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叠词和英语词汇重叠现象对比分析.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对比研究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0881ed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45.png)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对比研究
汉英名词的重叠构词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而成的新词或术语。
在汉英两种
语言中都有重叠构词的出现,但是在构成和意义上存在一些不同,本文将对这些差异进行
探讨和比较。
一、构成方式
二、词义区别
在词义方面,英语的重叠构词常常具有比较明确的含义,往往是用来表示某种情感、
感觉或状态。
例如,heartfelt(由heart和felt组成)表示“真诚的”,roundabout
(由round和about组成)表示“迂回的”,bigwig(由big和wig组成)表示“权贵”。
而在汉语中,则重叠构词更多的是用来表示时间、空间、方式等的词义,例如:上上
下下、左左右右、日日夜夜等表示时间的词组;边边角角、左前右后、中中外外等表示空
间的词组;各式各样、慢慢腾腾、一筹莫展等则表示方式的词组。
三、用法与表达
在使用上,英语的重叠构词通常是一个形容词或副词,可以修饰名词或作状语。
例如:sleepwalk(梦游的),halfhearted(不热情的),willfully(故意地)等。
而汉语中
的重叠构词通常是一个副词或动词,可以用来修饰动词或名词。
例如:在考试上草草了事(草率);他边边角角地画了一个正方形(粗略)。
总之,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重叠构词都是一种较为生动、形象的词汇表达方式,但在
构成方式、词义区别和用法方面存在着差异,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加以注意和理解。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对比研究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8f63678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a5.png)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对比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中英语言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个现象:汉英两种语言中存在许多相似或者相同的构词方式。
这些构词方式中,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就是重叠构词。
重叠构词是指构词时,在一个单词的基础上,重复该单词的一部分或者全称,形成一个新的单词。
比如,汉语中的“公公”,“妈妈”“爷爷”等。
而英语中,“go-go”“night-night”等也是典型的重叠构词。
这种构词方式虽然在两个语言中都存在,但是在使用和表达上的差异却很大。
一、构词方式在中文中,重叠构词的构词方式较为简单,通常选取一个单词的一部分或者全称,进行重叠即可。
比如,“公公”就是由“公”和“公”两个字组成的,再叠起来而成的。
这种构词方式简单明了,易于识别和理解。
而在英语中,重叠构词的构词方式比较灵活,可以选择前缀或者后缀来配合使得新单词的词义更鲜明。
比如,“go-go”就是由“go”和“go”这两个字构成的,而“night-night”则是将“night”重复了一遍,形成的词语表示“安睡了”。
二、词义表达在中文中,重叠构词的词义通常是形容一个人的身份或者生活状态,比如“妈妈”代表母亲,“公公”代表祖父,“大学”代表较高水平的学位等。
这种词义在英语中并不常见,英语中的重叠构词通常表示一些动作或者状态,如“swing-swing”表示荡秋千,“knock-knock”表示敲门等。
三、文化差异重叠构词的使用还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在中文中,重叠构词较为常见,因此也反映了中国人对于重复的重视。
中国文化认为重复可以带来好运和好兆头,因此在取名或者表达准备去做某些事情时,会使用重叠的方式来表达。
而在英语中,由于文化的不同,重叠构词的使用次数较少。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说法,重叠构词是一种语言现象,其存在和应用是受到语言的基本结构和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中英两个语言中重叠构词的对比研究,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汉英两种语言中的特点和应用方法。
英语与汉语中重叠修辞功效的比较
![英语与汉语中重叠修辞功效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1898cf91b9d528ea81c779ed.png)
g i f t a r t i c l e s m o r e s t r o n g e mo t i o n a l c o l o r . E n li g s h nd a C h i n e s e w o r d s o v e r l a p p i n g w a y s ma i n l y h a v e o v e r l a p p i n g t o n e , r e i t e r a t i v e a n d r e f r a i n . O v e l r a p t h e i r s e o f E n l g i s h a n d C h i n e s e c a n p r o d u c e b e t t e r v i s u l a e f e c t , c a n s t r e n g t h e n t h e
t o n e , f o r t h e a u t h o r e x p r e s s f e e l i n g s , C n a l e t a p e r s o n f e e l l i k e l i s t e n i n g t o he t w o n d e r f u l mu s i c , ma k e t h e a r t i c l e h a s n e w me a n i n g a n d e mo t i o n l a c o l o r . Ke y wo r d s :E n g l i s h a n d C h i n e s e ; Ov e l r a p p i n g ; Rh e t o r i c
黑 龙 江 科 学 第 6卷 2 0 1 5年 6月
HEI L ON GJ I ANG S CI E NC E
汉英叠词对比及古诗中的叠词英译
![汉英叠词对比及古诗中的叠词英译](https://img.taocdn.com/s3/m/27321294b9d528ea81c7798f.png)
汉英叠词对比及古诗中的叠词英译作者:赵娴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3年第12期摘要:本文从汉英对比的角度对叠词进行了探讨,首先明确汉语和英语中叠词的概念,然后从类型和功能两个角度分析汉语中的叠词和英语中的重叠现象,最后以唐诗为例,探讨汉语叠词的英译问题。
关键词:叠词;重叠;中英对比;古诗;叠词英译一、引言汉语叠词(或称迭字、叠字、重叠词、叠音字),就是用重叠词素或音节来构成的词,其中一部分属于象声词。
在《当代汉语词典》中有“叠字”这一词项,解释为:“把同一个单字重叠使用。
既是一种构词方式,也是一种修辞方式。
