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天》教案教学设计
《北京的春天》语文教案(一)
《北京的春天》语文教案(一)《北京的春天》语文教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阅读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汇,第二单元《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教案。
2.有情感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的氛围。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细、合适的写法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理由。
(唤起学生春节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么过春节的。
(播放动画童谣:孩子们不贪婪,过腊八年的腊八粥,喝几天,里面有二十三,糖瓜粘在一起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夜,初一,初二满街走。
中所述情节,对概念设计中的量体积进行分体积进行分析。
3.现在,我们跟随着老家乡的味道,去北京的味道,享受着老家的独特的春节风俗和魅力。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阅读课文,正确阅读生字,顺利阅读句子,在同一张桌子之间互相阅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画:作者写了春节中的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报告,老师的照相机板书:带头人18-12月23-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正月初十五-正月初九(明确的老北京春节从12月初一直到正月初九结束)4.老北京春节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一起阅读“热闹、忙碌、喜庆、团圆”等初步感觉。
中所述情节,对概念设计中的量体体体积进行分析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北京的春天教案
北京的春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北京春天的特点和景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北京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确北京春天特点和景点,并能写出有关春天的作文。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感激之情。
三、教具准备:图片、PPT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 引领学生谈论春天的特点。
2. 出示图片,询问学生知道那些北京的景点在春天格外漂亮。
3. 通过导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 教学1. 分发学生阅读材料《北京的春天》。
2. 让学生阅读材料内容。
3. 让学生回答问题:北京的春天有哪些特点?有哪些知名景点?4. 老师解释和补充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Step 3: 创作作文1. 让学生仿照材料,写一篇《北京春天的美》的短文。
2.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鼓励学生用丰富多样的语言形式描述北京春天的美丽。
4. 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做必要的指导和指点。
Step 4: 练习1. 学生交换作文进行互评。
2.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3. 教师对每个作品进行点评和鼓励。
五、总结归纳1. 回顾学习内容和过程。
2. 总结北京春天的特点和景点。
3. 鼓励学生多欣赏自然美,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激之情。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练习的修改和完善。
2. 培养学生每天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七、板书设计北京的春天特点:气温适宜、花卉盛开、绿树成荫景点:颐和园、天安门广场、故宫、圆明园等。
《北京的春天》语文教案
《北京的春天》语文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北京的春天,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简要介绍北京的春天,包括气候特点、花开景象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师生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4 教学步骤(1) 展示北京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2) 简介北京的春天,让学生了解春天的气候特点和花开景象。
(3) 学生分享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欣赏北京春天的美景2.1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对北京春天美景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春天代表性的美景,如颐和园、故宫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北京春天的美景。
2.4 教学步骤(1) 展示颐和园春天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 播放颐和园春天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美景。
(3) 介绍故宫春天的美景,让学生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韵味。
(4) 学生分享自己对北京春天美景的认识和感受。
第三章:品味北京春天的美食3.1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对北京春天美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饮食文化素养。
3.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春天特色美食,如驴打滚、炸酱面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品尝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并品味北京春天的美食。
3.4 教学步骤(1) 展示北京春天美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介绍北京春天特色美食的制作方法和口味特点。
(3) 学生品尝北京春天美食,分享品尝体验。
第四章:感受北京春天的民俗文化4.1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对北京春天民俗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4.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春天民俗活动,如赏花、放风筝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故事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北京春天的民俗文化。
4.4 教学步骤(1) 展示北京春天民俗活动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北京春天民俗活动的背景和意义。
(3) 学生分享自己对北京春天民俗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北京的春季》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6、《北京的春季》单元第二单元学科语文年级六年级
学习目标1、初步学习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感受老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热爱。
重点学会生字新词,理清文章的思路。
难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中国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板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
课
讲授新课上节课回顾。
交流自己所填的表格,
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激发学
生大胆
发言。
细读鉴赏,品味年味。
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由表达,各
自体味的年味。
鞭炮的味道
儿童们准备过年,第二件事就是买爆竹。
过小年,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
