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心】2015届河南省郑州智林学校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河南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文学经典的重构指的是通过对现有的文学经典的阅读和阐释,在获得新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对现存的经典书目进行修订使之变得更加完善和实用。

因此,文学经典的重构不是把现有的经典推倒重来,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增添与删除,从而接纳被历史确认了的新的经典,剔除被历史证明为不是经典的作品。

通过重构,文学经典才能与历史同步,文学经典的书目才会变得完备和可靠,文学经典的质量才会得到保障。

事实上,重构最大的作用在于增补和删除,增补主要针对现在而言,即把现在被视为经典的作品补充进去。

删除主要针对过去而言,即把过去误认为是经典的作品从经典书目中清除出去。

因此,这一重构的过程也是文学经典化的过程。

经典的确认受到文学传统、文学流派、艺术风格、审美趣味等的影响,文学经典书目实际上一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变化着。

文学作品能够变为经典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

布鲁姆认为,作家及其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在于“陌生性”。

他说:“一切强有力的原创性文学都具有经典性。

”原创性对于文学经典是重要的,但是我们无法据此解释那些大量被排除在经典之外的同样具有原创性的作品。

例如西方的骑士小说和我国的武侠小说,它们的陌生化特点往往让阅读它们的人爱不释手,但是它们却不能成为经典。

这就是说,布鲁姆提出的原创性标志的陌生性,难以成为文学作品经典化的标准。

布鲁姆接着又提出另一个标准:“神性与人性的爱恨纠葛”是文学作品成为经典的又一标志。

但是,无论是陌生性还是神性和人性的爱恨纠葛,都难以成为大家所共同接受的文学经典化的标准。

当我们从起源上对文学加以研究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文学作品的产生,从本质上说,完全是出于伦理道德的需要。

古今中外发现的最早文本,都与记载宗教祭祀仪式的活动有关。

在那些古老的极其简略的文字记载中,如我国殷商时代刘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就包含内容丰富的故事文本。

河南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记载/千载难逢差错/差可告慰舍弃/退避三舍扛枪/力能扛鼎B.落后/丢三落四积累/果实累累供奉/供不应求当作/螳臂当车C.童仆/风尘仆仆躯壳/金蝉脱壳露骨/抛头露面闭塞/敷衍塞责D.模样/装模作样暴露/一暴十寒横财/飞来横祸省悟/不省人事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服帖俯首帖耳留恋流连忘返B.佩戴戴罪立功壁垒金碧辉煌C.融解融会贯通启程计日成功D.置疑深信不疑星辰寥若晨星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台湾当局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他们的政治,拿台湾同胞的根本利益做筹码,做起了“台独”的黄粱美梦。

②今夏淮河地区遭受了多年不遇的大面积洪涝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各地采取了多种措施了洪魔。

③完备的法律体系,良好的执法环境,有较强法律意识的公民为经济的良好,社会的稳定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A.图谋降服运转B.图谋降伏运行C.谋略降伏运行D.谋略降服运转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苏通大桥通车后,南通真正融入了上海一小时都市圈,发展空间豁然开朗,他们发展临港大产业,打造大县市,实施大接轨。

B.在当前经济进入“寒冬”的时刻,兴业期货公司运用期货套期保值来规避价格风险,在这次金融海啸的冲击中挥洒自如,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赢得了新机遇。

C.今天看了财富人生的几个企业家的视频,发觉他们的话语中充满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才发现自己虽然大学已经读完,但胸无城府,说话很没有水平。

D.明年的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高职学生不能自恃在专业技能方面怀瑾握瑜而掉以轻心,应在具备一技之长的基础上,努力拓宽知识的广度,增强就业竞争力。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英国制定严密的安全保卫措施,提升安全警戒级别,并动员大量警力参与安全保卫工作的原因,是由于担心布什访英期间发生恐怖袭击。

河南省郑州智林学校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pdf

河南省郑州智林学校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pdf

河南省郑州智林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 “沙滩文化”研究 遵义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曾祥铣指出,明末播州改土归流促成的文化勃兴,为沙滩文化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南明时期文化精英萃集而形成的多流汇聚局面,为沙滩文化作出了重要铺垫;清初黔北地域文化的融聚成型,是沙滩文化的直接前奏。

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理事黄万机省社科院副研究员龙平久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固知崔枢办之自当有计,非公所知枢果拒却圆朗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A.本文通过回忆母亲在苦难日子里顽强生活的气与信念及对我的启悟与激励,表现了母亲的坚韧、勤劳、朴实与伟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由衷感激和尊敬。

B.文章第二段,体现了母亲不逃避困难和不幸,乐观顽强面对困难,让我敬佩。

C.本文教育人们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行为那是可以理解和可行的。

D.作者认为许多母亲一样的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E.文章写了爷爷、父亲都“严厉地批评了我”,目的是为了反衬母亲对自己教育的缺失,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母亲只顾用自己的勤劳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无暇顾及我。

(2)文章第①段,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描写很有特点,试简要分析。

(6分) (3)第③段的画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

”在行文上有何作用?(6分) (4)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6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韩美日三国安理会增加新的对朝制裁内容,其中包括强化对朝鲜在公海上货物的监视和禁止与朝鲜特定银行进行交易等。

2015届高三级部12月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2015届高三级部12月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2015届高三级部12月阶段考试语文试卷2014.12.15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70分,第Ⅱ卷80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水诗考略①中国古典山水诗究竟源于何时?近人范文澜说:“写作山水诗起自东晋初庾阐诸人。