”英语词典中reduplication的定义是:a: an often grammatically functional repetition of a radical element or a part of it occurring usually at the beginning of a word and often accompanied by change of the radical vowel.b:(1) a word or form produced by reduplication;(2)the repeated element in such a word or form.(The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可见,英语中的叠词也体现为音素和词素层面的重叠,这与汉语中重叠的定义不谋而合。
但是英语叠词往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单词构成,如coca-cola,willy-nilly,也存在通过重复单词形成的叠词,如fifty-fifty。
这一类词兼具单词和重叠两种特征,是一种具有重叠形态的单词。
笔者认为,如果要进行汉英对比研究,使用“英语中的重叠形态”这个概念比使用“英语叠词”要更加准确。
二、汉语叠词分析从汉语类型学的角度来看,汉语中的叠词有三大类,即单字叠词、双叠词和附加型叠词。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对比研究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2a9015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2.png)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对比研究随着全球化的进展,汉英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在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
名词在语言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概念的基本单位。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是指由两个词组合而成的名词,其中一个词既是汉语的词又是英语的词,例如手机、互联网、电子邮件等。
本文将以汉英名词重叠构词为研究对象,探讨汉英两种语言在名词构词方面的异同。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由多个单词组合而成的。
手机由“手”和“机”两个汉字组成,表示可以用手拿着的电话机;互联网由“互”和“联”两个汉字组成,表示可以进行信息的相互联接;电子邮件由“电子”和“邮件”两个汉字组成,表示可以通过电子方式发送和接收的邮件。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组合的方式和习惯用法上。
汉语的名词构词多采用字词的简单组合,而英语的名词构词则更倾向于使用词根和后缀的组合。
汉语中的“手机”是由“手”和“机”简单组合而成的,而英语中的“mobile phone”则采用了词根“mobile”和后缀“phone”的组合。
汉语中的名词重叠构词往往以名词在前,动词在后的形式出现,例如“打电话”,“写字”,而英语中常常顺序相反,动词在前,名词在后,例如“phone call”,“write letter”。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在使用频率和构词范围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汉语中,名词重叠构词较为常见,以至于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构词模式。
而在英语中,名词重叠构词相对较少,更倾向于使用合成词或短语来表达。
这可能与两种语言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有关。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的意义和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
由于两种语言的语法和语义体系不同,同一个意思在不同的语言中可能会以不同的形式表达。
汉语中的“盖房子”表示建造房屋的意思,而英语中则常常使用“build a house”的表达方式。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在构词方式、习惯用法、使用频率、意义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研究和比较汉英名词重叠构词的异同有助于增进汉英之间的互相理解和交流。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对比研究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7fc8194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01.png)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对比研究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是指汉语和英语中存在相似词根、相同或相似词素的名词,通过组合或重复形成的词语。
这种词语构造形式在汉语和英语中都存在,但在具体构词方式、词义和使用频率方面可能会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汉英名词重叠构词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其异同之处。
在词义上,汉英名词重叠构词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汉语中,重叠构词通常用于强调、重复或表示程度,如“好好学习”、“非常好”等。
而在英语中,重叠构词则更多地用于表示动作的重复、进行或程度的增加,例如“run-run”、“crybaby”等。
在汉英词义的具体表达上,可能会因为文化和习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在使用频率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汉语中,重叠构词非常常见,广泛应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如“吃吃喝喝”、“哭哭啼啼”等。
而在英语中,重叠构词相对较少,多用于口语和诗歌中,例如“bye-b ye”、“chitchat”等。
由于英语中更倾向于使用前后缀来构词,所以重叠构词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在构词方式、词义和使用频率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汉语中重叠构词更多地采用重复词素或词根的方式,用于强调、重复或程度表达;而英语中重叠构词更多地采用前后缀构词方式,用于表示动作的重复、进行或程度的增加。
汉语中重叠构词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而英语中则相对较低。
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汉语和英语在语言文化背景、词法习惯和语言特点等方面的不同所导致的。
英语头韵与汉语双声、重叠等语言现象的对比研究
![英语头韵与汉语双声、重叠等语言现象的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381c612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dc.png)
英语头韵与汉语双声、重叠等语言现象的对比研究
英语头韵与汉语双声、重叠等语言现象的对比研究
采用英汉对比的方式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汉语中的双声,重叠,以及一种形式比双声重叠更灵活的语言现象与英语头韵的相似之处:一是语言现象存在的历史悠久;二是语言结构类似;三是语用面广;四是表达效果相同.从广义上讲汉语的修辞中是应该有头韵辞格的.
