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方向硕士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802;学位授权类别:工学硕士一、学科概况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是研究电磁现象、规律及应用的重要基础学科。

主要研究电能的产生、变换、输送、分配、控制的理论,电力系统的规划、运行规律及其相应的测量、保护、调节、控制系统的理论与技术。

本学科相关学科有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系统工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等。

本学科充分依托相关学科的发展及高新技术新成果,与相关学科协调并进为加速铁路高速重载发展服务。

二、培养目标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以铁路建设为特色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领域内,培养一批具有坚实广博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深入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又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工程人才。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和翻译本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电力牵引及传动控制主要研究交流传动系统、交流电机控制、大功率变流技术、粘着控制、牵引电器。

2、电气化铁道供电主要研究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远动控制、微机继电保护、高速弓网关系、高压电器、高压试验、检验、电力管理。

3、机车车辆控制主要研究机车车辆控制网络系统、诊断与测试技术、列车运行控制、机车车辆电磁兼容性。

4、电力电子应用主要研究电力半导体器件及应用、功率变换技术、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

四、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院学习的基本年限为三年。

要求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在三个学期内完成。

第三学期期末完成中期考核;第四学期完成学位论文选题及开题报告评议,之后为学位论文工作时间。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 所属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学科、专业代码:高电压与绝缘技术、080803 获得授权时间:2005年2.学科、专业简介(400字以内)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是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该学科主要开展新一代电力系统输变电技术、电气装备的雷电及其电磁防护、电力设备状态监测与诊断评估、工程电介质材料及应用、电力系统过电压防护与绝缘配合等方面的研究。

目前,该学科有教职工7人,其中院士1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委基金及企业合作项目几十余项。

拥有高电压与绝缘实验室科学研究基地,包括35米×30米×28米的雷电实验大厅、电力系统过电压绝缘、电磁防护、新型电工材料等实验室,并配备有百余台/套/件实验设备和测试仪器,具有较强的研究、试验和检测能力,满足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要求。

3. 培养目标(150字以内)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

在专业方向和能力方面应做到:(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技能;(2)具有独立担负本门学科领域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了解本学科的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能熟练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4. 主要研究方向(1)新一代电力系统输变电技术(2)电气装备的雷电及其电磁防护(3)电力设备状态监测与诊断评估(4)工程电介质材料及应用(5)电力系统过电压防护与绝缘配合5. 学制及学分学制2.5年;课程规定总学分为28-32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为16-18学分;跨专业及同等学力研究生需补修本科阶段至少两门主干课程,所修学分不计入课程总学分。

6.课程地图7.课程关系图8.实践能力标准(1)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具有独立开展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方向本科生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及专业选修课等相关课程的助课、答疑和实验指导能力;具有指导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方向课程设计的能力;具有辅助指导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能力。

电气工程学科一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学科一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学科一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08)一、学科、专业简介本学科于2009年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含有电机与电器(08080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080802)、高电压与绝缘技术(080803)、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080804)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080805)等二级学科硕士点,其中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1993年开始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并于1996年、2008年被评为冶金部和安徽省重点学科,设有“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目前,学科已经形成了5个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特色优势的研究方向。

“配电网电能质量控制技术”方向主要是针对冶金系统供配电网络和大功率电力负荷的特点,对电能质量的测试评估治理和节能降耗潜能挖掘等问题开展研究,在电弧炉的柔性供电方法及控制系统研究、中高压无功功率补偿理论与装置研究等方面获得了突破;“高效节能功率变换技术”方向围绕节能环保型开关电源等功率变换技术的基本理论及控制方法上开展研究,连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资助,取得了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技术”方向围绕着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运动控制系统及关联技术应用研究”方向针对冶金、机械制造、化工等大型企业的生产线中,机器人、大功率传动控制装置复杂、空间位置分散的特点,开展先进控制算法和网络环境下最优控制系统研究;“电工理论新技术”方向围绕脉冲功率技术、新型器件材料及结构开展研究工作,通过采用新材料器件和技术手段来提高输出脉冲重复频率和功率密度、缩小系统体积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基础研究。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本学科在科学研究、师资力量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发展:近几年,学科年均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获省部级奖励4项,先后获得了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863和973子课题(军口)等国家级纵向课题以及一大批省部级纵向课题。

