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分子生物学
药学分子生物学PharmaceuticalMolecularBiology-PPT课件
绪 论
2、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阶段
从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 模型是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的里程碑。 开创了分子遗传学基本理论建立和发展的黄金时代。
DNA双螺旋发现的最深刻意义在于:
确立了核酸作为信息分子的结构基础;提出了 硷基配对是核酸复制、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 从而最后确定了核酸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1945年 基因编码蛋白质
1951年 首次蛋白质测序
1953年 Watson和Crick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
绪 论
1954年 Crick提出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 1958年 DNA半保留复制 1961年 Nirenberg发现遗传密码 1967年 发现DNA连接酶 1973年 建立了DNA重组技术 1975年 Temin和Baltimore发现逆转录酶 1981年 Gilbert和Sanger建立DNA 测序方法 1985年 Mullis发明PCR 技术 1990年 美国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HGP) 1994年 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 2019年 第一只克隆羊多莉诞生 2019年 美、英等国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基本 框架 2019年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成功
分子生物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1、诞生的准备和酝酿阶段 19世纪后期——20世纪50年代初。
绪 论
在这一阶段产生了两点对生命本质认识上的 重大突破: (1) 确定了蛋白质是生命的主要物质基础 19世纪末Buchner第一次提出酶(enzyme) 的名称,酶是生物催化剂。
1902年EmilFisher证明蛋白质结构是8年 1903年 1910年 1913年 1927年 1931年 1944年
药学分子生物学
绪论分子生物学: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现代科学的共同语言。
核心:通过研究生物的物质基础——核酸、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方面来阐明生物分子基础,探索生命奥秘。
第一章1、DNA的结构和功能(一)DNA的一级结构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四种核苷酸(dAMP、dCMP、dGMP、dTMP)通过3′,5′磷酸二酯键彼此连接起来的线形多聚体,以及其组成单位的数量和排列顺序。
(二)DNA的二级结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以反向平行的形式,围绕同一个中心轴盘绕形成的双螺旋结构。
分为右手螺旋(ABCD型)和左手螺旋(D)型。
(三)DNA的三级结构DNA双螺旋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扭曲折叠形成超螺旋结构。
2、DNA的拓扑结构DNA存在的一种形式,指在DNA双螺旋的基础上,进一步扭曲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
超螺旋结构是拓扑结构的主要形式,分为正超螺旋和负超螺旋,在相应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
3、tRNA功能tRNA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在mRNA指导下合成蛋白质。
即以mRNA 为模板,将其中具有密码意义的核苷酸顺序翻译成蛋白质中的氨基酸顺序。
tRNA与mRNA 是通过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相互作用而发生关系的。
4、核酸变性:核酸双螺旋结构氢键断裂,双链解开,但共价键并未断裂的现象。
5、Southern印迹杂交将混合DNA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将胶上的DNA泡碱变性,并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经干烤或者红外线照射固定,再与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变性后的DNA探针进行杂交,洗涤,放射自显影。
6、核酸分子杂交存在互补序列的不同来源的核酸分子,以碱基配对方式相互结合形成DNA-DNA或DNA-RNA杂交体的过程。
7、反义核酸根据剪辑互补原理,利用人工合成或生命有机体合成的特定互补的DNA和RNA片段与目的序列核酸结合,通过空间位阻效应或诱导RNAase活性的降解作用,在复制、转录、剪切、mRNA转运以及翻译等水平上,抑制或者封闭目的基因的表达。
分子生物学在药学领域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在药学领域的应用分子生物学,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词,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可没少发挥作用,尤其是在药学这个领域。
想象一下,你正在看一部紧张刺激的悬疑片,而药学就是那位聪明的侦探,分子生物学则是它身后强大的支持团队。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两个领域的“兄弟情”,看看分子生物学是如何为药学打下坚实的基础的。
1. 分子生物学是什么?1.1 基础知识先来普及一下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吧。
分子生物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生命的分子基础。
我们说的那些DNA、RNA和蛋白质,都是它的“主角”。
它们就像是一支交响乐团,只有各自发挥作用,才能奏出生命的华美乐章。
