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镇2018年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方案(五个一万亩)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津区进一步加强花椒产业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津区进一步加强花椒产业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5.16•【字号】江津府办发〔2018〕78号•【施行日期】2018.05.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津区进一步加强花椒产业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江津区进一步加强花椒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5月16日江津区进一步加强花椒产业发展工作方案花椒是我区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
目前,全区花椒种植面积已超过50万亩,已成为全市农产品的“四大名片”之一。
为进一步加强花椒质量监管,促进江津花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全区“一三三六”发展思路,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坚持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合力监管,坚持科技应用、研发创新、三产整合,确保花椒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质量安全,延长花椒产业链条,营造江津花椒产业发展良好氛围。
二、工作任务(一)推行标准种植。
1.加强科技培训。
培育一批花椒专业新型职业农民。
利用培训会、院坝会、田间学校等,邀请专家、骨干技术人员开展现场教学,对全区椒农进行花椒科学管理新技术及种植过程中科学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的培训和普及,培训覆盖率达90%以上。
(牵头部门:区农委;配合部门:区科委,各镇街,区花椒协会)2.抓好种苗管理。
对现有江津花椒品种进行优选优育和提纯复壮,引进和培育优质高产新品种。
2018年休闲农业发展工作方案
2018年休闲农业发展工作方案一、发展目标XX年,新培育休闲农业企业5家,新增规模以上“农家乐”10家,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点)1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点)1个。
创建和评选县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点)5个,年接待能力超过50万人次,新增直接就业0.2万人、带动间接就业1万人,年培训从业人员50人以上,从业农民年均收入增长10%以上。
二、重点工作(一)指导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点)规划编制。
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文物保护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百里湘江绿色生态长廊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县农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等有机结合,提高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二)抓好重点休闲农业项目建设。
抓好县重点项目凉舟现代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红土娃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麻州湘江绿洲休闲观光农业园、庄埠寨富龙腾休闲观光茶园建设。
完善园区规划设计,突显产业特色和丰富休闲观光功能,发展成休闲功能突出、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设施配套齐全、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项目。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以推进百里湘江绿色生态长廊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我县休闲农业基础设施水平。
将休闲农业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规划,以满足休闲观光旅游需求为导向,以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为目标,统筹安排,突出推进交通、饮水、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乡村环境整治力度,积极发展清洁能源。
加快完善休闲农业项目配套服务设施,提高休闲农业企业的接待质量和水平。
(四)培育休闲农业精品。
依托我县产业优势、旅游资源、民族村寨、古村古镇等自然和历史文化遗存以及百里湘江绿色生态长廊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休闲农业领域,着力打造农业产业特色观光游、休闲度假游、农耕文化展示游、休闲乡村游、农业科普教育游等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精品。
培育和申报一批休闲农业星级企业及国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点)。
重新基地单元gap管理手册
广东中烟重新双喜品牌基地单元优质烟叶生产管理手册一、计划、合同管理(一)烟田种植规划本单元有耕地67237亩,以重新镇为核心,规划保护基本烟田3.67亩,沿“金(沙)-黔(西)”公路分布,涉及重新、中坪、中建3个乡(镇),29个行政村、88个村民组、4136户农户,基本烟地106片数。
其中,200-500亩面积的基本烟田75片2.04万亩,占75%;400-1000亩面积的基本烟田30片1.52万亩,占0.11%;1000亩以上基本烟田1片0.1万亩,占88%。
重新单元烟叶生产划分基本信息表实行2年1轮作,2011年本单元种植面积1.67万亩,汲及生产主体数128个。
(二)品种布局根据“双喜”品牌需求,结合当地生态条件,2011年统一使用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所良种繁殖基地生产的云烟87、云烟97包衣种。
(三)合同签订1、摸底登记。
烟叶收购结束后,各包片技术人员对下一年规划种烟的烟农(生产主体)来年种植意愿进行摸底调查,统计上报县局(分公司),并指导烟农(生产主体)填写《烟叶种植申请表》。
2、计划落实。
根据烟农(生产主体)申请、经县局(分公司)审核后下达的烟叶种植收购计划,填写《烟叶种植申请确认单》,回复烟农(生产主体)种烟申请,以村为单位进行公示7天,落实种植收购计划。
3、合同签订。
公示无异议后,于3月10日前,重新烟叶工作站将与烟农(生产主体)约定的种植面积、收购数量、等级结构、种植株数、种植密度、生产扶持补贴等内容,上报县局(分公司)审核确认后,录入烟叶种植收购电子合同系统,然后向烟农(生产主体)发放电子合同卡。
4、合同管理。
重新烟叶工作站对照合同组织供应烟苗、生产物资、兑现生产扶持补贴和收购烟叶。
在田间生产检查过程中,发现未按合同约定种植的,将取消或调整合同。
二、烟用物资管理物资保管实行分类存放,存放场所要有规范、醒目标识,配备消防设施,标明责任人员、紧急电话。
