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塞
解说腔隙性脑梗塞
![解说腔隙性脑梗塞](https://img.taocdn.com/s3/m/f15476f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29.png)
家庭医药 2021.0164健康生活·身边的医学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率占所有脑梗塞的20%~30%。
特殊类型是说,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按照梗死面积的一种分类,梗死灶比较小,直径最大不会超过20毫米,一般2~4毫米。
超过20毫米就属于脑梗塞范畴了。
腔隙性脑梗塞的发展是一个缓慢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越来越高,7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超过了50%。
很多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疾病的中老年人,CT片上会有一个或多个小的“腔梗”。
但患者也不必过于担心,绝大多数患者因为病灶范围小,部位不太重要,通常症状不明显,甚至没有症状,危害相对较小。
少数患者梗死灶发生在脑干,则可出现明显的肢体偏瘫。
因为脑干这个位置,神经纤维非常的密集。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腔隙性脑梗塞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症状的,如轻度肢体麻木无力、语言不流利等;另一类是没有症状和体征的,称为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塞。
在腔隙性脑梗塞的100个患者当中,约有75个患者是没有症状的。
患者是否会出现临床症状,这主要取决于腔隙性脑梗塞发生的部位和病灶大小。
如果病灶发生在脑干(是连接大脑和脊髓的重要结构),即重要神经纤维束走行的通路上,就会造成神经传导的阻断,产生症状。
多数患者急性起病,部分亚急性或渐进起病,20%~30%□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 罗 勤腔隙性脑梗塞解说的患者起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
相比其他类型缺血性脑梗塞(如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症状一般较轻,但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美国著名神经病学家Fisher曾将这些临床表现归纳为21种腔隙综合征,临床常见有下列5种类型:1.纯运动性轻偏瘫。
是最常见类型,表现为面、舌、肢体不同程度偏瘫,无感觉障碍、视力障碍和语言表达障碍,多不出现眩晕、耳鸣、视物成双等症状。
病灶位于放射冠、内囊、基底节、桥脑、延髓等。
2.纯感觉性卒中。
常表现为半身麻木或其他感觉异常,如肢端烧灼感或沉重感、牵拉感、发冷、发热、针刺、疼痛等。
腔隙性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https://img.taocdn.com/s3/m/bc6822f8aeaad1f346933fd4.png)
脑腔梗脑腔梗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就是通常所说的腔隙性脑梗塞,属于脑梗塞(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多发性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一种特殊类型,多发生在基底节区。
是在高血压、动脉梗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
其病变范围一般为2-20毫米,其中以2-4毫米者最为多见。
临床上患者多无明显症状,约有3/4的患者无病灶性神经损害症状,或仅有轻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轻度头痛头昏、眩晕、反应迟钝等症状。
部分多发性脑腔梗,可影响脑功能,导致智力进行性衰退,最后导致脑血管性痴呆。
该病的诊断主要为C T或MRI检查,既然知道了脑腔梗是什么病,那么该用什么药物来治疗它呢,其实能及早的发现脑腔梗是患者不幸中的万幸,因为及时发现,用药物干预还完全来得及,只要坚持用药完全可以防止脑腔梗发展成重度脑梗塞,那么该用什么药来治疗脑腔梗,首先要知道坚持用药在医学上叫科学的二级预防,目前西药有阿斯匹林比较常用,但缺点是有效率为53%,有47%的抵抗,而且长期还容易引起胃出血,带来肝肾损伤,用中药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但缺点是服用剂量大,而且质量不稳定,最好是选用一种服用剂量小的现代中药,考虑到临床的需要,国家拨款在优质优价目录产品中遴选出疗效最确切的中药产品,进行二次研发,开发了我国首个着眼二级别预防(主要是疗效确切、安全、适合长期服用)的现代中药,可以说是对脑腔梗患者最针对性的合适药品,这个药是在吉林华康药业的优质优价产品(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血栓心脉宁胶囊基础上用了八年时间(天士力丹参滴丸二次研发用了4年)二次研发出来的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该药应用的逆流提取、大孔树脂分离等现代生产工艺,同时还应用了体外培育牛黄和麝香两个国家一类新药,通过精提使服用量减少了60%,更加适合脑腔梗患者长期服用,可以说天欣泰是最为适合脑腔梗患者服用的药品,不仅疗效确切而且安全。
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大复方道地取材,具有活血化瘀、芳香开窍,降脂抗凝功效的现代中药,对脑腔梗发病诱因有综合的防治作用,坚持服用在改善症状的同时,能有效防止复发。
腔隙性脑梗死的名词解释
![腔隙性脑梗死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a70debc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8e.png)
腔隙性脑梗死的名词解释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属于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
腔隙性脑梗死通常是指位于脑组织的微小梗死灶,它们发生在较小的脑血管内部的空腔区域,这也是其名字的由来。
在临床上,腔隙性脑梗死通常被视为一种比较轻微的疾病,但它仍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的治疗。
腔隙性脑梗死的形成与血流动力学异常有关。
正常情况下,脑血管会保持稳定的血流供应,保证脑细胞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然而,某些情况下,如血液中的微小栓子、脑血管痉挛、高血压等因素的干扰,可能会导致脑部的血流减少或堵塞,从而导致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
腔隙性脑梗死的症状多样,可能包括头痛、眩晕、轻度运动障碍、语言障碍等。
然而,这些症状通常是短暂的,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且多数在数分钟内消失。
这种临时性症状也被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虽然TIA症状消失后恢复了正常,但腔隙性脑梗死的存在预示着脑血管的潜在风险,需要及时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确诊腔隙性脑梗死通常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
这些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梗死灶的部位和范围,并帮助医生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针对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
药物治疗一般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预防进一步的血栓形成,并降低再发脑梗死的风险。
此外,改变生活方式也是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治疗手段。
