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消费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升级的影响

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升级的影响

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升级的影响随着数字技术的日益发展与普及,中国的数字经济也迎来了蓬勃的发展。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给予了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升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本文将探讨中国数字经济对农村居民收入增加与消费升级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潜力与挑战。

一、数字经济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加1. 农村电商的兴起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农村电商逐渐崭露头角。

通过电商平台,农村居民可以将自己的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消除了地理限制,拓宽了销售渠道。

这不仅增加了农产品的销售额,还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2. 在线教育的普及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的网络普及率不断提高。

很多农村居民通过在线教育平台进行学习,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技能的提升不仅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为他们的收入增加创造了条件。

3. 众包和分享经济的兴起数字经济时代,众包和分享经济不断涌现。

通过众包平台,农村居民可以参与各种任务和项目,提供自己的劳动力或技能,获得报酬。

此外,分享经济也为农村居民创造了更多的收入机会,例如拼车、共享农机等。

二、数字经济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1. 电子支付的普及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电子支付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农村地区,农民可以通过手机支付购买商品和服务,无需携带现金。

这不仅方便了农民的生活,还推动了消费升级,鼓励他们购买更多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

2. 网购的兴起数字经济时代,农村居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购买各种消费品,享受到城市消费者同样的购物便利。

网购的兴起不仅拓宽了农民的消费选择,还提供了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和品质。

这激发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欲望,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升级。

3. 农村旅游的发展数字经济为农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通过数字技术,农村居民可以将自家的农家乐、农产品等推广给更广泛的受众,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农村旅游。

这为农村居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为农村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三、数字经济带来的潜力与挑战尽管数字经济给农村居民带来了诸多机遇,但也面临着一些潜力与挑战。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分析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分析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普惠金融的核心在于为所有社会阶层和群体提供全方位、便捷、可负担的金融服务,尤其关注农村地区和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

农村居民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消费升级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提升内需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首先回顾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农村地区的实践情况,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现状及特点。

接着,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机制,包括金融服务可得性、金融服务使用频率、金融服务成本等方面。

我们还将关注不同地区、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差异,以及政策环境、金融市场结构等因素对影响机制的调节作用。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我国普惠金融的深入发展和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推动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这不仅有助于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二、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普惠金融,即让所有人群,特别是那些被传统金融体系所忽视的低收入人群和农村地区居民,能够享受到便捷、可负担的金融服务。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尤其在农村地区,这一进步更是明显。

在政策层面,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普惠金融的发展,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金融服务的普及和深化。

例如,政府设立了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设立服务网点,扩大服务覆盖面。

同时,还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手段,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负担性。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国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随着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设立和发展,以及ATM机、POS机等金融设备的普及,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农工作和论述

三农工作和论述

三农工作和论述三农工作是指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以及农村社会事业进步的工作。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发展和农民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致力于解决农村的发展问题。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三农工作的重要性。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是国家的基本群体。

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实现国家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村经济发展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农民收入的增加,缩小城乡差距。

农民收入的增加可以提高消费水平,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农村经济发展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推动农村产业的升级和优化。

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产业可以提高农村经济的效益,增强农村的综合竞争力。

最后,农村经济发展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减少农民外出务工的需求,促进农民就地就业。

二、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性农民收入的增加不仅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收入的增加可以提高农民的购买力,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增长。

同时,农民收入的增加也可以增加农民的投资能力,推动农村产业的发展。

农民的收入水平也是衡量农村发展水平和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指标。

因此,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

三、农村社会事业的进步的重要性农村社会事业的进步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社会事业的进步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改善。

通过加强农村教育改革,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和农村产业的发展。

同时,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建设农村健康服务体系,可以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减少因病致贫返贫的风险,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可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三农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以及农村社会事业进步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内容。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社会事业,推动农村的全面发展。

关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探讨

关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探讨

内容摘要:研究我国的边际消费倾向,对于制定各项经济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启动城乡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针对近年来我国边际消费倾向持续下降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指出了提高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路径。

关键词: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差距社会保障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现状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的数据,从1985-2003年,我国GDP逐年快速增长,而边际消费倾向却在总体上持续下降。

由此可见,个人的消费支出并非一定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而同比增长,在一定的经济时期还会出现减少的情况――这正是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消费状况表现为总体最终消费率和消费档次二者的偏低。

首先,我国总体消费率“六五”时期平均为66.1%;“七五”时期平均为63.4%;“八五”时期平均为58.7%;“九五”时期平均为59.5%,直到2000年才略有上升,达61.3%;2001年又降为60.6%。

如此之低的最终消费率,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其次,由于实施了一部分地区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我国形成了高、中、低三个不同的收入阶层。

从我国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结构的差异来看,食品消费比重高收入层最低、低收入层最高,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等项开支高收入层最高、低收入阶层最低,但即使是高收入阶层,其食品支出仍占消费总支出的大部分,更不要说低收入阶层了。