”这话不无根据,写作山水诗形成一种潮流、一种时尚,的确是在东晋时期,《兰亭集》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②东晋出现大量的山水诗,主要是纷乱的国情使然。

东迁的文士几乎都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慨叹,加上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失落感愈来愈沉重。

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于是流连山水,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以至蔚然成风。

另外,在新的哲学思潮如玄学的冲击下,汉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孔子”的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于是出现“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法自然而为化”(阮籍)之类的主张。

“自然”指宇宙自然规律,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则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规律,也就成了师法的对象,成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

③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所谓“知者”,就是智慧之人;“仁者”则是仁义之人。

为什么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朱熹的解释是:“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

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

”原来,知者、仁者的品德情操与山水的自然特征和规律性具有某种类似性,因而产生乐水乐山之情。

④另外,与山水亲近还可丰富知识,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以及模山范水的能力。

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

“读万卷书”正好可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

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便可持山水诗集为“卧游”之具,作纸上的观瞻。

这间接得到的知识和印象,与亲身所历、亲目所见自然隔了一层,但收获往往更快捷,也更精粹。

高三12月份月考语文试题.doc

高三12月份月考语文试题.doc

高三12月份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试题共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分别为132分和18分。

所有答案都答在答题卷上。

凡单选题多选都不给分。

不在规定位置答题不给分。

第一部分必考题(1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5分)中药能遏制寄生虫抗药性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新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报告说,经过十多年的研究,一种基于中国传统中药——青蒿素研制出的药物能有效遏制疟疾寄生虫的抗药性,他们认为这种新药也许能革命性地改变疟疾的治疗方法。

世界上每年有3亿人患疟疾,其中100万人因此死亡。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氯喹成为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之一,但在非洲和亚洲,疟疾寄生虫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等药物越来越具有抗药性。

青蒿素是植物青蒿的提取物。

中国的古人在数千年前就开始用青蒿作为处方药治疗疟疾,它还有明显的退烧功效。

科学家一直在研究青蒿素杀死疟原虫的机理。

部分研究人员认为,青蒿素中有一种名为氧化氢桥的化学结构,它在被铁离子分解后会形成活跃的自由基,能够对一系列蛋白质及其它的生物分子展开攻击,这种攻击对寄生虫而言是致命的。

另外一种观点是,与氯喹的工作原理类似,青蒿素能够阻断寄生虫消耗人体血红蛋白时产生的有毒副产品血红素在体内的传输。

基于青蒿素中的氧化氢桥分子杀死寄生虫的特点,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瑞士热带研究所、澳大利亚维多利亚药学院等的研究人员合作,对青蒿素的这种分子进行了轻微的改变,由此制成了新药RBx-11160。

这种药只需要服用三天,它简单的结构让其生产成本比原来便宜80%。

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的Yuanqing Tang参与这种药物的研发,他说:“我们希望能证明RBx-11160对治疗疟原虫类的抗药性是有用的。

”Tang和同事的方法是对青蒿素中的氧化氢桥分子进行了修饰,在其中增加了一个化学基,从而让这种分子制成的药物能够溶于水且更加稳定。

河南省郑州盛同学校2015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

河南省郑州盛同学校2015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一场名为“ALS冰桶挑战赛”的活动正在互联网线上线下如火如荼地进行。

活动规则极为简单,挑战者要么在24小时内向美国ALS(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公益协会捐出100美元,要么往自己头上浇一桶冰水,并录下视频上传至网络,同时向自己的三个朋友发起挑战。

②关于“冰桶挑战”的起源,一个广为认可的说法是,美国一位身患ALS的波士顿大学棒球手弗雷特及其朋友们发起了这项活动。

活动的目的在于筹款,并让世人对这种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有更多的了解。

据悉,目前针对ALS没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患者存活期一般是2至5年。

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就是ALS病的患者。

③借助于社交网络的力量,“冰桶挑战”迅速传播。

美国《大西洋月刊》15日称,Facebook上参与这个话题的网友已达1500万人次。

参与者包括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金刚狼”休·杰克曼、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等。

名人效应带来连锁反应。

短短两周内,ALS协会已经收到近400万美元的捐款,是2013年同期的4倍。

不过“认怂”的名人也有。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被点名后,并没有选择湿身,而是选择用捐款来支持该活动。

这几天,这桶冰水已浇至中国。

在新浪微博上,“冰桶挑战”是排名第一的热门话题,短短几天,阅读量已达数亿。

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优酷土豆CEO古永锵、奇虎董事长周鸿、百度董事长李彦宏等都完成了各自挑战。

