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摘要: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是我国当前的重要课题。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来源于社会、市场、资源环境、企业自身等多重压力。搭建公共技术平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破政策与区域壁垒、优化舆论环境将有效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民营经济、技术平台、现代企业制度、融资平台、政策与区域壁垒、舆论环境

引言: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迅猛发展,通过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企业核心争力,提升管理水平,加大研发力度等措施,企业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得到全面提升,也为中国经济注入了巨大活力。

2011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上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民营经济总量已占到我国GDP 的50%以上。今年1月至4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占总投资的35.1%,民间投资占57.7%。与2003到2007年平均值相比,政府投资占比下降了8.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加了22.5个百分点。

此外,各省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杭州非公经济占全市GDP总额为64.5%;2009年广东民营经济占GDP比重更是从38.6%上升到42.8%;2011年上半年河北省民营经济占全省GDP 的比重为60.5%;2010年江苏省民营经济占全省GDP的比重的52.8%,等等。

可见,民营企业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且将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更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有关部门表示,民营经济在未来30年内将成为,影响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就必须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着力解决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课题,使民营经济迸发出巨大活力,为我国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正文:

一、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来源

尽管民营经济总规模不小,企业数量庞大,投资同比增加。但事实上,民营经济已经进入一个瓶颈性的成长阶段,面临加快发展与发展方式转换的双重压力。与此同时,各方面瓶颈日渐明显。究其瓶颈根源,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舆论压力。尽管社会对大型民营企业表现为褒奖,但是部分民营企业的不规范行为,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不规范行为,仍被媒体及社会舆论放大为“民族痛点”:偷税漏税、政府“保护伞”、环境污染、拖欠工资、富二代炫富、事故频发等负面新闻,以及社会对商人“无商不奸”、“为富不仁”的传统的惯性判断,都将民营企业推向社会形象的边缘,严重地挫伤了企业主创造财富、贡献社会的积极性。

二是市场环境压力。国际市场的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出口业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沿海城市的“订单式”企业,在加工贸易、出口的传统经营方式上面临着转型的问题。此外,2011年9月的全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工作会议指出:民营经济步履维艰的主要原因并不在“机

制”而在于“体制”,即主要是因为市场经济体制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无从谈起。主要原因为国有经济的势力太强,行政垄断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几乎所有高利润的、处于产业上游的或者资源性、要素性的行业都被国有大企业所把持,民营经济不仅空间逼仄,而且处处受制。

三是资源环境的压力。我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整体的资源环境压力非常巨大,现在不可能在这方面再给民营企业宽松的环境。资源、环境长期外部化的成本要慢慢地内部化,这对原本就高排放、高污染的民营企业来说,压力非同小可。社会成本内部化采取的方式,有资源价格调整、资源税收提高,现在还考虑开征环境税(如碳税、硫税等),等等。可见,资源、环境的压力,是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压力,更是对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的压力。

四是民营经济自身的脆弱性。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尽管在不断提高,但整体看,创新意识淡薄,模仿、跟风仍是主要的做法。创新能力弱小、研发人员少、资金缺乏、员工素质偏低等等,这些都使民营企业处于脆弱状态。脆弱与企业大小无关。一些拥有自身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即使在危机状态下也能逆势而上。但我国多数民营企业是相当脆弱的,再加上上述重重压力,脆弱的民营企业无疑已经处于战略性存亡的境地。

综上所述,推动民营经济脱离瓶颈跨越发展,不能单靠税费减免,设立管理机制、协调机制,而是从经济体制、社会舆论、政府职能等方面着手,在从根本上解决民营经济瓶颈问题的同时,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民营经济和谐发展。

二、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五个建议

1.搭建公共技术平台,促进民营经济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搭建公共技术平台,是推进民营企业创新产业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转型升级能力的重要抓手之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支撑。自1990年以来,世界各国都纷纷采取措施,加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美国政府实施国有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政策,设立专项资金连续支持数据中心群的建设,并利用法律手段保障其信息畅通。英国政府则强调把进一步加强一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英国政府最优先任务。2005年国家科技部正式启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工作,现如今上海、北京、重庆、江苏、浙江等地方科技平台建设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形成了初步体系,特别是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在本市及长三角区域已经形成了一定品牌。

公共技术平台应为中小型民营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创业孵化、技术支持、社会化服务等服务和指导。同时加强技术研究机构、技术指导专家参与合作,共同推动民营经济快速转型与创新发展。把民营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与政府职能有机结合,参与行业的规划与公平竞争的维护,支持产业创新与企业转型。

公共技术平台建设重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积极搭建由政府扶持,实行企业化运作、市场化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上网建站、信息发布、产品展示、企业邮局、企业黄页和网上咨询等多种服务,逐步开展网上交易、网上博览会等活动,帮助企业经济高效地拓展国内外市场。鼓励各行业协会、行

业商会和其他中介机构建立为民营经济服务的专业网站。鼓励企业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自己的网站。积极做好网络资源的整合,扩大信息服务面,增加信息服务量。

二是优化科技创业服务平台的布局,增加科技创业孵化机构的数量。大力推进科技园、创业园、创业培训指导中心等创业载体建设,吸引民营科技企业入驻。强化各类载体的孵化作用,集成信息、人才、融资担保、产权交易、技术转移等多元组合服务功能,提高吸纳创业企业的能力,推进滚动发展,使民众创业更加便捷,催生更多的民营企业。

三是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题、社会广泛参与的技术服务平台。政府应支持建设依托产业集群、面向同类企业的公共技术中心、测试中心、研发中心等技术服务平台。鼓励科研学院、高等院校、大企业与民营企业结成“产、学、研”一体化组织,发挥技术资源优势,为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提供技术诊断、分类指导服务,为民营企业中的中小型企业转型升级、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四、构建由政府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的社会化服务平台。加强对行业协会、行业商会等自律组织的统一规划、培育、指导和协调,有机整合各类协会、商会资源。以“入会自愿”为基本原则,以民间性、自律性、非营利性为基本要求,以沟通、组织协调为基本职能,广泛吸收民营企业入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为企业提供行业发展动态、产品价格预测、市场行情等商务信息和相互交流、合作的机会。

此外,政府及相关机构应积极优化现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服务:一方面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对接;另一方面,通过产业集群所在地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延伸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效能。

2.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

细数民营经济发展三十年,民企的数量、规模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并有一部分企业成长为成熟的大型企业。然而,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未能以科学、现代的方式发展,自身的弊病日益暴露。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伴随着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自身的先天不足逐渐暴露出来:企业家的管理能力不强、企业治理模式不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有力的保障等等。

尤其是民营企业中的家族企业,这种民营企业中最常见的企业形态,其制度也成为制约自身发展的主要原因。根据《福布斯》中文版的定义与统计,截至2011年9月30日,沪深两地证券市场的上市企业一共有2272家,1268家为民营企业,其中460家为家族企业,占民营上市企业总数的32.68%。全球范围内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家族企业中30%能够传承到第二代,有10%能够“活”过第三代,只有3%的家族企业在第四代及以后还在经营。但在华人世界,可供参考的长寿财富家族企业却为数不多。究其原因,家族企业自身存在很大隐患:其一,组织机制障碍。企业主在处理企业内部各类利益集团的利益关系时往往进退两难;其二,人力资源的限制。家族企业对外来资源和活力具有一定排斥性,难以吸收外部人才,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其三,不科学决策导致失误。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投资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企业主个人错误的决策所造成的损失难以弥补,此时,保证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就显得越发的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