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鉴别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超声检查比较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超声检查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3ce902bfbe23482fb5da4c12.png)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超声检查比较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超声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
方法对2006年6月~2010年6月我院子宫腺肌病及子宫肌瘤患者各80例使用GE-Vivid 3及EUB-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仔细观察子宫内异常回声的大小、形态及内部回声情况;并应用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超声(CDFI)进行检查,观察异常回声区内及周边血流供应情况。
结果子宫腺肌病主要超声特征为子宫均匀增大呈球形改变,子宫大小出现周期性改变,肌内散在强光点、强光斑及积血小囊;CDFI血管分布稀少,异常光团周围无环状或弧形包绕血流(P<0.05)。
子宫肌瘤超声特征以包块假包膜形成、界限清楚,CDFI团块周边环状或弧形包绕血流信号为主(P<0.05)。
结论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超声图像各有其特殊性,B 超检查无创伤、无痛苦、操作简便、易于复查,可作为主要的诊断方法之一。
标签: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B超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常见的肿瘤,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近年来也有上升趋势[1],二者发病机制不一样,治疗原则不同,因此术前肿瘤的检出率及鉴别诊断极其重要,超声扫描是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2]。
本文回顾性分析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患者的B超检查资料,为诊断提供参考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6月~2010年6月我院术后标本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患者80例,年龄32~54岁,平均37.8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2.1年。
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肌瘤患者80例,年龄31~54岁,平均38.1岁;病程7个月~6年,平均2.4年。
两组均排除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合并巧克力囊肿患者。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有经期改变,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坠胀、腰背酸痛;继发的贫血症状(乏力、心悸、气促等);子宫腺肌病患者常合并性交疼痛等;阴道检查可发现子宫增大,表面有单个或多个不规则结节状突起。
彩超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彩超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01101c305087632311212b6.png)
代 临床 医学 , 2 0 0 9 , 3
E 7 3 陈玉骐 . 背俞 穴刺 络 放 血 治疗 痤 疮 的 临床研 究[ D] . 广 州: 广州
[ 5 3 陈传伟 . 针 刺干预 慢性 疲劳综 合征 的 临床及 作 用机 理研 究[ D] . 中医药 大学 , 2 0 0 9 .
彩 超在 子 宫肌 瘤 与 子 宫腺 肌 症 的诊 断 与 鉴 别 诊 断 中 的 临床 应 用
1 . 1 一 般 资 料 :2 0 0 9年 1 0月 2 0 1 2年 1 O月 在 我 院 住 院 的 子 肌 症 6 o例 , 彩 超诊 断符合 5 O例 、 误 诊 5例 、 漏 诊 5例 。
宫 肌瘤及 子 宫腺 肌 症 患 者 共 1 6 0例 , 彩超及 I 临床 诊 断 的 子 宫 肌 瘤
2 0 1 3年 第 6期
E 3 ] 李迅 , 何广 思. 呼 气分析在 肺癌诊 断 中的应 用研 究进展 E J ] . 安徽 广 州 : 广 州 中医药大 学, 2 0 1 0 .
医药 , 2 O l 0, 1 4 ( 7 ) : 8 5 7 —8 5 8 . [ 6 ] Ha mi d Ab d i . 针刺 对伊 朗肥胖 者的体 重及 抗 热休 克蛋 白 2 7 、 6 O 、 [ 4 3 林锋 , 宋剑 非 , 梁岳 培 , 等. 老年肺 癌 2 5 0例 外科 治 疗分析 E J 3 . 现 6 5 、 7 O的影 响[ D ] . 北京: 北 京中 医药大 学, 2 0 1 0 .
王 荔 昕
( 武 汉 市黄 陂 区妇 幼保 健 院 湖 北 武 汉
【 中 图 分 类 号1 R7 3 O . 4 1 【 文献标 识码I A
4 3 0 3 0 0 )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临床对比观察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临床对比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b63ccc8c02d276a200292e19.png)
恶化 , 并能够改善患者化疗期间生活质量。还有学者认 为 , 在
围化疗期使用人工 营养支持 可增 强化疗 效果 , 减缓 和抑制肿
瘤 组 织 的生 长 。
[ 2 ] 杨杰.化疗期间肠外营养对 中晚期 胃癌 患者免疫功 能的影响.
中国肿 瘤临床 , 2 0 1 2 , 2 9 ( 1 ) : 3 2 . 3 4 .
DOI : 1 0. 1 1 6 55 / z g y wy l c 2 0 1 3 . 1 1 . 0 4 9
相互误诊时有发生l I l 。 为提高诊断水平 , 本文对收治的子宫肌 瘤及子宫腺肌病患者 的临床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 , 比较 2组之
间 的差别 , 以期为临床提高该病的诊断率和确定治疗方案提
[ 1 ] 李 红晨 , 汪卫平 , 诸葛燕红眉 肠外营养支持 治疗对肺 癌病人化 疗后营养状况 和免疫功能 的影 响. 肠外与肠 内营养 . 2 0 1 2 , 1 9
( 4 ) : 2 0 1 — 2 0 3 .
