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与日本国的外交关系述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水革末革曷设立都督府, 其酋长为都督, 其余各部首领 为刺使。这就打击了突厥的势力, 又抵制了大武艺的 北进政策。大武艺担心黑水革末革曷与唐通谋南北夹击 渤海,“腹背攻我也”。于是就派兵先攻黑水, 同时又 急于求得外援。此前, 日本元正天皇曾派“渡岛津轻 津司从七位上诸君鞍男等 6 人, 于革末革曷国, 观其风 俗”。这就为大武艺的政治需求提供了契机。于是大 武艺在公元 727 年, 唐开元十五年九月派宁远将军 郎 将 高 仁 、义 游 将 军 梁 毅 、都 尉 德 周 、别 将 舍 那 娄 、首 领高斋德一行 24 人出访日本。由于首次访日, 对航 线、海域气候 缺乏了解, 所 以 在 海 上 遇 风 , 船 只 失 去 控制, 飘至虾夷, 高仁等 16 人被虾夷人杀害, 只有高 斋德等 8 人于翌年正月到达日本平城京 ( 今日本奈 良市) , 受到日本圣武天皇的热情欢迎和接待。“给大 射及雅乐寮 之 乐 , 宴 讫 , 赐 禄 有 差 ”。 六 月 送 渤 海 客 使, 引田仲麻吕等人陪同, 高斋德离日返国。虽然日 本对渤海“亲 仁结援”的 政 治 目 的 没 有 明 确 答 复 , 但 却表示了友好的愿望。738 年, 日本遣唐使平群广成 取道渤海回国, 对渤海国进行回访。于是大武艺在开 元二十年联合契丹发动了对唐朝的战争, 这场战争 尽管大武艺攻占了登州, 杀了唐刺史韦俊, 又奔袭了 幽州 的马都山( 今 山海关 一 带) , 但 在 唐 军 、新 罗 军 、 黑水和室韦军的联合反击下而被迫退兵, 并向唐朝 上表谢过, 恢复了臣属关系。
在黑龙江地区的历史上, 由粟末革末革曷族人建立 的渤海国, 虽然是臣属于唐朝的封蕃政权, 但实际上 是一个高度自治的民族国家。它不仅拥有自己的政 权、官属、军 队和司法机 构 , 而 且 还 拥 有 独 立 的 外 交 自主权。由于渤海国历代统治者有自立自强的精神 和“通使聘邻、永敦和好”的外交政策, 所以与周边的 奚 、黑 水 、流 鬼 等 部 族 及 突 厥 、契 丹 、新 罗 等 国 家 都 保 持了友好关系, 特别是与日本国的关系尤为密切。渤 海 国 从 公 元 720 年 开 始 到 920 年 的 200 年 时 间 里 , 曾 36 次出访日本, 和日本国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外交 关系。当我们翻捡这些历史碎片时可以看到, 渤海国 为了打开与日本国友好的大门, 在开通海上航线时 曾付出过十分惨重的代价。在相互交往中既有出访 遭拒的尴尬, 也有受到隆重接待的满足。应该说两国 关系的建立充满了艰辛, 也经历了曲折和斗争。总结 这段历史可以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这些启示或许 对未来的国际关系有所裨益。
龙江文化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OUR NAL OF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SOCIALISM
N o4 2007 年 12 月
Fra Baidu bibliotek
渤海国与日本国的外交关系述论
