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单、多点测斜仪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8有下列情况之一,仪器不准入井:
a)指示悬重与实际悬重不符;
b)井下有涌、漏、阻、卡现象;
c)井下摩阻大,粘卡严重;
d)循环时泵压不正常。
5.1.9单点吊测时检查绞车钢丝绳与旋转接头连接是否紧密。
5.2入井测量
5.2.1地面工作完成后,拨动开始测量开关,按动启动按钮的同时启动地面计时秒表,将仪器装入抗压筒,入井测量。
1
本标准代替Q/ZY 0940—2000《电子单、多点测斜仪操作规程》。
本标准与Q/ZY 0940—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测斜操作所需的设备及软件中的内容;
——更改了地面检测、下井测量中的内容;
——增加了测斜仪器的维护中的内容。
本标准由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二公司。
5.2.2下井测单点时,可用钢丝绳吊测,钢丝绳入井处要做两个以上标识。
5.2.3起钻进行多点测量时,根据设置的延迟时间、间隔时间,待仪器静止后(每个测量点前后15s应保持钻具处于静止状态),记下该测点的测量深度和测量时间。
5.2.4起出仪器后,把仪器从抗压筒中取出,关闭电源开关,卸下电池筒,将探管和地面设备连通,读取测量数据。
本标准起草人:张国俊、唐军、谭先涛、马建强、张翠花。
电子单、多点测斜仪操作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单、多点测斜仪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测量技术指标、操作方法及维护与保养。
本标准适用于钻井作业中能测量单个或连续多个点的井斜角、井斜方位角、磁性工具面角、重力工具面角的电子单、多点测斜仪。
2结构与工作原理
2.1结构
6维护和保养
6.1测斜仪器的维护
6.1.1每次下井使用后应及时清洁硬件设备。
6.1.2丝扣处、“O”型圈涂润滑脂。
6.1.3仪器存放过程中应防尘、防潮,湿度不大于80%(RH),环境温度控制在30℃以内。
6.1.4仪器在运输过程中应防震。
6.2.5仪器保护筒应存放在弱磁环境中(小于20高斯);并保持仪器整体平放在平台上,不得使本体部分悬空,防止弯曲变形。
测斜仪标准配置由探管、接口电源箱、计算机、打印机、通讯电缆等组成。其中探管由测量头、电子柱和电池筒组成。
2.2工作原理
测斜仪探管中的测量头包括三个加速度计和三个磁通计。三个加速度计测量重力加速度在相互垂直的三个轴向上的分量。三个磁通计测量相互垂直的三个轴向上的地磁分量。传感器与其侍服电路将输入量变成了与之相对应的输出电压。温度传感器及其电路将温度变换成输出电压。这7个输出电压和一个基准电压经选通开关依次输入到A/D变换器,生成数字信号,存入存储单元,就完成了测量采集数据的过程。
3来自百度文库器技术指标
3.1测量范围
测量范围为:
井斜角:0°~180°。
方位角:0°~360°。
工具面角:0°~360°。
3.2重复测量精度见表1
表1仪器精度
项目
精度范围(°)
井斜角INC
±0.2
井斜方位角AZ
±1.5
工具面角(井斜>10°重力工具面角)
±2.0
工具面角(井斜≤10°磁性工具面角)
±2.0
3.3其它技术指标
6.2测斜仪器的保养
6.2.1每次上井前对探管、接口电源箱、计算机、打印机进行联机检查,保持本体清洁。
6.2.2每次上井前对仪器各部位的紧固螺钉进行检查,发现松动及时拧紧。
6.2.3仪器每使用半年,应进行有关参数的标定和检测。
4.2入井部分:探管、隔热筒、外保护筒。
4.3软件:地面检测软件、入井测斜软件、补偿软件。
5操作方法
5.1地面检测
5.1.1连接地面设备,接口电源箱的开关置于地面检查状态(如图1所示)。
图1
5.1.2检查接口电源箱电源,确保交流电压在设计值(220±10)V内。
5.1.3逐节检测电池,每节电池的短路电流应大于3.5A,并检查电池筒通电的各连接部位。
5.1.4检查抗压筒、隔热筒无弯曲变形,丝扣、密封圈是否完好,减震系统是否起作用。
5.1.5检查探管:
a)外观完好,无弯曲变形;
b)连接插孔清洁;
c)电源开关工作正常;
d)启动检测软件,检测井斜、方位、工具面、重力矢量和磁场矢量等数据。
5.1.6进行入井前设置,设置测量延迟时间、间隔时间。
5.1.7检查地面测斜绞车运转情况及测斜仪外筒密封、减震情况,及时更换“O”型密封圈、减震胶棒和弹簧。
3.3.1探管工作温度范围:+6℃~+125℃。
3.3.2抗压筒承压:≥100MPa。
3.3.3抗压筒外径:45mm/35mm。
3.3.4测量点数:2000个。
3.3.5测量延迟时间:1s以上可调。
3.3.6测量的间隔:5s以上可调,标准为1min。
