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教育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生子女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教育对策
内容提要
【摘要】我国是一个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家,重视家庭教育已成为一种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资越来越多,家长花在教育子女方面的时间和精力逐渐增加,且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家庭教育发展不够理想,仍存在许许多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在独生子女教育方面存在的新问题就相对多一些。
【关键词】家庭教育独生子女教育存在新问题
家庭教育主要是通过亲子互动来进行的。在传统的多子女的家庭中,子辈与长辈、兄弟姐妹之间互动。但是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由于缺少了多子女组成的同辈群体,原来传统家庭模式中与同辈之间的天然的社会交往行为不再出现,亲辈个体或群体成了独生子女互动行为的唯一指向对象。于是,孩子便成为家庭人际网络的中心,家庭的家政规划都围饶孩子进行,传统的家庭伦理规范发生了根本性的倾斜。父母都围着孩子转,过分听任孩子的影响,与此相关的种种问题也随之而来。
一、独生子女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日常在家中的表现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后,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俱增。为此独生子女家庭便把对众多孩子的爱和希望都集中在独生子女这株独苗上。有的家长在情感上过度依恋子女,把子女当做是家庭的中心,是联络家庭成员情感的纽带.处处想的是孩子,怕孩子不高兴,怕孩子受委屈,对孩子过分宠爱和迁就。对子女的经济投入较多,尽量满足他们在生活上的各种要求,现在的独生子女特别是九零后的独生子女,从小就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父母百事包做,在父母眼里永远都还是孩子,
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形成心理上的对父母的依赖性。就拿我大侄女来说吧,她是我大哥的唯一的小孩,现在已经读高二了,已经17岁据说还没有会煮饭菜。平时都是父母煮好饭菜后,洗好碗筷在请她上台吃饭。家里的扫把、拖把她从来没有去碰过,甚至换出来的衣服都是她母亲帮她洗的。父母在做家务时她是守候在电视前,或者是玩电脑。并且她从来没有主动帮父母做过家务,更没有想过父母的艰辛和操劳。偶尔父母忙不过来时叫她去煮饭或者帮洗菜等等时,她会找出种种理由推脱,有甚说:我要写作业,“嘭”一声钻到自个房间,并且关上房门。这时候父母亲千万不能生气,更不能开骂否则会有严重的后果。有一次也是上述的事情,她父亲实在看不过眼,就敲开女儿的房门,“吧啦吧啦。。。”的对女儿批评了一顿。我那倔强的侄女气鼓鼓的跑出房间,打开大门又是“嘭”的一声,跑出外面去了,任凭母亲在后面如何的苦苦喊叫……。
在中职校的时候,常有家长来学校帮小孩洗衣服的现象。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了一位家长:小孩这样大了就应该放手,给他独立的生活了,干嘛这样老远跑来帮小孩洗衣裤呢?儿孙自有儿孙福嘛。“小孩还小,不能给累坏了,我辛苦些没有什么的,只要孩子能好好学习就行了。在说了我就这一小孩,他可是我的希望、将来呢。那位家长连头都不抬一下就对我说了一通。现在的独生子女很多就是因为宠,这样才出现一些怪相,可怜天下父母心呀,我边走边想。
这种现象很多独生子女家庭里都普遍的存在,由于缺少生活体验,导致这样的孩子丧失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一旦脱离了父母,生活将受到严重影响。与至于有些独生子女远离家门,进入学校过集体生活时,不会洗衣,不会搞卫生,独立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都很差。近年来,大学生要父母陪读的事例、中专生、技校生、高中生每每星期把换下的衣服拿回家给父母洗的事例时有报道。
(二)学习、学校的表现
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乏同龄人的交流,缺乏情感培养,较多独生子女伴有自闭心理,性格上较为孤僻,缺乏阳光之气。进入学校以后,与同学间形成一种情感隔阂,做事、评判等较为显得专断,以自己的喜好为标准,与同学相处不够融洽,有时过于敏感、多疑。有些独生子女学生步入初、高中后,在自我实现意识主观需求上明显增强了。
我以前曾经有这样一位姓刘学生,在班里面成绩很一般但是平时又不努力,看见别人在各方面比自己强,心里就不舒服。特别是同桌在考试没有给他看,有时给钱帮做作业也不帮,所以刘同学对同桌耿耿于怀。有一次竟然出钱找人要去打同桌,幸亏发现及时才扼制了一起打架事件。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方式使他们容易形成“自我表现”的心里意识和优越感并且应该高人一筹,形成不愿受到冷落、受到轻视的习惯。由于心里自我评估过高,大部分独生子女学生都希望能够
在各方面崭露头角、展现才华,在新的集体中想继续保持往日的优越和中心地位。但在学校同辈众多的竟争环境中,这种在学习工作中的思想都是脱离现实的。加之他们不服人、做事顾虑少、自我约束水平欠考虑等性格特点,与学校的严束管理产生了强烈碰撞。因此独生子女学生在班集体里,更容易与他人产生碰撞,如果不能适时调整,极易产生失败感、失落感,从而造成一种压抑心里状态。(三)与他人相处的表现
现在相当多的家长对独生子女过分的溺爱,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较多的独生子女在心里逐渐产生“以我为中心”今天较多孩子的生活都比较优越,所以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产生自尊心极强,非常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们会错误地认为自己的外表和行为是其他人非常关注的,经常假想某些观众一直在观察和评价自己,相信自己是独特的、无懈可击的,非常喜欢表现自己。例如,有的学生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不惜在众人面前扮演小丑的角色,把自己不光彩一面表露出来。甚至于把别人的嘲笑当成是赞赏。也有的学生不能忍受教师的批评或同学的意见而怀恨在心,甚至拳脚相待。总之,自我感强的学生很难与人相处,一旦他们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他们就会产生自卑、嫉妒、怨恨等心理。
因为“以我为中心”一些独生子女在与人相处中,如遇到比自己强的人心里面就极不舒服,然后想尽一切办法要强于对方,甚至于不择手段。先来看一个典型案例,毕业于北京大学的高才生卢刚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1985年他和另一名来自中国农村的学生山林华一起赴美国爱荷华大学师从戈尔兹教授。1991年,卢刚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当时年仅27岁。卢刚性格内向,从小学到大学成绩一直非常优秀,还屡屡在竞赛中获奖。在表扬声中长大的他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总以为自己比别人强,对他人感情淡漠。卢刚心胸狭窄,不善与人交往,从不倾听别人的友好建议。在人际交往中,他经常表现出“唯我独尊”的样子,处理问题“非黑即白”。相比之下,山林华性格开朗,善于和各种人打交道,深得导师喜欢。他们的导师是享有盛名的天体物理学家,对学生要求极高。由于卢刚对山林华的嫉妒,怨恨导师在评选奖学金时对自己不公正,终于在1991年11月1日下午枪杀了包括导师在内的三位教授和同学山林华后自杀。我们在震惊之余,也为一个英才的泯灭而惋惜。如果他的心胸不那么狭隘,而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强,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