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真题汇编: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多极力量的发展(解析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作业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1.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的长期状态。
1. 美国和苏联;既非战争又非和平;对峙与竞争2. 两极格局的形成⑴原因: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在、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上的对立和冲突,使它们从战时变成冷战对手,逐渐形成两极格局。
⑵过程:冷战对峙概况2.国家战略;意识形态;盟友;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计划经济;北约;1955;德意志联邦共和国3. (时间),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但是,两极格局是不和不完全的。
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强于苏联及其盟国。
美苏在冷战中的第一次严重对峙是。
3.20世纪50年代中期;对称;第一次柏林危机4.冷战的发展⑴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又有激烈的。
在美苏开展对话的同时,发生了第二次危机和危机。
⑵20世纪70年代,苏联入侵,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同时大搞军备竞赛,着手实施“”,企图拖垮苏联,美苏关系日趋紧张。
⑶1985年以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
任意列举两例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缓和的事例①②4.缓和;冷战对抗;柏林;古巴导弹;阿富汗;战略防御计划;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多层次对话机制;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或美苏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或苏联从阿富汗撤军或苏联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或苏联同意两德统一)5.世界的多极化趋势⑴的成立,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
⑵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所导致的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以及的破裂,表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⑶以中国自力更生拥有“”、、尼克松正式访华等重大事件为标志,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⑷1955年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
第18讲+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冷战发展: 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这两次危机虽然没有达到局部热战的程度,但 它们所带来的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是空前严重的。
2.多极力量成长 (1)表现
①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欧洲共同体 的成立和发展, 日本 经济的“起飞”及
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西欧和日 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1989 -1991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华约解体,雅尔塔体系崩溃,两极格 局基本解体。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彻底瓦解。
”冷战”与两极对峙格局的影响?
消极:1、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 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为两部分。 2、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 的威胁之下。 3、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 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积极:1、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 的世界大战。 2、客观上也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解析:D 从材料“美国中央情报局竭力推崇该画派,并资助其在海外展览, 以显示自由、个性的表达”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利用纽约画派自由创作的风 格,进行对外宣传,意在渗透其崇尚自由、民主的思维,反映出美国政府借助 艺术领域渗透冷战思维,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各国民众的态度,排除A项;纽 约画派本身并没有意识形态色彩,只是美国政府利用其进行宣传,排除B项;美 国政府旨在利用其进行冷战对抗,排除C项。
(5)冷战的原因 ①根源:美苏两国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截然对立。 ②二 战 结 束 后 , 美 苏 丧 失 合 作 基 础 。 ③ 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 (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将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战后 的苏联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恢复经济,发展社会主义。苏联极其关心自 己的安全,特别是西部边界的安全,努力扩大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尖锐 矛盾。) ④ 美苏成为势均力敌的两个超级大国。
新教材高中历史部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案: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含解析)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
科目历史课题
第18课冷战与国际
格局的演变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及其发展;
2、认识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多极力量的成长。
3、掌握两极格局瓦解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的学习,了解美苏冷战的发展及这一时期世界格局的总体发展趋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与瓦解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教学难点:1.两极格局
2.世界多极化
课前
准备
教具:多媒体、黑板、粉笔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冷战的背景
冷战与两极格局
两极格局的形成
冷战的发展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多极力量的成长
20世纪70年代后的美苏关系
两极格局的瓦解瓦解标志
影响。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下册同步习题: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冷战与两极格局1.1946年,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在发给华盛顿的电报中说:“美国不能依靠外交谈判和苏联打交道,而必须也能够依靠实力来抵制苏联的扩张,同时不会引起美、苏之间的全面军事冲突,因为苏联的力量弱于西方。
