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用植物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区域化分布
在我国八大行政区域中,药用植物种类多寡排列次序为西南、中南、华东、西北、东北、华北[2],其中西南和中南地区药用种类最丰富,约占全国总数的50%~60%,各省(区)的中药资源种类约为3000~4000种,最多达5000多种。
华东和西北地区药用植物约占全国的30%,东北和华北地区约占10%左右。
高原和山地分布多于丘陵区,丘陵区又多于平原区。
西南地区药用植物有4800种,历来就有川、广、云、贵道地药材的美称。
云南药用植物有4758种,约占总数的30%,居全国之首。
四川药用植物约有4000种,约占全国的22%,裸子植物种数居全国第一,蕨类和被子植物仅次于云南。
峨眉山是四川较有代表性的地区,有药用植物1645种。
贵州有药用植物3900种,占全国种数的20%,西藏有药用植物1460种。
中南地区的广西省有药用植物资源4000多种,广东、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均有2000种以上。
华东地区的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山东、上海市等均有药用植物资源1000种以上。
西北区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种类相对较少,但蕴藏量大,特产药材突出。
东北地区珍贵种类多,蕴藏量和产量大,代表种有人参、黄芪、鹿茸,等。
华北地区是我国暖温带中药材的集中产区。
不同药材种类的蕴藏量和产量差异极大。
根及根茎类药材占320种药材蕴藏量和产量的1/2以上,蕴藏量在新疆、内蒙古等北方省区最大,占全国10%以上,辽宁、河北、四川、贵州、云南等次之,占1%以上。
种子及果实类药材蕴藏量占7%,年产量占20%,以东北最多,其次是华北、中南和西南地区。
花类药材蕴藏量占1%,年产量占5%,以东部地区较多。
全草类药材蕴藏量占17%,年产量占7%,以北方各边疆省区最多。
叶类药材蕴藏量占10%,年产量占2%,以新疆和黑龙江地区最多。
皮类蕴藏量和年产量均占4%,以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最多,其次是华中地区。
藤木类药材蕴藏量占2.5%,年产量占4%,以东北长白山和华南、西南山区蕴藏丰富。
菌类药材蕴藏量占1%,年产量占4%,以栽培为主,蕴藏量较大的是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广东等省。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蕨类和种子植物等类群,共有11118种,385科,2312属[艾铁民.药用植物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383]。
按照我国气候特点、土壤和植被类型,以及药用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特点,我国大致可分为八大药用植物区[艾铁民.药用植物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370-382] 东北药用植物区包括大兴安岭地区、长白山地区和松辽平原地区三个小区。
是我国“关药”的主产区,拥有许多优质的药材,代表的有关黄柏、刺五加、五味子、桔梗、地榆、关升麻、黄茋、党参,赤芍,关龙胆等,还是我国种植人参的最主要产地。
华北药用植物区有辽东、山东低地丘陵地区,黄淮海平原及辽河下游平原地区,黄土高原三个主要产地区。
有“怀药”和“北药”之称。
本区药用植物资源1500种,代表的药用植物有地黄、杏仁、金银花、黄茋、党参、山药、怀牛漆、山楂、菊花、紫苑、北沙参、远志、银柴胡、知母、黄岑、连翘、北苍术、玉竹等。
华中药用植物区本区是我国地道药材“浙药”、“淮药”、“南药”的主产区。
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江南山地丘陵地区和南岭山地地区三小区。
代表的药用植物有姜黄、栀子、白芍、茯苓、延胡索、东贝母、菊花、葛根、牡丹皮、白术、乌药、半夏等。
西南药用植物区本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质量优。
植物药4800种,是地道药材“川药”、“云药”、“贵药”产区。
主要的植物区有秦巴山地区,四川盆地地区,贵州高原地区,云南高原地区,盛产的药用植物有茯苓、厚朴、胡黄连、猪苓、天麻、半夏、川续断、天冬门等。
而“川药”代表有川麦冬、川附子、川郁金、川黄连、川乌、川白芍、川独活、川党参、川黄麻、厚朴、黄柏等;“贵药”代表有半夏、天麻、天冬、黄精、杜仲、吴茱萸、通草等;“云药”代表有云木香、云苓、云归、冬虫夏草、雪莲花、雪灵芝、红景
天、云黄连、金鸡纳、重楼、云天麻、三七、续断等。
华南药用植物区是“广药”主产区,主要药用植物有檀香、沉香、儿茶、阳春砂、血竭、安息香、槟榔、益智仁,肉桂、广藿香、田七等。
内蒙古药用植物区本区药用植物资源分布广,产量大,主产黄茋、防风、赤芍、黄岑、麻黄、知母、甘草、远志、桔梗、郁李仁、蒲黄、苍术、柴胡,苍术等,是“蒙药”主产地。
西北药用植物区由于位于干旱地区,药用植物资源较少,重要的药用植物有甘草、麻黄、锁阳、伊贝母、新疆紫草,枸杞子、红花、罗布麻,大叶白麻、大黄、姜活等。
青藏高原药用植物区本区是高原药材主产区,有5700种,是地道“藏药”主产区。
名贵的药用植物较多,野生种类多,蕴藏量丰富。
有川贝母、臧黄连、冬虫夏草、天麻、姜活等,所特有的高原药材有藏茵陈、塔黄、雪灵芝等。