存储农药的仓库要与存储其他物资的仓库隔离,远离生活区和办公区域,加贴“防止中毒”标识,并配备急救设备。
河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8年河北省农业质量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河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8年河北省农业质量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农业厅•【公布日期】2018.03.23•【字号】•【施行日期】2018.03.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河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8年河北省农业质量年行动方案》的通知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农业(农牧、渔业)局、厅属有关单位:现将《2018年河北省农业质量年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河北省农业厅2018年3月23日2018年河北省农业质量年行动方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推动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的要求,坚定不移走质量兴农之路,引导农业加快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依据《农业部关于启动2018年农业质量年工作的通知》(农计发〔2018〕7号),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决策部署,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标准提升为引领,以品牌培育为路径,依托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园区,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强竞争力、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农产品供给体系,增强农业发展动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2018年,初步形成科技高端、标准高端、品质高端、品牌高端的现代农业发展态势,全面提升河北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
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供给结构更趋合理、供给能力明显提高。
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57%以上,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率先依托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开展追溯工作。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
镇2018年度现代农业发展工作总结-精选范文
镇2018年度现代农业发展工作总结镇2018年度现代农业发展工作总结2018年以来,在县农发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中心围绕产业脱贫主线,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
按照县农发委2018年工作要点要求,结合我镇工作实际,有条不紊的开展各项工作。
现将全年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一、中心业务工作1、认真细致做好包村联户及产业扶贫带动工作2018年以来我中心严格按照基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及扶贫带动工作要求,每人包1个以上行政村,每人联系1个合作社,服务10个科技示范户,帮助3个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
每年为科技示范户提供10次及贫困户年提供60次以上综合服务,每人填写1本技术指导员手册及精准扶贫手册,指导科技示范户填写科技示范户手册,每人依托示范户开展农业试验示范。
以此带动周边农户及贫困户脱贫致富。
2、大力推进**茶谷和美丽乡村产业基地建设结合**茶谷、中国桂花王、齐山库钓休闲中心和美丽乡村建设,强力打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特色休闲农业品牌,传承**瓜片茶文化,宣传**瓜片、桂花红茶茶品牌,促进休闲生态农业发展。
**茶谷第二届开茶节在我镇隆重开幕,“千年桂花王”将作为**卫视春节晚会背景呈现给全国观众。
展示了**茶谷建设成效、示范带动了全市绿色发展。
目前**茶谷基础设施已逐步完善、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休闲生态茶园建设初见成效。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瓜片茶叶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开展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工作,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全年发放粘虫板16万张,防控面积达6000余亩。
新劈茶园300余亩、其中无性系集中连片茶园200亩,低改补植茶园3000亩,栽植舒茶早等茶叶新品种100万株,新建响**1号茶苗育苗基地20余亩。
桂花育苗10亩,霍山石斛20亩,改种换植茶树嫁接10亩,新发展毛竹500亩。
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农委关于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农委关于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公布日期】2018.07.25•【字号】黔农发〔2018〕79号•【施行日期】2018.07.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关于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黔农发〔2018〕79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为将全省坡度小于6度、面积500亩以上的种植土地大坝培育形成我省农业现代化的“样板田、科技田、效益田”,进一步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指导各地做好500亩以上坝区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扶贫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贵州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按照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要求,遵循“五步工作法”,以全省1641个500亩以上坝区为突破口,以农民持续增收特别是增加贫困户收入为目标,大力调减低效作物种植,发展优质稻、蔬菜、草本中药材、特色杂粮、食用菌等有市场需求的高效经济作物,坚定不移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我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打好发起脱贫攻坚总攻夺取全胜的关键战役。
