99%,再结合以下任一项证据即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的症状;提示有新发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的改变(如新发的ST 2T 改变、新发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 ;心电图中逐渐出现的病理性Q 波;存活心肌出现新的丧失的影像学证据,或新发的室壁运动异常。

心源性猝死,包括心脏骤停,通常伴有心肌缺血的症状、伴有新发的ST 段的抬高或LBBB /新发冠脉血栓[冠脉造影和(或尸检];同时死亡发生时没有来得及采血化验,或者死亡发生时心脏生化标志物还没有升高。

对基线肌钙蛋白正常的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 时,若心肌生化标志物的升高超过正常上限的99%,则提示围手术期心肌坏死。

重视心肌损伤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分类和病因分析中的重要价值——第四版心肌梗死通用定义解读

重视心肌损伤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分类和病因分析中的重要价值——第四版心肌梗死通用定义解读

重视心肌损伤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分类和病因分析中的重要价值——第四版心肌梗死通用定义解读杨进刚; 杨跃进【期刊名称】《《中国循环杂志》》【年(卷),期】2018(033)0z1【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心肌梗死; 通用定义; 第四版【作者】杨进刚; 杨跃进【作者单位】100037 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冠心病诊治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继2000年、2007年、201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和世界心脏联盟(WHF)颁布心肌梗死通用定义后,2018年又推出了第四版心肌梗死通用定义[1],见表1。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原则上与上一版一致[2],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仍采用“1+1”模式,即至少能检测到一次心肌肌钙蛋白(cTn)值升高超过正常值,再加上临床和检查心肌缺血的证据。

为阅读方便,本文把定义中的第99百分位上限(URL)统一写为正常值。

表1 心肌损伤和心肌梗死的通用定义注: *:本文把定义中的第99百分位上限(URL)统一写为正常值;cTn:心肌肌钙蛋白;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当有证据表明cTn数值至少有一次升高超过了正常值*,称为心肌损伤。

如果cTn值升高和(或)下降,则为急性心肌损伤。

急性心肌损伤伴有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且检测到cTn值上升和(或)下降至少有一次数值超过正常值,且至少有以下一项时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症状·新发生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进展出现病理性Q波·影像学证据表明,与缺血一致的存活心肌丢失或局部室壁运动异常·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或尸检发现冠状动脉血栓(不适用于2型或3型心肌梗死)尸检如发现梗死心肌的动脉中有急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符合1型心肌梗死的标准。

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无关的心肌氧供和需求之间不平衡的证据符合2型心肌梗死的标准。

全球心梗统一定义

全球心梗统一定义
--临床、病理综合分类法
根据临床、病理以及其他特征可分四期
1、急性进展期(<6小时) 2、急性期(6小时--7天) 3、愈合期(7天--28天) 4、陈旧期(痊愈期)(≥29天)
需要强调的是,临床和ECG所记录的心梗分期与实际病理学分 期并不一定完全相符。例如,ECG显示ST-T变化、心脏标志物升 高时往往提示新近发生的心梗,但病理学分期可能已处于愈合期。
全球心肌梗死新定义
全球心肌梗死定义
—ESC/ACC/AHA/EHS/WHF 标准
心肌梗死的病理学定义
★心肌缺血时间过长所导致的心肌细胞坏死
★细胞坏死定义为细胞凝固和(或)收缩带的坏死
全球心肌梗死定义
—ESC/ACC/AHA/EHS/WHF 标准
心肌梗死分类
★根据梗死面积分类
★病理学分类
★临床分类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ESC/ACC/AHA/EHS/WHF 标准
PCI相关性心梗 1. 基 线 cTn 水 平 正 常 者 接 受 经 皮 冠 脉 介 入 治 疗 (PCI)后,如心脏标志物水平升高超过URL99百分位 值,则提示围手术期心肌坏死 2.心脏标志物水平超过URL99百分位值的3倍被定 义位与PCI相关的心肌梗死 3.一个亚型是支架内血栓相关性心肌梗死 PCI术 后心肌梗死,且造影或影象学证实支架内血栓
①急性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②肾功能衰竭 ③快速性或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脏传导阻滞 ④急性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卒中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心肌梗死相关表现的定义
心肌坏死生化标志物改变的定义
⑤肺栓塞和肺动脉高压
⑥心脏挫伤、消融、起搏和心脏复律 ⑦浸润性心脏疾病,如淀粉样变形和硬皮病
—ESC/ACC/AHA/EHS/WHF 标准

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

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

第四版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原创:刘传芬陈红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jaxxxxvascxxxxript:void(0);>*中华医学信息导报*《中华医学信息导报》创刊于1986年,为中华医学会机关刊。

本刊以“传播医学信息,引领医学发展”为办刊宗旨,积极打造“中国医学学术发布首选平台”。

*撰写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刘传芬陈红*200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对心肌梗死做了全球统一定义,此后ESC/ACC/美国心脏协会(AHA)/世界心脏联盟(WHF)于2007年和2012年对心肌梗死统一定义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更新。

2018年,ESC会议期间,*第四版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公布*,此次新定义对一些概念和细节进行了更新。

