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形体演变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汉字的形体演变 ppt课件

汉字的形体演变  ppt课件





PPT课件



鸡鼠

33
PPT课件
27
行书 作品
PPT课件
28
行 书 作 大小相兼,收放结合,书写疏密得体,
浓淡相融。

PPT课件
29
形成时代
殷商 商 西周晚期 秦 西汉 汉魏 汉代 东汉晚期
汉字的演变归纳
代表性文字
主要载体
甲骨文
龟甲、兽骨
金文
青铜器
大篆(籀文) 石器
小篆
石器
隶书
竹简,帛
楷书(真书) 纸
草书
帛、纸
行书
PPT课件
1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 现代印刷体
PPT课件
中 国 汉 字 发 展 与 演 变
2
PPT课件
3
甲骨文
PPT课件
4
甲骨文,形体多变,不
易辨别,后世遗失,故多不
能辨。现今已出土的10万余
片甲骨笔中,划全瘦部、单细字长约,为为刻写方便,常改曲笔为
450直0,笔其。中仍未有被考较试强辨的认图的画性。
帛、纸
PPT课件
30
1.由繁到简。 2.由象形到抽象,象形性逐渐减弱。
PPT课件
31
汉字的演变:
汉字演变成现在的样子,主要有甲骨文、金文、
小篆、隶书和楷书五种基本样貌: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魚虎虎人源自人車PPT课件

32
甲骨文是最 狗 早的汉字, 具有早期汉 字的特点: 图画性强, 写法上没有 定型,大小 不一,随意 牛 性大。

汉字的演变ppt课件

汉字的演变ppt课件

代表作品
李斯的《泰山刻石》、唐代李阳 冰的《三坟记》等。
隶书
起源与发展
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逐渐流行于汉代。隶书的出现标志 着中国古代文字演变的一个重要阶段,因其字形扁平、书 写方便,逐渐替代了篆书成为官方文书。
特点与风格
隶书的笔画平直,字形方正,结构严谨。不同地区的隶书 风格略有差异,如秦隶较为粗犷,汉隶则显得秀美。
03
代表作品
唐代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的《多宝塔感应碑》等。
行书与草书
行书与草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草书则是在篆书和隶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行书和草书都是为了满足快 速书写和表达情感的需要而产生的。
行书的特点是笔画连贯流畅,字形较为潦草,能够快速书写并表达出动 态感。行书在魏晋时期逐渐流行,代表作品有王羲之的《兰亭序》等。
间。
对于汉字文化价值的认识与思考
01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它不仅是中国 古代文化的载体,也是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
02
汉字的形态、音韵和语义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魅力,是其他文
字无法替代的。
汉字文化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对世界
03
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汉字未来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汉字的应用和 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汉字需要不断进 行规范化和创新,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和人民。
应当加强对于汉字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推 广,提高公众对于汉字文化的认识和重 视程度,培养更多的汉字文化传承人才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6
总结与思考
对于汉字演变的总结与回顾

汉字的演变PPT课件(精修版)33页可修改文字

汉字的演变PPT课件(精修版)33页可修改文字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汉字的演变
演讲人:XXX
壹、什么是汉字
目 贰、汉字的形、音、义
录 叁、汉字形体演变
第壹章
什么是汉字
汉字的特点
什么是汉字
第贰章
汉字的形音义
汉字的形、音、义
汉字的形、音、义
汉字的形、音、义
汉字的形、音、义
汉字的形、音、义
第叁章
汉字形体演变
(一)甲骨文
(一)甲骨文
(一)甲骨文
(一)甲骨文
(一)甲骨文
(一)甲骨文
(一)甲骨文
(二)金文
(二)金文
(二)金文
(二)金文
(二)金文
(三)战国文字
(三)战国文字
(四
(六)楷书、草书、行书
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谢谢观看
演讲人:XXX