除夕,哪一家都灯火通宵,炮声日夜不绝。
抓住三种“味道”,根
据自己找出的相关语
句,说说老北京的春节
什么给自己留下的印
象最深。
指导从
整体把
握课文,
提炼关
键词。
喜庆、欢乐。
《北京的春天》教案
6、北京的春节学习目标: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学习重、难点:1、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2、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学习准备:学生课前阅读课文,同时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有关春节的习俗、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
课时:建议两课时,也可根据学情划分学习内容学习过程:课文导读“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中国的传统节日数春节最热闹了,但在我国,各地过春节的习俗也不一样。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俗文化。
同学们,一提到预习,我们首先想到把课文读熟,这是理解课文的前提,至于怎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不必说了,重要的是同学们在读书时要学会思考,并留下思考的痕迹,也就是会批注——文中列举哪些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作者运用哪些方法写出这些民俗特点的?一.自学尝试1、读准字音,选择正确的画√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博览会。
(zhōu zōu)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gēng gèng)北京虽然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fēn fèn) 2、读拼音,写词语jiǎo zi fěi cuì biān pào zhēn zi lì zi sì yuàn( ) ( ) ( ) ( ) ( ) ( )zhāngdēng jií cǎi wàng xiànggēng xīn fēng zhēng( ) ( ) ( )3、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写在()里。
部编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天》教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天》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京的春天的特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通过文本理解、感受作者描绘春天景象的能力,以及通过阅读理解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通过阅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北京的春天》,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之情,感受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通过欣赏北京的春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相尊重的态度,让学生在共同学习和探究中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北京春天的特点。
我们生活的城市有着四季更替的美丽风景,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呈现勃勃生机。
那么北京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就跟随作者的脚步,一同走进北京的春天,感受那里的独特魅力。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北京的春天。
学生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通过展示北京的春天相关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进入新课做好铺垫。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注意生字词和不懂的句子。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文章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主要段落和重点内容。
北京春天的特点:通过细致讲解课文,引导学生了解北京春天的气候特点、景色特色以及风俗民情等方面的内容。
语言特点: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如生动的描写、细腻的笔触等,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北京春天的独特感受。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北京春天的了解,同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体验。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记录春天的变化。
2. 感受作者对春天的描绘手法和语言的魅力。
《部编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天》教案》“感受作者对春天的描绘手法和语言的魅力”段落在学生们已经对《北京的春天》这篇课文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讨作者如何描绘春天,以及他使用的语言技巧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北京的春天教案
北京的春天教案主题:北京的春天时间:2课时目标:通过学习北京的春天,让学生了解北京的春天的特点和魅力,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教学内容:一、课前准备1.用课件或图片向学生展示北京春天的风景。
2.复习与春天相关的词汇,如花朵、绿叶、昆虫、阳光等。
二、导入1.分享教师个人对北京春天的感受和经历。
2.提问学生对北京春天的印象和期待。
三、新知讲解1.介绍北京春天的特点和气候。
2.展示北京春天的典型景观,如桃花、樱花、杨柳等。
3.学习与春天相关的词汇,如花开、鸟鸣、嫩绿等。
四、活动设计1.观察花朵组织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进行花朵观察活动,让学生仔细观察花朵的形状、颜色、香味等,然后写下自己的观察感受。
2.听鸟鸣带学生到室外听鸟鸣的声音,让他们感受春天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回到教室后,学生可以绘制自己听到的鸟鸣声。
3.绘画春景要求学生自由发挥,用画笔描绘自己眼中的北京春天景色,可以是花朵盛开的公园、阳光洒在绿叶上的林荫小道等。
五、总结归纳1.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和画作。
2.总结学生对北京春天的认识和体会。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写一篇50-100字的小短文,描述自己对北京春天的喜爱之处。
2.布置学生自主学习北京春天的相关知识,如文化、风俗、活动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北京的春天的特点和魅力,并通过观察和感悟的活动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关注和热爱。
通过绘画和写作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也通过自主学习的任务,拓宽了对北京春天的认识和了解。
《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
《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3、体会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抓住春天的特点。
4、加深对春天的理解,激发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背诵课文,了解春天的景色。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挂图,有条件的可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春天的资料,包括春天的古诗、词语、歌曲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好的季节之一,你发现春天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了吗?谁来说说春天是什么样子的?2、春天来了,大自然发生了很多变化,下面我们来看看老舍先生笔下的《北京的春天》(板书课题)。
