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
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概述
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概述引言设备全员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对设备全生命周期进行全面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利用。
本文将介绍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包括定义、重要性以及实施步骤。
定义设备全员管理是指通过全面的管理手段,对设备从采购到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
它包括设备的规划、采购、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备件管理、问题处理等方面,旨在优化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寿命。
重要性设备是企业运作的重要资产,它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设备全员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增强设备利用率设备全员管理可以通过规范的流程和明确的责任分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通过合理的排班和维护计划,避免设备的闲置和故障停机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延长设备寿命设备全员管理可以通过定期的检修和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通过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故障,预防故障的发生,减少设备的损耗和损坏,从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提升产品质量设备全员管理可以通过设备的标准化和自动化控制,提升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通过有效的维护和操作培训,减少由于设备问题引起的产品质量不稳定因素,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
降低成本设备全员管理可以对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精确管理备件和消耗品的采购和使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同时,通过及时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减少设备故障修理的费用和停机损失。
实施步骤设备全员管理的实施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制定管理制度和流程制定设备全员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流程,明确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和责任。
包括设备规划、采购、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备件管理、故障处理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方法。
步骤二:设备管理团队组建和培训成立设备管理团队,确定各种角色和职责。
对团队成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其具备设备管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包括设备操作、维护和故障排除等方面的培训。
步骤三:设备信息化建设建立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实现对设备信息的集中管理和跟踪。
设备管理岗位应知应会知识
设备管理岗位应知应会知识设备管理岗位是一个重要的职位,他们负责监督和管理公司的各种设备。
这些设备包括生产设备、办公设备、通信设备和安全设备。
以下是设备管理岗位应知应会的知识。
一、设备管理基础知识1.设备管理的含义、目的和职责。
设备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公司设备的正常运作,减少故障和停机时间。
设备管理的职责包括负责设备维护、保养、检修、更换和更新,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设备管理还需要规划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实施预防性维修,并根据设备维护计划,评估设备维护绩效。
2.设备分类。
根据设备用途和特征,可以将设备分为生产设备、办公设备、通信设备和安全设备等。
生产设备通常用于产品生产和加工,如机床、冷却设备和输送设备等。
办公设备包括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和电脑等。
通信设备包括电话、传真机、网络设备和无线设备。
安全设备包括监视器、相机和安全门等。
3.设备使用和保养。
设备管理人员需要了解设备使用和保养的常识,例如如何操作设备、如何进行设备检查、维修和保养,以及如何在设备故障时采取行动。
4.设备维修技能。
设备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设备维修技能,以处理设备的常见问题。
1.计算机和网络知识。
设备管理人员需要了解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以在设备故障时能够进行故障排除、诊断和修理。
他们应熟悉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和网络结构等。
2.设备维护和管理软件。
设备管理人员需要熟悉维护和管理软件,例如设备维护管理软件、数据分析软件和数据库等,以协助设备维护、记录设备故障和维修历史等信息。
3.自动化控制知识。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现代设备管理中越来越重要,因此设备管理人员需要了解自动化控制的基础知识,以便协助设备的维护和修理。
4.传感器技术和电气知识。
传感器技术和电气知识对设备管理人员也很重要。
他们需要理解和解决设备中出现的电气故障。
1.设备维护流程。
设备管理人员需要了解设备维护的流程,包括维护前的设备检查、预防性维修、维护后的设备测试和评估等。
3.故障维修流程。
关于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
关于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采购:设备管理首先涉及到设备的采购。
在采购设备时,企业需要考虑设备的质量、性能、价格、以及服务支持等方面的因素。
此外,还需要对设备供应商进行评估和选择,以确保能够获得高质量的设备和服务。
2. 设备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设备管理人员需要制定维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洁、保养和维修。
这样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率,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设备更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设备更新换代也是设备管理的一部分。