通过研究这些分子,科学家们能够搞清楚生命体是如何运作的,从细胞分裂到遗传信息的传递,真是精彩纷呈。
1.2 药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关系那么,药学又是怎么跟分子生物学扯上关系的呢?简单来说,药学需要了解生物体内发生了什么,才能设计出有效的药物。
比如说,某种疾病的成因,往往是因为某种蛋白质出问题了。
这时候,分子生物学的“侦探”精神就派上用场了。
通过对这些分子的分析,药学可以对症下药,开发出治疗方案。
2. 分子生物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2.1 新药的发现咱们来聊聊新药的发现。
以前,药物的研发就像是在黑暗的隧道中摸索,偶尔碰碰壁,运气好的时候才找到出路。
而如今,有了分子生物学的帮助,科学家们就像拿到了手电筒,照亮了前方的路。
通过基因组学,研究人员能够识别与疾病相关的基因,从而找到潜在的新药靶点。
换句话说,分子生物学帮我们找到了药物研发的“金钥匙”。
2.2 个性化医疗除了新药研发,分子生物学还为个性化医疗铺平了道路。
你听说过“量身定制”吗?在医疗领域,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通过基因检测,医生能够了解患者的遗传特征,进而制定出更适合的治疗方案。
比如,某些药物对某些人有效,但对另一些人却没用。
这就是分子生物学的魅力所在,它让我们能够根据每个人的“独特DNA”来决定最佳的药物。
3. 分子生物学的未来3.1 持续创新分子生物学在药学领域的应用,真是如火如荼,未来也充满希望。
分子生物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情况及前景探讨
分子生物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情况及前景的探讨
分子生物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已经逐步深入,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以下是对分子生物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情况及前景的探讨:
1.阴阳理论研究:分子生物学在阴阳理论研究中的应用,为中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从分子水平对阴阳进行研究,可以沟通物质与功能之间的联系,证实中医理论的科学性。
2.脏腑理论研究:分子生物学在脏腑理论研究中的应用,有助于深入了解脏腑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为中医药的治疗提供更准确的靶点。
3.“证”的本质研究:分子生物学在“证”的本质研究中的应用,有望揭示“证”的实质,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科学依据。
4.药物作用机制研究:分子生物学在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有助于揭示中药的作用机制,提高中药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5.疾病诊断与预防:分子生物学在疾病诊断与预防中的应用,有望实现中医的未病先防理论,提高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水平。
总的来说,分子生物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已经逐步深入,对中医学的继承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将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应用于中医药理论的研究中,可以使对中医药的研究有质的飞跃,最终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
因此,分子生物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药物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在药学中的应用
药物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在药学中的应用药物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是现代药学领域中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的应用为药物研发和治疗提供了许多新的机会和可能性。
本文将探讨药物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在药学中的应用,并介绍一些相关的研究和实践。
一、药物分子生物学的应用药物分子生物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通过分析药物与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揭示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学特性。
药物分子生物学的应用广泛,涉及药物设计、药物筛选、药物代谢、药物传递等多个方面。
1. 药物设计药物设计是通过对药物与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设计出具有高效率和选择性的药物分子。
药物分子生物学为药物设计提供了许多工具和方法,如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分子对接、药物分子模拟等。
这些技术可以加速药物研发过程,提高研发效率。
2. 药物筛选药物筛选是从大量的化合物中筛选出具有治疗效果的候选药物。
药物分子生物学在药物筛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药物与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可以筛选出具有高亲和力和选择性的药物。
同时,药物分子生物学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为药物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3. 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药物在体内的转化和消除过程。
药物分子生物学可以通过研究药物与代谢酶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药物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生成规律。