作者:罗小杰作者单位: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300 刊名: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GT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 2009 31(6) 分类号: H311 关键词:头韵双声重叠英汉对比。
散文英译本中的英汉词汇对比与翻译
![散文英译本中的英汉词汇对比与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1e1a95b84868762cbaed569.png)
散文英译本中的英汉词汇对比与翻译一、引言散文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各种题材,自由地展现主体个性风格,以抒情写意、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为主要目的文学文体。
散文涉及多个文化层面并透到语言的各个层面,如语音、词汇、句子、语篇等,尤其在汉英文本的转换过程中。
本文从英汉词汇的层面作对比,结合张培基和朱纯深关于《匆匆》的两个英译本,探讨汉译英中的词汇翻译如何处理。
二、英汉词汇形式对比及翻译1、叠词叠词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词汇现象,体现了语言的音韵美、形象美、表达美。
虽然英语和汉语都有使用叠词的习惯,但汉语的叠词构成更为复杂灵活。
而朱自清的散文拥有丰富的审美价值与叠词的频繁使用是密不可分的。
在英译中,受到多方面原因的限制,译者往往会通过其他的方法来进行翻译,从而达到叠词的意蕴。
1.1 形音义结合关于对题目匆匆一词,两位大家的翻译不尽相同,张选择“transient ”,意为“暂短,转瞬即逝”,与文中主题“匆匆”意义相符,即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就流逝了,但是并未在形式上与原文对应。
朱译作“ rush ”,又在“ how swift is the shift ,in such a rush ?”中采用了和原文一样的设问形式,意在通过短元音和爆破音的使用,影射出匆匆的纷扰。
1.2 将汉语叠词译成英语的平行结构例如“轻轻悄悄地挪移了”,张译作softly andstealthily ,朱译作lightly and furtively 。
softly 和lightly 即可表示“轻轻地,慢慢地”的意思,但是如果不用“ softly and stealthily ”“ lightly and furtively ”这一并列结构的话,原文中AABB 式的重叠便失去了在原文中形式。
英语中很少能用一个词汇来表达汉语中叠词所具有意思,不仅在形式上难以表达,内容上也会有所缺失,因此在翻译时要采用多种翻译策略力求其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忠于原文,已达到散文本身所具有的意蕴。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对比研究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a7d27b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9c.png)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对比研究【摘要】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reduplication in noun forma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The introduction discuss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The analysis in the body of the article covers the forms, meanings, and grammatical functions of reduplicated nouns in both languages. The discussion also includes the application areas of reduplica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nouns, as well as its use in translation. In the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are summarize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suggested, an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re acknowledged. This study sheds light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noun redupl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ontributing to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 structure and usage.【关键词】关键词:汉英名词重叠构词、对比研究、形式分析、意义对比、语法功能比较、应用领域、翻译、研究成果、研究展望、局限性、不足。
关于英汉叠词的对比-----英国环球论文
![关于英汉叠词的对比-----英国环球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84a31e904a1b0717fd5ddbb.png)
关于英汉叠词的对比叠词大家都不会很陌生。
在英文和中文中通常都是会有叠词的出现。
这也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部分环节。
英国环球论文小编在这里跟大家说说关于英汉叠词的对比吧。
首先要知道叠词的运用环境。
叠词在汉语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极能体现语言的韵律美、形象美、修辞美,是有着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
但是由于中英文的表达方式不同,汉语叠词很难用英文表示。