”这表明当时( )A.美国开始对苏联采取冷战政策B.美国已出现遏制苏联的思想C.美苏战时合作关系完全破裂D.美苏已爆发了直接军事冲突2.“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而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
”材料表明“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美苏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B.国家利益冲突加剧C.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对立D.战时同盟基础丧失3.美国国际关系研究者肯尼思·华尔兹指出,冷战期间,“从利害关系的大小和斗争的力量来看,意识形态在美国和苏联的外交政策中都从属于利益,这两国的行为与其说是像救世主领导人的行为,不如说是传统大国的行为”。
材料反映出美苏冷战( )A.充满了意识形态色彩B.具有不均衡的特点C.实质是争夺国家利益D.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现4.右图是冷战时期一位苏联画家就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所创作的漫画——《华尔街的援助》。
作者意在表明( )A.美国缺乏复兴欧洲的经济实力B.战后初期的西欧经济出现了危机C.美国援助西欧的目的是控制西欧D.马歇尔计划使欧洲联合成为泡影题组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5.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后,提出建立以法、德为核心、将美国排除在外的“欧洲人的欧洲”;通过“缓和、谅解、合作”逐步实现“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最终走出“雅尔塔”。
这一外交方针的提出( )A.表明美国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B.说明法国主导欧洲联合C.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D.最终摆脱了美国的控制6.不结盟运动以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为任务。
统编版高一历史下学期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测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高一历史下学期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图左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右是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
由此我们不能得到的信息是()A.黑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已得到根本的改变B.经过不懈的斗争,美国黑人的境况已有了明显的改善C.黑人为美国的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D.美国的民主化程度在不断提高2.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在印度尼西亚召开会议,以“促进亚非各国间的亲密合作,探讨和促进相互间的共同利益,建立和增进友好睦邻关系”,并在《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合作的宣言》中提出各国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该会议()A.将民族独立与改革国际旧秩序相结合B.标志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C.促进了西方主导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D.主要是解决印度支那问题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二战后的国际关系课题时,要给以下图片选一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A.美苏冷战 B.和平与动荡并存C.多极化趋势加强D.“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4.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5.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鲜明的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背景不包括()A.帝国主义对会议的干扰和破坏B.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分歧C.一些国家对新中国怀有误解和疑惧D.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对会议的干扰和破坏6.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在改善建设环境、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其中包括()①促成了中美关系正常化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③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以“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亚非会议顺利进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1955年,西德加入北约后,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签署了《华沙公约》,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除南斯拉夫以外,全部加入。
这标志着()A.美苏冷战开始B.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C.第三世界兴起D.社会主义阵营瓦解8.二战后,美国在西欧体现“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
高中历史必修下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含答案)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
材料认为冷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差异B.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C.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D.美国百姓对苏联敌视【解析】材料认为冷战是“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由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导致冷战局面的形成,故A正确。
【答案】A2.某西方学者说:“直到美国觉察欧洲普遍不满与苏联的影响日益扩大的危险同时出现时,它才被迫制定了‘马歇尔计划’,答应为大规模恢复‘自由世界’的工业提供巨额资金。
”该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出台的目的是( )A.履行“北约”成员的义务B.缓和两大阵营的紧张局势C.对抗“华约”集团的冲击D.扶持西欧国家和遏制苏联【解析】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直到美国觉察欧洲普遍不满与苏联的影响日益扩大的危险同时出现时”,这体现了“马歇尔计划”出台的目的是扶持西欧国家和遏制苏联,故D符合题意。
【答案】D3.二战后某组织成立时强调:坚持“集体防御”,基于在“民主、人权、法治方面的共同价值观”,将“为保证欧洲公正持久的和平秩序而奋斗”。
该组织是( )A.联合国B.北约C.华约D.欧共体【解析】根据材料“集体防御”“为保证欧洲公正持久的和平秩序而奋斗”并结合所学不难得知,题干中采纳这种成立宣言的战后国际组织是北约,故B项正确。
