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思考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若干思考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若干思考近年来,随着中国各项经济政策的不断实施,少数民族地区也在加速经济发展的步伐。
然而,这些地区的发展依然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一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考。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少数民族地区往往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影响了当地的生产和生活。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和投入。
特别是公路和铁路交通,应该配套完善,打通少数民族地区与外部的联系。
二、鼓励产业升级与转型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必要途径。
在少数民族地区,应该大力鼓励对农业、畜牧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引导当地产业由传统生产向现代化制造和服务业转型。
此外,更应该积极探索少数民族地区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开发,挖掘出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新兴产业。
三、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少数民族地区相对欠发达,因此需要更多具有现代化经济管理、科技应用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政府应将相关教育培训等插项到当地组织的时间表内,通过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和引进。
同时,采用多种优惠手段,加大对留在当地生活和工作的人才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四、加强金融扶持金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应该加强对于当地金融机构的支持,通过建立政府基金、发放贷款等方式,为当地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
同时,可以通过设立保护性补贴等方式,降低当地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总之,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加以重视和推动。
政府和社会应该多方鼓励、多维度投入,通过多种政策和措施,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夯实基础、加速步伐。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_陈答才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陈答才(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摘 要]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繁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人都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理论上进行过深入思考。
在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地区;毛泽东;周恩来[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2528(2013)04-0033-006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繁荣,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作为执政的重要理念,积极致力于思考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基础。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反思和梳理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以及在这些思想指导下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 繁荣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一贯立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近代以来,各族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奴役,紧密团结,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斗争,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发展和复兴而奋斗的过程中,高度重视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党的领导人就多次论述了实现民族平等、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繁荣的思想。
1938年11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就阐明了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立场,指出:“允许蒙、回、藏、苗、瑶、夷(原文如此,应为:彝。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若干思考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若干思考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建议:1. 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重点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这些政策可以包括财政支持、补贴、税收优惠等,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进驻该地区。
2. 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交通、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的水平。
这不仅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促进产业的发展。
3. 教育培训: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当地居民的教育水平和技能素质。
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和补贴,建设更多的学校和培训机构,吸引优秀的教师和教育资源进入该地区。
4. 产业扶贫: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发展符合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产业,提升当地居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政府可以提供贷款和技术支持,引导当地居民发展种植业、畜牧业、旅游业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
5. 文化保护: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文化,提升其文化价值和影响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文化创意人才,推动文化产业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6. 民族团结:加强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
政府可以举办各类活动和节日,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和感情,减少民族间的隔阂和歧视。
7. 市场开放: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吸引外资进入少数民族地区投资兴业。
政府可以简化审批程序,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外资提供更加友好的投资环境。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综合施策,涉及经济、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工作。
政府、社会和个人都要发挥各自的作用,形成合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团结稳疆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团结稳疆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团结稳疆成为了我们国家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任务。
然而,团结稳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认真思考和有效整改。
本文将就团结稳疆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展开深入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 社会融合不到位在一些地方,由于社会文化的差异和民族群体的存在,社会融合工作不到位。
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隔阂和矛盾,这给团结稳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 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与内地的发达地区存在明显的差距。
这种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团结稳疆工作面临的一大挑战。