(二)基本原则坚持因地制宜。
综合考虑全省500亩以上坝区的资源禀赋、劳动力、气候条件、产业技术储备、产品市场等因素,科学选择产业。
坚持优产协调。
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快形成数量平衡、数量和质量并重、结构合理、品质优良的有效供给。
坚持绿色引领。
自觉把绿色发展的要求贯穿于结构调整全过程,推广资源节约、利用高效、环境友好的绿色技术,减少生产环节损耗,提高投入品利用效率。
坚持创新驱动。
丰富500亩以上坝区结构调整的形式和内容,推广“一田多用”、“一季多收”、“一物多用”模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农垦企业改革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筑府办函〔2018〕17号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农垦企业改革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农垦企业改革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筑府办函〔2018〕17号乌当区人民政府、清镇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有关企业:《贵阳市农垦企业改革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2018年1月30日贵阳市农垦企业改革发展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5〕33号)、《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16〕33号)文件精神,抢抓中央、省推进农垦改革发展机遇,进一步壮大我市农垦企业,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核心,以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为主线,依靠创新驱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资源资产整合、产业优化升级,建设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
全面增强农垦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整体实力,切实发挥农垦企业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骨干引领作用,为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改革目标按照“集团经营企业,企业经营市场”经营模式,着重发展以奶、畜、禽、蔬、蛋、水产等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发挥龙头、带动、示范、引领作用,助推我市“三农”发展。
一是实现区域性农垦企业公司化、集团化发展。
二是到2020年实现乳业产业销售收入12亿元,奶牛存栏30000头。
三是到2018年底建成年产单班20万吨畜禽水产饲料加工厂,延伸饲料加工产业链。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达州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达州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5.18•【字号】达市府办发〔2024〕10号•【施行日期】2024.05.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达州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高新区管委会,达州东部经开区管委会,市级相关部门(单位):《达州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4年5月18日达州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行动方案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和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具有达州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23〕43号)要求,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目标到2025年,“巴山食荟”特色农产品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格局基本形成。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提高到70%以上,精深加工率达到50%,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4:1。
累计培育认定高素质农民2.5万人、家庭农场市级以上示范场990家、农民合作社市级以上示范社250家、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25家,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7个以上、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65个以上、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3个以上。
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200个。
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更加活跃,产业融合机制进一步完善,产业竞争力明显提高。
到2030年,基本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主要经济指标协调发展,链群能级、企业规模、创新能力、品牌效益实现全面提升。
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陇南市循环农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陇南市循环农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11.14•【字号】陇政办发〔2018〕150号•【施行日期】2018.11.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陇南市循环农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陇政办发〔2018〕15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单位,省驻陇南有关单位:《陇南市循环农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11月14日陇南市循环农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根据《甘肃省循环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甘政办发〔2018〕92号)精神,为切实推动循环农业产业加快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目标到2020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较大进展,绿色与特色优势充分发挥,鲜明的区域循环主导模式基本形成,生产方式加快转变,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基本实现,绿色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初步形成产业融合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持续改善、产品优质安全的循环农业发展格局。
