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药理学第五章分子药理学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 基本概念





5.1.1 分子药理学 5.1.2 生物大分子 5.1.2.1 蛋白质 图5-1 蛋白质的多级结构 一级结构是指特定蛋白质的肽链有着特定氨基酸 排列顺序。 二级结构是指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列,但不包 括侧链构象内容。 三级结构是指侧链的构象内容及各种主链构象单 元相互的空间关系。 四级结构是指亚基立体分布,亚基的相互作用与 接触部位的布局。
5.2.4配体与受体相互作用的若干学说
一、占领学说(occupation theory) 二、速率学说(rate theory) 三、诱导契合学说(induced fit theory) 四、两态模型(two-state model)

5.2.5 研究受体的方法
一、离体器官生物检定法 (一)激动剂或阻断剂的强度比较 一般情况下,要确定未知药物是否作用于某种受 体,其作用性质是激动还是阻断,只要在富有某 种受体的标本上试验,分析其作用性质,并和已 知药物对照,即可获得明确结论。有时一个标本 含有多种受体,需要用特异性阻断剂加以分析。 激动剂的激动强度(ED50)可由浓度效应曲线中 求得。阻断剂的作用强度以pA2值表示。
5.1 基本概念(续)

5.1.2.2核酸 包括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 (DNA) 5.1.2.3生物膜 由脂质双分子层和嵌入的膜蛋白所组成

5.2 受体

5.2.1 历史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一般通过三个过程,即药剂学 阶段、药代动力学阶段及药效学阶段。
受 体 结合部位 刺 激 放大系统
第五章 分子药理学进展
5.1 基本概念 5.2 受体 5.3 药物的分子作用机理 5.4 分子药理学的发展趋势
第五章 分子药理学进展
分子药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药物立体化学、电化学和结构参数,受体的功能 及构象分析。 2、药物与酶或其它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3 、药物对 DNA 基因复制、转录和翻译水平的影响。 4、抗生素及其它生长调节剂作用机理。 5、药物引起的生物大分子结构改变或变构跃迁。 6、激素或药物对细胞调控机制的影响。 7、药物对膜功能的影响。 8、药物耐药机理。

5.2.2 定义
激素递 质药物 >→
>受 体 效应器

离子或分子的传输 酶的激活或失活 激素或递质的释放

生物效应
换能 ——
放大
生物活性物质与机体中特定部位结合后才能导致 生物效应,这一特定部位叫结合位点 ,对特定的 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能力并可选择性结合的生 物大分子,叫作受体(receptor)。 对受体具有选择性结合能力的生物活性物质叫作 配体(ligand)。 配体与受体结合后进而引发机体某一特定结构产 生生物效应,这一特定结构叫效应器(effector)。

5.2.3受体的特性




一、饱和性(saturability) 图5-2 放射配体受体结合的饱和曲线 二、特异性(specificity) 图5-3 3-甲基芬太尼类衍生物对阿片受体亲和 力及其镇痛作用的相关曲线 三、可逆性(reversibility) 四、受体系统重组功能再现 五、分子神经生物学工作 六、受体的分布特性测定
药物→

反应系统

生物效应
信号输入………………→信号[转换,放大,调制]………………→生物输出
5.2.1 历史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续)
1878年,Langley根据阿托品和匹罗卡品对猫唾液流 出实验的相互拮抗作用,首次认为化学物质起始或 改变细胞反应是通过作用在专一的作用部位。 1906年,Langley在研究箭毒和烟碱对骨骼肌的作用 时发现,当运动神经被切断任其变性后,如将烟碱 用于神经早先终止的区域,仍可兴奋肌肉,而且箭 毒可阻断烟碱的这一作用。 20世纪初,Ehrlich根据抗体对抗原性物质具有高度 特异性提出了受体概念 。 1933年,Clark在研究乙酰胆碱作用于蛙心的剂量 效应关系中观察到,它只能作用在细胞表面的极小 一部分活性分子上,为受体学说奠定了重要基础。
5.2.5 研究受体的方法(续)
(二)阻断剂的解离常数和pA2值 pA2值就是使激动剂浓度增加到x倍而效应仍保留在原水平 的阻断剂克分子浓度的负对数。常用是pA2值。 pA2值是分析药物与受体作用的有力工具。如果两个激动剂 作用于同一受体,则它们可被同一竞争性阻断剂所阻断, 并且有相同的pA2值。反之,同一阻断剂对这两个激动剂的 pA2值不同。可推测这个激动作用于不同受体。 二、放射配体受体合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观察标记配体与特定组织的受体制备的结合, 通常采用组织匀浆、突触小体、膜碎片等匀浆制备,分别 与高比活性配体(激动剂或阻断剂)一起孵育,形成配体受体复合体,经离心、过滤或沉淀等处理,分离此复合物, 并测定其结合的放射性。
5.2.6 受体分子结构研究方法
受体蛋白分子结构研究主要采用三种策略 一、cDNA经典的克隆方法

以受体经过分离纯化并获得蛋白的部分肽段的序列为 基础,合成相应的核酸探针(Probe),利用此探针 在富有目标受体的组织建成的cDNA文库(cDNA library )中选取相关的cDNA,经过若干次筛选,获 得受体蛋白的cDNA全链。在体外对cDNA逆转录为相应 的mRNA,用微量注射技术注入爪蟾的卵母细胞,使受 体蛋白在卵母细胞表达,并且组装在膜上。利用电生 理技术或其它检测方法检验获得的蛋白是否确为目标 受体。将受体蛋白有关的全cDNA序列测定,并推出蛋 白的一级结构氨基酸序列。这一方法必须有部分纯化 受体的结构为基础,方法也较繁琐。

5.2.2 定义(续)
配体是和受体大分子中的一小部分结合,这个部位, 即结合位点或受点(binding site)。 配体与受体结合后可产生生物效应的叫激动剂 (agonist);虽能与受体结合,但并不产生生物效 应,而能与激动剂或其它配体在与受体结合上相互 竞争的配体称阻断剂(blocker),也称拮抗剂 (antagonist)。 产生最大反应作用的配体叫完全激动剂(full agonist),只产生低于最大反应作用的配体叫部分 激动剂(partial agonist)。 反转激动剂(inverse agonist)或负性拮抗剂 (negative antagonist)的配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