可以想象的是,国内掀起的“冰桶”热,动静也不会小。

④然而,在“冰桶”热背后,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舆论。

一部分网友不屑于一些名人在传播公益的同时夹带“私货”,批评该活动是炒作多于公益;另一部分网友则认为,不管形式如何,只要达到目的就好。

笔者以为,单从宣传角度来看,该活动确实达到了目的,让更多人了解这一病症,唤起世人的同情心。

河南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师旦字潜叔,枢密副使稹之从子。

美容仪,身长六尺。

少年颇涉书史,尤刻意刑名之学。

用稹荫,试将作监主簿,累迁宁海军节度推官。

知江山县,断治出己,吏不能得民一钱,弃物道上,人无敢取。

以荐者改大理寺丞、知彭城县,迁太子右赞善大夫,移知康州。

侬智高破邕州,顺流东下,师旦使人觇贼,还报曰:“诸州守皆弃城走矣!”师旦叱曰:“汝亦欲吾走矣。

”乃大索,得谍者三人,斩以徇。

而贼已薄城下,师旦止有兵三百,开门迎战,杀数十人。

会暮,贼稍却,师旦语其妻,取州印佩之,使负其子以匿,曰:“明日贼必大至,吾知不敌,然不可以去,尔留,死无益也。

”遂与监押马贵部士卒固守州城。

召贵食,贵不能食,师旦独饱如平时;至夜,贵卧不安席,师旦即卧内大鼾。

迟明,贼攻城愈急,左右请少避,师旦曰:“战死与戮死何如?”众皆曰:“愿为国家死。

”至城破无一人逃者。

矢尽,与贵俱还,据堂而坐。

智高麾兵鼓噪争入,胁师旦,师旦大骂曰:“饿獠,朝廷负若何事,乃敢反邪!天子发一校兵,汝无遗类矣。

”智高怒,并贵害之。

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

师旦遇害时,年四十二。

柩过江山,江山之人迎师旦丧,哭祭于路,络绎数百里不绝。

同时有王从政者,以东头供奉官、阁门祗候,与侬智高战于太平场,被执,骂贼不已,至以沸汤沃之,终不屈而死。

赠信州刺史,录其孙二人。

(节选自《宋史•忠义一》【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B.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C.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D.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子指同曾祖父不共父的平辈兄弟——从祖兄弟、从父兄弟——的孩子,称为从子。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语文含解析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语文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郑州市高三(上)12月月考语文(答案在最后)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中国诗歌史上,盛唐是最令人神往的诗歌鼎盛时代。

陈子昂、李白、高适、杜甫等诗人相继高扬“风骨”传统,使“诗具风骨”成为盛唐诗歌的共同特征。

那么,何谓“风骨”根据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阐释,“风骨”主要指作品中所具有的“气”和“力”,即作品中蕴含的精神气质和文辞气韵。

此后,“风骨”既含有道德修养、人格气质方面的内涵,亦成为诗歌的一种审美标准。

在历史的衍化中,“风骨”早已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与发扬“中国风骨”应是题中应有之义,这也是新时代语境下每位诗人需要思考的新课题。

诗歌在内涵上需要建构中国风骨。

“风骨”首先属于道德范畴,古代“风”所蕴含的教化之义,是对诗歌所具有的诗教功能的肯定。

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由于“躲避崇高”“崇俗”“崇私”等诗歌口号的提出,不少诗歌在内容上所呈现的是自恋与矫情的“小我”情绪,以暴露个人生活隐私为内容,让诗成为日常生活的流水账记录,轻浅琐碎,没有思想、内涵和意义,将诗本来应该拥有的典雅、崇高彻底解构,其恶俗轻艳让人不堪卒读。

曾卓《悬崖边的树》一诗中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食指《相信未来》一诗中蕴含的坚定信念,吉狄马加《我,雪豹……》中对人类生态、人与自然关系的忧虑,等等,这些诗歌都具有深刻的教化作用,是现代风骨的典型特征。

新时代的新诗需要延续中国风骨的血脉,创作出充满正气、崇高,具有神圣内涵的佳作,建构新时代的诗歌风骨。

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2015-2016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表达题),满分 150 分,测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 ( 基础题、阅读题 ) 和第Ⅱ卷 ( 表达题 ) 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势必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条形码填涂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选择题答案依据题号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将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给监考教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题 3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过去 30 年,中国创建的经济奇观此刻正与令人咋舌的老龄化现象相伴而来。

过快的老龄化速度正成为中国经济增添的最大挑战。

当前,中国有 13.5 亿人口,并在连续保持增添,但中国人口总数估计到2030 年左右将开始迟缓减少。

要认识到老龄化对中国的影响,能够先看看劳感人口与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比率。

1979 年中国开始市场化改革时,劳感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率约为7∶ 1,当前这一比率约为 5.5 ∶ 1。

到了 2035 年,劳感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率将骤降至 2.5 ∶1。

其余,劳感人口的年龄散布也很重要。

过去的研究已经证明,30 岁到 40 岁的工作人口最有生产力和创新能力,而这正是所谓的“中国人口盈余”的基础。

1979 年改革此后,劳感人口的增添速度向来快于人口老化的速度,但从2015 年开始,这一趋向将发生逆转。

到2035 年将有 1.5 个年龄较大的工人(50 到 64 岁 ) 对一个年青工人(15 到 29 岁 ) 。

这一趋向在低龄人口中也是这样,中国小学再生从1995年的 2 500万降落到了2008 年的 1 670万。

这表示,中国正面对着与韩国、澳大利亚和西欧其余国家相同的老龄化处境。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主假如因为人均寿命的明显增添和生育率的急速降落。

1980年中国的人均寿命不到65 岁,当前是75 岁; 1980年每个妇女均匀生育 2.63 个孩子,2011 年这个数字只有 1.5 。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1卷l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每空3 分,共9 分)每年农历7月初7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即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媒体给予了相当热情的关注,商家也借此推出种种“情侣消费”,回归传统的热潮似乎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灵魂附体”的感觉,人们也似乎感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

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

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过传统节日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

尤其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

虽然,在近代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既被当作封建社会的“余孽”而遭排斥,也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而受清算。

但是,传统文化作为人们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并不会轻易消散。

因而,当下对传统节日的倡导,重点不在于恢复一些旧有的仪式,而在于发现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

正如人们所言,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这是文化上的自信和自觉。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都内含有一种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

这不仅意味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而且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然而,现实中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

这几年,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怪象:一方面,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传统文化热得“一塌糊涂”;另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却频遭破坏,悲剧一次次上演。

河南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正值“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