*亮点**心肌损伤与心肌梗死的区分*新定义的亮点是首先区分了心肌损伤与心肌梗死的概念。

心肌损伤是指心脏肌钙蛋白(cTn)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的第99百分位数,如果有动态的cTn的升高和/或降低,考虑为急性心肌损伤。

而心肌梗死的诊断除需要有心肌损伤标志物c T n的升高外,还需要存在心肌缺血的证据,即以往定义提出的心肌缺血的症状、新发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新出现的病理性Q波、影像学提示与缺血一致的新出现存活心肌的缺失或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或尸检证实的冠状动脉血栓。

c T n升高的原因众多,对于cTn升高的患者,临床医师需要进行心肌损伤和心肌梗死的鉴别,非缺血性心肌损伤可以继发于心脏疾病,如心肌炎、心力衰竭等,也可继发于多种非心脏疾病,如脓毒症、慢性肾脏疾病、肺栓塞等。

心肌损伤和心肌梗死的鉴别流程见图1。

*难点**心肌梗死的分型*新定义的难点是心肌梗死的分型问题。

新定义仍然延续了以往5型的分类方法,并结合近年来的研究对于诊断细节进行了更新(表1)。

对于1型心肌梗死,新定义强调了易损斑块(破裂或侵蚀)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因果关系。

2型心肌梗死纳入范围有所扩展,包括:导致心肌灌注减少的因素,如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管腔狭窄(不伴斑块破裂)、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包括内皮功能异常、血管平滑肌功能异常和自主神经调节异常)、冠状动脉栓塞、冠状动脉夹层(伴或不伴壁内血肿);供氧减少的因素,如严重的缓慢心律失常、呼吸衰竭、严重贫血、低血压/休克;耗氧量增加的因素,如持续快速心律失常、严重高血压等。

第四版心肌梗死通用定义

第四版心肌梗死通用定义
➢但是在人体,经尸检能识别心肌坏死可能要几个小时。这个时间过程可通过侧枝血流增 多、心肌氧耗的因素减少以及间歇性闭塞/再灌注而延长,这些都能使心脏预适应。18 当适宜时,及时实施再灌注策略,可减轻心肌的缺血性损伤。
心肌损伤和 MI 的生物标志物检出
➢ 心肌肌钙蛋白 I(cTnI)和 T (cTnT)是心肌细胞结构装置的成分,并且几乎没有例外地在心脏表 达。尚未报道 cTnI 值的增高可发生于非心脏组织损伤后。cTnT 的情况则比较复杂,生化数据 表明骨骼肌受损可表达通过 cTnT 检测而检出的蛋白,导致一些 cTnT 增高可能来自于骨骼肌 的情况。
心梗的其它定义
➢偶发 MI 被定义为个体的首次 MI; ➢复发性MI:如果 MI 的特征发生于偶发 MI28 天以后,就认为是复发性MI。 ➢再梗死一词被用于在一次偶发或复发 MI28 天内发生的AMI。
除了血运重建外,与心脏手术相关的心肌损伤和梗死
➢心脏手术例如经导管心瓣膜介入治疗可引起心肌损伤,无论是直接损伤心 肌,还是继发于冠脉梗阻或栓塞造成局部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消融治疗 是通过对组织的加热或冷却涉及有控制的手术心肌损伤。手术心肌损伤的 程度可通过系列 cTn 值的测量来评估。在这种情况下,cTn 值的升高应 被看作是手术心肌损伤,除非存在生物标志物标准或为 5 型 MI 所列的 急性心肌缺血的辅助标准之一,否则不能称为 MI。
➢然而,无论机制如何,当 cTn 值伴有升高和/或下降模式、至少有一次数值高于 99%URL、并且是由心肌缺血引起时,急性心肌损伤就被特指为急性心肌梗阻死(AMI)。 在伴有心肌损伤非缺血性机制的临床情况下,也能检出伴心肌细胞死亡的心肌损伤的组 织学证据。
低氧血症
低血压 休克
肾脏疾病

解读心肌梗死通用定义(第四版2018)

解读心肌梗死通用定义(第四版2018)

解读心肌梗死通用定义(第四版2018)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协会(AHA)和世界心脏联盟(WHF)在2000年首次使用生物化学和临床方法对心肌梗死做出了统一定义。

随后进行不断地更新改进,2018年8月ECS年会上,公布了《第四版心肌梗死通用定义》(以下简称《新定义》)。

其以大量循证医学新证据为基础,尽管整体内容较前没有太大变化,对心肌梗死的定义没有大的改变,更多是进行局部的更新,其中包括有3项重大变化,提出了5个新概念,更新了14个老概念,同时增加了6个部分的临床相关内容,其核心是将心肌损伤与心肌梗死区分。

在新定义中明确区分了心肌损伤与心肌梗死的概念。

尽管心肌损伤是心肌梗死诊断的先决条件,但其本身也是一个完整概念。

同时本次新定义特别制定了心肌损伤和心肌梗死的鉴别流程。

在心脏和非心脏手术后,作为与心肌梗死相区分,强调了围术期的心肌损伤。

在新定义中强调了cTn,特别是高敏cTn的重要价值。

对于cTn动态变化的仔细分析有助于临床医生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确诊和排除,以及与慢性心肌损伤相鉴别。

