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坦桑尼亚外交政策(20世纪60年代-70年代)重点

合集下载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第一阶段(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一阶段中国外交的主题词是“独立自主”。

新中国诞生后外交上首要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独立,捍卫革命胜利果实。

中国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积极支持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斗争,确立了以和平为宗旨、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风云激荡的国际环境中展示了东方大国的鲜明形象,站稳了脚跟,改善了国际处境。

第二阶段(1978—2012年),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外交的主题词是“和平与发展”。

党中央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根本判断,我国外交工作的目标随之调整为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外部环境。

在国际上,我们倡导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合作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贡献,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持续提高。

第三阶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至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题词是“民族复兴,人类进步”。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确定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地位正式确立,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日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70年风雨兼程,70年波澜壮阔。

新中国外交70年史诗般的历程,凝结着我们党坚持不懈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成果,对于我们是一座思想宝库,其中给我们留下的最重要、最具普遍意义的基本经验包括以下几方面。

坚持党对外交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最大优势。

从新中国外交奠基时期中央提出的“外交无小事”“外交工作授权有限,大权在中央”的根本原则,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有关论述,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贯穿新中国外交工作的一条主线,并为之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障。

中国共产党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关系的实践和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关系的实践和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关系的实践和基本经验作者:龙清香来源:《云梦学刊》 2012年第4期龙清香(湖南理工学院南湖学院,湖南岳阳414006)摘要: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在政治上相互支持,在经济、文化上相互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必须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丛须坚持”求同存异”原则,必须始终坚持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原则,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原则。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第三世界;国家关系;基本经验中图分类号:D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365( 2012) 04-0060-0420世纪50年代初,西方学者在研究国际关系,尤其是研究独立国家和两大集团的关系时,首先使用了“第三世界”概念(最早使用这一概念的是法国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阿尔弗雷德·索维)。

第三世界是指随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一系列独立民族国家出现而形成的独立的新兴政治力量,它包括亚、非、拉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第三世界兴起于1955年4月的第一次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

它正式形成的标志是20世纪60年代的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七十七国集团的形成。

一、中国共产党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关系的简要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在外交上实行“一边倒”政策,即联合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但也非常重视发展同各被压迫民族国家关系,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保卫世界和平和中国独立为主要目标。

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定地支持战后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支持亚非拉人民维护民族独立、主权的正义斗争,支持亚非拉国家发展民族经济所作的努力。

1956年9月,在中共八大会议上,毛泽东宣布:对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国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我们都必须给予积极的支持。

中国对外援助的必要性分析

中国对外援助的必要性分析

中国对外援助的必要性分析2019-05-02摘要:从建国起,中国有着60多年的对外援助的历史,中国对外援助的历史⼤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个是以建国初期到1978年之间,中国政府受到⽆产阶级国际主义指导下的援助。

在这⼀时期内,考虑到地缘政治和国际⽆产阶级⾰命形势的因素,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的是为了⽀持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产阶级⾰命,并倾尽全⼒来帮助社会主义阵营的待援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

第⼆个阶段是1978年实⾏了改⾰开放后,中国对外援助的内容和形式发⽣了改变。

中国改变了以往的超出的以物资为主要形式的对外援助,取⽽代之的是以经济交往为形式的对外援助。

经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中国的对外援助更加趋于成熟。

本⽂结合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变迁,阐述并分析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必要性。

关键词:对外援助中⾮贸易外交中国对外援助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在建国的初期,中国⾯临着国内的⽣产⼒不⾜、国内物资匮乏的问题。

但是新中国的领导⼈仍然克服了种种困难,向当时⾯临着更加严峻的问题的越南和朝鲜等社会主义兄弟国家伸出了援助之⼿。

随着中国改⾰开放,中国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平和⼈民⽣活⽔平得到了极⼤的提⾼,同时,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也随之发⽣了相应的变化,以适应中国外交政策的实施。

60年来,对外援助⼀直占据着我国外交⼯作的重要地位。

中国长期坚持对外援助,并形成了⼀系列独具特⾊的中国式的对外援助政策。

这些政策并不是⼀成不变的,⽽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结合时代特征来进⾏调整,并被历届政府和领导⼈进⾏补充和完善,从⽽使得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得到最⼤化的发挥。