我国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的原因分析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可以部分的解释近年来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下降,但笔者认为,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处在改革开放中具有诸多因素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我国传统的节俭观念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勤俭节约是其重要部分。

我国公民在传统上会将极大一部分收入进行储蓄,仅留下部分用于交易、需求以及预防意外支出。

这也是我国长期以来储蓄存款居高不下的原因。

而边际消费倾向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支出的比率,在经济萧条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储蓄的增加只能造成国民收入的降低,因此边际消费倾向的偏低导致消费支出的减少会降低国民收入增长的速度。

对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对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对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据调查我国现阶段边际消费倾向总体处于下降趋势,其中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城镇居民消费倾向。

而消费对经济的持续增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努力扩大国内需求,提高居民消费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

居民消费的形成和变动主要是消费者根据自身的收入水平和消费偏好自主选择的结果。

本文在分析边际消费倾向不断下降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提高边际消费倾向的对策。

【关键词】边际消费倾向消费需求收入水平一、我国现阶段边际消费倾向的现状(一)边际消费倾向总体在递减一般地,消费与收入是同方向变动的,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相应的增加。

关于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的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虽然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突飞猛进,近年来,国民收入不断升高,人们手中可支配的货币量也不断增加。

收入增加自然引发消费数量不断增加,可连续几年的消费增速脱离收入的增速,边际消费比率处于下降的趋势,没有与收入实现同水平的增长。

有数据显示,中国边际消费倾向从0.595下降到0.356。

消费需求作为促进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却持续处于低迷的状态,对长远的经济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二)不同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存在差异凯恩斯消费函数,函数形式为:C=A+BY,其中C代表消费,A是自发消费,B是边际消费倾向,Y是可支配收入。

从函数中可以看出收入是影响边际消费倾向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然而社会中各主体的收入存在差异,因此也会存在不同的边际消费倾向。

高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低,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高。

一是通过对城镇居民总体消费倾向和城镇高收入居民消费倾向进行了回归,结果表明:城镇高收入居民消费倾向的下降成为引起城镇总体消费倾向下降的重要原因。

二是对城镇与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比较,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表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民将当期增加收入的更大比例用于消费支出。

城乡发展不平衡对中国民众经济体系的影响

城乡发展不平衡对中国民众经济体系的影响

城乡发展不平衡对中国民众经济体系的影响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渐凸显。

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不仅仅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资源等方面,还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民众经济体系。

城乡发展不平衡对中国民众经济体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就业市场扭曲城乡发展不平衡造成了就业市场的扭曲。

城市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导致城市的就业市场供求失衡,竞争压力大。

而农村地区由于缺乏机会和发展空间,导致大量的劳动力失去就业机会。

这种扭曲的就业市场直接影响到中国民众的经济收入水平,造成了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二、消费行为趋势不同城乡发展不平衡对中国民众的消费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城市的经济较为发达,消费水平相对较高,民众追求高品质、高档次的消费商品。

而农村地区由于经济相对相对落后,消费水平也相应较低。

这种差异导致了城乡消费结构的不同,也使得中国的市场需求出现了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三、财富分配不均城乡发展不平衡直接导致了财富分配的不均。

城市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了大量的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农村地区的居民则面临贫困和贫困化的风险。

这种不平衡的财富分配使得社会的不公平现象进一步加剧,也给中国民众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四、资源浪费严重城乡发展不平衡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由于城市地区的消费集中,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包括物质资源和自然资源。

而农村地区由于发展水平较低,缺乏有效的资源利用方式,导致了资源利用的低效率。

这种资源浪费既加剧了环境压力,也限制了中国民众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面对城乡发展不平衡对中国民众经济体系的影响时,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经济扶持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就业。

其次,政府应加强城乡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力和生活条件。

此外,政府还应推动改革创新,加强税收和土地制度改革,有效解决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

浅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家庭经济功能的变化

浅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家庭经济功能的变化

浅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家庭经济功能的变化【摘要】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农村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农村家庭作为一个社会子系统,其经济功能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本文就农村家庭经济经济功能的变化进行研究,探讨农村家庭经济功能变化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农村家庭经济功能变化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家庭;经济功能;变化农村家庭作为人类社会这个复杂有机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具备其相应的功能。

由于每个家庭都要进行生产和消费,所以,经济功能成为农村家庭最基本的功能。

结合我国实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家庭经济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家庭经济功能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前,农村家庭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生产单位和消费单位,家庭的生产和消费属于自给自足性。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农村家庭在部分或全部的意义上还是一个生产的组织单位,而农村家庭消费的自给率在不断降低。

所以,对农村家庭经济功能变化的研究必须从生产与消费两个角度加以考察。

(一)农村家庭生产的变化1.农民兼业越来越普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大力发展,很多农民除了搞好自家农业生产以外,还从事一些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补贴家用。