【答案】B4.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某高一学生在历史课后整理了一幅知识结构图,该学生整理的历史知识的主题是( )A.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B.新兴力量的崛起C.雅尔塔体制的瓦解D.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解析】据图示中“美国”“苏联”“马歇尔计划”“经互会”“北约”和“华约”等信息可知,本题考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 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练习: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一、选择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B.具有冷战色彩C.促进西欧经济的恢复D.加剧了西欧内部的矛盾2.柏林墙修起来后,肯尼迪总统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堵不是防范外敌,而是防范自己人民的墙。
”柏林墙归根结底应视为( )A. “柏林危机”的产物B.冷战时代的产物C.两德对峙的产物D.东德封闭边界的产物3.古巴导弹危机之后,肯尼迪说:“我们解决了人类最大的危机之一。
”赫鲁晓夫说:“ 我们从肯尼迪那里得到了无论是美国还是它的盟国都不能入侵古巴的保证,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这表明( )A.美苏化解危机使世界避免战争威胁B.苏联有效遏制了美国霸权主义C.在美苏争霸中此时美方占明显优势D.双方在解决危机中都取得胜利4.1969年2月,戴高乐接见英国新任驻法大使索姆斯,表示希望看到英国和西欧其他国家发展经济合作关系,在政治上和防务上加强合作,认为西欧应该有自己的独立于北大西洋公约的防务。
这表明(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B .西欧政治上的联合进一步加强C.英法共同规划欧共体的发展D.欧共体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5.1988年日本《产经新闻》报道:“世界将由某一个国家取代美国而负起牵引世界经济的责任。
在这个新的主角亮相之前,世界经济将继续发生混乱……但目前在世界上靠得住的只有日本。
”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也宣称:“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这表明日本的实质意图是( )A.谋求经济霸权B.继续追随美国C.谋求政治大国地位D.试图称霸世界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后,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
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
”这说明(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 B .美苏两极格局土崩瓦解C. 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形成D.世界局部战争日益加剧7.20世纪六七十年代,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一大批亚非拉国家加入联合国,同时不结盟运动兴起,七十七国集团的组成以及联合国中新兴国家力量的增强,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
2019-2020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十年真题汇编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多极力量的发展含答案解析版在后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多极力量的发展1.(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5)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2.(2018·北京高考·23)1956年7月,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共同发表宣言,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
该宣言( )A.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 B.奠定了不结盟运动的政治基础C.推动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促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3.(2018·江苏高考·19)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
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
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 )A.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C.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 D.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4.(2018.4·浙江高考·25)右图是欧洲某区域集团组织的成员国扩大示意图。
观察图1和图2,该组织的演进反映了( )图1 图2①欧洲一体化进程②多极化趋势的发展③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④从经济合作为主向政治合作为主的转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15·重庆文综·12)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
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6.(2015·江苏单科·20)“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
十年真题汇编: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冷战格局(解析版)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冷战格局1.(2019·天津高考·1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很多小型企业从大公司获得的分包合同也是如此。
这反映美国( )A.冷战政策与公司发展相互影响 B.已经把军备竞赛作为根本国策C.军工订单解决了严重失业问题 D.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战争危险【答案】A【解析】二战结束之后,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政府需要大力发展军事力量。
再结合题干中“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这体现出国家的政策与公司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与苏联开展军备竞赛仅是美国对付“冷战”的一种措施,不是其根本国策,排除B项;在题干中没有提及美国就业人数的变化,不能推知军工订单解决了失业问题,排除C项;题干仅是提及了美国政府为了“冷战”需要,与一些国内大企业展开合作,没有提及该措施加剧了战争的危险,排除D项。
2.(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
这反映出(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答案】B【解析】“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属于意识形态的歧视,与国际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相关,故选B 项;“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种结果不是权利制衡的结果,排除A项;“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不是一种正常的国家精神,排除C项;“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与国家干预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排除D项。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同步练习)(附答案)—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1947年,丘吉尔说:“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呢?它是一堆瓦砾,是一个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这段话有助于我们了解()A.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源B.“铁幕”演说的内容C.杜鲁门主义的实质D.实施马歇尔计划的背景2.“帮助建立一个在军事上和其他重大问题上同美国和加拿大紧密结合的繁荣而统一的西欧,使它作为一个强大力量重新回到世界舞台,同北美进行广泛协作。
