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吸收氯化氢填料塔设计

合集下载

水吸收Cl2过程填料吸收塔设计

水吸收Cl2过程填料吸收塔设计

水吸收Cl2过程填料吸收塔设计1.设计题目Cl填料塔的设计2设计题目的工程背景:吸收是化工生产中重要的传质单元操作,广泛用于气体混合物的分离,尤其是近几年环保及生化工程中的应用更显示其重要性。

为了对该吸收装置的各个设计参数及辅助设备的选取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故本设计的选题定位2Cl吸收塔的设计。

2.设计条件入塔气体中空气含2Cl为20g/cm3干空气(标态)。

干空气温度为25℃,压力为101.3kpa,相对湿度为70%。

处理气体量4000m3/h,吸收剂为清水,温度为25℃。

出塔气体中2Cl气流量为入塔流量的2%。

3.设计内容:(1)确定吸收流程;(2)物料衡算,确定塔顶、塔底的气液流量和组成;(3)选择填料、计算塔径、填料层高度、填料的分层、塔高的确定。

(4)流体力学特性的校核:液气速度的求取,喷淋密度的校核,填料层压降△P的计算。

(5)附属装置的选择与确定:液体喷淋装置、液体再分布器、气体进出口及液体进出口装置、栅板。

4.设计方案的确定(1)装置流程的确定吸收装置的流程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逆流操作;②并流操作;③吸收剂部分再循环操作;④多塔串联操作;⑤串联-并联混合操作。

用水吸收2Cl属于中等溶解度的吸收过程,为提高传质效率,选用逆流吸收流程。

(2)吸收剂的选择吸收过程是依靠气体溶质在吸收剂中的溶解来实现的,因此,吸收剂性能的优劣,是决定吸收操作效果的关键之一,选择吸收剂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

①溶解度吸收剂对溶质组分的溶解度要大,以提高吸收速率并减少吸收剂的需用量。

②选择性吸收剂对溶质组分要有良好地吸收能力,而对混合气体中的其他组分不吸收或吸收甚微,否则不能直接实现有效的分离。

③挥发度要低 操作温度下吸收剂的蒸气压要低,以减少吸收和再生过程中吸收剂的挥发损失。

④粘度 吸收剂在操作温度下的粘度越低,其在塔内的流动性越好,有助于传质速率和传热速率的提高。

⑤其他 所选用的吸收剂应尽可能满足无毒性、无腐蚀性、不易燃易爆、不发泡、冰点低、价廉易得以及化学性质稳定等要求。

水吸收硫化氢过程填料吸收塔设计

水吸收硫化氢过程填料吸收塔设计

水吸收硫化氢过程填料吸收塔设计
1. 引言
本文档讨论了水吸收硫化氢过程中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我们将重点关注塔的尺寸、填料选择、塔顶除气系统和液体泵的选择等方面。

2. 塔的尺寸设计
塔的尺寸设计是确保吸收过程的高效性和经济性的关键。

在确定塔的直径时,需要考虑流速和气液相交换的效率。

同时,还需要根据处理的硫化氢气体的流量确定塔的高度。

这样可以确保气体在填料层中有足够的停留时间,以使硫化氢被充分吸收。

3. 填料选择
填料是填充在吸收塔中的物质,用于增加气液接触表面积,从而提高吸收效率。

根据硫化氢气体的特性,我们建议选择具有较大表面积和良好润湿性的填料。

常用的填料包括环形填料和菱镁砖填料等。

4. 塔顶除气系统设计
塔顶除气系统用于去除塔顶产生的气体,同时防止塔内的液体波动。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除气系统的排放浓度要求、塔顶流速和静压等因素。

适当设计除气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溢流损失并确保操作安全。

5. 液体泵选择
液体泵的选择是确保吸收塔正常运行的关键。

我们建议选择适用于所处理溶液的耐腐蚀材料和合适功率的泵。

此外,泵的容量应根据流量要求和泵头计算确定。

6. 结论
水吸收硫化氢过程中的填料吸收塔设计是确保吸收效率和经济性的关键。

通过合理设计塔的尺寸、选择适当的填料、设计有效的塔顶除气系统,并选择合适的液体泵,我们可以实现高效、稳定、安全的吸收过程。

建议在实际设计中遵循以上原则,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设计)目录第1节前言31.1填料塔的主体结构与特点31.2填料塔的设计任务及步骤31.3填料塔设计条件及操作条件4第2节精馏塔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42.1装置流程的确定42.2吸收剂的选择52.3填料的类型与选择52.3.1填料种类的选择52.3.2填料规格的选择52.3.3填料材质的选择62.4基础物性数据62.4.1液相物性数据62.4.2气相物性数据72.4.3气液相平衡数据72.4.4物料横算8第3节填料塔工艺尺寸的计算93.1塔径的计算93.2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及分段113.2.1传质单元数的计算113.2.2传质单元高度的计算113.2.3填料层的分段143.3填料层压降的计算14第4节填料塔内件的类型及设计154.1塔内件类型154.2塔内件的设计164.2.1液体分布器设计的基本要求:164.2.2液体分布器布液能力的计算16注:171.填料塔设计结果一览表 (17)2.填料塔设计数据一览 (18)3.参考文献 (19)4.后记及其他 (19)附件一:塔设备流程图20附件二:塔设备设计图20表索引表 21工业常用吸收剂 (5)表 22 常用填料的塔径与填料公称直径比值D/d的推荐值 (6)图索引图 11 填料塔结构图 (3)图 31 Eckert图 (15)第1节前言1.1填料塔的主体结构与特点结构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1所示: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1 填料塔结构图填料塔不但结构简单,且流体通过填料层的压降较小,易于用耐腐蚀材料制造,所以她特别适用于处理量小,有腐蚀性的物料及要求压降小的场合。