等E ] 研究证实适 当的营养治疗 既可改善患者 的营养状 况 , 提
例临床观察. 安徽 中医学 院学报 , 2 0 0 5 , 2 4 ( 3 ) : 5 4 — 5 6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8 — 0 8 )
子 宫腺 肌 病 与 子 宫肌 瘤 临床 对 比观 察
杨 亚 河
子宫肌瘤及 子宫 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疾病 . 二者在临床及 超声 图像 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 , 而且 发病群体 、 年龄 相同 ,
表 6 治疗后 2 组免疫功能变化 比较
值
P 值
7 . 5 2
9. 9 2
<O . 0 1
子宫肌瘤与腺肌症
![子宫肌瘤与腺肌症](https://img.taocdn.com/s3/m/2e4858bf804d2b160a4ec044.png)
20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1
子宫腺肌症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2
子宫腺肌病 增强后表现
(宫底及后壁肿物,夹杂斑片状高信号,内膜向前
移位,增强后呈渐进性强化)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3
结合带弥漫性增厚,呈不均质高低混杂信号,左侧与肌层分界不清, 延迟期病变区多个不规则小囊。(弥漫型)
精选2021最新课件
T2WI矢状位为最佳 子宫内膜由宫腔向宫壁异位的通道都发生形态变化,该途径
的结合带变模糊,子宫内膜基底部变毛糙
弥漫型:T2WI结合带厚度>12mm,子宫呈均匀型或是球形增 大
局限型:在T2WI内膜岛呈斑点或圆点状高信号,散在分 布,若岛内出血较多,则在T1WI上也呈高信号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4
病灶周围平滑肌和纤维结缔组 织的反应性增生,导致病灶与 肌层分界欠清(局限型)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5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6
小结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鉴别诊断:
• T2显示宫壁内边界清楚的低信号病变,内部可 有较大的缺血性坏死灶;无结合带的增宽,信 号低于结合带,边界清,常使子宫内膜严重扭 曲,病变周边可有假包膜形成;
• 卵巢最常见,其次子宫直肠窝,肠管,下 段子宫后壁,输卵管,膀胱壁,可以腹膜 种植远处播散至淋巴结、肺、肌肉和骨骼 等。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部位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8
子宫腺肌症(adenomyosis)
为正常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壁间的一种良性病变,发 病率19%~62%
病理诊断标准:距内膜基底层以下至少1个低倍视野 (大约2.5mm)深处的肌层中出现内膜腺体和间质, 呈岛状分布,其周围有增生肥大的平滑肌
分析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肌层内型)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分析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肌层内型)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6e37485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c2.png)
分析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肌层内型)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发布时间:2021-06-06T08:44:18.77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1年4月4期作者:姚鑫[导读]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肌层内型)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11月-2020年12月病理证实子宫肌腺症及子宫肌瘤(肌层内型)患者50例纳入研究,患者均接受MRI检查,分析其影像资料及表现,判断其对疾病鉴别诊断价值。
姚鑫黑龙江省第三医院 164092【摘要】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肌层内型)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11月-2020年12月病理证实子宫肌腺症及子宫肌瘤(肌层内型)患者50例纳入研究,患者均接受MRI检查,分析其影像资料及表现,判断其对疾病鉴别诊断价值。
结果 50例患者中子宫肌腺症19例,肌层内型子宫肌瘤31例,可明确判断子宫肌腺症局限和弥散类型及子宫肌瘤单发及多发情况。
结论 MRI检查结果提示,子宫肌腺症及子宫肌瘤(肌层内型)具有差异性的影像学表现,可作为疾病鉴别和判断依据,值得重视及借鉴。
【关键词】宫腺肌症;子宫肌瘤;肌层内型;MRI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MRI feature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denomyosis and hysteromyoma.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adenomyosis and hysteromyoma(intramuscular type)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9 to December 2020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All patients received MRI examination,and their imaging data and manifestations were analyzed to determine their value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diseases.Results there were 19 cases of adenomyosis and 31 cases of intramuscular hysteromyoma in the 50 patients.The limited and diffuse type of adenomyosis and the single and multiple cases of hysteromyoma could be clearly judged.Conclusion MRI examina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are different imaging manifestations of adenomyosis and hysteromyoma(intramuscular type),which can be used as the basis for disease differentiation and judgment,and is worthy of attention and reference. [Key words] adenomyosis;hysteromyoma;intramuscular type;MRI子宫肌腺症及肌层内型子宫肌瘤均为女性多发病症,且二者临床表现较为类似,临床中准确分辨存在一定难度【1】。
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有什么区别
![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有什么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d378a07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d6.png)
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有什么区别?在妇科疾病中,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是两种常见的问题,它们在临床上经常被讨论。
尽管两者都影响子宫,但它们在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那么,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有什么区别?下面我们就从症状和特点两方面入手给大家讲讲。
子宫腺肌症的定义和概述子宫腺肌症是一种让许多女性感到困扰的妇科疾病,它涉及子宫内膜组织侵入子宫肌层内部,导致疼痛和月经异常。
这种疾病多发生在30至50岁的女性中,特别是那些已经生育过的妇女。
子宫腺肌症是由子宫内膜细胞异常存在于子宫肌肉层中的一种情况,这些细胞正常位于子宫内层。
与正常的子宫内膜一样,这些异常的内膜组织也会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增生和剥脱,造成疼痛和出血。
子宫腺肌症的病因和发生机制研究显示,子宫腺肌症的形成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异常、生殖道阻塞、手术后遗症以及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年龄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这种疾病主要影响已经生育的中年女性。
此外,激素失衡被认为是导致子宫腺肌症的另一个关键因素,高雌激素水平促使子宫内膜细胞异常增生。
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表现和症状子宫腺肌症的最典型症状是痛经,尤其是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加剧的痛经。
患者可能在经期及经期前后经历持续的盆腔痛。
此外,子宫腺肌症干扰正常的月经周期,可能引起月经过多或不规则出血。
长期的病情还可能导致不孕症。
其它如性交痛和排尿痛也是子宫腺肌症的常见症状。
子宫肌瘤的特点和症状子宫肌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良性肿瘤,它们由子宫平滑肌细胞构成,并可能在子宫内部形成一个或多个肿块。
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子宫肌瘤的症状可以从无症状到极其严重。
尽管它们是良性的,但较大或不适当位置的肌瘤可以引起一系列问题,包括严重出血和压力感。
子宫肌瘤的病因和发生机制遗传学、激素水平(尤其是雌激素)和生活方式因素(如饮食和肥胖)可能会影响子宫肌瘤的发展。
研究表明,激素水平的微妙变化尤其与子宫平滑肌的生长有关。
子宫腺肌瘤与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断分析
![子宫腺肌瘤与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断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bae618b02d276a200292ea2.png)
素类药物史, 无肝肾疾病、结核病及全身严重感染和恶性肿瘤病史。 1.2 方法 (1)CA125 检测: 患者均于术前 2~3 d、月经周期第 3~5 天 抽静脉血 2 mI 检测 CA125, 并于术后 1 周复测。CA125 测离酶联免疫药盒, 操作按说明 书进行。CA125 测试的灵敏度为 1U/ml, 参考值定为 0~35 U/ mL, CA125≥35 U/ mI 为阳性, <35 U/ mL 为阴性。(2)B 超检查: 采用 Acuson Sequoia512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腹部探头频率 3.5~ 5.0MHz, 阴道探头频率 5.0~7.5 MHz。受检者膀胱适度充盈, 取仰卧