例如,戒烟、限制酒精摄入量、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以及增加体育锻炼等都可以有效地改善病情和预防脑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
总而言之,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而又需要足够重视的脑血管疾病。
尽管其症状通常是短暂的,但其存在预示着脑血管的潜在风险。
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脑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至关重要。
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是常见的治疗手段,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腔隙性脑梗死,减少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腔隙性脑梗塞算不算工伤
![腔隙性脑梗塞算不算工伤](https://img.taocdn.com/s3/m/9ecb826b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ab.png)
腔隙性脑梗塞算不算工伤
腔隙性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通常是由于脑血管内的血栓或栓子堵塞了脑血管而引起的。
这种疾病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腔隙性脑梗塞算不算工伤?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腔隙性脑梗塞的病因和症状。
腔隙性脑梗塞通常是由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引起的,也可能与长期的工作压力、精神紧张有关。
患者常常会出现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言语不清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工伤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工伤是指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致残或者死亡的。
腔隙性脑梗塞是否算工伤,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患者是否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出现了脑梗塞;其次,脑梗塞是否与工作原因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最后,脑梗塞是否造成了患者的伤残或死亡。
最后,我们需要认识到腔隙性脑梗塞是一种慢性疾病,它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
因此,要判断腔隙性脑梗塞是否算工伤,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工作环境、工作压力、生活习惯等因素,不能简单地将其归为工伤范畴。
总的来说,腔隙性脑梗塞是否算工伤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我们应该关注和重视腔隙性脑梗塞这种疾病,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同时,企业和社会也应该加强对职工健康的关注,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健康保障,共同维护职工的权益和健康。
多发腔隙性脑梗塞的治疗方法
![多发腔隙性脑梗塞的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8e409e2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7e.png)
多发腔隙性脑梗塞的治疗方法
多发腔隙性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梗塞类型,通常发生在基底节区。
它是在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
病变范围一般为2-20毫米,临床上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但部分患者会出现神经损害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头痛头昏、眩晕、反应迟钝等。
该病的诊断主要依靠CT或MRI检查。
治疗多发腔隙性脑梗塞需要综合考虑。
除了注意饮食调整外,还需要使用药物改善血液环境,提高血液质量,改善血液粘稠度,使血液在血管中畅通无阻,从而充分供应各个器官和组织的营养。
同时,患者需要进行身体康复功能训练和按摩活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治疗方法成熟,但患者需要家人的陪伴和照顾,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能够及时诊断。
平时要注意保护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预防疾病。
「腔隙性脑梗塞的饮食保健方法」
![「腔隙性脑梗塞的饮食保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f2fcf6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9.png)
「腔隙性脑梗塞的饮食保健方法」腔隙性脑梗塞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又称为小动脉梗塞。
它是由于小动脉的内衬层发生血栓形成或者动脉硬化导致的血管闭塞。
除了正规的医学治疗,饮食保健也是控制病情发展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腔隙性脑梗塞的饮食保健方法。
1.低脂饮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应尽量减少摄入高脂肪的食物,如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动物内脏、动物油脂和黄油等。
取而代之的是应多摄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花生油、鱼类等。
适量的脂肪摄入有助于保护神经细胞和血管壁的健康,并减少脑梗塞的危险。
2.控制钠盐的摄入:过量的钠盐摄入会导致高血压,增加脑血管的负担,因此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应限制高盐食品的摄入。
减少食用腌制食物、罐头食品和加工食品等高盐食物,同时注意食用前尝试不加盐或者少加盐的方式。
3.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血脂,减少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因此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应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选择高纤维食物,如全谷物、豆类、水果和蔬菜等,有助于维持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并预防便秘等问题。
4.多摄入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有助于减少自由基的产生,防止血管壁的氧化和受损。
蓝莓、菠菜、红薯、番茄和胡萝卜等食物都富含抗氧化剂,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可以适量地摄入这些食物。
5.限制饮酒:过量饮酒会导致高血压和高血脂,增加患脑梗塞的风险。
建议腔隙性脑梗塞患者限制酒精的摄入,避免酗酒的行为。
除了上述饮食保健方法,限制咸菜、油炸食物、糖果等高热量和高能量食物的摄入也是有益的。
此外,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还应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合理安排饮食结构,避免单一的营养摄入。
腔隙性脑梗死的科普知识
![腔隙性脑梗死的科普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cb5fad5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f.png)
为什么腔隙性脑梗死需要关注?
