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变化规律》教材解析
苏教数学四年下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及反思(共四篇)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乘法,初步了解了乘数和积的关系。
本课学习生活中积的变化规律,依据知识的迁移,应用转化的思想,学生可以通过探究,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进一步掌握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探索、分析的能力,在一定情境创设的探究过程中来研究本节课的内容,不会感到很困难,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问题的探索中,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收益。
二、说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
2.理解积的变化规律,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探索和归纳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直接求出积。
难点: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四、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情境导入师:前面我们认识了亿以上的数,下面老师写了两个十二位数,给大家几秒钟的时间,看你能很快的记住哪个数。
学生记数。
师:记住了哪个?(第一个)为什么这么多人记住了第一个数?(因为第一个数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数学中有很多有规律的情况,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是积的变化规律。
看到题目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有什么规律?·学积的变化干什么?·积的变化规律和谁有关系?·怎么就知道这个规律了?师:同学们想知道的真多!相信大家通过自己的研究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设计意图:借助记数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为新课的教学做准备】板块二、探究新知师:请同学们自己按要求算一算,填写表格。
(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例4题)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表格;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汇报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师:比较填出的结果,跟同学讨论两个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积怎样变化?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积的变化规律》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发现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积的变化规律,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对于积的变化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和发现积的变化规律,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发现和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积的变化规律。
2.自主探索: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3.合作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悟,互相学习和提高。
4.教师讲解:对学生的发现进行总结和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5.巩固练习: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积的变化规律。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数学《积的变化规律》一等奖说课稿
数学《积的变化规律》一等奖说课稿1、数学《积的变化规律》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这节课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以及今后自主探索和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教材首先出示2×6=12、20×6=120、200×6=1200,让学生依据给出的乘法算式,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会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作出猜想。
再列举一些例子,用计算器计算来验证猜想。
引导学生观察,学生比较容易发现规律,提出猜想,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由于研究的是关于运算的规律,势必涉及较大数的计算,为了将学生的思维从繁杂的计算中解脱出来,使学生更加关注规律的发现过程,所以用计算器作为探索规律的工具。
3.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借助计算器的计算,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2)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正确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4.教学重点: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随着乘几(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在探索和发现规律上,能更多的体验一般策略和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5.课前准备:课件、学生每人计算器一个、学生每人一张空白表格。
二、说教法和学法(1)教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观察、验证来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积的变化规律》教材解析
《积的变化规律》教材解析《积的变化规律》这一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部分第四课时,例4,教材第58页。
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教材进行解析: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前后联系。
二、教材编写意图分析。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五、教学实施的思考。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前后联系。
《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它是学生在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是整数四则运算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将为学生今后学习小数乘法奠定基础,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以及今后自主探索和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二、教材编写意图分析。
1、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内容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教材中的例4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究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通过这个探究过程,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2、例题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1)研究问题:教材设计了两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在观察、计算、对比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
(2)归纳规律:引导学生广泛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律,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3)验证规律:引导学生再举例,验证积的变化规律的正确性。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学习,使学生不但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而且学会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的规律(或模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探索、分析的能力,在一定情境创设的探究过程中来研究本节课的内容,不会感到很困难。
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问题的探索中,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收益。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积的变化规律,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解析本节课以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积的变化规律》为例。
2.2 教学内容(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现象。
(2)探究积的变化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3)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积的变化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现象。
(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2 探究积的变化规律(1)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3.3 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1)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积的变化规律解决。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程度。
4.2 课后作业设计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3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5.2 教学素材收集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5.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寻找一些与积的变化规律相关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6.2 教学活动(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游戏教学:设计一些与积的变化规律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3)课后实践: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1 一、说教材1、知识的联络与地位。
《积的变化规律》是小学新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两数计算的根底上,引导学生探究积的一些变化规律。
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乘法运算以及为以后自主探究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奠定根底。