17(56.67)* 8(26.67) 17(56.67)** 4(13.33)**
与肌瘤组比较 *P< 0.05, P< 0.01(下表同)
2.2 血清 CA125 水平及阳性率比较见表 2。
表 2 术前、术后三组 C A125 值比较 U/m l
分组
术前
CA125
阳性率
术后
CA125
阳性率
肌瘤组 27.37±23.52 22.5 13.17±10. 90 0.01
符合率比较见表 1。
分组
肌瘤组 腺肌 瘤 组 合并组
表 1 三组临床症状及 B 超检查 n( % )
经量增多 经期延长
痛经 术前 B 超诊断
39( 32.50) 28(23.33) 19(15.83) 105(87.50)
42(64.62)* 21(32.31) 46(70.77)** 13(20.00)**
腺肌瘤组 1 42 .1 7±131. 27 8 7.69 15.24±13. 10 0 .04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临床对比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临床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a247f8e0551810a6f5248651.png)
L a di Li n Ab t a t Al n t h ig o i e e u c a i g e a c me t t e h s t le d me ro i d s a e i cd n e r t e r b e r r s n r c n sr c : o g wih t e d a n ss l v l n e sn nh n e n , h o pi n o t is s ie s n i e c a e y a y y a o e i e e t a y a s Ut rn l n o a h , h s g n c l g e a t n o e r . e i eg a d my p t y t i y e o o y d p r me t c mmo ie s lo g a u l s v l e o s i n o eg c o a ’.F r r y be n d s a e a s r d a l i au d d me t a d f r i n s h lrS o me l — y c l v d, t rn ln o a h o n rn i e d me ro i. e r c n e r e e r h i d c t d t a , t rn ln o a h n h n o ti ss i i e u e i e g a d my p t y f r i t i sc n o t i ss Th e e t y a s r s a c n ia e h t u e i e g a d my p t y a d t e e d me r i n e o c u e o i e s ・ a p c sa d S p d mi l g ・ s mp o a d me ii e te t ntr s l a e n ts me h sd s i g ih d Ut rn l n o — a s fd s a e s e t n O on e i e o o y y t m n d cn r a me e u t r o a , a itn us e . e i e g a d my pa t y g e o wa d i h a d t ig o e n tn te sl t ee r r da n s i r t s h g mu t— e r rd a n s is f rf o d Th sa tce t e u e i e h o sf r r n t e h n o d a n s o o a i y, h ro i g o tc a ei i h, 1i r o i g o tc o i i . i ril h t r br n g a o a h 0 e a l swh c o f me fe h a h l g a re n t e iw n l ssa t rt e tc n q e lnd my p t y 3 x mp e ih c n i r d a t rt e p t o o y c r iso he r v e a a y i fe h e h iu . Ke wo d : n f o t o h i r i Ut rn ln o a h Te h q e d a n s s r t Th lr Er o ig o tcr t E d me ro i y r s I r n f t e fb o d e i e g a d my p t y c niu ig o e a e eB uta rrda n si ae n o t is s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临床对比研究论文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临床对比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4d23fd8b14e852458fb5709.png)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临床对比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并比较超声诊断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影像科2011年1月——2013年3月临床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120例和子宫腺肌症患者80例超声检查资料,比较超声检查两种疾病临床诊断符合率,病灶及周边血流阻力指数等。
结果超声检查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临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8%,900%;超声检查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临床诊断符合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检查子宫肌瘤病灶血流阻力指数明显低于子宫腺肌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超声检查子宫肌瘤病灶周边血流阻力指数明显高于子宫腺肌症,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诊断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临床符合率高,可通过超声图像和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有效鉴别诊断,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关键词】超声;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价值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07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872-02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症作为妇科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显示[1-2],我国人群发病率逐年增高且呈年轻化趋势。
两种疾病早期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超声检查,但是因临床表现及b 超影像具有较强相似性[3],故临床误诊漏诊率居高不下。
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影像科2011年1月——2013年3月临床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120例和子宫腺肌症患者80例超声检查资料,比较超声检查两种疾病临床诊断符合率,病灶及周边血流阻力指数等,探讨并比较超声诊断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影像科2011年1月——2013年3月临床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120例和子宫腺肌症患者80例,均经手术病理活检诊断。
其中子宫肌瘤患者年龄26-49岁,平均年龄(401±57)岁,子宫腺肌症患者年龄25-52岁,平均年龄(406±60)岁。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分析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3bba6c1ed9ad51f01df21d.png)
口服造影的诊断率仅为4 .%。B超的诊断率最高, 28 且由于其经济、 简单而 无 刨伤 , B超对本 病的诊 断是值得 信赖和 推广 的。c T及 M I 虽亦 有较 高 R等 的诊断价值 , 且和 B超可以相互补充 , 由于其代价较高在基层不易推广。 但 各种类型的造影, 由于其诊断率有限, 且对人有一定 的损伤 , 近年来已较少 应用。总的来说, 迄今为止,L PG尚无特异性检查方法 , 尽管影像学诊断已 有相当高的诊断率, 但局限于仅仅是形态学诊断, 与恶性程度极高的胆囊癌 病变 。 不 易区分从 而漏诊率较 高 , 因而对本病 的诊 断 , 特别是 鉴别 诊断 水平还 有待 324 炎性息 肉 : .. 多呈球 形 、 头状 或 带 蒂 , 乳 生长 较快 。 回声 稍强无 声 于进一步提 高。 . 影, 囊壁粗糙无增厚多伴有结石形成 , 临床症状明显或病情反复发作。 参 考文献 325 胆囊腺癌小结节型是胆囊癌的早期表现。除好发部位及基底 .. [ ] 毛惠兰. 1 B型超声在诊断艟囊息肉样病变及选择治疗方案中的临床价 较宽与胆固醇息肉有所差异外 , 在早期阶段声像图几乎没有区别, 因此单凭 值 , 0 ,6月 0 2 50 0 7日. 首次超声检查 对 < O m 的病灶做 明确 的病理诊 断有很大难 度 。 lm [ ] 周永 昌, 2 ‘ 郭万学. 超声医学 第 3版.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 社, 般来 说 ,. a直径 <lm 的结 节首 先 考虑 是胆 围醇息 肉 , Om 尤其 < m 5m l 9 8 9 9 9: 6 . 者可提示 息 肉,0—1m 1 3 m倾 向于腺 瘤 , 1r 首先 考虑癌 的可能 , 结节 >3 m a 若 [ ] 周连锁, 3 石景森 , 都秀原, 卢云, 刘剐, 韩文胜. 胆囊息内样病变62例 1 表面不平整 或见浸 润表现 , 于癌瘤 恶性度 高 , 鉴 生长较 快 , 必须及早 手术 ;. b 临床分析 , 世界 华人 消化 杂志 , 9 ,( ) 1 803 . 9 真息 肉及 腺 瘤 多 为 良性 , 长较 慢 , 亦 有 恶 变倾 向, 生 但 尤其 单 发、 径 直 [ ] 王纯正, 4 徐智章. 超声诊断学. 第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93年 19 1r 患者 年龄 5 3 m、 a O岁以上 、 合并胆囊 结石者 , 以择期手术为 佳。 也 8月第 1 版. 据国 内外报 道 , 来 随着 影 像学 技 术 的发 展 , L 的诊 断率 明显 升 近年 PG 高 , 症状的胆囊 息肉的 B超诊 断率为 9.% ,T的诊 断率为 7 .% , 对有 25 C 78 而
CDFI鉴别诊断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
![CDFI鉴别诊断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https://img.taocdn.com/s3/m/9df6ce3a5a8102d276a22f9c.png)
成病历 内容的完整 性、上级 医师对下级 医师 病历 的指导 性、 医务处对 科室病历 归档时 限及质量 的监控 性 ,同时提 高了全体 医务人员 的法 制 观念 ,规范 了医师对 岗前培训 的标准 ,使病 历质量水 平达到 了规 范化 管理 的 目标 。免去 了护士 以往 翻阅病历查对 医嘱 、各 种检查 、化验 等 项 目的繁琐程序 ,杜绝 了化验 、检查单等 丢失的现象 ,使各种 归档 病 历 中的检查 、化验项 目和实 际相符合 ,使监控者一 目了然 。 4体 会 41保证 了归档病历 的完整性 .
