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及理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天津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样本(硕士)
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编号:S20102
一、研究方向
1、机构学
2、机械动力学
3、啮合理论及应用
4、机械传动
二、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学位课
S131G001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90
3
第一外国语
60
2
选1门
S131GA01
应用泛函分析
40
2
S131GA02
矩阵论
32
2
选1门
S131GA03
32
2
必修课
S201R001
学术报告
1S201R002实来自技能1公共必修课Ⅰ
32
2
跨门类
选1门
公共必修课Ⅱ
32
2
跨一级学科选1门
选修课
S201E003
机构分析与综合
24
1.5
不少于6学分(至少1门跨一级学科选课)
S201E004
机械动力学
24
1.5
S201E005
齿轮啮合理论
24
1.5
S201G021
现代设计方法
24
1.5
分委会主席(签字):
年月日
工程与科学计算
32
2
S131GA04
随机过程基础
32
2
S131GA05
数理方程
32
2
S131GA06
应用统计学
32
2
S131GA07
最优化方法
32
2
S201G001
工程测试理论与方法
32
学科、专业代码080203名称机械设计及理论
学科、专业代码 080203 名称机械设计及理论一、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及学术队伍
二、培养目标
三、研究生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总学分34. 5 分
其中公共学位课必修 3 门共7 学分专业(或专业基础)学位课必修 4 门共9. 5 学分
非学位课须修 6 门共13 学分
社会实践共 2 学分必修环节:论文选题共 1 学分
学术活动共 1 学分
发表论文共 1 学分四、专业课程设置
五、实践环节(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基本要求(包括时间安排、内容
工作量、考核方式)
六、学术活动(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环节的基本要求(包括次数、内容、
七、文献阅读的基本要求
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0802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 0802 学科级别:一级一学科简介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涵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四个二级学科。
本学科于1992年获得“机械设计及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机械电子工程”和“车辆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是湖南省“十二五”重点一级学科。
本学科拥有“工程车辆安全性设计与可靠性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及“工程车辆轻量化及可靠性技术”湖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本学科具有与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能源动力工程等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特色,通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凝练,在四个二级学科领域均已形成一定特色的研究方向,主要开展如下方向研究:机械动力学与机电液系统集成技术、现代筑养路机械设计理论及装备、现代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可靠性设计理论与应用、精密加工与测量技术、现代无损检测技术、汽车安全理论与技术、汽车节能与排放控制技术、汽车检测与电子控制技术、车用新材料及应用。
二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机械工程技术、自动化技术、电子与计算应用技术等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使其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扎实肯干的科研作风和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
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熟练使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技术文献,撰写论文及简单会话;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硕士毕业后可胜任教学、科研、工程设计、产品开发等工作。
三主要研究方向四培养方式研究生培养实行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导师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
鼓励组成以该研究生指导教师为组长的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
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五学制与学分1.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机械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802)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科学研究人才、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机械工程学科事业献身的精神。
3、在机械工程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技术性工作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研作风;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适应性。
4、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二、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本学科的研究方向:(1)制造过程及装备自动化主要研究生产系统控制及装备自动化、制造过程的在线检测与监控、生产过程计算机视觉应用技术研究等等。
(2)先进制造技术主要研究现代模具技术、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研究、虚拟与网络制造技术、制造信息管理系统,生物制造工程。
(3)材料加工新技术主要研究金属材料及其热处理新技术,工程材料及其先进成型方法、难加工材料及其加工方法等。
2.机械电子工程本学科的研究方向:(1)光机电一体化该研究方向主要是从系统工程的观点出发,应用机械、电子、光学、信息等有关技术对机械、液压、电子进行综合及整体优化的研究。
具体研究的内容有:CAD/CAM集成技术;机、液系统的测试及控制技术;激光加工技术;智能仪器仪表等技术的研究。
研制CCD图像获取与机电相结合的一体化设备、采用大功率激光控制的焊接、切割、清洗等特种设备、螺杆泵性能测试系统、制动下滑测量系统、液压中央回转接头测试系统等。
(2)数控技术及装备研究专用数控机床与专用数控系统,多轴联动数控机床等关键技术及其装置,重点研究其设计方法、结构分析方法、自动化编程,实现相应静态、动态结构仿真、刀具轨迹路径仿真等。
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全面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具体要求是:1、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创新求实精神、良好的科研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3、掌握1门外国语,能够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外文摘要,并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二、研究方向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2、机械电子工程(080202)3、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4、车辆工程(080204)三、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学习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毕业,特殊情况经批准可延迟毕业,但学习年限最短不低于2年、最长不超过5年。