3. 文化认同问题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着一些文化认同问题,一些民族群体对于自身的文化传统和习俗感到不满,这也给团结稳疆工作带来了困难。
4. 恐怖主义和特殊思想滋生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恐怖主义和特殊思想得到滋生和传播。
这对于团结稳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整改措施1. 加强社会融合工作对于社会融合不到位的问题,我们可以加强宣传教育,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和认同。
可以推动多元文化的交流,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和交流。
2. 促进经济发展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们可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当地经济的扶持和帮助,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缩小与内地发达地区的差距。
3. 加强文化交流在文化认同问题上,可以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宣传和交流,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增进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4. 打击恐怖主义和特殊思想针对恐怖主义和特殊思想的滋生问题,我们可以加强地方治安的力度,打击恐怖主义和特殊思想的传播。
还可以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当地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团结稳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面对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实现国家的团结和统一。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取得团结稳疆工作的更大成就。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的原因及对策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的原因及对策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的发展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中国能更好、更快、更强的扎根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应认真研究改善中国少数民族的发展,确保中国的稳定发展。
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是加强民族团结的前提条件,是巩固国防、维护祖国统一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关键词: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原因、对策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的原因(1)自然环境恶劣。
在我国经济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大多十分恶劣,都存在交通不便,自然灾害频繁等不利因素,如青藏高原高寒缺氧,西北地区干旱缺水,西南地区大面积岩溶地区土质恶劣等等。
这些是制约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先天因素。
(2)交通不便, 基础设施落后。
据估算每百万人口拥有的公路里程数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人均GDP增长率提高0.82个百分点。
但目前西部地区交通设施存在“两低、两差、两不足”的突出问题。
“两低”:一是路网密度低,二是通达水平低;“两差”:一是道路等级、质量差,二是出海条件差;“两不足”:一是建设资金不足,二是自身发展能力不足。
这些都严重的制约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3)科技文化水平相对落后。
由于历史的原因,民族地区科技文化水平较低,西部民族地区技术进步对经济进步的影响所占比重较低。
由于文化教育落后,造成了劳动者素质相对低下,阻碍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进入,使民族地区的经济在低水平、低效益上循环。
(4)产业结构不合理,调整难度大。
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处于边远地区,社会发育程度相对滞后,地方经济以传统的农牧业为主,工业以初加工为主,第三产业有所发展。
而这种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现状又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也导致了吸引外部资金的动力不足。
因此,正在陷入“积累资金不足、技术进步缓慢、劳动生产率低下、居民收入水平低下、资金供给能力不足”的不良循环之中。
(5)经济活动中短期行为严重。
“资源换增长”的模式依然存在。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若干思考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若干思考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也越来越引人注目。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于我国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依然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因此,如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落后,这限制了这些地区的发展。
因此,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加强与中心城市的联系,便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和产品顺畅地进入城市市场,也便于城市的资源和技术进入到这些地方,为这些地方的发展提供保障。
二、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重点农业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针对这些地区的农业经济现状和特点,应该通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使得农业生产逐渐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也要加强土地整合,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三、鼓励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特色鲜明,可以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
因此,要鼓励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鼓励其与旅游业的结合,打造具有大众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
同时,也要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建设等手段,提高少数民族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四、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和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政府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其的支持和扶持。
特别是对于贫困少数民族地区,要通过免费教育、卫生保障、住房保障、扶贫项目等手段,改善当地的生活水平,并为其提供发展经济的条件和机会。
综上所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现代农业技术、鼓励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和扶持等措施,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转型与发展。
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几点思考

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摘要: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仅有利于缩小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现状,还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多元经济的发展要求彼此和谐共生的区域、产业进而精神与物质方面差距的缩小。
同时,多元社会的发展要求多元文化的共存,彼此促进、创新与合作,共同推动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在总结先前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贵州省大石乡布依族聚集地以及久长镇苗族聚集地的实地考察和调研,主要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民族经济品牌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具体的政府政策等四个方面提出针对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以为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农村;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战略;贵州中图分类号:f12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1-0291-02一、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通过推行多种经济政策,鼓励发展地方经济,以缩小长期形成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但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却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客观现实,因为这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而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又是大多数中西部省份中较为弱势的地区,它们大都存在经济基础薄弱,工业、第三产业发展比较落后的现象,因此亟需针对此类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本课题基于各民族不同的自身特色及文化资源,具体研究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和可供选择的政策,着重从长期发展战略的制定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持久而有效地发展。