对于心肌梗死的分型,仍延续第3版的5种分型方法,但对原有的概念进行了局部的调整更新。

新定义明确了1型心肌梗死的机制是冠脉脂质沉积、斑块破裂继而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血流导致心肌缺血缺氧。

2型心肌梗死的将自发冠状动脉夹层(伴或不伴有壁内血肿)纳入其范畴,并且将以往的“内皮功能紊乱”扩展为“微血管功能紊乱”。

扩充了2型心肌梗死部分的内容。

强调心肌损伤与2型心肌梗死的区别,国际疾病分类(ICD)也将于明年增加心肌损伤的代码。

同时明确了3型心肌梗死的概念,有助于与心脏性猝死进行区分。

对于4型和5型心肌梗死,与第3次定义无明显变化。

本次新定义认为心脏记忆是一种电重塑现象,强调在异常心室激动时如出现复极异常,应考虑电重塑的可能性(心脏记忆),此时不能仅将心电图变化作为心肌缺血的诊断依据,而应进一步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来确诊。

ESC重磅第四版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发布,心肌梗死分型新范围将帮助医生作出准确诊断!

ESC重磅第四版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发布,心肌梗死分型新范围将帮助医生作出准确诊断!

ESC重磅第四版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发布,心肌梗死分型新范围将帮助医生作出准确诊断!ESC 2018 Munich导语德国慕尼黑时间2018年8月25日,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和世界心脏联盟(WHF)共同起草的第四版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网络版和ESC网站上,此次新定义的发布将帮助医生们更好的诊断心肌梗死。

1本次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添加的主要内容包括1.心肌梗死和心肌损伤的鉴别;2.强调围术期心肌损伤与心肌梗死无关;3.考虑电重构(心脏记忆)评估复极化异常与快速心律失常,起搏,速率相关传导干扰;4.应用心血管磁共振技术确定心肌损伤病因;5.冠状动脉造影在疑似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2更新的主要内容包括1.1型心肌梗死:强调斑块破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因果关系;2.2型心肌梗死:与急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无关的供氧失衡;3.2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疾病是否存在与预后和治疗的相关性;4.心肌损伤与2型心肌梗死的鉴别;5.3型心肌梗死:阐明为什么3型心肌梗死是区分心源性猝死的必要分类;6.4-5型心肌梗死:重点区分过程相关心肌损伤和过程相关心肌梗死;7.心肌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的分析问题;8.强调高敏心肌肌钙蛋白检测的获益;9.与心肌损伤和心肌梗死使用快速排除和规则制定相关的考虑;10.与使用心肌肌钙蛋白检测或排除急性心肌损伤的特定诊断改变标准相关的问题;11.考虑新的非速率相关的具有特定复极化模式的权束分支块;12.特异性复极模式aVR导联ST段抬高,与STEMI等效;13.植入式心脏除颤器或起搏器患者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检测;14.强调影像学诊断心肌梗死的作用,包括心脏磁共振成像。

3新的板块包括1.Takotsubo综合症;2.冠状动脉非阻塞型心肌梗死(MINOCA);3.慢性肾脏疾病;4.房颤;5.心肌梗死的调控视角;6.未被识别的心肌梗死。

2018ESCEACTS 心肌血运重建指南解读 PPT

2018ESCEACTS 心肌血运重建指南解读 PPT
• 心肌缺血的症状; • 新发生的缺血性ECG改变; ; • 病理Q波的形成; • 影像学证据显示新发的存活心肌丢失或与缺血病因一致的局部室
壁运动异常; • 冠脉造影或尸检确定冠状动脉血栓(不适用于2型或3型MI)。 供应梗死心肌的动脉中急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符合1型心肌梗塞
的标准。 急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无关的心肌氧气供需失衡的证据符合2型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8) 00, 1–33 doi:10.1093/eurheartj/ehy462
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准(1-3型MI)
当有临床证据表明急性心肌损伤同时伴有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 并且检测到cTn值升高和(或)下降,其中至少有一个cTn值高于 第99%URL时,应使用急性心肌梗死的术语,并且至少具有以下之 一: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8) 00, 1–33 doi:10.1093/eurheartj/ehy462
心肌梗死分型及诊断
——第四版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更新
心肌损伤标准
当有证据表明心肌肌钙蛋白值(cTn)升高,且至少有一次超过第99 百分位上限值(URL)时,应使用心肌损伤这个术语。cTn值升高和 (或)下降考虑心肌损伤处于急性期。
2018ESCEACTS 心肌血运重建指南解读
20欧洲心脏病学会于8月25日-29日在德国慕尼黑召开。 此次ESC盛会将来自150个国家的31000名医护人员相聚一堂,就提交的400个心 脏病学专题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全球心血管领域最新临床进展及突破性发现。
第四版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重磅发布
STEMI等危; 13. 植入ICD(心脏除颤器)或起搏器患者中心肌
缺血的心电图检测; 14. 强调影像学诊断心肌梗死的作用,包括心脏磁

第四次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2018)要点解读:重视心肌损伤,细化心肌梗死诊断