四、培养方式1、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必须要完成本学科培养方案规定的各类课程和培养环节,获得总学分不少于33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9学分,必修课包括学术讲座、文献综述、体育等。
2、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导师负责根据培养方案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和选课。
3、研究生的科研及论文工作实行导师组(或导师)负责制,原则上都要形成以导师为主的导师组集体培养方式。
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五、课程设置六、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工作可以使硕士研究生在科学研究方面受到较全面的基本训练,要注重于文献综述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实验能力、数据分析与数据处理能力、逻辑推理与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以达到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要求。
学位论文的选题必须与学生的录取专业相关,应着重选择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可结合导师的科研,充分考虑实验的各种条件、课题的分量和难易度。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调查研究,在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经教研室(或研究所)或科研小组讨论通过,所在学院审定后报研究生学院学位办备案。
吉林大学机械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终稿
吉林大学机械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牵头修订学院: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参加修订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生物与工业工程学院一、培养定位及目标针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和重要科技攻关项目对高层次机械、车辆、农机与仿生等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培养掌握机械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以及组织实施高水平工程技术项目等能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如下: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所从事机械领域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在本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学习方式及修业年限机械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
机械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
对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学位论文符合申请答辩要求的机械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答辩、毕业并申请学位,具体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三、培养方式及导师指导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1.课程学习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主要途径。
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2.专业实践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鼓励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应届本科毕业生的专业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3.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一定实践经验基础上,掌握对工程实际问题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科学学位硕士培养方案-机械
机械工程学科(专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02 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具有本专业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专业的科学研究能力。
3.可胜任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教学、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一体化(CAD/CAM)、精密/微纳制造原理与技术、微纳米多尺度多领域仿真与设计、企业制造过程信息化原理与技术、数字化成形与制造2.机械电子工程:数控技术与装备、机器人技术、网络测控、诊断与智能维护、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数字制造与智能制造、微机电系统与微细加工、嵌入式系统与设备控制、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3.机械设计及理论:计算机辅助设计支撑软件技术、并行工程和全生命周期的产品设计、图像识别与处理、机电系统动态设计与振动/噪声控制、智能机械与计算机仿真技术4.车辆工程:汽车系统动力学及其主动控制技术、汽车节能与净化、车辆振动与噪声控制、汽车动态仿真、车辆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制造5.工业工程:信息系统与企业信息化、先进制造系统与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建模仿真与分析、生产运作、项目管理与质量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电子商务与信息安全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要求:本学科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在第二学期末(最迟在第三学期)提出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经所在系或科研组组织答辩通过后可进入论文工作。
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本学科硕士生应至少听满6次学术报告,方可计入1学分。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二级学科点名称: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专业代码:080201、080202、080203、0802042017 年6月修订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系统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的现状、发展动态和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具有较强的科研和技术开发能力,熟练运用专业知识,独立分析解决相关领域技术问题的能力,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运用外文撰写学术论文和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级专门人才。
二、学制和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培养年限为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学位论文时间不应少于1.5年。
课程学习成绩有效期为5年(在培养年限内有效)。
硕士研究生提前修完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全部课程、学分,成绩优良,并在科研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可申请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和提前毕业,但在校时间不得少于2学年。