二、贵州省大石乡布依族聚集地和久长镇苗族聚集地的现状课题选取贵州省修文县大石乡布依族聚集地和久长镇苗族聚集地为研究对象,在于大石乡是典型贫困、产业结构落后的农村少数民族聚集地,并地处少数民族聚集的西部省份——贵州,对其经济处于发展初期的瓶颈和制约因素的分析,能较好地为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决策提供实际性参考。
久长镇由于其良好区位优势,发展较早,各大产业发展情况俱佳,产业间优势互补。
加快兴安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考

第五, 根据兴安盟少数民族地区气候和地理特征。 果取生i 移民 蠡 的方式进行脱贫是十分必要而可行的. 但是这娶靠大量的资金挟持・ 需要国家以专顼资金方式解决。 第六. 为尽快改变少数民族地 区贫 困落后 的面貌 , 应组织童 社会力■继续扩犬扶贫帮圃力度。 第七.发展少敞民族地区台作经济是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
不通公路: 查( ) 化壹、 嘎 村 文 卫生 窒 建 设 方 面 , 无 专 项 资金 , 因 乡
应 建成的文化室也是名侮实亡, 内无设施, 空壳一个。 农村电价奇高 . 每度电价达0 7 元. . 4 是城市 电费的近两培 , 塔本毛都曝壹党支部郇书记说 , 裁们已有 了电-
维普资讯
至参与邪教组织. 给社会和本人造成不 良影响和后果。 5 社会基础设施薄弱。交通闭塞, 、 信息不畅t 能源不足, 仍然 是民族地区敷贫的一个重要原 圆。2 0 年全盟广播电视混合覆 04 盖面儿仍有1 . 鬈 1 5 的盲区 北八南三 地区还有l 嘎壹至今 。 】
途径。▲
・战 波 统 短
品 票嚣 器譬 如 器蠡 器
:墨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若干思考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若干思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是一个重要的任务,不仅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还可以促进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本文将从政策支持、产业发展和教育培训三个方面探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考。
一、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可以出台特殊的税收政策,减免或减少少数民族地区的税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前来发展。
政府还可以建立健全的金融保障机制,提供包括贷款、担保等金融服务,降低少数民族地区企业的融资成本。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交通、通信和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二、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少数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可以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政府可以鼓励当地发展以农、林、牧、渔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和投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少数民族地区还可以利用本地的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并且注重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政府可以鼓励当地发展新兴产业,如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培育和引进一批有潜力的企业和项目,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
三、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政府可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当地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改善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平衡。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技能培训的支持和投入,提高当地居民的职业能力水平,提升就业和创业能力。
政府还可以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技术和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通过教育培训,可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整体素质,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若干思考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若干思考近年来,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快速增长,然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却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仍然相对滞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思考并采取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切实可行的方案。
政府可以适当提高对这些地区的投资和资助,以确保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实践中的顺利进行,并尽量满足当地群众的实际需求。
二、发展特色产业少数民族地区的地理位置、社会文化、自然资源、传统产业等因素为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优越条件。
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的资源和社会特点,积极探索发展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这样不仅可以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增加群众的就业机会和收入。
三、提高教育水平教育素质的高低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同时由于经济水平相对较低,造成当地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不高。
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需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金和设施的改善,提高当地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并引进专业的人才为当地特色产业和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四、推进城乡一体化城乡之间的差距是造成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推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加强城乡联动,普及先进的城市化经验,为少数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政策保障加强政策保障也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政府应该制定特殊的政策措施,如鼓励政策、优惠税收政策等,以支持当地的特色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需要持续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提高教育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加强政策保障。
这些措施是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应该形成整体的实施方案,在政策层面上加以计划、推动和统筹,推动经济发展,全面发展中国经济。
关于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区域经济的思考

我 国少 数 民族 地 区 曾 经 是 我 国 中 西 部 地 区 大 规 模 三 线 建 设 的 重 要 区域 。 有 关 资 料 统 计 , 中 国成 据 新 立 以来 至 “ 五 ” 末 国家 在西 部地 区投 资 达 10 六 期 00 多 亿 元 。 原 全 国 三 线 地 区 总 投 资 的 4 % 以 上 。 能 占 0 源 、 金 、 化 工 业 等 重 工 业 , 三 线 工 业 总 投 资 的 冶 重 占 5 % 以 上 。并 且 第 一 、 三 产 业 关 联 性 不 强 , 地 方 0 第 对 产 生 的 直 接 效 应 较 弱 , 们 的 经 济 运 行 基 本 上 与 当 它 地 少 数 民族 的 经 济 活 动 相 分 离 。 不 能 很 好 的带 动 少 数 民族 地 区 经 济 发 展 。 1 4 少 数 民 族 地 区的 发 展 与 全 国相 比 差 距 有 多种 , .
