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走进学生生活论文
论文1让数学课堂教学走进生活
让数学课堂教学走进生活《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表达“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水准就越高。
所以,我们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创设宽松、自然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从而产生学习的需要,主动有效地学习,激发其学习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促动课堂良好开端的形成。
努力做到:课的导入“生活化”;例题教学“生活化”;知识使用“生活化”,要擅长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选择现实的生活情境。
根据现实性的原则和教学实践,可直接选择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实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2.选择现实的生活情境的同时还要努力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
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都能够和教材内容“链接”而进入课堂,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来活化数学课堂。
如刚开始教加减两步应用题时,可根据小组内人数变化来实行重新计算。
要求一个小组的同学能够邀请别组的同学参加,也能够自愿到另外的小组去,小组人数能够比原来的人数多也能够比原来的人数少。
然后根据小组内人数变化的情况,实行加减混合运算。
通过这样若干小组的汇报训练,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两步加减的应用题学习。
这样的设计,不但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使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更紧密。
让数学回归生活 让生活走进课堂论文
让数学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数学生活化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化,它要求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实际出发,提供的学习探索材料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容易唤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探索欲望,让学生更加热爱数学,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数学,并在实践中应用数学,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提高生活的质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让数学生活化数学教学要源于现实,扎根现实.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学内容和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相结合,创设情境,设疑引思,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熟悉的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中体验到探索的愉悦.1.导入生活化,诱发学习动机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能提高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诱发学习动机.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编了这样一个童话:一天,猴妈妈拿了3个同样大小的饼,她把3个饼分别平均分成了4份、6份、8份,让3个孩子分别取其中的2份、3份、4份. 话音刚落,三只小猴瞪大了眼睛望着妈妈,好像在说:妈妈今天怎么了,分得各不相同,以前妈妈可从不偏心呀. 猴妈妈看透了孩子们的心思,笑着说:“孩子们,妈妈的分配公平吗?为什么?想想你们就知道了. ”这时,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个圆纸片,分别平均分成了4份、6份、8份,然后取其中的2份、3份、4份进行比较. 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掌握新知架设了台阶.2.例题生活化,体验、感受数学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总结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 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但40分钟毕竟有限,因此教者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我们可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红彤彤的糖葫芦学生都买过吃过,我利用学生这一熟悉的生活经历,作为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素材. 在学习小组里,每人领一袋山楂(10粒),分别按每串2粒、3粒、4粒、5粒、或6粒等情形动手串糖葫芦. 同样的10粒,由于串法不同,结果也就不同,出现有的正好串成几串(如每串2粒可串成5串或每串5粒可串成2串),有的串成几串还余几粒(如每串3粒,串3串余1粒)等不同现象,由此导出有余数的除法,揭示“余数”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建立数学认知结构. 通过选取“串糖葫芦”这一生活素材来构建“有余数除法”的教学意义,学生感到现实、亲切,有助于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3.练习生活化,体验、感悟数学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是一种必要的日常生活工具.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在学习数学时,只有紧密联系生活,让孩子在生活中、在活动着的环境中操作练习,才能促使孩子运用已有经验探索数学知识,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如在教学“可能性”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1)太阳()从西边落下.(2)鸟()生活在水里.(3)一个星期()有7天.(4)明天()下雨.生活化的练习,使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二、让生活数学化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校情、班情实际生活情景,开展实践活动,让生活数学化.1.一日活动“数学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学生无时无刻不在与数学打着交道,数学教学对学生的生活有着独特的影响. 在学生一日活动中,我们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学生来学校后,引导他们说说每个班有多少人,每班来了多少人,并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当学生在玩耍时,可以引导他们数数参加每个项目的人数,通过统计增强了学生的数学运用意识;还可以说说花草的数目、形状、颜色;学生在玩彩纸时,他们会按形状、颜色分类等,学生在轻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获得了数、形、量的知识和经验,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家庭生活“数学化”学生来自各个家庭,其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思维方式等各不相同,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交流家庭生活中的“数学”,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运用谈话、午间、放学时间请学生讲讲自己家中的人数,交流家中的住址、电话号码,甚至父母的手机号码,说说各自家中电视的频道数目与感兴趣的内容,谈谈家中的用电、用水量,这些内容拓展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天地.3.社会生活“数学化”社会生活“数学化”,就是要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之中,引导孩子运用数学这个生活工具观察社会,了解社会. 外出参观,我们请孩子观察来往的车辆数并对每辆车车轮的不同数目进行统计;进入菜场就让学生尝试着帮菜农算钱;参观超市就让孩子去了解物品的单价,观察营业员的收银情况. 这类活动,不仅大大提高了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为其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抽象的“数学课本知识”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割裂数学与生活有机联系的课堂教学难以真正达成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因此,我们广大教师应牢固树立“用教材”的新理念,善于根据教学内容“链接”生活,精选素材,设计情景,激活经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的“交互作用”中构建数学意义,学会数学思考,培养应用意识,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让初中数学走进生活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让初中数学走进生活优秀获奖科研论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更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教学中是怎样使情境设置贴近生活.