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语者

合集下载

结脉脉象探析

结脉脉象探析

结脉脉象探析标签:结脉;脉象结脉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节律失常的脉象,但其脉象的具体标准却还未完全统一。

《内经》中没有结脉的记载,记载结脉脉象最早的书籍是《难经》。

《难经·八十一难》曰:“结者,脉来去时一止,无常数,名曰结也。

”指出结脉的脉象是脉来歇止、止无定数。

至于结脉的脉率,文中没有提到。

直到东汉,《伤寒论·辨脉法》云:“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

”这段描述指出结脉是在频率慢的情况下出现的歇止脉,说出了结脉脉率的特点,尔后历代脉学书多是以此作为规范。

如《脉经》云:“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

”《濒湖脉学》曰:“结脉缓而时一止。

”《三指禅》云:“结脉迟中止,阳微一片寒。

”《诊家正眼》云:“迟滞中时见一止。

”尽管也有医家认为结脉可以是频率正常的脉[1],但这种看法并未得到广泛认同。

而结脉脉象的歇止时间,一般认为相对较短,如《诊宗三昧》云:“结脉者,指下迟缓中,频见歇止,少倾复来,不似代脉之动止不能自还也。

”众多医家对结脉的这些论述为确定结脉的脉象标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如“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和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诊断学》皆认为结脉的脉象是脉来缓而时一止、止无定数[2~3],可见结脉脉来缓慢而有不规则的间歇的脉象得到公认。

但结脉脉来缓慢的具体标准是什么,到底是指一息四至的“缓”,还是指一息不足四至的“迟”,或者是两者都包括;它的脉率到底是60~70次/min,还是70次以下或者是60次以下,说法不一。

《活人书》、《濒湖脉学》、《医学心悟》、《医宗金鉴》、《脉法统宗》等都说结脉是缓而时一止,《诊宗三味》、《脉理求真》、《诊脉三十二辨》、《脉如》等书则认为结脉是迟缓而时一止,《脉语》、《通雅·脉考》、《三指禅》、《医学实在易》、《中国医学大辞典》等书则认为是迟而时一止。

这些不同的表述容易让人困惑,不仅不利于结脉的临床应用,还影响到结脉的教学和科学研究。

因此有必要对此做出规范。

中医脉象之微脉

中医脉象之微脉

中医脉象之微脉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

中医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是医者运用指端之触觉,在病者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方法。

今天我们来一起了解中医切诊中的中医脉象之微脉,供中医爱好者们学习讨论。

微脉亦是一个具有复合因素的脉象。

它具有细、无力与模糊不清若有若无的几种条件,仲景书言微脉之处已经不少,但对脉形亦未正式涉及,后人以《伤寒论·辨脉法》有“脉瞥瞥如羹上肥者,阳气微也”,认为就是微脉,但寻绎文义这是说病理是阳气微,不能即以此作为微脉,但《伤寒论·平脉法》又说:“寸口诸微亡阳,诸濡亡血……”对勘两段经文,可以将瞥瞥如羹上肥作为微脉的参考条件。

仲景所言之微脉未必都是极危重之证(文不录),但确有一部分是属于亡阳重证,或阳气方回的脉,如:“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

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少阴病下利诸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通脉四逆汤主之。

”可见亡阳重证当见微或脉微欲绝脉,如果在原先无脉的情况下经过治疗,脉微续则是生机,这种脉是由于无而渐有的,既细、弱又模糊不清若有若无的脉,这应当说是典型的微脉,至于李时珍说:“《素问》谓之小。

”则古人说脉尚不十分严格或有此意,但不能认为就是仲景而下说的典型的微脉。

对微脉提出明确脉形的是《脉经》:“极细而软,或欲绝,若有若无。

”“一日小也,一曰手下快,一日浮而薄,一日按之如欲尽。

”从《脉经》引用的多种不同说法,及“正文”所确定的脉形来看,在王叔和以前微脉的认识是很不一致的。

中医学流派之新安流派

中医学流派之新安流派

中医学流派之新安流派摘要:中医医学史学术流派中提出判断中医学术流派的标准是:第一要有代表性人物,第二要有代表性观点,第三要有传承其学说的代表性著作。

认为中医学术流派的命名是后人给予和约定俗成的,不必强求一致,不一致则反映了多样性。

比较规范的应是《中医各家学说》教材的提法。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医学术流派的概念,成因与判断标准,命名,类别以及重点介绍了新安流派。

关键词:中医学学术流派新安流派正文:学派众多,流派林立,是我国中医学发展史上鲜明的一种文化现象。

中医历代学术流派既互相争鸣,又互相渗透与取长补短,从而深化了对中医药理论的认识,补充与完善了中医理论体系,提高了中医药的学术水平和临床疗效,因而也促进了历代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一、中医学术流派的概念学术流派是“学派”与“流派”的泛称。

中医界在探讨中医学术流派的著述中有的,有称××流派的,也有称××医派(医学流派之简称)和××学说的,大多并无严格的区别,直到最近才有了不同的看法。

其实,它们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

《辞海》对“学派”解释为:“一门学问中由于学说师承不同而形成的派别”:“流派”是指学术、文艺方面的派别。

[1]所谓“学说”,是指学术上自成体系的理论与见解,如中医的各家学说。

但同一学说之中,由于观点不一,又形成了不同的派别。

如河间学派中的火热论、攻邪论与养阴论派,《伤寒论》文献整理中的错简论与维护旧论派。

关于中医的学派,孟庆云认为,“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由于学术主旨不同,学说、观点之异,其学术队伍中一批有较大影响的医学家发展承传的群体称为学派”。

[2]汪沪双等认为“流派”的概念比“学派”的概念涉及的范围要广,如“新安医学”属广义上的“流派范畴”。

[3]二、中医学术流派的成因与判断标准我国中医学术流派的形成固然有其社会背景与学术背景,但还有本身的条件与因素,这也就是后人探讨的学术流派成因或标准问题。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十二 第一讲 分析结构归纳要点概括主题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十二 第一讲 分析结构归纳要点概括主题
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 成墨黑的姿势,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 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 权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宫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 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 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
哲理散文(或曰“议论性散文”)是以议论为主,用来表现作者思维 成果,显示出一种理趣与哲思的散文,表现的是作者对生活与人生 的“深层感悟”,是基于作者对世态人生的洞察并由此而获得的一种 灵感。
读懂散文的根本是要从散文行文的固有规律去把握。具体为:
2020/02/09
-18-
1.审标题,明对象,寻找解读钥匙 标题有的明示了文章写作的对象或内容,有的提供了阅读的线索, 有的甚至明示或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分析散文标题,把握标题的特 征,能帮助考生更快更好地阅读文本。可以说,散文的标题往往就 是解读散文的一把钥匙。
孤独E.文失落章”以的寻说找法有徽误墨。始B,以项,带“华走丽徽”一墨词终并,首没尾有呼运应用反,脉语络。清虹晰关;徽文墨字日优渐
衰美微,富,作有者诗为情之画惋意惜和与文担化忧韵,但味并。没有感到“不平”。
关闭
AB
2020/02/09
解析 答案
考点分析 真题试做
-14-
2.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拟人(或想象)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使用徽墨 书写时鲜活灵动的状态,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和对幽静生活的向 往。
2020/02/09
-8-
考点分析 真题试做
虹关徽墨,不小心遗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 张泛着黑色光泽的名片——“徽墨名村”。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 发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 手是怎样捣鼓着黑色的诗篇。不大的台面上摆放了刀、小锤、木 槽、墨模等工具,还有一些看不懂的物品,想必都是与徽墨有关的 器皿、墨料。壁板上挂有制墨工序图《一块墨的前世今生》:点烟、 和料、烘蒸、杵捣、揉搓、入模、晾墨、描金。从采取数种原料 到试磨鉴定墨质,一锭墨才得以面世,具体制作起来,其工序之繁复 岂是图解所能说得清楚的,想想真不容易。一锭墨,千杵万揉,浓缩 的精华,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中医二十八脉及主病

