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困惑及解决策略

合集下载

概率与统计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概率与统计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概率与统计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策
在概率与统计教学中,处理教材的时候安排的时间不多,讲课也显得“粗糙”,不过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问题:
1、学生对概率与统计内容不太感兴趣,总觉枯燥、乏味。

2、用所学内容解决具体生活实际问题时,有时不知是计算概率?还是求平均数?
3、在给定一组数据,分析其中位数,往往不排序就找出
4、不会确定组距或不知分几组更合适
究其原因及对策: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求知欲不浓,导致主动探究的热情不高,主动学习的动力不足,主体作用发挥不出来,内因调动不起、发挥不出,外因作用也无法显示,更不用说教学效果了。

所以,教师应多加收集、筛选现实生活中有关概率与统计的事件,使学生感到概率与统计和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参与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解决实际问题不会用所学知识或不知用那方面的知识,说明学生对概念或定义的理解不透,没有真正理解、掌握乃至消化知识,因而知识转化不为能力。

鉴于此,教师应创设情境,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通过做题帮助学生理解有关概念。

3、不排序仅仅是个别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导致的,所以老师只要稍作强调,组织好课堂,提醒学生抓住课堂即可。

当然,教师在讲授时,也应及时给予指出。

4、分组问题,关键在于让学生知道一般情况下分5—12组,具体分几组,视情况而定。

组距的确定也是按数大小和多少来定,而且还得考虑画出的图形是否美观且能反映出分布规律。

此外,还应重视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自然、社会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联系,使学生体会统计与概率对制定决策的重要作用;应注重使学生从事数据处理的全过程,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应重视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概率的意义;应加强统计与概率之间的联系。

如何解决高中数学中的概率与统计难题

如何解决高中数学中的概率与统计难题

如何解决高中数学中的概率与统计难题高中数学中的概率与统计难题是让许多学生头疼的问题之一。

概率与统计是数学的重要分支,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概念。

解决高中数学中的概率与统计难题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技巧,本文将介绍几种解决高中数学中的概率与统计难题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理解基本概念首先,要解决高中数学中的概率与统计难题,必须对基本概念有清晰的理解。

例如,了解事件、样本空间、随机变量、概率、期望值等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与解决难题。

2. 掌握计算方法在解决概率与统计难题时,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是很关键的。

例如,计算置信区间、计算概率、计算期望值等。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掌握一些公式和计算技巧。

此外,要熟悉使用计算器或电脑软件进行计算。

3. 勤练习概率与统计是一门需要大量练习才能掌握的学科。

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巩固基本概念、学会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可以寻找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根据难度逐渐增加,逐步提高自己的解题水平。

4. 学会归类与总结归类和总结是解决概率与统计难题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一类题目进行归纳整理,找出问题的共性和规律,可以更好地解决类似的难题。

在解题过程中,可以总结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以备将来效仿。

5. 多角度思考解决概率与统计难题时,多角度思考是非常有帮助的。

有时候,一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解决。

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换个思路来解决问题,可能会找到一个更简单或更直接的解决办法。

6. 查找资料与请教他人当遇到较难的概率与统计难题时,可以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寻求问题的解答和解释。

可以向老师、同学或其他专业人士请教,听取他们的经验和建议。

他们可能会提供一些有用的思路和方法,帮助解决难题。

总结起来,解决高中数学中的概率与统计难题需要掌握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勤加练习,学会归类与总结,多角度思考,并及时查找资料与请教他人。

通过这些方法和策略,相信能够有效地解决高中数学中的概率与统计难题,提高数学学习的水平。

高中数学的归纳概率与统计中的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高中数学的归纳概率与统计中的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高中数学的归纳概率与统计中的常见问题解决方法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数学的归纳概率与统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接触到了更加深入的数学知识,归纳概率与统计也就成为了他们学习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这门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高中生在学习归纳概率与统计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和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些常见问题,提供解决的方法和建议。

一、概率问题的解决方法概率是归纳概率与统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

在解决概率问题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明确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问题的背景和要求,确定所求的概率是条件概率还是简单概率,并理清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

2.列出样本空间:针对问题的要求,将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并列出样本空间。

3.分析事件: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归纳分析在样本空间中满足条件的事件,形成概率的分析思路。

4.使用概率公式: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概率公式进行计算,如基本概率公式、条件概率公式等。