基于对这一现象的担忧,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巩固封建统治,孔子提出了如下思想:“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论语·季氏》)一些人把“寡”解为土地财产少当是误读,所谓“寡”类似于老子“小国寡民”中的“寡民”。

孔子的“贫”是指土地和财产少。

孔子的“均”应有两解:一是“平均”,如((荀子·君道》:“以礼分施,均编而不偏”;二是“公平”,相当于《管子·形势》所言“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小大莫不载。

这段话经常被当作儒家宣传平均主义的经典表达加以批判。

有的学者指出,社会财富分配的公正合理,确实是社会稳定的前提之一,但孔子“患不均”之正确,并不能证明“不患贫”之合理;“均无贫”不合事实,“不均才贫”更不合逻辑;“均”是分配形式,“贫”是财富多少,财富分配之均与不均,与财富之多少没有关系。

“不患贫”是危险的,因为“贫”正是“不安”的首要原因;物贫则人争,争则不安;人所争者,正是这不足之物。

“均无贫”彻底的没逻辑,其极端形式是人人都是零,也就不是贫;而人人都是零,均是绝对均了,但贫还是贫。

这番言论虽不乏深刻,但存在诸多误解。

不能脱离特定的语境加以解释。

要知道,孔子这段话是针对季康子掌权者之流通过对外战争攻伐等不义手段掠夺土地和人口而讲的,不是泛泛而论。

他分别把“均”、“和”、“安”和“贫”、“寡”、“倾”当作两种价值,“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表面上看是只追求平均、安定而排斥土地和人口的增加,其实不然,他不过是强调通过采用“均”、“和”、“安”的手段和途径达到解决“贫”、“寡”、“倾”的问题。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2015届郑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预测卷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2015届郑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预测卷

2015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卷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试卷综析】本次高三语文试题总分为150分,其中写作60分,阅读部分现代文,古代诗歌及文言文部分,和高考卷相同。

写作总分和高考分值相同。

总题量为23题,其中语言基础知识、阅读22题,写作1题,从试题难度梯度上看,试题的梯度呈现由浅入深的排列,两题文言文前一题的得分较低,作文只限定学生写供材料作文。

本次试卷涉及高中初中背诵内容。

侧重于学生古代汉语的理解、分析、综合运用,如解释文言实词和虚词,将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分析,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言语的真实用意,这些试题的设置强化了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

总体来说,这份高三质量预测语文试卷,试题题量适中,试题形式灵活,侧重基础。

【题文】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题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题文】M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建筑艺术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即实践理性精神。

世界各民族的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哥特式教堂等。

而中国的大都是宫殿建筑,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

中国祭拜神灵在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

中国建筑不重在给人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它不是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洗涤之处,而是能够居住或经常瞻仰的生活场所。

在这里,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实体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就是说,不是像哥特式教堂那样,人们一下子被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中,感到渺小恐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

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的亭台楼阁间,在这个不断的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与环境的和谐。

这种实践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的结构上,严肃、方正,井井有条。

高三语文月考(12月份)试题.doc

高三语文月考(12月份)试题.doc

高三语文月考(12月份)试题第一卷(45分)一、选择题(3×15=45分)1、下列各项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①称孤道寡②拍手称快③称体裁衣④如意称心⑤尺量称称①失魂落魄②落笔生花③落花流水④光明磊落⑤落拓不羁①塞外风光②塞翁失马③敷衍塞责④险关要塞⑤填塞漏洞①哄堂大笑②一哄而散③哄抬物价④闹事起哄⑤哄骗他人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僚倒藏拙蝇营狗苟狐死首丘谛造恣睢暴戾恣肆独出新裁腌渍超升笔下超生大坝合龙浩瀚涵养凭心而论毋伤其类3、依次填入画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阿富汗在历史上____外族的侵略,又处于十分复杂的地缘政治____之中。

塔利班政权倒台之后,阿富汗国内各派政治力量为了国家的未来必须进行必要的妥协与和解,从而找到使他们相互____乃至____在一起的政治解决办法。

否则,阿富汗势必重新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成为欧亚大陆最具威胁的“火药桶”。

承受格局协同凝结备受局势协同凝结备受格局协调凝聚承受局势协调凝聚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法律,____会专制主义盛行,____会无政府主义猖獗;法律可以保证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事业稳定、协调、持续的以展。

____法律和道德的相互渗透作用,通过立法和执法,____可以促进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的建立、发展和完善。

要么要么由于还不但而且由于还要么要么既然就不但而且既然就5、、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短短的三天考察,对开发区的印象终究是浮光掠影,但考察者无不坚定了走改革开放之路的信心。

如果对中国政府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他在填报高考的第一志愿时,又想报北大,又想报南大,总是见异思迁。

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6、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目前,在我市实行教师聘任制是有条件的。

这批种子保管没问题,我们的工作是一流的。

【恒心】2015届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扫描版】

【恒心】2015届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扫描版】

语文·答案一、(9分,每小题3分)1.B。

(制作筷子的材料,最主流者为木材和竹子,春秋时期便已有牙箸、玉箸,秦汉时期有铜箸、铁箸,盛唐时有漆箸、金箸、银箸、象牙箸等,发展至今,制材可谓是五花八门。

)2.D。

(筷子古名曰“箸”,“箸”易名为“筷”有成说,与民间讳俗有关。

民间讳言“住”,故更之为“快”,又因筷子多以竹制成,就在“快”字头上添“竹”字头,“筷”字乃成;近代汉语中,单音节名词有向双音节名词发展的趋势,于是“筷子”应运而生。