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学院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领域和专业方向简介我校电气工程学科以1个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及其下面所属的5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授予点,在工程研究领域拥有一支雄厚的师资队伍,具有教授26名,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35名,专职博士生导师15名,硕士生导师44名,1100余名在校本科生和近400名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9%。

有一个博士后流动站(电气工程学科),一个博士点(电气工程),五个硕士点(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和两个工程硕士点(电气工程领域和项目管理)。

主要的工程研究范围有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安全技术、电力市场经济运营、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和快速充电技术、风力发电及其软联网技术和电机节能控制技术、干线铁路电牵引和辅助电源技术、城轨交通交流传动与控制等。

按照教育部职业学位教育的要求,本学科为满足我国经济建设与国际合作对职业或岗位任职资格的实际需要和发展趋势,培养具有电气类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能力的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设置了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本学科领域工程硕士目前主要的专业方向如下:1、测试技术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测量与误差、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的构成与分类、检测系统基本特征、各类传感器及传感器技术基础、检测信号的放大与滤波技术、信号传输与检测信号的数据采集、检测仪器系统设计、现代检测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干扰及其抑制措施、计算机检测系统设计实例、检测技术中的前沿问题讨论。

2、电磁场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了解电机电磁场分析计算的发展概况;了解用电磁场方法分析和计算电机性能与用传统的等效电路方法的区别以及电磁场方法的优势;恒定磁场的基本理论;时变电磁场的基本理论;二维电磁场数值分析;三维电磁场数值分析。

3、电力市场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电能交易、电力市场及其市场结构、电力市场体系及其宏观经济体系、电力市场基本要素与均衡价格、电力市场机制、发电市场及其竞争报价、输电市场及其过网费、配电市场及其竞争格局、用电市场及其服务营销。

[VIP专享]电气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VIP专享]电气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附件2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电气工程领域范围电气工程领域的行业特征比较突出,主要包括的二级学科有: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工业自动化、电磁测量技术及仪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能经济与管理、电气工程中的信息技术。

根据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领域范围可分为:电气设备的设计、开发、制造,电气设备的运行、测试、控制和管理,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与管理,电气工程上的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化技术。

各类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测量和控制等相关方面的科学与工程技术。

2、电气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工程硕士学位是与工程领域岗位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一种专业学位。

电气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教育是为全国电气工程领域内有关工矿企业和工程部门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培养的人才应能胜任电气工程领域的如下工作之一:(1)新技术的研究开发;(2)新成果向产品化、产业化转化过程中的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和解决;(3)新技术、新产品在本企业推广应用中创新性识别、应用效益预测及组织实施的科学决策;(4)推动工程设计的进步、企业新技术改造、新技术应用等过程中的科学技术问题的解决。

3、电气工程硕士的培养具体要求:①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较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②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基本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掌握解决涉及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独立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的能力。

③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电气工程领域的外文资料。

④熟练运用计算机等工具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专门人才。

【专业介绍】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介绍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介绍一、专业概述高压与绝缘技术是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本学科主要研究高压和绝缘的理论、试验技术、绝缘结构、过电压和保护技术,以及它们在电力工业和新兴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它对电机工程学科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官方的影响和巨大的作用。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介绍二、培养目标高压绝缘技术研究生在高压绝缘理论、电磁场和暂态过程、过电压及其保护、高压绝缘信息检测与处理等方面具有扎实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现状和发展方向,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科特殊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熟练掌握和使用计算机及相应的实验手段,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语资料。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介绍三、课程设置高压测试技术与实践、工程电磁场数值计算、电磁兼容性、电力系统分析、现代控制理论、现代电子测量技术与实践、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光电测试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与工具、强脉冲电源技术、光电传输与电介质工程、电力系统数字技术与高压测试过电压计算、高压电气设备绝缘诊断与在线监测、GIS绝缘技术与电介质理论。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介绍四、就业方向高压与绝缘技术专业研究生适合在各电厂、电气自动化部门、电力系统、电力公司、供电公司、相关电力施工企业,电气设备制造部门、电力科研院所、教育部门以及技术研发和推广机构的教学、工程技术工作和技术管理。

你也可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或出国深造。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介绍五、就业前景目前,我国已基本进入大电网、大电厂、大机组、高压输电和高度自动化控制的新时代。