中医二十八脉及主病

中医二十八脉及主病二十八脉及主病之六纲脉1、浮脉脉象特征:轻按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临床意义:浮脉主表证,亦见于虚阳外越证。

如邪盛而正气不虚时,脉浮而有力;如虚人外感或邪盛正虚时,脉多浮而无力。

外感风寒,则寒主收引,血脉拘急,故脉多浮紧;外感风热,热则血流薄疾,故脉多浮数。

浮脉亦见于里证。

久病体虚脉见浮而无力,阳气虚衰,虚阳外越,可见脉浮无根,是病情危重的征象。

故《濒湖脉学》说:“久病逢之却可惊。

”这种浮脉实际上是举之相对有余,按之非常不足,故称虚浮脉。

除病理性浮脉外,桡动脉部位浅表,或因夏秋时令阳气升浮,而出现浮脉,则不属病脉。

浮脉类其他脉对比:洪脉、濡脉、散脉、芤脉、革脉。

2、沉脉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其脉搏显现的部位较深,可以理解为'深脉'。

临床意义:沉脉为里证的主脉。

邪郁于里,气血内困则脉沉有力,属于实证;若脏腑虚弱,正气不足,阳虚气陷不能升举,则脉沉无力。

脉沉而无临床症状者,不一定是病,可见于正常人。

如肥胖者肌肉丰厚,脉管深沉,故脉多沉;冬季气血收藏,脉象亦偏沉。

此外,有的人两手六部脉象都沉细,但无病候,称为六阴脉,亦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沉脉类其他脉对比:伏脉、牢脉、弱脉。

3、迟脉脉象特征:脉来缓慢,一息脉动三~四至(一分钟不满60次)。

临床意义:迟脉为寒证的主脉,亦可见于邪热结聚的里实证。

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

但邪热结聚,经隧阻滞,也可以出现迟脉,其指感迟而有力,伴腹满便秘、发热等胃肠实热证,如《伤寒论》阳明腑实证即属此类,所以,脉迟不可一概认为是寒证。

此外,运动员或经过体力锻炼之人,在静息状态下脉来迟而缓和。

正常人入睡后,脉率亦可见迟,都属生理性迟脉。

迟脉类其他脉对比:缓脉、涩脉、结脉。

4、数脉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五~六至(每分钟90次以上)。

临床意义:数脉是热证的主脉。

亦可见于虚证。

张景岳说:“暴数者多外邪,久数者必虚损。

杜甫 登楼

杜甫 登楼

杜甫登楼题解关键词杜甫字子美;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诗史”;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诗圣”;其诗各体兼长,风格沉郁顿挫,对七律贡献尤大。

内容提示此诗作于代宗广德二年(764)春,杜甫寓居四川已经多年。

这一年年初,唐军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终获平定。

但是,十月吐蕃攻陷长安,唐代宗出奔陕州;年底吐蕃又连破松、维、保等州(在今四川北部),既而攻陷剑南、西山诸州。

当时的国势真可谓“万方多难”,外族入侵,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廷内外交困,令作者十分忧虑,遂借登楼所见,即景抒怀。

首联写作者登临高楼,由楼边近景入笔;出句以反衬手法突出客居蜀地来的内心忧伤,对句点明忧伤的原因——国家“万方多难”。

颔联熔自然景象、历史感慨和现实忧患于一炉,俯视弘阔,气笼宇宙。

颈联紧承上一联,抒写作者坚定的信念与希望:朝廷如锦江春色,一定万古常新;内忧外扰则似玉垒浮云,必然倏起倏灭。

尾联借用诸葛亮《梁甫吟》的典故,传达出诗人忧国忧民忧时的博大胸怀和不得施展才能的忧愤。

全诗格律严谨,语言精炼,揉自然景色、历史感慨、现实隐忧和个人情思于一体,境界阔大雄浑,寄慨遥深, 充分体现出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因此被认为“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沈德潜《唐诗别裁》卷十三)课文讲析作者登楼即景抒怀,在诗中表达了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空怀报国之心、苦无献身之路的郁闷与哀痛。

首联写作者登临高楼,由楼边近景入笔;出句以反衬手法突出客居蜀地来的内心忧伤,对句点明忧伤的原因——国家“万方多难”。

颔联熔自然景象、历史感慨和现实忧患于一炉,俯视弘阔,气笼宇宙。

颈联紧承上一联,抒写作者坚定的信念与希望:朝廷如锦江春色,一定万古常新;内忧外扰则似玉垒浮云,必然倏起倏灭。

尾联借用诸葛亮《梁甫吟》的典故,传达出诗人忧国忧民忧时的博大胸怀和不得施展才能的忧愤。

全诗格律严谨,语言精炼,揉自然景色、历史感慨、现实隐忧和个人情思于一体,境界阔大雄浑,寄慨遥深, 充分体现出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因此被认为“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二十八脉示意图、脉象、示意图解、主病

二十八脉示意图、脉象、示意图解、主病

精心整理二十八脉的示意图、脉象、示意图解、主病脉象由脉位、脉力、脉率、脉形等的混合演变构成 28 脉。

脉象示意图即以图象表达脉象的位置、力量、形状和频率等。

以便初学脉学者易于识别掌握。

脉象示意图,将正常人的脉搏力量假设作 6 个脉力单位,在示意图上以五个黑格表示。

脉象由脉位、脉力、脉率、脉形等的混合演变构成 28 脉。

脉象示意图即以图象表达脉象的位置、力量、形状和频率等。

以便初学脉学者易于识别掌握。

脉象示意图,将正常人的脉搏力量假设作 6 个脉力单位,在示意图上以五个黑格表示浮、中、沉,每部脉象分别用三图表示之。

代表诊脉时浮中沉三候。

正常人脉的宽度,假设作两个单位计算,在示意图中于脉搏升波的基底部用两个黑格表示,如脉细那么填画一个或一个半横格,大脉、洪脉较正常为宽那么填画两个半或三个格,以示比正常脉象宽的倍数。

正常脉的波峰,假设为 7 个波,为正常人脉搏跳动的次数。

1.浮脉(一)脉象:轻按即得,浮泛于皮肤之表。

举之那么泛泛流利,按之那么稍减而不空。

(二)浮脉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三)图解:以浮取上边之黑线为皮层,其波峰透出黑线,表示脉搏浮泛于皮肤之上,其脉力浮取脉力较猛,正常脉力一般为五个脉力单位,在最上大黑线中为五个小黑格。

浮脉的脉力,浮取超过正常,故浮取黑线中为 6 格;中取较弱,故在中取部位为 5 格;重取有的为 4 个脉力单位,在沉取部位画 4 格。

脉形一般不宽,故在起波基底横线上,绘两个格。

说明浮脉脉力,浮取较猛,中取稍软,而重取显弱。

而浮脉在持脉时毫不加压,即明显的泛泛于皮肤之上。

假设轻按不显,中取方见,重取明显,即非浮脉。

(四)主病:浮脉主表,为六淫之邪侵入肌表,当外邪侵袭肌表,人体之气血为扞卫机体,而趋向于表,故脉应之而浮。

浮脉虽属外邪袭表之征,但有虚实之分,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不管表实表虚,只要脉现浮象,必有发热恶寒头痛身痛之表证。

濒湖脉学(原文和白话文)

濒湖脉学(原文和白话文)