业 化 对 口教 育 , 立 起 以 普 通 教 育 为 基 础 , 业 教 育 建 职
1 1 少 数 民 族 地 区 的 资 源 优 势 明 显 , 景 广 阔 . 前
民 族 地 区 主 要 是 能 源 及 矿 产 资 源 丰 富 , 我 国 在
国 民经 济 的 地 域 分 工 中长 期 被 当作 东 部 的 能 源 材 料 基 地 。据 2 0 0 0年 数 据 统 计 , 西 部 少 数 民 族 地 区 煤 中
第 4期 总 第 2 6 0 期
21 0 0年 2月
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
I n rM o g l ce c c n lg & Ec n my n e n oi S in eTe h oo y a oo
No. 4.t 06 h is e he 2 t s u
关于云南省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云南省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云南省地处西南边陲,是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也是一个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省份。
云南省拥有多样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这为云南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发展空间。
在云南省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方面,有几点思考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了解。
云南省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思考之一就是要注重挖掘和保护地域文化资源。
云南是一个民族众多的省份,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完整的传承和保护。
这些地域文化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云南经济发展的特色和亮点。
如何挖掘和保护这些地域文化资源,使其成为云南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是当前云南省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可以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传统手工艺品展销等活动,将云南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产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云南省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思考之二是要注重发展旅游产业。
云南省地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优越的气候条件。
云南省境内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多个重要旅游资源点。
如何利用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云南,成为云南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是当前云南省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可以通过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加强宣传推广等方式,助力云南旅游产业迅速崛起。
云南省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思考之三是要注重发展特色农业和种植业。
云南省是我国的重要农业大省,其种植业发达,产品品种多样。
云南省出产的水果、蔬菜、花卉等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如何进一步加强对特色农业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知名度,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是当前云南省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可以通过加强科技引导,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开发农产品衍生品,探索新的销售模式等方式,推动云南特色农业和种植业的快速发展。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提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各级政府一直重视民族问题。
创造性地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实施多种扶持政策和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对于促进国家的稳定和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分析我国民族地区发展的现状及相对落后原因,并对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展开了探索性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几点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民族经济政策少数民族指得是多民族国家中人数最多的民族以外的民族。
在我国指汉族以外的民族,如蒙古、回、藏、维吾尔、哈萨克、苗、彝、壮、布依、朝鲜、满等民族。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
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为1.13亿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8.49%左右,但分布很广。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
目前,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
①一、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现状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中西部地区则由于各种因素发展缓慢,其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东部相比差距更大。
从西部这几个省份来看,少数民族较多,并且呈现出多样化,55个少数民族,几乎全部都有在北方及西部居住的。
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不只对北方及西部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整个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也必然要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全国各个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与社会均衡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与社会均衡在多民族国家中,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确保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不仅是一种民族平等的体现,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家繁荣的重要因素。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和文化等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其他地区之间存在不可忽视的差距。
为了实现社会的均衡发展,我们需要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与扶助。
这包括增加投资,改善基础设施,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教育资源。
少数民族地区常常面临交通不便、医疗条件落后、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这导致他们在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方面处于劣势地位。
政府应该优先考虑少数民族地区的需求,加大对这些地区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以提升他们的发展水平,并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其次,多民族地区应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和优势,少数民族地区也不例外。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供贷款和技术支持等方式,推动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