【 要 】 目的 探 讨彩 色多普勒 超 声 ( D I 鉴别 诊 断子 宫肌 瘤 与子 宫腺肌 病 的应 用价 值 。方法 回顾我 院 2 0 摘 C F) 08年 9月至 2 1 00年 9月经手 术及 病理 证 实 的 86例 子 宫肌 瘤 、子 宫腺 肌病 的 C F 声 像 图及 血 流 变化 情 况 ,并对 其进 行 比较 分析 。结果 二 者 的声 像 图主要 区别是 子 6 DI 宫肌瘤 瘤体 与肌 壁 分界 明显 ,而子 宫腺肌 病不 明 显 ;二 者血 流 的 区别是 子 宫肌瘤 瘤体 周 边有环 状 、半环 状血 流 ,而且 瘤体 内有 少许 血流 信 号 ,而子 宫腺肌 病 有 弥散 分布 的血 流 。结 论 C F 对 子 宫肌瘤 及 子 宫腺肌 病 的 鉴别 诊 断有 重要应 用价 值 。 DI 【 键词 】 子 宫肌瘤 ;子 宫腺 肌 病 ;C F ;鉴别诊 断 关 DI 中图分 类号 :R 3 .3 77 3 文献标 识 码 :B 文 章编 号 :17 - 14 (0 2 7 0 1- 3 6 1 89 2 1 )2- 0 0 1
CD FIi D i e e ilD ignosso ei y n f r nta a i fUt rne M om a a de nd A nom yoss i
子宫肌瘤还是腺肌病如何治疗
![子宫肌瘤还是腺肌病如何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cfe33a0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53.png)
子宫肌瘤还是腺肌病如何治疗背景知识:子宫肌瘤和腺肌病是常见的妇科疾病,这两种疾病虽然名字相似,但病因和治疗方法却有很大的不同。
子宫肌瘤是一种良性平滑肌肿瘤,生长在子宫肌层,多数患者在育龄期发病,且有家族遗传倾向,表现为月经不调、腹痛、白带增多等症状;腺肌病是一种良性的子宫内膜增生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规律、经期延长、经血量增加等症状,如果未能及时治疗,会引起骨盆疼痛、贫血、子宫腔扩大、不孕等严重后果。
治疗方法:1、子宫肌瘤(1)药物治疗:可以采用黄体素、口服避孕药等药物,有助于停经和减轻月经量,减少子宫肌瘤的生长。
不过,药物治疗仅适用于肌瘤直径小于5cm的患者。
(2)手术治疗:对于子宫肌瘤直径较大或者急性出血的患者都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可以选择子宫切除术或者保留子宫的肌瘤剔除术。
(3)介入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治疗已逐渐成为治疗肌瘤的重要手段。
通过以穿刺采用导丝和导管将造影剂注入肌瘤内,破坏肌瘤细胞,缩小肌瘤的体积。
这种治疗方法具有低创、恢复快等优点,但是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介入治疗。
(4)综合治疗:对于某些肌瘤的患者还需综合运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
这样既能缩小肌瘤的体积,也能控制症状。
2、腺肌病(1)药物治疗:通过黄体素和孕激素药物的治疗可以减少宫腔内腺体对于雌激素的过分刺激,从而达到抑制病灶发生的目的。
如果长期服用,也可能使子宫内膜出现萎缩性改变而减轻症状。
(2)手术治疗:宫腔镜手术和子宫切除是治疗腺肌病的有效方法。
对于轻度的病变,可以选择宫腔镜下的子宫腔刮除或微创治疗方式。
(3)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可以调整患者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从而达到减轻症状的目的。
(4)综合治疗:腺肌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中药治疗,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并且在长期的随访中密切观察疾病的变化情况。
注意事项:1、子宫肌瘤(1)定期复查肌瘤的大小和病情进展,以便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2)手术后要保持正确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恶性刺激。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的临床对比研究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的临床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6034bc705087632311212b8.png)
21两种疾病超 声临床诊断符合率 比较 . 超 声 诊 断子 宫 肌瘤 病 理证 实例 数 为 l 9 ,临 床诊 断符 合 率 为 O例 9.%;超声诊 断 子宫子宫腺 肌病病 理证实例 数为7 例 ,临床诊 断符 01 4 合 率为9 . 25 %;两种疾病超声 临床诊断符合 率组间 比较无 显著差异 ( P
我们为 了解和体验传统手术切除肿瘤和显微手术切 除肿瘤在 临床实
践 中的疗效 ,看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需要注 意很多 细节 问题 。
要想达到既定的 目标疗效 ,就必须注意下面的这几个问题 :①传统开颅 切 除手术必须要注意 的事项 :为 了减轻胶质瘤附近的水肿 ,首先我们要 做的就是开颅前的半小时准备工作 ,先把加入 1m 地塞米松的2%甘露 0g 0 醇20 L 5m 进行静脉滴注 。在 手术开始 并顺 利打开 硬膜 后,为 了获得 较为 充足 的手术 空间并避免对正常脑组织造成损伤 ,我们应该马上打开脑 裂 蛛 网膜或者脑池 ,尽量释放脑脊液 ,这样也可降低颅 内压 ,从而提 高达 到预 期效果 的可 能性 。②显微外科手术必须注意的事项 :为避 免像 传统 手术切除肿瘤中的一些弊端,如在做胶质瘤手术过程 中暴露 出来一些正 常的脑组织 ,使其受到损伤 , 致正 常神经功能受到不必要的影响。我 导 们在做 显微外科 手术时 ,会尽一切可能按照科学方法 ( 如影像学资料的
必须的 。仔细研究发现 ,显微切除术的难度相 当高 ,手术 时要从正常的
[】 周 良辅. 3 显微 外科 在神 经 外科 的 应用 与展 望 [ . 显微 外 科 杂 J 中华 ]
志,0 12 ()1 11 2 2 1 ,13 :6 — 6 .
