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摘要】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中,高效课堂走进我们中学校园的课堂。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甚至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将是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高效课堂的有效实施取决于导学案的合理设计,本课题研究正是高效课堂艰难的起步中,针对导学案的设计探索和建构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高效课堂;导学案;策略
新一轮课程改革涉及到课程理念转变与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调整和课程内容的更新等等。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简单的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学习目的也不应只限于传统的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技能的掌握。
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高效课堂”正是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中走进我们中学校园的课堂。
本课题正是研究高效课堂在艰难的起步中,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研究数学学科方面实施有效教学的因素,为实现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教育、教学新理念等所做的初步探索,寻求有效教学的理论支持,解决什么才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问题,以及我们如何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
从实践层次来看,探索和建构高效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案,为学校推进有效教学相关决策
提供参考,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实际操作经验与借鉴。
高效课堂的有效实施取决于导学案的合理设计。
总的来说,导学案分为预习、探究、训练三个过程。
预习要完成对课本的知识梳理,同时也要体现数学知识的联系,对相关知识进行必要的复习。
探究要在了解学生预习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反馈,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存在的疑点和难点,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知识迁移的过程和实现情感价值观的目标。
最后,为了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技能,进一步深刻认识新知识,设计适当的专题训练,体现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和广泛应用。
下面,根据自己在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结合学生学习反映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从整体角度出发,导学案的设计应当敢于并善于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一堂课的成败不仅仅会体现一个老师的自身素质,更重要的是能体现这个老师的教学理念和对教材的理解及灵活运用程度。
教师之所以对教材进行整合,是因为教材在内容、难易度等方面不适合自己的学生。
因此,教师在整合教材时,一定要对自己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个性特征等方面有全面、准确的了解,要有的放矢,这样就会事半功倍。
导学案的设计中,对教材整合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符合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结合考纲,落实完成预定的教学目的,这是对教材进行整合时不可动摇的前提。
所以,设计导学案
时,教师应当深刻分析教材,把握教学目标。
2、要认真分析、充分了解学情,这是整合教材也是导学案设计的基础。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和学生沟通、反复交流,仔细调查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及时反馈。
3、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重组教学内容,要敢于适当调整教材顺序,甚至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当删减部分内容,以利于学生思维的衔接和学习的持续性、有效性。
设计的问题要把复杂的问题化为简单的问题,把未知的问题化为熟悉的问题,把综合性强的大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有效途径。
4、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工具和手段,加强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在新课改下,教师必须突破多年来紧靠教材、忠实教材的观念,根据课程标准、自身特长、学校条件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需要,重新整合教学资源,灵活处理教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创作,这样才能展现出科学教师的教学魅力。
二、导学案的设计核心要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预习,对课本知识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研究,对知识、概念、定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能简单应用。
但很多情况下,并没有完全理解、掌握和吸收,这也是我们的学生不能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原因,更谈不上熟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思想的培养。
所以此时探究案可以再针对性的设计问
题或创设情境,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
具体可以实施以下几个策略:1.深挖数学史实或搜集数学小故事,展现数学知识概念的生成和意义。
新课程理念提出,数学教学要强调知识的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
如函数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解析几何?所谓“饮水思源”,数学史中就能告诉我们答案。
数学史包括数学成果产生的年代、最初的形态和后来的演变、创立者的贡献、数学成果的传播等。
从数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既有知识结论,又记录了数学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活动以及数学的发展、进步等。
因此我们说数学史既是一部完整的数学思想史,同时又是一部数学发展史。
让学生吸取知识原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通过展示数学家思维,可以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知识的精神风貌和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
所以,教师应有意识、有选择地考虑如何将史料知识转化为“课堂数学知识”,把史料知识同所教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创造性的运用。
2.对定理、例题可以探索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探讨更有效更深层的认识。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全面培养数学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所以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学生的课堂中,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探讨一题多解。
比如公式的推导中一题多解,例题中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甚至针对性地展示经典例题或名题的一题多解让学
生自己思考、感受和点评。
通过一题多解,从知识上看,能促使学生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应用也更深刻、更广阔。
从思维上看,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思路,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如果我们善于设计和运用一题多解,就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真正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高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课堂“少而精”,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学生对各种解题方法的展示与交流,还能增强学生相互学习的氛围,提高课堂的活力,真正做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者的统一。
3、开发数学的实际应用,体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新课程理念明确提出:要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需要大力加强。
所以我们的探究案应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反映数学的应用价值,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学生合作学习、思考交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几乎每年的高考,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中,我们都能见到数学实际应用的身影。
2011年,西安举办世园会,在那一年的高考陕西卷中,设计了一道这样的选择题放在最后:甲、乙两人决定一起去“2011西安世园会”,他们约定,各自独立地从1号到6号景点中任选4个进行游览,每个景点参观1小时,则最后一小时他们在同一个景点的概率是以下
哪个选项?因此,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多关注生活,联系实际,和学生一起发现、体验数学的魅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的成长依赖的是每一堂课的积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重中之重。
为了深入推进新课程,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真正实现课堂高效,作为教学一线的广大教师正在深入研讨和探寻适合各自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它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指导我们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教育目标的预设与生成,关注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改进,从而不断改善教学效果,稳步推进高中数学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文林《数学珍宝——历史文献精选》
[2]汪晓勤,韩祥临《中学数学中的数学史》m
[3]李雪松《浅谈如何整合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资源》
[4]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