设备管理人员需要关注设备的更新换代情况,及时进行设备更新,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设备报废处理:设备在长时间使用后,可能会出现老化、损坏或不再适用的情况。
设备管理还需要对这些设备进行及时的报废处理,以避免对生产环境和员工造成影响。
总的来说,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和运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良好的设备管理能够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企业需要重视设备管理,并建立一支专业的设备管理团队,不断提升设备管理水平,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生产环境。
设备管理是企业运营和生产中的关键要素,它涉及到管理企业的设备和资产,以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最大化地利用设备资源。
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下面将继续探讨一些重要的方面。
5. 设备数据管理:设备管理还包括对设备数据的管理。
企业需要建立设备档案,对设备进行标识、分类、编号、并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维修记录、维护计划等相关信息。
通过设备数据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设备问题并进行处理,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
6. 设备保险和风险管理:在设备管理的过程中,企业需要考虑设备的保险以及风险管理。
设备保险可以在设备发生意外损坏或故障时提供经济补偿,降低企业的损失。
同时,风险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企业需要对设备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以降低损失并确保生产能够正常进行。
简述全员设备管理的基本内容
全员设备管理1. 简介全员设备管理是指在企业或组织中,对所有员工使用的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和监控的一种管理方法。
这些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种终端设备。
全员设备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信息安全和规范员工行为。
2. 基本内容2.1 设备采购与配置在全员设备管理中,首先要进行设备的采购与配置。
根据不同岗位的需求,确定所需的硬件规格和软件应用,并进行采购。
采购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性能、价格、品牌等因素,并与供应商谈判以获取最佳价格和服务。
同时,在配置设备时要根据不同岗位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设置,以满足员工对于工作环境和工具的要求。
2.2 设备分发与归还在设备采购和配置完成后,需要将设备分发给相应的员工使用。
分发时需要记录每个员工所分配到的设备信息,包括型号、序列号等,并签订相关协议。
同时也需要对已经分发出去的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当员工离职或需要更换设备时,要及时收回已分发的设备,并对设备进行清理和重置,以便后续再次分发使用。
2.3 设备监控与维护全员设备管理需要对所有设备进行监控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信息安全。
通过安装监控软件和管理工具,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使用情况、性能状况、网络连接等,并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同时,定期进行设备巡检、清理和维护,包括清理垃圾文件、更新系统补丁、杀毒防护等操作,以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4 设备报废与更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在全员设备管理中,要及时淘汰老旧的设备,并进行报废处理或二次利用。
同时要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当的更新和升级,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安全。
2.5 安全与合规管理在全员设备管理中,信息安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和规范,并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
同时要加强对设备的安全防护,包括设置密码、加密存储、远程锁定等措施,以防止设备丢失或被盗导致的信息泄露。
关于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
关于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设备管理是指对设备从采购、使用、维护、更新直至报废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的管理。
以下是关于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1.设备采购设备采购是设备管理的起始环节,也是关键环节之一。
在采购设备时,需要考虑设备的性能、可靠性、效率、成本等多个方面,以确保购买的设备能够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并具备合理的投资回报。
在采购过程中,还需要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选择,确保购买的设备具备优良的质量和售后服务。
2.设备使用设备使用是设备管理的另一个关键环节。
在使用设备时,需要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因使用不当导致的设备损坏或事故。
同时,还需要对设备进行合理的维护和保养,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降低维修成本。
3.设备维护设备维护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修、保养、润滑等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存在的问题,避免设备出现突发故障。
同时,合理的维护也可以提高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4.设备更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企业生产需求的不断提高,有时需要对设备进行更新。
在设备更新时,需要考虑设备的性能、效率、可靠性等多个方面,以确保更新的设备能够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并具备合理的投资回报。
同时,还需要考虑设备的环保性和节能性,以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
5.设备报废当设备已经达到报废条件时,需要对设备进行报废处理。