预防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是预防腔隙性 脑梗死的关键。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和适量运 动,能够降低发病风险。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症状识别
出现偏瘫、语言不清、意识模糊等症状时,应立 即就医。
这些症状可能是腔隙性脑梗死的早期表现,需要 及时评估。
何时就医?
例如,研究干细胞疗法或基因疗法在脑梗死中的 应用前景。
未来的研究方向
患者教育
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对腔隙性 脑梗死的认知。
患者教育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 复发风险。
谢谢观看
什么是腔隙性脑梗死?
病因
腔隙性脑梗死常由小血管硬化、微血管病变或小 动脉堵塞造成。
这些病变通常与慢性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 等因素密切相关。
什么是腔隙性脑梗死?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偏瘫、语言障碍、感觉异常等症状 ,症状轻重因梗死的部位和范围而异。
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甚至在影像学检 查中才被发现。
腔隙性脑梗死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腔隙性脑梗死? 2. 为什么腔隙性脑梗死需要关注? 3. 何时就医? 4. 如何治疗腔隙性脑梗死? 5. 未来的研究方向
什么是腔隙性脑梗死?
什么是腔隙性脑梗死?
定义
腔隙性脑梗死是由小血管病变引起的脑组织缺血 性损伤,通常表现为脑内小腔隙的形成。
这种类型的脑梗死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尤其是 伴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
脑部影像检查
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CT或MRI检查,以确认是否 存在腔隙性脑梗死。
影像学检查能够帮助医生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及 制定治疗方案。
腔隙性脑梗塞算工伤吗
![腔隙性脑梗塞算工伤吗](https://img.taocdn.com/s3/m/14c0685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4.png)
腔隙性脑梗塞算工伤吗腔隙性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通常是由于脑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导致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
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对于一些从事高风险职业的人群来说,腔隙性脑梗塞是否算作工伤备受关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腔隙性脑梗塞的病因和危害。
腔隙性脑梗塞通常是由于脑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导致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其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肢体无力等。
严重的腔隙性脑梗塞甚至会导致瘫痪、失语、意识障碍等严重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工伤的定义和认定标准。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是指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或患病。
而工伤认定的标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事故伤害,二是职业病。
对于腔隙性脑梗塞来说,如果能够证明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导致的,就可以被认定为工伤。
然后,我们需要考虑腔隙性脑梗塞是否与工作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对于一些高风险职业,比如高空作业、高温作业、高压作业等,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工作者更容易受到脑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的影响,从而增加患腔隙性脑梗塞的风险。
如果能够证明腔隙性脑梗塞是由于工作原因导致的,那么就可以被认定为工伤。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腔隙性脑梗塞工伤认定的程序和条件。
一般来说,患者需要提供相关的医学证明和工作证明,经过医疗鉴定委员会的评估,如果能够证明腔隙性脑梗塞与工作有直接因果关系,就可以被认定为工伤。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工伤认定的条件和程序可能会因地区而异,需要根据当地的相关规定进行具体操作。
综上所述,腔隙性脑梗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认定为工伤,但需要充分证明与工作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对于从事高风险职业的人群来说,如果能够证明腔隙性脑梗塞是由于工作原因导致的,就可以享受工伤保险的相关待遇。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大对腔隙性脑梗塞工伤认定的监管力度,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什么是腔隙性脑梗死
![什么是腔隙性脑梗死](https://img.taocdn.com/s3/m/474a741f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f6.png)
医诊通慢病腔隙性脑梗死通常由于动脉硬化引起,也可以是因为心脏疾病(如心房颤动)导致的栓子形成,进而造成脑血管堵塞。
中老年人因为头晕或其他不适做了头颅CT检查,报告上经常会有“腔隙性脑梗死”这个描述,很多人一看到“梗死”两字就非常害怕,因为生活中关于“梗死”的疾病很多,对人体健康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危害。