曹志 (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摘要: 黑龙江地区历史上的渤海国, 在其存续的时间里曾 36 次出访日本, 与日本国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外交关系。 其重大历史意义在于它开通了从黑龙江到日本的近距离的海上航线, 搭建了两国人民友好的平台, 为黑龙江地区 的外交关系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关键词: 渤海国; 日本国; 外交关系; 述论 中图分类号: G127.3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1262( 2007) 04- 0041- 03
二、谨慎灵活是改善关系的外交策略 渤海国与日本国的外交关系很长一般时间都是 在平等的原则下进行友好交往的, 但在文王大钦茂 后期, 日本的态度却发生了变化, 企图以“属国”的地 位对待渤海, 要求渤海向日本“称臣纳贡”。这是渤海 所不能答应 的, 因而曾多 次 发 生 因 渤 海“ 国 书 ”不 合 蕃礼而拒绝渤海使节进入日京的事件。公元 752 年, 渤海大使慕施蒙一行出访日本, 日本孝廉天皇指责 渤海国书“无称臣名”。公元 771 年, 渤海大使壹万福 出访时, 日本 又一次指责 渤 海 国 书“ 无 理 ”, 而 以“ 违 制”为名退回信物, 拒绝接待。壹万福灵活应对, 修改 表文才得以进入日京, 但两国关系开始出现了摩擦。 公元 795 年, 渤海文王大钦茂去世, 康王大嵩 王粼 继位。为告文王之哀及康王继位, 渤海派匡谏大夫、 工部郎中吕定琳出访日本。日本恒武天皇指责渤海 “殊违旧 义”, 声言“修聘 之道, 礼敬 为 先 , 苟 乘 于 斯 , 何须来往? ”两国关系一度十分紧张。大嵩王粼为了缓 和矛盾, 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就采取了谨慎行 事、灵活处 置的策略 , 给日 本 以 较 多 的 照 顾 , 并 派 出 左 熊 卫 都 大 将 军 、上 柱 国 、开 国 子 大 昌 泰 为 大 使 的 高 规格的使团访问日本, 就日本提出 6 年一聘的要求 进行磋商, 使日本天皇同意双方聘问“勿劳年限”, 从 而缓和了两国的关系, 恢复了平等友好的交往。尽管 公 元 825 年 , 日 方 将 聘 期 又 延 长 为 12 年 一 次 , 但 渤 海多次的“违例”出访, 日本也都没有拒绝。可见, 采 取灵活的策略, 以斗争求团结, 则团结存, 的确是一 个真理。 公元 882 年, 日本阳成天皇继位后, 一改过去的 强硬路线, 并主动做出姿态, 使渤海与日本的关系又 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一年的 12 月 27 日, 渤 海国王大玄锡派文籍院少监裴廷页为大使, 恭贺阳成 天皇继位, 率 105 人的使团出访日本, 在日本的加贺 一带登陆。在等待入京时, 阳成天皇令山城( 日本京 都东南部) 、近江( 日本艹 兹 贺 县) 、越 前( 日 本 福 井 县) 和 加贺等地修 理馆舍、道路 、桥梁, 又 令 越 前 、能 登 、 越中( 日本富山县) 等地为客使送食酒肉鱼鸟等物品 供客使用。同时又派人前往加贺为客使赠送冬衣、棉 服以御寒。翌年 4 月 28 日, 裴廷页进入日京, 下榻鸿胪 馆, 阳成天皇派官员前往慰问。5 月 2 日, 阳成天皇召
集文武百官举行隆重的接见仪式, 接受国书, 赐宴丰 乐殿“内教坊奏女乐”,“138 名歌伎舞蹈助兴”。接待 的规格之高, 礼节之隆重是过去所没有过的。端午 日, 天皇又邀请裴大使等人在武德殿观四府骑射及 各地所贡名马。18 日, 阳成天皇再次宴请渤海客使, 赐裴大使御衣一套, 以示荣宠。20 日, 裴廷页携日本国 书回渤海。此次出访是日本接待最为隆重的一次, 也 是两国关系最为紧密的时期。