——循环农业示范建设取得突破。
创新推广以秸秆和畜禽粪便利用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技术模式,突出打造一批循环农业示范样板和亮点,力争创建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示范县3个、循环农业示范基地面积达到150万亩以上,粮改饲面积达到6.4万亩以上。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显著提升。
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75%以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50%以上。
——农业投入品使用减量节约。
全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7,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30%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全面减量化。
2018年助农增收工作计划【最新版】
【仅供参考】2018年助农增收工作计划部门: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年___月___日(此文内容仅供参考,可自行修改)第1 页共6 页2018年助农增收工作计划我乡下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79个经济社。
总户数6042户,其中农业户5986户;总人口15897人,其中农业人口15112万人,占总人口的95%,外出务工劳动力8457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7268人。
全乡辖区面积45.5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4974.48亩,小二型水库3口,山坪塘133口,石河堰43道,XX年我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0927.9元。
二、目标任务XX年的主要发展目标和任务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248元,同比增长12%。
三、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下发的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文件精神,充分利用我乡土地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农民增收新型业态,积极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从而带动农民增收。
四、主要工作措施1、强化对农民增收工作的领导。
为保障我乡农民增收工作的落实,成立助农增收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组织员任第一常务副组长,各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农业服务中心各工作人员和各村三职干部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农业服务中心,由组织员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为了增加各村委会的工作动力,乡政府将助农增收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确保全乡乡村干部思想统一,齐心协力做好农民增收工作。
第 2 页共 6 页2、坚持发展魔芋、莲藕支柱产业。
一是以提高单产为主,适当扩大魔芋和莲藕的种植面积。
力争到年底魔芋的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新增种植面积100亩;二是加快对魔芋初加工模式的改革。
3、抓好示范,努力打造一村一品。
去年,我乡利用李晓亮养殖竹鼠的契机,准备逐步在村扩大养殖规模,将村打造成竹鼠养殖村,并逐步将竹鼠养殖在全乡推广,将打造成竹鼠养殖乡。
【乡镇方案】2018年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乡镇方案】2018年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2018年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市县2018年畜牧业发展推进年的实施意见,结合我乡实际,经乡党委、政府研究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2018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决定》,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为核心,以优质、安全、生态为方向,积极推进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努力培植优势产业,打造名优品牌,提升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打造畜牧强乡。
二、遵循原则(一)市场主导,群众自愿;(二)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三)规模发展,示范带动;(四)区域布局,标准生产;(五)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六)与土地流转相结合。
三、工作目标2018年全乡肉类总产量达到8万吨,禽蛋产量达到1万吨,畜牧业产值增幅达8.5%,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6%以上,新增畜牧业投入达到35万元以上。
四、推进内容(一)采取多渠道建场模式,加快发展标准化养殖场。
一是自己建场自主饲养经营的模式;二是分户建设,统一管理的小区模式;三是企业建设,租赁饲养经营的模式。
三种模式管理均采取“五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
年内新建标准化养殖场5个。
(二)切实利用国家政策扶持资金。
改造和规范标准化养殖场5个。
已获得2018年生猪养殖扶持资金的养殖场8个,要利用政策资金和自筹资金,按照标准化养殖场的标准进行改造升级,使其达到标准化。
(三)积极实施标准化生产。
对新建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要严格按照标准化技术规程进行设计,力求做到区域布局合理,生产区、生活区、污物处理区隔离分开,防止污染,保护环境。
实施规模养殖场(小区)沼气工程和污水粪便处理工程,减少养殖污染。