濒湖脉学简介脉学在中医学中是极受看重的.自晋代王叔和著《脉经》后,五代高阳生著成《脉诀》,以其通俗易懂.便于记诵而广为传播,但因个中谬误也许多.李时珍继续了正统的脉学,博采历代各家之长,对经义大加施展,如他指出,把脉独取寸口,是以此候五脏之气,而不是切按五脏六腑经脉之体,剖析透彻.他在《脉经》24脉的基本上,又增述了3种脉,使中医脉象增至27种,即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他用朗朗上口.易于记诵的七言诗句写成“体状诗”,对每一种脉象做了形象的描写,如说浮脉“浮脉唯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命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短短四句把浮脉的脉位.脉象.临床意义表述得很清楚.他还用“相类诗”.“主病诗”,把统一类的各类脉加以归纳,对其在诊断病证方面的意图加以剖析.这就是《濒湖脉学》的全体内容,固然篇幅不久不多,但在中医脉学成长史上却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进修脉学的必读著作.史料记录《濒湖脉学》是李时珍撷取《内经》.《脉经》等诸书精髓,联合本身的经验撰著而成.总为一卷,内容分两部分,一是阐述了27种脉象的脉形特色,分辨办法及主治病证,二是引录了其你李言闻阐述脉学理论的《四言举要》.《濒湖脉学》有序云:宋有俗子,诬捏脉诀,鄙陋讹谬,医进修诵,认为权舆,逮臻颁白,脉理竟昧.戴同父常刊其误,先考月池翁著《四诊创造》八卷,皆精诣奥室,浅学未能窥造珍 ,因撮粹撷华僭撰此书,以便习读,为脉指南.世之医病两家,咸以脉为首务.不知脉乃四诊之末,谓之巧者尔.上士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成.明嘉靖甲子上元日,谨书于濒湖薖所.《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学考据》,以上三书是明代李时珍所撰,都是有关「脉学」的论著,所以合订在一路,以便浏览.《濒湖脉学》是作者研讨「脉学」的心得.他根据各家论脉的精髓,列举了二十七种脉象.先以简明的字句,再以恰当的比方来论述各类不合的脉象,以帮忙读者懂得.个中同类异脉的辨别点和各类象的响应病证,都编成歌腑,以帮忙读者诵记.最后所附删补宋.崔嘉彦所著的「四言举要」,也是以易诵.易记的词法,周全地论述有关「脉学」的各类问题,所以本书是初学「脉学」的优越读物.《奇经八脉考》是研讨「奇经八脉」的专论.「十二经脉」是中医阐述心理,病理机制的一种学说,而「奇经八脉」是「十二经脉」以外的旁支,也就是中医《脉经》学说中不成朋分的一部分,本书不单详叙「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还联合所主病证,提出响应的治疗.同时也是凭脉诊断疾病的一种根据,所以对进修和研讨「脉学」也有参考的须要.《脉诀考据》的主题,是以考据和评论当时风行的脉学书《王叔和脉诀》为对象,其内容是集录明以前各家对该书的不合看法,联合作者本身的看法,作为一种学术上的评论辩论,因为这里面接触到好些脉学上的现实问题,如「七表八里」.「男女脉位」等,所以对研讨脉学来说,是能起到论证息争决部分存疑问题的感化.《濒湖脉学》所例举的脉象共有二十七种,分离为:浮脉.沉脉 .迟脉 .数脉.滑脉.涩脉 .虚脉 . 实脉.长脉.短脉.洪脉.微脉.紧脉. 缓脉.芤脉 .弦脉 .革脉.牢脉.濡脉.弱脉.散脉.细脉.伏脉 .动脉.促脉.结脉.代脉.每种脉象并附有歌决解释.作者:李时珍濒湖脉学明李时珍脉学七言诀■ 浮脉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相类诗: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贫血.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畅.■ 沉脉体状诗: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 女子寸兮须眉尺,四时如斯号为平.相类诗: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 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主病诗: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尺部浊遗并泻痢,肾虚腰及下元痛.■ 迟脉体状诗: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堪阴气血寒, 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相类诗:脉来三至号为迟,小快于迟作缓持, 迟细而难知是涩,浮而迟大以虚推.主病诗: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症痂细心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由疝牵丸.■ 数脉体状诗: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 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相类诗:数比平人多一至,紧来如数似弹绳, 数而时止名为促,数在关中动脉形.主病诗: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 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滑脉体状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畅却还前, 诗:相类莫将滑数为同类,数脉惟看至数间.主病诗: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 上为呕吐下蓄血,女脉调时定有胎:寸滑胭痰生呕吐,吞酸舌强或咳嗽,当关宿食肝脾热,渴痢癫淋看尺部.■ 涩脉体状诗: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 如雨沾沙轻易散,病蚕食叶慢而艰.相类诗:参伍不调名曰涩,轻刀刮竹短而难, 微似秒芒微软甚,浮沉不别有无间.主病诗:涩缘血少或伤精,反胃亡阳汗雨淋, 寒湿入营为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寸涩心虚痛对胸,胃虚胁胀查关中,尺为精血俱伤候,肠结溲淋或下红.■ 虚脉体状举之迟大按之松,脉状无涯类谷空, 诗:相类莫把芤虚为一例,芤来浮大似慈葱.主病诗: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慌多, 发烧阴虚须早治,养营益气莫蹉跎.血不荣心寸口虚,关中腹胀食难舒,骨蒸疹痹伤精血,却在神门两部居.■ 实脉体状诗:浮沉皆得大而长,应指无虚幅幅强, 热蕴三焦成壮火,通肠发汗始安康.相类诗:实脉浮沉有力强,紧如弹索转无常,须知牢脉帮筋骨,实大微弦更带长.主病诗:实脉为阳火郁成,发疯谵语吐一再,或为阳毒或伤食.大便不通或气疼.寸实应知面热风,咽疼舌强气填胸,当关脾热中官满,尺实腰肠痛不通.■ 长脉体状诗:过于本位脉名长,弦则非然但满张,相类诗弦脉与长争较远,良工尺度自能量.主病诗:长脉迢迢大小匀,反常为病似牵绳,若非阳毒癫痫病,等于阳明热势深.■ 短脉体状诗:两端缩缩名为短,涩短迟迟细且难,相类短涩而浮秋喜见,三春为贼有邪干.主病诗:短脉惟于尺寸寻,短而滑数酒伤神,浮为血涩沉为痞,寸主头痛尺腹痛.