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专业临床方向七年制-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填写说明
![上海中医药大学填写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434ee57027284b73f2425071.png)
后面注册盖章的地方 按一下注册即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康复治疗学专业
4.护理学专业
5.营养学专业
6.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管理方向)
其他还有3年的大专 就不写了。
专业大家在上面选。
名字 自己写
出生日期酌情写
入校日 是每年的9月15 例如2011 9。15
注册日期是每年的9月 ,次年的3月 例如 第一学期是 2011.9.15 第二学期是2012.3.20
学号:入学年份四个数字+专业代码4个数字+座位号编写的2个数字
例如2011491003
五年制本科
1.中医学专业(中医方向 代码 4901
2.针灸推拿学专业 4902
3.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 4903
四年的本科专业:
1.中药学专业
2.药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为本,西医为用
![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为本,西医为用](https://img.taocdn.com/s3/m/547da74d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8.png)
38/ 专业揭秘 / 本文主角:中西医临床医学讲述人:张曾宇(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专业类别:中西医结合类本专业适合:对传统医学感兴趣,对医学事业怀有赤忱之心;勤奋善良,有耐心和恒心的同学小编 能否向我们介绍一下中西医临床医学这个专业?张曾宇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是普通高等学校开设的一门本科医学专业,主要研究中医学与西方现代医学的有机结合,是一个新兴的学科。
传统的中医药大学(如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将其视为重点发展专业,甚至成立独立的医学院,与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等同级。
许多现代医学院校也对其青眼有加,如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
当然,在各个大学其名称可能有所不同:如在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中西医临床医学被称作中西医结合。
虽然该专业开设的院校数量不少,但其招生人数相比临床医学而言不算多,主要招收极少数拔尖的、兼通中西医的人才。
小编你为什么想要报考这个专业呢?张曾宇我出生于中医世家,家族世代行医,幼时曾随祖父坐诊,耳濡目染,始认诸药。
后经非典,更誓要一心向白衣。
曾立志修习中医,深研经典,愿毕吾生以探岐黄之幽微。
毛泽东曾在《讲堂录》中写道:“医道中西,各有所长。
中言气脉,西言实验。
然言气脉者,理太微妙,常人难识,故常失之虚。
”固有感于此,私认为现代中医人应当闳识孤怀,涵今茹古,湛深古典医籍而又不为古学所囿,应结合临床经验,大胆与西医相结合,独辟蹊径,创新立异,将涓滴之水汇成大海,才能使祖国医学成为稀世之圭璧。
如屠呦呦前辈从《肘后备急方》这一传统中医典籍中得到了青蒿素提取的灵感,将现代的药理学与之相结合,将青蒿素应用于疟疾的治疗,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中西医临床医学虽然被冠以“西医”二字,但更多的还是偏向于中医学知识,需要同时学习中医与西医的课程,并能够在临床上做到中西结合。
小编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学习有哪些特点?张曾宇所谓专业学得好,年年期末赛高考,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尤是,因为这一专业需要把传统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同时研究精、研究深。
上海中医药大学七年制本硕连读专业介绍
![上海中医药大学七年制本硕连读专业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a1bb3e9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3.png)
七年制本硕连读专业 1.中医学专业(基础医学⽅向) 〖培养⽅向和⽬标〗本专业以上海交通⼤学为依托,第⼀、⼆学年在上海交通⼤学学习数、理、化、外语及必要的基础课程和⼈⽂课程。
从第三年起回校实⾏导师制,除接受中医学及现代医学基础的基本训练外,还将受到整理中医⽂献、研究古典医籍的基本训练,学习现代医学基础实验技术与⽅法,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与能⼒,第六学年进⼊临床实习,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临床、教学课题的研究⼯作,完成毕业论⽂。
〖课程设置〗本专业的主⼲学科为中医学、现代医学、现代⾃然科学。
主要课程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剂学、中医经典医籍、现代医学基础和基础医学实验技术与⽅法、中医内科学、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实验中医学、医⽤统计学、教育学等。
〖学位授予情况〗完成学业成绩合格者授予医学硕⼠学位,同时获得五年制医学⼠学位。
未达到硕⼠学位要求,但经过考核达到学⼠学位要求者,授予医学⼠学位。
