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铸件中的偏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
(3) q>1
v u 1
此时
CS C0
K0<1时 →
C* S
产生负偏析
一、正常偏析


当铸件(锭)凝固区域很窄时(逐层凝固),固 溶体初生晶生长成紧密排列的柱状晶,凝固前沿 是平滑的或为短锯齿形,枝晶间液体流动的作用 次要,宏观偏析的产生与结晶中的溶质再分配有 关。 k0<1的合金,铸件先凝固区域(铸件的外层) 的溶质浓度低于后凝固区。(k0>1的合金与之 相反)。按照结晶的规律(溶质再分配规律), 这是正常现象,故称为正常偏析。
C k 0C0 1 fS
* S
k 0 1
q
q 1 1
q>0 k0 C0 fs 同号;
C
* S
:固液界面上固相的溶质浓度 β:凝固收缩率
μ :等温线移动速度
V:液体沿μ方向的流动分速度 当合金一定时,CS*取决于 q, q取决于V/ μ
图6-17
③逆V型偏析是由于密度小的溶质浓化液在固液两相区上升 而引起的——沿枝晶上升。在其流经的区域,枝晶发生熔 断,形成沟槽。残余液体沿沟槽继续上升,产生逆V型偏析
④冷速降低,枝晶粗大,液体沿枝晶间的流动阻力减小,
增加V型和逆V型偏析的倾向。 ⑤铸锭凝固初期:在铸锭下半部形成负偏析区。
而铸锭的上半部则形成正偏析区。
2、按各部位的浓度Cs与Co的偏析情况分类:
CS C0 CS C0 :正偏析 :负偏析
微观偏析和宏观偏析也可用这种方法来分。
二、微观偏析
微观偏析是合金在结晶过程中溶质再分配的 必然结果。
按其形式可分为: 胞状偏析 枝晶偏析 晶界偏析
(一)枝晶偏析
1.枝晶偏析的形成 由于固溶体合金多按枝晶方式生长,分枝本身 (内外层)、分枝与分枝间的成分是不均匀的,称 枝晶偏析(属晶内偏析)。 原因: 实际生产时,铸件凝固是非平衡结晶过程。
2.组元的分布规律:
① 使金属熔点升高的组元富集在分枝中心和枝干上。 ② 使金属熔点降低的组元富集在分枝外层或分枝间, 甚至在分枝间出现不平衡第二相。 ③ 其他部位的成分介于两者之间。 铸件凝固后,各组元在枝干中心与其边缘之间的 成分分布可近似地用Scheil方程式描述。
枝干中心仅6% 分枝间最高为 23%
V:液体沿 μ方向的流动分速度; μ:等温线移动速度。 当R变化,μ变化, q变化时:
C* S 变化,而产生带状偏析。
(六)重力偏析
由于固、液相之间或互不相溶的液相之间的密度不 同,在凝固过程中发生沉浮现象而造成的偏析称重力偏析。
如铸锭中经常发现底部和顶部存在着明显的成分差异。 重力偏析产生在铸件凝固之前或刚刚开始凝固之际。
(1)偏析系数: (2) 枝晶偏析度
1 k0
越大,枝晶偏析越严重。
Cmax:某组元在枝晶偏析区内的最高浓度 Cmin:某组元在枝晶偏析区内的最低浓度 C0:某组元的原始平均浓度
Cmax Cmin Se C0
⑶枝晶偏析比
枝晶中的最高溶质浓度 SR 枝晶中的最低溶质浓度
4.影响枝晶偏析的因素:
一、偏析的分类
1、根据偏析的范围分
a)微观偏析:短程偏析, 指微小范围内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成分不均匀→组织上的差别→ •还可能使铸件难于加工。 冲击韧性和塑性↓ 铸件的热裂倾向性↑
b) 宏观偏析:长程偏析或区域偏析, 指铸件各部分之间化学成 分的差异。
使铸件各部分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产生很大的差异 →影响铸件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果。
晶粒中心只有不明显的负偏析(或正偏析),而晶界区域 却显示出明显的正偏析(或负偏析),这种偏析称为晶界偏析 。
1、晶界偏析的形成
(1)晶界平行于生长方向: 在液体与晶界交界处形成偏析 (2)两个晶粒相对生长: 最后凝固的晶界处 ,
2、预防和消除:
与枝晶偏析相同。
图6-7 晶粒平行于生长方向形成的晶界偏析
平衡凝固 固体无扩散而液体有扩散
固体有若干扩散而液体部分、混合 固体无扩散而液体完全混合
K0<1
C0 k0C0 start end
图 单向凝固时铸件内溶质的分布