液体自塔顶经液体分布器喷洒于填料顶部,并在填料的表面呈膜状流下,气体从塔底的气体口送入,流过填料的空隙,在填料层中与液体逆流接触进行传质。

因气液两相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所以填料塔属连续接触式的气液传质设备。

1.2填料塔的设计任务及步骤设计任务:用水吸收空气中混有的氨气。

年处理5000万方氯化氢填料吸收塔设计说明书 2

年处理5000万方氯化氢填料吸收塔设计说明书 2

目录一、任务及操作条件.................................................................................................................. - 1 -1.2工艺操作条件:............................................................................................................ - 1 -二、设计条件及主要物性参数.................................................................................................. - 2 -2.1设计条件:.................................................................................................................... - 2 -2.2主要的物性参数值........................................................................................................ - 2 -三、设计方案的确定.................................................................................................................. - 3 -3.1设计方案的内容............................................................................................................ - 3 -3.1.1流程方案的确定................................................................................................. - 3 -3.1.2设备方案的确定................................................................................................. - 3 -3.2流程布置........................................................................................................................ - 4 -3.3吸收剂的选择................................................................................................................ - 4 -3.4操作温度和压力的确定................................................................................................ - 5 -四、填料塔工艺尺寸的计算...................................................................................................... - 8 -4.1物料计算........................................................................................................................ - 8 -4.1.1进料塔混合气中各组分的量............................................................................. - 8 -4.1.2混合气进出塔的摩尔组成................................................................................. - 9 -4.1.3混合气进出塔摩尔比组成................................................................................. - 9 -4.1.4出塔混合气量................................................................................................... - 10 -4.2气液平衡关系.............................................................................................................. - 10 -4.3吸收剂(水)的用量sL.................................................................................................. - 10 -4.4塔底吸收液浓度1X.................................................................................................... - 10 -4.5操作线.......................................................................................................................... - 11 -4.6塔径计算...................................................................................................................... - 11 -4.6.1采用Eckert通用关联图法计算泛点气速Fu................................................. - 12 -4.6.2操作气速的确定............................................................................................... - 14 -4.6.3塔径的计算....................................................................................................... - 14 -4.6.4核算操作气速................................................................................................... - 14 -4.6.5核算径比........................................................................................................... - 14 -4.6.6喷淋密度校核................................................................................................... - 15 -4.6.7单位填料程压降(pZ)的校核.................................................................... - 15 -4.7填料层高度的确定...................................................................................................... - 15 -4.7.1传质单元高度OGH计算.................................................................................. - 15 -4.7.2计算LK............................................................................................................ - 17 -4.7.3计算OLH.......................................................................................................... - 18 -N计算...................................................................................... - 18 -4.7.4传质单元数OG4.7.6填料塔附属高度计算....................................................................................... - 18 -4.7.7封头的选择....................................................................................................... - 19 -五、填料吸收塔的附属设备.................................................................................................... - 20 -5.1填料支承板.................................................................................................................. - 20 -5.2填料压板和床层限制板.............................................................................................. - 20 -5.3液体分布器计算和再分布器的选择和计算.............................................................. - 20 -5.3.1液体分布器....................................................................................................... - 20 -5.3.2气体进出口装置与排液装置........................................................................... - 21 -六、辅助设备的选型................................................................................................................ - 23 -6.1管径的计算.................................................................................................................. - 23 -6.2离心泵的选择与计算.................................................................................................. - 24 - 工艺设计计算结果汇总与主要符号说明................................................................................ - 25 -一、任务及操作条件1.1设计题目:年处理5000万3m氯化氢-空气混合气体填料吸收塔设计说明书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用于吸收混于空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水吸收填料塔课程设计

水吸收填料塔课程设计

水吸收填料塔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填料塔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结构特点;2. 使学生了解水吸收过程中填料塔的工作原理;3. 帮助学生理解影响填料塔传质效果的主要因素。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原理分析填料塔传质过程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实验方法研究填料塔传质效果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进行填料塔设计的初步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学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化学工艺在环保领域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化学工程学科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填料塔的相关知识,培养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其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填料塔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填料塔的定义、作用及分类,重点讲解散装填料塔和规整填料塔的结构特点及优缺点。

2. 填料塔的工作原理:阐述水吸收过程中填料塔内气液两相的流动特性,分析传质过程的基本原理。

3. 影响填料塔传质效果的因素:分析填料类型、填料层高度、气液流速等参数对传质效果的影响。

4. 填料塔的设计计算:介绍填料塔设计的基本原则,讲解塔径、塔高、填料层高度等参数的计算方法。

5. 填料塔的实验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填料塔传质实验,观察不同工况下的传质效果,分析实验数据。

6. 填料塔CAD设计:引导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填料塔结构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紧密结合教材,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内容包括教材相关章节,确保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合理。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填料塔相关知识,为实际工程应用打下基础。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实例,为学生讲解填料塔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设计计算方法,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

环保工程课程设计水吸收氨填料塔设计设计说明书 精品

环保工程课程设计水吸收氨填料塔设计设计说明书 精品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清水吸收氨的填料塔装置设计说明书一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水吸收NH3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试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用于脱除焙烧炉送出的混合气体(先冷却)中的NH3,其余为惰性组分,采用清水进行吸收。

混合气体的处理量m3/h 10800混合气体NH3含量(体积分数) 5.5%NH3的回收率不低于96%吸收剂的用量与最小用量之比 1.6(二)操作条件(1)操作压力常压(2)操作温度20℃(三)设计内容(1)吸收塔的物料衡算;(2)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计算;(3)填料层压降的计算;(4)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5)吸收塔接管尺寸计算;(6)绘制吸收塔设计条件图;(7)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二设计方案简介2.1方案的确定用水吸收NH3属中等溶解度的吸收过程,为提高传质效率,选用逆流吸收流程。

