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期考试卷(A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期考试卷(A卷)

一1-5aabcd 6-10babcd

二1-abc 2-bcd 3-cde 4-ade 5-abe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土地资源调查

为查清某一国家、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的土地数量、质量、分布及其利用状况而进行的量测、分析和评价工作。土地资源调查是整个农业自然资源调查的重点,其目的是为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生产布局、制订农业区划和土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进行科学的土地管理创造条件。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质量调查、土地评价及土地监测等。2-土地评价

在土地类型研究基础上,根据特定生产目的对土地质量、适用性和生产潜力进行的评估,称为土地评价或土地分等。

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对土地构成因子(土壤、气候、植被、地形、水文等)的状况和土地投资效益进行综合评审和鉴定。根据评价目的、对象、方法和手段不同,可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和土地综合评价。土地评价的对象是土地的质量,着重研究土地的适宜性与限制性因素。

3-土地利用分类

土地利用分类是区分土地利用空间地域组成单元的过程.这种空间地域单元是土地利用的地域组合单位,表现人类对土地利用、改造的方式和成果,反映土地的利用形式和用途(功能)。土地利用分类是为完成土地资源调查或进行统一的科学土地管理,从土地利用现状出发,根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土地用途、土地利用方式等,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按照一定的层次等级体系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别。因此,国内外土地利用分类的划分标准存在着形式、用途(功能)及其二者综合等三种模式。中外多名学者对土地利用分类发表过自己的看法

4-监督分类

又称训练场地法,是以建立统计识别函数为理论基础,依据典型样本训练方法进行分类的技术。即根据已知训练区提供的样本,通过选择特征参数,求出特征参数作为决策规则,建立判别函数以对各待分类影像进行的图像分类,是模式识别的一种方法。要求训练区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判别准则若满足分类精度要求,则此准则成立;反之,需重新建立分类的决策规则,直至满足分类精度要求为止。常用算法有:判别分析、最大似然分析、特征分析、序贯分析和图形识别等。

5-土地生产率

土地生产率反映土地生产能力的一项指标,通常用生产周期内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产品数量或产值来表示。某一地区某种土地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土地本身的特点(如地形、土壤、土壤母质等)、土地所处的自然环境条件(如气候、温度、热量、降水、植被等)和社会经济条件(如人口素质、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状况、科学技术水平等)。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土地的生产率主要取决物质的投入、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评价土地生产率的指标主要有:①以实物量表示的指标:a.农作物亩产量=农作物总产量÷农作物播种面积(或收获面积);b.草地(牧场)亩均畜产品产量(载畜量)=畜产品总产量(饲养牲畜总头数)÷草地(牧场)面积;c.每亩养殖面积水产品产量=水产品养殖产量÷养殖面积。②以货币量表示的指标:a.每亩耕地面积种植业产值=种植业总产值(增加值)÷耕地面积;b.每亩土地面积农林牧渔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土地面积;c.每亩土地面积农村社会总产值(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村社会总产值(农村经济总收入)÷土地面积。以货币量表示的土地生产率指标,除受生产结构和各部门产品的经济价值不同的影响外,还受不同时期农产

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四简述题

1-简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

调查一般按下列程序进行:①准备阶段。包括图纸资料的收集、仪器准备和人员组织等。其中准备底图和弄清现有图纸的利用价值是准备工作的关键。②外业阶段。主要工作项目包括现场踏勘,航片判读,调绘或地形图补测,如标绘各级行政及土地使用单位以及各种土地类型的界线,修正变化的地物界线、实地丈量线状地物(道路、渠道)的宽度,以及收集、了解近年来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等。调绘或补测工作应符合规程的精度要求。③内业阶段。主要是将外业补测或航片调绘的内容转绘到工作底图上、根据底图量算面积、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写土地资源调查报告等。

2-简述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工作程序

(1)准备工作;(2)指定土地用途或土地利用方式;(3)该种土地用途或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性质的要求;(4)土地评价单元图的编制;(5)确定每个评价单元内的土地性质;(6)土地利用的要求与评价单元土地性质的匹配,初步确定土地适宜性等级;(7)对评价结果进行社会经济分析和环境分析;(8)野外校核;(9)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的最终确定。

3-简述土地资源的特性

土地资源的特性:(1)面积的有限性;(2)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3)整体性;(4)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5)多用途性;(6)社会性。

4-简述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依据和各等地的条件

依据:土地的适宜性和限制性。

各等地的条件是:

一等地——土地可持续利用而不受到重大的限制或限制很小,不会显著的降低产量或收益,也不需增加额外的投资和费用,为高产田。

二等地——长期用于某种用途时,受中等程度限制,因而产量和收益减少,投资与费用则增加,但仍有利可图,但明显低于一级土地。

三等地——持续用于某种用途时受到严重限制,产量与收益明显减少,投资增加,收支勉强达到平衡。

5-简述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依据及参评因素

土地的适宜性和限制性。

参评因素的选择:要考虑气候、土壤、地质地貌、水文、植被等自然因素;交通、距城镇中心距离等经济条件;对于综合性的评价参评因素多,单宜性评价参评因素少,针对性强。因为在评价时必须选择对于某种用途有效的因素、因子作为参评因素,即影响土地质量和利用的一系列限制性因素,这样才能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五论述题

谈谈你对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与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评价系统的认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采用逐级递降的四级分类法:土地适宜性纲,反映适宜性种类;土地适宜性级,反映纲以内的适宜程度;土地适宜性亚级,反映级以内限制性种类或需要改良措施;土地是适宜性单元,反映亚级以内经营管理方面的次要差别。

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评价系统是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其他国家的评价系统,结合我国特点拟定的。它基本上属于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范畴。该系统由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土地限制型和土地资源单位5个等级组成。

相同点:高级别低级单位,均是反映适宜性种类和适宜性程度,低的单位反映限制型种类。不同点:高级单位中的适宜性种类在FAO是单宜的,就某种用途而言,适宜或不适宜。中国系统中适宜种类是多宜的,如宜农、宜林、宜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