这对于了解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药物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4. 药物传递药物传递是将药物输送到目标组织或器官的过程。
药物分子生物学可以通过研究药物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开发新型的药物传递系统。
这些系统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减少副作用和毒性。
二、基因工程在药学中的应用基因工程是通过改变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实现对生物体性状的改良和调控。
在药学领域,基因工程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生产、基因治疗和药物检测等方面。
1. 药物生产基因工程可以通过改造微生物、植物或动物细胞,使其具有合成特定药物的能力。
这种方法被称为重组DNA技术。
药学分子生物学试题
药学分子生物学试题一、选择题1. 药学分子生物学是研究什么领域的学科?A. 药物的化学结构B. 药物的生物合成途径C. 药物的作用机制D. 药物的市场销售策略2. 下列哪个不是分子生物学中的基本概念?A. 基因B. 蛋白质C. 药物受体D. 市场需求3. CRISPR-Cas9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哪个领域?A. 药物筛选B. 基因编辑C. 药物代谢D. 药物销售管理4. 在药学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基因克隆方法包括?A. PCR技术B. 质谱分析C. 高效液相色谱D. 紫外光谱分析5. 药物作用的分子靶点主要包括以下哪些?A. 受体B. 酶C. 离子通道D. 所有以上选项二、填空题1. 在药学分子生物学中,__________是指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合成蛋白质的一系列生化反应。
2. __________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DNA序列的高精度方法,常用于基因型分析和突变检测。
3. 药物的分子设计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药物与分子靶点的__________。
4.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对药物的__________进行预测和评估,从而提高药物研发的成功率。
5. __________是一种通过模拟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来评估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实验方法。
三、简答题1. 请简述PCR技术在药学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2. 阐述基因表达调控在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中的作用。
3. 描述CRISPR-Cas9技术如何被应用于药物研发中,并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
四、论述题1. 论述药物分子靶点的发现和验证过程,以及其在新药开发中的重要性。
2. 分析基因编辑技术在药学领域的潜在应用及其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
3. 探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个体化药物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对未来医疗模式的影响。
五、实验设计题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于研究某一特定药物对特定基因表达的影响。
请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所需材料和试剂、实验步骤、预期结果和可能的实验问题及解决方案。
药学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药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041120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pharmaceutical molecular biology学时:36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药学专业开课学期:开课部门: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考核要求:考查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史济平主编,《药学分子生物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王镜岩等主编,《生物化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B.D.Hans,《Biochemistry》(英文版),科学出版社,2002王镜岩译,现代生物化学精要速览:《生物化学》,科学出版社2004 王琳芳,杨克恭,《医学分子生物学原理》,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 R.M. 特怀曼著.陈淳、徐沁等译. 《高级分子生物学要义》,科学出版社,2001朱玉贤等编著,《现代分子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阎隆飞等编著,《分子生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静国忠主编,《基因工程及其分子生物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Robert F. Weaver,MOLECULAR BIOLOGY(影印版),科学出版社& McGraw-Hill Companies.Inc.2001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授课对象为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药学专业的学生。
