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参考资料省西安市“3.5”液化石油气泄漏爆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西安市“3.5”液化石油气泄漏爆炸
1998年3月5日,西安市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管理所发生液化石油气严重泄漏事故,一贮量为400m3的11号球形贮罐突然闪爆,共造成11人死亡,31人受伤。
西安、咸阳、宝鸡、渭南等市消防支队及地方公安、武警、驻军、民兵预备役、医疗救护等单位参与了这次抢险救援,投入兵力达3000余人。
全体参战人员连续奋战了约90h,竭尽全力保住了2个1000m3的球形贮罐和10个100m3
的卧式罐,2个25m3残液罐未发生爆炸,扑灭了8辆液化石油气槽车和4个有可能发生爆炸的贮罐的余火及被闪爆引燃的总后3507厂棉花仓库火灾,及时有效地将群众疏散到安全地带,使罐区毗邻单位的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安然无恙。
一、基本情况
(一)罐站情况
西安市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管理所位于西安市西郊大寨路,占地面积35.85亩,东边是西安日化公司,南边是铁路专用线,西边是农田和村庄,东北方向是新华橡胶总厂、市煤气公司储配站,北侧是总后3507工厂、西安石油化工厂和西安焦化厂,西北方向是西安化工厂、西安氮肥厂。
市液化石油气管理所始建于1982年,现有职工208人,系一级消防重点保卫单位。
罐区设有2个25m3残液罐(1、2号罐),10个100 m3卧式贮罐(3-10号罐、13、14号罐),2个400 m3球形贮罐(11、12号罐),2个1000 m3球形贮罐(15、16号罐),总设计容量3580 m3。
泄漏前罐区内8号罐储气18t,9号、10号罐各储气37t,11、12号罐各储气170t,15、16号罐各储气370t,13号罐有少量储气,1-7号、14号罐为空罐,总计储气量约1170t。
该所设置的主要消防设施有:地上消火栓7个,3000 m3消防水池2个,200 m3的循环水池1个,自备井1眼,消防水泵4台,移动式灭火器材68具。
贮罐设有降温喷淋设施。
由网五变电站和阿房变电站两个电源双回路供电。
贮罐安装有液位报警仪,站区设有事故手摇报警器,罐区周围设有避雷装置。
(二)火灾爆炸主要原因
1998年3月5日下午(具体泄漏时间不详),西安市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管理所贮量为400 m3 的11号球形贮罐下部排污阀上部法兰密封局部失效,造成大量的液化石油气泄漏,这起泄漏事故是西安市建国以来罕见的一次严重泄漏爆炸事故,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
二、火灾特点
(一)液化石油气易挥发,爆炸后波及范围广
在常温常压下液态液化石油气极易挥发,液体遇空气后能迅速扩大250-300
倍,也就是说,1L液态液化石油气挥发后能变成约250L以上的气体。
由此可见,当液化石油气泄漏时会变成大量的气体滞留在空气中,且形成大面积的危险区域。
在这次事故中11号400 m3的球罐根部液化石油气大量泄漏,防护堤内液化石油气飘散,大面积蔓延,整个罐区泄漏的液化石油气体刺激味很浓,能见度极差,当罐区泄漏的液化石油气突然发生闪爆时,整个罐区一片火海。
(二)火场情况复杂,火灾危险性大
液化石油气罐区设有16个大小不同的储罐,总设计容量3580 m3,总储气量约 1170t。
现场周围情况也极其复杂,在邻近的液化石油气铁路专用线站台上,停放着一列装载250t的液化石油气槽车,东北方向约0.9km处三座大煤气柜,总计容量110000 m3,现场的周围还有西安化工厂、焦化厂、日化公司、总后3507厂、氮肥厂及新华橡胶总厂等易燃易爆重点保卫单位。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液化石油气继续蔓延、扩散,引起连锁爆炸将产生严重后果,现场情况极其复杂,危险性极大。
