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国非公有经济发展正进入一个大好时期。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国策,为正迅速成长的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调整,为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的发展让出了一条大路。党和国家对非公有制政策的调整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大战略,得到了全社会的广大认同。

这里讲的民营企业,更确切地说是指“民有企业”,即区别于政府投资的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个体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等。就是国内城乡居民所办企业而言,目前大多为中小企业。

民营企业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在夹缝中生存,他们以极强的市场活力和对经济社会的突出贡献,不断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程度的提高和各项政策的放宽,民有企业和民间投资逐步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和贯彻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方针,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尽管国有和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是国家安全的保障,是国民经济和行业发展的支柱,代表着国家技术、经济实力。但是民有企业,包括广大中小企业仍是创造市场活力,提高经济增长的基本力量。

目前,中国工商注册的企业约1000万户,国有企业约20万户,98%为民营企业。还有个体工商户2800万。自1980年以来,非公有部门产值以平均每年递增20%—30%的速度增长,与国有部门年递增5%—10%相比,非国有部门在近20年为推动经济增长做出了更大贡献。

第二、民有企业是增加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全国职工在中小企业就业人数约占75%,1990年至1999年10年间,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净减少1774万人,集体企业净减少1837万人。同期,私营个体企业却净增2796万人,外资企业净增546万人。现在在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超过6000万人。实践证明,在国企改革和经济结构中,国有和集体企业从业人员递减的同时,是民营和外资企业以平均净增300多万个工作岗位,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为稳定社会做出了贡献。

第三、民营经济是推动市场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很少获得政府的偏饭,也较少政府的直接干预,大多与市场经济有着天然的联系。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产权清晰、利益驱动力强,组织层次简洁,内部信息畅通,对市场反映灵敏,劳动用工制度,工资分配制度均可根据市场竞争调整;民有企业一般投资少,追求利益动机强,富于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民营企业正是利用机制灵活优势,活跃在企业尚未涉足的新型领域,竞争十分激烈的领域和技术创新领域,活跃在品种多、批发量小的加工、配套、维修领域和

零售、服务等本小利薄领域。由于民营企业的积极参与,使得这些领域竞争更加充分,市场更加灵活。

第四、民营企业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依托。在竞争行业,有发展前景的国有企业,为提高竞争力需要资金支持,但政府已不会再有新的资本投入;那些竞争失败的国有企业,在市场中已经失去不可替代的地位,但退出市场的最大难点是涉及众多职工的下岗。解决国有大企业“人往哪里走”,“饿从哪里来”的一条根本出路,在于发展民营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发展资本市场,鼓励民间投资。通过民间投资进入和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重组,从而实现股权多元化,促进政企分开,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结构。这对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具有决定性作用。传统国有企业“大而全”造成的低效率是国有企业缺乏竞争力的重要原因。破除“大而全”的生产组织方式,实现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需要依托各类专业化民营企业。由此形成专业化、低成本、高质量,可灵活应变的生产组织体制,使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第五、民营企业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新技术的载体是掌握了技术的人,而民营企业产权清晰,具有明显的创业者与高回报和高风险紧密关联机制,可以最充分地调动新技术创业者创业热情和聪明才智。发展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重要举措。

由此可见,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在壮大国民经济、改善机构,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民营企业要提高自身素质

民营企业创业者一顽强意志克服重重障碍获得了发展。但是,在这种体制环境下创业和成长,使得多数民营企业具有一些先天的弱点,主要表现在:有时投资者缺乏创业经验,盲目性较大,成功率较低;有的追求目标短期化,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不惜以造假、损害环境获取近期利益,不可能持续发展;有的产权关系模糊,企业制度不规范,流下不少后遗症;有的缺乏科学管理基础,在短时快速膨胀和发展后就走向衰退;有的民营企业家素质有待提高等等。总体上讲,在中国民营企业还是企业中的弱势群体,处于成长期。随着民营企业发展和改革环境、市场环境、社会舆论不断改善,经营企业不断走向成熟,就必须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当前最主要的是:

第一、明晰产权归属是企业成功的基础。产权是创业的动力,模糊产权关系会带来一系列后遗症。市场中运作的企业有多个利益相关者,但投资者是企业追求长远发展,避免市场风险的主宰。“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重要差异就在这里。

第二、选择适宜的企业制度并加以规范。制度是企业的基础设施。要根据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的民营企业,特别是投资者选择不同的财产组合形式,选择适宜的企业制度。如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有法律依据的企业制度,可以以法定的制度和约定的制度和约定的原则,在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和债权人之间建立规范而且透明的权力和责任关系,使各方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过分要求受到制衡。一方面可以调动各相关着的积极性,另一方

面可以减少内和内部摩擦,保证企业的持续和正常运转。

第三、坚持创新、保持创新的锐气。创新是企业前进的发动机。民营企业较少有传统体制的局限和历史包袱的束缚,具有机制灵活,富于创新的天性。持续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克服弱势。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法宝。创新停止了,企业的生命就将结束。

第四、突出立业、培养核心竞争力。丰富多彩的市场处处充满机会,但一个企业并非进入哪个市场都能盈利。民营企业立足于市场的基础就是要扬长避短,有的企业在竞争中发展为大型企业,如近年的微软、恩科,中国的海尔,华为;有的则在有限业务范围内做精、做专、做高,成为“小型巨人”。

关键是不断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即持续开发独特产品的能力,持续发明专有技术的能力和持续创造先进营销手段的能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专,在市场竞争中总有自己的“杀手锏”,企业才能持续发展。

第五、实行科学管理。管理就是经营者通过对企业各项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不断优化自己可控制的人、财、物等有效资源,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允许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创造效益。管理水平决定企业有效资源利用的水平,即决定企业的竞争力。管理的要害在于科学和有效。民营企业要逐步由家长式管理转向科学管理,用先进手段实现管理科学。当前,民营企业特别要注意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和市场管理。不下决心建立良好的管理基础,企业就不可能获得持续发展。

第六、提高企业家素质。创业者在民营企业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要在市场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