在报废过程中,需要考虑设备的再利用价值、对环境的影响等多个方面,以选择最合理的报废方式。
同时,还需要对报废的设备进行清理和销毁,以确保不会对企业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设备管理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过程,需要从设备的采购、使用、维护、更新直至报废进行全面的管理和考虑。
通过对设备的科学管理,可以提高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需要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如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管理等,以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设备管理基础理论知识
设备管理基础理论知识1. 设备生命周期管理:设备管理需要关注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设备的采购、安装、维护、更新、报废等各个阶段。
对设备进行全面的生命周期管理能够有效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设备维护和更换的成本。
2. 设备管理的优化思路:设备管理包括对设备的使用方式、维护方式、更新方式等方面的优化。
通过对设备管理进行优化,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减少故障发生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设备管理的风险管理:设备管理需要关注设备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包括设备失效、设备安全、设备环境等各个方面的风险。
通过对风险的认识和分析,可以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管理过程中的风险。
4. 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现代设备管理已经逐渐向信息化方向发展,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设备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5. 设备管理的绩效评价:设备管理需要建立适当的绩效评价体系,根据设备管理的目标和指标对设备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及时调整和优化设备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总之,设备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是设备管理人员必须要掌握的,只有深刻理解这些基础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实施设备管理工作,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可靠性,降低企业的设备管理成本。
设备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是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深入了解这些理论知识对于设备管理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在设备管理工作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6. 设备管理的规划:设备管理的规划需要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市场需求、技术发展趋势等因素,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设备管理规划。
规划要求对当前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未来设备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调研,最终确定科学合理的设备管理规划。
7. 设备管理的组织:设备管理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完善的组织体系,明确设备管理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合理的组织体系可以确保设备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有效地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
设备管理应知应会小知识
岗位员工应知应会(设备)1、设备保养中“十字”作业法指的是什么?答:设备保养中的“十字”作业含意是:清洗、调整、紧固、防腐、润滑。
2、什么叫设备操作规程?答:设备操作规程是:根据设备的结构和运转特点,以及安全运行等要求,对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事项、程序及动作等作出的规定。
3、设备操作规程的内容是什么?答:设备操作规程就是:设备操作人员正确掌握设备操作技能的技术性规范。
4、设备操作人员执行操作规程有什么好处?答:操作人员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减少故障,防止事故发生,确保操作者的人身安全,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5、新车及大修车辆在走合期间有何规定?答:(1)发动机温度不得超过90℃;(2)不准猛轰油门,不得长期保持在高速下运转;(3)载重量不得超过原车设定载重量80%;(4)车辆保持中速行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40KM/h;(5)走合期满必须更换发动机及各部润滑油。
6、怎样更换润滑油?答:将润滑油预热到60℃以上,放净润滑油,然后加注洗涤油起动发动机怠速运转2~3分钟,放掉洗涤油,清洗油底壳及集滤器,并清洗或更换粗、细滤器,按要求、按数量进行添加(注:安装前加满粗、细滤器润滑油)。
7、润滑油“三过滤”指的是什么?答:指的是:润滑油在进入油库时要过滤,进入贮具时要过滤,加注设备入口时要过滤。
8、润滑脂有哪几种?答:润滑脂分为以下七种即:钙基润滑脂、合成钙基润滑脂、钠基润滑脂、合成钠基润滑脂、钙、钠基润滑脂、石墨钙基润滑脂、锂基基润滑脂9、防冻液具备哪些功能?答:防冻液具有:防冻功能、防腐功能、防垢功能、高沸点功能。
10、什么是最佳经济车速?答:最佳经济车速是指:发动机功率利用率较高,耗油率较低,汽车零部件磨损较小情况下的行驶速度。
11、何谓设备岗位责任制?答:是对各岗位人员和各岗位操作者对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修理及管理职责建立的一种制度。
12、“四懂”、“三会”的含意是什么?答:“四懂”是:懂性能、懂原理、懂结构、懂用途。
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论述
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论述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设备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设备全员管理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设备的管理不仅涉及设备的购买、维修和报废等方面,还涉及到设备的规范使用、设备的存储和管理等方面。