长白山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是长白山区植物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内外研究长白山区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吉林省保持地方医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建立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的先决条件.以前人们仅对长白山区局部区域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报道[1--2],但对整个长白山区的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研究至今未见报道.鉴于此,本文旨在通过对长白山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进一步摸清该资源分布的规律及其多样性特征,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地概况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属温带、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地跨东经125°20′~130°20′,北纬40°41′~44°30′,面积7 594 104 km2,范围包括通化、白山、延边等地区的22个市、县.东与俄罗斯接壤,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南接辽宁省,西邻松辽平原,北连黑龙江.最高峰白云峰海拔2 691 m,最低处珲春敬信乡海拔仅4 m.其地形复杂,地貌组合差异大,主要有高山、高原、谷地、台地、河谷、沼泽等.年降水量1 050 mm,年平均气温-1·25℃,土壤以暗棕色泰加林土为主,植被主要有以红松(Pinuskoraiensis)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以云冷杉(Picea、Abies)为主的常绿针叶林及岳桦林等,在海拔2 000m以上段还有中国罕见的高山冻原带[3]
1我国热带植物药的主要代表种与产地概况
我国热带地区包括海南全省以及广东、广西、云南、台湾和西藏南部。
该区地形多变,广东、广西沿海、雷州半岛和海南北部为海拔150m以下的丘陵台地,海南岛中南部为500~1 800m的放射状山系,广西西南部为海拔500~600m的石灰岩丘陵山地,云南南部和西藏南部为中低山和深切河谷相间的山地地形[3]。
该区属于热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20~26℃,最冷月均温10~13℃,绝对最低温一般在5℃以上;年降雨量1 500mm以上[3]。
湿热的气候使得该区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种类繁多。
主产于区内的药材有砂仁(Amomum villosum)、益智(Alpinia oxyphylla)、肉桂(Cinnanonum cassia)、槟榔(Areca catechu)、藿香(Agastache rugosa)、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千年健(Homalomena occulta)、海南砂仁(Amonum chinensis)、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绞股兰(Gynostemma pentaphyllum)、鸡血藤(Millettia reticuelata)、灵芝(Ganoderma lucidum)、杜仲(Eucommia ulmqides)等。
2我国已经形成产业化开发的几种热带药用植物
目前,槟榔、益智、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等9种南药已在我国一些省区进行规范化种植研究,相关的一批南药科研成果正在转化为产业化生产,具有我国优势和特色的天然药物研究已受到广泛重视。
现将几种已形成产业化的热带药用植物开发状况简介如下。
小花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龙舌兰科龙血树属灌木,分布我国云南、海南,用于提取中医传统的内外伤科要药“血竭”。
肉桂樟科樟属乔木,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南。
叶、小枝、碎皮或果是提取芳香油(桂油)的原料;桂皮(树皮)是香味料,药用;桂枝亦作药用。
肉桂副产品分桂皮和桂油两大类,是中医药、轻化工、食品、饮料等行业的重要原料。
主要加工产品有清凉油、苯丙矾、五苓散、附桂八味丸、肉桂保健切片、牛膝桂心散、加味桂枝茯苓丸、桂花浸膏。
巴戟天又名巴戟,为茜草科羊角藤属植物,以肉质根入药。
有补肾益精、助阳壮腰、补血、强筋骨、祛风湿等功效。
已开发的系列产品有巴戟天乌鸡精、巴戟黑米酒、巴戟滋补膏、巴戟补肾丹、巴戟饮料等。
在抗衰老的药物中,巴戟天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
砂仁姜科植物,以果实入药。
有行气止痛、健脾、宽中、消胀、收敛止泻、安胎止呕的功效。
春砂仁是广东的地道药材,作药用和保健用途已有多年历史。
随着春砂仁的研究和利用不断深入,已经开发出的商品有复方春砂仁冲剂、香砂养胃丸、春砂六君丸(片)、安胎丸、健脾开胃药酒、气痛散、香附丸、香砂枳术丸等。
芦荟(Aloe vera)百合科芦荟属多年生肉质草本,原产我国海南及热带非洲。
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并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用作健胃剂、腹泻剂,用于胃病、醒酒、烧伤、刀伤和高血压、风湿病、皮肤粗糙等。
现在开发出的芦荟美容产品几乎覆盖整个美容领域。
工农业和食品领域也出现新的应用,芦荟对植物生长有调节作用,可增加某些植物的发芽率。
随着对芦荟研究的不断深入,芦荟在医药、食品、化妆品、工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会更加广泛。
益智姜科山姜属草本植物,主产海南,原为野生资源。
益智是四大南药之一,用于健脾胃、补心肾、安神等,主治肾虚、小便频繁、腹痛腹泄等症。
嫩果制成益智茶和凉果。
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用药量不断增加,全国年需量350万kg[4]。
