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厂课程设计
给水厂课程设计豆丁
![给水厂课程设计豆丁](https://img.taocdn.com/s3/m/2f04cd4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01.png)
给水厂课程设计豆丁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给水厂的基本知识,包括水源的选择、水质的处理、水厂的设计和运行等,培养学生解决给水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给水厂的基本组成和作用,掌握水源选择、水质处理的方法和原理,了解给水厂的设计和运行流程。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水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具备给水厂设计和运行的基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给水厂在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中的重要性,培养对给水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水源的选择:介绍水源的类型和特点,水源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2.水质的处理:讲解水质标准,常用的水质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
3.水厂的设计:介绍水厂设计的依据和原则,包括厂址选择、规模确定、工艺流程设计等。
4.水厂的运行:讲述水厂运行的管理和维护,包括运行参数监控、设备维护、水质检测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给水厂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给水厂的设计和运行情况。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给水厂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生动展示给水厂的相关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20w给水厂课程设计
![20w给水厂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8d6ae79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e5.png)
20w给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给水厂的基本概念、工艺流程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掌握相关的水处理知识。
2.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给水厂主要设备的名称、功能及工作原理。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及给水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分析给水厂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给水处理方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我国水资源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给水处理技术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态度,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在掌握给水厂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和价值观。
课程设计将充分考虑学生的年级特点,结合实际教学要求,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给水厂概述:介绍给水厂的定义、分类及作用,使学生了解给水厂的基本概念。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给水厂的工艺流程:详细讲解给水厂的主要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 给水厂主要设备:介绍给水厂中常用的设备,如泵、风机、过滤器、消毒设备等,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三节4. 水质监测与处理技术:分析给水厂水质监测的意义,介绍常见的水质处理技术及其在给水厂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5. 给水厂的环保意义:阐述给水厂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以及我国水资源保护的政策法规。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6. 给水厂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我国给水厂的现状,介绍给水厂的发展趋势,如智能化、绿色环保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7.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给水厂处理工艺的观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徐州市给水厂课程设计
![徐州市给水厂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355daa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ef.png)
徐州市给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给水厂的基本概念、运行原理及工艺流程;2. 学生能够描述我国水资源状况、水厂分布特点及其对城市供水的重要性;3. 学生能够了解水厂水质检测标准及方法,掌握基本的水质评价技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给水厂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2.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搜集等方法,提高探究性学习的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报告等形式,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水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2. 学生通过了解给水厂相关知识,认识到科技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贡献,激发对科学技术的热爱;3. 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全面了解给水厂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课程设计注重实践性与探究性,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水资源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城市供水系统,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给水厂基本概念:水源、取水、净水、供水等环节;2. 水资源状况: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水资源利用与保护;3. 给水厂运行原理及工艺流程: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主要工艺;4. 水厂水质检测标准及方法: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检测方法;5. 水质评价方法:水质指数、水质级别划分;6. 给水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水源污染、设施老化、管理不当等;7. 实地考察:参观给水厂,了解实际运行情况;8. 探究性学习:分组讨论,分析给水厂工艺流程中的关键问题;9. 报告撰写: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关于给水厂的调查报告。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第七章《生活中的水》相关内容,系统性地组织与安排。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保护与给水厂运行中的实际问题。
江苏某给水厂课程设计
![江苏某给水厂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3fc77e4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7a.png)