〖毕业⽣择业⽅向〗主要从事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学院校、医药企业等单位的中医药科研、临床与教学等⼯作。
2.中医学专业(临床⽅向) 〖培养⽅向和⽬标〗本专业贯彻“七年⼀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向临床”的培养⽅向,主要培养德、智、体全⾯发展,中医理论知识和实际⼯作能⼒以及综合素质达到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硕⼠学位⽔平的⾼级复合型中医⼈才。
本专业要求学⽣具有⾼尚的医德医风和为中医事业献⾝的精神,有全⼼全意为⼈民服务的⼯作态度,⾝⼼健康。
具有系统⽽深厚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中医临床专业知识,有熟练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
具有较深厚的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和诊疗技能。
具有较⾼的古汉语⽔平,熟练掌握⼀门外国语。
具有中医临床科学研究能⼒和⼀定的创新能⼒。
具有良好的临床思维和独⽴解决问题的能⼒。
具有较好的⼈际沟通能⼒。
〖课程设置〗本专业以上海交通⼤学为依托,充分利⽤综合性⼤学理科的优势,在新⽣⼊学后的第⼀、⼆年在上海交通⼤学集中学习数、理、化、外语及必要的⼈⽂社会科学以及部分现代医学基础课等课程;第三年⾄第五年回到上海中医药⼤学,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医古⽂、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剂学、中医古典医籍等中医基础课程,现代医学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以及中医临床专业课程等;第六、第七年进⼊临床医学院进⾏毕业实习,并在临床导师指导下进⾏毕业课题研究⼯作,完成毕业论⽂。
“学生眼中的上海中医药大学”征文 - 上海中医药大学.
![“学生眼中的上海中医药大学”征文 - 上海中医药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e25c0efa7f1922791688e86e.png)
“学生眼中的上海中医药大学”获奖征文名单一等奖1篇:“两升的水,一升的杯子--对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和建议”作者:中医学(医药结合方向七年制)2002学生信息员雷霄二等奖4篇:1、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是“以学生为本”的体现作者:中医学(运动医学方向五年制)2003级学生信息员谢梦2、论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等中医药人才作者: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管理方向四年制)2005级学生信息员陈瑜3、让课堂成为学习的最佳场所――浅论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者: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方向七年制)2003级学生信息员李静4、有关PBL教学改革的探讨作者:中医学(中医临床方向七年制)2002级学生信息员高晴倩三等奖8篇:1、育人作者:中医学(基础医学方向七年制)2002级学生信息员沈艳颖2、跨世纪的中医学园作者:中医学(针推英语方向七年制)2002级学生信息员洪珏3、对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作者: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管理方向四年制)2006级学生信息员董一若4、关于大学办学特色的思考作者:中医学(医药结合方向七年制)2003级学生信息员吴卿5、对上海中医药大学办学特色的理解和思考作者:中医学(基础医学方向七年制)2003级学生信息员冯峰6、学分制之我见作者:康复治疗(中西医结合方向四年制)2006级学生信息员夏云7、我眼中的中医大作者:中医学专业五年制2005级学生信息员唐润伟8、走在黎明的路上作者:中医学(针推英语方向七年制)2004级学生信息员谢龙优秀奖26篇(以下排名不分先后):1、传承古训,融汇科技,以人为本,迈向一流作者:中医学(基础医学方向七年制)2004级学生信息员张婷2、我眼里的中医大作者:中医学专业五年制2005级学生信息员岑瑞康3、学生信息员制度是我校ECE的起步作者: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方向七年制)2002级学生信息员谭丽4、我心中的中医药大学作者:中医学专业五年制2005级学生信息员吴申5、对高等中医药人才创新意识培养的思考和建议作者:中西医临床医学五年制2005级学生信息员骆莹滨6、实践与创新作者:中医学专升本2006级学生信息员丁克妍7、思教与学作者:中医学(骨伤科学五年制)2006级学生信息员姜丹丹8、思作者:医学营养(中医营养方向三年制高职)2006级学生信息员魏巍9、中医人才与创新作者:药学(中外合作四年制)2004级学生信息员陈萍10、试议如何培养中医药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作者:护理学专业四年制2004级学生信息员陈婷婷11、关于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作者:中医学五年制2005级学生信息员王强12、破茧成蝶作者:针灸推拿学五年制2006级学生信息员胡晓婷13、特色办学,特色中医大作者:中医学(医院管理方向七年制)2004级学生信息员邹长树14、信息员工作的感受作者:中药制药技术(三年制高职)2006级学生信息员金叶15、对于信息员工作的点滴感想作者:护理学专业四年制2005级学生信息员徐倩芸16、注重个性,重视实践,继承创新,敢为人先作者:医学营养(中医营养方向三年制高职)2005级学生信息员马月17、对学校教育模式的一些认识和思考作者:中医学(临床医学方向七年制)2004级学生信息员陈明荃18、对高等中