)3.C。

(“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不是因为筷子只应该“大朴胜华”,而是箕子见微知著,从殷纣王使用象牙筷子吃饭一事推想到纣王可能由此骄奢淫逸,一发而不可收,终至亡国身死的结局。

因而箕子感到很可怕。

)4、答案:C解析:趣,催促。

5、C6、B解析:是前任县令中有三个因此受到牵连,其中一个还因为受牵累死去,江皋慨然承担所拖欠的赋税,让前县令离去,让牵累死去的县令的妻儿回了家。

7、(1)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安抚他们很容易,如果威逼,就会使他们跑到楚地去依靠强盗了。

(“辈、迫、走、藉”各1分,大意1分。

)(2)(江皋)呵斥他们停下来,审问得到实情,立刻捆绑起来送到大帅那里斩首示众,从此驻军纪律严明.没有谁敢危害百姓了。

(“斥止、验问、徇、由是、肃然”各1分) 【参考译文】江公讳皋,字在湄,号磊斋,世代居住在桐城的龙眠山下。

性格机敏聪慧,二十岁那年在乡里被举荐,不久,成为进士,任瑞昌县令。

瑞昌隶属于九江,依山带湖,百姓疲乏且盗贼猖獗,拖欠赋税很久了。

江公到的时候,以前在九江任职的县令因犯此罪被抓的总共有三批,其中前任因为所欠赋税累积太多要被处死,他的妻小不能回家,江公毅然决定上报府邸,补上所拖欠的赋税,全部免除了他的罪责,令其妻小回家。

县郭合并河流,河岸崩塌堵塞旧道,江公捐赠俸禄并提倡集资建筑堤坝完成此项工程,百姓称其为“江公堤”。

当时闵.楚情况危急,瑞昌与楚相临,怀有歹意的人趁此抢劫行窃,官吏提议发兵剿灭他们,江公说:“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安抚他们很容易,如果威逼,就会使他们跑到楚地去依靠强盗了。

2015届高三级部12月阶段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2015届高三级部12月阶段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12月阶段考试语文答案1.D(D项是从阅读者的角度表达的,不是山水诗形成的原因。

)2.C(张冠李戴,用“读万卷书”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的是阅读者,不是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

)3.D(表述太肯定绝对,原文是“几乎达到”。

)4.A(县军:即“悬”军,深入敌境的孤军。

)5.C(“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

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

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判断的关键:1、“畏”的宾语;2、“县”通“悬”,“县军”为“曹仁”的谓语;3、“乘利而进”的主语。

)6.A(温恢不是一向乐善好施,他是看到国家将要发生变乱,认为聚集财富是没有用处的。

)7.(1)(我)非常想让你留在我身边,只不过认为没有扬州的事情重要。

(采分点:省略句、甚、亲近、顾、以为。

每点1分。

)(2)这一定是襄阳的急难,想要让众将前往,不下令让众将紧急前往的原因是不想惊动远方的军队。

(采分点:必、(襄阳之)急、赴(使动)、所以(……的原因)、远众(名词)。

每点1分。

)参考译文:温恢字曼基,是太原郡祁县人。

父亲温恕,任涿郡太守,去世的时候,温恢十五岁,送丧回乡,家里十分富有。

温恢说:“世上刚刚开始大乱,要这么多钱有什么用呢?”一下子把家财全部散出给自己宗族的人,帮助他们振兴家业。

州里认为他的作法高尚,把他同州里的先贤郇越相比。

温恢被推举为孝廉,作过廪丘县长,鄢陵、广川县的县令,彭城、鲁城的相,所在的地方对他有好评。

又入朝作丞相主簿,出任扬州刺史。

太祖曹操对他说:“我非常愿意让您在我身边做事,但又认为扬州的事情更为重要。

《尚书》上说‘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大臣如果良好,那么诸事都会安宁’。

是不是需要让蒋济来担任治中辅助您呢?”当时蒋济正任丹杨太守,于是便下令让他回到扬州。

曹操又对将军张辽、乐进等人说:“扬州刺史温恢通晓军事,进退要和他共同商议。

”建安二十四年(219),孙权统兵攻打合肥。

那时候各州都屯兵守卫,温恢对兖州刺史裴潜说:“这里虽然有贼兵,但还构不成威胁,所害怕的是曹仁的征南部队遭遇变故。

河南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诗人你要“掌声”干什么?张建平中国当代诗人大都有一个情结,就是娇情。

文本的口水话泛滥之后,情感似乎成为珍惜物,不仅需要憋出来、强生出来,甚至需要“变”出来。

诺贝尔文学奖被鲍勃·迪伦收获,又刺激了下中国诗人的神经,似乎,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仰望星空”,在一腔望月的诗意中,总应该寻求到些许的心理平衡,却总伴随着失望。

仰望星空不能指责,这是诗歌的前提,但真的能看到什么,什么精神之纯粹能够积淀在中文诗歌的经脉中,的确应该冷静地思索一下了。

其实,迪伦的诗歌翻译得不好,用中文语境来看,没得深意。

这就是语言语境的问题。

莎士比亚的诗歌也如是,英文语调、感染力、诗歌韵律非常强悍,直指内心。

在中文语境下,当代诗歌与我们中国古典诗歌相差十万八千里,这应该是公认的事实。

获得诺贝尔奖的迪伦能够把情感融入诗歌、歌词的文本能力应该可以讲得到了评委不同语言语境的公认,不应产生异议,虽然,我仍然不喜欢中文翻译的他的诗歌。

中国古典文学,包括诗歌的内质、核心、风格、情调在哪?其实刘勰的《文心雕龙》里写的很清楚,“文以载道”,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文学创作的命脉,一千多年来,包括八股文在内的文本演绎出来的文章,判其立意、立论、立章大都出于此,文用气长,文以胆论,无气无胆,绝非文章,那是说话,那是口水。