因用水作为吸收剂,且NH3不作为产品,故采用纯溶剂。

2.2填料的类型与选择对于水吸收NH3的过程,操作温度及操作压力较低,工业上通常选用塑料散装填料。

在塑料散装填料中,塑料阶梯环填料的综合性能较好,故此选用DN38聚丙烯阶梯环填料。

阶梯环是对鲍尔环的改进。

与鲍尔环相比,阶梯环高度减少了一半,并在一端增加了一个锥形翻边。

由于高径比减少,使得气体绕填料外壁的平均路径大为缩短,减少了气体通过填料层的阻力。

锥形翻边不仅增加了填料的机械强度,而且使填料之间由线接触为主变成以点接触为主,这样不但增加了填料间的空隙,同时成为液体沿填料表面流动的汇集分散点,可以促进液膜的表面更新,有利于传质效率的提高。

阶梯环的综合性能优于鲍尔环,成为目前所使用的环形填料中最为优良的一种。

2.3设计步骤本课程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设计(一)吸收塔的物料衡算;(二)填料塔的工艺尺寸计算;主要包括:塔径,填料层高度,填料层压降;(三)设计液体分布器及辅助设备的选型;(四)绘制有关吸收操作图纸。

三、工艺计算3.1基础物性数据3.1.1 液相物性数据对低浓度吸收过程,溶液的物性数据可近似取纯水的物性数据。

hcl含量5%吸收塔设计

hcl含量5%吸收塔设计

hcl含量5%吸收塔设计摘要:一、引言二、设计背景和目的三、设计原则四、设计方案五、实施与优化六、总结正文:一、引言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含有5% HCl 的吸收塔的设计方法。

吸收塔是化工、石油等工业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设备,用于吸收、解析和去除有害气体,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本设计以5% HCl 含量为例,为相关行业提供一种实用的设计方案。

二、设计背景和目的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排放的有害气体越来越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盐酸(HCl)是一种常见的有害气体,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和毒性。

为了降低盐酸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需要对含有5% HCl 的气体进行有效处理。

设计一种合适的吸收塔,可以实现对5% HCl 气体的有效吸收和处理。

三、设计原则1.确保较高的吸收效率: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气液相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以提高吸收效率。

2.抗腐蚀性能:由于HCl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设计时应选择抗腐蚀性能较好的材料。

3.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设计时要考虑设备的操作性、维护性和安全性。

4.节能环保: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设计方案1.设备选型:根据5% HCl 气体的特性,选择具有较高抗腐蚀性能的材料,如不锈钢、玻璃钢等。

2.塔体设计:塔体采用填料塔,以增加气液相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吸收效率。

填料可选用塑料鲍尔环、金属鲍尔环等。

3.喷淋系统:在塔内设置喷淋装置,喷淋液可选用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或酸性溶液(如硫酸溶液),以实现对HCl 气体的吸收。

喷淋装置应布置在填料层上方,确保喷淋液与气体充分接触。

4.气体进口与出口:设置气体进口和出口,使气体在塔内实现有效循环,提高吸收效果。

5.安全设施: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等安全设施,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五、实施与优化1.根据设计方案,制作吸收塔,并进行安装、调试。

2.对设备进行试运行,观察运行情况,检查设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根据试运行结果,对设备进行优化调整,以提高吸收效率和稳定性。

填料吸收塔设计方案

填料吸收塔设计方案

填料吸收塔设计方案1、设计方案简介1.1吸收剂的选择根据所处理混合气体,可采用洗油为吸收剂,其物理化学性质稳定,选择性好,符合吸收过程对吸收剂的基本要求。

1.2吸收流程该吸收过程可采用简单的一步吸收流程,同时应对吸收后的洗后进行再生处理。

以混合气体原有的状态即27℃和1atm条件下进行吸收,流程如图2-1所示。

混合气体进入吸收塔,与洗油逆流接触后,得到净化气排放,吸收苯后的洗油,经富液泵送入再生塔塔顶,用过热水蒸气进行气提解吸操作,解吸后的洗油经贫油泵,送回吸收塔塔顶,循环使用,气提气则进入冷凝系统进行苯水分离。

1.3吸收塔设备及塔填料选择该过程处理量不大,所用的塔直径不会太大,故采用填料塔较为适宜,并选用25mm塑料作阶梯环填料,其主要性能参数如下。

经查表将25mm塑料阶梯环的主要物性参数见下表1-1。

表1-1 25mm塑料阶梯环的物性参数[]1比表面积α填料因子孔隙率ε填料的对应A值泛点填料因子填料的表面张力228 260 0.9 0.204 176 751.4解吸塔设备及塔填料选择解吸塔采用水蒸气加热再生法,并选用25mm碳钢阶梯环填料,其主要性能参数见下表1-2。

表1-2 25mm碳钢阶梯环的物性参数[]1比表面积α填料因子孔隙率ε填料的对应A值泛点填料因子填料的表面张力220 273 0.93 0.106 176 751.5操作参数选择操作参数主要包括吸收(解吸)压力、温度及吸收因子(解吸因子)。

吸收过程:1atm、27℃;解析过程:1atm、120℃。

吸收因子(解吸因子)通过工艺过程设计计算得出。

1.6提高能量利用率尽量保持气体吸收前后压力1atm,避免气体解压后重新加压;设计时尽量减小各部分的阻力损失,以减少气体输送过程的能量损失;回收系统内部热量。

2、流程的设计及说明图2-1 从水煤气中回收粗苯的流程示意[]2采用常规逆流操作流程。

流程说明:煤气由塔底进入吸收塔,其中粗苯蒸气被塔顶淋下的洗油吸收后,由塔顶送。

hcl含量5%吸收塔设计

hcl含量5%吸收塔设计

hcl含量5%吸收塔设计【原创实用版】目录1.HCl 含量 5% 的吸收塔设计概述2.设计原理与方法3.设计流程4.吸收塔结构与材料选择5.吸收液选择与调节6.吸收效果评估与优化7.结论正文一、HCl 含量 5% 的吸收塔设计概述在化工行业中,吸收塔被广泛应用于气体吸收、脱硫、脱氮等领域。