本文将论述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包括设备管理的重要性、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设备管理的关键要素。
设备管理的重要性设备管理是一个组织或企业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和延长设备寿命的重要环节。
设备管理的不良将导致设备损坏、停机和财产损失等问题,影响整个组织的正常运转。
合理的设备管理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效率,降低设备维修和更换的成本,提高生产力和利润。
因此,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是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包括设备的规划、采购、运行、维护和报废等过程。
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具体来说,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应包括以下几个阶段:设备规划设备规划是设备管理的第一步,它涉及到确定组织的设备需求和预算。
在设备规划阶段,组织应根据自身的生产或业务需求,确定所需的设备种类和数量。
同时,预算也是设备规划的重要考虑因素,组织应根据预算限制来选择适合的设备。
设备采购设备采购是设备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到确定设备供应商和购买设备。
在设备采购过程中,组织应根据设备的质量、性能、价格和售后服务等因素来选择供应商和设备。
同时,合同的签订和设备的验收也是设备采购过程中的重要步骤。
设备运行设备运行是设备管理的核心环节,它包括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正常运行。
在设备运行过程中,组织应确保设备操作人员具有必要的技能和培训,并建立设备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流程。
同时,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日常监测和维护也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的重要措施。
设备维护设备维护是设备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预防性维护和故障维修。
设备维护的目的是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
设备人员应懂的设备管理基础知识解析
设备人员应懂的设备管理基础知识解析在当今的生产和运营环境中,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企业的高效生产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作为设备人员,掌握设备管理的基础知识是履行职责、保障设备稳定运行的关键。
下面,让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设备人员应该了解的设备管理基础知识。
一、设备管理的重要性设备是企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性能和状态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产量和成本。
有效的设备管理能够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良好的设备管理还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的维修和更换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此外,设备管理还关系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设备故障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同时,设备的运行也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如果管理不善,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
因此,设备人员必须高度重视设备管理工作,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环保运行。
二、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1、设备的选型与采购设备人员在设备选型时,需要根据企业的生产需求、工艺要求和技术发展趋势,选择性能合适、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设备。
同时,还需要考虑设备的供应商信誉、售后服务等因素。
在采购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采购程序进行,确保采购的设备符合要求。
2、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新设备采购回来后,设备人员需要负责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安装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备的安装说明书进行操作,确保设备安装正确、稳固。
调试过程中要对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和调整,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3、设备的使用与操作设备人员要制定设备的操作规程和使用规范,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操作人员能够正确、熟练地使用设备。
同时,要监督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防止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故障和损坏。
4、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
设备人员要根据设备的特点和运行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维护保养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洁、润滑、紧固、调试等维护保养工作,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的故障隐患,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车间设备点检常识
第一章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第一节基础管理知识设备管理的目的:减少设备事故的发生,保持、提升设备的性能、精度、降低修理费用,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事后修理〔BM〕:所谓事后修理就是当设备发生故障或性能低下后再进行修理称为事后修理。
其特点是设备的修理费用最低,合适于辅助作业线的简单设备。
预防修理(PrM):按规定的周期和方法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点检〕,以确定零件的改换周期,使故障停机损失降到最小。
预防修理适用于关键设备和重要设备。