第四次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2018)要点解读:重视心肌损伤,细化心肌梗死诊断

第四次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2018)要点解读:重视心肌损
伤,细化心肌梗死诊断
曲鹏;娄大元
【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年(卷),期】2018(16)11
【摘要】1心肌梗死定义的发展历史虽然19世纪晚期,尸体解剖就已证明心肌梗死可能与冠状动脉血栓有关,但是直到20世纪初期,才首次描述了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与其相关临床特征的关系。

多年来,各种不同的心肌梗死定义被使用,导致了很多争议与混淆。

一个全球统一的心肌梗死定义显得愈发重要。

【总页数】6页(P961-966)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肌损伤;心肌缺血;指南解读
【作者】曲鹏;娄大元
【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心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2.22
【相关文献】
1.2012年全球心肌梗死统一定义更新解读 [J], 王福军;罗亚雄
2.心肌梗死第三次全球统一定义——2012 ESC/ACCF/AHA/WHF专家共识要点解读 [J], 王庆茹;刘仁光
3.2018年全球心肌梗死统一定义更新解读 [J], 谭梦琴;尹春娥;王福军
4.解读:第四版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 [J], 刘传芬;陈红
5.重视心肌损伤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分类和病因分析中的重要价值——第四版心肌梗死通用定义解读 [J], 杨进刚; 杨跃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ESCEACTS血运重建指南解读及第4版心肌梗死全球通用定义解读

ESCEACTS血运重建指南解读及第4版心肌梗死全球通用定义解读

ESCEACTS血运重建指南解读及第4版心肌梗死全球通用定义解读ESC/EACTS血运重建指南解读及第4版心肌梗死全球通用定义解读从1812年第一次描述心绞痛症状至今的200余年中,人类对冠心病的认识经历了从大体解剖层次到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水平的飞跃,但如何准确诊断和进行最佳治疗一直是临床实践所面临的挑战1。

2018年8月ESC 年会发布的《2018年ESC/EACTS血运重建指南》和《第4版心肌梗死全球通用定义》全面总结梳理了目前血运重建和心肌梗死主要循证医学证据,对临床实践具有非常高的指导价值。

一.《2018年ESC/EACTS血运重建指南》在最佳药物治疗基础上依据循证医学证据进行血运重建治疗能够改善冠心病的预后。

1969年Favalo ro首次描述了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8年后A n dreas Grüntzig进行了首例冠状动脉介入术(PCI),50年后的今天CABG和PCI仍是冠心病血运重建的主要方式,但医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终点。

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取决于心肌缺血的存在和程度,血运重建以减少心肌缺血为首要目标,其基础在于准确识别心肌缺血。

近年来冠脉生理学和腔内影像学检查技术在血运重建的决策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指南的相关推荐也反映了这一趋势。

基于DEFER2、FAME3、FAMEII4等里程碑式的研究证据,新指南推荐在临界病变(IA)和多支病变(IIa B)中进行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

非血管扩张剂依赖的瞬时无波形曲线比值(iFR)理论基础与FFR相似,DEFINE-FLAIR5和iFR-SWEDEHEART6研究1年随访结果表明iFR指导血运重建不劣于FFR,因此在临界病变的评估中也获得了IA级别的推荐。

但是目前静息Pd/Pa、CT-FFR等其他冠脉功能学检测手段循证医学证据仍不充分,新指南中未予明确推荐。

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成像(OCT)等腔内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以提供管腔面积、斑块负荷、斑块成分等诸多信息。

2018ESCEACTS 心肌血运重建指南解读

2018ESCEACTS 心肌血运重建指南解读
稳定性心绞痛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血运重建治疗指征 CAD严重程度(结构和/或功能) 预后 左主干病变狭窄>50%c LAD近段狭窄>50%c 双支或三支血管病变,狭窄>50%且合并LV 功能受损(LVEF≤35%)c 大面积缺血(>10%LV)或侵入性FFR检测 结果异常d 单支残余冠状动脉狭窄>50%c 症状 存在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冠脉狭窄c合并运动受 限的心绞痛或与心绞痛类似的症状,且对最 佳药物治疗反应不佳e 推荐级别 I I I I I I 证据级别 A A A B C A
所有患者需警惕造影剂引发的肾病
IIb-IIa类
推荐使用OCT帮助最优化支架植入策略
Class I Class IIb
Class IIa Class III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8) 00, 1–96 ESC/EACTS GUIDELINES.doi:10.1093/eurheartj/ehy394
2018ESC/EACTS 心肌血运重建指南更新要点
What’s New
I类推荐 如果考虑左主干或多血管血运重建,推荐使用Syntax评分 桡动脉是冠状动脉造影和PCI的标准入路 药物洗脱支架(DES)适用于任何PCI 心肌血运重建后需对患者进行系统性重新评估 对于已经稳定的NSTE-ACS患者,推荐按稳定冠心病SCAD原则进行血运重建策略 对于重度狭窄患者,推荐桡动脉而非大隐静脉桥作为移植血管 对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及LVEF≤35%的患者行心肌血运重建,优先考虑冠状动脉 旁路移植术(CABG),PCI可做为CABG的替代治疗(2a 推荐) IIa类推荐 PCI可作为CABG的替代治疗 当选择CABG或PCI,完全血运重建为首要因素。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进行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时,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优于维生 素K拮抗剂(VKA) CABG时如行开放静脉获取术,注意使用无接触技术取得静脉 左主干PCI术者年PCI不得低于25例 对于中度或重度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如预估造影剂使用量>100mL, 术前和术后 需使用等渗盐水进行水化 IIb类推荐 对于高危患者,血运重建后6个月需常规行非入侵性影像检查进行评估 对于左主干分叉病变,DK crush技术优于Provisional T技术 对于P2Y12受体抑制剂首次应用患者,PCI术中可以推荐坎格瑞洛(Cangrelor) 对于P2Y12受体抑制剂首次应用的ACS患者,PCI术中可以推荐GP IIb/IIIa 抑制剂 PCI术后抗凝,推荐达比加群150mg优于110mg剂量联合单抗血小板治疗 可适当根据ACS患者血小板功能进行P2Y12受体抑制剂降级 III类 对于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不推荐对非罪犯血管行常规血运重建 现有生物可吸收支架疗效临床证据有限,不推荐应用于非临床试验的临床实践