三、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方向一:成型工艺及其装备制造技术方向二: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方向三:表面工程技术及装备2. 机械电子工程方向一:机电系统智能化集成技术方向二: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方向三:机器人技术及应用3. 机械设计及理论方向一:机械系统可靠性方向二:非线性力学理论及其应用方向三:动力机械强度与振动方向四:绿色高效过程装备设计4.车辆工程方向一:机车车辆结构特性研究与安全性分析方向二:轨道车辆电气控制与自动化技术方向三:轨道车辆运行环境分析与监测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规定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必修环节三大类。
学位课程分为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两类,非学位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和辅修课两类。
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总学分应不少于31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大于等于18学分。
非学位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和辅修课应不少于10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
集美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4)
集美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4)学科名称: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代码:080203学科简介机械设计及理论是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是对机械产品和装备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等进行分析与综合、定量描述与控制的基础技术学科,该学科主要从事生产过程中机械装备及其零部件的工作理论、设计分析、模拟仿真等方面的研究。
集美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已有40多年的历史,目前该学科是福建省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
本学科现设两个研究方向:先进设计理论、方法与数字化,先进机电产品、工艺与装备。
本学科坚持以机械领域的应用研究为主,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 紧密结合福建省“十二五”规划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对机械产品的需求,进行深入地理论探索和应用研究。
本学科现有专业教师69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30人、高级工程师8人,博士26(含在读人9人),硕士34人。
本学科教师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入选煤炭部“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
近几年,学科教师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4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获得各级课题立项10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863课题1项,申请专利15项,目前有多项研究成果被企业应用,已产生直接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
学科现有实验室面积5000m2,各类实验设备总值超过3500万元,学科教师已与30多家省内外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科研、生产方面的机械工程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进取精神和献身精神。
2.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较强的计算机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进一步深造的学术基础和科研技能。
机械工程0802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0802)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本学科源于冶金机械专业,成立于1952年,1960年该专业由原华中工学院整体划转我校,五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1981年,冶金机械批准为首批硕士授权点,2003年、2005年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分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2007年被批准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点。
目前拥有1个国家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本学科下设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工业工程等5个二级学科。
以冶金行业为背景,围绕国家科技发展的需求开展研究,形成了自已的学科特色。
主要研究方向有:“冶金机械设计理论及技术”、“绿色制造”、“机电液系统及其控制”和“汽车节能与新能源利用技术”等。
近年来取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湖北省科技进步奖多项。
二、培养目标1.机械工程学科工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开拓进取、锐意改革、自主创新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2.应坚实而宽广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深入而系统的专门知识,通晓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现状,深入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方向及学术水平。
3.具有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能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机械工程学科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4.能运用外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书刊资料,达到能熟练读、写、具有一定的听、说程度。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本学科硕博连读研究生,学制5年,学习年限自硕士生入学起一般为4~6年。
硕博连读研究生实施中期考核分流。
硕博连读选拔和考核办法详见《武汉科技大学硕博连读选拨实施细则》。
四、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课程设置见附表)本学科硕博连读研究生的最低学分要求为36学分(含硕士期间所获课程学分),其中参加学术活动、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各记1分。
五、学术活动1、博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记1学分,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机械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02
动 202499 振动理论
化 202448 CAD/CAM 原理及应用
选 修
202507 现代 CAD 技术
课 202421 现代物流工程
202493 数字化制造与管理
202508 微电子机械系统的设计和制造
非
202439 机电系统伺服控制技术
学
202449 机电系统建模与辨识
位 课
机 械
202440 流体控制元件优化设计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试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试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学位 课与 非学 位课 的总 学分 ≥30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试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试
考试
考查
五、培养方式 1. 硕士生培养采取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和方法,既要使硕士生深入掌握基础
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培养硕士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2. 硕士生的培养采取指导教师个别指导或指导教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