一些离城市较近的农村居民通过早出晚归方式进城务工,既从事农业生产也从事工业生产或商业活动;还有些农民在农闲时进城务工,农忙时又回家务农,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两栖人”。

由此,农村家庭在组织农业生产上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农业生产在家庭经济中所占地位越来越低。

2.传统农村家庭的生产功能逐渐趋于萎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一部分农村地区工业化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部门转移,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妇女和儿童,这部分地区的家庭生产功能出现了减弱和萎缩的趋势,家庭作为一个生产组织单位的作用也正在减弱甚至消失。

3.农村家庭生产功能日益社会化当前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的农业生产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作用已弱化,取而代之是农村家庭生产功能日益社会化,主要体现在:由于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所以在农村农业生产繁忙季节,出现了多个家庭联合收种农作物的互助现象;甚至在一些农村还出现了一此专门从事农作物收种工作的临时突击队,帮助一些无力从事农业生产收种工作的家庭劳作,并收取相应的务工费。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与趋势研究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与趋势研究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与趋势研究近年来,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一方面,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呈现多元化、个性化和高端化等特点;另一方面,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对精神文化生活、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这种消费结构变化的背后,既有市场供需变化的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变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一、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居民对于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多。

发达城市的居民消费已经从纯粹的生存和物质基础上的抗争,逐渐转变为精神生活质量的提升。

城市居民的消费品质和品位越来越高,尤其是文化消费、旅游消费、教育消费、社交消费和公益消费的增长迅速。

数据显示,当前最受欢迎的城市消费品包括旅游度假、电影演出、健康养生、品质餐饮、高端购物等。

同时,城市居民对于商品品牌、功能和服务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品质和品牌的消费需求,经常是城市居民进行商品选择的重要选择标准。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也在加强品牌营销和服务的提升等方面进行努力。

这里面,品质与品牌、企业营销与服务质量等,成为影响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变化的主要因素。

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农村居民对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呈现多元化、个性化和升级化等趋势。

在传统的农村消费中,一些生活必需品仍占有重要地位,例如“吃、穿、住、行、用、娱乐”等方面的消费,虽然消费总额比城市居民低,但是占比还是较大。

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农村产业和农村社会的逐步建立,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也呈现出多层次、多角度和多维度的趋势。

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在满足生活必需品的同时,也希望更多地享受到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例如医疗、教育、社保等方面;文化和娱乐消费也逐渐成为农村居民消费的热点之一。

除此之外,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提升和改变。

此前大家认为农村消费观念相对保守、注重实用等,现在随着城乡人口流动、农村教育等公共服务的不断完善,农村居民对于各项消费信息的了解和咨询程度逐渐提高,希望更多地了解到新的消费方式和价格体系,并愿意尝试新的消费文化。

“三农”问题与发展农村经济

“三农”问题与发展农村经济
农民收入增长
随着农业技术的提高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的收入水平有所 提高。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包括道路、水利、电力等方面 ,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农村经济发展的挑战
城乡差距扩大
01
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影响了农村地区的整体发
展水平。
农业竞争力不足
02
业化经营。
发展特色农业
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发展 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
推广节水灌溉、精准施肥、优良品种 等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农产 品质量追溯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 全。
加强农村环境治理
治理农村垃圾
建立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和 处理体系,改善农村环境卫 生。
应对策略
针对“三农”问题的发展趋势,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策略。包括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村产业升 级、提高农民素质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措施。同时,也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等方面的工 作,以保障“三农”问题的顺利解决。
02
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挑 战
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
农业产出稳定
农村地区的农业产出总体上保持稳定,能够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 需求。
国内农业面临着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农业产业的发展面临挑
战。
农村人口流失
03
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
严重,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农村经济发展的机遇与前景
政策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的政策,为农业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 展环境。
市场需求

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研究分析

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研究分析

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研究分析一、引言二、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总体情况1.农村居民收入状况2.消费总体情况3.消费结构情况三、消费结构分析1.衣食住行方面2.文化娱乐方面3.医疗保健方面四、消费结构变迁原因1.经济发展背景2.社会文化因素3.产业升级因素五、发展战略1.增强收入能力2.多元化消费结构3.优化产业结构六、案例分析1.乡村旅游消费2.互联网消费3.健身休闲消费4.教育培训消费5.医疗保健消费七、结论引言农村居民是中国的重要群体,其消费结构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与城市居民有很大差距,需要进行研究和分析,以制定更好的发展战略。

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对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从农村居民的收入状况、消费总体情况、消费结构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同时,本文还列举了多个案例进行分析,以更好的理解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和趋势。

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总体情况农村居民收入状况山东省农村居民收入来源主要有农业、副业、工资、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等五个方面。

其中,农业是主要收入来源,占比达到70%以上。

副业和工资占比约为10%,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占比约为5%。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平均年收入不足2万元。

这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有较大差距。

消费总体情况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消费支出占比为70%左右,城镇居民为60%左右。