叠词就是把同一的字或单音节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即将两个音、形、义完全相同的词重叠使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作为构词现象和修辞手段,叠词的基本功能不仅在于增添声音美、调节音节,而且还能表达不同语气、程度和感情色彩,加强语言的形象性。
其次要知道英汉叠词有什么不同。
一、叠词功能对比汉语的叠词功能主要在于强调,用词语重叠的方式来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加强节奏感、增添音韵美。
从形式上看,汉语中使用叠词能使词语音节匀称、形式整齐,也可以赋予词语以新的意义和感情色彩;从语意上看,重叠引起意义的增加、减少或减弱。
汉语通过重叠主要有两种功能:衔接功能,最直接的词汇连接手段就是意义和形式相同的词或词组的重复出现,其中包括词素的重复使用;修辞功能,起到传达语气、感情、拟声、强调和创造意象的作用。
叠词在汉语中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而英语叠词多属于casual style或是intimate style,多用于非正式长恶化的朋友、熟人间的闲谈,处于自然、不拘礼节的一般性互访,感到说话亲切,无任何拘束,表露内心的感情。
二、叠词表达对比英语有重叠元音或辅音形成的词汇,有类似于重叠的单词连续反复,以及拟声词重叠的现象。
汉语中的叠词在英文中出现有以下几种方式:1、在英语的头晕、尾韵和原因谐音;2、英语中的平行结构,如little by little, by and by(渐渐的),day and night(日日夜夜);3、同一词用介词after/by/in to/upon/with等,连词and或用连字符连接起来使用,或者用逗号隔开重叠使用;4、通过间接摹声来象征语义,与汉语的一叠词颇类似,有很好的修辞效果;5、借助every(every-)/all/each等词语。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对比研究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a1a4d7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a.png)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对比研究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是指一个名词由相同或相近的汉英词组合而成的现象。
在中英两种
语言中,都存在着这样的构词方式,但是由于语言结构和语法规则的不同,这种重叠构词
的方式在中文和英文中表现得不尽相同。
从构词的频率来看,汉英名词重叠构词在中文中比较普遍,而在英文中相对较少。
这
是由于中文中一个词汇可以由两个或多个字构成,而英文中的一个词汇通常由一个词根和
一些前缀或后缀构成。
中文中更容易出现重叠构词的现象。
从构词的方式来看,汉英名词重叠构词与英文的构词方式有一些区别。
在中文中,重
叠的方式通常是由同义词或近义词进行组合,例如“叮当”、“忽忽”、“喜喜”等。
这
种重叠的方式在中文中常常用来表示增强语气或重复的意思。
而在英文中,重叠的方式通
常是由同一个词根重复组合而成,例如“bitter-bitter”、“chitchat”、“go-go”等。
这种重叠的方式在英文中常常用来表示重复的动作或状态。
从语义的表达来看,汉英名词重叠构词在中文和英文中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文中,
重叠构词常常用来表示对事物的形容或特征,例如“叮当”表示声音清脆,“喜喜”表
示喜悦的心情等。
而在英文中,重叠构词通常用来表示某种特定的动作或状态,例如“chitchat”表示闲谈,“go-go”表示快速行动等。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在中文和英文中都存在,但是在频率、构词方式和语义表达上存在
一些差异。
研究这种重叠构词现象有助于加深对中英两种语言的了解,并为跨文化交流提
供参考。
汉英叠词比较及汉语叠词翻译策略探究
![汉英叠词比较及汉语叠词翻译策略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334456384afe04a1b071ded8.png)
汉英叠词比较及汉语叠词翻译策略探究汉语中的叠词以典型的艺术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故其使用频率很高。
汉语如此,英语亦然。
但是由于中英文不同的表达方式,汉语中叠词很难有效的翻译成英语。
翻译汉语中的叠词不可能像英语那样构成具有多韵形式的词和词组,也不可能产生像汉语中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的叠词形式。
一、汉英叠词比较众所周知,语言在人们交际过程中都注重声音美,英语和汉语二者皆是如此。
为达到此效果,经常采用的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大量叠词或叠词词组的使用。
叠词是语言常见的修辞手段,它的实质是相同的词、词素或音节重叠使用,诠释了语言形象美、音韵美、表达美,通过叠词的使用达到唯美的效果。
国内外的修辞学家及语言学家都很关注英汉语言中的重叠现象和与之相关的翻译问题。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fifth edition,2011)对“reduplication”的解释是:“an often grammatically functional repetition of a radical element or a part of it occurring usually at the beginning of a word and often accompanied by change of the radical vowel.”词汇是把声音与意义有机结合在一起。
叠词的使用使得词语的声音和谐、优美,从而把意义表达得淋漓尽致,以此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从语法的角度说,叠词的构成是构词法的一种;从修辞的角度说,叠词和词组能够表达不同的附加意义和感情色彩。
二、汉英叠词的类型(一)汉语的叠词形式叠词,古时叫做“重言”或“复字”,是汉语语言学家通过对声音的反复琢磨研究,经过锤炼的语言,也是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
汉字里的每个字都是单音节字,没有辅音连缀的使用,因此可以经过简单地重复后构成叠词;元音占优势是汉语另一个显著特征,汉语音节的长短配合与声调的平仄变化,组成的叠词富于节奏感,宛若音乐一样。
汉语叠词和英语词汇重叠现象对比分析.