—1—
式。指导教师应由学术水平较高的教授或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人员)担任。 3. 硕士生一般应在第 3 学期内完成开题报告,在第 4 学期内完成中期考核。学位论文中期考核
2
32 2 2
32 2
2
32 2
2
32 2
2
32 2
2
32 2
2
32 2
2
32 2 2
32 2
2
机械工程(0802)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0802)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汽车行业,发挥校企共建学科的工程背景优势,培养具有坚实的机械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术素养和学术道德,在汽车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中能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二、学科方向本学科下设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微机电工程等5个二级学科。
机械工程以汽车行业为背景,围绕国家科技发展的需求开展研究,形成了自已的学科特色。
主要研究方向有:“机械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光机电一体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一体化”、“车身制造工艺与装备技术”、“汽车制造自动化、”“节能与新能源车辆技术”、“商用车辆设计与优化技术”、“汽车动力学仿真与控制技术”、“汽车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汽车电子与信息技术”、“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流体传动与控制”、“传感与测量技术”、“微纳测量与表征”。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本学科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2-5年。
四、学分与课程设置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最低学分要求为33学分,其中课程不低于30学分。
开题报告1学分,课外实践活动2学分。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研究生,须补修1-2门本学科本科课程。
补修课程跟本科生听课,成绩必须合格但不记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表)五、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包括“学术活动”和“实践环节”两项必修环节,各记1学分,由研究生处负责考核,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1、学术活动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8次以上学术活动,本人作学术报告1次以上。
参加活动需有书面记录,未完成学术活动者不准参加论文答辩。
学术活动内容包括:参加校内外各类学术讲座、论坛,参加研究生素质教育讲座“中华文明概论”、“声乐作品鉴赏与演唱”、“现代汉语修辞学”、参与学科研讨,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有明确任务的企业、社会调查等。
中南大学机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设计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机械工程)一、学科概况中南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创建于1955年,1960年招收研究生,1982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设立“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0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覆盖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和车辆工程等4个二级学科和数字装备与计算制造、信息器件制造技术与装备等2个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其中“机械设计及理论”与“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与“机械电子工程”学科为湖南省重点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于2007年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设有“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复杂装备设计与极端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铝合金强流变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岩土设备设计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金属塑性加工摩擦与润滑”、“设备测试与故障诊断中心”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以及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与国外ASM公司共建的“微电子封装技术实验室”等。
本学科致力于机械基础理论与技术集成、先进制造理论与技术等的研究,并围绕国民经济中起支柱作用及国防和空天运载等关键技术与装备进行研究和设计开发,在高性能材料制备与装备、信息器件制造、齿轮数字化制造、深海资源开发、车辆与工程装备、特种机器人等研究方向具有特色和优势。
二、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工作作风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门知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先进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四、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1. 学习年限本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学制为3-5年,综合素质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毕业。
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以后”的指导方针,为培养德、智、体全面进展的、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进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对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如下要求:1、把握马克思主义差不多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主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树立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本门学科把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把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具备必要的社会实践体会,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把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运用于本专业。
4、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01工程机器人02微小型机电液系统及应用设备03机电设备及自动化04流体传动与伺服操纵05机床数控技术及其全生命周期工程详见附表一。
三、学习年限及时刻分配1、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2年。
2、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的时刻约各占一半,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交叉进行,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3、在职人员的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时刻一样不超过一年。
4、硕士研究生在校培养期间,实行学期注册制度,未注册者终止其下一时期各培养环节内容的登记备案。
5、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累计不应少于一年时刻。