改善修理〔CM〕:为防止和延缓设备的劣化或便于日常点检、维护、修理而对设备进行的改善,以提升设备的效率,减少重复故障,延长机件寿命,降低修理费用。
它适用于故障多、难修理、修理费用高的设备。
修理预防(MPr):系无修理制定思想。
即在设备制定时设法做到设备投入使用后,不需要对它进行修理或只需进行少量而简单的修理。
它适用于有可能、有必要执行无修理制定的设备。
生产修理(PM):所谓生产修理是以发展生产、减少故障、降低修理成本、提升经济效益为目标,对生产条件不同的设备分别实施预防修理(PrM)、事后修理〔BM〕、改善修理〔CM〕和修理预防(MPr)等不同的修理对策,也就是把故障造成的停机损失和防止故障的发生而投入的修理费用之和降低到最低限度的修理方式。
全员参加的生产修理〔即TPM〕定义:1971年由日本设备工程师协会〔JIPE〕提出(1)设备综合效率提到最高为目标;(2)建立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PM总系统;(3)涉及到设备的、使用、保养等所有部门;(4)从最高领导到第一线工人全体人员参加;(5)开展小团体自主管理活动,推动PM活动。
点检定修制:点检定修制是一套加以制度化的、比较完善的科学管理方式。
它要求按规定的检查周期和方法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取得准确的设备状态情报,制订有效的修理对策。
并在适当的时间里进行恰当的修理,以有限的人力完成设备所需要的全部检修工作量,把修理工作做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使设备始终处于最正确状态。
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DOC 93页)
第一章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第一节基础管理知识设备管理的目的:减少设备事故的发生,保持、提高设备的性能、精度、降低维修费用,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事后维修(BM):所谓事后维修就是当设备发生故障或性能低下后再进行修理称为事后维修。
其特点是设备的维修费用最低,适合于辅助作业线的简单设备。
预防维修(PrM):按规定的周期和方法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点检),以确定零件的更换周期,使故障停机损失降到最小。
预防维修适用于关键设备和重要设备。
改善维修(CM):为防止和延缓设备的劣化或便于日常点检、维护、修理而对设备进行的改进,以提高设备的效率,减少重复故障,延长机件寿命,降低维修费用。
它适用于故障多、难维修、维修费用高的设备。
维修预防(MPr):系无维修设计思想。
即在设备设计时设法做到设备投入使用后,不需要对它进行维修或只需进行少量而简单的维修。
它适用于有可能、有必要实行无维修设计的设备。
生产维修(PM):所谓生产维修是以发展生产、减少故障、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对生产条件不同的设备分别实施预防维修(PrM)、事后维修(BM)、改善维修(CM)和维修预防(MPr)等不同的维修对策,也就是把故障造成的停机损失和防止故障的发生而投入的维修费用之和降低到最低限度的维修方式。
全员参加的生产维修(即TPM)定义:1971年由日本设备工程师协会(JIPE)提出(1)设备综合效率提到最高为目标;(2)建立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PM总系统;(3)涉及到设备的、使用、保养等所有部门;(4)从最高领导到第一线工人全体人员参加;(5)开展小团体自主管理活动,推进PM活动。
点检定修制:点检定修制是一套加以制度化的、比较完善的科学管理方式。
它要求按规定的检查周期和方法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取得准确的设备状态情报,制订有效的维修对策。
并在适当的时间里进行恰当的维修,以有限的人力完成设备所需要的全部检修工作量,把维修工作做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使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1、设备管理三定:定人、定机、定岗位2、设备生产维护的四项要求整齐、安全、清洁、润滑良好。
3、设备的维护保养的主要工作检修、保养、维护性修理。
4、设备三全管理:全面管理;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5、设备选型三原则: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6、设备管理三级网络体系:一级:公司级;二级:车间级;三级:班组级7,设备检修和维护三严:严格执行检修计划和检修规程;严把备件质量关;严格抓好检修质量和完工验收关8,安全运行三个坚持:坚持交接班制度;坚持持证上岗;坚持抓好安全、工艺和劳动三纪9,三级保养:日常维护保养(日保);一级保养(月保);二级保养(年保)10,设备的5个条件:①完成任务好、安全、出勤率高;②设备性能好、零件、部件完整齐全;③设备马力达到规定要求;④搞好设备清洁、润滑、扭紧、调整和防腐;⑤设备使用和管理基础资料齐全、准确11,设备操作三好、四懂、四会①三好:管好、用好、修好②四懂:懂原理、懂构造、懂性能、懂用途③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12,设备修理二不见天、三不落地①二不见天:油料不见天,清洗过的机件不见天②三不落地:油料、机件、工具三不落地13,设备使用5项纪律:①凭操作证使用设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②经常保持设备清洁,并按规定加油;③遵守设备交接班制度;④管好工具、附件、不得遗失;⑤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停车检查14,设备管理八字方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15,设备三验收:开箱验收、试运行验收、最终验收16,设备检查五字操作法:看、查、摸、听、闻17,润滑五定:定人、定部位、定时间、定品种、定油量18,润滑三过滤:①从领油大桶到贮油箱为一级过滤;②从贮油箱到油壶为二级过滤;③从油壶到各润滑部位为三级过滤19,三位一体点检:①岗位操作员的日常点检;②专业点检员的定期点检;③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20,修理的四个一次成功:一次解体、一次备料、一次组装、一次验收成功21、设备三检制:操作手自检;修理工配合的互检;检验员的专职检查22、设备修保使用中的四不漏:不漏电、不漏油、不漏气、不漏水23、设备管理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事后维修阶段,预防性定期修理阶段,综合性管理阶段。
设备全员管理基础知识
第三节维修标准维修标准维修标准有维修技术标准、点检标准、给油脂标准和维修作业标准四项,简称维修四大标准。
给油脂标准的主要内容给油脂部位、给油脂方式、油脂牌号、给油脂点数、给油脂量与周期、更换量及周期、作业分工等。
油品采样的一般要求为保证油品分析结果能正确反映油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油品采样必须遵守以下要求;(1)定点、定人采样,采样工具要清洁干净;(2)对循环润滑设备,应尽量在运行中,从进油管道的油过滤器后取样;(3)对飞溅润滑设备,则多在停车后采样,采样部位在油箱底部上约25cm处,不能在油箱底部或污染排放口采样;(4)采样口采样时,应放掉相当于该管内储油量二倍的油量,然后采样。
编制维修作业标准的目的(1)提高检修作业质量;(2)缩短检修作业时间;(3)防止检修作业事故的发生;(4)有利检修作业管理。
(5)设备故障、状态管理。
维修作业标准的主要内容内容包括:设备名称、作业名称、使用共器具、作业条件、保护用具、作业人数、作业时间、总工时、作业网络图、作业要素(项目)、作业内容、作业者、技术安全要点。