脑沟人路 ,经过一些必须的 比较细致科学的蛛网膜 的松解后 , 再沿着肿 瘤的表面 ,对血管和蛛 网膜进行 电凝和 电灼 ,从而减少对脑 组织 的损伤 并顺利切 除整块肿瘤 。当然对于体积较大的脑胶质 瘤要先切 除其 内部肿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临床表现对比分析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临床表现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48965d976eeaeaad1f3307b.png)
声 相见 的点状或斑 片状混 合 回声 , 腺边 缘模糊 , 见胰腺 胰 可 周 围组织及脏器肿胀 , 例伴有胰周 积液 , 可见 胃肠道积 1 2例 气, 肠梗阻 1例 。本组 1例经保 守治疗 无效 转手术 治疗 , 余
均手术 治疗 , 平均住 院 日3 。 0d
3 讨 论
9.5 , 37% 准确率高 , 经济方便 , 易为患者接受 , 作为临 床 值得 首诊 的辅助检查 。但 当个别患者声像 图特征不 明显 时 , 则需 检查 者 认 真 、 细 , 具 有 丰 富 的临 床 经验 , 仔 且 必要 时行 C T
主 , 像 图特征 : 腺弥 漫性 或局 限性肿 大 , 质 内回声减 声 胰 实
低, 呈典型 的低 回声 区, 胰腺边缘轮 廓清晰 , 少见腹水 。急性
出血坏死型胰腺 炎为局 限性或 弥漫性 出血坏死 , 腺泡和小 叶
结构模糊不清 , 内及周 围系膜 、 其 网膜 及腹膜 脂肪不 同程度 坏死 , 声像 图特征 : 腺 明显肿 大 , 胰 内部 回声 不均匀 , 呈低 回 声和强 回声相见的点 状或斑 片状混 合 回声 , 腺边缘 模糊 , 胰
胰腺有 不 同程度 的肿 大 ,7例 为弥 漫性肿大 , 1 5例为 局限性
围有不 同程度 的液性 暗 区, 腹水 明显。需要 注意 的是 A P超 声 的检查 目的在于寻找有无胆道梗 阻 , 当胆道 梗阻时超声 可
肿大 , 实质 内回声减低 , 呈典型 的低 回声 区 , 胰腺 边缘轮廓清 晰。本组在 内科保守治疗 5d后 , 胰腺体积逐渐缩小 , 内部 回 声 逐渐增 高 , 平均住院 日 1 ; 5d 首诊为 急性 出血 坏死 型胰腺
子 宫 腺 肌病 与 子 宫肌 瘤 临床 表 现 对 比分 析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常见症状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常见症状](https://img.taocdn.com/s3/m/eb506acb26fff705cc170a89.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常见症状
导语: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都是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但有很多女性朋友却并没能真正了解这两种疾病的症状,甚至容易产生混淆。
专家表示,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都是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但有很多女性朋友却并没能真正了解这两种疾病的症状,甚至容易产生混淆。
专家表示,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虽然都是可怕的妇科疾病,但两者是有区别的,无论是它们的症状表现还是治疗方式都是不同的。
那么,现在就先去了解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常见症状。
子宫肌瘤症状
1、月经改变:女性在生活中,应该是有规律的月经情况,但是在受到子宫肌瘤等疾病影响的时候,难免会出现月经不调的异常症状,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是主要的表现形式。
2、大量出血:当患有多发性子宫肌瘤后,容易出现大量出血的情况,比如经期出血量过多、经期延长、贫血,此时无法通过药物来治疗,只能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压迫症状:当子宫肌瘤长到有拳头那么大的时候,便会牵扯到骨盆中的其他器官,使骨盆中其他器官也受到损伤和压迫。
通过手术可以消除症状,并且要注意肌瘤变大后的恶化几率要比小肌瘤要大很多。
4、不孕症:子宫肌瘤出现后,会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不孕出现之后,在其他检查中没有问题,这个时候可以检查下是不是子宫肌瘤导致了女性不孕,并且多发性子宫肌瘤易造成习惯性流产,提醒下想生宝宝的女性朋友。
子宫腺肌症最常见的症状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比较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c5c9b2e9e009581b6bd9eb97.png)
用t 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丫检验。
2 结果
2. 1
既往史 子宫腺肌病组 9 0% ( 114/ 1 0 有妊娠分娩史、 5 2)
70. 7% ( 54/ 120) 有人1 流产史、 0% ( 78/ 120) 有剖宫产 65.
史、 0% ( 42/ 120 ) 有放置宫 内节育器史、 0% ( 18/ 120 ) 35. 15.
52
中国实用医药2007 年 6 月第2 卷第 16 期 china pr c M Ju心007 ,o1. 2 , 16 a ed, v No.