本文主要针对 HCl 含量为 5% 的吸收塔进行设计,旨在实现高效、安全、环保的气体吸收效果。

二、设计原理与方法1.设计原理吸收塔设计主要依据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原理,通过选择合适的吸收液和塔内结构,实现气体与吸收液的有效接触,从而实现气体中 HCl 的吸收。

2.设计方法本设计采用以下方法:(1)根据 HCl 的物理性质和吸收特性,选择合适的吸收液;(2)根据吸收塔的工艺条件,确定塔内流速、喷嘴布置等参数;(3)根据吸收塔的结构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4)通过模拟软件进行吸收塔的模拟设计,优化塔内结构和操作参数。

三、设计流程1.确定设计任务和要求;2.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包括 HCl 的物理性质、吸收特性、吸收液的选择等;3.进行吸收塔的初步设计,包括塔体结构、喷嘴布置、吸收液选择等;4.利用模拟软件进行吸收塔的模拟设计,优化塔内结构和操作参数;5.根据模拟结果,完善吸收塔设计,并进行制造和安装;6.对吸收塔进行实际运行测试,评估吸收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四、吸收塔结构与材料选择1.吸收塔结构吸收塔采用填料塔结构,以增加气液接触面积,提高吸收效率。

同时,采用喷嘴布置,使气体在塔内均匀分布,降低气流阻力。

2.材料选择吸收塔主体材料选用耐腐蚀、强度高的材料,如玻璃钢、不锈钢等。

填料选用具有较大比表面积、耐腐蚀、不易堵塞的材料,如聚丙烯鲍尔环等。

五、吸收液选择与调节1.吸收液选择根据 HCl 的吸收特性,选择易与 HCl 发生化学反应且具有较好溶解性的吸收液,如水、氢氧化钠溶液等。

2.吸收液调节根据吸收塔的实际运行情况,定期对吸收液进行成分分析,及时调整吸收液的 pH 值、浓度等参数,以保证吸收效果。

水吸收氯化氢填料塔设计

水吸收氯化氢填料塔设计

化工原理大作业目录1、填料塔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3)1.1装置流程的确定 (3)1.2 吸收剂的选择 (3)1.3 填料的选择 (3)2、基础物性数据及物料衡算 (4)2.1 基础物性数据 (4)2.1.1 液相物性数据 (4)2.1.2气相物性数据 (4)2.1.3 气液相平衡数据2.1.4 物料横算 (5)2.2填料塔工艺尺寸的计算 (6)2.2.1 塔径的计算 (6)2.2.2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及分段 (7)2.2.3填料层压降计算: (10)2.2.4 液体分布装置 (11)3、附属设备的选择与计算 (12)3.1填料支撑装置 (12)3.2填料压紧装置 (12)3.3吸收塔主要接管的尺寸计算 (12)3.3.1液体进料接管 (13)3.3.2气体进料接管 (13)3.4填料塔附属高度的计算 (14)3.5离心泵和风机的选择 (14)4设计一览表 (15)4.1基础物性数据和物料衡算结果汇总: (15)4.2填料塔工艺尺寸计算结果表: (16)4.3吸收塔设计一览表 (17)前言化工设计任务书设计全套分离设备,以满足以下要求:利用水吸收废气中的HCl气体,制备稀盐酸。

温度为45℃的HCl的废气中的HCl的含量为1640.7mg/m3,吸收率高于95.37%,并且要求每年按运行10个月来计算,年产出2000吨4.0%以上的稀盐酸。

要求:从化工专业网站上查询塔参数,设计全套设备,并做出经费预算。

填料塔不但结构简单,且流体通过填料层的压降较小,易于用耐腐蚀材料制造,所以它特别适用于处理量肖,有腐蚀性的物料及要求压降小的场合。

液体自塔顶经液体分布器喷洒于填料顶部,并在填料的表面呈膜状流下,气体从塔底的气体口送入,流过填料的空隙,在填料层中与液体逆流接触进行传质。

因气液两相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所以填料塔属连续接触式的气液传质设备。

1、填料塔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1.1装置流程的确定本次设计采用逆流操作:气相自塔低进入由塔顶排出,液相自塔顶进入由塔底排出,即逆流操作。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清水吸收变换气的填料塔装置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清水吸收变换气的填料塔装置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清水吸收变换气的填料塔装置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清水吸收变换气的填料塔装置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张先龙目录一、摘要2 二、合成氨工艺2 三、填料吸收塔设计资料总结3 3.1、填料塔简介3 3.1.1、概念4 3.1.2、填料塔的结构4 3.1.3、填料塔的特性5 3.1.4、填料塔的工作原理5 3.2、填料塔的流程操作6 3.2.1、逆流操作6 3.2.2、并流操作6 3.2.3、单塔或多塔串联操作7 3.3、填料类型及特点7 3.4、填料塔的辅助构件(塔内件)10 3.4.1、液体分布器10 3.4.2、液体再分布器12 3.4.3、填料支承装置12 3.4.4、除沫器13 3.4.5、填料压板与床层限制板13 3.4.6、气体的进出口装置与排液装置13 四、填料塔工艺尺寸的计算14 4.1、基础物性数据14 4.1.1、液相物性数据14 4.1.2、气相物性数据14 4.2、气液平衡曲线17 4.3、最小液气比及吸收剂用量计算17 4.4、塔径计算18 4.5、填料层高度计算20 4.5.1、传质单元数20 4.5.2、传质单元高度20 4.5.3、液相传质系数22 五、压降23 5.1、填料层压降23 六、辅助设备及选型24 6.1、分布点密度计算24 6.2、液体喷淋装置25 6.3、液体再分布器25 6.4、填料支承装置26 6.5、塔顶除沫器26 6.6、吸收塔接管尺寸计算27 6.7、离心泵的选型28 七、材料选择及塔总高计算29 7.1、吸收塔体选择29 7.1.1、吸收塔材料29 7.1.2、壁厚的计算29 7.2、封头的选择30 7.2.1、封头的选型30 7.2.2、封头材料31 7.2.3、封头壁厚的计算31 7.3、塔支座的选择与焊接32 7.4、塔总高计算32 八、工艺流程及塔设备的PID 图33 九、设计一览表34 十、收获、感悟及总结35 十二、参考文献37 课程设计任务书1、设计题目:清水吸收变换气的填料塔装置设计2、设计任务及条件:(1)生产能力:进入系统的变换气为:1260(标准状况) (2)变换气的组成(体积):组分进塔气体,(V ol%)27.4 2.5 47.8 22.3 (3)塔顶出口净化气体中二氧化碳<1%(体积)(4)吸收温度为30℃,连续操作(5)操作压力3、设计内容(1)流程的确定与论证;(2)吸收塔技术指标与操作指标确定,包括:塔径、填料层的高度、填料层的压力降等:(3)工艺计算、结构设计;(4)辅助设备的选型;4、设计成果(1)设计说明书一份(2)工艺流程图的(3)填料吸收塔的装配图一、摘要本次我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处理变换气量1260m³/h的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完整版)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设计)(正式版)