设备事故设备事故定义:凡正式投产的设备,在生产过程中造成设备的零件、构件损坏,使生产突然中断者,或由于本企业设备原因直接造成能源供应中断使生产突然停顿者称为设备事故。
设备故障在生产过程中,设备的零件、构件损坏,或并未损坏,但设备动作不正常,控制失灵,需停机检查调整,未构成设备事故者。
设备事故处理的“三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不清、责任不明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有关人员没有真正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防范设备事故的主要措施(1)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后上岗;(2)严格执行各项标准和岗位责任制;(3)做好日常点检、维护、紧固工作;(4)加强设备的定期点检工作;(5)认真做好计划检修工作;i. 提高检修质量;ii. 按备件消耗规律,准备必要的备件;iii. 做好设备的润滑工作,保证润滑良好;iv. 进行预想事故演习,提高处理事故的应变能力。
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
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清单管理:对所有设备进行清单管理,包括设备的名称、型号、序列号、购买日期、保修期限等信息。
通过设备清单管理,可以随时了解到组织中的设备情况,有助于及时维修和更新设备。
2. 设备维护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是非常重要的。
维护管理包括设备的清洁、升级、更新和修理等工作。
通过设备维护管理,可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 设备备份管理:对于一些重要的设备,如服务器和电脑,备份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备份数据可以防止数据丢失,保障企业的运营安全。
4. 设备更新与更新管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设备更新是不可避免的。
设备更新管理包括定期更新设备、淘汰旧设备等工作。
通过设备更新管理,可以保持企业设备的先进性和竞争力。
5. 设备使用规范管理:对设备的使用规范进行管理,包括设备的使用场所、时间、方式等。
规范的使用可以延长设备寿命,减少设备故障。
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设备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掌握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保养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
设备管理是组织和企业运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诸多方面,包括设备采购、维护、备份、更新、规范使用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备管理,可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寿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成本开支,从而促进组织的良性发展。
1. 设备采购管理设备采购是设备管理的第一步,如何进行有效的设备采购十分重要。
在进行设备采购时需要根据需要制定详细的设备需求清单,明确设备的功能、性能、价格预算等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寻找适合的设备供应商。
同时,还需要对设备供应商进行认真的考察,包括其信誉、售后服务质量、产品质量等方面,确保能够获得性价比高的设备。
2. 设备维护管理设备的维护管理是设备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设备维护管理包括定期的设备检查、清洁、维修、更新等工作。
通过系统化的维护管理,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设备损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节约维修成本,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
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引言设备的全员管理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其目的是确保设备在使用和维护过程中的安全、高效运行。
全员管理要求所有与设备相关的人员都必须具备基础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有效地操作和维护设备。
本文将介绍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包括设备的分类、操作规程、维护方法和安全措施等内容。
设备分类设备可以根据其功能和用途进行分类。
常见的设备分类包括: - 生产设备:用于加工和生产产品的机器或工具; - 办公设备:用于办公和日常工作的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等; - 实验设备:用于科研、实验或实验室工作的设备; - 医疗设备:用于医疗诊断和治疗的设备,如血压计、X光机等。
不同类型的设备在操作和维护上有一些特殊要求,因此,在进行全员管理时需要对不同类型的设备进行分类管理。
操作规程设备的操作规程是指对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步骤进行规定。
操作规程的目的是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设备操作不当带来的安全隐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备操作规程: 1. 熟悉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并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2. 在操作设备之前,必须佩戴所需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等; 3. 在操作设备过程中,要保持专注和集中注意力,避免分散注意力导致操作失误; 4. 禁止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进行任何形式的干扰或调整; 5. 在设备操作完毕后,要及时关闭设备和清理现场。
根据设备的不同,操作规程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以上几点是通用的操作要求。
维护方法设备的维护是设备全员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并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备维护方法: 1. 定期检查和清洁设备的各个部件,包括机械部件、电子部件等; 2. 检查设备的润滑系统,确保润滑油或润滑脂的及时更换和补充; 3. 检查设备的电源和电气系统,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安全运行; 4. 定期校准设备的测量和控制系统,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5. 处理设备的故障和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维修和更换措施。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培训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设备管理是企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设备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确保生产安全。