子 宫腺 肌病与子 宫肌瘤 的临床 比较
余立波
【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特点及 B 超实验室检测的价值, 提高对子宫腺 肌病术前诊断率 ;方法 5 年来我院妇产科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 12 例; 并随机选择 同 0 期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患者 12 例, 0 对两组患者年龄分布、 既往史、 临床症状、 术前诊断; B 超检查 ;血清 CA1 5 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均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 , 2 常有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 。子宫腺肌病术前诊断率 5 . 1% , 5 6 出现痛经、 性交疼痛较多, 但继发性贫血 少;具有特征性的超声表现;血清 CA 2 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子宫腺肌病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诊断 , 1 5 但其既往史、 特有症状、 超改变、 B 血清 CA 2 水平增高仍是诊断该病的重要参考指标 , 1 5 并可与子宫肌瘤
作者单位:5 9 0 1 0 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少, 局部缺血而致疼痛〔 ;观察发现疼痛与病变部位及浸润 6〕
深度有关尤以深部病灶痛经更为明显, 而与病灶大小 的关系 不明显 , 本组中病灶侵人肌层较深且靠近宫底韧带及宫颈处 者, 痛经更加明显 , 近浆膜层者痛经轻;本组 中月经量 增 多占
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的磁共振诊断及其鉴别
![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的磁共振诊断及其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7c79c86c763231126fdb111e.png)
[9] 李凤英.多层螺旋 CT 在诊断肺隔离症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理论与 实践,2010,23(2):199-200.
[10] 王颖.多层螺旋 CT 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J].医 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0):1360-1361. (收稿日期:2017-11-09)
1 资料与方法 作者简介:聂忠敏,男,本科,副主任医师。 基层医学论坛 2018 年 3 月第 22 卷第 8 期
1.1 病例资料 1.1.1 本组子宫腺肌症患者年龄 31 岁 ~66 岁,均为多胎 经产妇,其中 1 例曾 1 次自然流产,11 例接受过人工流产,1 例 接受过 2 次剖宫产手术;全部病例均接受过短期或长期药物或 器械节育处理,临床症状主要有反复发生且逐渐加重的痛经、 下腹部不适、月经量过多等;妇检 15 例有子宫增大表现。 1.1.2 本组子宫肌瘤(肌层内型)患者年龄 41 岁 ~77 岁, 均为多胎经产妇,其中 3 例曾 1~3 次自然流产,8 例接受过人 工流产;全部病例均接受过短期或长期药物或器械节育处理, 临床症状主要有下腹部不适、隐痛,2 例月经不调,量多少不等, 10 例已绝经多年;妇检 7 例有子宫增大表现。 1.2 方法 使用西门子 Essenza 型 1.5T 磁共振成像仪、表 面线圈,对病例进行矢状位、冠状位及横断位 T1WI、T2WI 及反 转恢复 T2WI 序列平扫,17 例患者进行前述序列平扫及 T1WI 序列的增强扫描。观察上述病例子宫形态及层次结构在各序列 MR 信号改变,与子宫肌瘤(肌层内型)病例相应序列影像进行 对照分析,目的是总结子宫腺肌症在 MRI 上病灶特点及与子 宫肌层内型肌瘤的鉴别依据。 2 结果 2.1 本组 19 例子宫腺肌症中局限型 14 例,弥散型 5 例,表 现为子宫不规则性局部或广泛性增大,各层结构影像特点表现 为: 2.1.1 子宫腺肌症病灶主要位于贴近于结合带的肌壁外 层区域,形态不整,边缘模糊,在 T2WI 及其反转恢复序列像上 呈高于正常结合带而低于正常外层肌组织的低信号,内部见小 片或条状稍高信号影,并向深层延展穿过结合带达内膜层;在 T1WI 上病灶呈与周围正常肌组织相似的低信号,内部可见稀 少的小点条状高信号影;增强扫描呈稍高于正常结合带而低于 正常外层肌组织的不均匀中低度强化。局限型者位于宫体后壁 5 例,左后侧壁 3 例,子宫颈后壁、前壁各 2 例。 2.1.2 病灶深面结合带局部或广泛性受压变形、变薄,在 T2WI 及反转恢复序列像上较为清楚,见与病灶区域相连的小 片或条状稍高信号影向深层延展并穿过结合带达内膜层;在 T1WI 及其增强扫描像上呈与正常区域结合带相似信号及强化 (见封三图 1A~1D)。 2.1.3 病灶深面内膜层局部或广泛性受压变形、变薄,在 T2WI 及其反转恢复序列像上较为清楚,外缘模糊,见小片或条 状稍高信号影向外延展穿过结合带达肌壁外层;在 T1WI 及其 增强扫描像上呈与正常区域内膜层相似信号及强化。 2.2 本组 12 例子宫肌瘤(肌层内型)单发和多发者各 6 例, 表现为子宫不规则性局部增大,各层结构影像特点表现为: 2.2.1 子宫肌瘤(肌层内型)多位于子宫肌壁外层区域,多 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清楚,在 T2WI 及其反转恢复序列像上低 于或类似于正常结合带,边缘清楚,周围环以较高信号的正常 肌组织;在 T1WI 上略低于正常肌组织,边界不清。单发者病灶 大小在 7 mm×7 mm×10 mm~27 mm×31 mm×34 mm 之间,位 于宫体后壁和右侧角部各 2 例,前壁和底壁各 1 例,增强扫描 的 1 例呈稍高于正常结合带而低于正常急性肺脓肿时病变发生部位对肺部侧支循环 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5):693-696.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探讨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2a755411a300a6c30c229f2f.png)
诊断符合率 。
1 . 2 仪器 与方法 所有 病例都在术前做超 声检查 ,L O G I Q E 9 、A L O k A— a 5 彩 色超声 诊断仪 ,凸阵探 头频率 为3 , 5 MH z 。患者取平卧位或仰 卧位 ,适度充盈
膀胱 ,经腹壁作子宫及双 附件 区检查 ,常规采用 多切面扫查 ,观察子 宫 的大 小、形态 、内部回声均匀 ,宫壁 回声 、有无团块 、团块边界是
1 资料 与方 法 1 1一般 资料 自2 0 0 9 年1 月 至2 0 1 2 年l 1 月 间我 院妇产 科 收治住 院患 者1 6 5 例, 子宫肌 瘤8 5 例 ,年龄2 5 ~5 4 岁 ,平 均4 1 岁 ,子宫腺 肌病 8 0 例 ,年 龄 2 l ~5 3 岁 ,平均3 6 岁 ,其 中肌瘤合 并腺 肌症 1 6 例 ,年龄2 5 ~4 8 岁 ,平 均3 5 岁 。均有孕产 史或人工流产 史 ,子宫腺肌病组 的患者 中8 O 例 有典 型 的临床 症状 ,如 进行 性痛 经 、月经量 增 多、经 期延 长等 ,进行 性
痛经3 0 例 ,月 经量增 多2 5 例 ,经期延 长 1 8 例 ,其余 7 例没有 明显临 床
子宫腺肌症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子宫腺肌症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348d6dc602020740bf1e9b73.png)
子宫腺肌症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它主要发生在绝经前的女性身上。
它经常引起痛经,月经量过多和子宫异常出血。
发病率为25%-40%,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
由于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不具体,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小于10%, MRI技术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所得图像与解剖切片标本基本相同,清楚地显示了子宫的三层结构:内膜关节区和外部肌层,并且可以在多个方向上成像。
