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见长高校的文科阶段性发展战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文科发展关系到一流大学的建设和高校竞争优势的形成。理工见长高校文科发展具有阶段性、长期性、渐进性,每一所大学发展历史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所处阶段不同。理工见长高校的文科发展,大体要经历起步、发展、提高三个阶段。理工见长高校文科建设要实施阶段性发展战略。在建设的过程中,不同的学校要分析自身的发展状态,弄清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明确本阶段建设的思路、目标、行动方案、评价标准,并适时地推进发展阶段之间的战略转变。进入全面提高阶段后,理工见长高校文科建设要坚持把握文科发展的方向性,着力加强文科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良好学术生态。

关键词:理工见长高校;学科建设;文科建设;文科发展;阶段性战略

1952年起,我国在高等教育界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这次院系调整,一方面,改变了高等教育过去重文轻理的专业结构,加强了工、农、林、医等学科专业,适应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存在不少弊端,其中之一是拆散了综合性大学,除少数文、理综合大学以外,其余皆为单科性大学。改革开放以后,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一流人才,单科性大学纷纷向多科、综合性大学发展,如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理工科大学创办、发展文科。

理工见长高校(以下简称理工高校)文科建设和发展虽然有四十余年的历史,但仍处于艰难的建设过程中,其水平与综合性大

学的文科相距较远。理工科大学如何发展文科,尽管已有众多探讨,仍然值得总结、探索。客观事物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理工科高校发展文科同样是一个过程。过程是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由一个一个阶段所组成。根据学科发展的规律,以及笔者在华中科技大学参与学科建设,特别是文科建设的经验,研究认为学科发展大体经过起步、发展、提高三个阶段。理工高校文科发展具有阶段性、长期性、渐进性,要把握阶段性发展战略。在文科建设中,要分析本校所处的发展阶段,明确本阶段发展的思路、目标、行动方案、评价标准,并适时地推进阶段之间的战略转变等。本文以华中科技大学文科发展为例,阐述文科发展在阶段性发展战略中的三个战略阶段。

一、文科的高起点创建阶段

华中科技大学文科发展历史可追溯至华中工学院时期,系我国最早创办文科的理工高校之一。其文科发展起于偶然。1979年,时任院长朱九思先生到美国、加拿大、日本访问两个半月,得出印象:这些国家的一流大学都是由单学科、多学科高校发展为综合性大学;综合性是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一流大学发展规律。因此,朱九思先生回国后,从建设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出发,开始在学校仅有工科专业的基础上创建文科。

(一)明确文科创建的思路

理工高校创办文科并非从“无”开始,而是从“有”开始。“有”表现在:学校已经有一批高水平的理工科学科,有学科建设的经验,

是硕士点、博士点的授权单位;已经有政治理论部,包括哲学教研室、经济学教研室、党史教研室,还有外语系等文科教学科研单位,并聚集了一批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科老师。同时,国内文科综合性大学有一批较高水平的文科学科、专业,有大师级的学者,可以借力发展。因此,华中科技大学创建文科的基本思路是,依托现有文科教师,聘请校外高水平学者,高起点创建。高起点创建主要体现在,先建立研究所,申报硕士点,再创造条件,申办本科专业。

(二)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

根据文科创建的思路,华中科技大学采取有效行动,扎实推进文科建设,这些行动主要有:

其一,创建研究所(室),聘请名家担任所长(主任)。从1980年至1984年,华中科技大学先后建立了高等教育研究所、中国语言研究所、哲学研究所、经济学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美术摄影研究室。众所周知,学科水平首先取决于学科带头人的水平。高起点创建文科,要聘请高水平学者担任带头人,引领学科建设。为此,华中科技大学领导采取特殊政策,在国内高校聘请学科带头人:高等教育研究室聘请有丰富教育管理经验的姚启和先生担任主任;中国语言研究所聘请著名语言学家严学宭先生担任所长;哲学研究所由朱九思先生亲自担任名誉所长;经济学研究所由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先生担任所长;社会学研究所聘请著名社会学家王康先生担任所长,同时聘请费孝通先生指导;美术摄影研究室聘请著名艺术家周韶华先生担任主任。这些学者扎扎实实带领

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推进学科建设,在华科文科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其二,创建硕士点、本科专业。在文科发展中,华中科技大学首先着力创建硕士点,并在创建的过程中培养师资、积累教学经验,为申办本科专业做准备。从1983到1986年,华中科技大学先后获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外国经济思想史、社会学、高等教育学、科技英语等硕士学位授予权。与此同时,先后成功申报科技英语、技术经济、新闻学、汉语言文学、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社会学等本科专业,部分文科教学科研组织逐步获准招收本科学生。文科因为有了硕士点、本科专业,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

其三,广泛开展学术交流。高校只有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才能让教师们把握学术前沿,活跃学术思想,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为此,一方面,华中科技大学千方百计邀请国内外文科领域著名学者来校讲学和开展学术研讨活动。例如,华中科技大学邀请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西蒙、爱泼斯坦等著名学者来校讲学;邀请国内著名学者和专家费孝通、雷洁琼、杨伯峻等来校开展学术交流。另一方面,华中科技大学鼓励文科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凡出去参加学术活动的教师,回来后需在本单位报告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体会,分享学习经验。

其四,创办学术期刊。高校学报和专业期刊是反映一所高校学术创新水平的重要窗口,也是促进学术交流、扩大学术影响以及

推动学术研究繁荣的有效载体。可以说,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学校对外的学术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华中科技大学先后创办了《语言研究》《高等教育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期刊,为华中科技大学学科综合化发展和深度参与人文社会科学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这些期刊在业内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确立“应用为主,交叉见长”的方针

至1987年,华中科技大学文科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一定的规模,已毕业硕士研究生111名、本科生181名、专科生380名。同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召开第一次文科工作会议,对文科建设的情况进行回顾总结,提出了“应用为主,交叉见长”的文科建设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主要基于三个原因:一是社会科学发展综合化的趋势;二是社会主义建设对文科人才的要求;三是学校自身强大的工科优势。因此,学校提出:“我们要培养既懂得科学技术,又懂得经济、政治、法律的人才,来研究我国的技术结构、技术开发政策和对策;要培养既懂得语言学,又懂得计算机科学的人才,来研究语言信息、人机对话和机器翻译等;要培养既懂得教育科学,又懂得系统工程和宏观管理理论的人才,从事教育发展的预测、规划和管理;要培养既懂得新闻理论和党的政策,又懂得科学技术并且能够掌握现代化通讯手段的人才,从事新闻工作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