①细等轴晶区 结晶快,溶质来 不及扩散,溶质浓度为C0 ②柱状晶区,凝固区域窄, 凝固过程溶质不断被排斥,使 其浓度逐渐升高。 ③当铸件中心部位的液体降 至结晶温度时,生长出粗壮的 等轴晶。含溶质浓度较高的液 体被阻滞在柱状晶区和等轴晶 区之间。该处C. S. P 含量较高。 ④中心粗大等轴晶成分均匀, 接近C0 。(>C0)
⑴ K0偏离↑,Se、SR ↑,偏析严重。 ⑵ Ds ↓, Se、SR ↑,偏析严重。 ⑶ 冷却速度V0 :实际上是τ 和 S(枝晶间距的一半) ⑷ 其他元素的存在
5.枝晶偏析的消除:
退火:把铸件加热到低于固相线100~200℃,长期保温, 使溶质原子充分扩散,则可减轻或消除枝晶偏析。
(二)晶界偏析
影响因素: ①固液两相区内液体在枝晶间流动:
②一次分枝长度
增 加 一 次 分 枝 长 度 的 素 元, 促 使 逆 偏 析 : Cu Sn 8% 元, 获 得 正 常 偏 析 : Fe 缩 短 一 次 分 枝 长 度 的 素 但P减 小 一 次 分 枝 长 度 , 助 但 长Sn 逆 偏 析— — 例 外 Si 、Al
k0 1
稳定生长阶段
图6-21
R1 R 2液相溶质量增加;固溶质量减少。R 2 R1
则与上相反。
由于生长速度的波动,在铸件中产生带状偏析。
⑵ 当合金以枝晶方式生长时,铸件中存在固液两相区, 液体可以沿枝晶流动
C k 0C0 1 fS
* S
k 0 1
q
q 1 1
③铸件凝固区域的宽度,凝固收缩以及合金在凝固过程中金 属所受到的压力区域宽、收缩大、含气量高——促使逆偏析 但有例外。
(三)V型和逆V型偏析 在镇静钢锭中常常观察到V型和逆V型偏析带, 其中富集C、S、P。图6-17所示。
①铸锭凝固过程中,堆积层中央下部的晶体收缩下沉,而上 部的晶体不能同时下沉,在堆积层中则产生V型裂缝,其中被 富溶质的液体充填,形成V型偏析带。 ②铸锭中央部分下沉同时,侧面向斜下方产生拉应力,而产 生逆V型裂 纹,其中被富集溶质的低熔点液体充填,形成逆V 型偏析带。
V型、逆V型偏析机理未完全认清,有待进一步研究。
(五)带状偏析:
铸锭中有时会见到一种垂直于等温面推移方向的
偏析带,被称为“带状偏析”
离心铸造出现的环形带 — —机械振动 单向凝固时 — — — — — —无机械振动
图6 19 图6 20
⑴合金单向凝固,固液界面以平面向前推进:
考虑固相中有扩散:
fS C k 0C0 1 1 k 0
* S
k 0 1
DS
S2
式中:
DS:溶质在固相中的扩散 系数
fS:固相分数
C0:原始浓度
:局部凝固时间
S:枝晶间距的一半
k 0:平衡分配系数
K0愈偏离1, Ds愈小,则枝晶偏析愈严重。
3.枝晶偏析的表述法:
图6-8晶粒相碰形成的晶界偏析
三、宏观偏析
枝晶间的流动对宏观偏析的影响
正常偏析 逆偏析
V型和逆V型偏析
带状偏析 重力偏析
(一)枝晶间的流动对宏观偏析的影响:
1、液态金属沿枝晶间流动的原因:
•熔体本身的流动驱使两相区的液体流动;
• 凝固收缩的抽吸作用促使液体流动; •密度差而发生对流 ;
2. 当考虑到枝晶有液体流动时,枝晶的溶质分布:
图6-23
Al-Cu4.5%合金铸件水平定向凝固的宏观偏析
防止、减轻重力偏析的方法:
加快结晶速度 机械搅拌液态金属 加入第三组元,形成高 熔点、密度与液相相近 的固相,先形成枝晶骨 架。
(1)q=1: 此时
v v讨论: v 1 (1 )(1 ) 1 u u u
v u 1
CS C 0
(2)q<1
--不存在宏观偏析
v u 1
此时 C C S 0
K0<1时 →
C* S
产生正偏析
C* S
v u 1 K0<1时 →
利用正常偏析,用“区熔法”,提纯金属。

二、逆偏析
k0<1的合金,结晶由外向内逐渐进行,但在表面层 的一定范围内溶质的浓度分布却由外向内逐渐降低,称 为逆偏析,或称反常偏析。 常出现逆偏析的情况: 结晶范围宽的固溶体合金 ; 铸件缓慢冷却时逆偏析程度增加 ; 枝晶粗大时易产生逆偏析; 合金液含气量高时 ;






宏观偏析与铸件的凝固特点有关: 凝固区域较宽时,枝晶发达,枝晶偏析严重,正 常偏析减轻。 逐层凝固时,凝固前沿是平滑的或为短锯齿 形。——正常偏析生长。 正常偏析随溶质偏析系数 1 k 0 增大而增大。 1 k 0 较大,则凝固区域宽,倾向体积凝固,减 轻正常偏析或无正常偏析 正常偏析的存在使铸件性能不均匀,难以消除, 应加以控制。
Cu P b合金 ,液体存在分层现象— —上部含 因两组元密度相差较大 Sn P b合金 Cu Sn 多,下部含P b多。
①绝大多数的合金,固相密度较液相大,所以初生晶总要 下沉,即产生所谓的“结晶雨”,从而使铸锭上部和下部 的化学成分不同。 ② 铸件在凝固过程中,固液两相区内的液体存在密度差, 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也形成重力偏析。 (水平单向凝固) Al—Cu 4.5% 沿水平方向单向凝固,凝固界面前沿 液相中Cu量高、密度大,向下流动产生偏析。图6-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