槟榔棕榈科棕榈属常绿乔木,原产东南亚热带地区,为常用药用植物,亦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
槟榔种子、果皮、花、花苞均可入药,种子药名“榔玉”,含多种生物碱,主要为槟榔碱,是很好的收敛剂,用于固齿、杀菌、消积化食、去水肿、消脚气及驱虫。
3我国热带植物药研发近况
3.1热带植物药品种与质量的系统研究
近20年来,我国先后对常用植物药的品种与质量开展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分别对大约300种植物药进行了包括品种考证、生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特性、化学成分、药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为常用植物药的全面质量控制打下了一定基础。
在已开展较为系统的研究中,能真正用确切的有效成分(群)和特征成分作为定量质控标准的植物药还极少。
但是当前生产所用的植物药材质控主要依赖于传统的鉴定方法,因此,尚难于用定量的质量规范全面控制植物药的生产质量。
目前多数植物药的产业化生产和质量控制主要从道地药材入手,确立可用于质控的规范,同时建立植物药生产基地。
珍稀濒危紧缺药材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研究环节。
3.2热带植物药生产的产业化进程
近30年来,植物药制药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植物药产业化的发展和国际化的进程,植物制药技术大量地吸收和利用现代制药的先进理论、工艺、设备、技术和质量管理观念,传统的作坊加工工艺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先进方法技术,这些方法技术有很多是引进和利用了现代化工、制药、食品等多个行业,并不断加以改革完善,以适应植物制药的特点[5]。
植物药的剂型已经由传统的汤、膏、丹、丸、散等发展到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注射剂等现代制药的主要经典剂型。
制药技术上,已经基本形成适宜植物药功效及成分特点的提取、分离、浓缩、纯化、精制、干燥、成型等较为成熟的工艺与相应设备。
5热带药用植物研发的新方向
我国热带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从药用植物中寻找先导化合物是新药研究的传统方式,也是我国新药研究的优势和特色。
用现代科学手段和方法研究天然药物在我国已有数十年的历史,重视天然活性成分的构效关系研究也是充分利用天然资源的最好体现之一。
开发“老化合物的新用途”也是新药研制的热门之一,如喜树碱、鬼臼毒素等。
开展天然组合化学研究,从天然产物尤其是植物成分中寻找新的活性成分或先导化合物,是发展创新天然药物的有效途径[6],通过对植物中活性物质的化学研究和仿生合成开发出商品化产品,在杀菌剂领域已经开始应用。
在保健方面,增强身体活力、提高思维敏锐性、改善免疫系统以及帮助缓解精神压力,应成为我们对热带药用植物研究的新方向。
1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
中国现有药用植物资源383科2309属11146种,占中药资源种类的87%。
在药用低等植物资源中,菌类种数最多,以真菌为主,常用药材有冬虫夏草、灵芝,等。
药用藻类以海洋藻类种数最多,有120种以上,用作药材的主要有海带、昆布,等。
药用地衣较多的有梅衣科、松萝科、石蕊科等,约占药用地衣种数的77%,常用种有破茎松萝、长松萝,等。
苔藓类主要药用种类
有地钱、石地钱、蛇苔(蛇地钱),等。
蕨类属为孢子植物之首,较重要的是石松亚门和真蕨亚门,占药用种数的98%,常用种有贯众狗脊、骨碎补等[丁建,夏燕莉.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现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5):453-454]。
在药用高等植物资源中[1],种子植物占90%以上,是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主体,其中裸子植物药用种类有10科27属126种,最重要的是松科,有10属113种29变种,柏科有8属29种7变种,常用药材为侧柏和松花粉,等。
三尖杉科中许多都含有抗癌活性物质,近年来颇受关注,我国有1属10种,均可药用。
红豆杉科中常用药材有东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和云南红豆杉,含有抗肿瘤活性物质紫杉醇。
麻黄科有11种3变种1变型,其中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为药典收载种。
苏铁科药用资源主要有苏铁、华南苏铁,等。
买麻藤科主要有买麻藤和垂子买麻藤。
银杏科仅银杏1种。
被子植物的药用种数十分庞大,有213科1957属10027种。
菊科是第一大科,含药用植物778种,常用药材有白术、苍术、云木香,等。
豆科是我国4个含1000种以上的植物大科之一,供药用的有490种,重要的药用资源有甘草、黄芪、鸡血藤,等。
毛茛科药用植物有420种,占全科种数的58%,其中乌头属可药用的有103种,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一个药用属,常用药有川乌、草乌,等。
唇形科有436种药用植物,占本科植物种数的55%,常用药有丹参、黄芩,等。
蔷薇科有360种药用植物,约占本科植物种数的43%,常用药用种有乌梅、地榆,等。
伞形科有药用植物234种,占本科植物种数的44%,常用的有当归、白芷、羌活、柴胡,其中柴胡是常用大宗药材。
蓼科有药用植物123种,占本科植物种数的53%。
五加科有药用植物112种,占65%,最重要的是人参和三七。
百合科是单子叶植物药用种类最多的科,有358种,常用药材有贝母、百合,等。
兰科药用种数不多,仅约占本科植物种数的28%,天麻、石斛类是本科的主要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