”这段话旨在()A.推行马歇尔计划B.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建立欧洲共同体D.推行杜鲁门主义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要求联合和合作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强烈,其原因是()A.欧洲各国的经济水平相似B.欧洲各国的矿产资源互补C.文化遗产和文化心理相同D.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压力4.1961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
”这一番言论反映了()A.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出现B.社会主义阵营的日趋瓦解C.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和原则D.多极化世界格局开始形成5.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前,苏联提出架设美苏之间的“热线”电话,美国没有积极反应。
危机爆发后,美苏两国签订了两国首脑直接通信联系的协定。
由此可见,古巴导弹危机()A.消除了美苏两国间的矛盾B.导致美苏开始走向冷战局面C.推动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D.促使大国重新审视相互关系6.有学者认为,目前,世界格局进入了一个无领导者的“碎片化”时代。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首次没有任何单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推动国际议程。
这里的“碎片化”()A.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有利于国际政治关系的民主化C.表明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D.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7.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对外援助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援助资金由只能用于私人企业扩展到政府控制的企业;援助重心由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转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盟国。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时训练(含解析)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一、选择题1.二战期间,丘吉尔自称是罗斯福总统的“忠实的上尉”;1953年,他又对艾森豪威尔总统说:“我向你保证我们根本上与你站在一起。
”丘吉尔表白的深层含义是()A.寻求保持战时英美关系B.依附美国以便维持大国地位C.客观面对大国力量兴衰D.希望能在马歇尔计划中获益2.在二战尚未结束之前,美苏对战后势力范围已经做出了令双方相对满意的划分,但美苏间经济合作的破裂、西欧经济形势的恶化和西欧安全形势之间的互动,共同推动了冷战秩序的形成。
由此可知,冷战秩序的形成()A.为欧洲走向联合提供了一定条件B.较长时期内避免了战争的威胁C.缘于政治对抗与金融竞争的结合D.充分吸取了经济大危机的教训3.下图所示为1946年1月29日英国《标准晚报》上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描绘的场景是时任英国外交大臣的贝文和苏联负责外交事务的维辛斯基争论伊朗的石油特许权问题。
该漫画可用来说明()A.资源争夺是冷战兴起的重要原因B.二战结束后世界石油危机加剧C.美、苏争霸的重点转向争夺西欧D.英国将冷战的责任推卸给苏联4.1947年12月17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了《对苏联、东欧的出口管制》文件,要求立即、无限期地停止从美国向苏联及其附庸国出口所有美国短缺的物资和有助于增强苏联军事潜力的物资。
此文件说明()A.美苏争霸局面愈演愈烈B.东西德国的建立激化美苏矛盾C.美苏之间冷战对抗加剧D.两极格局形成加剧了阵营对峙5.“绝大多数美国人都相信,苏联笃定要牢牢控制中东欧,进而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进攻。
美国政府由此制定了一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
”材料中“遏制战略”的开端是(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B.北约组织的建立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6.1948年初,美国一位3岁“童模”的母亲收到了一份通知:她女儿必须先签署一份有“保证自己坚决抵制国内外‘敌对势力’”等内容的“忠诚宣誓书”,经过政府审查后才能拿拍广告的钱。
统编版高中历史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同步测试(word版含答案)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1.丘吉尔呼吁美国人在与苏联的对抗中,不要忘了联合英国人,实现“英语国家兄弟般的联合”,以阻止苏联势力和共产主义的“无限扩张”。
这一呼吁( )A. 迎合了美国的战略意图B. 加深了美英双方的矛盾C. 表达了英国的称霸企图D. 道破了苏联称霸的企图2.20世纪40年代美国政府官员提出:“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稳定和有保证的和平——这是符合逻辑的。
”为此,美国 ( )①重建资本主义金融体系②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③推动欧洲走向经济联合④援助西欧走向经济复苏A. ①④B. ②③C. ②④D. ①②③④3.20世纪中期,美国“遏制战略之父”乔治﹒凯南认为:中国革命令人担忧之处并非在于其构成了苏联“胜利”的一部分,事实上,中苏关系的前景并不乐观,而是作为“贫穷”国家的中国发生的革命将在整个亚洲乃至世界引发的示范作用。
这一看法A. 主张美国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B. 错估了中苏关系发展趋势C. 担心中国削弱西方在亚洲影响D. 预测到第三世界即将崛起4.20世纪60年代,美苏两国提出要“和平竞赛”,商定在对方的首都办展览。
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
而美国人到苏联办了个美国家庭的厨房展览,非常现代化。
苏联人一看,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觉得美国人很幸福,内心向往美国。
这一情形反映出A. 美苏两国实际上放弃了争霸B. 美苏两国科技上的巨大差异C. 美国取得对苏联的绝对优势D. 美苏“冷战”的另一种形式5.下面是关于捷克等四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比重的数据表。
造成1952年各国数据与1948年数据差距较大的直接原因是()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 北约成立D. 经互会的成立6.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高中试卷-精品解析: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练习题(原卷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人教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一、单选题1.1946年3月,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在美国的威斯敏斯特学院进行,其主要内容是主张英美联合遏制苏联,对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该演说A. 实际上揭开美苏冷战的序幕B. 有助于欧洲的经济恢复的C. 是美国称霸世界全球战略D. 针对华约的建立而提出2.二战以后,受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的西欧各国,纷纷行动起来,打造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社会工作的“三驾马车”。