在发电装机容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要高度重视电网建设,保持供配电协调同步发展。

加强西电东送区域电网、跨区域输电线路和输电通道建设,继续推进西电东送和南北互助,努力实现更广泛的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城乡配电网建设,着力解决大中城市电网配电能力不足问题,不断提高供电可靠性。

电气工程学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学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学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确实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特制订电气工程学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本培养方案制订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增长实际工作经验,提高专业素养及就业能力;课程设置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质和应用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课程学习与实践课程紧密衔接,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实习、实践在现场或实习基地完成。

一、培养目标与要求本学科的培养目标为: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在电气工程领域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3.比较熟练的应用一门外国语。

二、入学要求1.招收对象主要为:取得学士学位后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在职人员。

2.报名和入学考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与工学硕士同时报名,同时考试,同时录取。

初试成绩达到学院划定的最低分数线,健康体检合格的考生可进行复试。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培养方式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用阶段式培养,包括:课程学习、企业实习、学位论文3个阶段,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培养阶段可以独立进行亦可交叉进行。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原则上实行双导师指导负责制,第一导师为校内硕士生指导教师;另一位导师为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专家或其他具有丰富工程实际经验和责任心强的技术专家;第一导师为主要责任导师。

特殊情况下,在企业可以采用导师组责任制。

具体步骤包括:(1)制订培养计划。

研究生入学三个月内,以校内导师为主制订出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的制订应根据本学科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基本要求,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制订。

厦门理工学院电气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摘要

厦门理工学院电气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摘要

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培养方案报送单位:厦门理工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工程(电气工程,085207)厦门理工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电气工程领域)一、培养目标与要求培养掌握高压电器技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器智能化技术、等专业领域相关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及工程管理方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熟练使用一门外语,熟练运用计算机等工具,具备工程技术研发、组织和技术管理能力,能解决电力企业和电力电器制造企业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的人才毕业后能胜任本领域的以下工作之一:电力电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设计、开发;电力电器新成果产品化、产业化转化过程中技术问题研究;电力电器新技术、新产品在本企业推广应用及组织实施;电力电器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组织与实施;电力电器企业生产现场复杂技术问题的处理与解决;电力电器企业复杂试验技术方案的编制、组织与实施;电力电器企业精细化生产过程的组织与实施;电力电器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的完善改进。

二、培养模式建立健全与专业硕士培养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并按照以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

1)电气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为电力企业和电力电器制造企业培养能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工程师,培养技术应用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核心能力。

2)“双重身份”:无论对于应届生源,还是有工作经验的往届生源,学校和企业均实行“联合招生,联合培养”。

把解决企业人才需求和解决学生就业紧密结合,把学生兴趣志愿和企业研究课题紧密结合,把专业技术知识传授和职业道德教育紧密结合。

校企双方共同面试决定录取人选,校、企、学生三方相互选择,三方共同签定联合培养协议和设定硕士阶段培养计划。

企业按在职培训员工身份对学生进行管理,提供企业指导导师,提供研究课题、经费等支持,使学生具有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将硕士阶段与企业入职后的试用期和培训阶段重叠,缩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融入企业的过程。

电气工程领域在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华北电力大学

电气工程领域在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华北电力大学

电气工程领域在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5207)一、培养目标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主要是培养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电气工程领域及相关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开发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

学位获得者应具备: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了解本领域的发展动向,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顺利阅读本领域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

5、身心健康。

二、专业方向1、电机及其系统分析与监控2、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3、电力系统保护与安全控制4、先进输变电技术5、新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6、高电压与绝缘技术7、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8、电力经济9、电力工程管理10、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为导师负责制,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可以相互交叉。

2、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但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3、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采用案例教学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授课内容要少而精,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管理能力。

要求在申请答辩之前修满所要求的学分。

4、论文工作采取双导师制,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和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内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

5、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

一般不低于3年,不超过5年。

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1学分。

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一、专业背景和培养目标1.1 专业背景电气工程是在电气理论与技术基础上,进行电气设备、系统及电工技术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综合学科。

1.2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电气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系统地掌握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2.1 专业知识与能力2.1.1 掌握电气工程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1.2 能在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电力电子、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等专业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开发及管理工作;2.1.3 具备运用计算机进行工程设计、分析及仿真的能力;2.1.4 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1.5 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验能力;2.1.6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2.2 素质与能力2.2.1 具备较强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2.2.2 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2.2.3 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2.2.4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素养。