一、创设教学情景,使数学教学生活化陶行知说过,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教育与生活隔绝,其力量极小.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组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有利于拉近知识和生活的距离,把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例如,在学习圆锥的基本知识时,让学生观察圣诞帽的制作过程及用料计算的情景后,学生获得了一定的经验,这时,我便进行了课外延伸,运用多媒体显示各种带有圆锥形状的艺术造型,让学生通过观察,结合自身需要和能力范围仔细选择,并认真填写设计和制作工艺品的图表并标出数据和计算用料.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巩固了圆锥及其侧面展开图的知识,而且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等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此外,通过此项活动,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审美艺术教育以及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思想教育,实现教学与育人的统一.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学习身边的数学,并应用到生活中去,体现数学的应有价值.这就需要教师积累大量的资料,有着跨越学科界限的丰富知识,才能使教材为我所用,得心应手,变“教材牵着教师走”为“教师牵着教材走”.二、研究生活中的数学,使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揭示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我们教师如果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但45分钟毕竟有限,因此我们老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去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活泼的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素材,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例如,讲“一个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时,我想,用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最好,就是为什么人人都想走近道儿.可以画几种走法儿让学生们选,然后问他们为什么都选那个最直接的路呢?他们会说那条路最近.为什么它最近呢?怎么证明呢?联系到学生生活中最常见到的、应用到的东西,他们才容易理解,也容易思考,并很快地举一反三.有学生举这样的例子,一条狗见到前面的骨头总是沿直线向骨头跑去,而不会绕几个圈,或走曲线去吃骨头,除非它是一条疯狗.三、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自觉地把所学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联系起来,使数学“生活化”.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学习认知图形时,可引导学生根据周围的事物编题,如对学校的建筑物等;学了四边形后,让学生把周围能用四边形表示的事物写出来.学习轴对称知识后,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说出哪些物体在平面上是轴对称图形等.因为学生举例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自己思考,更代替不了几十个有差异的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动手“做数学”,使他们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独立探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初中数学,能够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所以说用好数学也是一门技艺.在学习了“量长度”后,可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教师有一段铁丝,想用它来晾衣服,但不知它够不够长,请学生量一量这段铁丝实际有多长.要量出铁丝的长度,我们先要做什么?在测量时和得出数据后会碰到什么问题.在给出挂衣服地方的长度后,这条铁丝能不能用?在这样一个实际测量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兴趣,又培养了实际测量、计算能力以及估计、应用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应用,还会增强策略意识.这些例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有密切的联系.以上这些生活味道十足的题目是从生活实际入手,把知识点融于生活当中,又把生活融于学习中,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学起来更轻松、有趣.总之,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的实践中去.因此,数学教学应当融入于生活,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创设情境,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
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注重数学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是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获得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魅力。
[关键词]:数学学生生活人始终生活在生活世界之中,人在生活世界中认识自然现象,理解与体验社会的道德、法律和艺术,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自己的反思来提升自己的人格。
学生首先接触的是生活世界而不是科学世界,学生生活在生活世界之中,而不是生活在科学世界之中。
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做起:一、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明确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努力把数学问题情境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以“圆周角定理推广的应用”为例:课例1:圆周角定理推广的应用师:同学们知不知道“破镜重圆”这个成语?生:知道。
师:那好,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老奶奶不慎把一个圆镜子掉在地上,打成了不易带走的几块碎片,老奶奶很着急,你能想办法帮助她吗?把碎片重新拼成新的圆形的镜子吗?见图1。
(学生陷入思考中,大约2分钟)(首先激活了成语“破镜重圆”引发学生帮助老奶奶补全破碎镜子的欲望,这就是把课堂内容面向学生的生活基础上呈现出来。
)师:你认为什么方法最好?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释这个问题吗?生:我把它按照原来的碴儿接起来,用不干胶粘上。
师:这是一种方法。
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
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常常让许多学生望而却步。
但实际上,数学并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生活态度。
如何让数学融入学生的生活,成为了教育界和家长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数学如何融入学生生活,并提出具体的实践方法。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数学并非仅仅存在于课堂上。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日常生活到职业生涯,数学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教育者们应该意识到,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者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让数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师可以通过举实际例子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比如在学习几何时,可以以日常生活中的建筑、景观等为例,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实际应用。
通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了课堂教学,家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存在和重要性。
比如在购物时,可以和孩子一起计算物品的价格和找零钱;在做饭时,可以让孩子学习测量食材的重量和容量等等。
通过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实践,让孩子自然而然地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融入到生活中。