![汉语叠词和英语词汇重叠现象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f49b1052ea551811a6870c.png)
汉语叠词和英语词汇重叠现象对比分析摘要:通过汉语词汇重叠概念和英语Reduplication(重复/重叠)概念的对比分析,对汉语的叠字叠词从功能上加以分类,对有重叠形态的英语词汇按不同重叠成分进行分类,以一个新的角度和层面审视汉英重叠词汇的异同并寻找一条传递目标语语言美的途径。
关键词:重叠形态;叠字/叠词;双声;叠韵;首尾辅音重叠;拟声;摹绘一、引言近几年来,英汉对比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版了一些有质量的语言、语法、词汇、句法、文化等方面的英汉对比论文和丛书专著,但由于理解上的片面,以及对比研究层面的选择不当,有些对比分析或有失偏颇,或没有很大的研究和实践意义。
以陈宏薇主编的《汉英翻译基础》一书为例,对汉英叠词做了这样的对比分析:“叠词是汉语中一常见的语言现象,即将两个音、形、义完全相同的词重叠使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而英语中的叠词却较少,且多属拟声词,如tom—tom(打鼓声)、bubble—bubble(沸腾声)等,口语中也有少量回声词如talkee—talkee(喋喋不休)、hush—hush(秘密的)、chow—chow(混杂的)。
”? 显然撰写者把汉语的叠字叠词现象的概念套在了英语叠词现象上,而英语词汇研究中没有与叠字/词相对应的概念,常见的是reduplication和repetition。
而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Applied Linguistics对reduplication重叠做了这样的注释:repetition of a syllable,a morpheme or a word,指一个音节、词素或单词的重复。
显然汉语的重叠与reduplication在概念上并非完全一一对应。
因此,仅做汉英叠词的对比分析意义不大,而从词汇的重叠形态层面上做对比分析才具有对比的共同基础。
申小龙教授曾对汉语动词和形容词的重叠形态做过较详尽的分析,但也有概念上的模糊。
汉英重叠词对比分析
![汉英重叠词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3da717650e52ea55189883.png)
是: 单一重叠( A型) A
如: 红红( ogog 、 h nhn ) 渐渐 (in a ) 刚 刚 (agag 、 天 j jn 、 aJ gngn ) 天
A B型: A 散散 步 (asnu 、 snab ) 毛毛 雨 ( amay ) 聊 聊 天 m o ou 、
(i l o a )写 写 字 ( i iz 1 nafn 、 aii xe ei x ) A B型 : 油油 ( yuo ) 水 汪 汪 (hiag ag 、 丝 丝 B 绿 1 oyu 、 i f suw w n ) 凉 n
2汉语重叠词 的分类
如上所说本文所定 义 的 “ 汉语 重 叠词 ” 以往传统定 义 的 和 重叠词不同 , 它不1 包括完全 重叠的词而且还包括双声 、 旦 叠韵 。 汉语 “ 重叠词” 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分类 , 比如词性 、 句法功
能、 修辞功能等等 , 也有很 多学者对其进 行过研 究 , 是本文从 但
三 是 : 重叠 半
陈宏薇对汉英重叠词 的约定显然与许余龙对 重叠词 的约定 不同, 陈宏薇严格从形式上对汉英重叠词进行规约 , 即要求 完全 重叠 , 而许余龙所给的“ 重叠” 即为“ 重复词根的一部分或全部来
构成 新 词 ” 。在 英 语 中找 到 的 与 “ 叠 ” 应 词 为 rdpi tn 重 对 eu la o 。 ci L nm nDc oa f agaeT ahn og a iinr o L nug ecig& A p e igii t y p l dLn sc对 i u t r u lai 做 了这 样 的注 释 : e pi t n d c o
英汉重叠词的对比研究
![英汉重叠词的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326757cd4d8d15abf234e25.png)
英汉重叠词的对比研究作者:潘蔚菲,陈昌勇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1年第9期潘蔚菲,陈昌勇(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摘要:在语言学中,重叠词是指词的词根、词干或其他部分经重叠构成的词。
无论是在英语或是汉语中,重叠词都频频出现。
对英汉重叠词的对比研究,有利于理解和习得英汉语的重叠词。