这不仅可以增加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收入,还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其独特的文化遗产。
同时,政府还可以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产品进入市场,扩大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
教育也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领域。
在中国,有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教育质量不高,学生缺乏良好的教育基础。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投入,提供优质的师资力量、教育设施和教材资源。
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和语言的保护与传承,让他们有机会接受和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与传统。
通过提供优质教育,少数民族地区的年轻一代将具备更好的发展机遇和竞争力,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均衡发展。
此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互动也是促进社会均衡的重要手段。
通过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能够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协调与发展。
政府可以鼓励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旅游、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等活动,推动资源的共享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三牧”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内蒙古兴安盟实证

二、 当前 “ 三牧 ” 济 发 展 面 临 的 困难 与 问题 经
( ) 原退化 沙化 的形 势严峻 一 草
近几 年, 由于利 用失 当和过度 使 用等 原 因, 内蒙 占草 原 荒漠 化 、 化 的速 度很 快 , 重 影 响着 “ 牧 ” 退 严 三 的生 产 发展 据 有关 统计 资料显 示 : 2 0世 纪 5 — 0年代 . 区荒漠化 土地 平均 每年 扩大 16 k ;0 9 07 全 5 0 mz8 — 0年代 , 平均 每 年扩 大 2 0 m : 10k 进人 9 0年代 以后 . 漠化 的扩 展 速度 已经 达 到每 年 2 6 k : 荒 4 0 m 。在我 区的天 然草 原 中, 约 有 3 %的草原退 化 ,5 0 3 %的草 原沙化 和 3 %的 盐碱化 , 区 7 %的草原 发生 显著 的荒 漠化 , 且近 1 全 0 而 0年 来 , 草 原 荒漠化 的速度 还 在不断 地增 加 。兴安盟 则 以科 右 中旗 最具 典型 , 旗退 化 、 全 沙化 、 碱化 面积 达 6 06 盐 9. 5万 亩. 占可 利用草 场 面积 的 4 . 79 其 中 . 度退 化 面积 4 61 %。 轻 5. 7万亩 , 占可 利用 草场 面积 的 3 . 1 %。中度 退化 面 7 积 达 2 1 6万 亩 , 3. 4 占可 利用 草场 面积 的 1 % 6 重度退 化 面积达 80 . 2万亩 , 占可 利用草 场 面积 的 06 现在科 . %。
《 巴 鬲》 华 金 虫
2 1 年第 9 00 期
少数 民族 地 区“ 三牧 ’ 济发 展 情 况 的调 查 与 思 考 ’ 经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内蒙古 兴安盟实证
杜 智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关于加快施甸县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思考

的 各 项 方 针 、政 策 ,严 格 执
行 省 、市 对 民族 地 区 的 扶 持
1 4 元 的 4 % ;人 均 占 有 粮 食 86 2 30 斤 ,为 全 县 人 均 占有 粮 0公
扶 贫 等 综 合 扶 贫 措 施 ,民 族 政 策 和 措 施 ,把 扶 贫 开 发 工 贫 困 地 区 人 民 群 众 生 活 水 平 作 与 加 强 民 族 乡 、村 党 的 建
工 作 ,在 全 县 上 下 形 成 了 党
人 口 总 数 13 上 的 自 然 村 有 /以 12 , 居 住 着 彝 族 、 布 朗 2个
族 、 回 族 、 傣 族 、佤 族 等 2 2 种 少 数 民 族 。 20 0 6年 底 , 全 县 少 数 民族 人 口 25 万 人 , 占 .5
村 的 自 然 、 民 族 文 化 资 源 情 作 领 导 小 组 , 对 扶 贫 工 作 进 别 是 少 数 民 族 特 困 户 进 行 帮 况 , 以 改 善 民 族 群 众 生 活 条 行 安 排 部 署 ,做 到 工 作 到 村 、
件 、增 加 收 入 为 重 点 , 以 区
榔 乡 大 中 村 扶 贫 综 合 开 发 项
目 、小龙 潭 易 地 搬 迁 工 程 ,
分 别 由 两 乡 的 责 任 人 负 责 项
目的组 织 实 施 和 资 金 管 理 ,
完善 了 项 目的法 人 管 理 机 制 ,
确 保 了 工 程 质 量 、进 度 和 施
工 安全 。
食 3 7 斤 的 7 % 。 民 族 地 区 得 到 较 大 提 高 , 民 族 乡 、 村 设 结 合 起 来 , 把 会 管 理 、 懂 8公 8
经济 社 会发 展任 务 艰 巨 。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若干思考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若干思考【摘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从加强政策支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民族文化保护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分析当前背景、问题意识和研究目的,本文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思考和建议,包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提高教育水平、保护民族文化传统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展望未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将迎来更好发展,但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总结思考并提出相应建议,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策支持、产业结构、教育事业、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展望未来、总结思考、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其他55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各个地区。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的不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发展不平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恶劣、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等原因,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如何有效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既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
只有通过合理的政策支持、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民族文化保护以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才能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持续稳步增长,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增强地区发展的整体实力。
1.2 问题意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一直是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虽然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资源配置不合理、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较为突出,难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相对薄弱,人才培养成为限制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