5.注意条件约束:在解决概率问题时,需要特别注意条件约束。

确保在计算概率时不遗漏或重复考虑某些情况。

通过以上步骤的分析和计算,我们可以较为准确地解决概率问题,得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概率值。

二、统计问题的解决方法统计是归纳概率与统计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较为实际的应用领域。

在解决统计问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数据收集和整理:首先,我们需要收集问题中所给出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方便分析的数据表格或图表。

2.确定统计指标:根据问题的要求,确定需要计算的统计指标,如均值、方差、中位数等。

3.计算统计指标:根据问题中给出的数据和统计指标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可以使用手工计算,也可以借助计算机或统计软件来进行计算。

4.数据分析和解释:在完成统计指标的计算后,需要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比较不同样本之间的统计指标差异,找出规律和特点。

5.结论与应用:根据统计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应用。

浅谈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策略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251800统计与概率主要是研究生活中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决策,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所以才会在新一轮基础教育的数学课程改革中受到特别重视,并在新课标中占据重要位置。

然而,虽然近年来统计与概率在课改中受到了重视,但在课改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

一、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师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备课难度较大统计与概率领域是数学新课程中增加篇幅较大的一个内容,教师缺少教这个内容的经验;加上一些教师自身就缺乏统计与概率的专业知识,教材培训力度不够,致使在理解和把握教材上花费很多时间,备课也有很大的难度。

另外,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把握上有一定的困难。

比如在统计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从统计图表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还是要求学生自己能够制作相关的图表?比如在概率教学,教师对于描述事物可能性的词汇理解不到位,难以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普遍认为难以备课。

2.教师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课堂活动难以组织统计教学中课堂活动一般是收集小组学生的相关数据、“正”字统计法、填统计表、绘制各种统计图等活动。

可是这些活动占用时间太多,而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组织太多的活动势必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概率游戏环节太多,但无非是掷硬币、摸彩球、玩转盘等比较低级的重复性的活动。

教师普遍认为“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活动非常困难,一旦进行课堂活动,几乎需要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

而时间又不允许,所以不得不在教材中有活动的环节时简单地找学生示范一下就结束,不能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究的过程。

3.农村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把握比较困难教材中内容大多与城市生活联系密切,这使农村教师在教学中有较大困难。

小学数学教材在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素材选取上对于农村的实际情况考虑不够,使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统计与概率的相关内容时需要更多的加工,以达到联系农村实际使学生更容易学习的目的。

初中数学概率与统计教学的难点与有效解决策略

初中数学概率与统计教学的难点与有效解决策略

初中数学概率与统计教学的难点与有效解决策略一、概率与统计教学难点分析1、形成“统计观念”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有人以为统计就是分类、计算、填统计表、画统计图,或者是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这些都说明对统计知识的教学出现了偏差。

2、抽样的合理性统计是以样本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发现数据的特征或规律,从而对总体的特征作出推断。

所以样本的抽取是否具有代表性,在统计中至关重要。

不同的抽样将产生不同的结论。

怎么能做到有代表性呢?如何抽样更合理,对此学生还存在很多困惑。

3、建立“随机观念”随机现象是概率与统计部分重要的研究对象,从随机现象中去寻找规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观念。

特别是如果学生缺乏随机现象的丰富体验,往往很难建立这一观念。

造成概率学习中的困难。

4、概率的抽象性跟过去的精确数学相比较,概率比较抽象,不像前面学的统计量那样,比如说算术平均数,标准差,方差,有对应的公式,代入计算即可。

概率是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度量。

像长度和面积这些度量都比较直观,对温度的高低在一定范围我们可以感知。

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度量,直观看不见,也无法感知。

虽然学生具有一些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是学生学习概率的基础,但其中往往有一些是错误的。

逐步消除错误的经验,建立正确的概率直觉是概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所以,教师要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概率。

5、概率的统计定义的理解概率在初中阶段有三种定义:一种是古典概率,一种是几何概率,另一种是概率的统计定义。

对于前两种定义,由于有小学知识的铺垫,学生很容易理解,但恰恰是教材中多为古典概型或几何概型的问题,所以容易造成学生解决概率问题时,默认他是等可能的。

所以对于概率的统计定义,学生的理解比较困难。

6、概率与频率的关系频率和概率是两个不同概念,频率与实验的次数有关,而频率的稳定性又说明了概率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数,是随机事件自身的一个属性, 它与实验次数无关。