医药人才创新意识培养的思考和建议作者:中医学(中医学方向七年制)2003级学生信息员赖优莹19、核心是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对上海中医药大学办学特色的理解和思考作者:06药学(中外合作)王梦婕20、以课堂为本---对提高大学课堂质量的思考和建议作者:中医学五年制2004级学生信息员李辰21、浅谈创新意识培养与人文素质教育作者:中医学五年制2004级学生信息员汪巧巧22、我眼中的上海中医药大学作者:中医学(运动医学方向五年制)2006级学生信息员赵鹏飞23、日思日睿,笃志笃行---对中医大课堂的建议和思考作者:针灸推拿学五年制2005级学生信息员陈盼24、共同参与,共建和谐中医大---对大学生参与教学质量的思考和建议作者:护理学四年制2006级学生信息员朱晓红25、墙里墙外杏满园作者:中医学(骨伤科学五年制)2005级学生信息员董珺26、自由之思想作者:中医学(运动医学方向五年制)2004级学生信息员周璇。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分制实施规定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分制实施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737637daa58da0116c17495c.png)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分制实施规定(本科生)一、学制1、七年制本科硕士学位其学制为7年,可允许在9年内完成学业。
特殊情况经批准可延长至l0年完成学业。
2、五年制本科学士学位其学制为5年,可允许在7年内完成学业。
特殊情况经批准可延长至8年完成学业。
3、四年制本科学士学位其学制为4年,可允许在6年内完成学业。
特殊情况经批准可延长至7年完成学业。
4、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按课程选修原则的有关规定,可增选一定数量的学分,提前完成学业,学校允许给予提前毕业。
二、学期每学年设置三个教学学期,其中两个大学期各为15周(其中14周进行理论教学,1周复习考试),一个小学期为10周(其中4周集中安排各种社会实践、实习活动,4周安排选修课、试验课和部分重修课,2周机动)。
三、学分的计算1、各专业需达到毕业的总学分,参见各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2、理论课教学:一般每14个学时计一个学分。
3、实践性教学环节:(1)实验课与分散进行的见习课一般每14—28学时计1个学分(由指导性教学计划确定)。
(2)集中进行的毕业实习、毕业课题设计以每周计1个学分。
(3)其它集中的教学实践、实习以每周计2个学分。
(4)社会实践活动以每周计1个学分。
4、体育课:每年6个学分,3年共计18个学分。
学生通过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相应课程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分,成绩不合格,则不能取得学分。
四、成绩考核与记载方法1、学生参加课程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后所得的成绩和学分载入学生成绩记分册及学习成绩登记表,并归入学生本人档案。
学校对必修课、限选课实行课程淘汰制,用以严格地控制课程的教学质量,淘汰率为不低于参加课程考核的学生数的5%。
政治理论课、外语、体育、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施课程内PBL 教学法的课程(经学校认定)以及辅修课程不实行5%淘汰。
2、成绩考核采用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质和量两方面的绩点评定方法。
绩点评定方法如下:成绩考核采用A、B、C、D、F五级制进行登入,并用绩点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
中医学专业临床方向七年制-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专业临床方向七年制-上海中医药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61dc2f1579563c1ec5da7182.png)
中医学专业(临床方向七年制留学生班)指导性教学计划一、前言根据境外中医药人才培养需求及留学生教学特点,贯彻“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临床”的培养方针,按照学校培养留学生以较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和实践能力为主体,以较宽广的医学知识及中医传统文化底蕴为一翼、以较鲜明的中医临床辩证思维为另一翼的“一体两翼”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战略,以及《上海中医药大学学分制实施规定》,特制定本专业教学计划。
二、专业培养目标(一)本专业培养适应国际中医药科学技术竞争,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系统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中医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并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临床医学硕土专业学位水平的高层次复合型中医人才,毕业后能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事业工作,并为他们在中医学教育、科研及中医药事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通过中、西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临床诊疗基本技能课程,以及一定的现代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较牢靠的中医思维和一定的批判精神,并具备独立思考、独立发现、独立分析及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自我知识更新能力和自我发展潜能。