心肌梗死通用定义第四版PPT课件

心肌梗死通用定义第四版PPT课件
简介
➢在 19 世纪后期,尸检证实了在冠状动脉血栓闭塞与 MI 之间存在可能的 关系。
➢随着更为敏感心脏生物标志物的出现,欧洲心脏病学会( ESC) 、美国心脏 病学基金会( ACCF) 、美国心脏协会( AHA) 和世界心脏联盟( WHF) 在 2000年首次使用生物化学和临床方法对心肌梗死做出了统一定义;2007年上 述组织联合发布了专家共识文件《心肌梗死的全球统一定义》。
23
心肌缺血相关心电图改变
• 心脏记忆现象:在一段时间的激动顺序改变后恢复窦性节律时,所出现的持 续性 T波改变。
• 新定义认为心脏记忆是一种电重塑现象,在异常心室激动(如快速心律失常、
起搏或频率相关传导异常)后可出现弥漫的 T 波倒置,强调在上述心律失
常时如出现复极异常,应考虑电重塑的可能性(心脏记忆),此时不能仅将
心电图变化作为心肌缺血的诊断依据,而应进一步结合患者的缺血症状、
cTn 的演变模式和其他影像学资料来帮助确定诊断。
24
诊断心肌损伤和梗死的生化方法
• cTnI 和cTnT 是推荐诊断和排除心肌损伤首选的生物标志物,并从而确定 MI 及其特定的亚型。
25
6
2 型 MI
在氧供与氧需不匹配的情况下,导致缺血性心肌损伤的病理生 理机制一直被分类为 2 型 MI。根据定义,急性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斑块破裂并不是 2 型 MI 的特征。cTn 值升高和/或下降,至少有一次数值高于 99%URL,并且有与冠脉血 栓形成不相关的心肌氧供/需之间失衡的证据,需要如下至少一项: • 急性心肌缺血的症状; • 新发的缺血性 ECG 改变; • 发生了病理性 Q 波; • 以与缺血性病因相一致的模式,新近存活心肌丢失的影像证据或新发节段 性室壁运动异常。

第四版心肌梗死定义

第四版心肌梗死定义

第四版心肌梗死定义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指冠状动脉供应的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综合征。

第四版心肌梗死定义是在前三版的基础上,结合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对心肌梗死的定义进行了更新和修订。

根据第四版心肌梗死定义,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肌梗死的病因:心肌梗死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的闭塞或狭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

闭塞原因可以是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溃疡形成等。

2.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胸痛、胸闷、气短、出冷汗等。

胸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多呈剧烈、持续性、压迫样或憋闷样。

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恶心、呕吐、下颌放射痛等非典型症状。

3. 心电图改变: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常出现特征性改变。

常见的改变有ST段抬高、Q波增深和T波倒置等。

这些改变反映了心肌缺血和坏死的程度和范围。

4. 血清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心肌梗死时,血清中的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和心肌肌钙蛋白等生物标志物的水平会明显升高。

这些标志物的检测对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和评估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5.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片、心脏超声、核素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确定心肌梗死的范围和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

根据第四版心肌梗死定义,心肌梗死的诊断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临床表现符合心肌梗死的特征,并且至少满足以下两个标准之一:1)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升高(肌钙蛋白I或T、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等);2)心电图改变(新出现的持续性或进行性ST段抬高、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等);3)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时出现的心肌梗死。

第四版心肌梗死定义的修订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更新:首先,对心肌梗死病因的描述更加明确,强调了冠状动脉的闭塞或狭窄与心肌梗死的关系;其次,对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强调了非典型症状的重要性;再次,对心电图改变的诊断标准进行了细化,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最后,对血清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的推荐进行了更新,增加了对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