■ 洪脉体状诗:脉来洪盛去还衰,满指滚滚应夏时,若在春秋冬月分,升阳散火莫怀疑.相类侍:洪脉来时拍拍然,去衰来盛似波澜,欲知实脉整洁处,举按弦长愊愊坚.主病诗:脉洪阳盛血应虚,相火炎寒冷病居,胀满胃翻须早治,阴虚泄痢可愁知.寸洪心火上焦炎,肺脉洪时金不堪.肝火胃虚关内察,肾虚阴火尺中看.■ 微脉体状诗:微脉稍微瞥瞥乎,按之欲绝有如无,相类诗:微为阳弱细阴弱,细比于微略较粗. 主病诗:气血微兮脉亦微,恶寒发烧汗淋漓, 男为劳极诸虚候,女作崩中带下医.寸微气促或心惊,关脉微时胀满形,尺部见之精血揭,恶寒淌痛苦悲伤呻吟.■ 紧脉体状诗:举如转索切如绳,脉象因之得紧名.老是寒邪来作寇,内为腹痛外身疼,相类诗:见弦.实脉.主病诗:紧为诸痛主于寒,喘咳风瘸吐冷痰, 浮紧表寒须发越,紧沉温散天然安.寸紧人迎气口分,当关怀腹痛沉沉,尺中有紧为阴冷,定是奔豚与疝疼.■ 缓脉体状诗:缓脉阿阿四至通,柳梢袅袅贴轻风, 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懈弛中.相类诗:见迟脉.主病诗:缓脉营衰卫有余,或风或湿或脾虚, 上为项强下痿痹,分离浮沉大小区.寸缓风邪项背拘,关为风眩胃家虚,神门濡泄或风秘,或是蹒珊足力迂.■ 芤脉体状诗:芤形浮大轻如葱,边实须知内已空, 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侵阴络下贱红. 相类诗:中空旁实乃为芤,浮大而迟虚脉呼, 芤更带弦名曰革,芤为掉血革贫血. 主病诗:寸芤积血在于胸,关里逢芤肠胃痈, 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痢漏崩中.■ 弦脉体状诗:弦脉迢迢端直长,肝经木旺土应伤, 肝火满胸常欲叫,翳蒙瞳子泪淋浪. 相类诗,弦来端直似丝弦,紧则如绳阁下弹, 紧言其力弦言象,牢脉弦长沉伏间. 主病诗:弦应东方肝胆经,饮痰寒热疟缠身, 浮沉迟数须分离,大小单双有重轻.寸弦头痛膈多痰,寒热症痂查左关,关右胃寒亲信痛,尺中阴疝脚拘挛.■ 革脉体状诗:革脉形如按鼓皮,芤弦相合脉寒虚,相类诗:女人半产并崩漏,须眉营虚或梦遗.相类诗:见芤.牢脉.■ 牢脉体状诗:弦长实大脉牢坚,牢位常居沉伏间.相类革脉芤弦自浮起,革虚牢实要详看.主病诗:寒则牢坚里有余,腹心寒痛木乘脾,疝颓症痂何愁也,掉血阴虚却忌之.■ 濡脉体状诗:孺形浮细按须轻,水面浮绵力薄材不由, 病后产中犹有药,平人若见是无根.相类诗:浮而柔细知为濡,沉细而柔作弱持,微则浮微如欲绝,细来沉细近于微.主病诗:濡为亡血阴虚病,髓海丹田暗已亏,汗雨夜来蒸入骨,血山崩倒湿侵脾.寸濡阳微自汗多,关中其奈气虚何,尺伤精贫血寒甚,温补真阴可起痾.■ 弱脉体状诗:弱来无力按之柔,柔细而沉不见浮,阳陷入阴精血弱,白头犹可少年愁.相类诗:见濡脉.主病诗:弱脉阴虚阳气衰,恶寒发烧骨筋痿, 多惊多汗精力减,益气调营急早医.寸弱阳虚病可知,关为胃弱与脾衰,欲求阳陷阴虚病,须把神门两部推.■ 散脉体状诗:散似杨花涣散飞,去来无定至难齐, 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不必医.相类诗:散脉无拘涣散然,濡来浮细水中绵, 浮而迟大为虚脉,芤脉中空有双方.主病诗:左寸怔忡右寸汗,溢饮左关应软散, 右关软散胻胕肿,散居两尺魂应断.■ 细脉体状诗:细来累累细如丝,应指沉沉无绝期, 春夏少年俱晦气,秋冬老弱却适宜.相类诗:见微.濡脉.主病诗:细脉萦萦血气衰,诸虚劳损七情乖, 若非湿气侵腰肾,等于伤精汗泄来.寸细应知呕吐频,入关腹胀胃虚形,尺逢定是丹田冷,泄痢遗精号脱阴.■ 伏脉体状诗:伏脉推筋着骨寻,指间才动隐然深, 伤寒欲汗阳将解,厥逆脐疼证属阴.相类诗:见沉脉.主病诗:伏为霍乱吐一再,腹痛多缘宿食停, 蓄饮老痰成积累,敞寒温里莫因循.食郁胸中双寸伏,欲吐不吐常兀兀,当关腹痛困沉沉,关后疝疼还破腹.■ 动脉体状诗: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团, 其本来是阴阳搏,虚者摇兮胜者安.主病诗:动脉专司痛与惊,汗因阳动热因阴, 或为泄痢拘挛病,须眉亡精女子崩.■ 促脉体状诗:促脉数而时一止,此为阳极欲亡阴, 三焦郁火炎炎盛,进必无生退可生.相类诗:见代脉.主病诗:促脉惟将火病医,其因有五细推之, 不时喘咳皆痰积,或发疯斑与毒疽.■ 结脉体状诗:结脉缓而时一止,独阴偏胜欲亡阳,浮为气滞沉为积,汗下分明在主意.相类诗:见代脉.主病诗:结脉皆因气血凝,老痰结滞苦呻吟,内生积累外痈肿,疝瘕为殃病属阴.■ 代脉体状诗:动而中断不克不及还,复动因而作代看,病者得之犹可疗,平人却与寿相干.相类诗:数而时止名为促,缓止须将结脉呼,止不克不及回方是代,结生代逝世自殊途.主病诗:代脉原因脏气衰,腹痛泄痢下元亏,或为吐泻中宫病,女子受孕三月兮.■■ 四言诀■经脉与脉气脉乃血脉,气血之先,血之地道,气味应焉.其象法地,血之府也,心之合也,皮之部也.资始于肾,资生于胃,阳中之阴,本乎营卫,营者阴血,卫者阳气,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脉不自行,随气而至,气动脉应,阴阳之义.气如橐钥,血如波澜,血脉气味,高低轮回.十二经中,皆有动脉,惟手太阴,寸口取决,此经属肺,上系吭嗌,脉之大会,息之出入.一呼一吸,四至为息,日夜一万,三千五百. 一呼一吸,脉行六寸,日夜八百,十丈为准. ■ 部位.诊法初持脉时,令仰其掌,掌后裔骨,是谓关上. 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寸阴尺,先后推寻. 心肝居左,肺脾居右,肾与肺门,居两尺部. 灵魂谷神,皆见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 左大顺男,右大顺女,本命扶命,男左女右. 大前一分,人命之上,左为人迎,右为气口. 神门定夺,两在关后,人无二脉,病逝世不愈. 男女脉同,惟尺则异,阳弱阴盛,反此病至. 脉有七诊,日浮中沉,高低阁下,新闻求寻. 又有九候,举按轻重,三部浮沉,各候五动. 寸候胸上,关候膈下,尺候于脐,下至跟踪. 左脉候左,右脉候右,病随地点,不病者否. ■ 五脏平脉浮为心肺,沉为肾肝,脾胃中州,浮沉之间. 心脉之浮,浮大而散;肺脉之浮,浮涩而短; 肝脉之沉,沉而弦长;肾脉之沉,沉实而濡; 脾胃属土,脉宜懈弛,命为相火,左寸同断.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时懈弛,是谓平脉.太甚实强,病生于外,不及虚微,病生于内. 春得秋脉,逝世在金日,五脏准此,推之不掉. 四时百病,胃气为本,脉贵有神,不成不审. ■ 辨脉提纲调处自气,呼吸定息,四至五至,温和之则. 三至为迟,迟则为冷;六至为数,数即热证. 转迟转冷,转数转热.迟数既明,浮沉当别, 浮沉迟数,辨表里因.外因于天,内因于人. 天有阴阳,风雨晦冥,人喜怒忧,思悲恐惧. 外因之浮,则为表证,沉里迟阴,数则阳盛. 内因之浮,虚风所为,沉气迟冷,数热何疑.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浮迟表虚,沉迟冷结. 表里阴阳,风尚冷热,辨表里因,脉证参别. 脉理众多,总括于四,既得提纲,引申触类. ■ 诸脉形态浮脉法天,轻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 有力洪大,来盛去悠;无力虚大,迟并且柔; 虚甚则散,涣漫不收;有边无中,其名曰芤; 浮小为儒,绵浮水面;濡甚则微,不任寻按. 沉脉法地,近于筋骨,深深鄙人,沉极为伏; 有力为牢,实大弦长;牢甚则实,幅幅而强;无力为弱,柔小如绵;弱甚则细,如珠丝然.迟脉属阴,一息三至,小驶于迟,缓不及四,二损一败,病不成治,两息夺精,脉已无气.浮大虚散,或见芤革,浮小濡微,沉小细弱,迟细为涩,往来极难,易散一止,止而复还,结则来缓,止而复来,代则来缓,止不克不及回. 