为了让员工熟悉设备管理的基础知识,我们进行了设备管理基础知识培训,以下是培训内容:一、什么是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设备进行合理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确保设备以最佳状态参与生产活动,以达到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寿命,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综合效益的目标。
二、设备管理的重要性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设备管理,可以保证设备良好运转,减少故障和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2. 降低成本:及时维护保养设备,可以减少维修及更换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 确保生产安全:设备管理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防范事故发生。
三、设备管理的基本原则1. 定期检查和保养:设备管理要建立健全的检查和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 安全第一:在设备管理过程中,安全是第一要务,一切工作都要以保障员工安全为前提。
3. 统一管理:设备管理要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保证设备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四、设备管理的具体内容1. 设备维护保养:包括定期检查、清洁、润滑、更换易损件等内容。
2. 设备故障处理:对于设备出现的故障要及时处理,减少停机时间。
3. 设备更新改造:当设备老化或者技术更新时,需要考虑对设备进行更新改造。
4. 设备保养记录:对设备的保养情况要进行记录,便于查阅和分析。
通过设备管理基础知识培训,员工能够了解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并掌握设备管理的具体内容,从而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确保生产活动顺利进行。
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运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良好的实施可以提高设备寿命,降低维修成本和设备故障率,进而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在设备管理基础知识培训中,员工不仅需要了解设备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内容,还需要学习如何进行具体的设备管理操作,以及如何应对常见的设备故障和问题。
五、具体的设备管理操作1. 设备巡检: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设备管理基本知识培训
设备管理基本知识培训引言设备管理是指对组织或企业所拥有的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良好的设备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设备故障风险,保证生产或服务的连续性。
本文将介绍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包括设备分类、设备采购、设备维护和保养等内容。
一、设备分类设备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用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1. 按用途分类根据设备的用途可以将其分为生产设备、办公设备、实验设备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设备有不同的特点和使用需求,对设备进行合理分类有助于做好设备管理和采购计划。
2. 按重要性分类根据设备在生产或服务过程中的重要性可以将其分为关键设备、重要设备和一般设备。
关键设备是指对生产或服务过程有决定性影响的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将严重影响生产或服务的连续性。
重要设备是指对生产或服务过程有较大影响的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将对生产或服务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一般设备是指对生产或服务过程影响不大的设备,一般性故障不会对工作造成重大影响。
3. 按设备寿命分类根据设备的寿命可以将其分为长寿命设备和短寿命设备。
长寿命设备通常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可靠性,且寿命较长,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来延长使用寿命。
短寿命设备通常具有较低的质量和可靠性,寿命较短,需要进行定期更换或维修。
二、设备采购设备采购是指根据组织或企业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购买。
设备采购应遵循以下原则:1. 确定需求在进行设备采购前,需要明确组织或企业的实际需求,包括设备类型、性能指标、数量等。
只有明确需求,才能选择合适的设备。
2. 选择供应商选择可靠的供应商是保证设备质量和售后服务的重要因素。
应该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包括供应商的信誉、资质、技术能力等。
3. 比较报价在选择设备时,应该比较不同供应商的报价。
除了考虑设备价格外,还要考虑设备的质量、性能、售后服务等因素。
4. 签订合同在确定供应商后,应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价格、付款方式、交货日期等重要条款。
设备管理知识培训——基础知识部分
一、概述
3、设备与地质、工艺的关系。 设备、工艺、地质是油气田开发的三大技术支柱,三者 缺一不可。地质专业的任务是研究地下、发现储量,工艺 专业的任务是研究油气采出、分离、净化、集输的方法, 设备专业的任务是为工艺提供合适的手段,实现工艺目标。 从工作程序上讲,地质领先,工艺居中,设备最终。所有 的任务都要靠设备来完成。 4、从科技进步的角度。 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四新”应用。“四新”指新设 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设备不仅在“四新”中占 有一席之地,而且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常常是通过设 备来实现的。可见,设备在科技进步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设备使用管理
4、要根据工作性质合理选择设备,避免大马拉小车,避 免设备超负荷运行,避免把特种设备当普通设备使用,要 使设备经常处于经济状态下运行。要合理调整设备参数, 使设备在最佳状态运行,提高系统效率。