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也被称为缺血性中风,根据临床数据分析可发现,该疾病的发生与高血压、动脉硬化息息相关,并且腔隙性梗死主要是大脑半球深部白质和(或)脑干的微小动脉透明变性、深穿支动脉闭塞,造成局部脑组织出现缺血、坏死和液化现象。
什么是腔隙性脑梗死结合临床诊疗可发现,由于腔隙性脑梗死的病灶面积比较小,因此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大,也是由于这一因素,部分患者可能不会产生任何症状,只会在体检时发现。
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较小的脑血管病变,其是由于脑血管阻塞所导致的脑组织局部缺血性病变。
该疾病的特点是梗死血管较小,闭塞后供血区域缺血梗死的脑组织体积很小,仅占脑组织血管的一部分,因此对机体功能影响相对较小,但如果梗死数量较多,穿支动脉闭塞多,病情严重时也有可能出现显著的神经系统症状。
但是要说这个疾病是否严重,则需要根据临床检查判定,一旦病灶处于脑内重要的功能区,则会对患者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所以查出腔隙性脑梗死需要关注其病灶位置,若是处于脑内重要的功能区,则问题较为严重,若是不处于脑内重要的功能区,则不需要特别紧张,仅需要建立良好的慢病管理意识即可。
生活中严格依据医生的指导合理用药,定期复查,积极主动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并进行科学护理,保证腔梗问题不延展,基本上对患者不会产生重大的不良影响。
哪些原因引起了腔隙性脑梗死一般情况下,腔隙性脑梗死通常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高血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原因,可以导致脑部血管狭窄和硬化,从而阻塞血流,并使脑组织缺血和缺氧。
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可以导致脑动脉狭窄、堵塞或斑块形成,从而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发生。
腔隙性脑梗塞详细介绍
![腔隙性脑梗塞详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01dc869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06.png)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腔隙性脑梗塞概述 • 腔隙性脑梗塞的并发症与风险 • 腔隙性脑梗塞的治疗方法和效果 • 腔隙性脑梗塞的预防措施和健康管理 • 腔隙性脑梗塞的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腔隙性脑梗塞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腔隙性脑梗塞是指小动脉硬化、闭塞或栓子栓塞等脑血管病 变导致脑组织局部缺血、缺氧而形成的梗死灶。
05
腔隙性脑梗塞的病例分享与讨论
病例一:症状与诊断
症状
突发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
诊断
颅脑CT或MRI检查,显示脑组织缺血灶
病例二:治疗过程与康复
治疗
控制血压、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
康复
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言语、运动等
病例三:预防措施与健康管理
预防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高危因素
健康管理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病例四:生活质量的改善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其建立信心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功能训练
针对患者功能障碍进行有针对性的功能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 果等,有助于降低血脂和血糖。
适量锻炼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 极拳等,有助于降低血脂和血糖。
控制慢性病和危险因素
控制高血压
定期检测血压,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 治疗。
控制高血脂
定期检测血脂,调整饮食和适当 锻炼,必要时使用药物治疗。
其他血管介入治疗
如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等,有助于改善脑部供血。
腔隙性脑梗塞护理措施
![腔隙性脑梗塞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ae6d59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9a.png)
腔隙性脑梗塞护理措施腔隙性脑梗塞是一种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脑动脉内的小血栓堵塞了脑血管,导致一部分脑组织缺血缺氧。
腔隙性脑梗塞对患者的身体和生活功能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患者康复。
本文将介绍腔隙性脑梗塞的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一:监测生命体征对于患有腔隙性脑梗塞的患者,监测生命体征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应该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高血压是腔隙性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严格控制患者的血压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措施二: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在腔隙性脑梗塞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情况,这些症状会增加患者的窒息风险。
护士应该帮助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清洁口腔,及时吸痰,并且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处理呼吸困难的情况。
护理措施三:促进血液循环腔隙性脑梗塞病人由于脑血管堵塞,可能会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