中国长久以来的对外援助⼀定程度上提⾼了受援国的经济、政治⽔平,有利于受援国的国内秩序稳定和综合的提升。

中国政府长期以来重视对外援助⼯作是有其必要性的。

⼀、对外援助是我国的⼀项长期的对外政策新中国成⽴后,中国陆续与世界各国开始建⽴外交关系,中国外交的新局⾯产⽣了。

新⼀届领导⼈⾮常重视对外援助⼯作,并把这⼀项⼯作作为打开中国与其他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外交新局⾯的桥梁。

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外交政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部门和外交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的,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外交政策主要以“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核心。

由于国内经济建设和军事建设同时进行,外交政策焦点逐渐从欧美转向亚非拉国家。

这种政策导致了我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紧张,但与非洲、亚洲和拉美等国家的合作得到了积极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引进。

随着对外经济贸易的增长,我国开始注重维护对外经济利益和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合作。

同时,我国也通过和平开展的方式解决了边境问题,不断扩大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和关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外交政策逐渐转向全球化和多元化。

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加强同发达国家的合作,促进多边主义和世界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

在同时,我国也积极维护自身利益,保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简述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几个阶段

简述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几个阶段

新中国外交政策发展历程和背景一、50年代历程1方针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为此,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

2、背景:国际方面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经济封锁、外交故里、军事包围和威胁.国内方面⑴新中国成立,是中国能够执行独立自主外交的前提⑵政权急待巩固,经济急待恢复,创造和平的建设环境二、60年代历程1方针:“两个拳头出击”2、背景:60年代国际形势变化的特点是大分化、大动荡、大改组。

从苏共二十大开始,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美国也也继续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

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实行了这样的外交政策。

三、70年代历程1、方针:“一条线、一大片”、三个世界的提出2、背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

苏联凭借其迅速膨胀起来的军事实力到处伸手,而美国由于侵越战争拖累,力量相对削弱。

苏美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

美国为集中力量对付苏联的挑战,谋求从越南脱身,寻求同中国接近。

四、80年代至今1、方针:无敌国外交政策调整: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实行不结盟政策,全面对外开放2 背景:中国外交方面从幼稚开始走向比较成熟。

外交定义:国家以和平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

通常指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

外交的活动形式:外交的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访问、谈判、交涉、缔结条约、发出外交文件、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

外交过程:在外交过程中,不是取悦别人,而是怎么样从他身上得到利益,同样外交不是政治游戏的筹码,,外交的实质是合作学习对立三个不同的属性。

-3、主要成就:①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就与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解决中印之间的国家准则,也成为解决国家之间的基本准则,反映了我国外交的政策的成熟③日内瓦会议凸显了我国作为世界五大国的地位④万隆会议提出的“求同存异”主张,不仅是的万隆会议成功召开,而且成为“万隆精神”的核心内容。

第二节中国外交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中国外交的历史演变

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的基础上达成了
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
为加强亚非各国的团
结合作作出了重要贡
2021/10/10
献。
“积极发展 对外关7 系” 完
▪ 第三,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
它不仅企图在政治上孤立中国,在经济上扼
杀中国,而且企图从朝鲜、越南和台湾三个
1965年8月,中国领导人
彭真、郭沫若和中日青
年联欢。
23
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一段时间里,日本某些领导人采取 了敌视中国的政策。鉴于这一情况,中国在坚持反对 日本政府敌视中国的政策的同时,积极发展两国民间 关系。我国采取主动步骤,沟通了两国之间的贸易, 协助在华日侨回国,不断加强两国各类民间组织间的 交往。所有这些,在日本引起良好反响。日本各界要 求日中邦交正常化的呼声日益强烈,为七十年代初两 国建交打下了基础。
10
▪ 抗美援朝和援越抗法斗争的胜利表明,新中国已成为维 护亚洲 和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1954年4月,我国 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关于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 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团与会,并以
原则坚定、,为
上述问题的解决发挥了重要
2021/10/10
24
▪ 第三、反对苏联控制,顶住苏联的威胁。五十年代末 期,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妄图推行“苏美合作,主宰 世界”战略,并为此向我国提出诸如共建长波电台和 共同舰队等有损中国主权的要求,他还竭力使我国在 台湾问题和中印边界问题上放弃原则,以服从苏联的 全球战略,遭到我国断然拒绝。
2021/10/10
2021/10/10
9
▪ 美国在入侵朝鲜的同时,加紧干涉印度支那。美国的行 动不仅是支持法国殖民主义镇压印度支那人民,而且对 中国南方边陲的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中国在极其困难的 条件下,全力支持越南人民反抗法国殖民主义和美国的