动物防疫条件、饲养工艺、免疫程序和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使用,符合无公害畜产品的生产技术要求。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5.18•【字号】铁政办发〔2018〕49号•【施行日期】2018.05.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铁政办发〔2018〕4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铁岭市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5月18日铁岭市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一带五基地”中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基地的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一带四产业一区”的总体布局,全面实施铁岭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以示范带为依托建成辽宁现代农业生产基地,为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产业支撑,促进我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经市政府同意,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铁岭现代农业示范带是覆盖我市全域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乡村旅游产业基地和三产融合示范基地。
要坚持以打造全国知名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东北地区重要的农产品物流中心以及全省休闲旅游度假基地为目标,以推进“三园三区”建设为重点,着力实施铁岭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可参观、可休闲、可体验的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产游结合美丽农业体验基地,切实将铁岭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成为我市乡村振兴的产业载体和全省乡村振兴的示范基地。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铁岭现代农业示范带(以下简称示范带)建设初具规模,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粮食年总产量达到85亿斤以上,蔬菜总产量年均增长5%以上,肉类总产量年均增长3.5%以上。
山西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山西省2018年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山西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山西省2018年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农业厅•【公布日期】2018.09.17•【字号】晋农新农发〔2018〕6号•【施行日期】2018.09.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山西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山西省2018年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晋农新农发〔2018〕6号太原市、晋中市、吕梁市、临汾市农委,清徐县、榆社县、文水县、曲沃县农委:现将《山西省2018年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山西省2018年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实施方案山西省农业厅2018年9月17日山西省2018年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实施方案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批准开展2018年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的通知》(农财发〔2018〕70号)的总体要求和省农业厅党组的具体安排,为了确保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顺利开展,特制订如下方案:一、目标任务经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批准,2018年我省启动支持建设4个乡镇开展农业产业强镇试点示范建设,分别是:晋中市榆社县云簇镇、临汾市曲沃县北董乡、太原市清徐县徐沟镇、吕梁市文水县刘胡兰镇,力争通过1—2年的试点示范建设,将这批农业产业强镇打造成为资源要素的聚集区、县域经济的增长极、城乡融合的连接器、宜业宜居的幸福地、乡村振兴的样板田,推动所在的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二、建设内容一是培育乡土经济、乡村产业。
立足乡镇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做大做强1—2个特色主导产业,全面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优质化的绿色高效生产基地,深入推动农产品产后加工增值,因地制宜推进农业与文化、信息、教育、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挖掘农业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发展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乡土经济、乡村产业,达到一产优、二产强、三产旺,形成相互紧密关联、高度依存带动的完整产业链。
卫城镇2018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卫城镇2018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推进情况汇报自省、两级市作出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系列部署后,卫城镇党委政府站在讲政治、勇担当的高度,第一时间抢抓机遇,齐心协力推进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现将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8年目标完成情况根据清镇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行动计划要求,卫城镇2018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任务为11366亩,实施生态营造林建设工程8159亩。
截止目前,已落实地块12287亩,准备苗木117.285万株,已栽植12041亩,其中果树11031亩,中药材120亩,其他林木890亩;江田精品果蔬项目土地已协调完成,7月1日进场施工,预计10月初开始种植。
已实施完成生态营造林建设工程6484亩,其中退耕还林1986亩、人工造林432亩,补植补造4066亩。
已组建完成“村社合一”合作社24家,入股合作社社员1563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4户,低收入困难户947户;挖掘农村能人56人。
二、工作推进措施卫城镇立足实际,坚持多措并举,抓实、抓好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助推“春风行动”见成效,结构调整结硕果。
(一)组织保障。