农村居民的消费增长率高于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的消费主要集中在食品、衣着、医疗保健以及交通出行方面,占比较高,大约占到支出的70%。

其他方面,文化娱乐、旅游、家庭设备等消费支出相对较少。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以生活必需品为主,缺乏多元化和差异化的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分析衣食住行方面在食品方面,农村居民的消费主要集中在粮食和油脂、肉禽蛋奶以及蔬菜瓜果等方面。

酒水、饮料、烟草等消费相对较少。

在衣着方面,农村居民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基础衣物和鞋帽方面,高档服饰较少。

浅谈拉动居民消费对中国经济的作用

浅谈拉动居民消费对中国经济的作用

浅谈拉动居民消费对中国经济的作用浅谈拉动居民消费对中国经济的作用内容摘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样的提法在很多年以前就提出了,在“十二五”规划中被再次提出。

与以往“十五”、“十一五”规划相比,“十二五”规划的转型程度要更为深刻,这主要体现在消费问题的提出和居民收入增长指标的变化上。

而本文就“拉动居民消费及其所产生的影响”这一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讨论,从拉动居民的消费的方式、策略和影响等方面来解读这一问题。

关键字:经济发展农村居民消费经济增长一、“拉动居民消费”的提出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是社会生产过程的终点和起点。

人类正是为了不断提高消费水平的愿望,才产生了发展生产力的强大动力。

现代科技进步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使人类许多消费的梦想有可能变为现实。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在当前出口增长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对于化危机为机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

二、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一)以增加居民消费为拉动内需的重点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一般称之为“三驾马车”。

只有三者的协调拉动才能促进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

但自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较大冲击,尤其是外需大幅下滑。

今年1至9月,我国出口总额降幅超过20.3%。

从今年1至9月份的经济运行看,投资对GDP的拉动占到7.3个百分点,消费占到4个百分点,出口则下拉了2个多百分点。

总体来看,今年主要是内需拉动了经济增长,所以强调扩大内需,是根据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来的。

内需包括投资和消费需求,二者都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目前我国扩大内需的重点是要着力扩大消费需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阶段,投资率较高,最终消费率近些年来呈下降趋势。

但总体来看,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相对比较平稳,可以说,消费需求一直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最稳定的力量。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

我国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1%的人口,农业对于我国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近30年来,我国农业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连续多年的农业稳定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也应当看到,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增收仍然困难。

尤其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从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蔓延,使全球经济大幅下滑;国内经济增长也明显减速,上半年还保持在两位数,到第四季度就下降到6。

8%,国内经济形势出现了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局面,也是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

在这种形势下,深刻认识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意义,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对于保持经济发展的好势头具有基础性作用。

去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这个《决定》是当前和到2020年这一重要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指针。

《决定》提出当前和今后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而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则结合当前实际,对《决定》进行了细化和具体化,进一步明确了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工作部署和重点事项。

近代农民土地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首要问题,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就解决了中国最大的经济问题,是中国进入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土地改革、农业集体化和家庭承包是关乎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三次革命性实践,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的坐标。

以土地问题和农村其他问题为代表的三农问题依然在中国经济整体方面扮演者最重要的角色,当今拉动内需和增长方式转型的历史重任,也依然要在三农领域取得突破,才能算上有所成就。

农村经济与社会关系

农村经济与社会关系

农村经济与社会关系农村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

本文将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村社会问题等方面来探讨农村经济与社会关系的重要性。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关乎农村居民的福利,也与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密切相关。

农村经济的发展能够为国家提供丰富的农产品,满足城市居民对粮食、蔬菜、水果等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需求。

同时,农村经济也是国家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的重要动力,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影响力,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民收入增长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逐渐提升,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进而改善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农民收入的增长不仅促进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提高,也带动了农村市场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同时,农民收入的增长还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规模扩大和农村劳动力的稳定,有助于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村的全面发展。

然而,农村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合理解决才能维持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首先是土地问题。

由于中国土地制度的特殊性,土地流转问题成为限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前,城镇化进程加速,土地流转变得更加迫切。

农村土地经营权的确权和流转能够为农民创造更多的收入来源,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是教育问题。

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造成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低下,限制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促进农民素质的提升。

最后是农村社会养老问题。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应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体系,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水平,同时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投入和支持。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密不可分。

消费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

消费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

浅谈消费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内容摘要:西方发达国家深陷债务危机,投资、出口对经济拉动力削落,扩大消费显得尤为紧要。

国家也曾多次提出扩大消费的意愿,尤其是“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立扩大消费长效机制”,但受制于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消费观念落后等因素,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仍然是“短板”。

本文就消费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及一些个人看法作下浅谈。

关键词:消费需求经济增长扩大内需一、消费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扩大内需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08年的金融危机,国家四万亿的投资,使经济得以恢复增长。