学校也可以通过举办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活动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数学。
比如数学竞赛、数学文化节等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数学领域的专业人士来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数学的魅力和应用。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也是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的重要途径。
如今,互联网和智能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为数学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教育者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在线教学平台,为学生打造更加生动、形象和趣味的数学学习体验。
还可以开发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手机应用程序,让学生在使用手机的更多地接触和学习数学知识。
教育者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小论文(整理7篇)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小论文(整理7篇)篇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论文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利用身边感兴趣的事物理解数学知识,并能最终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一改传统教学方式死板沉闷的特点,新鲜有趣,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主动感受,发挥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接受新知识,激发学习动力。
1.2提高学习效率。
生活化教学就是做到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用学生通俗易懂、容易理解的方式,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及现象将课本知识呈现出来,并最终回归与实践,将抽象的问题归于具体,将复杂的问题归于简洁,不再是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枯燥讲解,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记忆,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知识的掌握,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2.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生活化教学。
2.3课后巩固。
课后的巩固环节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是否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际运用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除了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例如我们之前讨论的“认识人民币”这一节,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了解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后,让他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商店里买一些学习用具。
在询问过多少钱之后自己付款,有家长监督,看他们是否能够正确使用人民币。
当学生能够做到准确无误地拿出相应面值的人民币时,这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也就深深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
成功交易之后,学生会因为自己能够独立完成买东西的.任务而高兴不已,意识到学习数学知识是有用的,对自己的生活是有帮助的,从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动力十足地进行下面的学习。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让他们充分意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知识。
走进生活,感悟数学论文(精选五篇)
走进生活,感悟数学论文(精选五篇)第一篇:走进生活,感悟数学论文走进生活,感悟数学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
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构成的。
一、对数学的重新认识一提到数学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只是“题”是“数字”,学生学数学只要做题就行了。
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
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构成的。
你可以自由探索自己心目中的数学世界,正是这种自由探索才是数学美的力量所在。
1、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是生活中的一分子,它是在生活这个集体中生存的,离开了生活这个集体,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
有人和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约定星期天一天不使用数学中的数字及方向和位臵,看是否能度过这一天。
我也采用了同样的实验,果然实验后,我让学生交流体会,他们大部分都是实验的失败者,因为他们在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如有的学生说,打电话、看电视、玩游戏时要用到数字,到商场买东西付钱时也要用到数字;还有的说,放学回家要知道准确的方向和位臵……。
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我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日记中体现着他们对数学的应用与理解。
2、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是思维与线条的文化。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
由于实际的需要,数学在古代就产生了,现在已发展成一个分支众多的庞大系统。
数学与其他科学一样,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并成为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
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
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数学是一门抽象而精密的学科,它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但许多学生对数学却有着抵触情绪。
这可能是因为数学被过分抽象化,使得学生难以将其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如何让数学融入学生的生活,成为了当今教育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让数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数学教学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数学并不是一种孤立的领域,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运用各种真实例子,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用购物、旅行、健身等生活场景来解决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和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数学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各不相同,如果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出更具有趣味性的数学教学内容,将会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游戏、动漫、音乐等元素结合数学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不再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
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数学游戏等方式,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需要强调数学的美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丽和神奇。
