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细胞表面-唾液酸糖链的表达与其侵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癌细胞表面,唾液酸糖链的表达与其与侵染、转移相关

性的研究

摘要

本设计为了研究唾液酸在胃癌发病过程中的相关作用,探讨,唾液酸糖链结构在胃癌发生中所造成的影响。设计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唾液酸糖链结构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表面的表达对胃癌细胞侵染能力相关性的研究;,唾液酸糖链结构对胃癌细胞的转移能力相关性的研究;第一部分分为两个实验设计用MAL细胞化学染色法选出阳性细胞计算出MAL胃癌细胞的阳性率和体外细胞粘附试验测得吸光度测试唾液酸跟细胞粘度的关系;第二部分通过重组基底膜实验来计数胃癌细胞的穿膜细胞数,确定,唾液酸对胃癌细胞的侵染、转移的影响。为胃癌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及实验基础。

关键词:,唾液酸;表达;胃癌细胞;侵染;转移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1 唾液酸 0

1.1简介 0

1.2唾液酸的生物学功能 0

2 胃癌 (1)

2.1胃癌发生的过程 (1)

2.2胃癌的侵染、转移 (1)

3 唾液酸与肿瘤作用 (2)

3.1唾液酸与恶性肿瘤 (2)

3.2唾液酸与胃癌 (3)

4凝集素 (4)

4.1简介 (4)

4.2 MAL简介 (4)

4.3 MAL对胃癌细胞表面糖链的标记 (5)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部分

1材料 (7)

1.1细胞株及细胞培养 (7)

1.2试剂 (7)

1.3试剂配制 (7)

1.4仪器设备 (8)

2方法 (9)

2.1 MAL细胞化学染色 (9)

2.2 体外细胞粘附试验 (10)

2.3 重组基底膜侵袭实验 (10)

3 设计 (11)

3.1 胃癌细胞表面,唾液酸糖链结构与其转移能力的相关性 (11)

3.2 胃癌细胞表面,唾液酸糖链结构与其侵染能力的相关性 (11)

4 总结 (12)

5 设计体会 (12)

参考文献 (13)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1唾液酸

1.1简介

唾液酸是一种神经氨酸乙酰衍生物,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组织中,被认为是重要的肿瘤标志物,并在检测疗效、复发和预后判断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价值。唾液酸是一类含个碳原子的羧基化单糖酰化衍生物的总称,在人体的唾液酸主要为N-乙酰神经氨酸和N-羟乙酰神经氨酸两种,大多由葡萄糖代谢生成。唾液酸广泛分布于真核细胞表面糖蛋白或糖脂的寡糖链的最末端,是细胞膜上糖蛋白、糖脂的重要成分[1]。体内大多是葡萄糖代谢生成,在血清中以糖结合和脂结合两种形式存在。根据唾液酸与糖残基的连接方式可将其分为,α 2,3-、α 2,6-或α 2,8-三大类。

1.2唾液酸的生物学功能

唾液酸具有的末端定位性及带负电荷两大特性,使他们对调节细胞间、细胞与间质、细胞与分子的相互作用有特殊意义,在机体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唾液酸化修饰屏蔽了与之相连的糖蛋白及糖脂结构,稳定细胞膜结构,提高了热稳定性,并保护细胞和大分子不受酶及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起保护细胞的作用。很多恶性肿瘤细胞和一些病原体则利用唾液酸修饰,逃避机体免疫监视和攻击。唾液酸作为识别为点,参与细胞识别及信息传递。唾液酸可被选凝素、唾液酸结合性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家族等粘附分子识别。也是一些信号分子、病原体如流感病毒的作用位点。

表面唾液酸话使得细胞外表面带负电荷,有利于与带正电荷的物质结合,从而参与细胞水盐代谢、物质转运等生理过程。带负电荷的唾液酸具有亲水性,在周围形成很大的水合半径,造成细胞间距离的增加,并通过电荷排斥阻止分子间相互作用,所以说唾液酸对分子间甚至细胞间的相互作用都有潜在的抑制作用[2]。这种特性可阻止血红细胞的凝聚、粘附,有利于细胞的迁移,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生

长发育有重要意义。

唾液酸化修饰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有实验证实抑制唾液酸的生物合成对幼鼠是致命的[3]。唾液酸在脑中的含量很高,它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分化、发育和再生,参与突出的传递,参与记忆和学习功能,机体发育阶段各种组织唾液酸表达水平较高。而在成年人的组织中则为低表达,如成年人组织中出现唾液酸化水平升高,则提示发生病变的可能。

2胃癌

2.1胃癌发生的过程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的病人主要以进展性胃癌为主,确诊时绝大多数已经发生转移,这是造成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机制,早期发现和预测癌的转移、观察治疗效果和评价预后是胃癌研究的重要内容。与大多数肿瘤相类似的是,胃癌的侵袭与转移机制也极其复杂,参入的因素非常多,包括与细胞质/核有关的因素,细胞膜及表面结构的改变等,是一个多步级联过程。其中主要包括以下步骤:①癌细胞从原发灶脱落;②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ce,BM)发生粘附并降解;

③穿越血管壁进入循环并到达远处部位;④肿瘤血管形成;⑤在继发部位不断增殖形成转移灶。在这些多步骤的动态、连续的侵袭转移过程中,癌细胞由原发灶脱落,是肿瘤发生侵袭转移的始动因素[4]。

2.2胃癌的侵染、转移

肿瘤细胞游走性增加,即肿瘤细胞之间及与周围组织粘附作用的减低是肿瘤细胞由原发灶脱落的主要原因。而粘附作用的减低又主要与肿瘤细胞表面糖蛋白糖链结构的改变有密切关系[5]。细胞膜糖蛋白是蛋白质和寡糖链(糖链)的共价复合物,其糖链在维持细胞分化、功能和形态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细胞膜表面糖链结构发生异常变化,就预示着其基本的生物学行为发生了改变[6-9],尤其在细胞的粘附、运动、分子识别及细胞识别等基本功能方面的改变,与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有直接关系陋[10]。因此,研究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及糖链结构变化对于揭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