教案标题统计与概率问题的解决

教案标题统计与概率问题的解决

教案标题统计与概率问题的解决教案标题:统计与概率问题的解决在数学教学中,统计与概率问题一直是学生们的难点之一。

本文将以统计与概率问题为主题,探讨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合理的教学策略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统计与概率问题。

一、问题分析统计与概率问题涉及到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以及概率的计算等方面。

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常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1. 数据收集的难点:学生不知道如何有效地收集和整理数据,缺乏对数据的感知能力;2. 概率计算的困惑:学生对概率计算的概念和方法理解不清,无法正确应用;3. 问题的拆解: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统计与概率问题时,缺乏将问题拆解为简单步骤的能力。

二、解决方法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教学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解决统计与概率问题:1. 数据收集与整理:-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日常生活中的数据,培养他们对数据的敏感性;- 教授数据的分类和整理方法,如制作表格、绘制图表等,帮助学生系统地组织和分析数据。

2. 概率计算的教学:- 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归纳出概率的基本概念,例如事件、样本空间等;- 通过具体例子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概率计算的方法,如频率法、几何法等;- 强调概率计算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鼓励学生运用概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习的实用性。

3. 问题拆解与策略:- 教授问题拆解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步骤,形成解决策略;- 提供丰富的问题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形成统计与概率问题解决的系统化方法,例如探索性数据分析、概率思维模型等。

三、教学实例为了更好地演示解决统计与概率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以下给出一个具体的教学实例:假设在一次抽奖活动中,共有30个小红旗和70个小蓝旗,从中随机抽取一个旗子,那么抽到小红旗的概率是多少?1.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学生应首先观察抽奖活动中小红旗和小蓝旗的数量,并根据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初中数学学习概率与统计学习难点与解决策略.

初中数学学习概率与统计学习难点与解决策略.

一、概率的难点分析及解决策略初中数学中概率学习的难点之一:分析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解决策略:(1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在学生生活和经验积累中有所感受,但往往是感性的、模糊的、无意识的,现在开始力求精确,尽可能用数字说话,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难以支撑,为认知同化造成困难.(2学生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离不开自己的生活经验,往往带有感情色彩,错误的经验与现实结论的冲突,排斥着新观念、新知识的建立,也会成为学生认知顺应的障碍.解决策略:(1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用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鲜活生动的问题情境作为教学素材, 不惜时间让学生亲身经历,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分析, 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逼近定义, 这样引出新概念容易被学生原认知结构所同化.(2有针对性的提供一些带有情感色彩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甚至争议中澄清认识,体验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个人的愿望无关.初中数学中概率学习的难点之二:对等可能的理解。

学生在处理较为复杂的概率问题中,有时会忽视古典概率的使用条件:等可能。

解决策略:教学时,只需要通过例子感知一下“等可能”和“不等可能”即可,以便让学生明白古典定义的适用对象须具备的条件。

二、统计的难点分析及解决策略初中数学中统计学习的难点之一:形成正确的统计观念。

教师的教学放在重视知识点的传授,对统计知识的考核也局限在知识点的考核。

因此导致学生没有经历统计过程,难以形成正确的统计观念。

解决方法:( 1使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使学生逐步建立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中去: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进行交流、评价与改进。

在参与活动中学会统计方法,渗透统计思想。

( 2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影响: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例展示统计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在亲身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初中数学中统计学习的难点之二:抽样的合理性, 如何抽样更合理, 学生存在很多困惑。

统计与概率教学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统计与概率教学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统计与概率教学常见的问题及对策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是课改以来被受关注的教学内容,因为对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每个公民基本素养的一部分。

并依此做出自己的决策判断。

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统计概率思想的培养。

但在教学中学生也有一些常见的问题1.对统计与概率重视不足。

教学往往注重结果轻过程。

只注重解决教材提出的相关问题,不重视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设计调查计划、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做出自己的判断。

这是教师的问题,而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对于多次重复实验参与积极性不高,认为重复、单调、没意义。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结合生活实际,买彩票、选择出行路线等等突出统计与概率的现实意义,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

2.对概率的认识不清。

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是二分之一,我掷十次、几十次……每次结果都不一样?为什么有的概率可以求出,而有的要用大量实验用频率来估计。

频率是一个近似值、还是一个准确值。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概率的定义,结合实际分清应用那种方法求概率。