(完整版)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设计)(正式版)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过程填料塔的设计学院专业制药工程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3年1月15日目录设计任务书 4 第一节前言 (3)1.1填料塔的有关介绍 (4)1.2塔内填料的有关介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填料塔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 (5)2.1装置流程的确定 (5)2.2吸收剂的选择 (5)2.3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7)2.4液相物性数据 (6)2.5气相物性数据 (8)2.6气液相平衡数据 (7)2.7物料横算 (7)第三节填料塔工艺尺寸的计算 (8)3.1 塔径的计算 (8)3.2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及分段 (9)3.2.1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10)3.2.2传质单元高度的计算 (10)3.2.3填料层的分段 (11)第四节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12)第五节填料塔内件的类型及设计 (13)第六节填料塔液体分布器的简要设计 (13)参考文献 (15)对本设计的评述及心得 (15)附表:附表 1 填料塔设计结果一览表 (15)附表 2 填料塔设计数据一览 (15)附件一:塔设备流程图 (17)设计任务书( 一) 、设计题目:水吸收氨气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试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用于脱除混于空气中的氨气。

混合气体的处理量为7500 m3/h,其中含氨气为 5%(体积分数),要求塔顶排放气体中含氨低于0.02%(体积分数)。

采用清水进行吸收,吸收剂的用量为最小用量的 1.5 倍。

( 二) 、操作条件(1)操作压力常压(2)操作温度 20 ℃.( 三) 填料类型选用聚丙烯阶梯环填料,填料规格自选。

( 四) 工作日每年 300 天,每天 24 小时连续进行。

填料塔的设计完整版

填料塔的设计完整版

填料塔的设计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目录前言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空气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城市居民生活中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

”如果人类生活在污染十分严重的空气里,那就将在几分钟内全部死亡。

工业文明和城市发展,在为人类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把数十亿吨计的废气和废物排入大气之中,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圈却成了空中垃圾库和毒气库。

因此,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对人类和环境带来巨大灾难,对有害气体的控制更必不可少。

一.设计任务书1.设计目的通过对气态污染物净化系统的工艺设计,初步掌握气态污染物净化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绘图能力、以及正确使用设计手册和相关资料的能力。

2.设计任务试设计一个填料塔,常压,逆流操作,操作温度为25℃,以清水为吸收剂,吸收脱除混合气体中的NH 3,气体处理量为1500m 3/h ,其中含氨%(体积分数),要求吸收率达到99%,相平衡常数m=。

3.设计内容和要求1)研究分析资料。

2)净化设备的计算,包括计算吸收塔的物料衡算、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计算、填料层压降的计算及校核计算。

3)附属设备的设计等。

4)编写设计计算书。

设计计算书的内容应按要求编写,即包括与设计有关的阐述、说明及计算。

要求内容完整,叙述简明,层次清楚,计算过程详细、准确,书写工整,装订成册。

设计计算书应包括目录、前言、正文及参考文献等,格式参照学校要求。

5)设计图纸。

包括填料塔剖面结构图、工艺流程图。

应按比例绘制,标出设备、零部件等编号,并附明细表,即按工程制图要求。

图纸幅面、图线等应符合国家标准;图面布置均匀;符合制图规范要求。

6)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二.设计资料1.工艺流程采用填料塔设计,填料塔是塔设备的一种。

塔内填充适当高度的填料,以增加两种流体间的接触表面。

齐大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丙酮填料吸收塔设计

齐大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丙酮填料吸收塔设计

齐齐哈尔大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题目水吸收丙酮填料吸收塔设计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制药工程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成绩年月日摘要吸收是利用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液体中的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气态均相混合物的一种单元操作。

在化工生产中主要用于原料气的净化,有用组分的回收等。

填料塔是气液呈连续性接触的气液传质设备。

塔的底部有支撑板用来支撑填料,并允许气液通过。

支撑板上的填料有整砌和乱堆两种方式。

填料层的上方有液体分布装置,从而使液体均匀喷洒于填料层上。

本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填料吸收塔的方法处理含有丙酮的混合物,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在设计中,主要以水吸收混合气中的丙酮,在给定的操作条件下对填料吸收塔进行物料衡算。

本次设计包括设计方案的选取,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物料衡算、设备的结构设计和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工艺流程图,主要设备的工艺条件图等内容。