(三)通过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中医传统经典著作阅读能力,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中医思维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逐步树立中医治未病等健康养护理念,并能对公众作中医药相关知识的教育宣传。
(四)不断加强中医药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学习,体现中医药个性化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具备中医药多学科发展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注重中医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使学生能顺应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趋势,具备跟踪获取专业学术发展信息和基本分析处理能力。
(五)不断加强中医特色人文、道德和身心素养教育,强化医学伦理、医患沟通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环节教学,在培养中努力体现“勤奋、仁爱、求实、创新”的校训,同时通过学生掌握中国传统健身锻炼方法以及中医特色养生的保健手段,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终身锻炼的意识,保持人才发展的平衡性和可持续性。
中医学专业临床方向七年制-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专业临床方向七年制-上海中医药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b5090e0ef18583d04964595b.png)
中医学专业(临床方向七年制留学生班) 指导性教学计划一、前言根据境外中医药人才培养需求及留学生教学特点,贯彻“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临床”的培养方针,按照学校培养留学生以较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和实践能力为主体,以较宽广的医学知识及中医传统文化底蕴为一翼、以较鲜明的中医临床辩证思维为另一翼的“一体两翼”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战略,以及《上海中医药大学学分制实施规定》,特制定本专业教学计划。
二、专业培养目标(一)本专业培养适应国际中医药科学技术竞争,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系统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中医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并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临床医学硕土专业学位水平的高层次复合型中医人才,毕业后能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事业工作,并为他们在中医学教育、科研及中医药事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通过中、西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临床诊疗基本技能课程,以及一定的现代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较牢靠的中医思维和一定的批判精神,并具备独立思考、独立发现、独立分析及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自我知识更新能力和自我发展潜能。
(三)通过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中医传统经典著作阅读能力,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中医思维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逐步树立中医治未病等健康养护理念,并能对公众作中医药相关知识的教育宣传。
(四)不断加强中医药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学习,体现中医药个性化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具备中医药多学科发展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注重中医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使学生能顺应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趋势,具备跟踪获取专业学术发展信息和基本分析处理能力。
(五)不断加强中医特色人文、道德和身心素养教育,强化医学伦理、医患沟通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环节教学,在培养中努力体现“勤奋、仁爱、求实、创新”的校训,同时通过学生掌握中国传统健身锻炼方法以及中医特色养生的保健手段,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终身锻炼的意识,保持人才发展的平衡性和可持续性。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013级中医临床七年制名单(两班)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013级中医临床七年制名单(两班)](https://img.taocdn.com/s3/m/17d52a513b3567ec102d8aa8.png)
