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诗歌概述(简史)(周水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放声歌唱》
• • • • • • • • • • • • • • • 五月—— 麦浪。 八月—— 海浪。 桃花—— 南方。 雪花—— 北方。 我走遍了 我广大祖国的 每一个地方—— 呵,每一个地方的 我的 每一个 故乡!
• ——即使是“我”,也被“大我化”或“共同体 化” !
• 这种“大型非人格化群体”的抒情对象又是通过 “非人格化”的方式建构起来的——
延安,1949年随军南下。建国后,先后担任《天津日报》社编委、
《诗刊》编委,《人民日报》特约记者;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作家协会等部门的领导职务。 • 是在革命战争生活中成长起来的战士诗人,有着较高的政治理论 和文艺理论素养。新中国成立后,诗人立即以强烈的革命责任感 和火一般的战斗激情,为新中国刚刚开始的社会主义事业高唱颂
鸡笼山一唱屏风开, 绿水白帆红旗来! 大地的愁容春雨洗, 请看穿山明镜里—— 呵!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 祖国的笑容这样美! 桂林山水入襟, 此景此情战士的心——
• • • • • • • • • • •
江山多娇人多情, 使我白发永不生! 对此江山人自豪, 使我青春永不老!
• • • • •
三姐的山歌十万八千箩, 战士呵,指点江山唱祖国…… 红旗万梭织锦绣, 海北天南一望收!
的打造,它以粗粝的现实置换了纤巧的情感,以直白的陈述替代
了晦涩的象征„„

•第二节 代表作家 • 与代表作

• 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
• 一、主要诗作
• 《回延安》 • 《放声歌唱》 • 《桂林山水歌》 • 《十年颂歌》 • 《雷锋之歌》
• 将政治抒情诗打造成足以展示时代精神与国家形
象的平台。
• 诗歌可分为两类:
• 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 • “桂林山水甲天下”…… • 呵!是梦境呵,是仙境? • 此时身在独秀峰!
• 心是醉呵,还是醒? • 水迎山接入画屏!
• • • • 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 • • 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 • • 招手相问老人山, • 云罩江山几万年? • ——伏波山下还珠洞, • 室珠久等叩门声…… • • • • •
• 十七年诗歌
• 第一节 十七年诗歌的创作特点
• 1.颂歌和战歌为主导潮流。
• 2.抒情主人公变异:诗人“自我”与阶级、人民、 时代的“大我”相结合。 • 3. 诗歌流派贫乏,风格单一,个性化特征丧失。
• 4. 诗歌体式畸形化,极端推崇民歌体。
• 5. 诗歌审美内涵贫乏单一,竭力推崇所谓的崇 高美和诗歌的社会功能。
• 歌唱党和新的社会制度
• 李光天《一滴蜜》:
• 共产党把我们团结在一起

• •
共产党教我们穿暖吃饱
今天的生活正如一滴新蜜 明天的滋味比蜜还要美好。
• 歌颂领袖:艾青《在毛主席那里作客》
• 一封信吹起了一阵猛烈的风, • 每一颗心像鸣报喜讯的一口洪钟,
• 这封信,它的分量抵得上千斤重,
• 触动它一下,也要把手放得很轻,很轻,
• 《雷锋之歌》: •
呵,雷锋!/你白天的/每一个思念,你夜晚的/每一个梦境, /都是:人民……/人民……/人民……/你的每一声脚步,/ 你的每一次呼吸,/都是:/革命……/革命……/革命……
• ——雷锋已经不是具体的个体,而是一种时代精神的化 身,是“革命战士”群体,这个群体的共性是阶级性的、 时代性的,而不是个人化的……
歌和战歌。
• (二)创作简介
• 1、两大类创作
• 长篇叙事诗:《甘蔗林——青纱帐》、《团泊洼的秋天》等。
产生第三个东西。形式是民族的形式,内容应该是现实
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 (1958年3月,毛泽东
于成都会议)
• 文化干部:1959年由郭沫若、周扬署名编选的《红旗歌
谣》由《红旗》杂志社出版,其“编者的话”称:“新
民歌可以说是群众共产主义文艺的萌芽。这是社会主义
新时代的新国风。”
• “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
• 表现抗美援朝题材的诗作 • 边疆诗人的诗作:公刘、白烨、李瑛、张永枚
• 2、表达政治激情的政治Hale Waihona Puke Baidu情诗
• 郭小川的政治抒情诗: 《望星空》、《青纱帐甘蔗林》——热
情向上,勇于斗争,在困难面前百折不回,充满理想,为自己献 身的伟大事业自豪。
• 二、特殊的抒情主人公
• 诗人“自我” 与阶级、人民、时代的“大我” 相结合,以“阶级”或“人民的代言者”身份出
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我来了》) 的模式揉为一体,成为新民歌的典型标志。
• 社里麦穗插云间,麦芒刺破玉皇殿,麦根扎到龙王府,
• ——“人定胜天”的主题和“古今同台”、“神人同台”
吓得东海波浪翻。
• 铁锄头,二斤半,一下挖到水晶殿,龙王见了就打颤, 就作揖,就许愿,“缴水,缴水,我照办!” • 开渠开到龙王庙,气得龙王胡子翘。挖的挖来挑的挑, 大水冲到龙王庙。不是大水不认自己人,是我要在旱田
二是这个群体是依赖于某种集体性原则而建立起来的。
• 《放声歌唱》:

呵,我们共和国的/万丈高楼/站起来!/它, 加高了/一层——/又一层! 党,/正挥汗如雨!/工作着——/在共和国大厦 的/建筑架上! 呵,我们——/共和国的建设者/„„呵,我们— —/共和国的保卫者/„„


• ——三个宏大的共同体!
• “我”,是“战士群体”的代言人…
• 三、诗歌体式单一
• (一)两种基本体式: • 政治抒情诗:一般较长,用排比、阶梯式等修辞手
法,增强诗的气势和感染力。
• (政治)叙事诗:诗人一般在情感、心理层面表现
时代与革命精神。代表诗人是李季、闻捷和张志民。
民间风:主要是指叙事诗对民歌民谣及唱本俗曲等民间文艺
• (三)风格庄重、恢弘;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 诗”为骨架,辅之以中国传统诗歌中的赋、比、 兴手法。
• 贺敬之诗歌是“诗化的政论”,完善了民族国家想象的 诗语构型,把讴歌时代的政治抒情诗推向巅峰。
桂林山水歌
•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 •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 •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 水几重呵,山几重? • 水绕山环桂林城…… • 是山城呵,是水城? • 都在青山绿水中…… • • • • • 呵!此山此水入胸怀, 此时此身何处来? ……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 此来关山千万重。
• 四、风格单一
• 热烈而豪迈的情绪 • 铿锵而激昂的音调
• 铺排而直白的用语 • 宏大而崇高的意象
• 诗歌体式大致分类
• •
• 颂歌: 《新华颂》《在毛主席那里做客》
抒情诗
战歌: 《望星空》《青纱帐甘蔗林》
• • •

民间风:田间的《赶车传》
叙事诗
大叙事:李季的《生活之歌》 《杨高传》
• ——叙事诗的数量在十七年阶段所占比例不大!
• 李季的“石油诗”诗集:《玉门诗抄》、《致以石油
工人的敬礼》、《玉门诗抄二集》
• 邵燕祥诗集:《到远方去》和《给同志们》记录了建
设者的英雄业绩,也歌唱了他们的满腔豪情。
• 贺敬之的《十年颂歌》
• 其 他 内 容:
• 闻捷的《天山牧歌》 • 田间的诗集:《马头琴歌集》
• (二)战歌
• 1、表达战斗激情的军旅战歌:
• 它来了,它终于来了,
• 写它的那只大手呵, • 写下了多少辉煌的大作, • 成了真理的星座, • 永恒地照耀在人类的上空。

• 歌颂社会主义建设 • 大跃进:
• 一个谷穗不算长,黄河上面架桥梁,十辆卡车并排走, 火车驶过不摇晃。 • 麦秸粗粗像大缸,麦芒尖尖到天上,一片麦壳一片 瓦,一粒麦子三天粮。 • 玉米稻子密又浓,遮天盖地不透风,就是卫星掉下 来,也要弹回半空中。 • 猪王猪王,体壮身长,气死大象,吓倒金刚。
• 抒情短诗:一般是表现他对新时代某些事物的感受,
感情真挚,意境清新,民歌和古诗韵味浓厚,如《回延
安》、《桂林山水歌》、《三门峡》、《梳妆台》等。
• 长篇政治抒情诗:主要表现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
件和重要人物,如《放声歌唱》、《十年颂歌》、《雷
锋之歌》、《中国的十月》等。
•二、总体特征
• (一)抒情主体的“大我”化