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面临严峻挑战,需要加强相关工作。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综合施策,加强政策支持,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民族文化保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取得更大成就。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若干思考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若干思考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少数民族地区地理环境复杂,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其发展的主要瓶颈。
应当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在交通、能源、通讯等方面的建设,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二、发展特色产业少数民族地区地处边疆,资源禀赋独特,具有发展独特的地方性特色产业的优势。
应当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特点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三、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扶持力度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步伐,需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扶持力度,为少数民族地区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和政策倾斜,引导和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四、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教育是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础,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当地居民受教育的意愿和能力。
注重培养当地的人才,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质量和素质,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五、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化水平较低。
应当加快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促进城市与乡村的融合发展,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六、加强政策支持七、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保护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应当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保护,挖掘和发展当地的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文化支持。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仅对少数民族地区具有重大意义,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和扶持力度,才能更好地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全国经济全面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甘肃散杂居少数民族聚集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思考

寸 午拒 音高l 亍
V16 o( 1) o1N.2 . 6 01
甘肃散杂居 少数 民族聚集 区经济社会发展 的 现 状 及 问题 思 考
、
马梅 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甘肃 省 民族 研究 所 , 肃 兰州 甘
摘
70 3 ) 300
要 : 对 甘 肃 少 数 民族 地 区 经 济社 会 发 展 现 状 进 行 实地 调 研 的基 础 上 . 析 并认 真研 究 了散 杂 居 少数 在 分
民 族 聚 集地 区 少数 民族 经 济社 会 发 展 中现 存 的 问题 , 提 出 了一 系列 合 理 化 建议 。 并
关 键 词 : 杂居 ; 散 少数 民族 聚 集 区 ; 济社 会 发展 经
中图分类号 : 171. F2 . 7 /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0 8 9 2 (0 I0 — 0 — 5 10 — 0 0 2 1 )6 0 4 0 育工程, 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平 台,促进 了优质教育 资源的共
、
散杂居少数 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 ) 一 基础设施 建设成效显著 。 一是全省散杂居少数民族 聚集 区基本实现了通乡 、 通村公路。如 , 酒泉市黄泥堡乡建成
1 0公里通村道路 建设 项 目, 使全乡道路 由以前 的“ 晴天一 身 土、 雨天一身泥 ” 的淌土路全部变成了泊油马路 , 彻底改善 了
用水 、 浇地用水 ; 污水 处理 、 生活垃圾 无害化处理 、 自来水 普 及率大幅度提 高。
得到提升 , 医护 队伍 不断壮大 , 为服务 当地群 众求 医看 病发
挥了重要作用 。 ( ) 三 特色产业发展取得一定进展 。散居少数 民族地区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思考
摘要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需要;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优化国民经济基本结构,调整生产布局;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建立多元化对外经贸体系产生重要影响。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事关全局的战略举措,也是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民族地区要积极抢抓机遇,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科学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产业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生态环境脆弱,教育落后,人才素质不高,投资力度不足等。
这些都制约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西方一位经济学家曾形象地把人才,教育,科技比喻成三驾马车,共同拉动国家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然而,少数民族地区同样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人才严重匮乏,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劳动力素质不高。
事实上,少数民族地区要发展,人才、科技、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少数民族地区也面临着挑战。
人才、科技、教育这三个问题都未曾完全解决,并且,经济全球化并非是经济上的世界一体化,相伴发生的还有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一体化。
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在的问题
1.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低。
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上的差距逐步拉大。
少数民族地区人均GDP、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储蓄、人均消费、人均收入等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交通和通讯上。
通讯线路少,质量低,整体通讯能力严重不足,通讯基础设施亟需改善。
3.产业层次低,比较效益差。
少数民族地区是全国主要的农业经济区域,而农业是效益偏低的产业。