数脉属阳,六至一息,七疾八极,九至为脱.浮大者洪,沉大牢实;往来流畅,是谓之滑;有力为紧,弹如转索;数见寸口,有止为促;数见关中,动脉可候,厥厥动摇,状如小豆.长则气治,过于本位,长而端直,弦脉应指.短则气病,不克不及满部,不见于关,惟尺寸候. ■ 诸脉主病一脉一形,各有主病,数脉相兼,则见诸证.浮脉主表,里必缺少,有力风热,无力血弱.浮迟风虚,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掉血,浮洪虚火,浮微劳极,浮濡阴虚,浮散虚剧,浮弦痰饮,轻狂痰热.沉脉主里,主寒主积,有力痰食,无力量郁,沉迟虚寒,沉数热伏,沉紧冷痛,沉缓水蓄,沉牢痼冷,沉实热极:沉弱阴虚,沉细痹湿,沉弦饮痛,沉滑宿食,沉伏吐利,阴毒聚积. 迟脉主脏,阳气伏潜,有力为痛,无力虚寒. 数脉主腑,主吐主狂,有力为热,无力为疮. 滑脉主痰,或伤于食,下为蓄血,上为呕吐. 涩脉少血,或中毒湿,反胃结肠,自汗厥逆. 弦脉主饮,病属胆肝,弦数多热,弦迟多寒, 浮弦支饮,沉弦悬饮,阳弦头痛,阴弦腹痛. 紧脉主寒,又主诸痛,浮紧表寒,沉紧里痛. 长脉气平,短脉气病,细则气少,大则病进, 浮长风痫,沉短宿食,贫血脉虚,气实脉实. 洪脉为热,其阴则虚.细脉为湿,其血则虚. 缓大者风,缓细者湿,缓涩血少,缓滑内热. 濡小阴虚,弱小阳竭,阳竭恶寒,阴虚发烧. 阳微恶寒,阴微发烧,男微虚损,女微泻血. 阳动汗出,阴动发烧,为痛为惊,崩中掉血. 虚寒相搏,其名曰革,须眉掉精,女子掉血. 阳盛则促,肺痈阳毒,阳盛则结,症痂积郁. 代则气衰,或泄脓血,伤寒心悸,女胎三月. ■ 杂病脉象脉之主病,有宜不宜,阴阳顺逆,凶吉可推. 中风浮缓,急实则忌,轻狂中痰,沉迟中气.尸厥沉滑,卒不知人,入脏身冷,入腑身温. 风伤于卫,浮缓有汗;寒伤于营,浮紧无汗; 暑伤于气,脉虚身热;湿伤于血,脉缓细涩. 伤寒热病,脉喜浮洪,沉微涩小,证反必凶. 汗后脉静,身凉则安,汗后脉躁,热甚必难. 阳病见阴,病必危殆,阴病见阳,虽困无害. 上不至关,阳气已竭.代脉止歇,脏绝倾危. 散脉无根,形损难医,饮食内伤,气口急滑. 劳倦年伤,脾脉大弱.欲知是气,下手脉沉, 沉极则伏,涩弱久深.火郁多沉,滑痰紧食, 气涩血芤,数火细湿.滑主多痰,弦主留饮. 热则滑数,寒则弦紧.轻狂兼风,沉滑兼气, 食伤短疾,湿留孺细.疟脉自弦,弦数者热, 弦迟者寒,代散者折.泄泻下痢,沉小滑弱; 实大浮洪,发烧则恶.呕吐反胃,轻狂者昌, 弦数紧涩,结肠者亡.霍乱之候,脉代勿讶; 厥逆迟微,是则恐怖.咳嗽多浮,聚肺关胃. 沉紧小危,浮濡易治.喘急息肩,轻狂者顺; 沉涩肢寒,散脉逆证.病热有火,洪数可医, 沉微无火,无根者危.骨蒸发烧,脉数而虚, 热而涩小,必殒其躯.劳极诸虚,浮软微弱,土败双弦,火炎急数.诸病掉血,脉必见芤, 缓小可喜,数大可忧.瘀血内蓄,却宜牢大, 沉小涩微,反成其害.遗精白浊,微涩而弱, 火盛阴虚,芤孺洪数.三消之脉,浮大者生; 渺小微涩,形脱可惊.小便淋闭,鼻头色黄, 涩小无血,数大何妨.大便燥结,须分气血, 阳数而实,阴迟而迟.癫乃重阴,狂乃重阳, 浮洪喜兆,沉急凶殃,痫脉宜虚,实急者恶, 浮阳沉阴,滑痰数热.喉痹之脉,数热迟寒. 缠喉走马,微伏则难.诸风眩晕,有火有痰, 左涩逝世血,右大虚看.头痛多弦,浮风紧寒, 热洪湿细,缓滑厥痰.气虚弦软,贫血微涩, 肾厥弦坚,真痛短涩.亲信之痛,其类有九, 细迟从吉,浮大延久.疝气弦急,积累在里. 牢急者生,弱急者逝世,腰痛之脉,多沉而弦, 兼浮者风,兼紧者寒,弦滑痰饮,濡细肾着, 大乃肾虚,沉实闪肭.脚气有四,迟寒数热, 轻狂者风,濡细者湿.痿病肺虚,脉多微缓, 或涩或紧,或细或软.风寒湿气,合而为痹, 浮涩而紧,三脉乃备.五疸实热,脉必洪数; 涩微属虚,切忌发渴,脉得诸沉,责其有水;浮气与风,沉石或里,沉数为阳,沉迟为阴;浮大出厄,虚小可惊.胀满脉弦,土制于木;湿热数洪,阴寒迟弱;浮为虚满,紧则中实;浮大可治,虚小危极.五脏为积,六腑为聚,实强者生:沉细者逝世.中恶腹胀,紧细者生, 脉若浮大,邪气已深.痈疽浮散,恶寒发烧,如有把柄,痈疽所发.脉数发烧,而痛者阳.不数不热,不疼阴疮.未溃痈疽,不怕洪大,已溃痈疽,洪大恐怖.肺痈已成,寸数而实.肺痿之形,数而无力.肺痈色白,脉宜短涩,不宜浮大,唾糊呕血.肠痈实热,滑数可知,数而不热,关脉芤虚;微涩而紧,未脓当下,紧数脓成,切不成下.■ 妇儿脉法妇人之脉,以血为本,血旺易胎,气旺难孕.少阴动甚,谓之有子,尺脉滑利,怀胎可喜.滑疾不散,胎必三月,但疾不散,蒲月可别.左疾为男,右疾为女.女腹如箕,男腹如釜.欲产之脉,其至离经,水下乃产,未下勿惊.新产之脉,缓滑为吉,实大弦牢,有证则逆.小儿之脉,七至为平,更察色证,与虎口纹.■ 奇经八脉诊法奇经八脉,其诊又别.直上直下,浮则为督,牢则为冲,紧则任脉.寸阁下弹,阳蹻可决;尺阁下弹,阴蹻可别.关阁下弹,带脉当决.尺外斜上,至寸阴维;尺内斜上,至寸阳维.督脉为病,脊强癫痫;任脉为病,七疝瘕坚;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带主带下,脐痛精掉;阳维寒热,目弦僵仆;阴维肉痛,胸胁刺筑;阳蹻为病,阳缓阴急;阴蹻为病,阴缓阳急.癫痫契瘲,寒热恍惚,八脉脉证,各有所属.平人无脉,移于外络,兄位弟乘,阳溪列缺.■ 真脏绝脉病脉既明,吉凶当别.经脉之外,又有真脉.肝绝之脉,循刃责责.心绝之脉,转豆躁疾.脾则雀啄,如屋之漏.如水之流,如杯之覆.肺绝如毛,无根萧索,麻子动摇,浮波之合.肾脉将绝,至如省客.来如弹石,去如解索.命根子将绝,虾游鱼翔.至如涌泉,绝在膀胱.真脉既形,胃已无气.参察色证,断之以臆.濒湖脉学李时珍曰.宋有俗子.诬捏脉诀鄙陋讹谬医进修诵.认为权舆.逮臻颁白.脉理竟昧.戴同父常刊其误.先考月池翁著四诊创造八卷.皆精诣奥室,浅学未能窥造(珍)因撮粹撷华僭撰此书以便习读.及四珍之末.谓之巧者尔.上士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成.明嘉靖甲子上元日,谨书于濒湖?所.浮(阳)浮脉举之有余.按之缺少.(脉经)如轻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轻泛貌)如循榆夹(素问).如水漂木(.崔氏)如捻葱叶.(黎氏)浮脉法天.有轻清在上之象.在卦为乾.在时为秋.在工资肺.又谓之毛.太甚则中坚旁虚.如循鸡羽.病在外也.不及则气来毛微病在中也.脉诀言寻之如太甚.乃浮兼洪紧之象.非浮脉也.【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夹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相类诗】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浮而有力为洪浮而迟大为虚虚甚为散浮而无力为芤浮而柔细为濡【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贫血.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畅.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掉血浮洪虚热浮散劳极沉(阴)沉脉重手按至筋骨乃得.(脉经)如绵里砂内刚外柔.(杨氏)如石投水.必极其底.沉脉法地.有渊泉鄙人之象.在卦为坎,在时为冬.在工资肾.又谓之石.亦曰营.太甚则如弹石.按之益坚.病在外也.不及则气来虚微去如数者.病在中也.○脉诀言缓度三关状如缓数及各部之沉.篮绵乃弱脉,非沉也.【体状诗】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耍滑匀,女子寸兮须眉尺.四时如斯号为平.【相类诗】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