四、课程设置及时刻要求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学习过程中总学分不低于26学分,其中必修课学分为17学分。
选修课即可从本专业开出的课程中选,也可跨专业选课。
公共课:第一外国语(英语、日语、俄语)100学时3学分第一学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学时1学分第2学期自然辩证法概论40学时2学分第1学期2、专业基础课:矩阵代数40学时2学分第一学期数值方法(机械)60学时3学分第一学期自动操纵理论(机械)60学时3学分第一学期3、专业课专业文献阅读及报告1学分以下课程任选一门机电系统动力学40学时2学分第一学期机电一体技术及应用40学时2学分第一学期运算机数控技术40学时2学分第一学期压电驱动基础理论及应用40学时2学分第一学期4、选修课:详见附表二。
机械工程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企业实习
安排研究生进入企业实习,了解机械工程领域的实际工程技术和业务流程。
工程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提高研究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科研实践
参与科研项目
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或团队的科研项目,培养其科研素养和 团队协作能力。
学术交流
支持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其 学术素养和表达能力。
专业学位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具有从事工程技术领域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为国家 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支撑。
专业学位的国际接轨
国际上,专业学位已成为工程技术领域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与学术学位并行发 展,有利于提高我国工程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机械工程专业的定位
培养目标
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机械工程基础理 论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机械工程领域中的设计、制造、研 发、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教育方向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成为大学教师、科研机构研究员、工程教育 工作者等,具备教学、科研和组织管理能力。
创业方向
自主创业,创办公司或担任公司高管,具备创新、创业和管理能 力。
前景展望与挑战
前景展望
机械工程领域不断发展,技术不断创新,为机械工程技术人 员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国家对机械工程领域的支 持力度不断加大,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实践教学不同
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更加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制、案例式、研 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注重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03
培养方案与培养要求
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机械工程 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具有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和研究新理论 、新方法的能力,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 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工程开发、产品设 计、生产制造、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 人才。
机电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说明
机械工程(专业代码:080200)(201109版)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创建于1952年,是我国首批有权授予硕士学位学科之一,1998年获得我国首批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
覆盖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和车辆工程等4个二级学科,其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和机械设计及理论为国家重点学科。
设有振动、冲击、国家重点实验室,设有制造技术与自动化、计算机集成制造、汽车设计与制造、机电控制、机械工程设计与自动化、图形技术及CAD、机电设计及自动化技术、生命质量与机械工程、机器人、知识工程等10多个研究所。
一、培养目标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能系统、深入地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发展动态和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
能开展具有较高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科研工作,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成果。
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080201): 1)现代制造系统的建模、控制及仿真技术 2) CAT诊断与控制 3)精密加工及其测试 4)特种加工 5)数控技术6)制造装备自动化 7)拟实产品开发技术 8)现代制造工艺 9)生产与服务系统工程(含系统建模、质量及可靠性、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080202): 1)机电系统智能控制和人-机结合智能系统 2)机器人学及应用工程 3)机械CAD/CAM和专家系统 4)流体传动与控制 5)移动机器人及多智能体的控制 6)微操作机器人系统 7)机电系统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080203): 1) 仿生设计 2) 实时机器视觉 3) 摩擦学原理与应用 4) 高速、高精度智能控制 5) 机电系统进化设计 6) 计算机造型与图形处理技术 7) 智能机械与传感技术 8) 机械振动理论及其应用 9) 机械振动噪声分析及智能控制10) 机械故障诊断 11) 振动与波的利用 12) 旋转机械动力学;车辆工程专业(080204): 1)轿车数字化开发及整车系统集成技术 2)轿车车身平台设计理论与方法 3)轿车虚拟样机技术 4)车身工艺设计数字化与制造质量控制 5)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6)车辆故障诊断与总线技术 7)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8)客车与特种车辆技术 9)车内声环境预报与控制 10)车外噪声分析与控制 11)车辆碰撞动力学与安全 12)车内振动环境与舒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及理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08级研究生开始使用)
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
一级学科:机械工程
二级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代码: 080203 )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
二、本学科情况介绍
广州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是广州大学重点建设学科。
学科队伍中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博士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80%以上教师都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
本学科是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建设而形成的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形成了绿色设计与制造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设备的可维修性设计与管理以及机电控制中的人工智能技术4个研究方向,这三个方向跨越机械、计算机、管理与控制,交叉于工业装备的设计,形成了有机的整体。