教材中的例3,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重点探究,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发生变化时,积的变化规律。
教材例题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研究问题〔教材以两组既有联络又有区别的乘法算式,在观察、计算、比照的根底上发现问题。
〕归纳规律〔结合探究交流,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验证规律〔举例验证积的变化规律的普适性。
〕基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对教材教学内容做了灵敏的改动,从而更合适本班学生的特点,更能表达因材施教。
2、教学目的。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从知识与才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立以下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并能将其规律恰当地运用到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之中。
〔2〕、才能目的: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积的变化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才能、表达才能以及思维才能。
〔3〕、情感目的:引导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3、教学重难点。
为了能很好地达成教学目的,因此,本次教学的重点应是探究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应是在探究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的同时,能体验更多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开展数学考虑。
关键是学生能正确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独立考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根本的数学活动经历,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根本理念,也是尝试教学法倡导的。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3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3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3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和总结积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但是对于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和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发现和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难点:对于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的例子,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采用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3.采用交流法,让学生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共同探讨和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实物等。
2.准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如“小明的妈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重量是200克,请问小明的妈妈一共买了多少克的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积的变化规律。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相关的例子,如“1×2=2,2×3=6,3×4=12”,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发现了吗?积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的题目,如“1×2=2,2×3=6,请问3×4=?”,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积的变化规律在哪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两个数相乘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
本节课内容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分数、小数、负数乘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乘法,对乘法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面对一些实际问题时,可能还不能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两个数相乘积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两个数相乘积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归纳法、实践操作法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教学素材。
2.准备计时器,用于记录教学环节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计算总价,引发学生对乘法的思考。
提问:你们发现乘法中有哪些规律?2.呈现(10分钟)展示一系列的乘法算式,如2×3、3×4、4×5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发现其中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尝试找出更多的乘法算式,观察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巩固学生对规律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积的变化规律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拓宽学生的视野。
6.小结(3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积的变化规律。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一些有关积的变化规律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
我将从教学解读、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三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学解读1、教材解析:《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法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又是学生对以前所学乘法计算的一个规律性的总结。
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是整数四则运算中内容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
引导学生学会从一般现象中寻找规律,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内容提供必要的思维模式。
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2、设计思路: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和使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本节课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计算、去比较,再通过老师的适时引导,从而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积的变化规律。
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并学会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
3、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教学目标如下:1 、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 、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 、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难点:自主思考探究,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4、说教法和学法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教法: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引导学生用观察、猜想和验证来自主探索归纳积的变化规律。
(2)学法:让学生经历提出猜想、验证、表述规律、应用规律的自主探索过程,获得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
二、说教学流程结合本课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经历学习过程。
2、迁移运用,学会学习方法。
3、合二为一,整体验证规律。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51页内容。
学情与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节第一部分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同时,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内容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将为学生今后学习小数乘法奠定基础。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联系的,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过程,感受数学的魅力。
2、引导学生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乘几(或除以几)积也乘以几(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在探索和发现规律上,能更多的体验一般策略和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提出问题1、创设情景(屏幕显示):小明去小卖部里购买笔记本,售货员告诉他1本笔记本要6元,他想买2本,请您帮他算一下需要多少元?如果买20本呢?200本呢?(引导列算式并板书)2、引导观察,发现问题:6×2= 12 6×20=120 6×200=1200提问:观察、比较这3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小结并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设计意图:例题算式的呈现没有以纯算式的方式呈现,而是结合身边的生活资源给算式赋予一定的生活意义,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逐层探究,发现规律(小组内交流)1、研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大,积的变化情况。