及时成立了卫城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专班,实行“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主体全力抓”的工作模式,“领导包片、站所包村”,统筹推进卫城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二)宣传发动。
迅速召开全镇产业结构调整动员大会、党政联合调度会共10余次,积极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促进思想统一,力争在产业调整上、工作推动上凝聚合力。
卫城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专班和农业中心组建工作队伍,实行分片负责制,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责任明确到人。
各村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给群众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宣传动员工作,依托现有的产业和项目,对愿意扩大生产规模的、或愿意来本村发展的企业和农户,及时开展动员工作。
(三)具体布局。
2024年“五个一”工作方案
2024年“五个一”工作方案一、经济发展方案1.1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科研机构建设和科技人才培养,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1.2 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1.3 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1.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完善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城市和乡村基础设施水平。
1.5 深化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拓展对外市场,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
二、民生改善方案2.1 保障就业和稳定收入加强就业政策支持,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提升就业质量和稳定性,实现全民就业,并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
2.2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住房等保障水平,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
2.3 加大教育投入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提高教育资源分配公平性,加大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力度,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
2.4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健康保险制度,提升人民健康水平。
2.5 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加大社会治安防控力度,优化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
三、生态文明建设方案3.1 推进绿色发展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生产和消费,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
3.2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严格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推动生态环境修复和生态系统保护,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3.3 推动低碳发展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力度,降低碳排放强度,推动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3.4 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施“五个一”工程促进农场转型升级
实施“五个一”工程促进农场转型升级杨朝幸【期刊名称】《中国农垦》【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2页(P43-44)【作者】杨朝幸【作者单位】安徽农垦大圹圩农场【正文语种】中文2015年以来,安徽农垦大圹圩农场确定了以打造“生产现代、生活生态、富裕文明”三大板块、建设“魅力大圹圩”为总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抓住政策机遇,创新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存量和增量资源,明确农场下一步发展定位和路径,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促进农场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目标。
“五个一”即:建好一个现代主体农场;建立一套全程农业生产化服务体系;拓展建立100个规模化家庭农场;建设10万亩商品粮及稻麦良种基地;通过规模化经营再造一个大圹圩农场。
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争取政府涉农普惠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争取力度,通过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提升农场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
根据安徽农垦对所辖农场的发展定位,大圹圩农场属于“以种植业为主体的传统型农业和生态型农业相结合的农场”。
作为部级现代农业示范场,大圹圩在保护优良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围绕种业和粮食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立足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挖掘资源潜力,提高农场劳动生产率与土地产出率,增强农场经济的综合竞争能力。
一是积极开展稻麦高产创建。
深入开展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小麦高产攻关活动,以创建活动为抓手,集成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提高土地产出率。
二是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
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到信息化平台建设先进单位考察学习,推进农场信息化网站建设,逐步建设物联网综合服务体系,提高农场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