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

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
三、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
一、重返联合国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恢复合法席位,成为安理会 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意义:
提高国际地位,增强国际影响 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合作
探究一:“重返联合国”的原因 直接原因: 亚非拉国家的支持与帮助。 根本原因:
二、中美建交
“乒乓外交”
探究 ① “小球”、“大球”各指什 么? 小球:指乒乓球 大球:指的是中美关系 ②“小球转动大球”比喻什么? 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二、中美建交
1、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 访华:“历史性握手”, “改变世界的一周”
我们的双手一接触, 一个时代结束,另一 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周恩来当年对尼克 松说:“你的手伸过 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 和我握手——25年 没有交往了啊!”
——《尼克松传》
尼克松访 --(1972.2.21-28)
第9课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
讲述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 交等史实。
同学们,你知道这个标志是什么吗?
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联合国总部
一、概况: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 注意: 成立,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中、美、苏、 英、法为五大常任理事国。对安理会的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 任何决议拥有一票否决权。 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新中国在联合 二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国的合法席位被台湾“篡夺”。 “制止侵略行为”
台湾问题 美方声明:
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 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你能看出,中美关系最重要敏感的 问题是什么吗?
二、中美建交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阶段:1.建国初期:外交的国际环境复杂严峻,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主要包括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建立正常国家关系、争取国际支持等。

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一政策旨在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和平共处,反对霸权主义和侵略行为。

2.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在这段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更加积极,坚定地支持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解放运动。

中国积极参与亚非大陆会议,提出“亚洲深层次国际问题”,并支持非洲国家在联合国争取独立和平等的地位。

此外,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在一系列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援助朝鲜抵抗美国侵略、支持越南抗法斗争等。

3.文化大革命时期:外交政策受到革命理论的影响,中国强调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反对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主张打破“大国霸权”。

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国内政治动荡,外交政策受到影响,国际交往受限。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为国内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并倡导和平崛起和公平正义。

中国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进行贸易,同时倡导多边主义,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

中国于1971年恢复对联合国合法代表性,重塑了其在国际社会的声誉。

从那时起,中国就致力于多边主义、国际合作和国际制度的改革。

5.新世纪以来:中国外交政策进一步从注重国内改革和经济建设转向全球影响力的提升。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倡议和合作机制,如“一带一路”倡议、亚信、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

中国也加大了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大国的沟通和合作,通过外交手段参与解决一系列的国际问题,如朝核问题、气候变化等。

总的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保卫国家安全到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从在国际事务中扮演“弱者”的角色到积极主动推动国际合作的变化。

中国外交的发展史

中国外交的发展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一、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实践: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作用: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

(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影响: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

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发挥积极了作用。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

影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首脑会议。

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形成“万隆精神”。

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背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实践:1、中美关系的改善:(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

(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意义:中美两国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与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4、1971年10月25日,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20世纪50、60年代我国体育外交回顾

20世纪50、60年代我国体育外交回顾

20世纪50、60年代我国体育外交回顾作者:千青海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11期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20世纪50、60年代体育外交的主要事件的叙述,展示了中国体育外交在对外体育交流中取得的辉煌成就。

关键词:中国;体育外交;事件中国的体育外交活动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特别是被誉为“小球转动地球”的“乒乓外交”更是成为世界体育外交历史中的一段佳话。

体育外交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扩大了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架起了与世界各国友好关系的桥梁。

1 体育外交的概念由钱其琛主编的《世界外交大辞典》中将“体育外交”定义为“对一国体育部门或体育组织在促进国家间关系所进行的对外体育交往和交流的一种提法”。

体育外交是一国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体育交流、体育比赛和体育文化输出等活动,以促进各国公众间的理解与信任,从而达到维护国家利益、改善国家间关系、实现对外政策目标的一种新兴外交方式。

2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体育外交2.1 体育外交的策略50年代,新中国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体育外交关系。

中国开创了与苏联、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在体育比赛交流的新局面;同时,我国也获得了苏联、波兰、民主德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帮助,他们为中国培养了体操、游泳、田径、足球等项目的人才,促进了中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2.2 与国际体育组织接触1952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

成立后,它首先致函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和各单项国际体育组织,宣告原中华全国体育协会已改组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担负着中国奥委会的职能,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的体育组织。

除了获得国际奥委会的承认,经过努力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体育组织还逐渐得到了不少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认可。

1957年9月,国际奥委会委员董守义赴保加利亚的索菲亚参加第53届国际奥委会全会,就中国合法席位问题据理力争。

为了坚决抵制“两个中国”的阴谋,为了维护祖国的神圣主权,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和各有关单项体育运动协会宣布中断与国际奥委会和有关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一切联系。