4测斜操作所需的设备及软件
4.1地面部分:计算机、接口电源箱、测试电缆线。
a)指示悬重与实际悬重不符;
b)井下有涌、漏、阻、卡现象;
c)井下摩阻大,粘卡严重;
d)循环时泵压不正常。
5.1.9单点吊测时检查绞车钢丝绳与旋转接头连接是否紧密。
5.2入井测量
5.2.1地面工作完成后,拨动开始测量开关,按动启动按钮的同时启动地面计时秒表,将仪器装入抗压筒,入井测量。
1
本标准代替Q/ZY 0940—2000《电子单、多点测斜仪操作规程》。
本标准与Q/ZY 0940—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测斜操作所需的设备及软件中的内容;
——更改了地面检测、下井测量中的内容;
——增加了测斜仪器的维护中的内容。
本标准由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二公司。
5.2.2下井测单点时,可用钢丝绳吊测,钢丝绳入井处要做两个以上标识。
5.2.3起钻进行多点测量时,根据设置的延迟时间、间隔时间,待仪器静止后(每个测量点前后15s应保持钻具处于静止状态),记下该测点的测量深度和测量时间。
5.2.4起出仪器后,把仪器从抗压筒中取出,关闭电源开关,卸下电池筒,将探管和地面设备连通,读取测量数据。
本标准起草人:张国俊、唐军、谭先涛、马建强、张翠花。
电子单、多点测斜仪操作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单、多点测斜仪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测量技术指标、操作方法及维护与保养。
本标准适用于钻井作业中能测量单个或连续多个点的井斜角、井斜方位角、磁性工具面角、重力工具面角的电子单、多点测斜仪。
2结构与工作原理
2.1结构
6维护和保养
6.1测斜仪器的维护
6.1.1每次下井使用后应及时清洁硬件设备。
6.1.2丝扣处、“O”型圈涂润滑脂。
6.1.3仪器存放过程中应防尘、防潮,湿度不大于80%(RH),环境温度控制在30℃以内。
6.1.4仪器在运输过程中应防震。
6.2.5仪器保护筒应存放在弱磁环境中(小于20高斯);并保持仪器整体平放在平台上,不得使本体部分悬空,防止弯曲变形。
测斜仪标准配置由探管、接口电源箱、计算机、打印机、通讯电缆等组成。其中探管由测量头、电子柱和电池筒组成。
2.2工作原理
测斜仪探管中的测量头包括三个加速度计和三个磁通计。三个加速度计测量重力加速度在相互垂直的三个轴向上的分量。三个磁通计测量相互垂直的三个轴向上的地磁分量。传感器与其侍服电路将输入量变成了与之相对应的输出电压。温度传感器及其电路将温度变换成输出电压。这7个输出电压和一个基准电压经选通开关依次输入到A/D变换器,生成数字信号,存入存储单元,就完成了测量采集数据的过程。
3来自百度文库器技术指标
3.1测量范围
测量范围为:
井斜角:0°~180°。
方位角:0°~360°。
工具面角:0°~360°。
3.2重复测量精度见表1
表1仪器精度
项目
精度范围(°)
井斜角INC
±0.2
井斜方位角AZ
±1.5
工具面角(井斜>10°重力工具面角)
±2.0
工具面角(井斜≤10°磁性工具面角)
±2.0
3.3其它技术指标
6.2测斜仪器的保养
6.2.1每次上井前对探管、接口电源箱、计算机、打印机进行联机检查,保持本体清洁。
6.2.2每次上井前对仪器各部位的紧固螺钉进行检查,发现松动及时拧紧。
6.2.3仪器每使用半年,应进行有关参数的标定和检测。
4.2入井部分:探管、隔热筒、外保护筒。
4.3软件:地面检测软件、入井测斜软件、补偿软件。
5操作方法
5.1地面检测
5.1.1连接地面设备,接口电源箱的开关置于地面检查状态(如图1所示)。
图1
5.1.2检查接口电源箱电源,确保交流电压在设计值(220±10)V内。
5.1.3逐节检测电池,每节电池的短路电流应大于3.5A,并检查电池筒通电的各连接部位。
5.1.4检查抗压筒、隔热筒无弯曲变形,丝扣、密封圈是否完好,减震系统是否起作用。
5.1.5检查探管:
a)外观完好,无弯曲变形;
b)连接插孔清洁;
c)电源开关工作正常;
d)启动检测软件,检测井斜、方位、工具面、重力矢量和磁场矢量等数据。
5.1.6进行入井前设置,设置测量延迟时间、间隔时间。
5.1.7检查地面测斜绞车运转情况及测斜仪外筒密封、减震情况,及时更换“O”型密封圈、减震胶棒和弹簧。
3.3.1探管工作温度范围:+6℃~+125℃。
3.3.2抗压筒承压:≥100MPa。
3.3.3抗压筒外径:45mm/35mm。
3.3.4测量点数:2000个。
3.3.5测量延迟时间:1s以上可调。
3.3.6测量的间隔:5s以上可调,标准为1min。
4测斜操作所需的设备及软件
4.1地面部分:计算机、接口电源箱、测试电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