3、学生读题目,质疑:北京的春天有什么特点?作者抓住了哪些事物来描写春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生字或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3、思考并交流:北京的春天有什么特点?作者抓住了哪些事物来描写春天?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4、再读课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a.说说北京春天的特点是什么?依次写了哪些事物?可以概括为几幅图?b.了解课文的顺序。
c.通过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5、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问题。
a.北京春天的特点是天气变暖,花大量开放,冰雪融化,小溪流水,鸟类回归,人们开始春游赏花、踏青等。
作者抓住这些事物来描写春天,可以分为四幅图:春意盎然图、喜迎春节图、大街小巷图、花团锦簇图。
b.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天气和山的变化;第二部分(4—7自然段)写春节的来临和人们的活动;第三部分(8—10自然段)写花大量开放和小朋友的活动;第四部分(第11自然段)照应开头,总结全文。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2023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作品背景及主要内容。
掌握作品中的生字、生词,理解作品中的重点句子。
学会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对作品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勇敢、坚强、自信、乐观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
2. 作品主要内容概述。
3. 作品中的生字、生词学习。
4. 作品中的重点句子理解。
5. 作品主题思想探讨。
6. 作品艺术特色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作品主题思想的探讨。
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
2. 教学难点:作品中重点句子的理解。
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入挖掘。
作品艺术特色的准确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
2. 学具:笔记本、笔、课文、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作品,做好笔记。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解答疑难问题。
4. 课堂讨论:针对作品中的重点句子、主题思想、艺术特色进行深入探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2. 作者:笛福3. 作品背景:17世纪英国4. 主要内容:鲁滨逊漂流荒岛,勇敢生存的故事5. 生字、生词:自主学习6. 重点句子:课堂讨论7. 主题思想:勇敢、坚强、自信、乐观8. 艺术特色:现实主义手法、人物形象塑造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读后感,不少于500字。
2. 选择作品中的一个人物,进行性格分析,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效果如何。
北京的春天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
北京的春天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北京的春天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结合资料),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3、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读中感悟课文的语言文字所含着的情意以及语言表达的特色。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也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小区里的每一个人,这其中也包括一个盲女孩,是谁呢?(安静)虽然春天的一切美丽的色彩,对于她来说,只是一片漆黑,但是她却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着春天,那就是“触摸春天”(板书)在一次又一次的触摸中,奇迹出现了。
二、品读奇迹,感悟安静(一)在这个春天的早晨,我们都看到了哪些奇迹的发生?从中你感悟到安静是怎样的一个女孩?边找语句边批注。
(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自读自悟,教师巡视)学生交流汇报:安静在花丛中穿梭。
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
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
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二)假想阅读,体情悟道假如你现在就是安静,自由地读读这些语句,做做触摸春天的动作,体会体会当时的感受。
1、(1)“安静在花中穿梭。
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A 、说说看,你为什么认为这是一个奇迹呢?B 、安静为什么能走得如此流畅呢?2(2)“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天》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天》教案
2.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主要事例写得详细一点。
时间主要事例
腊八腊八粥,腊八蒜
腊月十九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二十三祭灶
除夕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祭祖,
守岁
元旦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庙会
元宵悬灯结彩,放花炮
3.交流,老师相机板书关键词。
有不同意见的相互讨论。
4.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
四、朗读体会,感受民俗
1.通过阅读,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
(除夕和元宵节)
2.除夕和元宵节这两天中你更喜欢哪一天,请找出相应的段落,
试着把热闹喜庆的气氛读出来。
五、分层作业
A优等生: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B中等生:联系上下文记住生字的音形义。
C潜能生:熟读课文
安全教育:上下楼梯注意安全。
注:所有填写的内容字体都用小四号仿宋。
教学反思手写,写细、写详。
表格内设计好的字体不许改动。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天》教案
注:所有填写的内容字体都用小四号仿宋。
教学反思手写,写细、写详。
表格内设计好的字体不许改动。
北京的春天老舍教案
北京的春天——老舍作品欣赏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老舍的《北京的春天》,让学生了解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老舍对北京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分析老舍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老舍生平介绍2. 《北京的春天》原文阅读与解析3. 老舍的写作特色分析4. 学生互动讨论5. 作业布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老舍的生平事迹、《北京的春天》的内容及写作特色。
2. 难点:老舍的写作手法在文中的具体运用,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老舍生平、解析《北京的春天》内容。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老舍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五、教学准备1. 老舍生平介绍资料2. 《北京的春天》原文文本3. 多媒体教学设备4. 课堂讨论记录表教案内容依次展开,详细描述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便教师参考和运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老舍的录音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老舍的生平事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北京的春天》,感受文章的韵律和情感。
教师在学生朗读过程中进行指导,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结合课下注释,理解生僻词语的含义。
4. 课堂讲解讲解老舍的生平事迹,介绍《北京的春天》的创作背景。
解读课文内容,分析老舍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如对比、拟人等。