第一、二节-汉字概说及形体演变PPT课件

第一、二节-汉字概说及形体演变PPT课件

2020年9月28日
13
1. 六国古文
金文仍然是主要的文字材料,不过与 春秋时代相比,兵器铭文明显增多。
货币文字指铸在钱币上的文字,在战 国很引人注目。战国货币形式多样, 有刀币、铲形的布币、圆钱和蚁鼻钱 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文字的形 体和笔划特点也有区别,内容多是不 同铸币地点的城市名。
1.线条纤细,笔势大多方折,字形瘦 长。这是由它所使用的书写材料和书 写工具造成的。
2.沿用图画的写实手法,较多地保留 了图画文字的特点。甲骨文中绝大多 数是不带表音成分的象形和象意字, 并且不少字形象比较逼真。只有少量 形声字。
2020年9月28日
7
3.字的结构还没有完全定型化: 第一,字的方向可以变换,可以正写、
20
玺印在春秋已经出现,但现今所能看到的 最早的玺印,多数属于战国时期,是当时 政治活动和个人交往中用来昭明信用的凭 证。
玺印的材料多为铜质,因为面积不大,字 数也有限,一般不超过四个字。刻制的格 式,不外乎阴文和阳文。
战国时不同国家,官名常有不同,字体风 格各异,因而可以利用这些因素来鉴定新 出土或行世的战国玺印的国属。
16
2020年9月28日
铲形布币
春秋。通长9厘米, 足宽4.9厘米。首部 中空呈銎状,面有 三角形钉孔。平肩, 弧足,钱体下部略 宽,钱文有四个字。
17
圆孔圆钱
战国时通行于三晋和周的 一种中有圆孔的圆形铜币。 钱上有“共”、“垣”、 “蔺”、“离石”、“襄 阴”、“漆垣”、“安 臧”、“东周”、“西周” 等文字,大多为地名或国 名,如共、垣属魏,蔺、 离石属赵,安臧属周,东 周、西周为国名。
第四,同形字与合文现象大为减少。
2020年9月28日

汉字的演变 完美版PPT课件

汉字的演变 完美版PPT课件

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汉字的演变 ④
隶书,是汉朝通用的文字。始于秦未,沿至三 国。又称“汉隶”、“佐书、“八分”等。早期的 隶书保留了一些小篆的形迹;后来波磔的笔法增多 ,这成为隶书字体的一个显著的特点。隶书的出现 ,为后来的楷书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汉字发展史上 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就是由古文字阶段进入了 今文字阶段。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汉字的形体,即字体, 指汉字的书写体态。汉字从产 生到现在,虽没有跳出表意文 字的圈子,但文字的形体一直 按从繁到简的规律发展演变。 主要出现了七种字体: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我国的汉字从它的出 现到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 的演变过程,我国古代劳 动人民显示出了神奇的智 慧。同学们你们对汉字的 演变过程知道多少呢?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文物 ❖遗址 ❖文字资料
世第界4课上最汉字古的老演的变文字
• 1、古埃及圣书字
• 2、两河流域的楔(xiē一声)形文字
• 3、中美洲的玛雅文
• 4、印度的梵(fàn四声)文
• 5、汉字: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都浓缩于汉字母 语之中,它以独特的形式,记载和传承着中华文化, 每一个汉字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它是世 界上独一无二的表意文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汉字 王国,去领略神奇的汉字文化吧。
(追根溯源组)第一、二小组任务:
汉字的起源
(甲骨考古组)第三、四小组任务:
甲骨文的发现 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轨迹勾的轨迹,制作一幅汉字演 变的轨迹图(要求写出各种字体及其盛行的历史时期)
(才艺展示组)第九、十小组任务:
“福”字字形变化研究 (1)“福”字字形变化 (2)“福”字艺术:剪纸、福字倒贴
金文 司 母 戊 鼎 文 字