本文对英汉重叠词整理归类,讨论英汉重叠词的异同,并分析其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重叠词;英汉对比;异同中图分类号:H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1)09—0053—04一、引言在语言学中,重叠词是指词的词根、词干或其他部分经重叠构成的词。
无论是在英语或是汉语中,重叠词都频频出现在报刊、杂志、小说以及口语之中,可见这种重叠构词法具有相当活跃的构词力,且重叠词的使用可以大大地丰富语言的表现力。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重叠词的研究表现出极大兴趣。
John Frampton(2009)列举了多种语言的大量的彼此大不相同的重叠词系统。
Rastall(2004)认为大多在媒体报道上出现的重叠词形式转瞬即逝,因为它们仅仅作为异体字出现而并未“进入语言”,他强调重叠词的研究不应该只停留在词汇层面。
Shanthi Nadarajan(2006)讨论了马来语和泰米尔语中的重叠和重复,且将其与英语中的重叠形式进行比较。
刘桂兰(2006)对英语重叠词的词语构成、词源和语用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
赵璞(1997)研究了英语重叠词的构词和语体特色。
刘红梅和刘青(2000)从构词特点、构词理据以及语义和句法功能等方面研究英语重叠词。
从对比的角度,李清(2005)主要从构词特征、意义和句法功能等方面研究英汉重叠词。
为了进一步研究英汉重叠词,熟悉英汉语言重叠词的特点,本文试图将对英汉重叠词整理归类,讨论英汉重叠词的异同,并分析其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并掌握重叠词。
汉语叠词和英语词汇重叠现象对比分析
![汉语叠词和英语词汇重叠现象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c33ed60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cc.png)
汉语叠词和英语词汇重叠现象对比分析
汪国萍
【期刊名称】《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028)004
【摘要】通过汉语词汇重叠概念和英语Reduplication(重复/重叠)概念的对比分析,对汉语的叠字叠词从功能上加以分类,对有重叠形态的英语词汇按不同重叠成分进行分类,以一个新的角度和层面审视汉英重叠词汇的异同并寻找一条传递目标语语言美的途径.
【总页数】4页(P31-34)
【作者】汪国萍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36.7;H313
【相关文献】
1.英语重叠词与汉语联绵词认知理据对比研究 [J], 郭京红
2.古代汉语中重叠词的语用 [J], 马艳红;陶慧;石慧
3.汉语AA式重叠词与印尼语完全重叠词的比较及其印尼语翻译 [J], 石宇鑫
4.汉语ABB式网络重叠词语的认知解读 [J], 蒋向勇;白解红
5.汉语重叠词的突显意义及其在翻译中的识解型式——《干校六记》重叠词英汉语料的比较分析 [J], 陈吉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叠词和英语词汇重叠现象对比分析摘要:通过汉语词汇重叠概念和英语Reduplication(重复/重叠)概念的对比分析,对汉语的叠字叠词从功能上加以分类,对有重叠形态的英语词汇按不同重叠成分进行分类,以一个新的角度和层面审视汉英重叠词汇的异同并寻找一条传递目标语语言美的途径。
关键词:重叠形态;叠字/叠词;双声;叠韵;首尾辅音重叠;拟声;摹绘一、引言近几年来,英汉对比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版了一些有质量的语言、语法、词汇、句法、文化等方面的英汉对比论文和丛书专著,但由于理解上的片面,以及对比研究层面的选择不当,有些对比分析或有失偏颇,或没有很大的研究和实践意义。
以陈宏薇主编的《汉英翻译基础》一书为例,对汉英叠词做了这样的对比分析:“叠词是汉语中一常见的语言现象,即将两个音、形、义完全相同的词重叠使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而英语中的叠词却较少,且多属拟声词,如tom—tom(打鼓声)、bubble—bubble(沸腾声)等,口语中也有少量回声词如talkee—talkee(喋喋不休)、hush—hush(秘密的)、chow—chow(混杂的)。
”? 显然撰写者把汉语的叠字叠词现象的概念套在了英语叠词现象上,而英语词汇研究中没有与叠字/词相对应的概念,常见的是reduplication和repetition。