因此,护理人员应该采取措施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
例如提升病人的头部,减少脑压,促进血液回流;也可以通过按摩患者的四肢,促进血液循环;另外,合理的体位改变和适度的活动也能帮助促进血液循环。
护理措施四:预防并处理并发症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例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加强监测,早期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例如,帮助患者正确留置导尿管、静脉通路等,防止感染的发生;通过改变病人体位或者按摩,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护理措施五:提供康复护理腔隙性脑梗塞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脑部功能。
护士应该积极配合康复医师,帮助患者进行各种康复训练,例如言语康复、物理康复等。
另外,护士还可以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克服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
护理措施六:提供营养支持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因为疾病影响,可能会造成吞咽困难、食欲不佳等情况,导致患者营养不良。
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提供营养支持,保证患者的饮食摄入。
在确保患者能够安全吞咽的情况下,提供易于消化的流质饮食,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促进患者的康复。
腔隙性脑梗死治疗方法
![腔隙性脑梗死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cee0e5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ff.png)
腔隙性脑梗死治疗方法
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通常发生在脑血管病
变的基础上。
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
疗和康复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
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选用抗血小板药物、溶栓药物、降压药物等进行治疗。
抗血小
板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集,从而减少血栓形成的
风险;溶栓药物可以溶解血栓,恢复血流,减轻脑组织的缺血缺氧
损伤;降压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减轻脑血管的负担,降低患
者的脑梗死风险。
手术治疗是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治疗选择。
对于一些严重的腔隙
性脑梗死病例,如出现大面积脑梗死、脑水肿明显等情况,可能需
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方式包括颅内血管成形术、颅内血管
支架植入术等,通过手术干预,可以有效地减轻脑血管的压力,恢
复脑组织的供血供氧,从而减少脑梗死的损伤。
康复治疗是腔隙性脑梗死治疗的重要环节。
在腔隙性脑梗死发
作后,患者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如肢体无力、言语障碍等。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康复、心理康复等多种形式,旨在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除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外,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还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
腔隙性脑梗塞腔隙性梗塞小脑性共济失调
![腔隙性脑梗塞腔隙性梗塞小脑性共济失调](https://img.taocdn.com/s3/m/f117f76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4b.png)
获得性病因
包括感染、中毒、免疫性 疾病、代谢障碍等,导致 小脑受损。
发病机制
小脑负责协调肌肉运动、 维持平衡和姿势,受损后 导致共济失调。
临床表现及分型
共济失调表现
步态不稳、运动协调障碍、眼球震颤 等。
分型
根据受损部位和程度可分为小脑蚓部 受损为主的姿势性共济失调和小脑半 球受损为主的运动性共济失调。
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的发展,有望 实现针对个体的精准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跨学科合作研究
加强神经学、影像学、康复医学等多学科的交叉 合作,推动疾病研究的深入发展。
新技术应用
探索应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疾病预 防、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提高医疗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辅助检查方法
头颅CT
可显示低密度梗死灶,但对小病灶显示效果不佳。
头颅MRI
对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清晰显示病灶的大 小、部位和数量。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可检测颅内大血管的血流速度和频谱形态,评估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
04
小脑性共济失调
病因与发病机制
01
02
03
遗传性病因
基因突变导致小脑发育异 常,如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等。
如站立平衡训练、动态平衡训练等,提高患 者平衡能力。
协调性训练
如手足协调训练、全身协调训练等,改善患 者协调性。
肌力增强训练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肌力增强训练 方案。
效果评估
采用量表评分、功能测试等方法,定期评估 康复训练效果,调整训练方案。
07
预防策略与措施
一级预防策略
什么是腔隙性脑梗塞?