濒湖脉学(原文和白话文)

濒湖脉学(原文和白话文)

濒湖脉教之阳早格格创做简介脉教正在中医教中是极受重视的.自晋代王叔战著《脉经》后,五代下阳死著成《脉诀》,以其通雅易懂、便于记诵而广为传播,但是果其中谬误也很多.李时珍继启了正统的脉教,博采历代各家之少,对于经义大加收挥,如他指出,切脉独与寸心,是以此候五净之气,而出有是切按五净六腑经脉之体,分解透辟.他正在《脉经》24脉的前提上,又删述了3种脉,使中医脉象删至27种,即浮、重、早、数、滑、涩、真、真、少、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强、集、细、伏、动、促、结、代.他用朗朗上心、易于记诵的七止诗句写成“体状诗”,对于每一种脉象搞了局里的形貌,如道浮脉“浮脉唯从肉上止,如循榆荚似毛沉,三秋得命知无恙,暂病遇之却可惊”,短短四句把浮脉的脉位、脉象、临床意思表述得很浑晰.他还用“相类诗”、“主病诗”,把共一类的百般脉加以归纳,对于其正在诊疗病证圆里的企图加以分解.那便是《濒湖脉教》的局部真量,虽然篇幅已几,但是正在中医脉教死少史上却有要害职位,已经成为教习脉教的必读著做.史料纪录《濒湖脉教》是李时珍撷与《内经》、《脉经》等诸书籍细华,分离自己的体味撰著而成.总为一卷,真量分二部分,一是道述了27种脉象的脉形特性,辨别要收及主治病证,二是引录了其您李止闻道述脉教表里的《四止举要》.《濒湖脉教》有序云:宋有雅子,杜撰脉诀,大圆讹谬,医教习诵,以为权舆,逮臻颁黑,脉理竟昧.戴共女常刊其误,先考月池翁著《四诊收明》八卷,皆细诣奥室,浅教已能窥制珍,果撮粹撷华僭撰此书籍,以便习读,为脉指北.世之医病二家,咸以脉为尾务.出有知脉乃四诊之终,谓之巧者我.上士欲会其齐,非备四诊出有成.明嘉靖甲子上元日,谨书籍于濒湖薖所.《濒湖脉教》、《偶经八脉考》、《脉教考证》,以上三书籍是明代李时珍所撰,皆是有关「脉教」的论著,所以合订正在所有,以便阅读.《濒湖脉教》是做家钻研「脉教」的心得.他根据各家论脉的细华,枚举了二十七种脉象.先以简明的字句,再以适合的比圆去道述百般分歧的脉象,以助闲读者明黑.其中共类同脉的鉴别面战百般象的相映病证,皆编成歌腑,以助闲读者诵记.终尾所附删补宋、崔嘉彦所著的「四止举要」,也是以易诵、易记的词汇法,周到天道述有关「脉教」的百般问题,所以本书籍是初教「脉教」的良佳读物.《偶经八脉考》是钻研「偶经八脉」的博论.「十二经脉」是中医道述死理,病理体制的一种教道,而「偶经八脉」是「十二经脉」以中的旁支,也便是中医《脉经》教道中出有身分隔的一部分,本书籍出有单详道「偶经八脉」的循止门路,还分离所主病证,提出相映的治疗.共时也是凭脉诊疗徐病的一种依据,所以对于教习战钻研「脉教」也有参照的需要.《脉诀考证》的中心,是以考证战评论当时流通的脉教书籍《王叔战脉诀》为对于象,本去量是集录明往日各家对于该书籍的分歧意睹,分离做家自己的睹解,动做一种教术上的计划,由于那内里交触到佳些脉教上的本量问题,如「七表八里」、「男女脉位」等,所以对于钻研脉教去道,是能起到论证妥协决部分存疑问题的效率.《濒湖脉教》所例举的脉象公有二十七种,分别为:浮脉、重脉、早脉、数脉、滑脉、涩脉、真脉、真脉、少脉、短脉、洪脉、微脉、紧脉、缓脉、芤脉、弦脉、革脉、牢脉、濡脉、强脉、集脉、细脉、伏脉、动脉、促脉、结脉、代脉.每种脉象并附有歌决阐明.做家:李时珍濒湖脉教明李时珍脉教七止诀■ 浮脉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止,如循榆荚似毛沉;三秋得令知无恙,暂病遇之却可惊.相类诗:浮如木正在火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脉,去时虽衰去悠悠.浮脉沉仄似捻葱,真去早大豁然空,浮而柔细圆为濡,集似杨花无定踪.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早风数热紧热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真.寸浮头痛眩死风,或者有风痰散正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出有流利.■ 重脉体状诗:火止润下脉去重,筋骨之间硬滑匀,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许号为仄.相类诗:重助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觅;重细如绵真强脉,弦少真大是牢形.主病诗:重潜火蓄阳经病,数热早热滑有痰,无力而重真与气,重而有力积并热,寸重痰郁火停胸,关主中热痛短亨,尺部浊遗并泻痢,肾真腰及下元痛.■ 早脉体状诗:早去一息至惟三,阳出有堪阳气血热,但是把浮重分内中,消阳须益火之本.相类诗:脉去三至号为早,小快于早做缓持,早细而易知是涩,浮而早大以真推.主病诗:早司净病或者多痰,重痼症痂小心瞅,有力而早为热痛,早而无力定真热.寸早必是上焦热,关主中热痛出有堪,尺是肾真腰足重,溲便出有由疝牵丸.■ 数脉体状诗:数脉息间常六至,阳微阳衰必狂烦,浮重内中分真真,惟有女童做凶瞅.相类诗:数比仄人多一至,紧去如数似弹绳,数而时止名为促,数正在关中动脉形.主病诗: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去医,真宜凉泻真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寸数吐喉心舌疮,吐黑咳嗽肺死疡,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阳落火汤.