这表明西欧各国致力于A. 提倡“新经济”B. 发展社会主义C. 建立福利国家D. 实施计划经济3.科索沃战争是由科索沃的民族矛盾直接引发,在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19个成员国中13国直接参战,其余6国提供后勤支援的一场局部战争;1999年6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4票赞成、l票弃权(中国)的表决结果通过了由西方7国和俄罗斯提交的科索沃问题决议,战争正式结束。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练习一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一、选择题1.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后,提出建立以法、德为核心,以法国为领导的“欧洲人的欧洲”,通过“缓和、谅解、合作”逐渐实现“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最终走出“雅尔塔”。
这一外交方针的提出( ) A.表明美国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B.说明法国主导欧洲联合C.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D.最终摆脱了美国的控制2.不结盟运动自成立以来以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为任务;进入21世纪,则着重强调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推行平等、互不侵犯、多边主义等原则,并为来自不发达地区的成员国在国际谈判中争取权益。
这一变化表明当今世界( )A.霸权主义威胁已解除B.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C.政治一体化进程加快D.经济全球化是发展趋势3.1966年3月,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并限令美国在一年内撤出其在法国领土上的驻军和军事基地。
同年6月,戴高乐应邀访苏,法苏发表联合宣言,宣布双方建立“特殊伙伴关系”。
此现象说明( ) A.法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B.法国与美国的关系完全破裂C.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D.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4.联合国安理会设非常任理事国席位,最初为6个,1965年增至10个。
下表是按地区分配情况。
这表明( )A.B.战后西欧实力尚未恢复C.两极对峙决定席位分配D.非洲开始主导联合国5.1947~1954年,美国制作了几十部电影,用于刻画美国“共产党分子”的形象,这些人往往是衣冠楚楚,实际上却阴险狡诈且冷酷无情,在背后策划各种暴力活动,对表露出不满情绪的同类下毒手,毫不手软。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失灵B.经济危机激化了阶级矛盾C.美苏冷战的兴起与发展D.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6.杜鲁门在其回忆录中指出,没有德国,“欧洲的防御不过是大西洋岸边的一场后卫战”,有了德国,欧洲“就能有一个纵深的防御”。
因此,在美国的支持下,联邦德国作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加入北约。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一、冷战与两极格局1. 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2. 冷战发生的原因(1)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2)根本原因: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
3. 冷战的表现4. 两极格局的特点(1)不对称:冷战所导致的两极格局中,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
(2)不完全: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
(3)自我控制机制:双方使用战争边缘的威慑手段,然后以谈判为主解决问题,避免直接武力冲突。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1. 冷战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攻苏守”;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苏攻美守”;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美攻苏守”。
2. 多极力量的成长(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
(2)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导致东欧国家反对苏联的控制;中苏关系的破裂。
(3)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4)第三世界的兴起。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1. 冷战的新变化(由对抗到缓和)(1)对抗: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大搞军备竞赛,企图拖垮苏联。
(2)缓和:1985年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苏联实行战略收缩。
2. 两极格局的瓦解(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1)原因:①多极化趋势冲击了两极格局;②美国“战略防御计划”企图拖垮苏联③苏联的退让和妥协;④苏联解体(直接原因)。
(2)表现: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国内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最终形成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局面。
(3)影响:两极格局崩溃,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十年真题汇编: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多极力量的发展(解析版)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多极力量的发展1.(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5)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联合国成员数量的洲际分布变化可知从1945到1975年,亚洲和非洲成员国明显增多,而亚非国家多为第三世界国家,说明第三世界发展壮大,故A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1945到1975年欧洲成员国增加,但不能反映欧共体成员增加,并且这也不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与世界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并未体现经济区域化,故D项错误。
2.(2018·北京高考·23)1956年7月,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共同发表宣言,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