喷在文坛里,那是痰盂。

而“文以载道“如何呢?真正的“载道”是顶天立地,吸天地之大气,壮人生之伟胆。

直面人生世界之苦难,直面人生社会之丑恶,人行仗义,文书真镜。

文人、诗人的痛苦应该积淀大众之苦难,胸怀天下,诗人的情怀应该“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诗人的笔法文脉应该可以气贯山河。

这个世界,不可能没有苦难,当诗歌可能寄情寄怀的时刻,直指内核,才是文学诗歌的精髓。

描写、刻画、揭露丑恶,同情苍生,才可能有文之胆气。

【恒心】2015届河南省郑州智林学校高三12月月考数学(理科)试题及参考答案

【恒心】2015届河南省郑州智林学校高三12月月考数学(理科)试题及参考答案

河南省郑州智林学校2015届高三12月月考数学(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在复平面内,复数323Z i i=+-对应的点位于 ( ) A .第四象限 B .第三象限 C .第二象限 D .第一象限 2.已知集合1|lg x M x y x -⎧⎫==⎨⎬⎩⎭,{}2|23N y y x x ==++,则N M C R )(( )A .{x |0<x <1}B .{x |x >1}C .{x |x ≥2}D .{x |1<x <2} 3.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0<x 时,f (x )=x x e -- (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则(ln 6)f 的值为 ( )A .ln6+6B . ln6-6C . -ln6+6D .-ln6-64.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n 前项和为n S ,其中10150,25,n S S S ==则取得最小值时n 的值是( )A .4B .5C .6D .75.过抛物线2y =4x 的焦点F 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点O 是原点,若|AF |=3,则△AOB 的面积为( ) ABCD .6.执行右边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S 是127,则判断框内应该是( )A .n≤5B .n≤6C .n≤7D .n≤87.设变量,x y 满足⎪⎩⎪⎨⎧≥-+≥-≤-+030201825y x y x y x ,若直线20kx y -+=经过该可行域,则k 的最大值为( )A.1B.3C.4D.58.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且该几何体的体积是3,则正视图 中的x 的值是( )A .2B .92C .32D .39.设偶函数)sin()(ϕω+=x A x f (,0>A )0,0πϕω<<>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KLM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KML=90°,||1KL =,则1()6f 的值为正视图 侧视图xA .43-B .14C .12- D .43 10.如图,已知ABC ∆中,点M 在线段AC 上,点P 在线段BM 上且满足2,|2,||3,120,AM MP AB AC BAC AP BC MC PB====∠=︒∙若|则的值为( ) A.2- B.2 C.32 D.311-11已知H 是球O 的直径AB 上一点,AHHB =12,AB ⊥平面α,H 为垂足,α截球O 所得截面的面积为π,则球O 的表面积为A .53π B .4πC .92π D .14435π12.设()ln f x x =,若函数()()g x f x ax =-在区间(]0,3上有三个零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10,e ⎛⎫⎪⎝⎭B.ln 3,3e ⎛⎫⎪⎝⎭C.ln 30,3⎛⎤⎥⎝⎦D.ln 31,3e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请把答案填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3.已知tan()2θπ-=,则sin cos θθ⋅的值为 14.己知x>0,y>0,且 115x y x y+++=,则x+y 的最大值是______. 15. 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22002x x y e y x +≥⎧⎪-≥⎨⎪≤≤⎩,则(,)M x y 所在平面区域的面积为___________.16已知函数f (x )的导数f ′(x )=a (x +1)(x -a ),若f (x )在x =a 处取得极大值,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 (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21()n n S a n N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A MCB P(2)设131,log n n n b c a ==,求数列{}n c 的前n 项和n T .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22n n S a =-. (Ⅰ)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Ⅱ)设2log n n b a =,n c =11n n b b +,记数列{}n c 的前n 项和n T .若对n N *∈, ()4n T k n ≤+ 恒成立,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19.(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直三棱柱A 1B 1C 1-ABC 中,AB ⊥AC ,AB =AC =2,AA 1=4,点D 是BC 的中点. (Ⅰ)求证:A 1B ∥平面ADC 1; (Ⅱ)求平面ADC 1与ABA 1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20.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椭圆C :()222210x y a b a b+=>>的离心率为12,以原点为圆心,椭圆的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与直线0x y -+=相切, (Ⅰ)求该椭圆C 的方程;(Ⅱ)设()4,0A -,过点()3,0R x l 作与轴不重合的直线交椭圆P 、Q 两点,连接AP 、AQ163x M N MR NR =分别交直线与、两点,试问直线、的斜率之积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河南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中庸”不仅是建立在儒家人性论基础上的一种伦理道德观,也是一种思想方法。

作为具有具体内容的儒家伦理道德观的“中庸”由孔子首创,经过后来的儒家、特别是《中庸》一文的作者充实发挥而成熟。

但是作为思想方法的“中庸”或曰用“中”思想,则在孔子之前就已存在,儒家的“中庸”说正是从前人有关用“中”的思想发展演变而来的。

先秦用“中”的思想一直可以上溯到西周时代关于刑罚之“中”的观念。

《尚书·吕刑》里说,“士制百姓于刑之中”,“惟良折狱,罔非在中”,“明启刑书相占,咸庶中正”。

这里所说的“刑之中”“在中”“中正”,都是指执行刑罚要准确、合理、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也就是严格地符合法律(刑书)所制定的标准。