江苏某给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理解水质净化的重要性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和给水厂在其中的作用,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
3. 帮助学生掌握与给水厂相关的环境科学和水利工程基础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水质变化。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包括使用实验仪器、处理数据和撰写实验报告。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形式,分享学习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2. 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绿色环保观念。
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给水事业的发展,激发学生为国家和地方建设贡献力量的志向。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江苏地区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全面发展。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水资源与给水厂概述- 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 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功能、分类及布局原则2. 给水厂工艺流程及设备- 学习水源取水、水质预处理、主处理和深度处理等工艺流程- 认识给水厂主要设备及其作用,如絮凝剂投加装置、过滤池、消毒设备等3. 水质分析与监测- 掌握水质指标的基本概念,如pH值、浊度、硬度等- 学习水质监测方法及实验操作技能,如使用pH计、浊度计等仪器4. 水质净化技术与环保措施- 了解常见的水质净化技术,如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 掌握环保措施在给水厂中的应用,如污泥处理、臭气处理等5. 给水厂运行与管理- 学习给水厂的运行原理、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 了解给水厂的能耗分析与节能减排措施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水资源与给水厂概述第二周:给水厂工艺流程及设备第三周:水质分析与监测第四周:水质净化技术与环保措施第五周:给水厂运行与管理教材关联:教学内容与课本章节相对应,涵盖了《环境保护》课本中关于给水处理、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等相关内容。
给水厂课程设计
![给水厂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23c6fd8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c6.png)
给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给水厂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会描述给水厂的处理工艺流程,了解各环节的关键作用。
3. 掌握给水厂水质监测的基本指标及其含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给水厂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的能力。
2. 提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途径获取、整合给水厂相关信息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能就给水厂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对我国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发他们探究给水处理技术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水资源问题,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以实际生活中的给水厂为载体,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内容以直观、易懂为主,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应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实地考察、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程效果。
同时,注重课程目标的分解和落实,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给水厂概述- 给水厂的组成与功能- 给水厂在生活中的重要性2. 给水处理技术- 混凝、絮凝与沉淀- 过滤与吸附- 消毒与氧化- 膜处理技术3. 水质监测与评价- 常用水质指标及其含义- 水质监测方法- 水质评价标准4. 给水厂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图的识别与解读- 各处理环节的作用及关联- 给水厂运行与管理5. 实践活动- 实地考察给水厂- 水质监测实验- 小组讨论与成果展示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给水厂概述第二课时:给水处理技术(混凝、絮凝与沉淀)第三课时:给水处理技术(过滤与吸附、消毒与氧化、膜处理技术)第四课时:水质监测与评价第五课时:给水厂工艺流程第六课时:实践活动(实地考察、水质监测实验、小组讨论与成果展示)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中关于给水厂的相关章节,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有助于学生掌握给水厂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完整版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6c11c7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32.png)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给水水厂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给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运行管理,从而提高他们对给水工程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给水的基本概念、水源保护及水质标准;(2)掌握给水处理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3)熟悉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及水质监测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给水厂的运行状况,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2)具备给水处理工艺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水质采样、分析检测等;(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给水工程的设计和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水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2)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思考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给水的基本概念:水源保护、水质标准、给水厂的组成及功能;2.给水处理工艺: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基本工艺及其组合;3.给水厂的运行管理:运行模式、水质监测与控制、设备维护与检修;4.给水工程设计计算:水量计算、工艺选择、设备选型及工程造价。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给水水厂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给水水厂的运行管理和设计计算;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技能;4.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给水工程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给水工程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动画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准备完善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活动;5.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给水厂80000课程设计