该宣言( )A.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 B.奠定了不结盟运动的政治基础C.推动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促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答案】B【解析】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是“自愿、互利”等原则且主要是经济领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时间和印度、埃及及南斯拉夫和他们提出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得出是反对两极对峙,因此为不结盟运动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1949年成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于194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且以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不是发展中国家,故D项错误。
3.(2018·江苏高考·19)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
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同步练习题 高三统编版(2019)
第27讲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一、选择题题组一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1.(2024·江苏G4联考)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以日本与印度为起点,正式在亚洲展开美国学的学科制度化进程,美国政府和私人机构为美国学在这两个国家的传播赋予了“共享美国价值观,加强‘自由世界’集体力量,以最终助益世界秩序构建”的意义。
这反映了()A.亚洲新兴国家遭到文化侵略B.美苏对抗影响文化交流C.美国式现代化得到广泛关注D.亚洲学者向往美国文化2.(2023·江苏无锡模拟)1950年4月20日,杜鲁门向美国报纸编辑协会全体会员发表演讲时指出:“务必尽快将我们和其他国家的民主自由力量吸引到一场史无前例的真理运动中来,以便让更多的爱好民主自由的民众能够倾听到来自我们的和平之声。
”这表明美国旨在()A.倡导建立新的国际秩序B.扩大领导世界的影响力C.改变美苏争霸的被动地位D.借宣传领域渗透冷战思维3.(2023·湖南衡阳期中)根据协议,每个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国家都应当将一笔与外援资金数额相等的资金存入中央银行,作为对应资金,由两国共同使用。
这笔资金的95%留为该国合法的财产,而5%成为美国政府的资产,属秘密经费,进入了中央情报局的腰包。
这可用于说明马歇尔计划()A.对欧洲的援助没有实质作用B.导致欧洲完全沦为美国的附庸C.以控制西欧对抗苏联为目的D.有利于美国对西欧财富的掠夺4.(2023·山东泰安期中)1961年3月,美国总统肯尼迪签署命令成立了“和平队”,选拔大学毕业生向亚非拉落后国家和地区提供技术及人力资源援助,致力于当地的经济增长,帮助实现社会的民主化、社会革命的和平化。
这说明()A.冷战范围走向扩大B.国际局势有所缓和C.民族独立运动兴起D.美国战略重心转移5.(2023·江苏如皋中学模拟)1962年,美国总统肯尼迪要求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必须阅读《8月的枪声》,该书叙述了萨拉热窝事件后发生的一系列很小的、不重要的事件,最终导致了历史上最骇人听闻的军事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多极力量的发展1.(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5)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联合国成员数量的洲际分布变化可知从1945到1975年,亚洲和非洲成员国明显增多,而亚非国家多为第三世界国家,说明第三世界发展壮大,故A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1945到1975年欧洲成员国增加,但不能反映欧共体成员增加,并且这也不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与世界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并未体现经济区域化,故D项错误。
2.(2018·北京高考·23)1956年7月,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共同发表宣言,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
该宣言( )A.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 B.奠定了不结盟运动的政治基础C.推动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促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答案】B【解析】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是“自愿、互利”等原则且主要是经济领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时间和印度、埃及及南斯拉夫和他们提出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得出是反对两极对峙,因此为不结盟运动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1949年成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于194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且以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不是发展中国家,故D项错误。
3.(2018·江苏高考·19)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
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
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 )A.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C.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 D.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答案】D【解析】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与材料中“20世纪60年代末”不符,故A项错误;二战后,西欧衰落,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长期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世界经济格局以美国为主导而非欧洲,故B项错误;材料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不是缓和矛盾,故C项错误;1967年欧共体成立后,欧共体国家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了共同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故D项正确。
4.(2018.4·浙江高考·25)右图是欧洲某区域集团组织的成员国扩大示意图。
观察图1和图2,该组织的演进反映了( )图1 图2①欧洲一体化进程②多极化趋势的发展③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④从经济合作为主向政治合作为主的转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欧洲该区域集团组织是欧盟,成员国扩大反映出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故①正确;欧盟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故②正确;此时美苏对峙格局已经结束,故③错误;示意图反映出欧盟合作深入,从经济合作为主向经济政治合作的转变,故④错误,故④错误。
只有A项符合题意。
5.(2015·重庆文综·12)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