关键词:水;填料塔;吸收;丙酮;低浓度AbstractAbsorption is the unit operation Of using mixed gas in the liquid component in the solubility of isolated differences to a gaseous mixture of homogeneous . In the production ,it is being used in producing of chemical raw materials, gas purification and recycling of useful components and so on.The absorption chamber was mad that the fluid assumes the continuous contact the gas fluid mass transfer equipment. On base plate's padding has entire builds with the chaotic pile of two ways. The padding level's place above has the liquid to distribute the installment, thus causes the liquid to spray evenly on the padding level.The chemical principle curriculum project's goal is to use the padding absorption tower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method processing to include the acetone mixture. In the design, mainly by the water absorption mixture air's in acetone, under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which assigns to the padding absorption tower carries on the material balance. This design including design proposal selection, major installation's technological design , equipment's structural design and craft size design calculation, flow chart, major installation's contents and so on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chart.Key words:Water;Absorption chamber;Absorption;Acetone;Low concentra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 吸收技术概况 (1)1.2 吸收设备的发展 (2)1.3 吸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4)1.3.1 吸收的应用 (4)1.3.2 塔设备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 (5)1.3.3 化工生产对塔设备的要求 (5)第2章设计方案 (7)2.1 吸收剂的选择 (7)2.2 吸收工艺流程确定 (8)2.3 吸收塔设备及填料选择 (9)2.3.1 吸收塔的设备选择 (9)2.3.2 填料的选择 (10)2.4 操作参数的选择 (11)2.4.1 操作温度的选择 (11)2.4.2 操作压力的选择 (11)第3章吸收塔的工艺计算 (12)3.1 基础物性数据 (12)3.1.1 液相物性数据 (12)3.1.2 气相物性数据 (12)3.1.3 气液相平衡数据 (12)3.1.4 物料衡算 (13)3.2 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14)3.2.1 塔径的计算 (14)3.2.2 泛点率校核 (15)3.2.3 填料规格核算 (15)3.2.4 液体喷淋密度校核 (15)3.3 填料塔填料高度计算 (16)3.3.1 传质单元高度计算 (16)3.3.2 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18)3.3.3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18)3.3.4 填料塔附属高度计算 (19)3.4 填料层压降计算 (19)3.4.1 填料层压降 (19)3.4.2 气体进出管压降 (21)3.4.3 其他塔内件压降及总压降 (21)3.5 进出管工艺尺寸计算 (21)3.5.1 液体进出料管 (22)3.5.2 气体进出料管 (22)3.6 液体分布器 (22)3.7 其他附属塔内件的选择 (23)3.7.1 填料支承板的选择 (23)3.7.2 除沫器的选择 (23)工艺设计计算结果汇总 (24)设计总结 (25)参考文献 (26)致谢 (27)第1章绪论1.1 吸收技术概况在化工生产中,经常要处理各种原料、中间产物、粗产品。

HCl吸收填料塔课程设计

HCl吸收填料塔课程设计

结构简单,易于安装 和维护
传质效率高,适用于 气液传质过程
操作弹性大,可适应 不同工况
占地面积小,节省空 间资源
耐腐蚀,适用于处理 腐蚀性介质
环保性能好,减少废气 排放,降低环境污染
吸收HCl气体:用于吸收HCl气体,防止其对环境造成污染 工业废气处理:用于处理工业废气,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化学实验:用于化学实验,研究化学反应过程 环保领域:用于环保领域,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关闭蒸汽和冷却 水阀门,停止加 热和冷却。
关闭电源,确保 安全停工。
HCl吸收填料塔的 维护与保养
定期检查填料塔的运行情 况,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定期清洗填料塔,保持设 备清洁,防止堵塞
定期检查填料塔的密封情 况,确保无泄漏
定期检查填料塔的冷却系 统,确保冷却效果良好
定期检查填料塔的过滤系 统,确保过滤效果良好
塔内构件的安装:根据HCl的吸收量和塔内 压力安装塔内构件,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塔体结构:包括塔体、塔顶、塔底、塔壁等 塔体材料:选择耐腐蚀、耐高温、耐高压的材料 塔体尺寸:根据HCl吸收填料塔的工艺要求确定 塔体密封:确保塔体密封性能良好,防止HCl泄漏
填料类型:选择合适的填料类型,如陶瓷、塑料、金属等 填料尺寸:根据塔径和操作条件选择合适的填料尺寸 填料性能:考虑填料的比表面积、空隙率、压降等性能指标 填料安装:选择合适的填料安装方式,如固定床、移动床等
定期检查填料塔的加药系 统,确保加药效果良好
定期检查:每 月进行一次全 面检查,包括 设备运行情况、 填料塔内部情
况等
维修保养:根 据检查结果进 行维修保养, 包括更换损坏 的填料、清洗
设备等
记录检查与维修 情况:每次检查 与维修后,都要 详细记录检查与 维修情况,以便

水吸收氯化氢填料塔设计

水吸收氯化氢填料塔设计

化工原理大作业目录1、填料塔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3)1.1装置流程的确定 (3)1.2 吸收剂的选择 (3)1.3 填料的选择 (3)2、基础物性数据及物料衡算 (4)2.1 基础物性数据 (4)2.1.1 液相物性数据 (4)2.1.2气相物性数据 (4)2.1.3 气液相平衡数据2.1.4 物料横算 (5)2.2填料塔工艺尺寸的计算 (6)2.2.1 塔径的计算 (6)2.2.2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及分段 (7)2.2.3填料层压降计算: (10)2.2.4 液体分布装置 (11)3、附属设备的选择与计算 (12)3.1填料支撑装置 (12)3.2填料压紧装置 (12)3.3吸收塔主要接管的尺寸计算 (12)3.3.1液体进料接管 (13)3.3.2气体进料接管 (13)3.4填料塔附属高度的计算 (14)3.5离心泵和风机的选择 (14)4设计一览表 (15)4.1基础物性数据和物料衡算结果汇总: (15)4.2填料塔工艺尺寸计算结果表: (16)4.3吸收塔设计一览表 (17)前言化工设计任务书设计全套分离设备,以满足以下要求:利用水吸收废气中的HCl气体,制备稀盐酸。

温度为45℃的HCl的废气中的HCl的含量为1640.7mg/m3,吸收率高于95.37%,并且要求每年按运行10个月来计算,年产出2000吨4.0%以上的稀盐酸。