学科带头人刘晓初教授/博士,现为广东省机械设计与生产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自动化学会理事。
绿色设计与制造技术:涉及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装备研究,强调在设计制造过程中的环境友好、资源节约。
在机械绿色设计与制造理论、微电子机械、光机电一体化、模具绿色数字化制造技术、汽车/特种滚动轴承设计与加工理论、太阳能综合利用及节水灌溉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近年发表论文60多篇(被SCI、EI等收录10余篇)完成科研项目20多项,科研经费300多万元,获国家专利10余项,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一次。
本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刘晓初教授。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突出机械科学和信息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的交叉与结合,在机械系统建模理论、软件开发和工程应用等多方面开展了多层次研究,在反求工程、模具数字化制造技术、汽车/特种滚动轴承设计与加工理论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实用性研究。
近年发表论文50多篇(被SCI、EI等收录10余篇)完成科研项目20多项,科研经费200多万元,获国家专利10余项,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一次。
本方向的学术带头人陶建华高级工程师,主要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多项省、市级计算机辅助设计、反求工程方面的科研项目。
设备的可维修性设计与管理方向:根据企业设备维修与管理的需求,开展了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理论与应用、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等的研究,并已渐成体系,在众多大型企业获得推广应用。
近年来承担省科技计划项目2项,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各类横向课题15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
出版各类专著15部,论文150篇。
本方向的学术带头人郑文副教授/博士,现为广州市优秀青年专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机电控制中的人工智能技术方向:针对工业过程中的复杂控制对象,研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控制方法,在人工神经网络智能控制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在国内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了科研论文30多篇(被SCI、EI等收录9篇);在研科技项目6项,其中市级项目2项、国防项目3项,合同经费90万元。
本方向的学术带头人舒怀林教授/博士,是广州市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P(比例)、I (积分)、D(微分)神经元的概念,提出了PID神经网络的架构和相关基本理论,并将PID神经网络成功地应用于复杂系统控制,获国家专利4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
三、培养目标
本硕士点的研究生应在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中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在力学(特别是动力学)、摩擦学、强度理论及设计理论方面有坚实的基础;在CAD技术、计算机编程、机械参量测量、设备维修与管理、机电控制理论以及文献阅读方面有较强的基础;在机械零部件的冷热加工及装配工艺、电工学、电子学、企业管理、人工智能技术以及文献阅读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学科的外语文献资料;具有从事设计、实验、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可以在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和工矿企业承担教学、科研、产品设计与开发及管理等方面工作。
四、培养方式
参照《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执行。
六、课程设置与要求
见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七、课程教学大纲
见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八、学位论文
参照《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执行。
九、答辩与学位授予
参照《广州大学学位授予细则》执行。
十、必读和选读书目
绿色设计与制造技术
谢友柏.谢友柏文选--摩擦学现代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刘光复. 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
吕仲文.机械创新设计.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温诗铸.摩擦学原理.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张鄂.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北京: 科学出版社
黄国权.有限元法基础及ANSYS 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徐灏主编.机械设计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年
朱孝录.齿轮承载能力分析.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陈立周. 机械优化设计.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5年
周培德.计算几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孙家广.计算机图形学.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童秉枢.现代CAD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徐灏主编.机械设计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年
余俊等.优化方法程序库OPB-2. 原理及应用.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
唐泽圣.计算机图形学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
David. F. Roges,New York,Springer—Verlag.计算机图形学基础的程序基础.1985年
周培德.计算几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设备的可维修性设计与管理方向:
钟秉林,黄仁 .机械故障诊断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温诗铸.摩擦学原理.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虞和济.设备故障诊断工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
李葆文.机电设备诊断原理与技术.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
Alan wilson(英).企业设备资产维护管理――发展策略与改善运行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李葆文.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从理论到实践.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年
机电控制中的人工智能技术:
王建华,黄河清.计算机控制技术.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李人厚.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
王士同.神经模糊控制系统及其应用,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8年舒怀林.PID神经网络及其控制系统.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
蔡自兴.人工智能控制.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杨耕.电机与运动控制系统.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吴瑞祥.机器人技术及应用. 北京:北航出版社,2003年
王占林.近代电气液压伺服控制.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