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

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

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49年建国初期。

在这个阶段,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争取国际认可,并扩大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

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新中国外交政策经历了几个重要的转变。

首先,在冷战时期,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建立了紧密的关系。

中国发起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议,旨在推动国际和平与发展。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国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并通过援助项目和支持解放运动来加强南南合作。

然而,1970年代发生了重大的外交转变。

中国与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开始寻求与西方国家的接触。

这一时期,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政策吸引了外资和技术,并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加强了经济和贸易往来。

外交重心也逐渐转向更加多元化和综合性的外交政策。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国外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全球贸易体系的一部分。

中国通过积极参与多边机制和国际组织,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亚洲、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合作,并促进互联互通和经济发展。

如今,中国外交政策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并通过倡导多边
主义、维护国际规则和推动合作发展来实现这一目标。

与此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性挑战,例如气候变化和恐怖主义等。

中国外交政策正努力实现国家的和平发展和世界的共同繁荣。

中国对外政策知识点总结

中国对外政策知识点总结

中国对外政策知识点总结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对外政策一直备受关注。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在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开展交往和合作的。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多边的、全方位的,并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不干涉内政、相互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威胁和平与发展的外交政策。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理念和宗旨。

它包括: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相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础,也是中国同其他国家保持和发展关系的基本准则。

它奠定了中国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也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坚持公平正义和国际权利和国际义务保持相对平衡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对外政策中的一个重大举措,旨在通过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方式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地区间合作。

该倡议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倡导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合作理念,促进物质、技术和人文交流,共同推动地区和国际合作。

中国将发挥自身资源和市场优势,积极开展多领域的合作,加强区域经济整合,实现互利共赢。

三、中美关系中美关系是中国对外政策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大国和发达国家,两国关系的发展和稳定对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和美国应该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处理好双方关系,共同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四、中国的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中国是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积极成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合作共赢理念,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为解决世界性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邻邦关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主张与周边国家和平共处、互利合作,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中国的对外援助

中国的对外援助

中国的对外援助前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多年来,中国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向经济困难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承担相应国际义务。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在自身财力十分紧张、物资相当匮乏的情况下,开始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并逐步扩大援助范围。

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但依然是一个人均水平不高、贫困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尽管如此,中国仍量力而行,尽力开展对外援助,帮助受援国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丰富和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的对外援助,发展巩固了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和经贸合作,推动了南南合作,为人类社会共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对外援助坚持平等互利,注重实效,与时俱进,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模式。

一、对外援助政策对外援助历程中国对外援助从帮助周边友好国家开始起步。

1950年,中国开始向朝鲜和越南两国提供物资援助,从此开启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序幕。

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后,随着对外关系的发展,中国对外援助范围从社会主义国家扩展到其他发展中国家。

1956年,中国开始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

1964年,中国政府宣布以平等互利、不附带条件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确立了中国开展对外援助的基本方针。

1971年10月,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同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建立了经济和技术合作关系,并援建了坦赞铁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这段时期,中国克服自身困难,为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奠定了新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长期友好合作的坚实基础。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由过去单纯提供援助发展为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

中国根据国情适度调整了对外援助的规模、布局、结构和领域,进一步加强对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更加注重提高对外援助项目的经济效益和长远效果,援助方式更为灵活。

新中国初期到60年代末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初期到60年代末的外交政策

一:背景/国际形势
• 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如亚非拉民族; •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 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 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2、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
(1)外交政策(总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至今未 变,我们调整的是外交方针)
(2)外交方针: A、“另起炉灶”: 就是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这就使得中 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B、“一边倒”:是建国初期中国外交重点所在,就是中国政府在 外交上旗帜鲜明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三、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A、背景: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 缓和,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开展的 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以主动的 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 B、提出: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在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 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周恩来首次提出,即互相尊 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 共处。 • C、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日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 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它不仅适用于相同社会制度之间国家的交往,也适用于不 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的交往,符合二战后两种社会制度 国家并存的国际形势,同时也符合当今世界发展的和平主 流,因此被长期沿用下来,发挥着重要影响。
三、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 • • • (4)出席万隆国际会议 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主要内容: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 发展为题 • 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求同存异”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外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外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外交)新中国外交六十年:纵横捭阖六十年,和平友好遍五洲文之一叙言:新中国五十年外交,走过的是一条极不平凡的道路,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从建国到五十年代末,是创建和发展新型外交关系,埋葬屈辱外交,确立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时期;六、七十年代是中国外交多姿多采,取得历史性进展的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与第三世界朋友互相支持,成为中美苏世界大三角中的一极;一九七八年以后,是中国发展和完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路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他国际关系准则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稳定的国际新秩序的时期。