要求:从化工专业网站上查询塔参数,设计全套设备,并做出经费预算。

填料塔不但结构简单,且流体通过填料层的压降较小,易于用耐腐蚀材料制造,所以它特别适用于处理量肖,有腐蚀性的物料及要求压降小的场合。

液体自塔顶经液体分布器喷洒于填料顶部,并在填料的表面呈膜状流下,气体从塔底的气体口送入,流过填料的空隙,在填料层中与液体逆流接触进行传质。

因气液两相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所以填料塔属连续接触式的气液传质设备。

1、填料塔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1.1装置流程的确定本次设计采用逆流操作:气相自塔低进入由塔顶排出,液相自塔顶进入由塔底排出,即逆流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原理大作业目录1、填料塔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3)1.1装置流程的确定 (3)1.2 吸收剂的选择 (3)1.3 填料的选择 (3)2、基础物性数据及物料衡算 (4)2.1 基础物性数据 (4)2.1.1 液相物性数据 (4)2.1.2气相物性数据 (4)2.1.3 气液相平衡数据2.1.4 物料横算 (5)2.2填料塔工艺尺寸的计算 (6)2.2.1 塔径的计算 (6)2.2.2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及分段 (7)2.2.3填料层压降计算: (10)2.2.4 液体分布装置 (11)3、附属设备的选择与计算 (12)3.1填料支撑装置 (12)3.2填料压紧装置 (12)3.3吸收塔主要接管的尺寸计算 (12)3.3.1液体进料接管 (13)3.3.2气体进料接管 (13)3.4填料塔附属高度的计算 (14)3.5离心泵和风机的选择 (14)4设计一览表 (15)4.1基础物性数据和物料衡算结果汇总: (15)4.2填料塔工艺尺寸计算结果表: (16)4.3吸收塔设计一览表 (17)前言化工设计任务书设计全套分离设备,以满足以下要求:利用水吸收废气中的HCl气体,制备稀盐酸。

温度为45℃的HCl的废气中的HCl的含量为1640.7mg/m3,吸收率高于95.37%,并且要求每年按运行10个月来计算,年产出2000吨4.0%以上的稀盐酸。

要求:从化工专业网站上查询塔参数,设计全套设备,并做出经费预算。

填料塔不但结构简单,且流体通过填料层的压降较小,易于用耐腐蚀材料制造,所以它特别适用于处理量肖,有腐蚀性的物料及要求压降小的场合。

液体自塔顶经液体分布器喷洒于填料顶部,并在填料的表面呈膜状流下,气体从塔底的气体口送入,流过填料的空隙,在填料层中与液体逆流接触进行传质。

因气液两相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所以填料塔属连续接触式的气液传质设备。

1、填料塔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1.1装置流程的确定本次设计采用逆流操作:气相自塔低进入由塔顶排出,液相自塔顶进入由塔底排出,即逆流操作。

逆流操作的特点是:传质平均推动力大,传质速率快,分离效率高,吸收剂利用率高。

工业生产中多采用逆流操作。

1.2 吸收剂的选择因为用水做吸收剂,故采用纯溶剂。

1.3 填料的选择塔填料的选择包括确定填料的种类、规格及材料。

填料的种类主要从传质效率、通量、填料层的压降来考虑,填料规格的选择常要符合填料的塔径与填料公称直径比值D/d[]1。

综合考虑填料规格,种类和材质后,选用聚丙烯鲍尔环填料2、基础物性数据及物料衡算2.1 基础物性数据2.1.1 液相物性数据对低浓度吸收过程,溶液的物性数据可近似取纯水的物性数据。

由手册查得 20℃水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1. 3998.2/l kg m ρ=2. 黏度:3^10005.1-⨯s Pa ⋅3. 表面张力为:272.6/940896/z dyn cm kg h σ==4. 20℃ HCl 溶解度系数:H =0.199)(3kPa m kmol ⋅5. 20℃ HCl :L D = 2.8×10^-9 2m6. 20℃ HCl :V D =1.56×10^-52m 2.1.2气相物性数据1.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009.2929)0012.01(5.360012.0kmol kg M =⨯-+⨯=2. 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333/206.1293314.810009.2910101.3m kg RT M P V =⨯⨯⨯⨯==-ρR=8.314 3/m KPa kmol K ⋅⋅3. 混合气体黏度可近似取为空气黏度。