![给水厂80000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a47f2d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ba.png)
给水厂80000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其重要性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与给水厂相关的关键概念,如水质处理、消毒、过滤等。
3. 学生能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及给水厂在水资源保护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水质问题。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合理的给水厂工艺流程。
3. 学生能运用图表、文字等形式,清晰表达给水厂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培养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 学生能树立环保意识,关注给水厂对环境的影响,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3.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设计课程目标。
在知识目标方面,注重学生对给水厂基本原理和概念的掌握;在技能目标方面,强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和环保意识。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给水厂概述:介绍给水厂的定义、作用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 内容:给水厂的定义、分类、功能及其在供水系统中的作用。
2. 水质处理技术:学习给水厂对原水进行处理的过程,包括预氧化、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等。
-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 内容:原水预处理、混凝剂的选择、沉淀池的原理、过滤材料及消毒方法。
3. 给水厂工艺流程:探讨给水厂的整体工艺流程及其优化。
-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三节- 内容:给水厂工艺流程的设计原则、常见工艺流程及其优化措施。
4. 水质监测与安全管理:了解水质监测的方法和手段,认识水质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四节- 内容:水质监测项目、监测方法、水质安全管理措施及应急预案。
5.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给水厂在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给水厂课程设计含图纸
![给水厂课程设计含图纸](https://img.taocdn.com/s3/m/d9f2f701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4.png)
给水厂课程设计含图纸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给水厂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2)掌握给水厂的主要处理工艺及其作用;(3)熟悉给水厂的设计步骤和方法;(4)了解给水厂运行管理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给水厂的工艺流程,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2)具备给水厂图纸的阅读和理解能力;(3)掌握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4)具备给水厂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水厂行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4)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包括给水厂的定义、分类、组成及其在供水系统中的作用。
2.给水厂的主要处理工艺:包括原水预处理、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以及各工艺的作用、原理和操作条件。
3.给水厂的设计方法:包括给水厂规模确定、工艺流程选型、主要设备选型、构筑物设计、自动化控制等。
4.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包括给水厂运行参数监测与控制、水质管理、设备维护保养、安全生产等。
5.给水厂项目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的给水厂项目,了解其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教训。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给水厂项目,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学生参观给水厂或进行模拟实验,增强学生对给水厂工艺的认识。
4.讨论法:学生就给水厂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项目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给水厂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给水厂设计课程设计
![给水厂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6e77c4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19.png)
给水厂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运行管理;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给水厂的设计和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给水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我们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学生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理解并描述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给水厂的设计和评价,同时培养对给水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我们选择和了以下教学内容:第一章介绍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第二章讲述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优化,第三章探讨给水厂的设计和评价方法。
教学大纲如下:第一章: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1.1 给水厂的定义和功能1.2 给水厂的工艺流程1.3 给水厂的主要设备及其作用第二章: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优化2.1 给水厂的运行管理2.2 给水厂的优化方法2.3 给水厂的运行效果评价第三章:给水厂的设计和评价方法3.1 给水厂的设计原则和方法3.2 给水厂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3.3 给水厂的设计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我们选择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通过讲授法,我们向学生传授给水厂的基本知识和原理;通过讨论法,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法,我们让学生深入了解给水厂的设计和运行情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法,我们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我们选择了合适的教学资源以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材包括《给水工程》等专业书籍,参考书包括相关的学术论文和工程技术规范,多媒体资料包括教学视频和图片,实验设备包括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