六汉字形体的变迁-甲骨文 汉字学 ppt幻灯片课件-精选.doc

六汉字形体的变迁-甲骨文 汉字学  ppt幻灯片课件-精选.doc

六汉字形体的变迁-甲骨文汉字学 ppt幻灯片课件第六章汉字形体的变迁小篆,字体名。

相传秦相李斯将籀文简化为秦篆,又称小篆,籀文称大篆。

汉时篆书,专指小篆而言。

隶书,也称隶字、佐书,汉字字体之一。

相传为秦始皇时程邈在云阳狱中所作。

秦代与小篆并行,后人称为秦隶或古隶。

汉代隶书成为通行文字,变篆书之圆转,笔画以波磔为特点,字形较为扁平,称为汉隶。

楷书,也称真书、正书,汉字字体之一。

减省隶书之波磔而成,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又称八分书。

楷者,法也,式也,模也。

行书,汉字书法的一体,笔势居于草书楷书之间,始于宋末,以其简易,流通至今。

草书,汉字字体的一种。

草书之称,起于草稿,始创于汉初,当时流行者为草隶。

汉魏间之草书称章草,各字不连绵;以后去章草的波磔(捺),圆转用笔,遂成今草一体。

晋王献之又创诸字上下相连的草体。

至唐张旭怀素、宋米芾等又加发展,成字字连属的狂草。

章草是隶书的快写,今草是楷书的草写。

描绘大篆的图形丰富,形象鲜明,充分记录客观事物:千类万象,或龙或鱼,何辞不录,何物不畜。

描写小篆字形的婉曲圆转而有力的笔形:铁为肢体,虯作骖騑。

隶书的点画苍劲雄浑:摧锋剑折,落点星悬。

唐张怀瓘《书断》第一节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商代文字一、关于甲骨文(契文,殷墟文字,卜辞,殷墟卜辞)出土地点是在河南安阳市郊区的小屯村一带,史称殷墟的地方。

出土时间为1899年。

据《甲骨文编》统计,发现单字4600多个,楷定1700个左右,在后世字书中确定的则不到1000个。

《甲骨文编》由孙海波编写,1934年出书。

1965年由作者修订后中华书局再版。

《甲骨文编》分三部分:正编11723,录见于《说文》的941字;合文20012371,录合文371个;附录30015949,录尚未确定的甲骨字形2949。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文化史上有三大惊人发现: 1899年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1899年甘肃敦煌千佛洞发现的敦煌文献,共4万余卷,佛经等为主; 20世纪初的秦汉简帛(上至战国),20世纪初英籍探险家斯坦因在新疆和阗、尼雅、楼兰和甘肃敦煌发现大批汉代简牍。

《汉字的演变》课件

《汉字的演变》课件
简化汉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方法
简化汉字的方法包括笔画简化、结构简化、同音替代等。 通过这些方法,一些复杂的汉字被简化成了更简单、易写 的形式。
简化汉字的意义
简化汉字对于提高汉字的易用性和普及率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推动文化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规范汉字
规范汉字的定义
规范汉字是指符合国家颁布的规 范标准的汉字,包括简化字、传
形声字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汉字构造方式,它由一个表示意义的形旁和一个表示声音的声旁组成。例如,“江”字 由“工”和“水”组成,“工”是声旁,“水”是形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
转注
总结词
对同一个字进行不同的解释或分 类,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详细描述
转注字是对同一个汉字进行不同 的解释或分类,以表达不同的意 思。例如,“考”字既可表示“ 老”,也可表示“考察”。
会意
总结词
将两个或多个象形字或指事字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 。
详细描述
会意字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象形字或指事字组合在一起,形 成一个新的汉字,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例如,“男”字由 “田”和“力”组成,表示男人在田地里劳动。
形声
总结词
由表示意义的形旁和表示声音的声旁组成,既表示意义又表示声音。
详细描述
汉字与古代哲学思想的融合
汉字不仅是一种文字符号,更是古代哲学思想的载体和表现形式,通过 汉字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人们的哲学思考和智慧。
汉字与文学艺术
汉字与诗歌
汉字的韵律和节奏感为诗歌创作提供了基础,古代诗人通过巧妙运用汉字的音韵和意义, 创作出许多优美的诗歌作品。
汉字与书法
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通过笔墨的运用和变化,将汉字的形态、结构和意义完美地 呈现出来,成为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中国汉字》介绍ppt课件

《中国汉字》介绍ppt课件
9
中国汉字
七、草书
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 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 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 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10
11
6
中国汉字
四、隶书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 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 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 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 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 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 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7
中国汉字
五、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
5
中国汉字
三、小篆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 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 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 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 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 字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 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 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 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 画复杂,形式奇古。