分子生物学是药学专业学生的选修课。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来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其核心内容是通过生物的物质基础――核酸、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等运动规律的研究来阐明生命现象的分子基础,从而探索生命的奥秘。
本课程侧重于核酸的分子生物学,从基因展开,突出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其如何操作这两个重要的生命过程,围绕DNA复制,转录,表达和调控等方面给予论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系统而深入地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拓宽专业口径,为学生以后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研究新药以及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代谢规律,阐明药物作用的机理奠定基础。
2024年浅论药学分子生物学教学
2024年浅论药学分子生物学教学药学分子生物学作为现代药学领域的重要分支,涉及生物学、化学、药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本文将从教学基本内容概述、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实验与实践、跨学科知识融合、教学评估与反馈以及教学前沿与展望等方面,对药学分子生物学教学进行浅论。
一、教学基本内容概述药学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因结构与表达、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信号转导、基因调控与表达分析、疾病产生的分子基础以及药物作用机制等方面。
这些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理解其在药物研发与治疗中的应用。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药学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
通过问题引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度。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在线课程、虚拟实验等现代教学工具,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实验与实践药学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通过实验与实践环节,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实验与实践环节的设置,如PCR技术、基因克隆、蛋白质纯化等实验,以及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项目等。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跨学科知识融合药学分子生物学作为交叉学科,与生物学、化学、医学等多个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教学中,应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通过组织跨学科的学习活动、邀请其他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等方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评估与反馈有效的教学评估与反馈机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药学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估体系,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期末考试等多个方面。
同时,注重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教学前沿与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药学分子生物学领域也在不断更新和拓展。
分子生物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日益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逐渐深入各个医疗领域,其中包括中医药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并探讨这些应用的潜力和展望。
一、基因检测技术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中的基因检测技术被广泛运用于中医药学领域的个体化治疗,它通过对病人的基因组检测,了解其遗传基础及个性化特征,为中医药学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基础资料。
1.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药学基因多态性是指一组基因中发生的变异所造成的多种基因表达状态,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in/del变异。
在中医药学中,基因多态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因为它与药物代谢、药物副作用和药物反应等方面有关系。
在临床上,乙肝携带者能够通过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情况来进行个体化治疗,畅销药物盐酸利巴韦林能够促进乙肝病毒清除,但在个别病人受体的变异情况下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对于乙肝患者而言,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可以提供个体化治疗策略。
2.药效基因组学与中医药学药效基因组学是一种利用全基因组方法研究药物治疗反应的新技术。
它可以分析药物与基因的相互作用,发现影响药效的基因,从而预测药物治疗效果。
在中医药学中,药效基因组学技术可以用于早期预测不同患者的药物反应以及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