已成为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子宫腺肌病的病因和病理子宫腺肌病的病因不明。
风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分娩或流产引起的器官损害,慢性子宫内膜炎和高雌激素血症。
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疾病是由于子宫内膜和肌层之间缺乏粘膜下层,而内膜基底层腺体和内部肌层或经络的间质侵入外部肌层。
通常,子宫内膜腺体超过子宫肌层厚度的1/4(约2.5mm)。
在子宫中可以看到明显的病理学特征,并且子宫肌层具有小梁突起。
与子宫肌瘤不同,没有孤立的结节。
在显微镜下,异位子宫内膜在子宫肌层中形成岛屿状的结构,周围的平滑肌细胞围绕增生。
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异位子宫内膜腺体通常是基底的并且对循环卵巢激素没有周期性反应。
然而,研究报告了内分泌变化的偶然变化,例如出血和蜕膜的变化。
二、子宫腺肌病的MRI征象常规MRI可以显示子宫腺肌病的病变,最好是矢状T2WI。
根据病变受累的程度,可分为弥漫型和限制型。
(1)常见表现和病理基础2.局部子宫腺肌病:在T1WI上,子宫的不对称性增加,病变和肌层相等。
T2WI显示卵圆形或圆形的低信号结节或质量,类似于肌肉层中的JZ信号,导致局部子宫壁增厚,病变侧模糊,与周围肌肉层边界不清,并且没有不准确信号。
病变发生在子宫后壁>前壁>子宫底。
T1WI上的低信号病灶中存在散在或多个点状高信号阴影。
3.与MRI相关的病理学基础:在T1WI上,低信号病变区域对应于增殖性平滑肌组织,其组织结构与JZ相似。
子宫腺肌病术前误诊为子宫肌瘤89例分析
![子宫腺肌病术前误诊为子宫肌瘤89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710ab75fbfc77da369b115.png)
子宫腺肌病术前误诊为子宫肌瘤89例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子宫肌腺病误诊为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子宫肌腺病误诊为子宫肌瘤患者的原因,为提高子宫肌腺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6年6月-2011年8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89例子宫腺肌病误诊为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误诊;临床分析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经产妇,该病近年发生率明显上升子宫腺肌病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病率为0.81~31.0%[1-2]。
该疾病患者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侵入子宫肌层,虽然该病属于良性病变,但是却有类似肿瘤侵袭的恶性行为。
该病主要表现子宫腺肌病为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并伴有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痛经常在月经来潮前一周开始出现,至月经结束好转。
子宫腺肌病术前误诊率较高,通过分析子宫肌腺病误诊为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子宫肌腺病误诊为子宫肌瘤患者的原因,为提高子宫肌腺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为此,笔者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6年6月-2011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89例子宫腺肌病误诊为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旨在为提高子宫肌腺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研究选择2006年6月-2011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89例子宫腺肌病误诊为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手术前诊断为子宫肌瘤,在我院进行子宫切除或子宫病灶挖除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
1.2研究方法收集并且分析2006年6月-2011年8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89例子宫腺肌病误诊为子宫肌瘤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转归等临床资料。
2结果2.1一般资料年龄最小的患者为19岁,最大的为60岁,平均年龄为(46.26±11.27)岁;经产妇56例,占62.92%;未产妇33例,占37.08%;6例患者孕0产0,占6.74%;2例患者孕1产0,占2.25%;18例患者孕1产1,占20.22%;63例患者孕2产1以上,占70.79%;57例有宫腔操作史,占64.04%;32例有剖宫产史,占35.9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宫腺肌病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内膜和间质向肌层良性浸润并在其中弥漫性或呈局限性生长的一种良性子宫病变,与子宫肌瘤在临床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近年来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并易误诊为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功能性子宫出血,术前误诊率较高,且与子宫肌瘤的发病机理不同,治疗原则也不同,因此术前明确诊断非常必要。
本文对术后经病理证实的例子宫腺肌病与例子宫肌瘤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妇科检查、超声检查以及血清水平及阳性率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两者的鉴别诊断方法,以期提高子宫腺肌病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选择年月至年月我院行子宫切除或子宫腺肌瘤剔除术术后标本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患者例及子宫肌瘤患者例,所有对象均有孕产史,近个月未服用避孕药及其他激素类药物,无肝、肾疾病、结核病及全身严重感染和恶性肿瘤病史。
子宫腺肌病组平均年龄岁,子宫肌瘤组平均年龄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采用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妇科检查、超声检查、血清水平及阳性率等方面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超声检查诊断子宫腺肌病的标准子宫均匀增大呈球形,肌层增厚、后壁更明显,致内膜线偏移;子宫后壁低回声、等回声或强回声光团,子宫肌层内有较多散在的小囊样低回声反射;子宫壁包块与正常肌层界限不清,多见于后壁及宫角处。
子宫肌瘤超声像图表现为子宫非对称性增大,可呈局限性隆起,宫体内见单发或多发衰减区。
血清测定 术前采静脉血立即离心,分离血清置低温箱保存。
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试剂盒由天津惠普公司提供,操作步骤按说明书进行,以血清>为阳性标准。