查手册得20C ︒时,空气的黏度注:211/N kg m s =⋅ 2211/1/Pa N m kg s m ==⋅ 1Pa.s=1kg/(m.s) 2.1.3 气液相平衡数据551.7310622810/v pa s kg m h μ--=⨯⋅=⨯⋅ 由手册查得,101.3kPa ,20℃时,HCl 在水中的亨利系数为 E=279kpa20℃时,HCl 在水中的溶解度: H=0.199kmol/(m 3*kPa)相平衡常数:751.23.10100.18199.02.998=⨯⨯===P HM P E m S L ρ 溶解度系数: )/(199.03kpa m kmol H ⋅= 2.1.4 物料横算 1. 进塔气相摩尔比为001201.00012.010012.01=-=Y2. 出塔气相摩尔比为0000556.0)9537.01(001201.0)1(12=-⨯=-=A Y Y φ 对于纯溶剂吸收过程,进塔液相组成为:02=X (清水)混合气体流量:1)每小时HCl 的产量为:h kg /11.1104.02430101020003=⨯⨯⨯⨯; 2)进气中HCl 物质的量为:h mol n /60.3125.360937.01011.113=⨯⨯=进气的物质的量为:h kmol n /50.2600012.060.312==气体3)气体体积流量:363000012.010*******314.860.312m p RT n V s ≈⨯⨯⨯==气体 惰性气体流量:h kmol V /19.260)0012.01(5.260=-⨯=最小液气比:624.20751.2001201.00000556.0001201.0)(21212121min =--=--=--=*X m Y Y Y X X Y Y V L 取实际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2.5倍,则可得吸收剂用量为:)/(83.17065.219.260624.2)(5.2min h kmol V V LL =⨯⨯== 000174.066.2050)0000556.0001201.0(22.312)(211=-⨯=-=LY Y V XV ——单位时间内通过吸收塔的惰性气体量,kmol/s; L ——单位时间内通过吸收塔的溶解剂,kmol/s;Y 1、Y 2——分别为进塔及出塔气体中溶质组分的摩尔比,koml/koml; X 1、X 2——分别为进塔及出塔液体中溶质组分的摩尔比,koml/koml;2.2填料塔工艺尺寸的计算2.2.1 塔径的计算混合气体的密度 333/206.1293314.810009.29103.101m kg RT M P G =⨯⨯⨯⨯==-ρ 填料总比表面积:32/115m m a t = 水的黏度s Pa L ⋅⨯=-310005.1μ采用贝恩-霍根泛点关联式计算泛点速度:9773.0)2.998206.1()206.163001883.1706(75.10942.0]lg[81418/14/12.032-=⨯⨯⨯⨯-=⎪⎪⎭⎫ ⎝⎛⎪⎪⎭⎫ ⎝⎛-=⋅⋅⋅L V VL L L V t Fw w K A a g u ρρμρρεs m u g a u F L L V t F /2893.2005.1206.11152.99889.081.91054.01054.02.032.032=⨯⨯⨯⨯⨯==μρερμF ——泛点气速,m/s ; g ——重力加速度,9.81m/s 2 a t ——填料总比表面积,32m m ε——填料层空隙率,32m m ρV ,ρL ——气相、液相密度,k/m 3; μL ——液体粘度,mPa ·s;取泛点率为0.85,即s m u u F /9460.12893.285.085.0=⨯==muV D S 0703.136009460.114.3630044=⨯⨯⨯==π圆整后取 m D 2.1= D ——塔径,m ;V ——操作条件下混合气体的体积流量,m 3/s ;u ——空塔气速,即按空塔截面积计算的混合气体线速度,m/s. 圆整后取 D=1.2m (常用的标准塔径为400、500、600、700、800、1000、1200、1400、1600、2000、2200)泛点率校核:s m u /5481.12.1785.0360063002=⨯=68.02893.25481.1==F u u (对于散装填料,其泛点率的经验值为85.0~5.0/=F u u )填料规格校核:15~1058.31381200>==d D 液体喷淋密度校核:取最小润湿速率为 )/(08.0)(3min h m m L W ⋅=32/115m m a t =所以 )/(20.911508.0)(23min min h m m a L U t W ⋅=⨯=⋅=min2322)/(23.272.1785.02.9981883.1706785.0U h m m D L U h≥⋅=⨯÷⨯=⋅=经以上校核可知,填料塔直径选用m D 2.1=合理。

2.2.2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及分段 查表知, 0C,101.3 kpa 下,HCl 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s cm D /156.02=由23))((oo o T TP P D D G =,则293k ,101.3kpa 下,l H C 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为s cm D G /1734.0)273293)(3.1013.101(156.0223=⨯=液相扩散系数s m D L /1050.125-⨯=液体质量通量为)/(82.271782.1785.01883.170622h m kg U L ⋅=⨯⨯=气体质量通量为)/(33.67212.1785.0206.1630022h m kg U V ⋅=⨯⨯= 00004787.0000174.0751.22211===⨯==**mX Y mX Y脱吸因数为4195.03.170619.260751.2=⨯==L mV S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为:4130.4]4195.000000556.00001201.0)4195.01ln[(4195.011])1[(112221=+--⨯-⨯-=+--⋅--=**S Y Y YY S Ln S N OG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采用修正的恩田关联式计算:})()()()(45.1exp{12.0205.0221.075.0t L L LL t L L t L L c t w a U ga U a U a a σρρμσσ⋅⋅⋅⋅⋅--=- 查表知,2/427680/33h kg cm dyn c ==σ所以,4772.0})1159408962.99882.27178()1027.12.99811511.27178()6.311582.27178()940896427680(45.1exp{12.0205.08221.075.0=⨯⨯⨯⨯⨯⨯⨯⨯⨯⨯--=-t w a a气膜吸收系数由下式计算:)/(0724.0)293314.810360056.1115()36001056.1206.1065.0()065.011533.6721(237.0)()()(237.0253157.0317.0kpa h m kmol RTDa D a U V t V V V v t V G ⋅⋅=⨯⨯⨯⨯⨯⨯⨯⨯⨯⨯⨯=⋅⋅=--ρμμκ液膜吸收系数由下式计算:0317.1)2.9981027.16.3()36001080.22.9986.3()6.31154772.082.27178(0095.0)()()(0095.031821932312132=⨯⨯⨯⨯⨯⨯⨯⨯⨯⨯=⋅⋅⋅⋅⋅⋅=---LL L L L L w L L gD a U ρμρμμκ查表得:45.1=ψ 则ha a kpa h m kmol a a w L L w G G 16900.6545.11154772.00317.1)/(9792.545.11154772.00724.04.04.031.11.1=⨯⨯⨯=⋅⋅=⋅⋅=⨯⨯⨯=⋅⋅=ψκκψκκ5.068.0≥=Fu u由a u ua a u ua L FLG FGκκκκ⋅-⋅+='⋅-⋅+='])5.0(6.21[])5.0(5.91[2.24.1 得,ha kpa h m kmol a LG16171.686900.65])5.068.0(6.21[)/(1285.119792.5])5.068.0(5.91[2.234.1=⨯-⨯+='⋅⋅=⨯-⨯+='κκ则 )/(0565.66900.65199.011285.11111113kpa h m kmol a H a a K L GG ⋅⋅=⨯+=⋅+'=κκ由 m P a K V a K V H G Y OG 3752.02.1785.03.1010565.618.2602=⨯⨯⨯=Ω⋅⋅=Ω⋅=由 m N H Z OG OG 6558.14130.43752.0=⨯=⋅= Z Z )5.1~2.1('=设计取填料层高度取 3m查表:对于鲍尔环填料,m h Dh6,10~5max ≤= ,所以填料层不用分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