面对新的时期,西方发达国家深陷债务危机,国内市场缺乏动力,国家长期以来对投资、出口过度激励,消费长期占比不足。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1、目前我国消费在经济中的情况投资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接近一半,是全球该比重最高的经济体之一,这将挤压消费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扭转这一趋势就需要中国经济增长更加注重消费的拉动作用。

2009年我国国内实现生产总值335353亿,增长8.7%,消费对经济贡献率52.5%,属投资型经济,消费对经济贡献偏低,经济长期依赖投资。

国内消费消费需求不足加剧,外贸依存度低,可见单独靠消费、出口拉动经济非长久之计。

应该大力增加消费需求,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以较快的信贷增速和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拉动经济增长,但是最终将会出现债务上升、风险增加等影响,经济要持续健康,必须使‘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2.消费出现的状况我国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经济增长主要由投资、出口拉动,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作用呈下降趋势。

2000年至2006年,最终消费对GDP 的贡献率和拉动率分别由65.1%、5.5个百分点下降到39.2%、4.3个百分点。

同时,在最终消费中,居民消费支出比重则趋于下降,由77.2%下降到72.6%,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拉动作用渐弱。

目前,这种主要由投资、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我国经济增长过热、经济结构失衡,人民没有分享到经济增长应有的成果,因此,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渐增加,成为衡量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就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展开分析。

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原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创收能力和就业机会。

其次,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推行,使得农民可以获得土地流转收益,进一步增加了其收入来源。

再次,政府对农村居民的扶持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着辩证的互动关系。

一方面,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进一步提高了人均可支配收入。

另一方面,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需求,促进了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和升级。

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消费升级的关系随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农村消费升级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过去,农村居民主要消费生活物资和食品,而如今,他们开始更加注重品质和多样性,消费中逐渐引入了服务、旅游、教育等高附加值行业。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推动了农村消费升级,也为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了动力。

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能力的关系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也必然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

农村居民在有了更多的收入后,可以更好地享受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提高了自身的生活质量。

同时,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的增加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拉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关系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对于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收入的增加可以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提供更多的社交和消费机会,增加人们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与城镇居民消费的对比分析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与城镇居民消费的对比分析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与城镇居民消费的对比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和城镇地区的生活方式差异越来越小,但仍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重点分析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与城镇居民消费的对比,并探讨这些差异的原因。

首先,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城镇居民的水平以下。

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收入更少,因此他们的消费能力限制了其购买力。

农村居民面临着较高的生活成本,例如交通费用、学费等,这些因素也进一步限制了他们的消费水平。

其次,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与城镇居民存在差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居民对于房地产、汽车等大型耐用品的需求增加,而农村居民对这些物品的需求相对较低。

此外,农村居民在食品和烟酒方面的支出较高,这反映了农村居民对于基本生活需求的关注。

此外,农村居民在教育、医疗和文化娱乐方面的支出也较低。

由于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的不足,农村居民往往需要前往城市寻求更好的医疗服务,这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居民的医疗费用负担。

在教育方面,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农村居民往往需要将子女送到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

这些额外费用对于农村居民来说是负担较重的,因此他们在这些方面的消费支出相对较低。

另外,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在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上也存在差异。

农村居民往往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经济性,在购买商品时更倾向于选择廉价产品。

相比之下,城镇居民更注重品牌、时尚和舒适感,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更好的产品。

这种消费态度的差异也导致了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不同。

总结起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与城镇居民消费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也与城镇居民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收入水平、消费观念和资源分配等因素引起的。

农村地区发展的不均衡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解决这些差异的关键。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以及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可以逐步缩小农村与城镇居民消费差异,促进我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2000—2017年面板数据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2000—2017年面板数据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 [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27(10):1492-1501.[16]龙 军.基于角色标注的中文POI名称匹配的研究及原型系统实现[D].重庆:西南大学,2008.[17]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S].[18]韩 非,蔡建明,刘军萍.大都市郊区乡村旅游地发展的驱动力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4(11):195-200.[19]胡美娟,侯国林,周年兴,等.庐山森林景观空间分布格局及多尺度特征[J].生态学报,2015,35(16):5294-5305.[20]苏世亮,李 霖,翁 敏.空间数据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21]韩春萌,刘慧平,张洋华,等.基于核密度函数的多尺度北京市休闲农业空间分布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9,35(6):271-278,323.[22]魏海洋,靖常峰,杜明义.不同尺度下核密度分析对城市管理案件分布趋势的影响[J].城市勘测,2015,31(1):18-20.[23]陈国磊,田玲玲,罗 静,等.长江经济带城市黑臭水体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28(5):1003-1014.[24]RefaatM.Creditriskscorecards:developmentandimplementationusingSAS[M].China:SocialScienceAceademicPress,2011.[25]刘 玉,任艳敏,潘瑜春,等.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发展格局及其分区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9,35(12):281-289.[26]梁晨霞,王艳慧,徐海涛,等.贫困村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以乌蒙山连片特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9,38(6):1389-1402.杜 江,方 敏.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2000—2017年面板数据[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8):22-30.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1.08.004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2000—2017年面板数据杜 江,方 敏(武汉轻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48) 摘要:自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一直被视为促进农村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习惯调研报告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习惯调研报告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习惯调研报告一、引言中国农村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并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我们开展了一项调研。