三、课程设置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应当涵盖专业基础与专业核心课程,同时增加科研、创新、实践性课程。

3.1 专业基础课电路分析、电磁场与电磁波、电机原理、电力系统分析、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经济、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磁兼容与电磁干扰。

3.2 专业核心课电力系统分析与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与应用、电力系统保护、电气传动系统、模糊控制、智能仪表、电力系统优化、微电网技术、电能质量分析与治理、电工材料与设备、电能计量与管理。

3.3 科研、创新、实践性课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电气工程实验、工程设计与实践、科技项目管理与技术经济、电气工程综合设计等。

四、实习与实践4.1 实习硕士研究生至少应通过实习形式参与1–2个课程的实际操作,包括实验、生产、科研及实际工程设计等,并进行实习报告。

大学考研,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最新版)

大学考研,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最新版)

大学考研,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最新版)大学考研,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最新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最新版《大学考研,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相关内容,包括高电压的基本概念、绝缘材料与绝缘结构的研究与应用等。

一、高电压的基本概念高电压是指电压超过1000伏特的电力系统,广泛应用于输电、变电、车辆电气化等领域。

高电压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化社会的能源供应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挑战。

在最新版《大学考研,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中,对高电压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高电压的来源、传输、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二、绝缘材料与绝缘结构的研究与应用绝缘材料是高电压系统中用于隔离导体与导体之间的重要材料,其稳定性和耐压特性直接决定着电力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最新版《大学考研,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深入探讨了各种绝缘材料的特性与应用,如油纸绝缘、固体绝缘、气体绝缘等;同时还介绍了绝缘结构的设计与优化,以提高电力设备的绝缘性能。

三、高电压测试与故障诊断技术高电压测试和故障诊断技术是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

最新版《大学考研,高电压与绝缘技术》详细描述了各种高电压测试方法和仪器的原理和应用,包括交流高压测试、直流高压测试、局部放电测试等。

同时,还介绍了电力设备故障的常见类型和诊断技术,如绝缘子击穿、电缆接头故障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高电压测试与故障诊断技术。

四、高电压与环境保护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高电压技术也在不断向清洁、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最新版《大学考研,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关注了高电压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介绍了环境友好型绝缘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以及高电压设备的节能与排放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探讨了高电压技术对环境的影响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展望。

总结随着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培养方案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 080803 名称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一、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及学术队伍
二、培养目标
255
三、研究生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总学分38 分
其中公共学位课必修 4 门共9 学分专业(或专业基础)学位课必修 4 门共12 学分
非学位课须修 5 门共12 学分
教学实践共 2 学分必修环节:论文选题(开题报告)共 1 学分
学术活动和发表论文共 2 学分
256
257
五、实践环节(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基本要求(包括时间安排、内容、
工作量、考核方式)
258
六、学术活动(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环节的基本要求(包括次数、内容、
七、文献阅读的基本要求
259
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26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方向硕士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803)
(200709版)
本学科196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首批有权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

2000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现有教授5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7人,高级工程师3人。

本学科以电路理论、电磁场理论、自动控制、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运用现代测试和分析技术研究超高压输变电技术,高电压试验技术和试验设备开发,电气设备的在线检测和自动控制,工程电介质和特种绝缘技术,各种新技术在高电压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和高电压技术在生物医学、环境保护、工程物理、信息技术等非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

近年来研究的重点是高电压试验方法和数字测控技术,高性能高压试验设备的开发研究,开发新的绝缘材料和绝缘技术,在线检测和状态维修技术,网络技术、电磁兼容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并积极拓展高电压技术新的应用和开发领域。

本学科拥有36米×24米×19米的高压实验大厅和12米×18米×10米的实验中厅。

配备有350多台/套/件实验设备和测试仪器,固定资产700多万元。

主要设备有3000kV冲击电压发生器、800kV无局部放电工频试验变压器、 600kV直流电压发生器、100kA冲击电流发生器等,并备有1GHz示波器和函数发生器、暂态波形记录仪等国际先进的测试和记录仪器。