告别
2
汉字的演变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草书
3
中国汉字
一、甲骨文
甲骨文于1899年被古董商、金 石学家、学者王懿荣所识别,盛行 于殷商时期,之后在殷墟(河南安阳 小屯村)大规模挖掘,有大量的龟 甲和兽骨出土,加上别地的零星采 集,至今已收集十几万片,其中单 篇文章最长者达百余字,可以看出 应用文雏形。(节选自《应用写作》 月刊1992年第3期《应用文的雏 形——甲骨文》)
4
中国汉字
二、金文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 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 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 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 青铜器的代名词。所谓青铜,就是 铜和锡的合金。中国在夏代就已进 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 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 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 “金文”或“吉金文字”;

汉字形体演变(ppt)

汉字形体演变(ppt)

隶书-秦隶与 汉隶
秦隶-云梦秦简
汉隶-居延汉简
汉隶-史晨碑
汉隶特点:
1.用方折、平直的 笔法改变篆书圆转 的笔道。 2.用点、画结构取 代篆书的线条结构。 3.书法上有挑法、 波势、和波磔。
草书
东汉时期,在隶书成为汉代通行的主要字体 的同时,又出现了一种写得简便、潦草的字体, 叫做“草书”。草书是隶书快写而简便的结果。 “草”是潦草、快捷的意思。主要是用来起草文 稿和写信。由于写得比较快,所以在书写过程中 有的省去了字形的一部分,有的把一些笔画连在 一起。 草书分为章草、今草、狂草、行草四种。

波磔
最早的隶书产生于战国时代。
到汉朝中叶,隶书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即形体扁方,笔势舒扬,波折俯仰,这是在古隶 方正平直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这种成熟的隶书 叫做今隶。也叫汉隶 综观汉字的字体演变史,隶书的出现是一个 重要的转折点。从商代的甲骨文一直到秦代的小 隶,尽管经历了许多的变化,但总的说来仍是一 脉相承的,属于古文字的范畴。从隶书开始,汉 字进入了今文字的范畴。
汉字的形体演变
一、引言
• 汉字的形体演变,总的来说,主要表 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笔势,一是结构, 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到隶书、 草书、行书和楷书,其变化主要是一 种笔势的变化,即笔画的姿态方面的 变化,这种变化对于我们分析造字结 构、探求本义的影响非常之大,所以 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汉字形体的演变。
甲骨文-殷墟
殷 墟
甲骨文是在河南省安阳市西
北郊小屯一带发现的。小屯及其 附近在商代叫殷,所以商朝又叫 殷朝。商朝灭亡后,此地变成废 墟。这就是“殷墟”二字的由来。
7
甲骨文的特点
1、象形程度较高,沿用图画写实手法;接 近图画文字。

汉字的演变过程(课堂PPT)

汉字的演变过程(课堂PPT)
24
今草是东汉(25--220)人张芝 所创。图为张芝写的草书。
25
狂草是唐代(618-907)人张旭所创。
狂草极难辨认,但却有很高的艺术欣赏
价值。图为《张旭狂草图》
26
张旭的《古诗四帖》
27
行书是一种实用 与审美价值兼具 的书体,魏晋 (220-420年)时 开始流行。图为 最擅长写行书的 晋代大书法家王 羲之。
1、甲骨文的来源
第五学习主题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这块牛骨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 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曰:协 田,其受年?十一月。”卜辞。 意思是商王命令众人(农业奴隶) 在田地上集体耕作,反映了商代农业生 产的情况。
“众人协田”牛骨刻辞
3、近代对甲骨文的发现
王懿荣像
殷 墟 甲 骨 堆 层
史海拾贝
案。
司母戊鼎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已知的最
重和最大的一件青铜器。该鼎现藏中国国
司母戊鼎
家博物馆。
商朝的一些青铜器上,铸有文字。著名的司母戊鼎就是因鼎上铸有“司母戊”三字而 得名。这种文字叫做金文(铭文、钟鼎文)。
4.小篆和隶书
秦代的统一文字: 小篆,使汉字的 笔画和结构得到 定型,奠定了汉 字方块形的基础。 图为秦丞相李斯 书写的《峄山刻 石》。
18
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19
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 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 层人物中间,相传为程 邈在监狱中将其整理成 一种新字体。图为湖北 出土的秦隶竹简。
20
隶书在汉代(公元前 206-220年)得到了很 大发展,变无规则的 线条为有规则的笔画, 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 结构的基础。图为汉 隶。
21
古文字学家对十万余片中的文字进行研究,发现骨甲文字的结构已由独体走向 合体,有了形声字,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在四千六百多个甲骨文单字中, 已经辨识了一千七百多个。