文之二:中苏友好:从同盟倒破裂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外交出击,就是中苏友好互助同盟的建立。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中国为加强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毛泽东首次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并举行中苏两党、两国的最高级会谈。

双方讨论了有关中苏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及国际形势问题。

二月十四日,中苏签订了为期三十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他一些重要协定,意味着两个盟国“蜜月时代从此要揭开序幕了”。

这对刚刚诞生的新中国保障国家安全、发展经济、迅速医治战争创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谁也无法预料两个社会主义盟国的关系以后会遇到什么坎坷,但这份条约的签订毕竟给当时的世界带来了震撼。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中共与苏共两党发生认识分歧,形成了一场规模较大的中苏论战,并波及到两国的关系。

一九六0年七月,苏联单方面中断中苏两国签订的合同,撤走全部援华专家,致使中国正在建设中的大批企业无法继续进行,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建设造成极大损失。

至此,中苏关系完全破裂。

直到一九八九年,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两国关系才恢复正常。

文之三:和平共处:中国赢得亚非朋友信任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欧美等国的封锁,中国与世界大部分国家基本处于隔绝状态。

五十年代中期,中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周恩来总理的外交魅力,迅速步入国际舞台。

高中历史: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外交政策

高中历史: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外交政策

高中历史: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外交政策
(1)特点:“两只拳头打人”和“一大片”的外交政策。

(2)原因
①朝鲜停战后,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继续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发动侵越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安全。

②20世纪50年代末期,苏联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企图损害中国的主权,遭到中国严词拒绝;1960年,苏联突然照会中国政府,要求召回全部在华苏联专家,停止对中国的经济技术援助;苏联在中蒙、中苏边境大量增兵,从北面威胁中国安全。

中苏关系紧张,我国外交环境恶化。

1969年中苏在珍宝岛发生边界冲突。

(3)表现: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中国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加强同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往来。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中国先后又与柬埔寨、老挝、古巴等20多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4)影响:大大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扩大了中国在世界的影响。

第1 页共1 页。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一直是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外交历程中,中国经历了许多重要事件和变化,包括与苏联的分裂、改革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下面将对新中国的外交历程进行概括。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开始了外交工作。

当时,中国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包括国内经济落后、政治不稳定和国际上的孤立。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外交政策,包括与苏联建立友好关系、与周边国家建立邦交、参加联合国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苏关系逐渐恶化。

1960年代初,中苏两国开始在意识形态和领土问题上产生分歧。

1969年,中苏边境发生冲突,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

此后,中国政府开始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197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改革开放,对外开放。

这一政策使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联系更加紧密。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推动地区和平与稳定。

198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

此后,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

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继续推动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

中国政府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国际秩序的建设。

总之,新中国的外交历程是一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过程。

中国政府在外交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包括与苏联建立友好关系、改革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

未来,中国政府将继续推动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为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的建设做出贡献。

20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国在外交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20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国在外交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中方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台”、“一个中国、
台湾问题 两个政府”、“两个中国”、“台湾独立”和鼓吹
“台湾地位未定”的活动。
美方声明: 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
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乒乓外交 (1971年)
尼克松访华 (1972年)
尼克松破冰之旅 “改变世界的一周”
你的手伸过世 界最辽阔的海洋来 和我握手——25
年没有交往了。
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 迈步向他走去时,特意伸出 手去。我们双手一接触,一 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 始了。
——尼克松
从美关联系合《最公中棘报美中手,的联你问合题能公是看报什出》,么改吗善?中
共识: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
等国与中国建交
国家 加拿大 意大利
英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澳大利亚
与中国建交时间 1970年10月13日 1970年11月6日 1972年3月13日 1972年10月11日 1972年12月21日
• 3.建立和发展了同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合作。
•。
• 连接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坦赞铁路是当时中国援外的最大项目。
①苏联的威胁
②中美友好关系将会给双方带来明显的经济 和文化利益
③世界已经进入原子时代,中国也拥有了核 力量
中美建交
时间
事件(不超15字)
1970年
中美有直接会谈的共同愿望
1971年 (1)
1972年 (2)
1978年 (3) 12月
1979年1 (4) 月1日
中美建交
时间
事件
1970年
中美有直接会谈的共同愿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对坦桑尼亚外交政策(20世纪60年代-70年
代)
中国与国外的国际关系学与历史学学者之所以熟知坦桑尼亚,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源于坦赞铁路(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第三世界的最大援助工程,它完全由中国政府出资与修筑),另一个是坦桑尼亚的首任总统朱利叶斯·尼雷尔。