■ 滑脉体状滑脉如珠替替然,往去流利却还前,诗:相类莫将滑数为共类,数脉惟瞅至数间.主病诗:滑脉为阳元气衰,痰死百病食死灾,上为吐顺下蓄血,女脉调时定有胎:寸滑胭痰死呕吐,吞酸舌强或者咳嗽,当关宿食肝脾热,渴痢癫淋瞅尺部.■ 涩脉体状诗:细早短涩往去易,集止依密应指间,如雨沾沙简单集,病蚕食叶缓而艰.相类诗:参伍出有调名曰涩,沉刀刮竹短而易,微似秒芒微硬甚,浮重出有别有无间.主病诗:涩缘血少或者伤细,反胃亡阳汗雨淋,热干进营为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寸涩心真痛对于胸,胃真胁胀查关中,尺为细血俱伤候,肠结溲淋或者下黑.■ 真脉体状举之早大按之紧,脉状无涯类谷空,诗:相类莫把芤真为一例,芤去浮大似慈葱.主病诗:脉真身热为伤热,自汗怔忡惊悸多,收热阳真须早治,养营益气莫蹉跎.血出有枯心寸心真,关中背胀食易舒,骨蒸疹痹伤细血,却正在神门二部居.■ 真脉体状诗:浮重皆得大而少,应指无真幅幅强,热蕴三焦成壮火,通肠收汗初安康.相类诗:真脉浮重有力强,紧如弹索转无常,须知牢脉助筋骨,真大微弦更戴少.主病诗:真脉为阳火郁成,收狂谵语吐频频,或者为阳毒或者伤食.大便短亨或者气痛.寸真应知里热风,吐痛舌强气挖胸,当关脾热中官谦,尺真腰肠痛短亨.■ 少脉体状诗:过于本位脉名少,弦则非然但是谦张,相类诗弦脉与少争较近,良工尺度自能量.主病诗:少脉迢迢大小匀,反常为病似牵绳,若非阳毒癫痫病,即是阳明热势深.■ 短脉体状诗:二头缩缩名为短,涩短早早细且易,相类短涩而浮秋喜睹,三秋为贼有邪搞.主病诗:短脉惟于尺寸觅,短而滑数酒伤神,浮为血涩重为痞,寸主头痛尺背痛.■ 洪脉体状诗:脉去洪衰去还衰,谦指滔滔应夏时,若正在秋秋冬月分,降阳集火莫狐疑.相类侍:洪脉去时拍拍然,去衰去衰似波澜,欲知真脉整齐处,举按弦少愊愊脆.主病诗:脉洪阳衰血应真,相火炎炎热病居,胀谦胃翻须早治,阳真鼓痢可忧知.寸洪心火上焦炎,肺脉洪时金出有堪.肝火胃真关内察,肾真阳火尺中瞅.■ 微脉体状诗:微脉沉微瞥瞥乎,按之欲绝犹如无,相类诗:微为阳强细阳强,细比于微略较细.主病诗:气血微兮脉亦微,恶热收热汗淋漓,男为劳极诸真候,女做崩中戴下医.寸微气促或者心惊,关脉微时胀谦形,尺部睹之细血掀,恶热淌痛痛呻吟.■ 紧脉体状诗:举如转索切如绳,脉象果之得紧名.经常热邪去做寇,内为背痛中身痛,相类诗:睹弦、真脉.主病诗:紧为诸痛主于热,喘咳风瘸吐热痰,浮紧表热须收越,紧重温集自然安.寸紧人迎气心分,当体贴背痛重重,尺中有紧为阳热,定是奔豚与疝痛.■ 缓脉体状诗:缓脉阿阿四至通,柳梢袅袅掀沉风,欲从脉里供神气,只正在从容战缓中.相类诗:睹早脉.主病诗:缓脉营衰卫有余,或者风或者干或者脾真,上为项强下痿痹,分别浮重大小区.寸缓风邪项背拘,关为风眩胃家真,神门濡鼓或者风秘,或者是蹒珊足力迂.■ 芤脉体状诗:芤形浮大沉如葱,边真须知内已空,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侵阳络下流黑.相类诗:中空旁真乃为芤,浮大而早真脉呼,芤更戴弦名曰革,芤为得血革血真.主病诗:寸芤积血正在于胸,关里遇芤肠胃痈,尺部睹之多下血,赤淋黑痢漏崩中.■ 弦脉体状诗:弦脉迢迢端直少,肝经木旺土应伤,喜气谦胸常欲喊,翳受瞳子泪淋浪.相类诗,弦去端直似丝弦,紧则如绳安排弹,紧止其力弦止象,牢脉弦少重伏间.主病诗:弦应东圆肝胆经,饮痰热热疟缠身,浮重早数须分别,大小单单有重沉.寸弦头痛膈多痰,热热症痂查左关,关左胃热心背痛,尺中阳疝足拘挛.■ 革脉体状诗:革脉形如按饱皮,芤弦相合脉热真,相类诗: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真或者梦遗.相类诗:睹芤、牢脉.■ 牢脉体状诗:弦少真大脉牢脆,牢位常居重伏间.相类革脉芤弦自浮起,革真牢真要详瞅.主病诗:热则牢脆里有余,背心热痛木乘脾,疝颓症痂何忧也,得血阳真却忌之.■ 濡脉体状诗:孺形浮细按须沉,火里浮绵力出有由,病后产中犹有药,仄人若睹是无根.相类诗:浮而柔细知为濡,重细而柔做强持,微则浮微如欲绝,细去重细近于微.主病诗:濡为亡血阳真病,髓海丹田暗已盈,汗雨夜去蒸进骨,血山崩倒干侵脾.寸濡阳微自汗多,关中其奈气真何,尺伤细血真热甚,温补真阳可起痾.■ 强脉体状诗:强去无力按之柔,柔细而重出有睹浮,阳坠进阳细血强,黑头犹可少年忧.相类诗:睹濡脉.主病诗:强脉阳真阳气衰,恶热收热骨筋痿,多惊多汗细神减,益气调营慢早医.寸强阳真病可知,关为胃强与脾衰,欲供阳陷阳真病,须把神门二部推.■ 集脉体状诗:集似杨花集漫飞,去去无定至易齐,产为死兆胎为堕,暂病遇之出有必医.相类诗:集脉无拘集漫然,濡去浮细火中绵,浮而早大为真脉,芤脉中空有二边.主病诗:左寸怔忡左寸汗,溢饮左关应硬集,左关硬集胻胕肿,集居二尺魂应断.体状诗:细去乏乏细如丝,应指重重无绝期,秋夏少年俱不利,秋冬老强却相宜.相类诗:睹微、濡脉.主病诗:细脉萦萦血气衰,诸真劳益七情乖,若非干气侵腰肾,即是伤细汗鼓去.寸细应知呕吐频,进关背胀胃真形,尺遇定是丹田热,鼓痢遗细号脱阳.■ 伏脉体状诗:伏脉推筋着骨觅,指间才动隐然深,伤热欲汗阳将解,厥顺脐痛证属阳.相类诗:睹重脉.主病诗:伏为霍治吐频频,背痛多缘宿食停,蓄饮老痰成积散,敞热温里莫果循.食郁胸中单寸伏,欲吐出有吐常兀兀,当关背痛困重重,关后疝痛还破背.