学号 10131990101 10131990102 10131990103 10131990104 10131990105 10131990106 10131990107 10131990108 10131990109 10131990110 10131990111 10131990112 10131990113 10131990114 10131990115 10131990116 10131990117 10131990118 10131990119 10131990120 10131990121 10131990122 10131990123 10131990124 10131990125 10131990126 10131990127 10131990128 10131990129 10131990130 10131990131 10131990132 姓名 陈龙 茅思佳 顾长丽 刘圣华 罗月 邢志琦 巩安宁 黄淑芸 赵博 俞倩 思璎桀 王依希 王思琦 孙琰婷 方延廷 王心怡 罗宇 黄祎晨 李燕兰 赵雪昊 林昱旻 褚怡霏 王之莹 鲍超群 胡紫薇 李芸洁 叶健飞 孙楠 李想 喻铱磊 黄思卿 学号 10131990201 10131990202 10131990203 10131990204 10131990205 10131990206 10131990207 10131990208 10131990209 10131990210 10131990211 10131990212 10131990213 10131990214 10131990215 10131990216 10131990217 10131990218 10131990219 10131990220 10131990221 10131990222 10131990223 10131990224 10131990225 10131990226 10131990227 10131990228 10131990229 10131990230 10131990231 10131990232 姓名 魏浩然 沈欢 袁逸帆 钟顾欣 陈师黎 吴丹嫣 王雅婷 陈鸿莉 刘洋 邹诗卉 刘瑜颖 吴攸 陈建文 谢璐 杨娜 宋尘悦 杨弘光 衣轩葳 徐亚岚 王玉珏 傅志超 翟若君 郭俊瑞 何艺韵 杨晖 陈雨柔 徐溦 沈楠 曹泽华 许曼 陈晓喆 朱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学专业(临床方向七年制留学生班)
指导性教学计划
一、前言
根据境外中医药人才培养需求及留学生教学特点,贯彻“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临床”的培养方针,按照学校培养留学生以较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和实践能力为主体,以较宽广的医学知识及中医传统文化底蕴为一翼、以较鲜明的中医临床辩证思维为另一翼的“一体两翼”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战略,以及《上海中医药大学学分制实施规定》,特制定本专业教学计划。
二、专业培养目标
(一)本专业培养适应国际中医药科学技术竞争,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系统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中医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并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临床医学硕土专业学位水平的高层次复合型中医人才,毕业后能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事业工作,并为他们在中医学教育、科研及中医药事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通过中、西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临床诊疗基本技能课程,以及一定的现代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较牢靠的中医思维和一定的批判精神,并具备独立思考、独立发现、独立分析及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自我知识更新能力和自我发展潜能。
(三)通过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中医传统经典著作阅读能力,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中医思维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逐步树立中医治未病等健康养护理念,并能对公众作中医药相关知识的教育宣传。
(四)不断加强中医药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学习,体现中医药个性化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具备中医药多学科发展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注重中医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使学生能顺应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趋势,具备跟踪获取专业学术发展信息和基本分析处理能力。
(五)不断加强中医特色人文、道德和身心素养教育,强化医学伦理、医患沟通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环节教学,在培养中努力体现“勤奋、仁爱、求实、创新”的校训,同时通过学生掌握中国传统健身锻炼方法以及中医特色养生的保健手段,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终身锻炼的意识,保持人才发展的平衡性和可持续性。
