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概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概况:

海南省简称“琼”,古有“南溟奇甸”之称,今有“南海明珠”之誉。海南省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等岛礁及其海域,全省陆地面积约3.5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35%;海洋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海洋总面积的60%,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热带海洋岛屿省。其中陆地面积最大的是海南岛,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次于台湾岛,是我国的第二大岛。

海南省现辖2个地级市(海口、三亚),6个县级市,10个县(含6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以及属海南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的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和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局。省会设在海口市。2005年全省户籍人口819.03万人。其中,男性428.66万人,占52.34%,女性390.37万人,占47.66%;非农业人口313.73万人,占38.31%,农业人口505.30万人,占61.69%;汉族675.55万人,占82.48%,黎、苗、回等少数民族143.48万人,占17.52%(其中黎族129.60万人)。海南是全国著名的三大侨乡之一,有海外华侨、华人近300万人,归侨、侨眷100多万人。华侨、华人分布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东南亚地区居多,仅泰国就有100多万人。在世界各地的海南华侨、华人成立社团组织310多个。

海南岛位于东经108°37′—111°03′,北纬18°10′—20°10′之间,岛屿轮廓形似一个椭圆形的大雪梨,长轴作东北至西南向,长约290公里;西北至东南宽约180公里。海南岛地形中间高,四周低,呈穹隆状,中部超过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鹦哥岭、猴猕岭、霸王岭、吊罗山等。从中部最高峰五指山(海拔1867米)向外围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海涂逐级递降,构成层状垂直分布和环状水平分布带,梯级结构明显。山地和丘陵是海南岛地貌的主要特征,占全岛总面积的38.7%。山地主要分布在岛中部偏南地区,山地中散布着丘陵性盆地。丘陵主要分布在岛内陆和西北、西南部等地区。在山地丘陵周围,广泛分布着宽窄不一的台地和阶地,占全岛总面积的49.5%。环岛多为滨海平原,占全岛总面积的11.2%。土壤类型主要有砖红壤、赤红壤、黄壤、水稻土等15种。海岸主要为火山玄武岩台地的海蚀堆积海岸、由溺谷演变而成的小港湾或堆积地貌海岸、沙堤围绕的海积阶地海岸。海岸生态以热带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为特点。西、南、中沙群岛地势低平,多在海拔4至5米之间,西沙群岛的石岛最高,海拔也仅有15.9米。因受地势影响,海南岛上江河呈辐射状,由中部山地向四周独流入海的河流有154条,集水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淡水总面积205.4万亩。海南岛海岸线长约1618公里,有天然港湾84个,浅海滩涂38.5万亩,渔场面积6.56万平方海里。海南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26℃,年日照时数1780—2600小时,太阳总辐射量4500—5800兆焦耳/平方米,年降雨量1500—2000毫米,光、热、水资源充足,适合热带经济作物和水稻生长。但全年常风较大,夏秋有热带风暴、台风侵袭,冬春易发生干旱等灾害性天气。

海南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方面,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稀有稀土分散元素、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地下水、热矿水、饮用天然矿泉水等种类。探明储量位于全国前列的优势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玻璃用砂、钛铁砂矿、锆英砂矿、宝石、富铁矿、铝土矿(三水型)、饰面用花岗岩、饮用天然矿泉水、热矿水等,是中国重要的富铁矿、水晶矿、钛矿、锆英石、钴矿生产基地。动植物资源方面,海南岛天然物种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园和最丰富的物种基因库。

在植物资源中,有维管束植物4600多种,占全国维管束植物总数的七分之一,其中有630多种为海南特有。在2200余种乔灌木中,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有800多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特产与珍稀树木有91种。药用植物有3100多种。在动物资源中,有陆生脊椎动物567种,占全国总种的27%,其中仅见于海南省的有两栖类11种、哺乳类21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102种,其中一类14种、二类88种。海洋生物资源方面,有记载的种类达3000余种,其中鱼类1000多种,藻类200多种和各类珊瑚100多种。海洋渔场广阔,有水深200米以浅的大陆架渔场面积1215万平方公里,其中可供人工养殖的浅滩、滩涂、港湾面积达9万多公顷。海南岛南部、西南部有适宜建造盐田的滩涂约6000公顷,是我国海盐的重要产地。海南还是中国最大的热带作物基地。种植面积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热作主要有橡胶、椰子、槟榔、胡椒、咖啡、剑麻、香茅、腰果等;水果种类繁多,栽培和野生的果类有29科53属,商品化的水果主要有菠萝、荔枝、龙眼、香蕉、柑桔、芒果、西瓜、杨桃、菠萝蜜、红毛丹、火龙果、莲雾、青枣、百香果等;蔬菜有120多种,是全国重要的冬季瓜菜生产供应基地。南部地区已形成全国唯一的南繁育种基地。

海南岛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历史资源和历史文化积淀。据三亚市落笔洞古人类遗址考古证实,早在1万年前就已有“三亚人”在海南岛生息。夏商之际,中国南方百越族中“骆越人”的一支迁入海南岛,成为黎族的祖先。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在海南岛上设珠崖郡和儋耳郡2个郡,辖16个县,海南岛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到隋唐时期,汉族移民的开发逐渐由东北部向东南部和西南部的沿海地区扩展,形成环岛开发的态势,而且生产力有了明显提高。唐贞观元年(627年),在海南设崖州都督府,管领崖州、儋州、振州3个州,12个县,是海南最早的统一的行政领导机构。唐贞元五年(789年),海南共设5州23县。五代十国时期,海南设5州14县,隶属南汉。宋元时期,中原汉族为逃避战乱和异族统治而不断南迁,有不少就移居海南岛,使海南岛的人口迅速增长。元天历二年(1329年),海南在册人口有92244户,166257人。明代的海南,历经唐宋两朝经营,特别是移民给海南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化,跟随而来的小农、小商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促进了海南农业的全面开发。明初,海南岛改隶属广东省,设琼州府为全岛最高行政机关,统3个州、13个县。据洪武二十四年(1392年)统计,海南有68522户,291030人,海南的经济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在文化方面,出现了文教勃兴、才贤大起、以“衣冠胜事”而震动中原朝野的文化鼎盛局面,不仅涌现出全国著名的一代文化宗师丘浚和“海青天”海瑞,还有邢宥、廖纪、钟芳、唐胄、王佐、王弘诲、梁云龙等一批明代政坛和学界中有名的人物。清初,海南的行政建置沿袭明朝。乾隆十八年(1753年),清政府发布《敕开垦琼州荒地》命令之后,大陆移民大批进入海南岛,海南人口成倍增长,耕地面积大幅增加。农业、手工业、渔业、盐业等进一步发展,制糖业遍及全岛,采矿业开始出现,商业和对外贸易日趋活跃。到嘉庆年间(1796~1820年),海南人口增至150万人。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设琼崖绥靖处,辖13县。1935年又在中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增设有3个县,全岛共16个县。日本军队侵琼期间(1939~1945年),对海南进行掠夺性开发,使海南岛的资源和生态遭受严重破坏。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海南经济萧条,民不聊生。1950年5月,海南岛解放。1951年,设海南行政公署,辖1市、16县,隶属广东省。1952年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后改为州),下辖5县(后增至7县),受广东省和海南行政公署双重领导。1987年9月,国务院撤销海南黎族苗族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