ESCEACTS心肌血运重建管理指南要点

ESCEACTS心肌血运重建管理指南要点

ESC/EACTS心肌血运重建管理指南要点
ACS =急性冠脉综合征; AF =心房颤动; AMI = 急性心肌梗死; BMS = 金属裸支架; CABG = 冠脉旁路移植术; CAD = 冠心病; CKD =慢性肾病; DAPT =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DES = 药物洗脱支架; DUS = 双功超声; ECG = 心电图; EF = 射击血分数; FFR =冠脉血流储备分数; GP = 糖蛋白; IABP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wFR =瞬时无波无线电;IMA =内乳动脉; IRA =梗死相关动脉; i.v. =静脉内; LAD = 左前降支; LM =左主干; LMWH =低分子肝素; LV = 左心室; LVEF = 左室射血分数; NSTE-ACS =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PCI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RECISE-DAPT = 在拟行支架植入和随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中预测出血并发症; s.c. =皮下注射; SCAD = 稳定性冠心病; STEMI = ST-抬高的心肌梗死; STS = 胸外科学会; SYNTAX = 用紫杉醇支架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与心脏外科的协同作用;TIA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UFH =非组分肝素。

A推荐类别
B证据水平
C有证实的心肌缺血,一种血流动力学相关的病变,定义为FFR ≤0.80 或iwFR≤0.89, 或一支主要冠脉狭窄>90%。

D根据FFR <0.75,表明一种预后相关的病变。

E如果心脏团队担心手术风险或者经心脏团队充分咨询后,患者拒绝CABG,应当考虑PCI。

F这些推荐指的是得到大规模随机试验支持、有临床终点评估获得无条件欧盟质量标志的支架。

心肌梗死新定义

心肌梗死新定义

全球心肌梗死工作组(ESC/ACC/AHA/EHS/WHO)发布心肌梗死新定义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长期以来,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都是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和以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为主的血清心肌酶学改变而作出的。

随着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的心肌坏死生化标志物——心脏肌钙蛋白(cTn)的推广和应用,以及新的影像学技术的进展,人们对心肌梗死有了新的认识。

研究显示,应用心脏肌钙蛋白T(cTnT)升高作为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与CK相比,诊断率增加74%,与CK-MB相比,诊断率增加41%。

基于上述现状,全球心肌梗死工作组[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欧洲高血压学会(EHS)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心肌梗死进行了新的定义。

新定义在2006年第16届世界心脏病大会暨ESC年会(WCC/ESC)上进行了公布。

ESC/ACC对急性进展性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定义急性进展性心肌梗死定义以下任何一项标准均可诊断急性、进展性心肌梗死:1. 心肌坏死生化标志物典型的升高和降低,至少伴有下述情况之一:(1)心肌缺血症状;(2)心电图病理性Q波形成;(3)心电图ST段改变提示心肌缺血;(4)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如血管成形术。

2. 病理发现急性心肌梗死。

陈旧性心肌梗死定义1. 系列心电图检查提示新出现的病理性Q波,患者可有或可不记得有任何症状,心肌坏死生化标志物可已降至正常。

2. 病理发现已经或正在愈合的心肌梗死。

ESC/ACC/AHA/EHS/WHO对心肌梗死相关表现的定义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学定义急性心肌梗死定义为长时间的心肌缺血所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

不同类型心肌梗死的临床分类:Ⅰ型:自发性心肌梗死,与由于原发的冠状动脉事件如斑块破裂而引起的心肌缺血相关。

Ⅱ型:心肌梗死是继发于心肌的供氧和耗氧不平衡所导致的心肌缺血,如冠状动脉痉挛、贫血、冠状动脉栓塞、心律失常或低血压。

【ESC2018指南】第四版心梗全球统一定义,核心要点抢先看

【ESC2018指南】第四版心梗全球统一定义,核心要点抢先看

【ESC2018指南】第四版心梗全球统一定义,核心要点抢先看北京时间8月25日,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在德国慕尼黑盛大开幕。

会议第一天,发布了第四版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并同期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EHJ)。

本次新定义的核心要点主要为新概念的添加、心肌梗死不同分型和热点问题的更新,以及新增疾病板块。

一、新概念1.心肌梗死和心肌损伤的区别◆心肌损伤:至少一个心肌肌钙蛋白(cTn)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URL)第99个百分位数时,诊断为心肌损伤。

如果cTn值有上升和(或)下降,考虑为急性心肌损伤。

◆心肌梗死:在心肌损伤的基础上,伴有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

图12.心脏手术和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肌损伤与心肌梗死的区别(1)心脏手术◆心肌损伤:基线cTn正常的患者,术后URL>第99个百分位数,或术前值超上限但处于稳定或下降趋势者,术后值较术前值增加> 20%。

◆心肌梗死:诊断需在心肌损伤基础上具有心肌缺血临床症状。

(2)非心脏手术◆心肌梗死:由于麻醉、镇静或止痛药,大多数患者的围手术期心肌梗死不会出现缺血性症状;基线的cTn值有助于确定手术前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以及在术中和术后高风险的患者(基线cTn升高);患者术后cTn值升高越多,心肌损伤风险越大,因此,建议对高风险患者进行cTn检测,并结合术前结果确定急、慢性病因。