采用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在好发年龄、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史:宫腺肌症组的宫腔操作史、痛经及性交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子宫肌瘤组;妇科检查:子宫腺肌病组患者子宫活动度差、子宫均匀增大呈球形改变且子宫4268CA 1.12005220108()42683(39.3 4.2)(38.5 3.6)(>0.05)1.2CA 1.2.1(1)(2)(3)B 1.2.2CA CA CA 21kU/L 1.3SPSS 13.0s)<0.05(>0.05)(<0.01)125125125125125212资料和方法结果一般资料方法统计学处理±±±P t P P P 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目的方法结果结论DOI:4268CA (>0.05)(<0.01)<12(<0.01)CA (<0.01)CA CA125R 711.74B1005-4057(2011)01-0052-0310.3969/j.issn.1005-4057.2011.01.019探讨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方法,以期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
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术后经病理证实的例子宫腺肌病与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妇科检查、超声检查以及血清水平及阳性率进行分析比较。
两组患者在好发年龄、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子宫腺肌病多有宫腔操作史,痛经及性交疼痛的发生率高于子宫肌瘤组;妇科检查:子宫腺肌病的子宫活动度差、子宫均匀增大呈球形改变且子宫孕周、后穹隆触痛者明显多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组的血清值及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子宫肌瘤组;超声检查:子宫腺肌病的子宫肌层内散在小囊样低回声反射、子宫壁包块与正常肌层界限不清;而子宫肌瘤多表现为宫体内见单发或多发的衰减区。
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两者的鉴别可依据病史、临床症状、妇科体征、超声改变及血清测定,综合分析能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
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超声;血清125125125P PP P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鉴别分析黄思毅,曾钦凤(广东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广东湛江)524003收稿日期:修订日期:作者简介:2010-09-102010-12-03(1967);黄思毅-,女,本科,副主任医师。
<12(<0.01)CA(<0.01)(<0.01)1~4孕周、后穹隆触痛者明显多于子宫肌瘤组;子宫腺肌病组的血清值及阳性率明显高于子宫肌瘤组;超声检查:子宫腺肌病组子宫肌层内散在小囊样低回声反射,子宫壁包块与正常肌层界限不清,子宫均匀增大呈球形改变,宫体内见单发或多发衰减区,与子宫肌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
PP P1253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疾病,两者结果中部分临床表现及体征比较有相似,但治疗方法不同,子宫肌瘤以保守治疗为主,子宫腺肌病原则上应行子宫切除手术。
因此,术前准确诊断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子宫腺肌病好发于~岁的经产妇女,其发病原因尚未清楚。
文献报道创伤是本病的诱因,对子宫内膜进行过度的搔刮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及浅肌层,多次妊娠与分娩可能导致子宫壁的损伤,从而使正常部位的子宫内膜向肌壁层生长而发病。
本文资料中子宫腺肌病组均有孕产史,宫腔操作史达%,明显高于子宫肌瘤组的%。
痛经是子宫腺肌病的最常见症状之一,子宫腺肌病组中痛经者占,而子宫肌瘤组仅占,两者差异有统3.1355083.326.583.3%39.7%讨论[1][2]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特点计学意义,痛经子宫腺肌病的典型症状,常在月经来潮前一周开始至月经结束,伴进行性加重,原因与子宫腺肌病月经期子宫肌层的异位子宫内膜产生、,使子宫内膜受到激惹有关;另一方面由月经前或月经中肌层内的内膜灶充血、水肿及出血,位于致密肌层中的经血淤积并形成静脉窗样小腔,刺激周围平滑肌组,使之产生挛缩性收缩而引起腹痛;但继发性贫血较少。
子宫腺肌病可伴有痛经,也可不伴有痛经的,因此,不能将是否有痛经作为诊断子宫腺肌病的标准。
本组腺肌病组有的患者无痛经而以月经改变为主要症状,这部分症状不典型患者易被忽视而增加误诊。
性交疼痛也是腺肌病常见的症状,而肌瘤组性交疼痛发生率较少,本组资料中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和继发性贫血多是子宫肌瘤的主要症状,子宫腺肌病组中这些症状与子宫肌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因此,月经改变为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共有的症状,不易区分,应予重视。
在妇科检查中,两组疾病均有子宫增大,子宫腺肌病呈子宫均匀增大且大多孕周,子宫活动度差,后穹隆有触痛,经期更明显;子宫肌瘤大多表现为子宫有结节性突起。
因此,仔细的妇科检查是鉴别两组疾病的重要手段。
子宫腺肌病具有特征性的超声表现:子宫均匀增大呈球形、多不超过孕周、子宫大小出现周期性改变、病灶内彩色血流稀疏或无明显血流信号等,子宫肌层内的小囊样回声是超声诊断是子宫腺肌病最明显的特征。
局限性腺肌病表现为子宫不均匀增大,局部有团块状回声,酷似肌瘤,但边界模糊,无假胞膜,而子宫肌瘤组无上述表现,可用以鉴别。
超声检查是传统影像学检查子宫腺肌症的方法,它对病灶的显示易受患者肥胖、子宫后倾及卵巢肿瘤的影响,其准确性和敏感欠佳,由于能定位、无创伤性、可重复性、不受金属节育环的影响,而且基层医院均具备该仪器,费用低廉,可行性强并具有动态观察等优点,是临床首选的检查方法。
是来源于体腔上皮细胞的一种糖类抗原,存在于体内非常多的器官组织之中。
如输卵管表皮组织、卵巢子宫内膜、腹腔粘膜、胸腔粘膜等,都含有大量的抗原,这种抗原在平时并不会释出到血液之中,直到组织受损或有异常的增生时血液中的便增加起来。
子宫腺肌病的增多是由肌间异位的子宫内膜所分泌,异位的子宫内膜有较强的分泌的功能,通常是子宫内膜分泌的~倍,使血中浓度增加,而且水平不受内分泌因素的影响,虽然个别子宫肌瘤患者水平也有增高,但升高水平不如子宫腺肌病患者显著。
因此血清水平测定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鉴别具有明显的辅助诊断价值。
但由于血清水平受许多因素影响,如肿瘤、炎性反应、性激素等均可使患者血清水平增高,因此在诊断时,应结合其他资料作全面分析。
综上所述,尽管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在临床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综合分析既往宫腔手术史、临床表现、妇科检查、超声改变和血清水平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
(<0.01)PGF2a PGE216.7%(<0.01)(>0.05)<12(<0.01)3.212 3.3CA CA CA CA CA C 24CA CA CA CA CA CA CA P P P P [3][4]125125125125125125125125[5]125125125125125子宫腺肌病的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与血清水平关系参考文献:[1],.[J].,2008,21(11):1281-1283.[2],,.[J].,2006,22(1):1-4.[3].[J].,2008,17(7):433-435.[4],,,.360[J].,2004,11(3):297-298.[5].[M].:,2000:278.王丽民高雅波子宫腺肌病的诊治进展医学理论与实践黄薇牛晓宇韩燕华子宫腺肌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实用妇产科杂志卜律花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临床表现对比分析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胡树红廖谦和蔡宇清等子宫腺肌病例临床分析中国基层医药吴健民临床化学自动化免疫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