“两个一体化”是指加快推进以农机服务、农资服务、农艺服务、农产品营销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以安全优质高效农产品为主的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体系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新镇人民政府关于2017年度农业结构调整暨“五个一万亩”规划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全市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暨秋冬种工作现场推进会精神,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力发展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实现2017年全镇贫困人口脱贫目标,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全镇2017年度农业结构调整暨“五个一万亩”规划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实现“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为主要目标,大力实施区域农业产业发展战略,牢固树立“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理念,按照“资源互补、产业共生、项目拉动、集团发展”的思路,根据各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打破行政区划界限,集中规划、连片布局,分区域大力推进标准化、专业化的特色产业基地和农业园区建设,以规模化经营促进区域化发展,形成连点成线、连线成带、连带成块的板块经济产业布局,着力推动全镇传统农业向山地高效生态农业转变。
(二)总体目标针对重新镇的资源条件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以发展高效生态特色农业板块经济为方向,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专、精、特、新”为方向,确保粮油稳产,经果林、蔬菜、中药材、烤烟、青贮玉米等产业得到巩固提升,我镇打造“五个一万亩”,重点发展万亩烤烟、万亩蔬菜、万亩经果林、万亩青贮玉米及万亩中药材等生态新兴产业。
二、板块布局(一)经果林板块:种植主要集中在峰岩村、石牛村、小坡村、金华村、平桥村与伏龙6个村。
(二)万亩蔬菜板块:2017年县批复我镇第三批产业申报蔬菜种植面积为7730亩,结合我镇实际,村社一体专业合作社集中种植与带动农户自种面积,共计10050亩,下表是县批复我镇第三批产业申报蔬菜分解表:(三)中药材板块:以发展白芨、前胡、木瓜、瓜蒌和皂角为主,种植主要集中在木山、桥边、杨家湾等村,现已有杨家湾村种植木瓜、瓜蒌、皂角共计900亩,木山村种植白芨、前胡2500亩,计划2018年全镇增加1500亩中药材种植,主要围绕公路沿线调减玉米种植地块种植,2019年新增种植5500亩中药材,从而打造重新镇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
(四)万亩烤烟板块:烤烟、小麦套种分布板块(烟站数据)与公路沿线减种玉米规划表:(五)万亩青贮玉米板块:根据“一县一业”种草养牛要求,我镇计划2018年种植青储玉米11000亩,主要种植范围为G212国道与龙塘至平桥公路沿线调减玉米地块与非烤烟、蔬菜基地地块,确保我镇种得出草,养得起牛,群众能致富,真正做到“产销”一体化。
三、重点工作抓好农业板块经济,关键在于抓妤科学技术应用、规模化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经营主体培育、新型市场开拓、农业资金投入六大要素。
(一)狠抓科学技术应用,加大良种推广。
根据五大农业板块经济发展需求,大力实施种子、种苗、种畜、种禽“四种”工程,立足就地育种苗(种畜禽)、就地供种苗(种畜禽),把“四种”工程作为农业板块经济的重点来抓。
(二)狠抓规模化种植(养殖)基地建设。
结合我镇主导产业,积极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规划并分别建成规模万亩以上的商品蔬菜生产基地。
建成蜂岩一石牛一小坡,平桥一金华一伏龙等村万亩以上标准果园,建成全镇18个村(社区)各有一个200亩左右连片蔬菜种植基地与村社一体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自种蔬菜,从而达到万亩蔬菜种植示范镇,建成木山一桥边一杨家湾等村万亩以上标准药园,建成我镇13000余亩烤烟种植,建成万亩青贮玉米板块基地,建成头堰10万羽标准化规模林下养鸡鸡养殖场,全镇实施分散养殖土鸡,带动贫困户增收,预计全镇年出栏土鸡20万羽,恒大帮扶建成头堰蔬菜大棚441个,各村(社区)自建大棚700个等。
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着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从生产、加工到进入市场等各个环节都要按照绿色、生态及有机要求,全程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及监测制度,实现“产地环境优良化、投入品使用规范化、生产过程标准化、产品质量安全化”。
(三)狠抓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产业到哪里,基础设施配套到哪里”的要求,积极争取项目,着力加强以排灌渠系、小型集雨蓄水和提灌设施为重点的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以田间耕作道路、干道连接基地路为重点的交通路网建设;加快建设以滴灌喷灌、棚架、塑料大棚、遮阳网覆盖等为重点的基地设施,建立青(微)贮及秸秆加工厂,完善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抓好以村兽医室建设为主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
(四)狠抓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一是加快发展农业深加工企业。
支持现有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规模、提质增效;扶持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家庭作坊升级改造。
在产业集中发展区域建设特色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引导各类企业和投资主体建立基地、兴办项目、开展精深加工,将农产品加工集中起来,形成规模经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力争到2018年,有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家以上,引进或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以上,农业专业合作社每年增加5个以上。
二是加快发展农业园区建设。
整合各种资源和各类项目资金,强力推进农业园区建设,按照发展要素,资源和产业集聚、集约、集群“三集同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美“三生统筹”的理念,促进一二三产融合互动,形成农工贸一条龙、产加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切实把园区建设成为农村改革先导区、体制创新试验区、板块经济示范区。