5. 互动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主题、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6. 案例分析分析文章中老舍的写作手法在具体句子或段落中的运用,如描述春天的景色、描绘人物形象等。
七、课堂练习1. 请学生总结老舍的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
2. 分析《北京的春天》中老舍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家乡春天的认识和感悟。
《北京的春天》语文教案
《北京的春天》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北京的春天》。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北京的春天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文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素养。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京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北京的春天》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北京的春天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对北京春天特点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北京的春天》的文本和课件。
2. 相关北京春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北京春天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北京的春天特点。
(2)引导学生分享对北京春天的印象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北京的春天》。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理解课文:(1)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描述的北京春天特点。
5. 拓展活动:(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相关北京春天的资料。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表达对北京春天的赞美之情。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北京的春天》。
(2)写一篇关于北京春天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朗读与背诵:检查学生对课文《北京的春天》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对北京春天特点的理解程度。
4. 作文写作:评估学生对北京春天的表达和描写能力,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北京的春天》教案
《北京的春天》教案一、教材分析《北京的春天》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民风民俗》中的第三篇课文。
本组课文主要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进行编排,课文有《腊八粥》、《北京的春节》、《古诗两首》等,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更具体地了解祖国的民俗风情,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北京的春天》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内容简单,而且通俗易懂,是六年级学生都比较熟悉的内容。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从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过小年、忙春节、赏花灯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
其中春节部分写得详细具体,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对老北京的春节习俗了解甚少,更不用说那些城市里的孩子了。
而且本文讲的是旧时过年习俗,有一些内容与我们现在的实际情况也有些距离,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些难度。
但是,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方法,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及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老北京人过春节与自己所过的春节有什么不同,作者是如何写出老北京过春节的特点的。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能结合重点词句,通过朗读、交流等形式,体会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感受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交流等形式体会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感受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了解老北京的春节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提到春节呀!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了。
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我国的四川省有过春节习俗的是在我国的云南省过春节的时候呢?会有一场大规模的庆祝活动,那么在北京过春节又是一种怎样的习俗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
《北京的春天》语文教案
《北京的春天》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北京的春天》。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北京春天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北京春天的美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北京的春天》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课文描述中的想象和联想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北京的春天》。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北京春天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描述中的想象和联想的运用。
(2)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朗读、讨论、问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 运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描述,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北京春天的美丽。
五、教学步骤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春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北京春天的兴趣。
(2)展示北京的春天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
2. 朗读课文:(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北京的春天》。
(2)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
3. 理解课文内容:(1)引导学生通过讨论、问答等方式,理解课文中的描述,了解北京春天的特点。
(2)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想象和联想:(1)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北京春天的美丽。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5. 背诵课文:(1)指导学生正确背诵课文《北京的春天》。
(2)鼓励学生进行个人或集体背诵,检查背诵效果。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强调北京春天的特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天》教案
腊月 展览 风筝zheng 空竹 口琴 更gēng 新 鞭biān 炮 除夕春联 扫除 年糕 充足 店铺 开张 对联 年画 通宵xiāo间 jiàn 断 除非 光景 万不得已 必定 截然不同 燃放拜年 寺院 轿车 元宵 张灯结彩 一律 彩绘 广告 分fèn 外(2) 出示词语,观察特点。