“中”是有原则的,要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原则。

求“中”,反对过与不及,反对偏与倚,都是以有一个原则为前提的。

如果不是先有一个“中”的标准、原则,过与不及、偏与倚也就根本不存在,更谈不上在它们之间搞调和折中了。

“中”不仅有恰到好处地符合于一定标准的意思,有时也可指这个标准本身。

《荀子·礼论》中所谓先王“为之立中制节”,意思就是说先王为之制立标准。

这里的“中”与“节”是一个意思,都是指标准、法度。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与“极”的含义相通。

先秦典籍里的“极”字常常可以解释为“中”。

如果我们从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意义上来理解用“中”,并知道这一标准本身亦可称之为“中”,那么,“中”与“极”的内在联系就不难解释了,因为“极”也包含标准、准则的意思。

《诗·卫风·氓》曰:“士也罔极”,所谓“罔极”,就是反复无常,没有一定的准则。

《尚书·洪范》有“皇极”一词,古人解释说:“皇,大;极,中也。

”所谓“皇极”就是“大中”,也即大准则、大法度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郑州智林学校2015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诗一定要有形式,这形式就是韵律邓加荣诗歌的特点是在韵律中运行,中国和外国,概莫能外。

这是诗歌得以流传的基本要素,越是保持韵律严谨的好诗,流传得越是久远。

反之,再好的诗如果没有韵律,也难以广泛地流传。

这正如孔子所说的:“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根据这个道理,反思我国近百年的自由体新诗,之所以缺少传诵的耐力,根本的原因就是放弃了作为诗歌这种文体的基本要素——韵律。

在新诗刚刚兴起正在探索自己发展道路之时,章太炎先生就曾明确提出诗必须有韵,坚决反对那种认为只有摆脱韵律束缚才能写出好诗的说法。

他在给曹聚仁的信中说:“必谓依韵成章,束缚情性,不得自如,故厌而去之;则不知樵歌小曲,亦无无有韵者,此正触口而出,何尝自寻束缚耶?”新诗的推出,不可否认是诗歌发展的一大进步,是适应了时代的需求。

但是从它发展至今的百年历程反思看,当时倡导新诗的先驱们,在打破统治了千百年的格律诗束缚的勇气和无畏的精神下,不免由于慎思不足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完全“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从而忽略了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即中国诗歌(从《诗经》到元曲)不管是哪一种格式都是有韵有律的,这些韵律的格式是经过千百年的锤炼才形成的。

正是由于有一定格式的韵律,诗歌才得以流传。

而倡导自由体新诗的先驱们在他们刚刚走出国门,初见外国诗歌,在外语不太精深、未能熟谙外语中音节长短、重音排列等在母语中已经约定俗成的内在规律时,会不会仅从书面上看到它句子的长短不齐和语尾的有韵无韵,便误以为外国诗歌一律是没有任何格律的自由体诗呢?而对于大多数没有去到外国、只凭译文了解外国诗歌的人,则更是以为外国诗歌天生便是无拘无束的充分自由体,就是分行的散文。

应当说,新诗至今虽然已经经历近百年的历程,但仍然处于探索与寻求更适合于自己表现形式的阶段。

历史上,每种新的诗体出现,由《诗经》到《乐府》再到格律诗、词、曲,每一次都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过程。

我认为,还是鲁迅先生说得对。

他说:“诗要形式,要易记、易懂、易唱、动听,但格式不要太严,要有韵,但不必依旧诗韵,只要顺口就好。

”鲁迅的话在五四时期推动诗歌革命,促进新诗产生时是正确的;今天,在推进新诗如何探索,如何找出更适合于自己的表现形式的过程中,仍很重要。

总之一句话,诗一定要有形式,这形式就是韵律。

至于这形式、这韵律如何铸造,如何形成,仍然亟待探索、锻铸与完善。

(选自《光明日报》2013年3月)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和外国的诗歌都一样,流传得越是久远的诗歌越具有韵律严谨的特点,因为韵律严谨是诗歌得以流传的基本要素。

B. 诗歌的基本要素是韵律,由于我国近代以的诗歌不讲韵律,所以失去了传诵的耐力,不能流传下好的作品。

C. 新诗也要有韵律,章太炎先生在新诗刚刚兴起并在探索自己发展道路时,就反对那种只有摆脱韵律束缚才能写好诗的说法。

D. 孔子曾经说过:“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诗歌,诗要讲求韵律,保持韵律严谨的好诗,才流传得久远。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倡导新诗的先驱们,具有打破统治了千百年的格律诗束缚的勇气和无畏的精神,他们推出的新诗,是诗歌发展的一大进步。

B.“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是倡导新诗的先驱慎思不足得出的认识,这样他们在打破千百年的格律诗的束缚之时,不免走向另一个极端。

C.倡导自由体新诗的先驱们初见外国诗歌,仅从书面上看到它句子的长短不齐和语尾的有韵无韵,就误以为外国诗歌一律是没有任何格律的自由诗体。

D.虽然已经历经近百年,但新诗至今仍然处于探索与寻求更适合自己表现形式的阶段,新诗的探索还要继续推进。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章太炎认为“樵歌小曲”不是没有韵律,只是这些民间小调无须刻意讲求韵律,“自寻束缚”,韵律已是触口而出。