(三)液化石油气火灾突发性强,火灾危害性大
液化石油气散逸到空气中遇火后有可能是先爆炸后燃烧,或是先燃烧后爆炸,这两种情况都是瞬间完成的,使人们措手不及,很难防范和采取措施,对救援的人员能够产生极大的危害。
同时,发生爆炸后,对周围的储罐及建筑设施等也有极强的破坏力。
在这次火灾中,共发生两次爆炸,现场1l、12号2个400 m3贮罐已爆炸撕裂,罐体向东北方向倾斜,同时使8辆液化石油气槽车底部和4
个100m3的卧罐及罐区部分区域着火燃烧。
三、扑救过程
3月5日16时51分,西安消防支队“119”调度指挥中心值班员接到西安市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管理所值班人员关于该所液化石油气贮罐发生泄漏的报警后,迅速调动辖区中队赶赴现场,并立即向“119”值班指挥员、支队值班首长报告报警情况,值班指挥员针对液化石油气泄漏后的危险性和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当即命令调度指挥中心务必加强第一出动,并先后又调出了四、五、六、九中队,1l部消防车(8部水罐车、1部泡沫车、1部干粉车、1部专勤车),25具空气呼吸器,77人迅速奔赴现场。
同时,17时02分、17时03分,“119”指挥车、支队总值班车,也迅速出动,奔赴火场。
16时57分,当辖区中队首先到达现场后,中队指挥员及时深入现场,向该单位有关领导、专业技术人员询问、了解泄漏情况。
此时,液化石油气管理所的班干部、职工、专业技术人员已用棉被和麻绳对泄漏部位实施了捆扎封堵,采取倒罐处置,并利用罐区消火栓出一支水枪稀释、驱散泄漏气体。
同时辖区中队立即布置一支水枪协助液化石油气管理所对泄漏部位实施堵漏。
当时现场的情况是: 400 m3的11号球罐根部处液化石油气正在大量泄漏。
防护堤内液化石油气
汽化气体飘散,大面积蔓延,整个罐区泄漏的液化石油气体刺激味很浓,能见度极差,而且现场周围情况也极其复杂。
在邻近的液化石油气铁路专用线站台上,停放着一列装载250t的液化石油气槽车,东北方向约0.9km处是市煤气公司煤气储配站三座大煤气柜,总计容量110000 m3,现场的周围还有西安化工厂、焦化厂、日化公司、总后3507厂、氮肥厂及新华橡胶总厂等易燃易爆重点保卫单位。
一旦罐区泄漏的液化石油气继续蔓延、扩散,引起连锁爆炸将产生严重后果。
面对现场情况,只有迅速加厚泄漏部位的堵漏层,阻止液化石油气泄漏,并采取倒罐措施是火场排险唯一的处置方法。
支队指挥员在听取了辖区中队的现场情况报告。
并经过侦察、询问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管理所领导及专业技术人员后,当即明确指示:切断电源,关闭警戒区内通讯器材,设立警戒线,禁止火种带入警戒区,迅速通知各级领导赶赴现场。
并将罐的严重情况向支队领导报告;随后,命令四中队将车停在罐区北、中门外东侧,从中门进入,铺设一条干线,利用分水器出两支开花水枪在上风方向设立水枪阵地接替七中队水枪位置;九中队铺设一条干线,连接四中队消防车,出一支开花水枪,组成三支开花水枪同时进行稀释,驱散液化石油气体。
四中队、六中队占据距罐区约360m处的3507厂北门外地上消火栓,利用三部车接力供水;五中队、九中队占据距罐区约680m处日化公司北门内地上消火栓,利用三部车接力供水,确保前方用水。
17时38分至18时12分,支队领导接到指挥员现场液化石油气泄漏严重的情况报告后,立即向省消防总队值班室和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做了汇报,并及时赶到罐区。
首先进入罐区侦察情况,询问了解泄漏点和堵漏采取的措施。
根据当时的严重情况,迅速成立了现场指挥部,并再次明确了下列措施:
(一)设立警戒区,严防人员带火种进入现场。
(二)禁绝警戒区内一切火源、电源和储配站周围的生产、生活用电、用火。
(三)进入罐区参加排险的所有人员必须关闭随身携带的各类通讯工具。
(四)尽快将气站周围的群众疏散到安全地带。
(五)除进入少量人员,布置水枪迅速稀释、驱散液化石油气体,并协助煤气公司技术人员现场实施堵漏外,其余力量在站区外安全地带集结待命。
(六)抢险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进入罐区,加强自身防护。
(七)铺设供水线路,确保前方用水的不间断。
(八)通知120急救中心赶赴现场,并通知辖区公安分局调集警力赶赴现场实施警戒。
18时27分,省消防总队领导到达现场;18时35分,市公安局领导赶到了现场。
到达现场后,及时听取了支队领导和煤气公司领导的汇报。
此时,经过
1h的堵漏,整个堵漏措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11号400m3贮罐倒罐已接近一半。
听取汇报后,现场指挥部正在研究下一步的处置方案时,18时45分,罐
区泄漏的液化石油气混合气体突然发生闪爆,整个罐区一片火海。
现场指挥部果断命令:首先组织抢救伤员,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
并规定所有指挥人员必须保持冷静,在没有查明现场的情况时,不得盲目行动,并安排侦察小组进入罐区进行侦察。
根据现场情况,指挥部果断命令:
1.所有现场人员、车辆迅速撤离到大寨路东口处。
2.命令“119”指挥中心迅速调出了一、二、三、五、八、十,六个公安消防中队,六个企业专职队,共12部消防车,100余名战斗员赶赴现场待命。
3.立即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报告事故现场情况。
此时发生了两次爆炸,蘑菇云冲天而起,整个西郊夜空一片通亮。
在现场情况极其严重情况下,命令部队撤到安全地带集结待命。
在省市各级领导先后到场后,成立了由省、市主要领导挂帅和有关方面参加的现场总指挥部。
调集了公安、武警、驻军、民兵预备役、医疗救护等单位3000余人,组成了灭火指挥部。
调出咸阳、渭南、宝鸡三个支队共44部消防车、190余名官兵增援。
总指挥部迅速采取了下列措施:
1.公安班干警组织疏散3公里范围内的群众,撤离危险区域。
2.扩大警戒区,封锁重点交通道路,禁止无关人员及车辆进入警戒区。
3.通知供电部门,紧急关闭危险区的一切电源,确保安全。
4.灭火指挥部组织侦察小组,对爆炸现场进行侦察。
侦察小组分两批进入罐区,现场1l、12号2个400 m3贮罐已爆炸撕裂,罐体向东北方向倾斜。
8辆液化石油气槽车底部和4个100m3的卧罐及罐区部分区域正在燃烧,猛烈火焰威胁着2个1000m3贮罐,并对罐区的整个情况绘制了示意图。
灭火指挥部及时做出了组织力量进入罐区冷却灭火的决策,采取了以下战术措施:
1.西安、渭南、宝鸡支队迅速扑灭液化石油气槽车、站内贮罐底部和管道线路的余火。
2.布置水枪,采用两面夹击战术,对四个稳定燃烧的贮罐和相邻的贮罐实施冷却控制,对两个1000 m3贮罐实施冷却保护。
3.咸阳支队扑灭3507厂棉花仓库火灾。
4.组成现场观察小组占据有利位置,随时观察罐区贮罐的燃烧动态,及时为总指挥部提供可靠依据。
为了确保灭火任务的顺利完成,省消防总队又火速调集了10t干粉、50t泡沫、3000m水带及时送到一线,支队、总队同时保障了现场各参战车辆的油料供给。
进攻全面展开后十中队从东门进入,出一支直流水枪,消灭8辆液化石油气槽车火灾后,转移阵地对正在燃烧的7、8、9、10号贮罐和5、6号罐,从北边进行冷却降温;二中队在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南门口,出一支直流水枪,从南边对
7、8、9、10号罐和5、6号罐进行冷却降温,形成南北夹击。
三中队在罐区西门内,出一支直流水枪对两个1000 m3的贮罐实施冷却,防止热辐射引起爆炸。