三、指导性修业年限
修业年限:7年(允许延长至9年)
四、课程设置与基本要求
【课程设置】
课程结构分为两大类:必修课类和选修课类。
必修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中医汉语、中国概况、中医文体写作、医古文、医学伦理学;
中医基础与临床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经典课、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肝病学、中医急诊学、中医临床理论与实践、中医经典临床应用、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研究概括、小学期中医临床实践、临床技能训练及实习。
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医用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影像诊断学、西医外科学。
选修课程:
开设汉语强化类、医学人文类、医学基础类、针推辅修类、中药类、临床类、英语类、科研类等选修课程模块。
【基本要求】
1、课程体系结构:完善基本知识构成体系建设,建立集现代科学基本知识、中医基础及临床基本知识、西医基础及临床基本知识、哲学人文科学知识、外语基本工具类知识等为一体的现代中医药教育课程教学体系。
2、“早临床、多临床”实践模式,其具体体现为:
早期接触临床——初步了解中医。
学生从第1年专业学习开始,每年在小学期临床指导教师带领下,通过社会(临床)实践、中医四诊训练、方药运用观察等教学方式,激发中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临床知识和技能的意识。
课程临床见习——深入体验中医。
在临床理论学习阶段,采取床边教学、案例讨论等,让学生直接接触病人,直接观察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对疾病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初步的专业实践和临床思维技能。
临床技能训练——强化中医技能。
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中医诊断数字案例库、中医辨证思维人机对话系统、医患沟通技能课程等,进一步强化和规范训练学生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为进入临床实习教学奠定基础。
毕业临床实习——进入专业实践。
临床实习包括临床科室轮转,临床综述或临床观察研究等。
通过实际的临床工作,培养学生对常见病进行基本中西医诊治和初步临床研究的能力。
3、科研思路方法训练:学校为学生开设多项科研方法研究课程,如:科研思路方法课程、医学统计学课程等,鼓励学生参加科学创新项目的招标,旨在提高学生参与科研、学习科研的精神。
学生第七学年进入一对一跟导师阶段,除跟随导师进行病房和门诊临床工作外,还将进行毕业课题研究,学生通过开题、中期考核,最终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通过论文答辩和硕士学位评审。
4、经典课程与传承:加强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和中医古典医籍课程的教学,克服理论与实际脱离的弊端,根据教学时间安排,系统组织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在具有相当中医学理论水平和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辨证思维和临床实践。
5、中医汉语、古汉语和外语等其他教学环节
加强中医汉语、医古文的教学,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具有顺利阅读中医古典医籍的能力,要求学生达到汉语水平考试六级;开设医学英语、中医英语课程及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
五、教学安排和时间分配(见表格)
六、成绩考核及学位授予
为了检查教学效果,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提问、练习、实验、见习、定期测验等平时成绩考核,并以一定百分比计入课程最终考核成绩。
临床实习期间,各科实习结束时,必须进行出科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临床基本思维、实践操作技能、医德医风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
临床实习一年结束时进行毕业水平考试。
在临床毕业实习第二年进行毕业专题实习,在科研训练选题后,进行开题、中期汇报和撰写毕业论文,实施毕业论文答辩考核。
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达到规定的学分者准予毕业。
同时达到规定的绩点要求及各类综合考试、毕业论文合格,申请学士学位者达到汉语水平考试五级的合格分数线,申请硕士学位者达到汉语水平考试六级的合格分数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工作条例》的规定,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医学硕士学位。
七、指导性教学进程
总学分400分
1、必修课:183.5学分。
2、选修课:要求学生在七年学习期间必须修满58.5学分,
3、实践课:158学分。
包括学年实践32学分、毕业实习培训2学分、毕业实习52学分、毕业水平考试2学分、中医临床实践拓展20学分、专科实习44学分、开题2学分、中期报告2学分、论文答辩2学分。
4、带“*”为选修课,带“△”为教学实践。
四年级
五年级
毕业实习52学分,毕业水平考试2学分。
第七学年
专科实习及课题设计44周(共计50学分:专科实习44学分,论文设计开题2学分,课题中期汇报2学分,论文答辩2学分)。
各学年计划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