5、对设备应实行巡回检查制度,明确规定各种设备的巡 回检查路线、项目和要求,并认真执行。对活动设备应实 行回场检查制度,明确规定检查内容,并有检查记录。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培训
二、设备管理基础工作
二、设备管理基础工作
(一)、建立设备管理制度: 设备管理制度是开展设备管理工作的依据。制度的建立 不是一劳永逸的事,要根据情况的变化,经常修订或制定 新的适合油田发展建设的制度。 1、设备管理部门应收集整理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规程、 规范、标准等相关文件,具体应包括以下内容: (1)、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 (2)、上级的有关规章制度; (3)、油田涉及设备的管理制度; (4)、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6、对于特种设备的管理,要与安全管理职责划分清楚, 按照油田各项设备管理规定建立相应的设备管理台帐、记 录等,并加强特种设备日常管理工作,确保特种设备安全 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设备的“六不准”规定 •(1) 不准拼设备,严禁超压、超速、超载、超温等超负荷运行 ; •(2) 不准乱开、乱拆、乱割、乱焊; •(3) 不准随意改动调整值、严禁取消安全装置; •(4) 不准在无润滑状态下运行; •(5) 不准考试不合格人员上岗操作及独立从事维护工作; •(6) 不准未持有“公司岗位操作证”的人员操作及检修设备。
•1
•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
•“5S”活动
•(1) 整理:把不用的物品清除掉; •(2) 整顿•:把有用的物品有顺序地存放 好; •(3) 清洁: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整齐; •(4) 清扫:物品、道路及安全防护设施 损坏时要及时修复。 • (5) 素养:形成习惯,提高素养。
•设备环境管理的标准
•(1) 无垃圾、无积尘、无积水、无油垢 ; •(2) 根据设备性能的要求和工作条件, 分别设有放火、防爆、防冻、防漏、等措施 ,无易燃、易爆危险; •(3) 规定安全走行路线,设置安全标记 ; •(4) 各种设施和管道涂色鲜明,易于识 别;
•1
•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
•设备点检的定义
•为了维持生产设备的原有性能,通过人的五感(视、听、嗅、味、触)或 简单的工具、仪器,按照预先设定的周期和方法,对设备上的规定部位( 点)进行有无异常的预防性周密检查的过程,以使设备的隐患和缺陷能够 得到早期的发现,早期预防,早期处理,这样的设备检查称为点检。
•
•设备点检工作的“五定”内容
1.定点——设定检查的部位、项目和内容; 2.定法——定点检检查方法,是采用五感,还是工具、仪器; 3.定标——制订维修标准; 4.定期——设定检查的周期; 5.定人——确定点检项目由谁实施。
•
•1
•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
• •点检的分类及分工 •(1)按点检的周期分: •日常点检——由岗位操作工或岗位维修工承担。 •短周期点检——由专职点检员承担。 •长周期点检——由专职点检员提出,委托检修部门实施。 •精密点检——由专职点检员提出,委托技术部门或检修部门实施。 •重点点检——当设备发生疑点时,对设备进行的解体检查或精密点检 。
•确定点检周期的因素 •(1) 设备的作业率; •(2) 设备使用条件; •(3) 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粉尘 等); •(4) 润滑状况; •(5) 对生产的影响程度; •(6) 使用实绩值; •(7) 制造厂家的推荐值。
•1
•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
•设备使用的“三好”、“四会” •要求岗位操作工、岗位维修工做到的“三好”、“四会”是 •“三好”是用好设备,管好设备,修好设备。 •“四会”是会使用,会维护、会点检,会紧急处理故障。
• 管理职能部门从各自不同的角度都要参加设备管理;(c)设备管理工作纳 入公司及各分厂的经营计划,设备管理目标是公司经理及各分厂厂长的任 期目标之一。 •(2) 设备进行预防性管理:通过点检人员对设备进行点检来准确掌握 设备技术状况,实行有效的计划维修,维持和改善设备工作性能,预防事 故发生,延长机件寿命,减少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有效作业率,保证正 常生产,降低维修费用。 •(3) 以提高生产效益为目标,提高检修计划性。(a)合理精确地制订 定(年)修计划,统一设定定修模型;(b)提高检修人员的工时利用率, 检修工作实行标准化管理。
•预防维修(PrM):按规定的周期和方法对
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点检),以确定零件 的更换周期,使故障停机损失降到最小。预 防维修适用于关键设备和重要设备。
•生产维修(PM):所谓生产维修是以发展生 产、减少故障、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经济效 益为目标,对生产条件不同的设备分别实施 预防维修(PrM)、事后维修(BM)、改善维 修(CM)和维修预防(MPr)等不同的维修对 策,也就是把故障造成的停机损失和防止故 障的发生而投入的维修费用之和降低到最低 限度的维修方式。
•1
•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
• 全员参加的生产维修( 即TPM)定义:
• 1971年由日本设备工程师 协会(JIPE)提出
1. 设备综合效率提到 最高为目标;
2. 建立以设备一生为 对象的PM总系统 ;
3. 涉及到设备的 、 使用、保养等所有 部门;
4. 从最高领导到第一 线工人全体人员参 加;
5. 开展小团体自主管 理活动,推进PM 活动。
•
•1
•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定期点检的内容 •(1)设备的非解体定期检查 ;
•(2)设备解体检查; •(3)劣化倾向检查; •(4)设备的精度测试; •(5)系统的精度检查及调整 ;
•(6)油箱油脂的定期成分分 析及更换、添加;
•(7)另部件更换、劣化部位 的修复。
•点检的十大要素(点检内容) •(1)压力;(2)温度;(3)流量; (4)泄漏;(5)给脂状况;(6)异 音;(7)振动;(8)龟裂(折损); (9)磨损;(10)松弛。
•1
•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
•点检定修制: •点检定修制是一套加以制度化的、比较完善的科学管理方式。它要求 按规定的检查周期和方法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取得准确的设备状 态情报,制订有效的维修对策。
•(1) 实行全员维修制(a)凡参加生产过程的一切人员都要参加设备维 修工作。生产操作人员负有用好、维护好设备的直接责任,要承担设备的 清扫、紧固、调整、给油脂、小修理和日常点检业务;(b)各经营、生产
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 识
2020年4月29日星期三
目录
• •一、设备点检管理的基础知识 •二、紧急预案学习 •三、扳手使用 •四、油品等级 •五、电磁阀使用 •七、液压胶管
•1
•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
•设备管理的目的:减少设备事故的发生
,保持、提高设备的性能、精度、降低维修 费用,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