汉字的演变ppt ppt课件

汉字的演变ppt ppt课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 越多,画得也就不那么逼真了。这样的图 画逐渐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终导致文字从 图画中分离出来。文字不再是图画的,而 是书写的。而书写的技术不需要逼真的描 绘,只要把特点写出来,大致不错,使人 能认识就够了。”这就是原始的文字。
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商周 秦朝 秦汉
趣味汉字—
汉字的演变及表达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对女儿说:
“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 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 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
汉字的起源
• 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 思想,传递信息采用了各种各样的记事 方法,最原始得计事方法是:结绳记事 和契刻记事。
• 由于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的不足。人们不 得不采用其它的,比如图画的方法,来帮 助记忆表达思想,用文字的线条或笔划把 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的勾画出 来,绘画导致了文字的产生。
汉 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文字就是从甲骨文演
文 字
字 的 演
变而来的。
2.金文:指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铭
文”。
3.大篆:西周晚期的一种文字样式。
变 4.小篆、隶书:秦统一后以小篆为统一的文字,后
来隶书出现。
5.楷书、行书、草书: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
艺术,出现了楷书、行书和草书。
•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 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 的一种书(字)体。是 一种实用与审美价值兼 具的书体,魏晋(220420年)时开始流行。
王羲之所书的《兰亭集序》,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图为《兰亭集序》的唐人摹 本。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1.甲骨文:指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

汉字的形体构造课件

汉字的形体构造课件
汉字的形体构造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 汉字的笔画与结构 • 汉字的部首与偏旁 • 汉字的简化与规范 • 汉字的文化内涵与教育意义 • 汉字形体构造研究的展望
01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汉字的起源
汉字起源于图画文字
汉字的创造者
最初的汉字是模仿事物的形状而创造 出来的,如“日”字像太阳,“月” 字像月亮。
汉字的创造者一般认为是商代的奴隶 主阶级,他们为了记录和传达信息, 开始创造和发展了汉字。
甲骨文和金文的起源
甲骨文和金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它 们出现在商周时期,是刻在龟甲和金 属器物上的文字。
汉字的演变过程
秦始皇统一文字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 列的改革措施,其中之一就是统 一文字,将小篆作为标准字体,
分类
按照功能、形状、笔画数 等标准进行分类。
部首与偏旁的意义和作用
意义
部首和偏旁是汉字形体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字书写和识记的基础。
作用
部首和偏旁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掌握汉字的结构和意义,提高汉字学习的效率。 同时,部首和偏旁也是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人们的思维方式 和文化传统。
04
汉字的简化与规范
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
随着全球“汉语热”的持续升温,汉字在推动中华文化传播、增进国 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06
汉字形体构造研究的 展望
汉字形体构造研究的现状
01
汉字形体构造研究已经取得了一 定的成果,包括对汉字的起源、 演变和结构等方面的研究。
02
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汉字的简 化、规范和标准化等方面,以提 高汉字的使用效率和易用性。
汉字的结构分类

《汉字的演变》课件

《汉字的演变》课件
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楷书
楷书是隶书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字体, 其特点是笔画规范、结构严谨。
楷书具有工整、美观的特点,被广泛 应用于书法、印刷、出版等领域。
楷书在唐代成为官方文书和科举考试 的标准字体,后逐渐成为现代汉字书 写的主要字体之一。
03 汉字的构造方式
象形字
总结词
通过描绘事物的形状来表达意义。
详细描述
象形字是最早的汉字构造方式,通过模仿事物的形状来表达意义,例如“日” 、“月”、“山”。
指事字
总结词
通过象征性符号或数字来表达意义。
详细描述
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通过添加象征性符号或数字来表达更抽象的意义, 例如“上”、“下”、“一”、“二”。
会意字
总结词
通过将两个或多个象形字组合起来表 达意义。
详细描述
会意字是将两个或多个象形字组合起 来,通过它们的组合来表达更复杂的 意义,例如“男”、“女”、“明” 、“森”。
形声字
总结词
由表示意义的形旁和表示发音的声旁 组成。
详细描述
形声字是最晚出现的汉字构造方式, 由表示意义的形旁和表示发音的声旁 组成,例如“河”、“泡”、“洋” 。
04 汉字的艺术风格
、结构清晰。
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 之间的书体,其特点是 书写流畅、字形多变。
பைடு நூலகம்
02 汉字的演变阶段
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商代晚期至西周早 期的一种文字,主要刻写在龟甲
和兽骨上。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 构,是汉字演变的早期形式。
甲骨文主要用于祭祀、卜辞等, 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艺
术的重要资料。
金文
金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金属器物(如铜器)上的文字,与甲骨文相比,金文更加规 整、美观。