6×2= 12 6×20=120 6×200=1200引导学生分别用第(2)式、第(3)式与第(1)式比较,观察因数和积分别有怎样的变化?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小学数学_《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41~42页。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正确熟练地运用这一规律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预热,复习关于乘法的知识,引导出因数×因数=积,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大家对乘法的知识很熟悉,它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德开小学的师生都特别爱看书,有一天我来到新华书店想购买一些图书和文具,一本图书8元,购买2本多少钱?购买20本呢?200本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8×2=168×20=160 8×200=1600一支笔2元,购买24支多少钱?购买12支呢?6支呢?课件出示第二组算式:24×2= 12×2= 6×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请仔细观察这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8×2=16 24×2=488×20=160 12×2=248×200=1600 6×2=12【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去新华书店购买书籍和文具的情境,给数学问题赋予了生活意义,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身边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好读书的意识。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一)自主探究课件出示探究提示:1.从上往下观察第一组算式: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第二个因数怎样变化?积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从上往下观察第二组算式:第一个因数怎样变化?第二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积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3.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小组长在报告单上做好记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课例以一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学生将会经历研究问题——归纳发现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四个层次的学习过程。
学生将会用到观察、计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手段,并最终发现规律,归纳与验证规律,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探索与推理的能力,让学生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学生通过对算式的观察,自主的去探索规律、验证规律,并使用规律。
本课在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二、探究活动,发现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以上这组算式的特点,想一想、说一说你的发现《观特点》(1)引导学生观察因数的变化特点和积的变化特点。
(我们纵向看,这组算式什么没变?什么变了?那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和积是怎么变的?有没有规律呢?)(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课件引导师给三个算式标上序号,如果把①式作为标准,②式与①式比,因数和积各是怎样变化的?《找规律》通过观察比较,你能说说你发现的规律了吗?师:积的变化是随着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积的变化规律。
(整理)人教版小学数学《积的变化规律》的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积的变化规律》的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积的变化规律”编排在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是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本册的学习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同时有是小学阶段初步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
本教材的教学基础是:“积的变化规律”是乘法中研究“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几”。
从复习题、例题、做一做、巩固练习等都充分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时教学,使学生初步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同时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规律。
二、说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成功的一堂课应该以某种教法为主,诸种教法优化组合,启发式教学贯穿其中。
只要符合学生认识规律,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就是好的教学方法。
而本教材新旧知识联系非常密切。
拟用“尝试法”为主、“讲解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类比训练,试一试,使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的精讲点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发展学生个性,健全学生体魄是未来教育趋势。
只有这样,学生在未来的竞争中才能立足于不败之地。
更重要的是解决学生怎么学的问题,教师良好的方法指导,使学生终身受益。
本教材的教学指导概括起来是:观察、思考、自学、悟理。
思考包含两层意思,即回顾旧知识和思考新问题;通过思考、观察、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并用去“试一试”从中悟出结论,这样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程符合本课时教材特点,学生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
四、说教学程序如果我们把上面所论述的说成是教学蓝图,那下面所说的教学程序是对教学蓝图提出的目标、规格、标准,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重要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对于积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积的变化规律,他们可能还没有直观的感受和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让学生感受到积的变化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积的变化规律。
例如,展示一个场景:小明买了一些苹果,每斤3元,一共花了15元,问小明买了多少斤苹果?让学生回答,并解释答案的得出。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个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例如,展示一些乘法算式,让学生计算并观察积的变化。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给出一些购物场景,让学生计算总价。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
例如,让学生计算并解释答案的得出。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积的变化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让学生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如何在购物、计算面积等方面发挥作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2.3《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2.3《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2.3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探索和发现积的变化规律,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习题,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乘法运算,对乘法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积的变化规律,他们可能还没有明确的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发现和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和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发现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发现和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合作交流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共同探索和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3.实践操作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课件和教学素材。
3.练习题和答案。
4.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2乘以3等于6,让学生回顾整数的乘法运算。
然后提问:如果我们把2乘以3的结果6再乘以2,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如4乘以5等于20,然后提问:如果我们把4乘以5的结果20再乘以2,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怎么乘,只要乘以同一个数,积的结果都会扩大相应的倍数。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如让学生计算3乘以4等于12,然后把12再乘以2,再乘以3,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和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积的变化规律》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学生在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的推理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
教材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例题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研究问题——归纳规律——验证规律,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但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而且学会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积的变化规律》是引导学生学会从一般现象中寻找规律,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内容提供必要的思维模式。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
2、能力目标: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情感目标:在探索,归纳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突破重难点设想: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的变化,发现规律来激发学生探究规律的兴趣,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知道积的变化规律的来源,熟记积的变化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进行计算,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卡【教学过程】一、创境激疑——感知规律(一)复习铺垫观察图的变化,在方框(4)中画出相应的图形。