数学不仅是一门实用的学科,更是一门充满美丽和神奇的学科。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数学的历史、数学的发展、数学的定理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深厚底蕴和美妙魅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数学教学需要强化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领域密切相关。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小学数学教师论文《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指出;“数学教育必须面向社会现实,必须联系日常生活实际。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燥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于学生生活实践中,使“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若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愿意学,越学越爱学。
一.故事激趣,在画中学乐中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低段的孩子喜欢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兴趣中学,在自由宽松中不受拘束地学习,让学习内容贴近生活。
例如,在学完<<上下>>后,我们可以采用故事激趣,引导学生根据老师讲的故事情节运用上下的位置关系。
新的一年,青青草原迎来了很大的变化,小灰灰长大了,却整天在家里面捣乱。
为了让小灰灰能成为一只真正的狼,灰太狼送他去上学了。
懒羊羊也有改变,某天他在苹果树下睡大觉,树上突然掉下一个苹果,将懒羊羊砸晕。
这时就引导孩子们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等活动,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懒羊羊及其物体上下的位置关系,并将自己想的画在纸上。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上下关系的例子,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我们身边的数学吧!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巩固基础知识,发展思维,充分体现“做中学”“画中学”的理念,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一点儿也不觉得苦和累。
真正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学会。
二.重视学习过程,让孩子在玩中学《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让数学和生活相融
让数学和生活相融生活是个万花筒,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中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数学与生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因此教师应充分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应用价值。
一、生活,学习数学的源泉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程度就越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例如: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我了解到许多学生早已会读很多万以内的数了,只是个别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在读时有些困难。
因此,在上课的前一天,布置调查作业,请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他们见到过的万以内的数。
学生从报纸、杂志、超市广告单等材料中发现了许多万以内的数,如:电脑每台5808元,全球原油平均日产量约8000万桶,全校有学生1090名……在课堂上,首先让每个学生把他们所找到的数在四人小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择两个最喜欢的数写在卡片上后贴在黑板上。
接着请学生将黑板上的数进行分类,学生很快便分出了四类:没有0的数;中间有0的数;末尾有0的数及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
没有0的数大家都已经会读了,每个学生自己读一读。
而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通过生生互教、生生互学的形式总结。
而本节课的重点则是解决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的读法。
掌握了读数的方法后,在练习中又设计了让学生读一读珠穆朗玛峰的高度、非洲象的重量、人民大会堂的座位数、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数。
数学与生活(小论文)
数学与生活(小论文)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
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
如何运用新教材,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是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主题。
数学源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因此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数学课堂改革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与生活关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广泛应用于生活。
中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缺乏生活实践经验,让他们接受比较系统而又抽象的数学知识,无疑会有一些困难,这就是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让他们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是数学成为中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数学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理念下转变数学教学观念的一个重大命题,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枯燥的数学变得鲜活,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是在这个现实世界中生存的,离开了现实生活这个世界,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和发展。
1、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许多小学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头脑中难以建立表象。
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善于抓住知识传授与知识应用之间的联系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分析、比较、推理和交流、调查等一系列实践活动,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其中应用题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最为密切,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能把应用题和生活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千克和克的认识之前,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利用双休日时间调查家里洗衣粉、味精、大包小包零食的重量。
数学教学应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论文
数学教学应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数学具有生活性,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走进生活。
让数学教学走进生活,就是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合作参与,让学生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所以说让数学走进生活在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拟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数学教学走进生活的重要意义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它不仅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运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应用意识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让数学教学走进生活的重要意义还表现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发展从形象思维逐步发展到抽象思维,数学教学走进生活符合这个规律,它从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的问题抽象出数、数量关系及符号,变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它在由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中起了过渡作用,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兴奋的学习情感、态度生活经验化的问题,可引起学生的兴趣。