如掷硬币可以用古典概率法来求。

而要预测种子的发芽率只能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

让学生明确求概率的条件与方法。

不能.用生活经验代替概率、统计知识。

如掷骰子每次出现的数字是确定的,为什么说每次出现1的概率是六分之一。

3.对数据分析能力不足。

对于统计图、表自己做可以,对于现成的图表,不能从中获得必要的信息,做出自己的判断,这需要教学中多加练习。

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4.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

例如:运用什么数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合适;卖鞋商店对某种品牌的鞋最关心的是什么;招聘广告的说法是否可信,如何分析。

学生往往难以解决。

为此,教学应注重:(1)从学生的身边和社会中选择主题。

(2)强调学生的全过程参与。

(3)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克服中学数学概率与统计的七个困难点

克服中学数学概率与统计的七个困难点

克服中学数学概率与统计的七个困难点引言:概率与统计是中学数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许多学生较为困惑的一门学科。

在学习概率与统计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难点与困扰。

本文将介绍中学数学概率与统计中的七个常见困难点,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克服这些困难。

一、概念理解的困难概率与统计课程中的概念繁多,学生往往在理解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上存在困难。

例如,概率与统计中的事件、试验、样本空间等概念,学生容易混淆或无法准确理解。

解决方法:1. 建立概念网络:通过将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整理,建立概念网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

2. 实际案例演练:通过实际案例演练的方式,让学生将概念应用到具体问题中,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二、概率计算的困难在进行概率计算时,学生经常会遇到各种计算困难,如计算步骤复杂、难以确定计算规则等。

解决方法:1. 引入实际问题:将概率计算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计算概率,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2. 清晰的计算步骤:给出清晰易懂的计算步骤,帮助学生系统性地进行计算,减少计算错误的发生。

三、频率与概率的理解频率与概率是概率与统计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但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容易混淆。

解决方法:1. 实例比较:通过对频率与概率的实例进行比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两者的差异和联系。

2. 综合练习:提供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频率与概率相结合,增加对两者的理解。

四、抽样误差的考虑在统计中,样本的选择与大小对结果的准确性产生重要影响,但学生常常忽视了抽样误差的考虑。

解决方法:1. 抽样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进行抽样,观察到抽样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2. 实际案例分析:引入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中的抽样误差,理解其对统计结果的影响。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困难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是概率与统计中的重要环节,但学生常常对于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感到困惑。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最新作文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最新作文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一、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已经受到学校及教师的重视,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一)教师很难准确把握各段概率教学的的深浅度统计与概率是小学数学新增的内容,很多教师之前没有教过这门课程,没有经验,有些教师是自身概率知识水平不高,导致教师在对统计与概率这门课进行备课时,存在一定的难度。

由于对教材的了解不够深入,使得教师很难准确把握各段概率教学的深浅度。

例如在对“众数”、“中位数”这些内容的教学中,不能很好的把握其层次性,使得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掌握不是很牢固。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组织或简化实验活动在概率与统计教学中,由于统计与概率的授课内容都安排在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在教学进度上又恰好是接近学期期末的时间,所以教师为了节约课上的时间,很少在课堂上组织实验活动,只注重对知识技能的教授。

这主要因为大多数实验活动都需要用很长的时间才能够完成,而且在实验活动中几乎每个学生都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为节约时间,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就简化或者不组织实验活动。

基于这种原因,很多教师都是通过课堂练习本的练习代替新授,以作业的完成来表示授课的完成。

(三)统计与概率的教材安排不合理教材有些内容在编排上安排的步子太小,有些知识点出现了简单的重复现象,教材对逻辑顺序太过于看重,不注重贴近生活,这样学生对统计与概率这门课不感兴趣,教师教起来也就会更加的困难。

二、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对策(一)加强对小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为了让教师对统计与概率这门课有一个更好的认识以及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可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让教师对教材中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教师应对编写教材的人的意图有一定的了解,继而深入的钻研、分析教材,以使得教学目标更加的具体。

在刚开始教授统计与概率时,教师不应急于将课本中的概念及抽象的知识讲给学生听,而是先让学生对统计与概率这门课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概率与统计”的教学难点及解决策略

“概率与统计”的教学难点及解决策略

“概率与统计”是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都开设的内容,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生活中,看似偶然性的结果都有必然的原因,为了使学生明白日常简单的游戏及生活现象的原因,初中数学教学每年都设有“概率与统计”的内容。