(二)揭题明标1、揭示课题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有许多规律等着我们去发现。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究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好吗?(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2、质疑明标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板书:积怎样变化?积的变化规律是什么?)·二、互动解疑——探究规律(一)探索积的变化规律1、出示问题一个文具盒6元,买2个花多少钱?20个呢?200个呢?2 、列式并计算:(教师板书)6× 2=126 ×20=1206×200=1200你能说说在这几道乘法算式中,等号前面的数叫什么?等号后面的数叫什么吗?师:为方便研究,可以称这三个算式为(1)式,(2)式和(3)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03课时_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03课时_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探索和发现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积的变化规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数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本运算,对乘法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遇到一些积的变化规律的问题,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和发现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途径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索和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六. 教学准备1.课件:积的变化规律的实例。
2.学具:小卡片、计数器等。
3.练习题:巩固积的变化规律的应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价格的变化,引发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几个积的变化实例,如2×3=6,2×6=12,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积会发生变化?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小卡片、计数器等学具,进行积的变化规律的操练。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解答。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2.3《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2.3《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2.3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和发现,掌握两个因数相乘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规律。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性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但是,他们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还需要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进行辅助教学,通过直观的演示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积的变化规律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探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3.交流: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明确积的变化规律。
4.巩固: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积的变化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直观地展示积的变化规律。
可以设计成的形式,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规律。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分析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分析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重点:让学生通过自探找出规律。
难点:总结规律。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上课之前,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念一首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三张嘴,只眼睛条腿?哪位同学可以说一说?你能从这首儿歌中发现什么吗?(青蛙的只数越多,它的眼睛和腿的数量就越多)这里面也蕴含着我们本节课的知识,这节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积的变化规律。
二、设疑自探准备练习(口答)6×2= 20×4=6×20= 10×4=6×200= 5×4=再认真观察刚才两组算式,按下面的方法思考研究本节知识:1、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分别观察第一、二组的三个算式,一个因数有何特点?另一个因数有何变化?积有何变化?2、你能总结出积随因数的变化规律吗?3、你能举例验证积的变化规律吗?三、解疑合探解疑合探(一)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要乘几。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要除以几。
解疑合探(二)总结积随因数的变化规律: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解疑合探(三)验证规律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26×48=1248 17×12=20426×24=()17×24=()26×12=()17×36=()四、质疑再探算一算,想一想。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36×18=648(36÷2)×(18×2)=(36÷4)×(18×4)=(36×3)×(18÷3)=得出结论: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同时除以几,积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的变化规律》教材解析
《积的变化规律》这一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部分第四课时,例4,教材第58页。
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教材进行解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前后联系。
二、教材编写意图分析。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五、教学实施的思考。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前后联系。
《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它是学生在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是整数四则运算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将为学生今后学习小数乘法奠定基础,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以及今后自主探索和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二、教材编写意图分析。
1、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内容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教材中的例4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究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通过这个探究过程,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2、例题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
(1)研究问题:教材设计了两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在观察、计算、对比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
(2)归纳规律:引导学生广泛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律,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3)验证规律:引导学生再举例,验证积的变化规律的正确性。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学习,使学生不但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而且学会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的规律(或模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探索、分析的能力,在一定情境创设的探究过程中来研究本节课的内容,不会感到很困难。
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问题的探索中,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收益。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基于以上思考,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②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③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探索活
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正确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是:
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随着乘几(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是:
在探索和发现规律上,能更多的体验一般策略和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五、教学实施的思考。
基于以上的教材解析及学情分析,我认为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让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
本例题创设的情境并非来源于生活,而是来源于数学本身。
因此,我认为,应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问题的探索当中。
教学时,也可将教材上右边一组算式略做改动,让每个学生在尝试写算式的过程中自己发现规律。
这个过程,手脑并用,使规律的探索落到实处。
2、组织好合作交流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写的算式,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写算式的理由,也就是解释自己发现的规律。
然后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基础上,教师适时补充和纠正。
以上是我对《积的变化规律》这一内容的教材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