愉悦的情绪能引发学生的有意注意,对这些问题既充满信心,又进行思索探究,呈现出一种跃跃欲试的情态。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应用能力数学是人们生活、学习、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应用,但我国学生的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
让数学教学走近生活,正是对新大纲要求的体现,它能够充分加强数学、生活的联系,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培养学生在生活问题中学习数学知识,并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二、在教学中的几点建议在小学数学中,从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现实有机的结合起来,特别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论文】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
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内容提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
我们应该在数学教学中让现实的数学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
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如何将《课程标准》的理念落实在教学之中。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发问题,把数学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所学的数学是与当代社会、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二、利用生活经验,主动构建。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主动构建知识结构,使学生的学习更为积极、主动,也更富有意义。
三、应用生活现实,体现价值,为学生提供把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机会,让学生在应用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主动地运用数学。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关键词:生活中学数学正文:《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的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同时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用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将《课程标准》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发问题——学现实的数学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促进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促进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
让数学走进生活论文
让数学走进生活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一针见血地分析道:“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数学教学脱离实际。
”针对此种现象,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就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应联系学生的生活进行数学教学的思想。
提出要学习有用数学的理论。
因此、数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熟悉的事物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数学、体念数学、捕捉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一、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悟数学数学没有语文那样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没有艺体学科那样的多姿多彩,而要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数学带入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让他们在生活中感悟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给学生讲个故事。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通过有些幽默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不断重复”,接着让学生再举出类似不断重复的例子,从而引出数学”循环”的概念,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念数学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教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
因此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
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空间中感知。
如我在教学长方形面积时,我就让学生到篮球场,量篮球场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让学生量乒乓球台算面积、量国旗算面积。
又如我在教学”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时,我就先让学生到操场量教师先画好的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让学生算出它的面积。
然后告诉学生100个这么大的正方形就是1公顷。
再让学生讨论1公顷应该等于多少平方米?应该是怎样的一个正方形?然后让学生用测绳量出100米的边长来,让大家体会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大小。
最后请学生估算一下我们学校大约占地多少公顷。
让数学学习走进生活论文
让数学学习走进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情境,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学生的眼中,数学是一些符号与文字的结合,是抽象的、枯燥的。
而生活却是丰富多采、充满情趣的,是学生天天经历的。
他们对生活充满着具体的、感性的认识。
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及旧知出发,将生活中有关数学知识的内容引入课堂,并与课堂所教知识相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这节课中,我利用多媒体网络自制了一个网页,把它设计成一节实践活动课。
内容主要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购买了新房,要粉刷墙壁,铺设地板。
今天大家一起来做一回设计师。
老师将新房分为卧室、客厅、书房、厨房、洗手间5个部分。
你们帮助老师计算出每个房间需要装修的面积的总和,再出谋献策,设计出装修方案。
”学生听说是帮老师设计装修方案,都来了劲头。
老师又通过现代化手段创设出模拟的真实的情景,深深吸引学生,不用老师多讲,学生对新知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又例如,对于等比定理:若ab=cd=ef=...=mn(b,d,f,...,n≠0),则a+c+e+...+mb+d+f+...+n=ab=cd=ef=...=mn(b,d,f,...,n ≠0)我们可以可以这样设计教学过程:提出问题:假设有若干杯甜度(浓度)相同的糖水,经过下面的操作后,糖水的甜度(浓度)是否改变?①将所有杯糖水倒在一起;②将任意多杯糖水倒在一起。
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回归生活
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回归生活【摘要】在现代社会,数学不再只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抽象概念,而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实用学科。
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回归生活成为了当下教育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数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等方面展开论述。
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可以激发其学习的动力,提高其学习效果。
让学生与社会联系更紧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回归生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只有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他们才能更好地发挥数学的作用,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关键词】数学走进生活, 学生, 生活, 应用, 培养, 热爱, 能力, 兴趣, 社会联系, 重要性1. 引言1.1 为什么要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回归生活让数学走进生活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