我在教授时,认为最难莫过于“概率与统计”思想建立。

“概率与统计”思想指的是一种思想意识,它分为统计观念和概率思想。

统计观念是统计意识、统计技能、统计评判能力的统一体。

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当面临问题时,能主动自觉地想到应用统计的方法进行解决。

比如:你是鞋店的老板,你每次进货的时候需要用什么衡量你进哪一种型号的鞋,哪种鞋进多点?哪一种鞋少进?如果具备了一定的统计意识你会有意识的收集先前鞋的销售量,并通过这些数据合理的进货,这就是应用统计的过程。

概率思想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术语,它指的是把实际生活中不确定的结果转化为数学问题,再通过数学的方法,比如计算,模拟等等得出一个可能性最大的结论。

比如:彩票中奖问题,转盘摇奖问题以及遗传问题,当我们遇到这些问题时,我们自己就会本能地用概率的思想对它分析、计算,得到一个理性的结果,从而对它作出理性判断。

可见建立“概率与统计”思想在“统计与概率”学习时非常重要,然而这一点在恰恰是“统计与概率”教学的一个难点。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难点呢?一、让学生留心生活,会收集生活现象初中学生正处在感性认识很强,理性认识不足的认识成长阶段,对生活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动手能力又很差。

针对这一现象,我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动手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让他们意识到生活与数学密切联系。

我经常让他们注意观察生活,每天发现一个新现象,并把发现的现象详细记录下来,这样日积月累学生不但收集了大量的生活现象,而且让他们养成了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所以,我让学生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形成感性认识,为顺利、平稳过渡到到理性认识打好基础。

二、让学生对自己的感性认识寻找依据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了说明认识正确,从不同方面为自己寻找理由,此时分组讨论就尤为关键。

初中数学概率与统计教学的难点与有效解决策略

初中数学概率与统计教学的难点与有效解决策略

初中数学概率与统计教学体会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需要与数据打交道。

在对数据的搜集、分析和整理过程就是一个统计的过程。

统计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

人们进行的每一项社会调查都与统计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们往往需要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以及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刻画,做出合理的决策,这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因此,使学生具有一些基本的统计概率观念,从随机的角度观察社会,在面对不确定情景或大量数据时能做出更合理的决策,是概率与统计教学的主要目的。

下面我就说说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在过程中学习统计的思想方法。

要使学生接受统计观念,我认为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的全过程中:提出问题,收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等,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统计的思想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常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完成。

例如:同学们准备怎么收集数据?需要抽样吗? 这些数据可以用什么图表来展示?你从数据中得到了些什么?让他们真正的参与进去,学生既有兴趣又体会学习的必要性,进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获取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在具体活动、现实情境中理解统计与概率,并去做一些简单的决策。

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活动中,例如掷硬币通过实验数据用频率来估计事件概率的大小。

使学生在统计数据时了解其中蕴含的随机性,从中获得事件发生的概率。

摸球游戏,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从中得到概率的计算方法。

这样的活动学生都很乐于参与,同时也很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统计与概率。

当然学了就要用,例如教学中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天气预报说明天的天气是多云转阴,降水概率为百分之二十,那同学们明天上学来要不要带雨具,并说明你的理由。

这样的问题很贴近他们的生活,同学们踊跃参与回答,并且在理由的阐述上应用到了概率知识,课堂效果很好。

因此从学生的实践中引出知识并用到实际问题中,可以使学生更有效的理解和掌握统计与概率。

初中数学中概率与统计学习的难点及解决策略

初中数学中概率与统计学习的难点及解决策略

初中数学中概率与统计学习的难点及解决策略南乐县福堪镇初级中学宋星记统计是研究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以及由数据分析结果作出决策的科学。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人们常常需要收集数据,根据所获得的数据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作出合理的决策。

统计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

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科学,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概率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因此,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已经成为一个未来公民的必备常识。

概率与统计在课改后成为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生在统计与概率的学习中有较多困惑,造成学习上的障碍。