饺子 榛子 栗子 风筝提示:后面的字是轻声。
读得又轻又短。
【出示课件4】(3)词语解释。
腊月:农历十二月。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的焕然一新。
张灯结彩:挂上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万不得已: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分外:超过平常,特别。
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空竹:一种木制的传统健身玩具。
3、体会“京味儿”的语言特点。
【出示课件5】(1)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 中国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有《老舍全集》行世。
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
他的语言俗白,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京味儿十足。
【出示课件6】(2)出示词语,读一读。
杂拌儿 零七八碎儿 玩意儿 提示:儿化音。
后面的“儿”只做卷舌的动作,音不要读出来就可以了。
(3)出示句子,读一读。
a.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b.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提示:闲在:清闲自在。
这是北京方言。
老舍在《茶馆》从词语切入,体会老舍先生作品的“京味儿十足”。
《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部编版六下)
北京的春天【教学目标】1.会写“醋、饺”等15个字,会写“腊月、展览”等3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了解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
(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板书课题,交流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正.(zhēng)月掺和..(chān huo)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醋、宵、戚、骆、驼、浒”,并且在黑板上的方格中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
)2.再默读课文,想一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自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完成下表。
续表3.学生汇报。
4.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
本文都提到了哪些日子?哪些日子写得详细呢?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本文提到的日子有: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元旦<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等。
详细写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元旦<正月初一>、元宵节。
这样写的好处: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能够使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更深刻的了解。
)四、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文章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说说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处做批注。
2.小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节日活动或印象最深的部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天》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天》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北京的春天有哪些特点,理解作者对春天的描绘和感受。
情感与体验: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口语表达:通过课文的朗读,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感。
学习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色。
写作技巧:学习作者描绘春天的技巧和方法,了解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景物的特点。
让我们带着这些目标,开始今天的课程吧!一起感受北京的春天带给我们的美好和惊喜。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北京春天的特点今天我们要走进一篇描绘季节之美的课文《北京的春天》。
课前大家可能已经有了期待,那我们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文字,去欣赏北京春天的独特魅力吧!首先我们来一起朗读这篇课文,读的时候注意字音准确,句子通顺。
读完后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北京春天的景象。
孩子们你们能找出文中描述北京春天特点的句子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北京的春天是怎样的呢?是鲜花烂漫、是春意料峭、还是新绿初绽?课文里有很多美丽的描写,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
我们可以看到丁香花竞相开放,街道边的柳树抽出新芽,人们开始忙碌起来,这些都是北京春天的独特之处。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要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感受作者对北京的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内心对春天的喜爱和向往。
孩子们你们能从文中感受到这种情感吗?试着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同时要注意作者的写作手法,比如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春天。
了解这些对我们写作会有很大的帮助哦!让我们一起学习并感受这种情感吧!让我们一起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吧!2. 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老北京的世界,感受了那里春天的独特魅力。
今天我们将跟随作者的笔触,一同探寻他对春天的深深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让我们先一起阅读课文,找出描述春天美景的语句。
想象一下那些花儿、树木、小溪和鸟儿的生动画面,感受春天的生机盎然。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北京的春天优秀教案设计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北京的春天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
2.领悟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走进春节。
1.出示词语,指名朗读。
2.思考:这些词语是如何排列的。
指名详细说一说。
3.哪个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二、品读体会,感受春节。
1.请选择一个你印象深刻的日子深入地读一读,画出印象深刻的语句,思考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作者是怎样写出老北京过春节时习惯风俗的?2.生自学。
3.小组讨论。
4.交流汇报。
(提醒要按照时间的顺序来汇报,交流过程中细致指导读悟结合。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①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作者运用排比和比喻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腊八粥不仅材料雄厚,还表达了人们对丰收的自大与期盼。
②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偏重凸起“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领会到老舍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光显的画面,这也是老舍语言的魅力。
(2)除夕。
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领会。