一、政治需求是建立外交关系的首要前提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 政治上的需求都是建 立外交关系的首要前提和条件。对渤海国而言, 政治 需求则是与日本建交的直接动因。唐开元七年, 公元 719 年, 渤海国开国皇帝大祚 荣去世, 武王 大武艺继 承王位, 成为渤海国第二代国王。大武艺依据国力的 强大, 开始用兵四邻, 大肆进行领土扩张, 征服了许 多邻近部族。史称“武艺立, 斥大土宇, 东北诸夷畏臣 之。”大武艺的扩张引起了雄据北方的黑水革末革曷的不 安。为了避免被渤海吞并并摆脱突厥的控制, 黑水革末 革曷加强了同唐朝的联系。开元十四年, 唐玄宗下诏在
42
曹 志: 渤海国与日本国的外交关系述论
治体”。要求禁止“滥以入朝”。但由于经贸往来是互 利共赢的事业, 经济互补是共同的需求, 所以贸易往 来并没有被禁止, 一直持续到公元 920 年渤海国灭 亡前的最后一次出访。
四、文化交流是发展外交关系的精神纽带 渤海国与日本国的外交关系之所以能持续二百 年之久 , 除了 政治、经济 因 素 之 外 , 文 化 上 的 交 流 也 是发展关系的重要因素。文化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对 于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 它是凝聚人心的强大动力。 对于国与国的外交关系而言, 它则是维系关系、发展 关系的精神纽带。 渤海国与日本国的文化交流范围很广、内容很 多, 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诗歌。渤海国曾多 次选派在文化上有造诣的外交官出访日本进行文化 交流, 如渤海著名诗人杨泰师、王孝廉、裴廷页、裴 王戮等 人都多次充任大使出访过日本。日本也选派著名文 人学士担任领客使和陪客卿。双方谈诗论史, 酬唱应 答, 促进了诗歌的发展。在两国文化交流中所创作的 诗歌甚多, 日本国曾编辑出版了多部诗集。杨泰师的 《夜听捣衣诗》、《奉 和 纪 朝 臣 公 咏 雪 诗》; 王 孝 廉 的 《春 日 对 雨 得 晴 字》、《在 边 亭 赋 得 山 花 戏 寄 两 领 客 使 并艹 兹三》等诗歌都 分 别 被 收 录 在 日 本 的《经 国 集》和 《文化秀丽集》中。幸亏日本的这两部诗集, 不然在国 内 就 很 难 找 到 渤 海 国 的 诗 歌 了 。 因 为“ 海 东 文 化 ”被 契丹人摧毁得非常彻底, 即使有残存的碎片也被历 史所湮灭了。从日本保留完好的这两部诗集中, 我们 可以看到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两国诗歌的发展而且成 就斐然, 同时也使两国的友谊日益加深。日本的左太 史 阪 上 今 继 在《和 渤 海 大 使 见 寄 之 作》一 诗 中 就 赞 颂 了这种情谊。诗中写道:“宾亭寂寞对青溪, 处处登临 旅念凄。万里云边辞国远, 三春烟里座乡迷。长天去 雁催归思, 幽谷来莺助客啼。一面相逢如旧识, 交情 自与古人齐。”渤海诗人裴廷页的诗歌更胜一筹。日本 著 名 文 士 菅 原 道 真 、岛 田 忠 臣 、纪 谷 长 雄 等 人 都 钦 佩 裴大使的诗才, 称其为具有曹子建的“七步之才”, 赞 誉为诗界的领袖:“客座皆为君后进, 任将领袖属裴 生 。 ”从 菅 原 道 真 等 遗 著 中 可 略 窥 当 年 活 动 之 一 斑 。 在《夏日饯渤海 大使归乡各 分 一 字》诗 中 , 双 方 依 依 惜别, 你词我泪之情跃然纸上, 使两国人民的友谊得 到 了 升 华 。 正 如 日 本 学 士 岛 田 忠 臣 在 诗 中 所 写 :“ 两 乡何异照, 四海是同家。”诗人王孝廉访日时, 因患疮 疾 不 治 客 死 日 本 。 日 本 僧 人 弘 法 大 师 赋 诗 :“ 一 面 新 交不忍听, 况 乎 乡 国 故 国 情 ”,“ 天 边 隔 我 , 松 柏 岂 移”, 寄托哀思。日本文化界“伤渤海国大使王孝廉中 途物故”题诗哀悼, 深挚情感, 凄楚动人。二是音乐舞 蹈。渤海国的云麾将军已珍蒙是一位音乐水平很高