B. 中国诗歌的韵律格式是经过千百年的锤炼才形成的,从《诗经》到元曲,中国诗歌正是由于有一定格式的韵律才得以流传的。

C.以为外国诗歌天生便是无拘无束的自由体诗歌的错误理解,或是因为刚出国,未能谙熟外语中的语音规律,或是因为没有到过外国只凭译文了解外国诗歌。

D.“只要顺口就好”是鲁迅在五四运动时期推动诗歌革命,促进新诗产生的正确观点,在今天,这个观点在推进新诗找出更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的过程中仍很重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申时行,字汝默,长洲人。

嘉靖四十一年进士第一。

万历五年,由礼部右侍郎改吏部。

时行以文字受知张居正,蕴藉不立崖异,居正安之。

六年三月,居正将归葬父,请广.阁臣,遂以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

张居正揽权久,操群下如束湿,异己者率逐去之。

及居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务为宽大。

以次收召老成,布列庶位,朝论多称之。

四维忧归,时行为首辅。

十二年三月,御史张文熙尝言前阁臣专恣者四事,请帝永禁革之,时行疏争,帝深以为然,绌文熙议不用。

初,御史魏允贞、郎中李三才以科场事论及时行子用懋,贬官。

给事中邹元标劾罢时行姻徐学谟,时行假他疏逐之去。

已而占物情,稍稍擢三人官,三人得毋废。

世以此称时行长者。

评事雒于仁进《酒色财气四箴》,帝大怒,召时行等条分析之,将重谴。

时行请毋下其章,而讽.于仁自引去,于仁赖以免。

十四年正月,光宗年五岁,而郑贵妃有宠,生皇三子常洵,颇萌夺嫡意。

时行率同列再请建储,不听。

廷臣以贵妃故,多指斥宫闱,触帝怒,被严谴。

十八年,帝召皇长子、皇三子,令时行入见毓德宫。

时行拜贺,请亟定大计。

帝犹豫久之,下诏曰:“朕不喜激聒。

若明岁廷臣不复渎扰,当以后年册立,否则俟皇长子十五岁举行。

”时行因戒廷臣毋激扰。

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言:“臣方在告,初不预知。

册立之事,圣意已定。

有德不谙.大计,惟宸断亲裁,勿因小臣妨大典。

”于是给事中罗大纮劾时行,谓阳附群臣之议以请立,而阴缓其事以内交。

中书黄正宾复论时行排陷同官,巧避首事之罪。

二人皆被黜责。

御史邹德泳疏复上,时行力求罢。

诏驰驿归。

四十二年,时行年八十,帝遣行人存.问。

诏书至门而卒。

诏赠太师,谥文定。

(节选自《明史·申时行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5.对文中画虚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B..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C..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D..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申时行因为文采受到张居正赏识,又因为为人含蓄宽容不标新立异,让张居正很放心,但申时行的为政风格却与张居正有很大的不同。

B.张四维、申时行相继执政后,依次召回被张居正贬黜的有经验的臣子,让他们担任各种适宜的职位,这样的做法得到了朝廷上下的称赞。

C.给事中邹元标弹劾请求罢免申时行,罪名是他和徐学谟结为儿女亲家。

后申时行还是借其他的奏章罢免驱逐了邹元标。

D.为了向万历皇帝施加压力,次辅许国在建议立太子的奏章中把当时休假的申时行的名字列在最前面。

申时行密上奏章说明实情,这种明哲保身的做法造成他最终被弹劾。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张居正揽权久,操群下如束湿,异己者率逐去之。

(5分)译文:(2)于是给事中罗大纮劾时行,谓阳附群臣之议以请立,而阴缓其事以内交。

(5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浣溪沙姜夔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

打头风浪恶禁持②。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③门枝。

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

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家杭州已近。

②恶:猛烈,很;禁持:摆布。

③亚:接近。

8.词的首句“雁怯重云不肯啼”,在上阕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答:9.清代评家陈廷焯说:“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

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

”(《白雨斋词话》)请结合这首词的下阕分析虚实结合的妙处。

(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诗,高适《别董大》中也有两句诗正好与上述诗句中“无故人”意思相反,这两句诗是:,。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对比手法极言秦王朝掠夺财物极尽分毫,挥霍财物却视若泥沙,这两句是“,。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的军容之盛。

第Ⅱ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近日,日本“购岛”闹剧始作俑者东京都知事石原宣布辞职并着手组建新党。

作为一个老牌右翼分子,他的每一次政治“噱头”都是为了迎合日本社会的右翼势力。

B.我们的领导干部不能像封建官老爷那样,扮官样、装官相、示官威,官气熏天,不可向迩;而应把自己当成人民的勤务员,从内心深处摆平自己与人民群众的位置。

C.今年恰逢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

大家关注杜甫是好事,但此事也折射出国人漠不关心传统文化的心态。

D.莫言在瑞典文学院的报告大厅,用一场精彩的演讲,充分展示了中国人的平实、淡定、从容、自信,让人见微知著,于“中国故事”中品味“中国精神”。

13.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3分)A.近期被网友们调侃为“中国式过马路”的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不只是行人的错,恐怕某种程度上与“路权不平等”、与数不清的“中国式国情”之间也难脱干系。

B.用“爱国”感召年轻人投身工科没有说服力,这并不是说年轻人缺少爱国情怀,或者爱国已经成为一种大而无当,而是将“投身工科”与“爱国”扯在一起存在致命的逻辑缺陷。

C.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建筑是一座城市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标志,与之紧密相关的历史传说和故事,让这座城市具有了浓厚的人文氛围和历史品位。

D.“哥是江南Style”一夜之间成为韩国最流行的时尚短语,中年歌手鸟叔极具感染力的“骑马舞”更是风靡一时,被大人、孩子们竞相模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