主要原因是:1.学生的思维体系的不完整。

初中学生都是已经历过前运算阶段(七八岁)与具体运算阶段(七八岁到十二岁左右)的孩子,差不多才开始进入形式运算阶段,但是演绎逻辑与随机概念还比较缺乏。

比如主观判断、预言结果法、用自己的方法统计与计算、不能区分因果事件与随机事件、总是相信没有发生过的结果总比发生过的后果更容易出现等。

在学习数据处理时不能区分有效与无效数据,抓不住重点数据,不能做出合理归纳与引用等。

2.教学方法的老化。

概率与统计部分与其他代数或几何内容不同,而有的教师还是老方法,一讲到底,试验能省则省,不能省便匆匆带过,没有实验的铺垫;或者只有少许讲解,然后便大量练习。

学生对有些问题的理解永远只停留在较低的认识层面上。

3.初中所有概率统计内容集中安排在一学期或两学期。

有些教师认为每学期一章内容太繁琐,因此把内容集中在一起教学,以为这样做可以事半功倍;其实很不利于帮助学生克服早就形成的某些顽固的错误概念与方法,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事实上,学生对统计与概率的接受需经历收集数据、检验并调整自己直觉等过程,这需要延续较长的时间。

针对上述学生在学习概率与统计过程中的困惑,我认为提出一些教学对策,建议如下:首先,用活动的方法有效开展概率与统计的教学。

初中数学中概率与统计学习的难点及解决策略 一、统计与概率的研究对象

初中数学中概率与统计学习的难点及解决策略 一、统计与概率的研究对象

初中数学中概率与统计学习的难点及解决策略一、统计与概率的研究对象、方法以及中、小学学习要求的差异(一)明确统计与概率的研究对象统计是研究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以及由数据分析结果作出决策的科学。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人们常常需要收集数据,根据所获得的数据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作出合理的决策。

统计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

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科学,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概率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因此,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已经成为一个未来公民的必备常识。

(二)对初中、小学统计与概率教材的整体认识由于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从小学到初、高中,均有涉及,遵循新教材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编写原则,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要求学生逐步掌握统计与概率的相关内容并能应用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所以,作为初中阶段的教学,我们有必要了解新课程标准中初中和小学对这部分的教学要求。

小学阶段对统计与概率内容的学习要求:分 1 - 3 , 4 - 6 两个学段,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够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体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含义,并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初中阶段对统计与概率内容的学习要求:体会抽样的必要性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进一步学习描述数据的方法,进一步体会概率的意义,能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具体的对比分析如下表初中、小学“统计与概率” 教学目标对比表通过对比初中、小学的学习目标,我们可以感受到:初中的部分学习内容是在小学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与扩充,在教学时,对于学生已有知识不适宜作为新课讲解,要抓住中小学的区别,创设合适的情境,使学生在复习的基础上巩固深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增强应用意识。

还有一些内容,是初中新增内容,重点体现在增加了数据表示的方法以及分析的方法,再有概率部分对随机性的理解要求加强了。

概率与统计教学难点分析及教学建议

概率与统计教学难点分析及教学建议

概率与统计教学难点分析及教学建议针对这个难点,教师可以引入具体的例子和实际场景,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感受。

例如,通过扔硬币、掷骰子等游戏,让学生亲自实践概率的基本概念。

同时,教师可以使用图表或绘图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2.运算方法掌握:概率与统计中涉及一系列的运算方法,如排列组合、加法原理、乘法原理等。

学生往往无法正确地应用这些方法,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为了克服这个难点,教师需要详细解释每种运算方法的定义和应用场景。

可以通过讲解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结构和关键信息。

此外,提供大量的习题和练习,让学生进行反复的计算和运用,培养他们的运算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辅助工具的使用,如计算器或电子表格软件,提高他们的计算效率。

3.混淆概念辨析:概率与统计中存在一些相似但不同的概念,如条件概率和边缘概率、总体和样本等。

学生容易混淆这些概念,难以准确地判断问题的性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和类比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

可以使用具体的例子和图表,对比展示不同概念的特点和定义。

此外,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展示,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概念的理解。

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和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概念的辨析。

4.实践应用困难:概率与统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学生学完理论后,常常无法灵活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情境中。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等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实践应用的过程。

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调查与概率与统计相关的实际问题,拓宽学生的视野。

同时,推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实践应用资源,如统计软件、数据分析工具等,帮助学生从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概率与统计教学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运算方法的掌握、概念的辨析和实践应用的困难上。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学习,可以克服这些难点。