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答案】C【解析】1942年元旦,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与材料内容无关联,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中的“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是指二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殖民统治的运动,而非洲的这股“变迁之风”体现了第三世界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故B项错误;材料“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可看出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掀起民族独立运动,谋求在国家社会上不结盟,获得国家独立发展的有力空间,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非洲的“变迁之风”,没有涉及美苏关系,故D项错误。
6.(2015·江苏单科·20)“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
”该会议的召开( )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答案】C【解析】“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不是指经济方面,而且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也与“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不符,故A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是“旨在加强和平”,“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故B项错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与“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相符,故C项正确;不结盟运动兴起,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但该会议不可能从此“消除了”亚非国家的政治分歧,故D项错误。
7.(2013·海南单科·21)一般认为,1952年法国学者在分析当时世界格局时,提出“第三世界”一词。
这里的“第三世界”是指( )A.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B.两个超级大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之外的国家C.既不属于“北约”也不属于“华约”的国家D.尚未获得独立的亚非拉地区国家、【答案】A【解析】这里的“第三世界“是1952年法国学者的提出的概念,不是七十年代毛泽东对世界局势的划分,答案选A。
8.(2011·山东文综·16)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这表明(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答案】A【解析】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表明发展中国家势力的崛起,所以A项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的表述是正确的,选A。
七十七国集团不设总部、秘书处等常设机构,也没有章程或预算,所以不能算经济区域集团,排除B。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973年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而瓦解,而不是1964年,所以C不符合题意,排除C。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是在90年代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排除D。
所以选A。
9.(2010·福建文综·22)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影响,相对比较容易选出B。
10.(2010·全国Ⅱ卷文综·22)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体利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
这表明,该共同体是( )A.政府之间的合作 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C.企业之间的联合 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答案】D【解析】首先我们明白煤钢共同体表面上看是能源组织,但实质上是经济组织,排除B;再通过题干中“不接受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可以看出该组织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排除A;再分析该组织是欧洲六国在煤钢方面共同签订的组织,可以分析出不属于企业之间简单的联合,排除C;正确答案为D。
11.(2017年天津卷11).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
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A.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 B.两极格局的瓦解C.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 D.全球化进程加快【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苏、美、英、法四国参与协定东德、西德的统一和主权问题,可知当时两极格局和大国主导世界的影响仍然存在,故A项正确;两极格局瓦解的时间和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是在这次各国会谈签署条约之后,故C项错误;全球化趋势加快是当时的时代背景,但与材料体现的德国受到大国监管的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
12.(2014·重庆文综·12)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8%。
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
材料表明,日本( )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答案】C【解析】A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且“持续增长”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日本目前并不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故B项错误;从题干中“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的比例较高”和“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的信息可以看出,伴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崛起,日本积极主张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这反映了其成为政治大国地位的野心,故C项正确;D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13.(2014·江苏单科·19)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
……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
”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答案】A【解析】“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可以得出“单级”的世界格局,“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可以得出“多级”的世界格局,故A项正确;题中一再强调“合作”或者“联合行动”,并没有涉及诸强争霸,故B项错误;“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可以得出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同样受到其他大国的牵制,故C项错误;“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因此多级世界中大国并不是实力相当,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