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上喝茶,因为着实是喜欢茶文化,所以,很想把此次参加“尤溪县骨干教师培训”的体会与茶联系起来。
许多朋友知道我爱喝茶,但是,爱喝茶并不等于会品茶。
会品茶才会懂得饮茶是一种学问、是一种艺术的感受。
鲁迅先生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不过要享受这种清福,首先必须有功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感觉。
”鲁迅说的功夫和感觉就是饮茶学问、饮茶艺术。
凭我喝茶的水平,还谈不上学问和艺术,所以我会不断地求知和探索。
遇到好茶,学得一种新知识,都会让我欣喜若狂。
泡一壶云南滇红茶,再看陈利登校长的《做一个有思想,敢行动的教育者》,许多充满智慧的语言,如同饮了红茶,顿觉满口清香、香冲脑门,产生肺腑空灵的感觉。
“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
”这样的观点,不是只停留在过去的“一杯水”“一桶水”的层面上,它更人性化,更容易让教师接受,试想一个不能“自爱”的人,又如何能去“爱别人”?一个不能爱自己的教师,的确是没有资格做“育人”的事业的。
“犹太人靠的是智慧,而智慧的背后,是犹太人精神成长历程中对于图书的宗教性的依赖。
”陈校长在讲座过程,一直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而且最好是去除功利的读书,提醒大家“基础教育确实重要”,“每位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这也让我想起了网友的一句“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
”没有别的选择,我们要——把阅读进行到底。
中国茶艺是学问与艺术的结合,就是要求做到茶、水、器、环境、技艺、心灵的完美统一。
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绝大多数饮茶者是较难达到这种境界的。
茶的功夫在“茶”外,想起孙志满老师的《论文的功夫在“写”外》,“常读书,厚积淀”“善反思,抓关键”“敢尝试,讲技巧”,孙老师通过教育事件,告诉大家:不明确反思的意义,是大部分老师写不好反思的原因,反思是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反思是提高专业判断力的途径。
让我感动的是,培训会上,孙老师把自己将要研究的课题与大伙分享,我想这也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达到的境界。
有人这样喻茶:花茶是诗,诗言志;绿茶是词,词明心;红茶是剧,剧表人生;功夫茶是散文,散文在神,在韵。
我觉得,无论饮哪种茶,只要你有心想品,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培训会上,尤溪一中教数学的刘秀妹老师给我们做了题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报告,因为面对的是一群中学文科老师,刘老师讲座中所举的例子都是数学的,她担心我们听了会烦。
可我却从刘老师的讲座中,读到了诗,看到了散文。
刘老师讲的不是数学例子,她给我们的,是她在教学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教学艺术。
端一杯茶在手,看学友发来的詹祖权老师《漫谈教师小课题研究》的详案,如饮一杯绿茶,清新爽人,回味无穷。
讲义从什么是骨干教师,什么是骨干教师的标准开头,进而谈到当前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开展小课题研究目标,到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
“问题在先,课题在后。
没有问题就没有课题;有了问题但不一定有课题。
”“我们一线老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最大优势是拥有丰富的鲜活的教育案例,而对我们来说,记载、整理和思考自己的教育案例,就是最好的研究。
”詹老师的专业化语言,给我们一线老师指引了方向,增强了我们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的信心。
此次参加“尤溪县骨干教师培训”,获得了不少新知识,很想一一品评,却又觉得“品评”二字,不是我这种水平能达到的。
努力进步吧,在我今后的教育生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