①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领会。
抓住“家家”“男女老少”“都”“除了”“没有什么人”等词语领会所有的人都在庆祝除夕。
领会“除非”“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在表情达意的作用。
理解“守岁”的含义,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从“味、色、音”的角度来领会。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彻夜”“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体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描写精致。
③过年了,听着喜庆的爆竹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场景?回忆到了怎样的画面呀?④师生合作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天
时间主要事例
…… ……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学生能认真读文,认真预习,并能与教师进行很好互动。但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上课听课不认真,要与家长进行沟通进行教育。
注:所有填写的内容字体都用小四号仿宋。教学反思手写,写细、写详。表格内设计好的字体不许改动。
C潜能生: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
安全教育: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天
腊八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热闹 喜庆团圆祥和
教学反思
学生在网络学习中,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去学,但由于时间关系不能面面俱到,个别学生需要课后加强。
注:所有填写的内容字体都用小四号仿宋。教学反思手写,写细、写详。表格内设计好的字体不许改动。
教学重点及难点
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资源
各地区各民族春节习俗资料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浓浓的“年味”。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值得我们细细咀嚼。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嚼嚼这一独特的味道。
〈1〉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些什么?你们家在这一天会做同样的事吗?
〈2〉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
4.指导品读“除夕”,出示课件,指名朗读。
〈1〉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闹。
〈2〉抓“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到文章中重点描写的内容,以及简单描写的内容,加强理解。
5.指导品读“正月初一”。
小组齐读,边读边思考:
〈1〉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
〈2〉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你逛过庙会吗?说说你的感受。
6.指导品读“元宵”。
出示课件全班齐读,边读边画。
〈1〉分别画出表示灯的数量多的词句,表示灯的种类多的词句,体会人们对元宵节的热情。
二、深入阅读,体会气氛。
1.提问:我们知道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春节的时期的几个重要日子活动。那么,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2.提示读文:在文中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哪天呢?好好地读一读,画一画句子,和小组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
3.指导品读“腊八”,边自由朗读描写“腊八”的语段,边想一想:
2.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主要事例写得详细一点。
时间 主要事例
腊八 腊八粥,腊八蒜
腊月十九 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二十三 祭灶
除夕 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元旦 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庙会
元宵 悬灯结彩,放花炮
3.交流,老师相机板书关键词。有不同意见的相互讨论。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及难点
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资源
关于童谣的课件;各地区各民族春节习俗资料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能说说你们家乡过春节的一两件事吗?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天》教案
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
教学单元
第一单元
总(12)课时
课题
北京的春节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3.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短文,比较它们与课文的不同。
三、延伸谈话,了解风俗。
1.师:北京的春节是很吸引人,但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一些不同的风俗吗?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四、分层作业
小练笔:
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的实际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A优等生:语句优美生动,有真情实感。
B中等生:文章结构合理,条理清晰。
〈2〉如果你置身于这灯的海洋,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能用朗读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展示)
二、拓展阅读,领悟表达特点:
1.提问:作者写这篇文章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2.引导分析:这篇文章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在表达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一是按时间顺序进行有条理的叙述:二是详略得当,详写春节中的高潮部分,略写其它部分;三是语言通俗,简练。)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细读课文,了解习俗
1.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
通过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感受家乡春节的特点,从而引入本课。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天》教案
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
教学单元
第一单元
总()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2.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去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学生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交流汇报,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的、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元旦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4.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
四、朗读体会,感受民俗
1.通过阅读,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元宵节)
2.除夕和元宵节这两天中你更喜欢哪一天,请找出相应的段落,试着把热闹喜庆的气氛读出来。
五、分层作业
A优等生: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B中等生:联系上下文记住生字的音形义。
C潜能生:熟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