以上这些原因使我对顺利发展的两国传统关系产生了兴趣,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了解与学习国际关系学和历史学两个领域学者的相关著作。

在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合并成坦桑尼亚共和国之后,中国和坦桑尼亚于1964年4月26日建立外交关系。

而中国则是亚洲唯一一个承认1964年桑给巴尔革命的国家。

自那时起,由于中国对坦桑尼亚政治和经济政策的影响,中坦关系经历了一段长期稳定的发展。

中国与坦桑尼亚友好关系的发展深受毛泽东主席的影响。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探讨自建交以来导致两国关系不断密切发展的共识。

我将题目定为“中国对坦桑尼亚外交政策研究(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对撒哈拉以南非洲解放的态度是两国间关系密切的共识。

本文也评估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政策对坦桑尼亚发展道路的作用。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坦桑尼亚经历了由首任总统朱利叶斯·尼雷尔在阿鲁沙宣言中所介绍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在尼雷尔当政时期,他为了保持同中国的紧密关系,推行了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同时,也推行了一种被称为“乌贾马”似的乡村农业集体化制度。

由于种种原因,尼雷尔在1985年宣布“乌贾马”制度失败。

但是这些状况并没有影响中国的对坦政策。

研究方法就研究方法而言,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使用资料收集分析数据。

因此,主要将一定数目的书籍、学术期刊,论文,报纸杂志、政府出版物和网络检索作为数据来源。

此外,还包括权威的新闻机构如新华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节目。

该分析主要集中识别资料来源和其他相关的文件与材料。

论文简纲本文主要包含四个部分第一章理论框架和坦桑尼亚的基本情况本章主要讨论文中所用到的基本理论。

在国际关系研究的诸多理论中,建构主义理论对于本文研究最为适宜。

该理论由亚历山大·温特最先提出并进一步推动,主要包含两个基本原则:1、人类交往联系的建构主要是由于共识而非物质力量2、有意识行为体的身份和利益主要是由共识所建构。

除了这些,该部分还介绍了作为东非地区最大国家的坦桑尼亚的详细资料,如它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以及作为国际关系战略点的重要性。

第二章中国对坦桑尼亚外交政策的政治分析(1960年代-1970年代)中国分别在1961年9月和1963年11月份与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建立了外交关系。

1964年4月26日,坦噶尼喀、桑给巴尔两国合并成为坦桑尼亚,中国则顺其自然的延续了与其的外交关系,并把坦桑尼亚建国纪念日作为两国建交纪念日。

在这部分中,我论述了中坦联系的背景及两国对于对撒哈拉以南非洲解放的态度。

我也研究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对坦桑尼亚的影响,尼雷尔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影响,以及周恩来、卡鲁姆对两国间社会主义方针的实施所做出的贡献。

毛泽东、周恩来以及后来的朱利叶斯·尼雷尔和阿贝德.卡鲁姆被认为是促使中坦建交并推动两国政治经济联系的关键性人物。

第三章中国对坦桑尼亚外交政策的经济分析(1960年代-1970年代)本章是论文的重要部分,主要研究了中国和坦桑尼亚两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互助、基本协议和贸易关系,并为中国对坦的经济援助作为中坦传统关系的基石提供了实证。

同时本章还探讨了毛泽东时期中国对坦桑尼亚经济援助的主要意义,
还有两国间的援助与协议。

其中一些比较重要的援建项目包括:坦赞铁路、中坦船舶公司等。

就协议而言,我主要研究了两国于1965年2月签署的《中坦友好条约》第四章旧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型关系第四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主要评价了始于毛泽东时代的当代中坦两国关系,同时历史上的合作关系也可以给当代中坦两国领导人以一定启示。

这部分评价了当代中坦的政治经济政策、中坦关系的重大挑战以及从历史中所得出的经验教训。

同主题文章
【关键词相关文档搜索】:世界史; 社会主义; 共识; 外交政策; 中国; 坦桑尼亚; 毛泽东; 尼雷尔
【作者相关信息搜索】:吉林大学;世界史;刘德斌;哈玛德(Komb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