通过这些教学资源的使用,我们将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城市给水厂课程设计
![城市给水厂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9cf4022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63.png)
城市给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城市给水厂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
2. 学生能掌握城市给水厂的处理工艺流程,了解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3. 学生能了解城市给水厂在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方面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城市给水厂的运行状况,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给水处理流程,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查询等途径,收集和分析城市给水厂的相关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城市给水厂在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对给水事业的尊重和热爱。
2. 学生能够关注城市给水厂的环保问题,提高环保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科学实践活动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城市给水厂的基本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升技能,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城市给水厂概述- 了解城市给水厂的定义、作用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 学习城市给水厂的分类及主要组成部分。
2. 给水处理工艺- 掌握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基本工艺流程。
- 学习各类工艺的原理及其在给水厂中的应用。
3. 城市给水厂环保措施- 了解城市给水厂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如污泥处理、臭气处理等。
- 探讨城市给水厂在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的责任。
4. 给水厂运行与管理- 学习城市给水厂的运行原理,了解其日常管理和维护。
- 探讨提高给水厂运行效率的方法和措施。
5. 实践活动- 实地考察城市给水厂,了解实际运行情况。
大学给水厂课程设计
![大学给水厂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3f826c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6.png)
大学给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2. 掌握给水厂中常见的水质指标及其检测方法;3. 了解给水厂的安全运行管理和维护措施;4. 了解我国给水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给水厂工艺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并提出优化建议;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水质检测,并判断水质是否符合标准;3. 能够设计简单的给水厂运行维护方案,提高给水厂的运行效率;4. 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给水厂进行智能化管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环保事业,关注水资源保护和利用;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给水厂在保障民生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4.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对给水工艺进行探索和研究。
本课程针对大学给水厂课程设计,结合学生所在年级和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既符合教学实际,又与课本内容紧密关联,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1. 给水厂概述:介绍给水厂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分析给水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2. 给水厂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讲解给水厂的主要工艺环节,包括原水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分析各环节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教材章节:第二章 给水厂工艺流程3. 水质指标与检测:介绍常见的水质指标,如pH、浊度、硬度、余氯等,以及相应的检测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教材章节:第三章 水质分析与检测4. 给水厂运行管理及维护:讲解给水厂的运行管理措施、维护方法及故障处理,分析智能化管理在给水厂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给水厂运行管理与维护5. 给水厂优化与智能化:探讨给水厂工艺流程的优化方法,介绍智能化技术在给水厂中的应用,如自动化控制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给水厂优化与智能化6.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给水厂,进行实地考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给水厂的运行状况,提出改进措施。
给水厂的课程设计
![给水厂的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ca04f4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6.png)
给水厂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给水厂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描述给水处理过程中的主要技术环节及其功能。
3. 学生能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给水厂的处理工艺流程,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给水处理方案。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和分析与给水厂相关的数据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关注水资源保护和节约用水。
2. 学生通过学习给水厂相关知识,增强对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认识和尊重。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以实际给水厂为背景,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关注水资源问题,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观察和思考。
教学要求:1.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水资源现状,引发学生对给水厂的探究兴趣。
2. 教学内容:a. 给水厂基本概念:水源、取水、净水、输水、配水。
b. 给水处理技术: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
c. 给水厂主要设备及其功能:泵站、沉淀池、过滤池、消毒设备等。
d.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预处理、主要处理、深度处理、污泥处理。
e. 节约用水与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现状、节约用水措施、水资源保护意识。