![什么是腔隙性脑梗塞?](https://img.taocdn.com/s3/m/be7f426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2.png)
什么是腔隙性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是一种直径不超过1.5厘米的小梗死灶。
这种梗塞多发生在大脑深部的基底节区及脑干等部位。
这些部位的深穿支动脉阻塞,发生小范围的局灶性脑组织缺血、坏死便称为腔隙性脑梗塞。
导致腔隙性脑梗塞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长期高血压造成脑内小动脉血管壁变性,管腔变窄,在某种血流动力学因素或血液成分变化的诱因下发生小动脉闭塞。
中国是一个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的国家,因此这一类型的脑梗死很常见。
CT扫描是诊断腔隙性脑梗塞最有效的检查方法。
腔隙性脑梗塞多发于40~6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起病多在白天,较突然,临床表现多样、症状较轻、体征单一、预后较好,无头痛、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等。
脑腔隙梗塞的最佳治疗方法
![脑腔隙梗塞的最佳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4755ec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e4.png)
脑腔隙梗塞的最佳治疗方法脑腔隙梗塞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对于脑腔隙梗塞的治疗方法,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并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脑腔隙梗塞的最佳治疗方法。
首先,对于急性期的脑腔隙梗塞,最佳的治疗方法是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是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血流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降低死亡率。
对于符合溶栓治疗指征的患者,及时进行溶栓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对于慢性期的脑腔隙梗塞,最佳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相结合。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脑血管扩张药物等,可以有效地预防脑血栓的形成,改善脑血流,减少脑梗塞的再发。
同时,康复训练可以通过物理治疗、言语治疗、职业治疗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另外,手术治疗也是脑腔隙梗塞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脑腔隙梗塞,如颅内动脉狭窄、颅内动脉闭塞等,手术治疗可以通过介入手术、血管成形术等方法,有效地恢复脑血流,改善患者的症状。
此外,脑腔隙梗塞的治疗还需要注意日常生活的调理。
患者需要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心情舒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适当的体重,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脑腔隙梗塞的最佳治疗方法是综合治疗,包括急性期的溶栓治疗,慢性期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以及必要时的手术治疗。
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生活的调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只有综合治疗,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望广大患者能够重视脑腔隙梗塞的治疗,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早日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腔隙性脑梗塞,也有些人称之为间隙性脑梗塞或间歇性脑梗塞,这都是腔隙性脑梗塞。
是以病理诊断而命名的,系指直径在15~20毫米以下的新鲜或陈旧性脑深部小梗塞的总称。
这些小动脉闭塞后,可引起多个大小不同的脑软化灶,最后形成大大小小的腔隙。
因梗塞的血管不同,常表现不同的神经系统症状,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头痛、头晕、失眠、健忘、肢体麻木、动作失调、发音困难——笨手综合征,严重时可发生痴呆、偏瘫、失语等。
这种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疾病。
过去单纯依靠神经系统检查以及脑电图、脑血管造影和脑脊液检查,临床无法确诊。
近年来,随着CT 和核磁共振的广泛应用,使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率大大提高。
腔隙性脑梗塞是怎样发生的呢?目前,大多认为是由于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所致。
长期的高血压可引起小动脉硬化和透明性变,从而产生血管闭塞;加之中老年的机体发生变化,如血液粘度增高,血小板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脂增高,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流速度缓慢,脑血流量减少,更易导致小动脉闭塞,而发生腔隙性脑梗塞。
那么,如何预防腔隙性脑梗塞呢?首先应积极防治高血压,对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要定期测量血压,及早发现高血压和合理治疗。