“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困惑及解决策略

“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困惑及解决策略

“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困惑及解决策略统计与概率是数学中的重要分支,作为数学教学的一部分,它也有一些困惑点。

本文将探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困惑,并提出解决策略。

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困惑,一方面,学生对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理解不深刻。

统计与概率涉及到大量的概念,例如样本空间、事件、频率等,学生经常容易弄混这些概念。

此外,概率的计算方法也相对较多,学生可能容易遗忘或混淆计算方法。

另一方面,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缺乏实际应用和动态演示的内容。

统计与概率的应用非常广泛,但在教学中往往只停留在抽象的理论层面,缺乏实际应用的经验和实践活动。

面对这些困惑,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解决。

首先,教师需要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概念,例如通过投掷骰子的实验引入样本空间和事件的概念。

教师还可以运用图表和图像展示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印象。

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应用。

统计与概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和应用,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设计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对统计与概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资源和现代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统计软件和模拟实验软件,进行统计与概率的动态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念和方法。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资源,查找相关的案例和资料,了解统计与概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最后,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统计与概率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归纳总结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复杂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综上所述,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困惑可以通过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应用、使用教学资源和现代技术手段、培养统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等策略来解决。

统计与概率难点分析及教学建议

统计与概率难点分析及教学建议

概率难点分析及教学建议河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程海奎统计与概率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性。

对新课标教材中的统计与概率内容,就知识层面和方法看,似乎不难。

但蕴涵的概率观点和统计思想却不容易了解。

那么,概率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概率难在何处?统计推断有什么特点?如何评价统计推断的结果?统计与概率的关系是什么?下面就这些问题作一简单分析。

一、概率的难点分析1.概率的抽象性。

概率是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度量。

像长度和面积这些度量都比较直观,对温度的高低在一定范围我们可以感知。

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度量,直观看不见,也无法感知,太抽象了。

2. 统计规律的隐含性。

随机现象有其偶然性的一面,也有其必然性的一面,这种必然性表现为大量实验时,事件频率的稳定性。

这种规律称之为统计规律性。

频率的稳定性是概率论的理论基础,它说明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事件本身固有的、不随人们的意志而改变的客观属性,它是可以度量的。

同时它也给出了度量的一种方法。

现实中,只有个别特殊情形,在合理的假设下不需通过重复实验而直接计算概率,而大量事件的概率需要用频率去估计。

由于统计规律是通过大量重复实验揭示的,因此,只有深刻理解概率与频率的关系、概率与频率的本质区别,才能正确理解概率的意义,利用概率思想进行风险决策。

对概率与频率的关系的认识可以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直观认识。

概率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它是由事件本身唯一确定的一个常数;频率反映在n次实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繁程度。

一般地,如果一个事件的概率较大,频率也较大,概率较小,频率也较小。

反之也对。

具体实验。

通过大量重复实验,借助图形表示频率的稳定性规律: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多,频率的波动越来越小,逐渐稳定在一个常数附近。

但应该认识到频率的不确定性,即当实验次数较少时,频率的波动可能比较大。

精确刻画。

有些资料这样叙述:“实验次数越多,用频率估计概率越准确”,这样的叙述严密吗?以掷硬币为例,已知“正面向上”的概率为0.5,掷两次硬币,可能频率为是0.5,用频率估计概率的误差为0;而掷100次硬币,也可能频率为0.2,误差为0.3。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反思与建议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反思与建议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反思与建议在数学教学领域中,“统计与概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旨在教授学生如何处理和分析数据,以及如何理解和应用概率。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面临一些反思和挑战。

本文将对“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建议来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我们需要反思“统计与概率”教学的目标和方法是否与学生需求相匹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以讲解为主导,学生则被动听课。

然而,统计与概率是一门积极参与型学科,需要学生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以及与他人合作进行实验和讨论。

因此,我们应该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式学习,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另外,我们也需要反思课程设置是否合理。

有些学校将“统计与概率”作为高中数学课程的一部分,有些学校则将其作为大学数学课程的一部分。

不同的学校可能有不同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进度,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来灵活调整课程内容和难度。

此外,我们也应当将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和问题融入课程中,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统计与概率知识。

此外,我们还需要反思教师的角色和能力。

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心理学和教学方法学的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扮演指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研究,帮助他们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时,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针对以上的反思,我有以下几点建议来提高“统计与概率”教学的效果:首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我们可以利用游戏、实验、案例分析等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统计与概率知识。