汉字形体演变 ppt课件

汉字形体演变 ppt课件

体而己。” 由此可见,东汉时《史籀篇》 尚多为学者所称引。 《说文》引“王育说” 应来源于王育之“解说”。《说文》所保 存的225个籀文,是今天研究《史籀篇》的 最重要资料。
《史籀篇》是经厉、宣之际史官“留”整理 过的一种童蒙课本。据史籍记载,周宣王 是西周后期的中兴之主。他在位期间诏史 留进行一番文字规范化的工作是有可能的。 原本《史籀篇》应是取材于克器、颂器、 虢
商代甲骨文最早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市 西北郊的小屯村,这里原是商代后期的国 都,即古人所谓的“殷墟”。据《史记·殷 本纪正义》引《竹书纪年》说:“自盘庚 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迁都。” 在这里共经历过八代十二位商王。
商王非常迷信,特别崇尚鬼神,无论大 事小事,如年成、征伐、生育、出游乃至 田猎等等,都要进行占卜,专门设有一种 官职(后世称为贞人)主管占卜。有时商 王还亲自动手占卜。
其 宝 逆
下面我们来谈一下籀文。
籀文是《史籀篇》里面的文字。 《汉书·艺 文志》云:“《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 学童书也。”大概相当后代《千字文》、 《三字经》之类的有韵课本,原书今已全 部散佚。但据《艺文志》“建武时(汉光武帝 年号)亡六篇”,知许慎是见过其余九篇的。 唐玄度《十体书》云:“秦焚诗书,惟 《易》与《史籀》得全。逮王莽乱,此篇 亡失。建武中获九篇,章帝时王育为作解 说,所不可通者十又二三。晋时此篇废, 今略传字
另一种说法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古 董商人范维卿带甲骨到天津,拿给穷秀才 王襄和孟广慧看,王、孟二人认为上的文 字当是古代的一种契刻文字。次年,范某 又携带甲骨去天津,王、孟各购得一些小 块。其余大块750公斤,均为王懿荣重金收 购。可以认为,孟广慧、王襄和王懿荣都 是最早发现和搜集甲骨文的人。上述王懿 荣买“龙骨”发现甲骨文的说法,一般认 为是真实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峄山刻石
四、隸書 隸書起源于秦代而通行於漢代。
《說文解字·敘》曰:“是時秦燒滅經書,滌除舊典,大發隸卒, 興役戍,官獄職務繁,初有隸書,以趣約易。”
漢字從篆書演變爲隸書,叫做“隸變”,是漢字字體演變歷史
中的一個重要轉折,可以把隸書看作是古文字與今文字的分水嶺。 隸書分古隸(秦隸) 和今隸(漢隸)。
内容是商代统治者占卜的记录,因此又称为“卜辞”、 “贞卜文字”。因文字是用刀刻写的,所以又叫“契刻 辞”、“刻文”。其出土地在殷墟,所以又叫“殷虚文 字”。
兽骨
龟甲
殷 墟
甲骨文的特点: (一)以象形字爲基礎,帶有較強的圖畫性。 甲骨文以象形、會意居多,形聲字只占27%左右。尤其在 早期甲骨文中,有些象形字的寫實性很強,形象逼真。例 如:
2、秦国文字
(1)大篆 狭义的大 篆指的是周王室和秦国使用的文字。 广义的大篆包括甲骨文、金 文、战国时期的各国文字。 几种大篆类古文字材料:
籀文
周宣王史官籀所写的教给儿童学习的一种古老汉字形体。
籀 文
小 篆
石鼓文
诅楚文
(2)小篆 小篆是秦朝推行的規範化字體。戰國時期,“諸侯力征,不統
于王。”“田疇異畝, 車塗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 聲,文字異形。”(《說文解字·敘》)各個國家使用的文字在形 體上逐漸趨異。