二、调研对象与方法本次调研的对象为中国农村居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我们在全国各地的农村地区选择了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调查,确保数据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三、消费结构分析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具有以下特点:1.食品消费占比较大:由于农村地区的主要经济活动是农业,农村居民在消费结构中对食品的需求占比较大。

他们更倾向于购买新鲜的、健康的农产品,对食物的口感和品质有较高的要求。

2.农产品加工品消费逐渐增加:随着农村农业产业化的加强,农产品加工品在农村居民的消费中占比逐渐增加。

他们开始购买加工过的农产品,如熟食、罐头食品等,以满足更多元化的口味需求。

3.家庭日用品消费稳定:农村居民对家庭日用品的消费相对稳定,如洗衣粉、洗发水、牙膏等。

他们更倾向于购买性价比高的产品,并注重品牌的信誉度和口碑。

4.非必需品消费增加: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他们对非必需品的消费逐渐增加。

如家电、手机、汽车等产品的销售量逐年攀升,这与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水平提高密切相关。

四、消费渠道分析分析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渠道对了解他们购物行为和消费偏好至关重要。

1.传统零售渠道仍占主导地位:尽管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发展迅速,但传统零售渠道仍然是农村居民的主要购物方式。

他们更习惯于到自家附近的小超市或农贸市场购买日常所需。

2.电子商务受欢迎程度提升:尽管传统零售渠道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互联网普及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在一些偏远地区也有一定数量的农村居民开始尝试通过网络购物来满足需求。

3.专业市场发展潜力大:随着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农村居民越来越多地选择到专业市场购买相关产品。

这些专业市场提供更多样化和高品质的产品选择,满足农村居民对品质和品牌的需求。

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贾晓华(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沈阳110034)摘要: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之一,我国又是有14亿人口的大国,因此居民消费的作用不言而喻。

如何有效地发挥我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提高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当前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选择了2000-2018年我国的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等基础数据,在对消费率、投资率、净出口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居民消费的特点,并提出了推动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居民消费;城乡消费结构;经济增长中图分类号:F1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 (2020)12-0019-03收稿日期:2020-07-10基金项目:辽科协2018-2019年科技创新智库项目(LNKX2018-2019C09)作者简介:贾晓华(1977-),女,辽宁海城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一、问题的提出2020年,经济要实现稳定增长面临的极大的挑战,两会期间,我国明确提出当年不设GDP 增速目标,确保“六保”、“六稳”。

而从全球来看,疫情流行的趋势仍未减缓,面对这样风云变幻的复杂背景,在确保精准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如何稳住经济,稳住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是目前面临的无法回避的关键问题。

2018年底,我国常住人口为139538万人,涉及将近14亿人口的消费问题,人均消费水平的些许变化都会对我国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

因此,我国如何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不仅是当前形势下我国急需解决的“六稳”、“六保”问题,也是事关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事。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如何拉动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二、消费需求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一)马克思消费理论虽然马克思本人并没有明确提出消费理论,但是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的一般关系作了十分精彩的论述。

中国城镇、农村居民消费的分析与比较

中国城镇、农村居民消费的分析与比较

中国城镇、农村居民消费的分析与比较消费函数理论不论是在微宏观经济学理论还是在经济统计分析的实践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从凯恩斯在《通论》中首创绝对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以来,这一领域就成为经济学家孜孜不倦的研究课题。

在用统计数据检验收入与消费关系的过程中,消费函数不断得到发展和深化,在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上前后出现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实现了从短期到长期的飞跃,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实现了从确定性分析到不确定性分析的跳跃。

第一阶段是以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和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为代表,主要研究消费支出和现期收入之间的关系,并为两者之间的关系寻求经验数据的支持。

凯恩斯认为消费是现期收入的函数,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增加,但消费增长幅度小于收入增长幅度;而平均消费倾向(消费占收入的比例)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但长期数据却并不支持凯恩斯的这种猜想。

根据杜森贝里的假说,人在消费上存在着“攀比效应”和“棘轮效应”,所以消费除了受当期收入的影响外,还受过去所能达到的最高收入以及他同别人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的影响。

阿尔文·费雪的时际选择模型是最早引进不同时期消费者选择的消费函数模型,从而使消费函数理论跨入了第二阶段——跨期消费函数理论阶段。

这一阶段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生命周期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两者在内容上非常相似。

但前者强调储蓄,后者强调预期收入。

莫迪利安尼认为,消费者会把他一身的资源,包括初始财富W、和一生中赚到的收入分摊到T年生命中,并且希望在一生中实现最平稳的可能的消费路径,在长期中,财富和收入同期增长,所以APC不变,这样就解开了库兹涅茨之谜。