比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统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统计与概率是一门需要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学科。

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挑战性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分析,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困惑及解决策略
一、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备课难度较大。

统计与概率领域是数学新课程中增加篇幅较大的一个内容,教师几乎没有教这个内容的经验,加上一些教师自身就缺乏统计与概率的专业知识,教材培训力度不够,致使在理解、把握教材上花费很多时间,备课有难度也就在所难免。

2.教师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课堂活动难以组织。

(1)统计的课堂活动:收集数据、统计、填表、绘图。

时间多、活动太多、影响完成任务。

(2)概率游戏环节太多(无非是掷硬币、摸彩球、玩转盘这些活动),这些活动难以控制,因此教学概率比统计难度更大。

(需要指导每个学生)
3.学习素材比较适合城市小学数学教材在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素
材选取上对于农村的实际情况考虑不够,使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统计与概率的相关内容时需要更多的加工,以达到联系农村实际使学生更容易学习的目的。

二、“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策略
(一)统计教学的教学策略
统计教学是小学阶段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并对图进行分析,受到国情教育;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获得一些信息,经历收集、整
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达到以上教学目的,我觉得以下几点很重要。

1.现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使他们感到数学有趣。

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时,课前我先出示一个病人的体温记录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个病人能出院吗?你从图上能了解到什么?这副图告诉我们折线统计图的什么特点和作用?通过这样一种与学生生活密
切相关的问题形式,让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也是充分的,本来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了。

2.导自主探究,学会绘制图表
在引导观察图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画法,因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一些特点,教师在适时提出问题点拨,完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生的观察发现了绘制图表的方法。

3.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现实,用于现实,应用数学知识改造客观世界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学数学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学用结合,学于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能力。

我教完折线统计图知识后,布置一道实践作业,要学生统计一周的气温变化情况,再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这样不仅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充分认识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

4.加强学生对统计量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理解
小学阶段学生一共要掌握三种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教学当中要使学生理解统计量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方法;会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所以在教学当中以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和生活实际展开教学内容,教科书在选材上特别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掷沙包、跳远、跳绳等活动,都是学生几乎天天参与的游戏,可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完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也便于教师组织教学。

从中让学生充分感受、体会所学知识的含义,为深刻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概率的教学策略
1.通过大量活动来获得对实践可能性的体验
如五年级上册的《统计与可能性》中的例1的抛硬币试验和例2 的击鼓传花游戏等,都是从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这个角度说明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提出判断游戏公平性的方法就是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2.通过游戏活动来引导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如三年级上册的《可能性》的例1学生摸棋子的试验,使学生在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则是不确定的。

3.通过让学生设计方案去体验事件的可能性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从熟悉的游戏、活动中寻找题材,
先探究这些游戏、活动的规则是否对比赛各方都公平,如果不公平,则根据等可能性思想,对游戏的规则进行矫正,或重新制定,直到使其满足公平性。

4.数据处理和呈现要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课例:抛硬币(例1)来就明)
三、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牢记统计教学的正确价值取向
看成一种策略:让学生自主产生统计的需要。

亲历一种过程: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

学会一种眼光:从统计的角度看生活。

(统计的眼光不是教出来的,需要在实践中发现、培养。


(二)情境要真实,贴近生活
1.情境要真实,贴近生活
例如我们可以设计“学生最喜欢的水果”、“最喜欢的课外书”、“最喜欢的体育运动”等情境。

2.教学情境要连贯
一节统计与概率课,要避免过多情境堆积,否则会使得统计过程不清晰、不落实、不完整,让学生从始至终体验统计的过程,把一个情境用足、用透。

3.教师设计的数学活动必须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活动
数学活动不仅仅是指操作性、具体化、游戏性的活动,更重要的是指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数学探索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也就是数学
思维的活动。

(结合本次教研活动“例1”来说明)
4.统计与概率的活动主体是谁?
不管是教学统计,还是教学概率,往往需要做实验,那么实验的主体是谁?学生在其中该充当怎样的角色呢?
有一些“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设有学生操作这一环节,但只是在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只是在执行老师的一个个指令,而不是一种真正自觉的行为。

这样的实验缺乏主动性、探究性,思维含量不高。

真正的以学生为主题,有效的操作,是需要老师设置认知冲突、预留思维空间,更多的是在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思维活动,很好地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的思想,才能更充分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