具有很强的研究、试验和检测能力,满足电力系统现有电压等级的高电压试验要求。

上海市机电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高压电器检测部也挂靠于本实验室。

一、培养目标
学位获得者具有扎实的电工、计算机应用和应用电子技术基础,掌握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的现状、发展和应用动向,有独立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开发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高电压试验技术和试验设备开发
2. 高电压绝缘
3. 过电压与绝缘配合
4. 电气设备在线检测与状态维修
5. 高电压技术在非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6. 雷电与防雷保护
7. 电力系统电磁兼容
8. 电力电子应用与电气设备自动化
三、学制和学分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二年半,总学分≥32,其中学位课学分≥19。

硕士生的课堂课程教学计划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
四、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开课时间组号备注
学位课G071503 计算方法 3.0 秋
学位课G071532 应用泛函分析 3.0 春
学位课G071536 高等计算方法 2.0 春
学位课G071555 矩阵理论 3.0 秋
学位课G071556 近代矩阵分析 2.0 春
学位课G071559 最优化理论基础 3.0 秋
学位课G071560 小波与分形 2.0 春
学位课G071562 基础数理统计 2.0 秋
学位课G071563 时间序列与多元分析 2.0 春
学位课G071564 应用随机过程 3.0 秋
学位课G090501 自然辩证法概论 2.0 春,秋必修
学位课G090503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0 春,秋必修
学位课G140501 英语 3.0 春,秋必修
学位课X031499 专业英语 1.0 春、秋必修
学位课X031508 现代控制理论 3.0 春
学位课X031509 电气设备在线检测与状态维修 3.0 秋
学位课X031511 高电压数字测量技术 3.0 春
学位课X031513 高级信号处理 3.0 春
学位课X031514 电路优化设计 3.0 春
学位课X031515 现代电机控制系统 3.0 秋
学位课X031520 现代电力传动控制基础 2.0 春
学位课X031521 现代电子检测技术 3.0 春
学位课X031601 电力系统电磁兼容 3.0 秋
非学位课F031507 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0 秋
非学位课F031513 灵活交流输电技术实验 2.0 秋
非学位课F031519 雷电及其防护 2.0 秋
非学位课F031523 电力电子设计专题 2.0 春
非学位课F031524 电力装置及器件的电子保护技术 2.0 秋
非学位课F031525 现代电源技术 2.0 春
非学位课F031526 人工神经网络原理与应用 2.0 秋
非学位课F031528 DSP应用技术 2.0 春
非学位课F031532 谐波分析与控制 2.0 春
非学位课F031534 电力传动调速控制综合实验 2.0 秋
非学位课F031538 船舶电力推进技术 2.0 秋
非学位课F031539 高压变频调速技术 2.0 秋
非学位课S031501 学术报告会或讨论会 2.0 春秋必修
五、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在第四学期初一个月内需进行一次全面考核,检查其课程学习的学分和级点是否满足要求,决定是否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具体按研究生院有关规定执行。

硕士生中期考核一般应在第三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完成
六、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最迟第四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完成,为开题准备的文献阅读量不少于50篇。

开题报告应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专家参加的论证会上就课题的研究范围、意义和价值、拟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向作出说明,并对可行性进行论证。

经认可后方可进行课题研究。

论证内容包括论文工作各阶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方式、完成期限等。

硕士生在第三学期内应该在完成中期考核后进行硕士学位论文开题工作
七、学位论文
七、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应对所研究的课题在基本理论、计算方法、测试技术、工艺制造等某一方面有新的见解,或用已有理论及最新科技成就解决工程技术的实际问题,在学术上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有应用方面的实际价值。

硕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课题,并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写出开题报告。

开题后的论文工作量一般为一年(包括撰写论文)。

提前完成者经导师、学院、研究生院审批后可提前答辩。

学位论文还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计算无误,数据可靠,文句简练,图表清楚,能体现研究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秀的学风。

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目录;摘要(中文500字左右,并译成英文);前言(简要说明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的动态、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途径、本人在课题中所作的工作);理论分析和公式;测试装置和试验手段;计算程序;试验数据处理;必要的图表曲线;结论和所用的文献、资料和目录清单等,全文一般在三万字以内。

和他人合作或在前人基础上继续进行的课题应写明本人所作的工作,共同完成的部分应加以说明。

论文必须用计算机打印。

具体格式按照"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执行。

八、发表论文
按《上海交通大学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