除cTn升高之外,因无临床缺血症状,诊断心肌梗死需结合术后相关检查(如心电图ST段动态监测、反复发作的缺氧、低血压、心动过速或影像学证据)。

◆心肌损伤:在缺乏急性心肌缺血的证据时,急性心肌损伤的诊断更合理。

3.考虑电重塑(心脏记忆)在心肌梗死评估中的意义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或阵发性室速等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可在无冠心病的情况下出现ST段压低或T波倒置。

目前,这种现象出现的确切机制未明,但心脏记忆的观点可部分解释(心脏记忆现象:在一段时间的激动顺序改变后恢复窦性节律时,所出现的持续性T波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SC/EACTS血运重建指南解读及第4版心肌梗死全球通用定义解读
从1812年第一次描述心绞痛症状至今的200余年中,人类对冠心病的认识经历了从大体解剖层次到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水平的飞跃,但如何准确诊断和进行最佳治疗一直是临床实践所面临的挑战1。

2018年8月ESC 年会发布的《2018年ESC/EACTS血运重建指南》和《第4版心肌梗死全球通用定义》全面总结梳理了目前血运重建和心肌梗死主要循证医学证据,对临床实践具有非常高的指导价值。

一.《2018年ESC/EACTS血运重建指南》
在最佳药物治疗基础上依据循证医学证据进行血运重建治疗能够改善冠心病的预后。

1969年Favalo ro首次描述了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8年后A n dreas Grüntzig进行了首例冠状动脉介入术(PCI),50年后的今天CABG和PCI仍是冠心病血运重建的主要方式,但医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终点。

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取决于心肌缺血的存在和程度,血运重建以减少心肌缺血为首要目标,其基础在于准确识别心肌缺血。

近年来冠脉生理学和腔内影像学检查技术在血运重建的决策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指南的相关推荐也反映了这一趋势。

基于DEFER2、FAME3、FAMEII4等里
程碑式的研究证据,新指南推荐在临界病变(IA)和多支病变(IIa B)中进行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

非血管扩张剂依赖的瞬时无波形曲线比值(iFR)理论基础与FFR相似,DEFINE-FLAIR5和iFR-SWEDEHEART6研究1年随访结果表明iFR指导血运重建不劣于FFR,因此在临界病变的评估中也获得了IA级别的推荐。

但是目前静息Pd/Pa、CT-FFR等其他冠脉功能学检测手段循证医学证据仍不充分,新指南中未予明确推荐。

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成像(OCT)等腔内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以提供管腔面积、斑块负荷、斑块成分等诸多信息。

2015年发表一项纳入了123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的RCT研究表明,2年的随访中IVUS指导的PCI治疗与冠脉造影相比能显著减少MACE事件,更多的非RCT研究数据也支持这一结论7。

在新指南中推荐对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进行IVUS检查评估病变严重程度(IIaB)。

与IVUS相比,OCT研究证据较少,目前尚无以硬终点为主要研究终点的RCT研究发表,因此新指南对OCT作为指导血运重建治疗的诊断工具未予明确推荐。

稳定性冠心病血运重建治疗指征主要为缓解症状和改善预后,新指南强调血运重建策略的选择应从外科手术风险、病变解剖复杂程度、达到完全血运重建的可能性三个维度综合分析。

STS评分和EUROSCO RE II评分为目前CABG手术风险评估的主要手段,在CABG研究队列中STS评分表现出了更优的围术期风险评估能力,因此STS评分(IB)推荐级别高于EUROCSO REII评分(IIb B)。

SYNTAX积分所体现的病变解剖复杂程度对于CABG和PCI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左主干和多支病变推荐
进行SYNTAX积分评估(IB)。

尽管PCI在左主干、三支病变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技术越来越成熟,但既往多数临床研究提示CABG长期预后优于PCI,新近发表的两项大型RCT临床试验NOBLE8和EXCEL9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新指南推荐左主干和三支病变进行CABG治疗(IA),PCI在SYNTAX积分小于22分的左主干病变和不合并糖尿病的三支病变中获得了相同级别的推荐,合并糖尿病的三支病变PCI推荐级别则由IIa下降至IIb。

完全血运重建相能够提供更优的预后,因此在选择血运重建方式时应考虑以达到完全血运重建为优先目的(IIa B)。

相比稳定性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更需要及时有效的血运重建,新指南的相关推荐与2017年ESC相关指南基本一致。

对于NSTE-ACS,强调依据危险因素评估进行分层管理和早期侵入性策略,稳定的NSTE-ACS患者血运重建策略参考稳定性冠心病。

而对于STEMI,近年来发表四项大型RCT研究10-13均表明完全血运重建较只处理梗死相关血管有更好的临床获益,因此存在多支病变的患者推荐出院前处理非梗死相关血管病变(IIa A),但进行同期手术还是分期手术、分期手术的时机目前仍无明确结论。

就诊延迟但处于发病后12-48小时的STEMI患者和溶栓治疗成功2-24小时的患者仍然可以从冠脉造影和PCI治疗中获益,应常规进行冠脉造影和可能的PCI治疗。

院外发生心脏骤停的幸存者如其心电图符合STEMI表现应立即进行冠脉造影和PCI治疗,推荐级别由IIa 上升为I级。

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CULPRIT-SHOCK研究14表明同期处理非梗死相关血管无论短期(30天)还是长期(1年)预后均劣于只处
理梗死相关血管,因此新指南对心源性休克患者同期处理非梗死相关血管的推荐由IIa级降为III级。