针对中草药的多种复方制剂来说,药效基因组学的技术可以识别放血蓼所搭配的草药成分是其有效成分在基因水平上的作用。
3. 药代基因组学与中医药学药代基因组学是指基因组学、药物代谢学和药物学三者之间的交叉学科。
利用此技术,可以分析某一特定基因的变异导致不同物种个体处理药物的差异,其中包括药物的代谢和毒性反应等因素。
在中医药学中,药代基因组学可以用于分析该药物在个体中的代谢情况,从而提高个体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二、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1. 药物有效成分分析和鉴别方面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是杂质和模拟品最容易发生的药物制剂之一,具有复杂性、多组分、多途径等特点,使得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在鉴别和质量控制方面相当具有挑战性。
药学分子生物学重点
绪论分子生物学(molecularbiology):是在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生命分子基础,从而探讨生命的奥秘。
药学分子生物学(pharmaceuticalmolecularbiology):由于分子生物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渗入到药学研究领域,从而使药物学研究以化学、药学的培养模式转化为以生命科学、药学和化学相结合的新药模式。
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核酸、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相互作用分子生物学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1、DNA重组技术与新药研究2、药物基因组学、药物蛋白质组学与现代药物研究3、药物蛋白质组学是基因、蛋白质、疾病三者相连的桥梁科学第一章核酸的分子结构、性质和功能核酸的基本结构(重点掌握):磷酸核苷碱基戊糖引起DNA构象改变的因素:核苷酸顺序、碱基组成、盐的种类、相对湿度。
DNA双螺旋结构有利氢键不利疏水力稳定性的影响:碱基堆积力静电斥力mRNA:遗传信息真核生物的mRNA结构:原核生物的mRNA结构:tRNA的二级结构:三叶草形三级结构:倒L形功能:接受氨基酸、携带氨基酸,把氨基酸转运到核糖体上,然后按照mRNA 上的密码顺序装配成多肽或蛋白质。
rRNA:组成核蛋白体核酸分子杂交的原理:复性(变性的DNA重新恢复成双链的过程称为复性也叫做退火。
)反义RNA的作用机制(掌握):Ⅰ类反义RNA:直接作用于靶mRNA的SD序列和(或)部分编码区,直接抑制翻译,或与靶mRNA结合形成双链RNA,从而易被RNA酶Ⅲ降解;Ⅱ类反义RNA:与mRNA的非编码区结合,引起mRNA构象变化,抑制翻译;Ⅲ类反义RNA:则直接抑制靶mRNA的转录。
双链RNA诱导诱导RNAi的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重点掌握):Ⅰ启动阶段Ⅱ执行阶段启动阶段:当细胞中由于感染等原因出现双链RNA分子时,细胞中一种称为Dicer的核酸酶就会识别这些双链RNA,并将其降解成21-23bp长的小干扰RNA(siRNA),单链siRNA与一些蛋白形成复合体,构成“RNA诱导的沉默小体”(RISC)执行阶段:当目标mRNA与RISC中的siRNA完全配对时,RISC就会切割目标RNA,并由细胞中的核酸酶将其进一步降解,从而抑制目标基因的表达病毒核酸的特点(了解):(1)病毒只含一种核酸,构成病毒体的心髓。
分子生物学与药学
分子生物学与药学
分子生物学和药学是紧密相关的学科,两者在药物研发和药理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下面是分子生物学与药学之间的关系和应用:
1.药物研发:分子生物学为药物研发提供了基本的工具和技
术。
通过对生物分子(如蛋白质、基因和信号分子)的认
识,药物研究者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寻找新的药物
靶点、设计和合成药物分子,并开发新的药物筛选和评估
方法。
2.药效学研究: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可以用于研究药物的作用
机制和药效学。
通过分析药物与特定分子靶点之间的相互
作用,可以深入了解药物的作用方式和药效学特性,进而
优化药物设计和开发。
3.基因治疗和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提供了基因治疗和基因
组学的关键工具和方法。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修复、替换或调节异常基因,实现基因治疗,用于治疗遗传性疾
病和其他疾病。
此外,基因组学研究揭示了个体基因组的
变异和相关基因对药物反应和药物代谢的影响,为个体化
药物治疗提供了基础。
4.药物安全性评估:分子生物学技术可用于药物的安全性评
估。
通过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使用细胞和动物模型,分子
生物学方法可以检测药物对基因表达的影响,识别可能的
毒性效应,并评估药物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的潜在风险。
总之,分子生物学在药学领域中广泛应用,为药物研发、药效学、基因治疗和药物安全性评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和工具。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分子生物学和药学的交叉应用还将进一步推动药物研发和治疗的创新。
分子生药学的定义
分子生药学的定义1. 引言分子生药学是一门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化学原理来发现、设计、合成和优化药物分子的学科。
它结合了生物学、化学和药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旨在开发出更安全、更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分子生药学的定义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讨论。
2. 分子生药学的基本概念在过去几十年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疾病治疗需求的增加,分子生药学逐渐崭露头角。
它利用分子水平上的信息来理解生物系统和疾病机制,并通过设计和合成特定分子来干预这些机制,以实现治疗目标。