民间风:主要是指叙事诗对民歌民谣及唱本俗曲(包括鼓词、
弹词、莲花落、道情)等民间文艺样式的吸取和借鉴,代表作有
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的《漳河水》、田间的《赶车
传》、张志民的《死不着》均被收入“中国人民文艺丛书”。
• 大叙事:主要是指叙事诗对战争与革命、解放与胜利等宏大
的题材和主题的宣叙。规模宏大的叙事诗参与了民族与国家形象
样式的吸取和借鉴,代表作有田间的《赶车传》、张志民的《死
不着》等。
• 大叙事:主要是指叙事诗对战争与革命、解放与胜利等宏大
的题材和主题的宣叙。规模宏大的叙事诗参与了民族与国家形象 的打造,它以粗粝的现实置换了纤巧的情感,以直白的陈述替代
了晦涩的象征。代表作有李季的《杨高传》三部曲(《五月端
阳》、《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玉门儿女出征记》)等。
• 抒情主人公特征:一个置身革命队伍、站稳阶级 立场、观察斗争风云、肩负历史使命的“大我”。
• (二)以宏大的共同体或意象为抒情对象
• 抒情对象多为非人格化群体,如国家、阶级、政党、大
型工厂、集体化的农村、革命队伍等。
• 抒情对象的两个特征:一是这个群体不是由个体人格
和个人意志所能代表和体现的,而是“想象的共同体”;
七星岩去赴神仙会, • 塞外的风沙呵黄河的浪, 招呼刘三姐呵打从天上回…… • 春光万里到故乡。 人间天上大路开, 要唱新歌随我来! • 红旗下:少年英雄遍地生—— • 望不尽:千姿万态“独秀峰”!
•郭小川的政治抒情诗
• 一、作者及创作概况简介
• (一)生平

郭小川(1919-1976)原名郭恩大,河北丰宁人。1937年赴
现。
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即一种
情感的载体,一种虚拟存在。
• 郭小川《青纱帐甘蔗林》——
• 看见了甘蔗林,我怎能不想去青纱帐!
北方的青纱帐啊,你至今还这样令人神往;
想起了青纱帐,我怎能不迷恋甘蔗林的风光! 南方的甘蔗林哪,你竟如此翻动战士的衷肠。 哦,我的青春、我的信念、我的梦想…… 无不在北方的青纱帐里染上战斗的火光!
种早稻。
• 合理的想象与夸张畸变为吹牛皮、说大话:
• 一个谷穗不算长,黄河上面架桥梁,十辆卡车并排 走,火车驶过不摇晃。
• • •
麦秸粗粗像大缸,麦芒尖尖到天上,一片麦壳一片
瓦,一粒麦子三天粮。
玉米稻子密又浓,遮天盖地不透风,就是卫星掉下
来,也要弹回半空中。
猪王猪王,体壮身长,气死大象,吓倒金刚。
• 3、艺术特征:
• 以理想主义的豪情壮志为主导精神内涵,以想象和夸张
为基本艺术手段。极度推崇“革命浪漫主义”。
• “神话”倾向:集中体现在反自然和超现实,无节制地 拔高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无限度地虚拟“美好的”现实与 未来。
• 领袖:“我看中国诗的出路恐怕是两条:第一条是民歌, 第二条是古典,这两方面都要提倡学习,结果要产生一 个新诗。„„将来我看是古典同民歌这两个东西结婚,
• 一、颂歌和战歌为主导潮流
• (一)颂歌
• 由衷的感激、政治氛围、时代的需要等因素决
定了颂歌的涌现。主要出现在50年代。
• 歌颂新时代:
• 郭沫若的《新华颂》: • 人民中国,屹立亚东。


光芒万丈,辐射寰空。
艰难缔造庆成功,

• • • •
五星红旗遍地红。
生者众,物产丰, 工农长作主人翁。 使我光荣祖国, 稳步走向大同。
• 诗人或抒情主人公是自我与阶级、人民的“大我”的结合体 • 。 • “对于一个真正属于人民和时代的诗人来说,他是通过属于人民 的这个‘我’,去表现‘我’所属于的人民和时代的。” • 贺敬之以更彻底的“去我化”完成了抒情主体或“抒情主人公” 的塑造。
• “我们——中国!/我们六亿五千万人的革命大军” (《放声歌唱》); • “我们六万万个胸膛/我们六万万颗心脏”(《东风万 里》); • “我们社会主义的跃进的战马/我们共和国的历史的车 轮”(《十年颂歌》); • “我们阶级大军的震天号角/我们革命人生的路上这嘹 亮的晨钟”(《雷锋之歌》)等。
• (二)“民歌体”受到极度推崇 1、新民歌运动的发生:是民众愿望、领导
意志和知识分子心态的奇妙混合,而催化这一混合的则 是1958年“大跃进”造成的时代氛围。基本形式是“民
歌”+主流话语。
• 2、主题:歌颂党和领袖、赞美英雄主义、畅想美
好的未来,是基本主题,但空想浮夸的共产主义理想使 这些主题发生变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