率先在农村改革、土地流转、农村金融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到2018年,在全镇范围内建成2 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三是加快发展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
在各类专业村和特色优势产业带,积极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着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公司+扶贫超市+支部十合作社十农户+基地”等模式,我镇由镇政府统筹成立了1个公司与18个村社一体专业合作社,公司统筹全镇产业发展,通过扶贫超市外销,合作社实施,农户种植,达到“产销”一体化。
(五)狠抓新型市场开拓。
围绕烤烟、蔬菜、中药材、经果林与青贮玉米等重点产业,在集镇已经建设并使用农贸交易市场1个,成立村级集体公司1个,扶贫超市2个,村社一体专业合作社18个。
支持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扩大“司社对接、农社对接、农企对接、农超对接”范围,培育微信、电子云平台等新型流通业态,加大与京东电商进农村战略的合作力度,让重新镇农产品销售市场全面电子商务时代。
加强“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管理,完善品牌运营机制,加大宣传培育力度,按照“统一品牌形象、统一包装设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商店标识”的要求,在淘宝、京东等网络购物平台开设品牌旗舰店。
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成立以党委书记为召集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农业、扶贫、林业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全镇农业板块经济建设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定期和不定期研究农业板块经济建设的重大问题,负责全镇特色农业板块经济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工作。
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在镇农业服务中心,代振中为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事务。
二是明确部门职责。
全镇板块经济工作由镇农业服务中心总牵头。
各单位分别负责相应板块经济建设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制定,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推进产业工程项目的实施。
三是镇成立高效生态农业板块经济工作领导小组。
将农业板块经济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主导产业,制定工作措施,细化推进方案,强化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完善工作机制,做好产业发展的协调服务工作。
(二)强化资金投入。
一是强化资源整合。
扎实抓好创新支农资金管理体制机制试验试点创新工作,制定高效生态农业板块经济发展扶持办法,整合国家生态保护功能区、扶贫开发、退耕还林及巩退项目、农业结构调整、畜牧产业扶持、新农村、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集中财力发展农业板块经济。
二是强化财政扶持。
从2018年起,镇级财政每年预算不少于10万元专项资金投入“五个一万亩”农业板块经济建设,推动生态农业板块经济发展。
要走出“政府拿钱、农民种田”的误区,大胆探索以奖代补和“无偿投入、有偿使用、滚动发展”等模式,激发农民自力更生促发展的内在动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综合运用贷款贴息、参股、担保、先建后补等方式,引导和撬动社会资金投入“五个一万亩”农业板块经济建设。
三是创新金融支持。
要采取“平台+金融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模式运作,积极搭建农业产业融资平台。
(三)强化技术支撑。
一是构建科技服务体系。
成立重新镇“五个一万亩”农业板块经济发展专家组,骋请县专家,专门为山区农业发展把脉,拟定年度实施方案,制定生产技术方案和年度培训计划等,对镇技术人员进行室内课堂和实她操作培训,再由镇技术人员到各村培训村干部、专业合作社成员和种养殖大户,再由村干部、专业合作社成员和种养殖大户培训农户,通过层层培训,使农户户均有1-2人掌握关键技术。
二是推进产学研结合。
加强与科研院所、企业与高等院校的合作,推进协同创新,实施联合攻关,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增强科技对现代农业的支撑作用。
三是强化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公益性职能。
全力推进基层农技服务推广体系改革,健全乡镇农技服务推广机构,实现镇村农技服务推广机构一体化管理。
四是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
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大力实施“阳光工程”“绿色证书”等培训工程,按照产业发展要求,开展系统化农业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培训提质增效。
(四)建立利益链接机制。
按照“资源共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坚持围绕公司统筹,合作社建基地,扶持和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链接机制和稳定的农产品产销关系,实现以加工带基地、基地促加工的良性互动。
(五)建立示范引领机制。
镇、村要创办科技示范样板,让群众看有典型、学有榜样。
其中,镇级样板不低于500亩,村级样板不低于100亩,确保我镇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以上。
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各创办样板500亩以上;副科级班子成员各创办示范样板100亩以上;通过2-3年时间,形成一批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创新种植、养殖模式,大力发展种养结合、林牧结合、林药结合等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
各级要大力宣传在推进农业板块经济建设中总结出来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为切实加快山地生态高效农业板块经济营造良好氛围。
(六)创新土地流转机制。
按照“先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开”指导思想,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指导机构,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平台,规范土地流转管理,进步规范和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行相对集中连片开发和规模经营。
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土地保底租金+按股分红”、“保护价收购农产品+按股分红”等利益分配模式,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