而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Applied Linguistics对reduplication重叠做了这样的注释:repetition of a syllable,a morpheme or a word,指一个音节、词素或单词的重复。
显然汉语的重叠与reduplication在概念上并非完全一一对应。
因此,仅做汉英叠词的对比分析意义不大,而从词汇的重叠形态层面上做对比分析才具有对比的共同基础。
申小龙教授曾对汉语动词和形容词的重叠形态做过较详尽的分析,但也有概念上的模糊。
例如:“首先,重叠形态经常联系着一种语法意义。
如果仅仅是由于修辞的需要而重复实词,还不能说它是重叠形态。
” 显然,他把重叠形态排除在修辞格之外,而很多修辞学专著都把重叠现象列入修辞格,李国南所著《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就多处提及了此现象,只可惜他对重叠现象的分析分散在反复、拟声等章节中。
鉴于目前概念上的误区以及缺乏系统性的分析,很有必要对汉英词汇的重叠现象做一次较全面的系统的对比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它的实践意义。
二、汉语词汇重叠现象分析汉语属汉藏语系(Sino—Tibetan family),汉字采用方块字,单音词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字层次上的反复便成为汉语反复的一大特色。
叠字/词源远流长,是汉语中一种十分古老的修辞方式。
它一直可以追溯到《国风》、《诗经》,如运用“天天”、“趣趣”、“忡忡”来描摹细致曲折的感情和自然景象的特征,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汉语词汇的重叠形态在现代汉语中仍有很强的生命力,口语尤为常见。
这种叠字结构有二字格的、有三字格的,也有四字格的。
作为一个词,重叠形态在意义上代表着一个特定的概念,语音形式固定,一般不能自由拆开(只是偶尔可以插进一些固定词如:一、着、里、来、去,如:看一看、走来走去等等)。
对汉语词汇的重叠形式,申小龙教授在《试论汉语动词和形容词的重叠形态》一文中,已做较详尽的陈述,在此不做赘述。
下面就不同的功能进行分别讨论:(一)直接拟声(Primary Onomatopoeia)汉语词汇中有一部分叠字用来直接模拟自然的声音:铃/钟声、笑声、水声,如:丁零零,叮当叮当;咯咯,嘻嘻哈哈;哗哗,汩汩,潺潺,淙淙,溅溅,哗啦啦,咕噜咕噜。
汉语叠字拟声词其丰富程度不及英语拟声词,但汉语中有极为丰富的叠字、叠词用来间接拟声即摹绘。
(二)间接拟声(Secondary Onomatopoeia)——摹绘汉语用叠字、叠词摹绘最常见的是“摹色”、“摹味”、“摹形”、“摹状”等。
例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对汉语摹绘有很好的说明,他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
喂喂学草虫之物。
” 常见的摹绘叠词举例如下:绿油油、金灿灿、红彤彤、黑漆漆、雪白雪白、通红通红;热辣辣、香喷喷、臭烘烘、甜蜜蜜;圆滚滚、瘦嶙嶙、乱蓬蓬、直挺挺、矮矮胖胖;笑嘻嘻、粘糊糊、整整齐齐、土里土气、龌里龌龊。
通过汉语的摹绘叠词ABB、AABB或ABAB的结构模式,增加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增添音韵美。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叠词具有强调感情、突出思想的功能,但也有些场合下表委婉、轻微的意味,如:(1)坏坏儿地使个主意,故意把脸上弄得脏脏的。
(三)表不同的语法意义汉语动词没有英语曲折语那样的“时”的变化,但却可以用重叠的词形变化表示各种语法概念。
1、表“暂微”意义汉语动词通过重叠可以表示“短暂”、“轻微”的意义,如动词“煮”的重叠形态“煮煮”表“稍煮一下”,类似的还有“送送”、“躲避躲避”。
由动作的短暂又可以产生“尝试”的语法意义,如“劝劝、考考”。
这一类单叠动词的后面往往可以接一个“看”字,更显出它们的尝试意义,从动作的轻微,又可以产生“委婉”的语气,尤其在祈使句中,可表示说话人对行为动作的婉转恳切的态度。
比较下列两组结构:(2)——“我求求你。
”(“I beg you.”)——“求我干什么?求人家吧!”(“Ask me for what?Ask others.”)2、表示“完成”概念动词重叠AA型如在中间嵌入词“了”变成“A了A”或“A了一A”,这种重叠形态往往表示动作、行为状态已经结束,表示动词的“完成”体,如“想了想”、“摸了一摸”。
3、表示引起变化的持续概念“A着A着”表示的语法意义既表示一种动态的持续,又预示这种动态面临的一种变化。