混同或变异
简省或讹变
五、楷书
在汉朝末年,文字的形体又由隶书演变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楷 书"。"楷"是楷模的意思,"楷书"就是可以作为楷模的字体。楷书 把扁形、方形的隶书变成竖长方形,并且把波折的笔法变为平直。 楷书也叫"真书"。写楷书时得一笔一笔、整整齐齐地写。楷书始于 汉末,成熟于魏晋,通行于南北朝。
成一筆等等。這些變化使得漢字的象形程度明顯降低,而符號化程
度明顯增強。例如:
早期
晚期


天 家
三. 战国文字
1、六国文字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原本同一的文字因各自为政而发生了纷杂的 变化,除了秦国基本上还继承西周春秋金文的体系外,其他六国 (齐、楚、燕、韩、赵、魏)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形体。
六国文字最显著的特点:形体歧异多,简省现象严重。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33
பைடு நூலகம்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34
秦統一六國之後,爲了加強統治,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的
政策,在李斯的主持下,以戰國時期秦國文字爲基礎,並參照六國 文字,進行簡化、規範,制訂了一套標準字體來統一全國的文字。 所以小篆是漢字歷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主持的規範化字體。 请看下图:
小篆有如下特點: (一)线条化 筆畫仍保持金文以來的圓筆線條,但線條勻 稱,字形規整。小篆的筆畫粗細一致,線條 圓轉勻稱,象形性進一步降低,而符號化程 度進一步加強。 (二)定型化 字的結構定型,構成成分不再像甲骨文那樣 可以隨意變動位置或方向。 (三)统一化 合文現象完全消失,異體字也大幅度減少, 一個字一般只有一種寫法。
古文字和今文字:
秦以前的文字属于古文字的范畴包括甲骨文、金 文、战国文字和小篆;
秦以后的文字属于今文字范畴包括隶书、楷书、 草书、行书。
在汉字史上,汉字形体发生过两次 重大的变化:
一次是小篆到隶书;一次是隶书到楷书。
一、甲骨文
殷商时期人们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是考古发现的人们能够辨识出的最古老的汉字。
古隸的筆畫雖然開始向平直發展,但還沒有完全擺脫篆書的形式, 而且比較草率苟簡。請看下圖:
《睡虎地秦簡》
秦隶-云梦秦简
今隸通行于西漢到晉初,已經基本上擺脫了篆書的圓筆筆意, 而且講究波勢和挑法,比較工整美觀。請看下圖:
《居延漢簡》
汉隶-史晨碑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隸書的特點是: (一)书写笔法 隶书的结体改篆书的线条而为点画符号化; 隶书的字形改篆书的长圆而为扁方体; (二)字形结构 改變、混同或简省、讹变了很多部首偏旁。
(五)筆畫多爲細瘦的直筆。這一特點與書 寫的工具密切相關。
二、金文
金文是鑄造在青銅器上的文字,也叫鐘鼎文,又叫做铭文。金 文最早見於商朝後期,一直延續到戰國,西周是其全盛期。
金文的特點:
(一)以象形、會意爲主,象形字的形象性仍很強。
但形聲字明顯增加,已占60%左右。
(二)與甲骨文相比,金文的異體字、合文大爲減少,偏旁趨於穩
(二)形體結構沒有完全定型。同一個字可以有多種寫法,異體 字很多。有些字的結構成分多少不確定;有些字構成成分不確定; 有些字書寫的方向不固定。
(三)存在不少合文。合文形式上像一個字,實際上是把兩個或 兩個以上的字合寫在一起,代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或語素。 (四)書寫行款無定式。 甲骨文的行款雖以豎行爲原則,但或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無 固定式樣。
定,行款也漸趨固定,基本上都是從右向左書寫。
(三)筆畫豐滿圓潤,無勾廓現象。
金文與甲骨文的不同特點可以從下面各字的比較中清楚地看出
來:
甲骨文
金文



金文到西周後期及春秋時期,在形體上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最
顯著的是線條化和平直化。
所謂線條化,指粗筆變細,方形圓形的團塊爲線條所代替等現象;
所謂平直化,就是原先曲折象形的線條被拉平,不相連的線條被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