分子生药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2.1 药物发现药物发现是分子生药学的核心任务之一。
通过深入了解疾病的分子机制,科学家可以确定潜在的靶点,并设计出能够与这些靶点相互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
这些小分子化合物可以通过高通量筛选、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合成化学等方法获得。
2.2 药物设计与优化药物设计与优化是分子生药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一旦获得了潜在的药物候选分子,科学家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以提高其活性、选择性和药代动力学特性。
这通常涉及到结构活性关系研究、合成方法的改进和药物分子的修饰等工作。
2.3 药物运输系统为了将药物分子有效地输送到靶标组织或细胞内,科学家需要开发出适当的药物运输系统。
这些运输系统可以是纳米粒子、脂质体、聚合物或其他载体。
通过调节运输系统的大小、形状和表面性质,可以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2.4 药物代谢与毒理学在分子生药学中,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和毒理学特性对于评估其安全性至关重要。
科学家需要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转化过程,并评估其对器官和组织的毒性。
这些信息有助于设计更安全的药物,并预测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3. 分子生药学的研究方法分子生药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来实现其目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3.1 结构生物学结构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科学。
在分子生药学中,结构生物学被广泛应用于解析蛋白质和药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药学分子生物学
一、名解1.DNA的一级结构:指四种脱氧核苷酸(dAMP、dCMP、dGMP、dTMP)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的多核苷酸,由于核苷酸之间的差异仅仅是碱基的不同,故又可称为碱基顺序。
2.DNA的二级结构:即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由两条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链(DNA 单链)组成。
两条链沿着同一根轴平行盘绕,形成右手双螺旋结构。
两条链的走向相反。
3.DNA的三级结构:即超螺旋DNA,指DNA双螺旋通过弯曲和扭转所形成的特定构象。
4.分子杂交:两条来源不同,但具有互补序列的核酸(DNA或RNA),按碱基配对原则复性形成一个杂交体,这个过程即杂交。
5.核酸探针:指能与靶分子核酸按碱基互补原则特异性相互作用的一段已知序列的寡核苷酸或核酸。
通常是人工合成的。
6.基因芯片:又称DNA 芯片,指将大量(通常每平方厘米点阵密度高于400 )探针分子固定于微小载体后与标记的样品分子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每个探针分子的杂交信号强度进而获取样品分子的数量和序列信息。
7.反义核酸:根据碱基互补原理,人工合成或生命体合成的特定的DNA或RNA片段,与目的核酸序列互补结合,通过空间位阻效应或诱导RNase活性的降解作用,抑制或封闭目的基因的表达。
8.染色体:真核细胞有丝分裂期(M期)高度螺旋化的DNA蛋白质纤维,是间期染色质进一步紧密盘绕折叠的结果。
9.核小体(nucleosome):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由核心颗粒(core particle)和连接区DNA (linker DNA)二部分组成10 .重叠基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或指一段DNA序列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的组成部分。
11.断裂基因: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互相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去除非编码区再连接后,可翻译出由连续氨基酸组成的完整蛋白质,这些基因称为断裂基因12.复等位基因:每条基因位于染色体的特殊位点上,称为遗传基因座。
分子生物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情况及前景探讨
分子生物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情况及前景探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分子生物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中医药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开始引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以期更好地理解中医原理和药物治疗机制。
中医药学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差异,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中医药的分子基础,从而更好地解释其疗效和药理作用。
例如,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和其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揭示中药对不同疾病的治疗机制。
另外,分子生物学还可以帮助我们研究中药的药效评价和质量控制。
传统的中药鉴定方法往往存在主观性和不确定性,而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通过检测特定的基因或蛋白质标记来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提高中药的标准化管理水平。
分子生物学的应用还可以推动中医药学的现代化发展。