新指南对PCI的技术策略进行了详细论述。

桡动脉穿刺和DES支架植入为PCI治疗的优选策略(IA),不推荐在临床研究外的临床场景中使用生物可吸收支架(III)。

对分叉病变应采用主支血管单支架、必要时行边支血管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的策略,推荐级别由IIa上升为I级。

得益于陈绍良教授领导的DK-CRUSH V研究15,新指南增添了对左主干真分叉病变采用DK-CRUSH策略优于Provinsional策略的推荐(IIb B)。

慢性闭塞性病变(CTO)患者如果存在药物治疗无效的心绞痛或证实有大面积缺血心肌应考虑进行PCI治疗(IIa)。

IVUS和OCT对于指导支架内再狭窄机制的识别(IIaC)、支架植入策略的优化(IIa B)具有重要作用,OCT的地位进一步得到提高。

此外,新指南对冠心病的抗栓治疗、CABG手术策略、围术期造影剂肾病的预防均进行了相应推荐,在此不一一赘述。

二.《第四版心肌梗死通用定义》
20世纪5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工作组建立了以心电图为基础的心肌梗死诊断标准,2002年ESC和ACC确立了以肌钙蛋白为核心的
心肌梗死通用定义。

心血管医生一直努力建立既反应病理生理机制又有临床可行性的心肌梗死定义及分类。

在此基础上,《第四版心肌梗死通用定义》(以下简称新定义)提出了5个新概念,更新了14个既有概念,增加了6个章节,为心肌梗死的诊断和分类提供了更为全面的循证医学证据。

新定义最核心的变化在于明确提出了心肌损伤的概念,即至少一个肌钙蛋白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第99百分位数。

肌钙蛋白是一种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心肌损伤标记物,但在临床实践中无缺血证据的肌钙蛋白升高并不少见,厘清心肌梗死与肌钙蛋白升高间的关系对于明确诊断和治疗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16。

心肌损伤的概念使我们能更全面地解读肌钙蛋白升高的临床价值,存在肌钙蛋白的升高均提示心肌损伤,持续稳定的肌钙蛋白升高通常为慢性心肌损伤,短期内肌钙蛋白水平的变化表明存在急性心肌损伤,而只有同时存在心肌损伤和临床缺血证据时方可诊断为心肌梗死。

新定义系统阐述了引起心肌损伤的疾病谱,包括心肌梗死、心衰、应激性心肌病等心脏疾病和感染中毒性休克、脑血管病、慢性肾脏病等系统性疾病,同时将PCI和CABG术后肌钙蛋白升高未达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归类为心肌损伤,这一系统的知识体系为临床医生面对复杂的肌钙蛋白升高的临床情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对于心肌梗死的分类,新定义维持了第二版通用定义构建的5个亚型的体系,但在表述上更为便于理解。

1型心肌梗死强调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糜烂、血栓形成与心肌缺血坏死间的因果关系,治疗的核心在于
抗栓治疗和血运重建。

2型心肌梗死则是心肌氧供需失衡的结果,例如贫血、低血压(供氧减少)或快速心律失常(需氧增加)所致的心肌梗死,明确具体的发病机制是诊治的基础。

2型心肌梗死患者可同时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预后要劣于不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

3型心肌梗死见于有典型的缺血症状和心电图表现但在获得肌钙蛋白结果前已死亡的患者,为心源性猝死常见原因。

4型、5型心肌梗死为血运重建手术相关心肌梗死,主要改变为将围术期心肌梗死与围术期心肌损伤相区分,肌钙蛋白的诊断界值仍维持不变。

新定义维持5亚型的分类体系不变一方面体现了该分类标准较为符合目前对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机制认识和治疗现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对于心肌梗死这一复杂的异质性疾病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糜烂与破裂均归类为1型心肌梗死,但目前研究证据表明二者的发病基础、治疗方式均有很大不同17。

新定义中心肌梗死的诊断手段更加丰富,心脏核磁共振(MRI)和心脏计算机成像冠脉造影(CCTA)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心脏MRI为近年兴起的心脏影像学检查,LGE延迟强化对于诸多心肌病变均有诊断意义,新定义中描述了缺血与非缺血损伤的心脏MRI影像表现的主要区别,其中缺血损伤表现透壁性、连续心内膜下和局灶心内膜下的延迟强化。

CCTA在心肌梗死诊断中并不常用,但是对于需要鉴别主动脉夹层和肺栓塞的胸痛患者和就诊时肌钙蛋白正常的低中危患者CCTA仍有一定临床价值。

此外,对于应激性心肌病和冠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等临床热点问题,
新定义中增加了相应的章节,相关内容与2017年ESC的STEMI指南和2018年ESC应激性心肌病专家共识基本一致。

新指南和定义为我们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指导工具,有助于提高冠心病的诊治水平。

但目前仍有大量临床问题待解,期待越来越多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能为我们提供更明确的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