弗里德曼认为,消费不是取决于现期收入,也不取决于最高收入和现期收入的关系,而是取决于持久收入(人们预期持续到未来的那一部分收入)。

第三阶段是对LC-PIH模型的扩充和修正阶段,其代表是霍尔的随机游走假说和预防性储蓄理论。

1978年霍尔将理性预期引入了消费函数,其推理如下:根据持久收入假说,消费者是根据现在对一生收入的预期选择消费,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改变消费是因为得到了使他们修正预期的消息,消费的变动是对一生收入“意外变动”的反应,所以消费的变动也应该是无法预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居民消费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摘要:国际金融危机的阴云依然凝重,我国经济增长缓慢,出口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明显不足.这种状况决定了增加内需应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而我国消费需求不足尤其是农民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最大症结。

本文着重以农民消费水平低的原因为基础,提出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关键在于打破制约农民消费的三大瓶颈,进而提出了几点关于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需求不足农村居民消费经济增长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缓慢,出口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明显不足,这种状况决定了增加内需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我国消费明显需求不足。

以下通过几组数据的对比来说明:贸易大国外贸依存度的平均值为17%,我国为80%;发达国家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2%,我国为18%;发达国家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8%,我国为49%;发达国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80%,我国为33%[1]。

数据说明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性很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很小。

因而,刺激消费需求不得不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居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但农村居民消费额仅占全国消费额的40%。

人口众多的农村居民消费市场尚未启动。

启动和扩大农村居民消费市场对于我国经济增长有着重要意义。

1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低的主要表现1.1 从消费总量看,农村居民消费量占全国消费总量的比例低于城镇居民就消费总量来看,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但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占全国消费总量的比例却远远低于城镇居民。

2005年占全国人口约57%的农村居民消费仅占全国消费总量的26.8%左右。

从人均消费水平来看,城乡差距更是明显。

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393元,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仅为2531元,前者大约是后者的3.7倍。

而且,1990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消费差距呈扩大之势,从1991年开始,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之比一直维持在3倍以上,到2004年达到3.8[2],农村居民消费量长期远远落后于城镇居民。

1.2 从消费层次来看,我国农民消费结构升级缓慢,食品类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过高就消费层次来看,从2004年城乡居民的支出结构对比看,农村居民只有食品支出和住房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例大于城镇居民分别为47.23%和14.84%,其余的衣着、医疗保健、文教娱乐、装饰设备等项目的消费支出比例均小于城镇居民,这说明农村居民消费层次还较低,恩格尔系教偏高,我国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虽然里逐年下降趋势,在2l世纪初突破了50%,但是与城镇居民36.7%的恩格尔系数相比,农村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仍然较低。

与国外的农民恩格尔系数相比,情况更是严重。

2003年美国农民恩格尔系数为14.7%、新加坡为17.1%、加拿大为15.7%、法国为18.3%[3]。

2 造成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低的主要原因2.1 收入水平低下使农民消费需求陷入“资金瓶颈”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不高,增长不快。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长期低于城镇居民,而且差距越来越大。

如表1。

2000年至200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平均为14.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平均为5.92%,后者比前者大约低3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增长缓慢导致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无法提高。

2.2 基础设施落后使农民消费需求陷入“硬件瓶颈”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无论在数量、规模、布局,还是在档次、质量、科技含量上都与城市相差太远。

目前全国有83%的村不通自来水,95%的村虽通了电但电价普遍是城镇的2倍以上,93%的村接收的电视信号相当微弱,53%的村不通电话,13%的村不通公路[6]。

农村基础设施水平落后,不仅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也直接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的提升。

由于农村自来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不完善阻碍了农村居民对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等一些需要配套基础设施的消费品的消费需求。

此外,农村各种基础设施使用收费过高也提高了农村居民消费这些耐用消费品的成本。

2.3 公共服务体制不完善使农民消费需求陷入“软件瓶颈”长期以来,我国公共财政资源更多的投放城市,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投入明显不足。

在教育方面,城镇的中小学比农村学校得到的补贴多很多。

在社会保障方西,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目前都比较健全,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但我国农村居民却没有这种待遇。

2002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覆盖面为52.9%,农村仅为11.2%[8]。

城乡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差距,一方面隐性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它还制约了农村的消费增长潜力。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严重缺失降低了农民抗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而且使得多数农民持续徘徊在温饱线和小康未稳之间,很难实现消费需求的扩大。

3 提高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几点措施分析(针对“三大瓶颈”)3.1 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购买力(1)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

首先,调整农、林、牧、渔业结构,增加农民非粮产业收益的比例;其次,调整好种植业的内部结构,加抉农产品品种技术更新,大力发展名、优、特、新农产品的生产,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农业从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和效益型,增加农民收入。