3. 教学大纲:a. 第一节课:介绍给水厂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给水厂的作用和重要性。
b. 第二节课:讲解给水处理技术,让学生了解不同处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某给水厂课程设计
![某给水厂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4887cb1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6.png)
某给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给水厂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掌握水源选择、水质处理和供水分配的相关知识。
2. 学生能描述不同水质问题的成因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了解我国饮用水标准。
3. 学生能掌握给水厂主要设备的功能、操作原理及维护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水质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水质检测和处理。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给水厂工艺流程,优化水资源利用。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和分析给水厂相关资料,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观念。
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表达、沟通和协作,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本课程针对给水厂的实际工作内容,结合学生年级特点和教学要求,设计具体、可衡量的学习目标。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其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
二、教学内容1. 水的来源与性质:讲解水源的分类、分布及特点,分析不同水源对给水厂的影响,关联教材第二章第一节。
2. 水质标准与检测:介绍我国饮用水标准,教授常见水质指标及检测方法,关联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3. 给水厂工艺流程:详细讲解水源取水、水质预处理、深度处理、消毒等工艺流程,关联教材第三章。
4. 给水厂设备与操作:介绍主要设备类型、功能、操作原理及维护方法,关联教材第四章。
5. 水质问题与处理技术:分析常见水质问题及成因,探讨相应处理技术,关联教材第五章。
6.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讨论水资源合理利用、节约用水和环保措施,关联教材第六章。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系统地组织,明确教学大纲和进度安排。
课程涵盖给水厂工作原理、设备操作、水质处理等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其环保意识和水资源保护观念。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b840630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46.png)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给水水厂的基本概念、运行原理及重要性。
2.使学生掌握给水处理的主要工艺流程,了解其功能及作用。
3.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认识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给水水厂运行过程中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的给水处理流程和设备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关注水资源保护,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普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给水水厂的基本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喜欢实践操作,但需加强引导,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给水水厂概述:介绍给水水厂的定义、分类及功能,使学生了解给水水厂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详细讲解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主要工艺流程,使学生掌握各环节的作用及原理。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3. 水资源现状与保护:分析我国水资源现状,探讨水资源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4. 给水设备与操作:介绍常见的给水设备及其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5. 给水水厂运行与管理:讲解给水水厂的运行原理、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要求,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6. 课程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给水水厂,进行实地考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给水厂课程设计设计
![给水厂课程设计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759373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81.png)
给水厂课程设计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给水厂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运行流程,掌握给水厂的主要设施和处理技术,培养学生对给水厂运行管理和水质保障的认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给水厂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掌握给水厂的主要处理技术,如沉淀、过滤、消毒等。
(3)了解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水质保障措施。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给水厂的处理工艺和运行状况。
(2)能够评估给水厂的水质指标和处理效果。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给水厂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水厂工作的尊重和敬意。
(2)培养学生关注水环境,提高节水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给水厂建设和管理的意愿。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给水厂的基本概念:介绍给水厂的定义、功能和分类,使学生了解给水厂在供水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2.给水厂的处理技术:详细讲解给水厂的主要处理技术,如沉淀、过滤、消毒等,并通过实例分析各技术的应用和效果。
3.给水厂的运行管理:介绍给水厂的运行管理体系,包括生产调度、水质监测、设备维护等方面,强调运行管理对保证水质的重要性。
4.给水厂的水质保障:讲解给水厂水质保障的措施,如混凝、絮凝、过滤、消毒等,以及这些措施在实际运行中的应用。
5.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给水厂案例,分析其处理工艺、运行管理和水质保障方面的经验教训。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给水厂的基本概念、处理技术和运行管理等内容,引导学生掌握给水厂的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给水厂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给水厂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水质保障措施。
4.实验法:安排学生参观给水厂或进行模拟实验,直观地了解给水厂的设备和运行过程。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
8万给水厂课程设计