三、经济互补是巩固外交关系的物质基础 国与国之间能否建立起友好的外交关系, 政治 因素固然是首要的前提, 但外交关系能否得到巩固 和发展, 经济因素又是决定性的因素。因为经济是基 础, 经济互补是双方共同的愿望与追求。从渤海国的 情况看, 渤海借助于忽汗水流域的肥沃土地和丰富 的物产资源 , 经济发展 很 快 ,“ 卢 城 水 稻 ”、“ 率 宾 之 马”、“莫祁颉 之豕 ”享 誉 海 内 外 ; 熟 铜 及 其 制 品 远 销 各 国; 绞釉葫芦瓶、紫瓷盆等陶瓷精品是朝唐的主要贡 品; 麻纺的粗、细布和丝织的“纟、、、、由”深受各族人民的喜 爱。毛皮、山珍、药材、蜂蜜产量也相当丰富。渤海国 的交通运输业也比较发达, 陆路已开通了朝唐道、契 丹道、新罗道和黑水道, 海上也开通了直达山东半岛 和新罗的航线。通过这些陆路和海路开展对外贸易, 使渤海国在经济上获取了很大收益。 在 唐 天 宝 十 四 年 , 范 阳 、平 卢 、河 东 三 镇 节 度 使 安禄山发动叛乱之后, 渤海国外贸的陆路交通受阻, 给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困难。文王大钦茂就急于 利用海上通道和日本进行贸易往来, 于是就派使团 频频出访日本, 每次都有上 百人, 最多时 达到 359 人。公元 771 年那次出访就有 17 只大船、325 人组成 的庞大经贸船队。官方贸易越做越大, 仅公元 872 年 的一次贸易, 日方交付的货物补差款就达 40 万钱之 巨。民间的贸易规模也逐渐庞大。公元 746 年, 渤海 人与铁利人进入日本沿海各国进行贸易的人数就有 1100 人。被日本发现后, 把他们安置在出羽国, 后来 “给衣粮放还”。 渤海国的频繁出访和大量的出口贸易, 曾引起 日 本 内 阁 的 不 安 。 当 日 本 提 出 12 年 一 聘 的 定 制 之 后, 渤海又假借日本入唐学问僧灵仙大师寄言为名, “巧改契期”, 又派出高承祖等 103 人出访日本, 渤海 僧人释贞素随行, 公元 825 年年底进入日本, 在隐岐 ( 日本本岛根田县) 登陆。日方以“连年旱疫, 供应烦 劳”, 无力接纳为借口予以拒绝。高承祖以“应灵仙之 请而来, 释贞素又带有灵仙大师的重托”之名灵活应 对, 日本嵯峨天皇只得照例接纳。日本右大臣, 从二 位兼行皇太子傅臣藤原诸嗣上书天皇, 指出“渤海客 徒, ” “实是商旅, 不是邻客。以彼商旅为客损国, 未见
41
曹 志: 渤海国与日本国的外交关系述论
二十七年, 公 元 739 年 , 他 派 若 忽 州 都 督 、忠 武 将 军 胥要德和云麾将军已珍蒙率队往聘日本。一船遇浪 倾覆 , 胥要德 大 使 等 40 人 溺 亡 , 只 有 已 珍 蒙 安 全 抵 达日本, 受到热烈欢迎。带回日本天皇赠送给渤海国 王美浓纟、、拖、、 20 疋、绢 30 疋、丝 50 绚, 绸绵 200 屯。此后 渤海又接连十次出使日本, 日本也多次回访渤海, 在 频繁的交往中终于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外交关系。
渤海国与唐朝的战争结束之后, 征战一生的大 武艺于公元 737 年去世, 大钦茂继位。他偃武修文, 顺应时势, 稳定四邻, 开创了渤海国的中兴盛世, 同 时也进一步加强了同日本的友好往来。唐玄宗开元
收稿日期: 2007- 06- 02 作者简介: 曹志, 男,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 原学报主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