少数民族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少数民族地区采掘工业和原料工业等资源型重工业所占比重较高,投资效益较差。
4.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市场化意识比较薄弱,市场化程度较低,体制改革相对滞后,非国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这是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之所以难以实现高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
胡锦涛总书记在阐述提高我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问题时指出:“我们正面临着并将长期面对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缩小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贫困问题,特别是不少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正是这种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之一。
”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和谐,不尽快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温饱,就谈不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因此,通过扶贫开发,缓解和消除贫困,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无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
务。
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很大程度上是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
要把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作为一个主攻方向,切实增强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打造支柱产业,发展产业集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
二是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
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抢占先机、引领未来的重要支撑。
民族地区必须紧紧把握世界产业发展新趋势,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引领民族地区未来发展的一个战略方向,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竞争力的一个战略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探索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途径。
同时,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在民族优秀文化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和旅游业方面取得率先发展。
三是加快推进特色农牧业及其加工业发展。
农牧业是不少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础和根本。
很多民族地区农业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条件得天独厚。
但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呈现“一流产品,二流销路,三流效益”的尴尬局面。
要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在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上迈出新步伐,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畜产品业、制糖工业、棉纺织业、花卉种植业等特色效益农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改善农村面貌,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是加快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是长期制约民族地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因素之一。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本出路在自主创新。
要进一步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制约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
要着力推进重大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努力在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实现新突破。
要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积极构筑人才“小高地”。
要全面落实国家对民族地区人才支持计划,为加快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五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民族地区的最大财富和最大优势之一。
民族地区生态建设既积累了宝贵经验,也有深刻教训。
当前,一些民族地区生态功能下降,环境污染问题有所突出,迫切需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要提高对生态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有力地抓好生态建设。
要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继续推广低碳技术;深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建设,构筑全国生态安全屏障。
六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
息相关。
没有相应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配套,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难以实现。
民族地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要进一步促进就业和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民族地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乌日陶克套胡:蒙古族游牧经济及其变迁[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2]伍琪凯梦催亚虹: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3]李红梅;非正式制度约束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J];湖北社会科学;2008.02.
[4]奂平清;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J];甘肃社会科学;2007.06.
[5]林桂英;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原因与对策[J];北方经贸;2007‘11 [1]罗剑. 毕节布依族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发展途径[J].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04:46-48.
[2]王兴贵. 论民族素质对布依族经济发展的制约[A]. 贵州省布依学会.布依学研究(之二)——贵州省布依学会首届年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贵州省布依学会:,1990:9.
[3]王科琼. 市场机制下布依族经济发展初探[A]. 贵州省布依学会.布依学研究(之四)——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次年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贵州省布依学会:,1993:11.
[4]李俊峰,岑红. 试论布依族传统生产性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J]. 贵州民族研究,1997,01:126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