![8万给水厂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9652e3c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7.png)
8万给水厂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技术参数。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给水厂的设计和运行,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给水厂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认识到给水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我们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学生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理解给水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悉给水厂的工艺流程和技术参数,掌握给水厂的设计和运行方法,具备解决给水厂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将培养对给水厂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认识到给水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我们选择和了以下教学内容:1.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包括给水厂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给水厂的工艺流程:包括给水厂的处理工艺、水质标准和技术参数。
3.给水厂的设计和运行:包括给水厂的规划、设计原则、运行管理和维护保养。
4.给水厂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包括我国给水厂行业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如下:1.授课顺序:首先介绍给水厂的基本原理,然后讲解给水厂的工艺流程,接着讲解给水厂的设计和运行,最后介绍给水厂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授课时间: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授课时间,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选择了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阐述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技术参数,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给水厂的设计和运行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给水厂行业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给水厂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4.实验法:学生参观给水厂或进行模拟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选择了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给水厂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给水厂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给水厂工艺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d269b8e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09.png)
给水厂工艺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给水厂工艺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解决给水厂工艺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给水厂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
–了解不同类型的给水厂工艺及其适用条件。
–熟悉给水厂工艺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给水厂工艺设计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具备给水厂工艺流程图的绘制和解读能力。
–能够进行给水厂工艺参数的计算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给水厂工艺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增强学生对给水厂工艺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给水厂工艺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给水厂的作用、分类和组成。
2.给水厂工艺流程:包括原水处理、水质检测、水处理工艺、出水水质标准等。
3.给水厂工艺设计方法:包括设计步骤、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4.常见给水厂工艺案例分析:分析不同类型的给水厂工艺及其适用条件。
5.给水厂工艺参数计算和优化:包括水处理工艺参数的计算、工艺优化方法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给水厂工艺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给水厂工艺案例,使学生了解给水厂工艺设计的应用。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给水厂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的测定方法。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给水厂工艺设计原理与应用》。
2.参考书: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技术规范和案例资料。
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资料等。
4.实验设备:实验室中的给水厂工艺设备、水质检测仪器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使用,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给水厂设计课程设计
![给水厂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1ee8d4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08.png)
给水厂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包括水源选择、水质处理和供水系统。
2. 学生能够描述并分析给水厂中涉及的关键水质指标及其对公共健康的影响。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及给水厂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图表、数据等分析给水厂运行状况的能力,并能提出改进建议。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简单的给水处理流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水质问题。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我国水资源保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节约用水的意识。
2.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公共健康的关注,提高社会责任感。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科技在给水厂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索欲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综合设计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水质问题。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需引导他们通过动手实践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给水厂概述:介绍给水厂的组成、分类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对应教材第二章。