同时,定期作血液流变学检查,以观察血液粘度的动态改变,对高脂血症和高粘滞血症要积极治疗。
其次,要高度重视脑血管病的前躯症状,有效地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由于此病不通过特殊检查不易发现,所以,中老年人一旦出现原因不明的性格改变或头晕,记忆力减退,动作失调,说话含糊不清等症状,要高度重视,不可忽视。
除应注意安静休息外,还应请内科医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腔隙性脑梗塞病灶小,通常直径在15~20毫米以下。
多数患者初发症状轻微,属于脑梗塞病症类型中最轻的一种。
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完全可以通过坚持可靠的药物治疗、饮食调节、康复训练、控制好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达到完全治愈不复发的目的。
西药治疗腔隙性脑梗塞具有起效快、具有治疗针对性的优点,但西药作用靶点单一很难做到一些大复方中药能够从血液及血管同时治疗的目的,而且多数西药具有较大的副作用及抗药性,这对于老年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有效防治不利,而大复方道地取材的现代中药,在治疗腔隙性脑梗塞具有长效性强,安全性高,无抗药性,预后效果好,剂量剂型合理的治疗优势,所以对于腔隙性脑梗塞病人,只有可靠的中西药结合治疗,才能够达到标本兼治,有效改善症状,缩短病程,防止复发的多重治疗的最终效果。
中药: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纯中药大复方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对于腔隙性脑梗塞病症,能从改善血液、血管病理改变两方面治疗。
通过川芎嗪、丹参酮、水蛭素等成分降低血浆粘度、降低血浆脂质过氧化物,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素与凝血酶,消栓溶栓,并使血栓不易在心脑血管内形成,防止腔隙性梗塞灶进展复发,给患者恢复创造一个良好的体内环境;同时改善血管的内皮细胞,保护红细胞膜,消除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始动环节,并具有钙通道阻滞作用,能轻微扩张脑血管、保证脑组织供血供氧量,恢复脑组织神经系统,使由此控制的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得以全面改善。
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具有多靶点、多角度的防治特点,同时还有活血化瘀,芳香开窍降脂抗凝、抗动脉硬化多重治疗作用,能更彻底全面地治疗腔隙性脑梗塞肢体障碍、语言障碍、头晕头痛等症状,并有效防止其复发进展。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片,一日3次。
西药:拜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起到防止血液凝固,进而预防脑梗死的作用。
与活血化瘀芳香开窍降脂抗凝中药结合治疗,疗效更加显著。
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世界已经有超过30万人参与的300多个临床试验,证实每天100(75--150)毫克阿司匹林可以有效地预防所有的血栓性疾病,包括脑梗死、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的发病和死亡危险。
比如去年发表的女性健康研究,美国近4万名女性医务工作者亲自参加试验,每日口服阿司匹林长达10年,最终结果显示阿司匹林使首次脑梗死发生率下降24%。
因此,阿司匹林是目前卒中防治中的最基本用药之一。
用法用量:口服,拜阿司匹林每晚50~75毫克。
复方脑蛋白水解物片(脑活素片)能通过血脑屏障,促进脑神经元的蛋白质合成和加强脑神经的呼吸作用,并增强脑组织内葡萄糖氧的利用,提高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起到保护脑细胞,促进受损脑组织功能恢复的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
第二脑梗塞,包括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和多发性脑梗塞四个症型。
是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血管意外性疾病,具有发病急骤,反复进展的病变特点。
所以对脑梗塞患者的最佳治疗,是应该包括清淡饮食调节,功能康复训练,中西药物的合理并用,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的合理控制这样一种综合治疗,是尽快改善脑梗塞患者的症状,降低脑梗塞高复发率的最佳治疗方案。
饮食: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各种蔬菜、水果、糙米、全谷类及豆类,可帮助排便、预防便秘、稳定血糖及降低血胆固醇。
选用植物性油脂,多采用水煮、清蒸、凉拌、烧、烤、卤、炖等方式烹调;禁食肥肉、内脏、鱼卵、奶油等胆固醇高的食物;可多选择脂肪含量较少的鱼肉、去皮鸡肉等;全蛋每周可吃1—2个。
奶类及其制品、五谷根茎类、肉鱼豆蛋类、蔬菜类、水果类及油脂类等六大类食物,宜多样摄取,才能充分的获得各种营养素。
防治脑梗塞食物:芦笋:含有多种甙类化合物,芦丁、甘露聚糖、胆碱、叶酸等对心脏病、高血压有一定疗效。
红薯:具有消除活性氧作用,活性氧可诱发动脉硬化。
卷心菜:能使胆固醇转化为酶后排出。
芹菜:嫩芹菜捣汁加蜂蜜,可防高血压。
芹菜连根与糯米同煮稀粥,治疗冠心病。
芥菜:煮粥可以高免疫力,冲茶降压。
大白菜:含微量元素硒---是心脏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
大蒜: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浓度,延缓血管硬化,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动脉硬化减轻,预防血栓形成。