通过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药在遗传水平上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也可以促进中药的创新研发,开发出更有效、更安全的中药新药。
尽管分子生物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中药复杂的成分和作用机制使得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难度增加。
此外,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的整合还需要进一步推进,以实现中医药学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综上所述,分子生物学在中医药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中医药的分子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原理、提高中药的质量控制,推动中医药学的现代化和创新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基因与基因组基因 (gene) :是指合成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或RNA所需的全部DNA序列(除部分病毒RNA),是基因组的一个功能单位。
基因组(genome):是指生物体一套完整的单倍体遗传信息的总和,包括所有基因和基因间的区域。
基因组的主要功能是贮存和表达遗传信息,是物种及其个体之间区别和联系的最本质生物学特征。
基因组学(genomics):是研究生物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及表达调控的一门科学。
调控序列(顺式作用元件):一个基因的调控区和其结构基因位于同一个DNA分子的相邻部位,这种调节方式称为顺式调节,相应的DNA序列成为顺式作用元件。
(1)启动子: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
(2)增强子:能强化转录起始的一段DNA序列。
(3)沉默子(4)终止子。
反式作用因子:通过识别或结合顺式作用元件上的核心序列从而参与调控基因转录的蛋白质。
也称转录因子。
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1. 具有类核结构2. 以操纵子为功能单位/多顺反子mRNA3. 结构基因大多为单拷贝,编码序列一般不重叠4. 结构基因大多没有内含子5. 非编码序列比例约为一半6. 含可移动 DNA 序列操纵子(operon)⏹操纵子是原核生物的一段DNA序列,由几个串联排列的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加上调节序列组成的一个完整的连续的功能单位。
⏹操纵子结构通常与启动子区域有部分重叠,可通过代谢物与调节蛋白相互作用而激活或抑制基因转录,这是原核生物最常见的转录调节方式。
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1. 基因组庞大,为线状双链DNA2. 断裂基因3. 非编码区与单顺反子4. 大量重复序列5. 基因家族与假基因断裂基因(split gene):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由外显子与内含子间隔排列,内含子在转录后被剪切掉。
基因家族(multi gene family):是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一组基因,由某一共同祖先基因经重复和突变产生。
假基因(pseudogene):与具正常功能基因序列相似,但无转录功能或其转录产物无功能的基因。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HGP的主要目标:•遗传图谱:基因或DNA标记在染色体的相对位置与遗传距离。
•物理图谱:一级结构上两个DNA片段之间的实际距离。
•序列图谱:基因组DNA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转录图谱:正常或受控条件全基因表达的时空图。
HGP的意义:•鉴定人类全部基因,推动生物技术发展。
•理解疾病与基因的关系。
•推动模式生物研究。
•促进多学科发展与交叉融合。
不同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阐明生物体各种生物基因组在细胞中表达的全部蛋白质的表达模式及功能模式的学科。
第二章 PCR、核酸杂交、基因芯片PCR基本原理:以待扩增的DNA为模板,以一对分别与模板互补的寡核苷酸片段为引物,在DNA聚合酶作用下,以dNTP为底物,按照半保留复制的原理,通过变性、退火、延伸三个步骤完成新的DNA合成,并反复重复这一过程。
PCR反应步骤:高温变性:94℃获单链模板低温退火:55℃引物结合单链模板适温延伸:72℃ DNA新链合成PCR反应体系:DNA 模板、引物(决定PCR反应特异性)、耐热DNA聚合酶、dNTP、缓冲体系一、二价阳离子PCR与DNA复制的比较:相同点:⏹DNA合成反应⏹DNA聚合酶参与⏹需要引物⏹4种dNTP为原料不同点:⏹体外反应⏹仅合成特定DNA片段(由1对引物限定)⏹变温条件下进行⏹仅一种耐热的DNA聚合酶参与⏹DNA引物⏹循环多次PCR反应体系的优化:特异性、有效性、忠实性1、DNA聚合酶:耐高温、保真性、激活剂2、模板DNA:种类、用量、质量3、dNTP: 浓度一致、稳定4、DNA引物:决定PCR扩增产物的特异性和长度。
引物设计一般遵循的原则:长度;碱基随机分布;避免引物间、引物自身互补;引物的3’端不能修饰、不应错配;两条引物之间退火温度不大于5 oC。
PCR技术的应用1) 基因克隆2) 基因检测(1) PCR产物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基因突变会导致基因序列中产生新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位点或使原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位点消失。
因此,突变基因经相应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水解后,其电泳条带的数量和大小就会发生改变,根据这些改变可以判断突变是否存在,即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2) PCR产物的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SSCP)❑基于单链DNA构象差别来检测点突变的方法。
相同长度的单链DNA由于碱基组成或排列顺序不同,形成不同的构象。
❑利用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通过变性成为单链,然后进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单个核苷酸的改变会造成单链DNA片段构象的改变,其迁移率随之改变,从而检测基因的突变。