- 水源选择与评价- 水质标准与处理技术- 供水系统及其运行管理2. 水质分析与监测:学习水质指标、监测方法及数据处理,对应教材第三章。
- 常见水质指标及其意义- 水质监测方法与仪器-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巧3. 给水处理技术:探讨常见的水处理工艺及其原理,对应教材第四章。
- 混凝、沉淀与过滤- 消毒与臭味控制- 膜处理技术及应用4. 实践操作与设计: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实践操作和设计,对应教材第五章。
- 给水厂参观学习- 水质分析实验操作- 简单给水处理流程设计5. 案例分析与讨论:分析实际给水厂案例,提出优化方案,对应教材第六章。
给水厂课程设计
![给水厂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a4cf03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ed.png)
给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给水厂的基本概念、组成和运行原理;2. 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及给水处理技术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掌握给水厂处理工艺流程及各环节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给水厂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2. 提高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观察、分析和解决给水处理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我国水资源问题,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2. 增强学生对给水处理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投身环保事业的热情;3. 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课程针对八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为我国水资源保护和水处理事业培养合格的后备力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给水厂相关知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给水厂概述:介绍给水厂的定义、作用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关联教材第一章内容;- 给水厂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我国水资源状况及给水厂的重要性。
2. 给水处理技术:讲解给水厂处理原水的基本工艺流程,关联教材第二章内容;- 常见给水处理方法及原理;- 各类处理工艺的应用及优缺点。
3. 给水厂运行原理:剖析给水厂的运行机制,关联教材第三章内容;- 给水厂的工艺流程及设备;- 影响给水厂运行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4. 实践操作与问题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关联教材第四章内容;- 实地考察给水厂,了解实际运行情况;- 模拟实验中观察、分析并解决给水处理问题。
5. 案例分析与讨论:分析典型给水厂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联教材第五章内容;- 典型给水厂案例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给水厂课程设计完整版
![给水厂课程设计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0d7a801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ab.png)
给水厂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运行方式,培养学生对给水厂设计和运行的初步认识,提高学生解决给水厂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工艺流程;(2)了解给水厂的主要设备和参数;(3)熟悉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水厂进行初步设计和运行模拟;(2)具备给水厂水质分析和故障排除的能力;(3)学会给水厂安全生产和环保措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认识到给水厂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2)树立学生节约用水和环保意识,提高其对给水厂运行的重视程度;(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以便于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与他人合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主要设备、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给水厂的基本原理:介绍给水厂的作用、分类和基本工艺流程;2.给水厂的主要设备:讲解给水厂中常用的设备及其参数,如沉淀池、过滤池、清水池等;3.给水厂的工艺流程:详细介绍给水厂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水预处理、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环节;4.给水厂的运行管理:讲解给水厂的运行模式、调度策略和维护方法;5.给水厂的安全生产和环保措施:介绍给水厂安全生产和环保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设备参数;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3.实验法:学生进行给水厂工艺流程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给水厂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知识体系;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准备给水厂工艺流程实验所需的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设计说明书1城市自然条件1.1工程概况该市位于江苏省SQ城北水厂设计1.2地理位置该水厂位于SQ城北,水厂厂址位于城北换城河南岸,所在地距取水泵站3Km,输水管线总长按3Km计。
水厂规划区地势比较平整,地面的平均高程为142.0m,平面面积大约120m*90m1.3水源概况城区河流水质较差,决定在城西北3Km处设取水泵站。
所在位置河水水位136.8—140.2m(50年一遇)之间,平均为137.4m,河底高程为130.0m。
1.4气象资料该区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季主导风向为北风及西北风。
城北水厂规划所在地区冰冻深度最大为0.7m,地震烈度按7度考虑。
1.5水厂规模本水厂规划服务人口约3.4万人,提供企业用水约为3000立方米/天,市区道路面积按10ha计,需要浇洒绿地的面积约为55ha。
管道损失的水量按照10%计,未预见水量取10%。
此城市共20万人,为中小型城市。
经查江苏省人均用水量取为240 L/cap*d总综合居民用水量为34000*240L/cap.d=8160000L/d=8160m3/D工业用水量3000m3/D市区道路浇洒面积10ha=10万m2,按照2L/m2则用水量为100000*2=200000L=200m3浇洒绿地面积约为550000m2,按照1.5L/m2计算水量为550000*1.5=825000L=825m3总的用水量为 825+200+8160+3000=12185m3/D管道泄露损失10%,未预见用水量10%总用水量=12185*1.2=14622万m3/D所以水厂的总规模为1.4622万m3/D1.6出水水质要求最小服务水头20m,水厂出水水压不小于30m。
出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
时变化系数为1.4。
2.水处理净水工艺流程的选择2.1净水方案的选择经查给排水设计手册3,按照原水的水质可以分类为a.原水(cl2)-(混凝剂)混凝-生物接触氧化池-过滤-消毒b.原水-混凝沉淀或者澄清-过滤-深度处理(→臭氧接触氧化池→生物活性炭滤池)—消毒A方案原水的水质中,超标的部分项目有色度以及浊度,高锰酸盐指数超过生活饮用水的标准。
原水经过cl2和其他的混凝剂除去铁和锰,由于原水的铁和锰没有超标所以此方案除铁除锰的工艺可有也可以没有。
然后经过混凝和沉淀去除水中的浊度,在经过生物接触氧化去除高锰酸盐指数。
各项处理的处理结果显示如下表:1.浊度经过常规处理后,剩余浊度为80*(1-95%)=4,经过生物接触氧化后的剩余浊度4*(1-50%)=2。