为了保证火场灭火的用水量,灭火指挥部除组织车辆运水供水外,并命令四、五、六、八、九中队共6部水罐车利用距火场约360m处的3507厂北门外地上消火栓吸水双干线供水,保证了火场供水不间断。
在整个抢险中,各级领导亲临一线坐阵指挥,亲自督战,鼓舞士气。
经过全体参战人员近8个小时的艰苦战斗,扑灭了8辆液化石油气槽车及罐区多处残火;第一个100 m3的卧罐稳定燃烧后熄灭。
3月6日凌晨,根据总指挥部的命令,支队领导和液化石油气管理所专业技术人员再次进入罐区观察时,发现5号罐压力表受爆炸震动和冲击波、热辐射的作用发生泄漏。
立即命令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迅速将阀门关闭,并对罐区所有管道线路、阀门、安全阀及两个1000m3的贮罐再次进行细致的检查,消除隐患。
同时,组织专人与煤气公司专业技术人员一起,对两个1000m3的贮罐和4个100 m3的卧式罐罐体表面温度、液位等情况进行监测检查。
经过全体参战人员约40h
的连续奋战,直至3月7日19时05分,罐区最后一个燃烧的100m3贮罐火焰熄灭。
为了防止罐内未燃烧尽的液化石油气及残液再次泄漏,发生意外。
3月8日上午8时,总指挥部经过慎重研究后,决定采用盲板隔离,将爆炸燃烧的2个400m3球罐和4个100m3的卧式罐与未燃烧的贮罐管道彻底分离,并连接管道距罐区安全距离处,将未燃尽的4个100 m3卧式罐的液化石油气及残液排放点燃清理,又先后对4个100m3的卧式罐及管道先后采用了氮气和蒸气吹扫。
14时,指挥部组织有关人员再次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制定了周密的消防监护方案,调动了九部消防车全面实施现场监护。
直至3月9日11时30分,经过现场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受高温和冲击波威胁的2个1000m3贮罐、6个100m3卧式罐和2个25m3残液罐及罐区所有管道、阀门等部位进行全面的检查后,确定整个现场监护排险任务处置完毕。
3月9日12时05分接现场总指挥部命令,所有参战人员车辆圆满完成监护任务,全部撤离现场。
四、经验总结
(一)要重视途中侦察,途中侦察可以为到达火场的指挥争取一定的时间,使火场的指挥忙而不乱,紧张有序。
(二)要实行统一指挥。
大的火场成立火场指挥部后,灭火方案集体研究,行动命令要一人发布,防止令出多门,导致下属难以适从,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三)接到液化石油气火灾报警后,指挥员应在下达出动命令的同时,通知参战车辆在距火点或泄漏的上风或侧风300m以外停车,并将车头朝向返回方向。
调动特勤力量、加强第一出动。
到达火场后,首先应组织精干力量(人员减少到
最低限度,并在技术人员的协助下),认真进行火情侦察,查明液化石油气的泄漏范围,气雾浓度,储罐、设备设施受到威胁的程度,有无爆炸的危险,泄漏的阀门是否关闭,属于火炬形燃烧还是敞开式的燃烧等。
在侦察清楚这些情况的同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组织扑救。
(四)在具体的扑救过程中,应在技术人员的协助下,根据泄漏面积,首先将气雾200-300m范围内的人员全部撤离,并设置警戒区,下风方向应更远。
(五)禁止一切车辆和人员进入气雾区,消灭气雾区内一切火源,通知供电部门对气雾区停电,防止发生电弧,电火花等,避免气雾遇到足够的点火能引起爆燃或爆炸。
(六)组织装备精良、经验丰富的突击队,关闭阀门,冷却邻近罐,喷雾水枪驱散气雾或利用固有的氮气设施、蒸汽设施稀释气雾,最终达到保护邻近储罐、邻近建筑、附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扑灭火灾的目的。
附:图2-2-1 西安液化石油气厂总平面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