(3) PCR产物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 (PCR-ASO)采用PCR扩增受检者基因的目标片段,并与相应的ASO探针杂交。
针对已知突变位点的基因,设计一对寡核苷酸探针,其中一条为野生型探针(N),与正常序列互补,另一个为突变型探针(M),突变碱基应位于探针的中央,与突变序列互补。
PCR衍生技术(一)巢式PCR(二)逆转录PCR (RT-PCR)先将RNA用反转录酶反转录成cDNA,然后再加入特异引物对目标片段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的分析与普通PCR类似。
反转录酶:AMV和MoMLV反转录酶反转录引物:随机引物、Oligo (dT)、特异性引物用途:检测基因表达水平;检测RNA病毒(三)多重PCR在同一反应中采用多对引物同时扩增几个不同的DNA片段的方法。
优点:多个致病基因同时检测。
(四)定量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反应PCR扩增进程的荧光染料或荧光标记探针,实时监测PCR过程中荧光信号的变化,通过参照基因或标准曲线对起始模板DNA的浓度进行精确定量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PCR原理❑如何对起始模板定量?通过Ct值和标准曲线对起始模板进行定量分析❑三个基本概念:扩增曲线、荧光阈值、Ct值扩增曲线图:横坐标:扩增循环数(Cycle);纵坐标:荧光强度❑荧光染料:SYBR Green I核酸分子杂交原理:核酸变性与复性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用标记的已知序列的核酸片段(探针)来检测样品中未知核酸序列(形成异源杂交体),再经显影或显色的方法,将结合的核酸的位置或大小显示出来。
核酸探针(probe)能与待测的靶核酸序列特异性互补杂交,杂交后又能被特殊方法检测的已知被标记的核酸片段。
核酸探针类型❑DNA探针:基因组DNA探针;cDNA探针;寡核苷酸探针❑RNA探针核酸探针标记物❑放射性标记物:32P, 3H ,35S灵敏度高; 但存在环境污染和半衰期短等缺点。
❑非放射性标记物: 生物素、光敏生物素、地高辛、酶、荧光素等,但灵敏度和特异性较放射性标记物差。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应用⏹固相杂交印迹杂交 (blotting hybridization):Southern blot、Northern blot斑点杂交 (dot hybridization)原位杂交 (in situ hybridization)⏹液相杂交印迹杂交的一般步骤:1. 样品制备和电泳分离2. 样品变性处理、转印3. 探针制备和标记4. 预杂交与杂交5. 洗去未杂交的游离探针6. 检测杂交信号7. 结果判断与分析印迹技术(blotting)将核酸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通过一定方式转移并固定到固相支持物上以便进一步分析的方法。
1. Southern blot (DNA检测)通过核酸内切酶降解样品中DNA,再经凝胶电泳分离,将分离后的DNA片段从凝胶转移到吸附薄膜上并固定,随后用标记的探针进行杂交,以检测目的DNA。
步骤:1.DNA片段分离变性 2.DNA片段转移与固定 3.杂交反应 4.杂交信号检测2. Northern blot(RNA检测)RNA经变性凝胶电泳分离后,转移固定到固相支持物上,与标记的探针杂交并检测。
(分析基因的转录和mRNA分子的大小)。
3. Western blot(蛋白检测)基本原理:通过电泳区分不同的蛋白组分,并转移至固相支持物,通过特异性抗体作为探针,对靶蛋白(抗原)进行检测。
也称为免疫印迹(immunoblotting)。
主要用途:1. 鉴定蛋白质表达情况 2. 比较不同样本中特定蛋白质相对表达量 3. 分析蛋白-蛋白间相互作用(蛋白质组学研究)三种印迹技术的共同点基本步骤相同(电泳、转印、杂交反应、杂交信号检测)荧光原位杂交采用荧光标记的探针与待测样本中的核酸进行原位杂交,从而检测核酸序列在组织或细胞中的定性、定位及相对定量。
遗传性疾病的产前诊断荧光原位杂交筛选21三体(间期)FISH检测白血病细胞BCR-ABL融合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检测上皮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基因芯片(gene chip)•将大量探针有序排列于固相支持物表面或直接在固相支持物上原位合成探针,然后与标记的待测核酸样品进行杂交,通过对探针分子杂交信号强度的分析来获知样品中相应分子的数量和序列信息。
•由于常用计算机硅芯片作为固相支持物,所以称为基因芯片。
蛋白质芯片•高通量的蛋白质功能分析技术,用于分析蛋白质表达谱,研究蛋白质间或蛋白质与其他分子间相互作用,筛选药物作用蛋白靶点。
•基本原理:将各种蛋白质有序地固定于载体上成为检测用的芯片,然后用标记的蛋白质或其他成分与芯片作用,洗去未结合的成分,再利用扫描技术测定芯片上各点的荧光强度,来分析蛋白质间或蛋白质与其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三、基因克隆、表达和调控基因克隆五个基本部分:一、目的DNA的分离获取(分);二、载体的选择与限制酶切(切);三、目的DNA与载体连接(连);四、重组DNA转入受体细胞(转);五、重组体的筛选与鉴定(筛)。
(一)目的基因的获得①化学合成②基因组文库与cDNA文库:包含全面的基因和mRNA信息基因组文库(genomic library,G-文库)是指含有某种生物全部基因随机片段的重组DNA克隆群。
cDNA文库(cDNA library,C-文库)以细胞全部mRNA经逆转录,制备出全套的cDNA克隆集合。
③利用PCR及RT-PCR扩增技术合成序列已知的基因④其它技术(二)目的基因与表达载体的重组载体(vector):携带外源DNA进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或表达的工具。
按功能分:克隆载体;表达载体多克隆位点(MCS):一段人工合成的DNA序列,含有密集排列的多种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以便不同来源的外源DNA片段插入载体。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特异核苷酸序列的一类核酸内切酶,为原核生物所特有。
分类:Ⅰ、Ⅱ、Ⅲ类基因工程技术中常用的是Ⅱ类(分子剪刀),识别位点与切割位点序列特异,且在识别序列内切割2. DNA连接酶(基因工程的“缝纫针”)一种封闭DNA链上缺口的酶,催化DNA链相邻的3’羟基与5’磷酸基团生成磷酸二酯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