经过滤池之后出水的浊度小于1,符合饮用水规范。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优点:1、由于填料比表面积大,池内充氧条件良好,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量较高,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2、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生物固体量多,水流完全混合,故对水质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3、剩余污泥量少,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简便。
B方案在浊度以及色度上都会符合饮用水的标准。
混凝沉淀用于去除铁锰以及浊度等有害的因素。
而深度处理(→臭氧接触氧化池→生物活性炭滤池)用于去除高锰酸盐指数。
针对污水(废水)的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可进一步采用三级处理或多级处理工艺。
常用于去除水中的微量COD和BOD有机污染物质,SS及氮、磷高浓度营养物质及盐类。
深度处理的方法有:絮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法、臭氧氧化法、膜分离法、离子交换法、电解处理、湿式氧化法、蒸发浓缩法等物理化学方法与生物脱氮、脱磷法等。
深度处理方法费用昂贵,管理较复杂。
经过两种方案的比较,在水的浊度方面上a,b方案经过常规的处理以及深度处理和生物接触氧化都可以使原水达标。
但是原水的浊度的大小为80ntu,并没有必要进行深度处理,使用深度处理原水会浪费资源,而生物接触氧化可以处理原水并且有一定的能力应对冲击负荷。
在副产物方面上,a方案并没有副产物,但是b方案经过活性炭滤池时会产生亚硝酸以及硝酸。
而且深度处理的投资大于生物接触氧化,从经济以及管理方面上考虑,选择a方案。
A方案的工艺流程原水→配水井→混合→絮凝池→沉淀池→生物接触氧化池→过滤池(普通快滤池)→消毒→清水池→二级泵站→出水。
3主要构筑物的选择3.1混合设备我国水厂常用的混合设备是水泵混合,设备简单,混合效果好,不消耗动力。
但是适用于一级泵房离处理构筑物120M以内的水厂。
所以从经济以及管理角度来考虑选择管式静态混合器。
3.2 絮凝设备经过选择与比较,选择折板絮凝池。
3.3沉淀池经比较,由于斜管沉淀池具有水力条件好,沉淀效率高,体积小,占地少等优点。
由于处理水量并不是很大,故在本次设计中采用斜管沉淀池。
3.4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弹性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池弹性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池是以弹性立体填料作为生物载体来处理微污染原水的一种池型。
微污染原水进入生物氧化池后,流经充满大部分池体容积的弹性立体填料层,在池的下方的穿孔布气管或微孔曝气供养条件下,通过填料表面生物膜硝化菌等的生化作用去除水中的氨氮,cod mn等污染物质,净化后的水经给水系统流出生物氧化池。
生物接触氧化池布置注意事项:(1)合理选择填料(2)为取得较好的生物接触氧化效果,除了通过填料布置等全池单位池的容积的填料表面积外,还应通过合理布置池中的配水集水系统来尽量提高原水与全池填料上生物膜的接触可能。
(3)池底部需设置排泥系统,以便及时排除池中积泥(4)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池体较大,能较快适应流量,水质等环境条件变化。
(5)生物氧化池可根据需要与后续絮凝池等合建。
(6)生物接触氧化池需考虑冲泥措施,以保持生物膜新陈代谢环境的稳定与良好本设计采用弹性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池。
3.5 过滤设备本设计因为进水水质比较好,选择普通快滤池(双层滤料)。
3.6 消毒设备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氯,二氧化氯,臭氧,紫外线等。
我国城市给水中普遍采用氯消毒,可投加液氯,漂白粉,漂精粉,次氯酸钠等,有些地区采用氯胺消毒。
采用氯消毒经济有效,且余氯具有持续消毒的作用。
但当水源受污染时,有机物含量较多时,采用液氯消毒将导致许多有机氯化物的产生。
这些物质已被确认或被怀疑对人体健康有害。
为此,也有采用二氧化氯或者氯胺作消毒剂,以代替直接投加也氯消毒。
本设计将采用液氯消毒的方法,因为其有机物含量并不大,没有能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所以采用液氯消毒的方法。
3.7 清水池清水池主要起调节作用,调节容积为日供水量的15%,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有效水深为3m,池顶覆土为0.7米,种植花草,边坡种植草皮,构造了良好的环境效果。
确定的最终工艺流程构筑物为:原水→配水井→管道式混合→折板絮凝池→斜管式沉淀池→弹性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池→普通快滤池→消毒→清水池→二级泵站→出水二.设计计算书1.用水量相关计算已知水厂的设计规模为Q= 14622m3/d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为Q T= 14622/24m3/h = 609.25m3/h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为Q S=609.25*1.4 = 852.95m3/h此设计水厂将采用两个系列,为了保证在修理以及损坏时能够正常的将水运送到客户的家中。
为保证事故时管网流量不低于70%,构筑物流量不低于50%,则平均分配构筑物用水量为Q1= Q2= Q/2 = 14622/2 = 7311 m3/d=7311/24 = 304.625m3/h2. 配水井的计算由于水厂分为2个系列,所以也应该有2个配水井。
按流量公式计算体积,但一般多5%的加无效面积。
水力停留时间,一般按10min考虑。
取配水井的水力停留时间为T=10min则配水井的体积V = (1+5%)Q T×T=106.619m3设计配水井高为H=3m B=3 m L= 6m 两个配水井的保护高为0.2m 所以最终的配水井的H= 3.2 m3. 管道静态式混合器由于水厂分为两个系列,那么管道静态式混合器也应该有两个。
Q = 304.625m3/h一般管道流速为1.0-1.5m/s,分节数两到三段时的水头损失为0.5-0.8m取设计流速1.0m/s 设计的水头损失为0.5m。
则D=(4Q/3.14/V) ^(0.5)= (4*304.625/3.14/3600)^0.5=0.328m=328mm取整值D= 350mm N=(h*d^4.4)/(0.1184*Q^2)=5.8 取整n = 6混合器的长度为L=1.1ND=1.1*6*0.35= 2.31M根据以上计算,选取DN350内装6个混合单元的静态混合器。
加药点设于靠近水流方向的第一个混合单元,投药管插入管径的1/3处,投药管上多处开孔,使药液分布均匀。
4.折板絮凝池折板絮凝池的设计流量Q= 304.625m3/h =0.085m3/s絮凝的反应时间为T=15 min 分三部分,每一个部分5min絮凝池的体积V=QT = 304.625*15/60 = 76.16m3设计絮凝池的高为H=3.8 m B= 4m L=6m 取保护高度0.3m则折板絮凝池的高度4.1m 采用平流式布置折板,分三段,即为相对折板,平行折板和平行折板。
第一二段采用90度折板。
钢筋混凝土制,第三段采用直板60mm厚,板宽500mm,钢筋混凝土制。
第一段絮凝池:设通道宽为0.5m,设计流速V1采用0.34m/s,则峰距b1B1=0.085/0.34*0.5=0.125m谷距b2=b1+2c=0.125+2*0.355=0.835侧边峰距b3 = (B-2b1-3(t+c))/2=(4-2*0.125-3*(0.04+0.355))/2=1.28侧边谷距b4 = b3+c =1.28+0.355=1.64中间部分谷速V2=0.085/0.835*0.5=0.05侧边峰速度v1,=0.085/1.28*0.5=0.03侧边谷速度v2,=0.085/1.64*0.5=0.03水头损失计算:1 中间部分渐放段损失:h1=a*(V12-V22)/2G = 0.0029m渐缩段损失:h2=(1+a-(F1F2)^2))*v1,^2/2G=0.0064m每一格有6个渐缩,渐放故每隔的水头损失为h=6*(0.0029+0.0064)=0.056m2 侧边部分渐放段损失:ℎ1,=a *(v1,2-v2,2)/2G=0.000003m渐缩段损失:ℎ2,=(1+a-(F1F2)^2))*v 1,^2/2G=0.000023m 每格共6个渐缩和渐放,故ℎ, = 6*(0.000026)=0.00016m3 进口及转弯损失:共一个进口,一个上转弯和两个下转弯。
上转弯水深H4为0.53m ,下转弯水深为H3为0.9m上转弯流速v4=0.085/0.53/0.5=0.321m/s 下转弯流速v5=0.085/0.9/0.5=0.189m/s上转弯a 取1.8,下转弯及进口取3,则每隔进口损失为h0=3*0.3^2/2/9.8+2*3*0.16^2/2/9.8+1.8*0.272^2/2/9.8=0.0284 4 总损失为H1=h+h0+ℎ,=0.0284+0.00016+0.056=0.0846m 第二絮凝区第二絮凝区的损失与第一絮凝区的计算方法相类似,通道的宽度采用0.67m H2=0.044m第三混凝区的损失为H3=0.006m絮凝池的总体积为 H=0.006+0.044+0.0846=0.1346m 5 斜管式沉淀池 1 基本参数由于设计斜管沉淀池的耗水量为2%,故设计流量Q 3=14622×(1+4%)2×24=316.81m 3/h ,采用两个系列每个系列设置两个斜管沉淀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