蕨菜:含萝卜素、Vc、蛋白质、纤维素等多种微量元素及16种以上氨基酸,具恢复脑细胞功能,安神降压。
大葱:有消除血管内不正常凝固,防止动脉硬化。
番茄:含番茄素,能够保护低密度脂蛋白,免受氧化破坏,可减少心血管疾病,降低心肌梗塞和高脂血的发生,防止动脉硬化。
黑木耳:能降低血液凝块,缓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有特殊效益。
黄瓜:丙醇二酸在人体内可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有预防冠心病的功效。
苦瓜:富含VB1,维持心脏正常功能。
内含Vc,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脏等作用。
菠菜:含大量抗氧化剂,促进细胞增殖作用,即能激活大脑功能,又可增强活力。
南瓜:含多种微量元素,对高血压有一定效果。
木瓜:含十七种以上氨基酸及多种营养元素,能软化血管。
草莓:富含维生素和果胶物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溢血有很高临床价值,对高血压有一定功效。
猕猴桃:含十七种以上氨基酸、果胶、鞣酸、柠檬酸、黄酮类物质,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尤其Vc和硒含量丰富,长期食用,可降血压、血脂等症。
猕猴桃汁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律不齐,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
杏:食用杏仁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西瓜:西瓜汁富含VA、B、C和蛋白质、葡萄糖、果糖、蔗糖酶、谷氨酸、瓜氨酸、精氨酸、苹果酸、番茄色素、磷酸及钙、铁、粗纤维等,对高血压有很好作用。
柿子:柿叶含大量VC,具有降压、保护心血管作用。
柿子中含维生素较一般水果高,对于心脏病、心梗、中风都大有益处。
其含有一种酚类化合物,有预防动脉硬化,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柑橘:在水果中,柑橘含抗氧化成分最高,可预防血栓形成。
经常食用,可预防心血管疾病。
核桃:生吃核桃与桂圆肉、山渣,能改善心脏功能。
石榴:软化血管。
枣:辅助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缓和动脉硬化。
苹果:每天食300g,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即可下降,血管也不会硬化。
注意:饮食对于脑梗塞病人来说只有保健作用,没有治疗作用,要想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或防止脑梗塞病人疾病复发必须要使用药品,只用食品或保健品会耽误病人的病情,贻误治疗时机,造成病情反复,进而酿成悲剧。
脑梗塞病人用药:药物治疗脑梗塞最好的方法,应该包括中药跟西药的合理并用。
西药起效快,药效强劲,但副作用大,抗药性大,这对于脑梗塞多为中老年患者来讲,西药对肝肾的损伤应从剂量上、服用时间上降低到一个合理程度;现代中药对于脑梗塞这种慢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但缺点是质量不稳定,服用剂量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国提出了中药的二次研发计划,目前市场上的复方丹参滴丸、清开灵注射液都是我国二次研发的成果,主要是选择一些疗效确切的传统中药,进行中药现代化,在提高疗效的前提下,应用现代生产工艺精提精制,使中药的疗效更稳定,目前在治疗脑梗塞的领域,我国国家投资拨款二次研发的中药经过8年时间,已经面市,这个产品就是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它是目前我国脑梗塞治疗中药中仅有的二次研发产品,该药内含两个国家一类新药,是传统中药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典范。
大复方中药的治疗优势是作用靶点多,增效减毒效果好,不容易产生耐药性,但大复方也给二次研发带来了巨大的难度,我国把内含三种药材的复方丹参片二次研发成复方丹参滴丸用了4年的时间,而把10种成份的血栓心脉宁胶囊二次研发成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用了8年时间,也是目前脑梗塞中药中唯一的二次研发成功的产品。
比开发一个新药用的时间还长,进行了严格的临床实验,取得了非常理想的临床效果,为大复方的中药二次研发开辟了新方向。
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是临床治疗脑梗塞长效性强,安全性高,剂型剂量合理,成份稳定的代表方剂,是脑梗塞患者用药防止复发,改善症状的首选良药(国家医保甲类中药)。
抗血小板聚集类西药:优点是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起到防止血液凝固,进而预防脑梗塞的作用。
美国试验结果显示阿司匹林使首次脑梗塞发生率下降24%,是目前脑梗死防治中的最基本用药之一;缺点是47%的阿司匹林服用者都会产生抗药性,长期服用会产生脑、胃出血危险。
代表产品: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第三凡脑深部穿通动脉闭塞引起的脑梗塞,经巨噬作用使留下梗塞灶直径小于2mm者,称为腔隙性脑梗塞。
多位于底节、内囊、丘脑、脑桥、少数位于放射冠及脑室管膜下区。
病因病理病机:本病的脑动脉可有下列改变:(一)脂肪玻璃样变样:多见于慢性非恶性高血压患者,直径小于200μm的穿通动脉,腔隙病灶中发现动脉脂肪变性。
(二)类纤维素性改变:见于严重高血压,血管壁增厚,小动脉过度扩张,呈节段性,血脑屏障破坏,血浆性渗出。
(三)微动脉瘤:常见于慢性高血压患者。
(四)小动脉粥样硬化:见于慢性高血压患者,直径为100~400μm的血管,有典型的粥样斑动脉狭窄及闭塞。
症状:临床症状一般较轻,除少数外,大多发病缓慢,12~72小时达到高峰,部分病人有短暂缺血发作史。
临床症状与腔梗灶的大小和部位有关,常见有下列几种类型:(一)纯运动性卒中:表现为面、舌、肢体不同程度瘫痪,而无感觉障碍、视野缺失、失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