试比较:(3)他想着,想着,终于想起刚才的事来。
He thought and thought,and finally he thought of what had just happened.(4)他走着走着忽然想起刚才的事来。
He was walking when he thought of what had just happened.4、表示“频繁”的概念动词AABB的重叠在汉语书面语及El语中并不乏见,如“抄抄写写”、“跌跌撞撞”、“吹吹打打”等,这种形式的重叠形式表示动作的频繁发生。
(5)他(老螃蟹)慌慌张张地走。
The old crab kept moving in a hurry.正如王力所言:“大量活用叠字、叠词以表示各种意义乃是中国语的一个特色。
”川这既丰富了中国语言,同时又给理解和翻译带来一定的困难,这需要读者、译者潜心体会其使用的场合、语境、搭配等诸多因素,才能真正把握其语义,感受其中的语言美,并把它忠实地传达到英语中去。
三、英语词汇的重叠现象分析汉语是方块字语言,大小整齐一致,均匀对称,字、词的重叠能直接产生视觉和声学的美感。
而英语是拼音文字(alphabetic),强调局部,每个字母大小整齐一致,线形一字排,长短不一,因此英语单词层面上的完全重叠(complete reduplication)不能产生汉字叠词的视觉效果。
而且不同语言有着自己美的规律,且按照自己崇尚的美的规律从语音体系开始建造了自己的语言体系o[8 2说英语的人普遍喜欢轻重相问的节奏(即底大底大式节奏),如英国人喜欢用分裂式不定式:如to fully understand,to strongly criticize,而轻重力度相同的音节并列却十分罕见。
以上两方面原因造成了英语词汇中叠字叠词少,而出现了大量音素、词素层面的重叠。
英语词汇重叠形态的运用,同样能渲染气氛,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鉴于英语词汇重叠形态的特殊性,本文着重根据不同的重叠形式加以分析:(一)完全重叠(complete reduplication)完全重叠又称单词重叠。
在本文引言部分已提及:与汉语丰富多彩的叠字、叠词相比,英语中叠字、叠词较少,重叠都用hyphen,连字符连用,以便把两个音节分开,而且叠字以单音节为主,像clever—clever这样的双音节词重叠极为少见。
在词组层次上,也可见到词的重叠现象,但两词之间需要一个and/or/by/in/to等虚词的连接成分。
<英语习语分类词典》仅列举了17个由完全相同词组成的习语(identical pairs),如again and again(一次又一次),&ll in alI(总的来说),bi【by bit(一点点地),end to end(首尾相连地),through and through(彻头彻尾的)等等,同样表现出英语的形合特征,与汉语叠字结构迥然不同。
(二)部分重叠(partial reduplication)词素重叠和音素重叠同属于部分重叠(partial reduplication)。
同源反复便是词素重叠的一种。
1、词素重叠即利用同源词以及词缀变化,对词语进行别出心裁的选择,以制造一种隽永、机智和妙趣横生的艺术效果。
莎士比亚是运用这一辞格的好手:(6)?Love is not love,which alters when its alternation finds,or bends with the remover to remove.爱算不得真爱,若是一看见人家转变就转舵,或者一看见人家迁居便迁移。
再如:(7)Man proposes,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例(7)中,propose与dispose同源,其共同词根一pose,意为置、放;两词相对,语音和拼写都部分重复,语义上又有联系,说起来有谐音效果而相映成趣。
类似例子还有:(8)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2、音素重叠音素重叠现象在英语修辞中较为突出,主要有三种:(1)Alliteration头韵/双声Alliteration is the repetition of an initial sound.usually a consonant in two or more words that occur close together.两个/两个以上紧邻单词首音(通常是辅音)相同。
例如:Down the drive dashed dashing Dan.“呼地”精神抖擞的丹沿着车道飞奔而去。
Alliteration还可出现在同一单词的两个音节同一辅音开首,如有些双音拟声词,bubble(沸腾声),cackle(鸡咯咯地叫),cuckoo(布谷鸟鸣叫声),gurgle(咯咯声/汩汩声),tatto(鼓击声),titter(嗤嗤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