通过将数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和兴趣。
让数学走进生活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好奇心。
通过将数学与生活情境相结合,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从而激发他们对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探索和思考。
让数学走进生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学生可以不断地实践和应用所学的数学概念,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回归生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工作。
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回归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看到数学的身影。
《让数学走进生活》小学教师论文
让数学走进生活打开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很简单,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光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来教学是不行的。
在实际教学中,除了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以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要注重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都有所了解,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
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学校,让他们寻找校园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教室进行参观,寻找教室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不同的游戏、故事。
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
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9加几》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
这时候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我不是这样算的”“那你是怎样算的?”,他把算法说出来以后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你真棒”的小盖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数学走进学生生活
摘要:教学过程中出现共同问题,一线数学教师的困惑,学生学不好数学,改变学生现状就要使数学生活化,利用生活的数学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真正的走近生活、走进生活。
关键词:数学;感受;生活化;走进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282-01
作为中学的一线数学教师,大多会有这样的困惑,就是好多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就带着“我学不好数学”、“数学太难了!”种种学习数学的消极思想,使之带着情绪学习数学,以至于真的自己把数学变成了难学的学科,真的让自己学不好数学了。
那么,作为一线教师,如何使学生消除这种思想,轻轻松松的学习初中数学呢?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
”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课堂,使学生产生亲近感,把数学变的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同时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用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我觉得还是要想办法让数学真真正正的走进学生的生活。
2012年初,我参加了“盱眙县教师优课评比”活动,比赛的内容是《苏科版义务教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线段、射线、直线〉》。
本节课内容学生虽然在小学曾经接触过,但毕竟是粗略的学习,而且本节课更是初中阶段的第一节几何内容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几何学习,几何思想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本节课也曾经上过几次,但毕竟是参加比赛,我还是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教材中甲地到乙地的1、2、3三条路线选择引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例子改成从我自己家到学校的两种路线,并请学生帮我制作了示意图,在比赛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对小区、学校、县城的各个路线都比较熟悉,所以这样的设计真的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一开始,学生就带着浓厚的兴趣,接下来的教学也就顺理成章的顺利啦!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又在“距离”概念的理解上加入了让学生亲自拿卷尺测量某两点的距离并回答等活动,当然,这一节课真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学生们也快乐的结束了他们的课堂学习。
比赛结束后,我静下来做了思考,为什么比赛的课上的如此成功,学生如此兴高采烈,而平时的数学课堂却缺少了这样的生机?因为平时的数学课堂少了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少了能让他们兴高采烈的因素。
而我们教师是不是真的应该好好反思,我们为什么在平时课堂中没有给他们快乐的因素,没有带给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是因为我们没有好好静下心来思考,如果我们像准备比赛课一样的好
好思考每一节课,也许就不会出现一直以来的困扰。
那么,如何实现数学的生活化呢?如何能让数学真正的走进生活?
一、让生活的数学拉近我们与学生的距离
在准备每一节课前,我们要静心思考,这一节课的内容能够联系到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东西,带上它们中的一条两条一起来参与进课堂,我想课堂会很热闹,学生会很投入,气氛会很轻松,效果会很满意。
拉近学生距离的问题迎刃而解。
二、让生活的数学走进课堂的每一个环节
情境导入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
如果设计和安排的生活化,必能吸引学生,引发兴趣,燃起智慧火花,开启思维闸门,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大量取材于生活实际,选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动画、图景、贴近学生的生活的实例制作课件,使学生觉得学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
教学过程生活化:很多学生爱上数学课,是因为他们觉得上数学课好玩有趣,贴进生活且富有挑战性。
而讨厌数学的同学一般是因为觉得数学枯燥繁难,平时生活中也用不上。
为了使每个学生学好数学,学习过程要尽量生活化。
数学课堂不应仅仅是学习的地方,更应是学生“生活”的乐园。
而课堂教学是学习过程的关键,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生活化语言,降低了难度,擦亮智慧之火,形象化的语言,让学生倍感亲切,加上与生活密切联系,所以学生记忆深刻,学得
扎实。
使学生不再害怕数学,不会觉得数学难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以致用生活化: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是学生最应该具备的。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学以致用。
设计题目时,可以把原有题目尽量的改成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的,能提供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机会的题目。
使学生感受到,平时学习的知识真的能在题目中遇到,真的能够运用平时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可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应用意识。
通过这样的一次次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直接把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际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很有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带给他们的快乐。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看得见数学,我们教师要想办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发现数学的奥秘,给学生一双“巧手”去运用数学,给学生一颗“诚心”去感受数学。
这就需要我们想办法真真正正的让数学走进学生生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和学生们一同发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