(2)重振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近几年,乡镇企业生产效益不佳,减少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应重组乡镇企业的资产,推进乡镇企业的规模化、集团化,鼓励向政府支持,由一般加工工业向涉农加工工业转型,有效地提高初级农产的附加值,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3)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财政部门要继续加大对农业投入的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农田水利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和农户的生活条件。

为农民增加收入创造良好的条件。

鼓励和支持大中型工商企业进入农业开发领域,吸引城市资金投入农业,激活农民的投资行为,想方设法拓宽投资领域,改善投资环境,使农民成为投资主体,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3.2 改善农村消费环境(1)改良农村基础环境。

首先,继续增加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投入,加快改造农村电网、广播电视网、邮政通讯网、信息网、公路网、医疗卫生网等:同时还要兴修农田水利,改造中低产田。

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农业科研攻关和实用技术推广,为农产品商品化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其次,降低过高的电费、电话费以及备种不合理收费,实现城乡同价.让家用电器进入农户。

最后,扩大农村商业网点,建立、完善农村市场体系。

(2)完善农村市场环境。

第一,加强市场管理。

对于农村消费品市场要成立专门的市场管理领导小组,对农村市场实行统一管理;第二,加大执法力度。

制定针对农村消费品消费市场的法规与措施,拓展打击假冒伪劣的地域,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现象;第三,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监督作用,曝光损害农民消费者的行为;第四,将消费者维权活动延伸至农村,方便农村消费者投诉维权,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第五,加快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尽快与国际市场联结,为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顺畅的渠道。

(3)加大农村金融服务力度。

第一,加快信贷消费的立法工作,建立覆盖范围广泛的农村个人信用体系,同时在会社会逐步建立起适应农村个人资信评估的专业机构,为普及信贷消费创造良好的法制和制度基础。

第二,银行要和消费信贷有关的法律、评估、保险等机构紧密合作,简化手续,为消费者提供快捷的“一条龙”服务,第三,放宽贷款的条件,增加贷款品种,将更多的消费项目列入消费信贷的业务范围。

3.3 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1)建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一,科学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

既能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又能防止因保障标准过高而形养懒汉的倾向。

第二,合理界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大体上包括因缺少劳力、低收入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因灾、因病及残疾致贫的家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及无法定抚养人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

(2)建设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系统对于农村居民消费市场是很重要的[9]。

目前,我国农村的医疗保险大致有合作医疗、统筹解决住院费、预防保健合同等多种形式,其中合作医疗是最为普遍的形式。

各地应积极发展与完善农村合作医疗。

第一,正确选择合作医疗的形式及内容。

应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意愿,选择多种合作医疗形式,逐步形成以村合作医疗组织为基础、乡(镇)合作医疗组织为重点,一定范围(如大病及康复医疗合作)的县(市)联合的多级合作医疗组织体系。

第二,合理补偿医疗费用。

应本着“以收定支、略有结余”的原则,合理确定合作医疗费用的补偿即报销比例,既要考虑让群众普遍、受益,又要考虑对大病、重病患者的重点补偿。

(3)建设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第一,正确规定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和缴纳方式。

在我国现阶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应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扶持。

保险费缴纳标准可设若干档次,由投保者根据自身的承受能力和意愿进行选择。

个人缴纳应占大部分;集体补助部分给予税前列出和对开展养老保险初期的管理费用进行支持。

个人缴纳和集体补助的保险金均计入个人账户。

保险费缴纳方式应当灵活,即可补交、预交,又可按月、按季甚至按年度缴纳。

第二,切实做好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及保值增值工作。

可以考虑设置事业性质的“乡(镇)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专门从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存储和管理。

在目前受挫的国际金融体系下,出口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受到限制,我们要更多地借助消费驱动经济增长模式,即将以前的“消费不足一依赖出口一低价竞销一利润低下一收入增长缓慢一消费不足”这种恶性循环变为“消费增长一降低出口依赖一避免低价竞销一收入增加一消费增长”的良性循环。

而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广阔的农村居民消费市场的启动和扩大,能释放巨大的消费需求,拉动内需刺激经济持续增长。

所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 李明贤,文春辉.农村消费不足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约束分析[J].消费经济,2006(6):35.[2] 董岐山.提高农民实际购买力水平的途径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0(2):32.[3] 王文松.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5):4.[4] Sannders.a.credit risk measurement:new approaches tovalue at risk and other paradigms[M].john wile&sorts,inc,1999.[5] 朱诗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与城镇居民消费的对比分析[J].消费经济,2009(4):48.[6] 乔海曙,邓婷.农村消费增长:“输血”与“造血”的视角[J].消费经济,2006(6):56.[7] 林毅夫.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收入[EB/OL].中国网,2002-03-07.[8] 刘建国.我国农户消费倾向偏低的原因分析[J].经济研究,2006(3):23.[9] 尹世杰.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几个问题[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