■ 动脉体状诗:动脉摇摇数正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团,其本本是阳阳搏,真者摇兮胜者安.主病诗:动脉博司痛与惊,汗果阳动热果阳,或者为鼓痢拘挛病,男子亡细女子崩.体状诗:促脉数而时一止,此为阳极欲亡阳,三焦郁火炎炎衰,进必无死退可死.相类诗:睹代脉.主病诗:促脉惟将火病医,其果有五细推之,常常喘咳皆痰积,或者收狂斑与毒疽.■ 结脉体状诗:结脉缓而时一止,独阳偏偏胜欲亡阳,浮为气滞重为积,汗下明隐正在主张.相类诗:睹代脉.主病诗:结脉皆果气血凝,老痰结滞苦呻吟,内死积散中痈肿,疝瘕为殃病属阳.■ 代脉体状诗:动而中止出有克出有及还,复动果而做代瞅,病者得之犹可疗,仄人却与寿相关.相类诗:数而时止名为促,缓止须将结脉呼,止出有克出有及回圆是代,结死代死自殊途.主病诗:代脉本果净气衰,背痛鼓痢下元盈,或者为吐泻中宫病,女子怀胎三月兮.■■ 四止诀■ 经脉与脉气其象法天,血之府也,心之合也,皮之部也.资初于肾,资死于胃,阳中之阳,本乎营卫,营者阳血,卫者阳气,营止脉中,卫止脉中,脉出有自止,随气而至,气动脉应,阳阳之义. 气如橐钥,血如波澜,血脉气息,上下循环.十二经中,皆有动脉,惟脚太阳,寸心与决,此经属肺,上系吭嗌,脉之大会,息之出进.一呼一吸,四至为息,日夜一万,三千五百.一呼一吸,脉止六寸,日夜八百,十丈为准.■ 部位、诊法初持脉时,令俯其掌,掌后代骨,是谓关上.关前为阳,关后为阳,阳寸阳尺,先后推觅.心肝居左,肺脾居左,肾与肺门,居二尺部.魂魄谷神,皆睹寸心,左主司官,左主司府.左大顺男,左大顺女,本命扶命,男左女左.大前一分,人命之上,左为人迎,左为气心.神门决断,二正在关后,人无二脉,病死出有愈. 男女脉共,惟尺则同,阳强阳衰,反此病至.脉有七诊,日浮中重,上下安排,消息供觅.又有九候,举按沉重,三部浮重,各候五动.左脉候左,左脉候左,病随天圆,出有病者可. ■ 五净仄脉浮为心肺,重为肾肝,脾胃中州,浮重之间.心脉之浮,浮大而集;肺脉之浮,浮涩而短;肝脉之重,重而弦少;肾脉之重,重真而濡;脾胃属土,脉宜战缓,命为相火,左寸共断.秋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战缓,是谓仄脉.太过真强,病死于中,出有及真微,病死于内. 秋得秋脉,死正在金日,五净准此,推之出有得. 四时百病,胃气为本,脉贵有神,出有成出有审. ■ 辨脉大目调停自气,呼吸定息,四至五至,仄易之则.三至为早,早则为热;六至为数,数即热证.转早转热,转数转热.早数既明,浮重当别,浮重早数,辨内中果.中果于天,内果于人.天有阳阳,风雨晦冥,人喜喜忧,思悲恐惊.中果之浮,则为表证,重里早阳,数则阳衰.内果之浮,真风所为,重气早热,数热何疑.浮数表热,重数里热,浮早表真,重早热结.内中阳阳,民风热热,辨内中果,脉证参别.■ 诸脉形态浮脉法天,沉脚可得,仄常正在上,如火漂木.有力洪大,去衰去悠;无力真大,早而且柔;真甚则集,涣漫出有支;有边无中,其名曰芤;浮小为儒,绵浮火里;濡甚则微,出有任觅按.重脉法天,近于筋骨,深深正在下,重极为伏;有力为牢,真大弦少;牢甚则真,幅幅而强;无力为强,柔小如绵;强甚则细,如珠丝然.早脉属阳,一息三至,小驶于早,缓出有及四,二益一败,病出有成治,二息夺细,脉已无气.浮大真集,或者睹芤革,浮小濡微,重小细强,早细为涩,往去极易,易集一止,止而复还,结则去缓,止而复去,代则去缓,止出有克出有及回. 数脉属阳,六至一息,七徐八极,九至为脱.浮大者洪,重大牢真;往去流利,是谓之滑;有力为紧,弹如转索;数睹寸心,有止为促;数睹关中,动脉可候,厥厥动摇,状如小豆.少则气治,过于本位,少而端直,弦脉应指.短则气病,出有克出有及谦部,出有睹于关,惟尺寸候. ■ 诸脉主病浮脉主表,里必缺乏,有力风热,无力血强. 浮早风真,浮数风热,浮紧风热,浮缓风干,浮真伤热,浮芤得血,浮洪真火,浮微劳极,浮濡阳真,浮集真剧,浮弦痰饮,浮滑痰热. 重脉主里,主热主积,有力痰食,无力气郁,重早真热,重数热伏,重紧热痛,重缓火蓄,重牢痼热,重真热极:重强阳真,重细痹干,重弦饮痛,重滑宿食,重伏吐利,恶毒散积. 早脉主净,阳气伏潜,有力为痛,无力真热. 数脉主腑,主吐主狂,有力为热,无力为疮. 滑脉主痰,或者伤于食,下为蓄血,上为吐顺. 涩脉少血,或者中毒干,反胃结肠,自汗厥顺. 弦脉主饮,病属胆肝,弦数多热,弦早多热,浮弦支饮,重弦悬饮,阳弦头痛,阳弦背痛. 紧脉主热,又主诸痛,浮紧表热,重紧里痛. 少脉气仄,短脉气病,细则气少,大则病进,浮少风痫,重短宿食,血真脉真,气真脉真. 洪脉为热,其阳则真.细脉为干,其血则真.缓大者风,缓细者干,缓涩血少,缓滑内热. 濡小阳真,强小阳竭,阳竭恶热,阳真收热.阳动汗出,阳动收热,为痛为惊,崩中得血. 真热相搏,其名曰革,男子得细,女子得血. 阳衰则促,肺痈阳毒,阳衰则结,症痂积郁. 代则气衰,或者鼓脓血,伤热心悸,女胎三月. ■ 纯病脉象脉之主病,有宜出有宜,阳阳顺顺,凶凶可推. 中风浮缓,慢真则忌,浮滑中痰,重早中气. 尸厥重滑,卒出有知人,进净身热,进腑身温. 风伤于卫,浮缓有汗;热伤于营,浮紧无汗;热伤于气,脉真身热;干伤于血,脉缓细涩. 伤热热病,脉喜浮洪,重微涩小,证反必凶. 汗后脉静,身凉则安,汗后脉躁,热甚必易. 阳病睹阳,病必危殆,阳病睹阳,虽困无害. 上出有至关,阳气已竭.代脉止歇,净绝倾危. 集脉无根,形益易医,饮食内伤,气心慢滑. 劳倦年伤,脾脉大强.欲知是气,下脚脉重,重极则伏,涩强暂深.火郁多重,滑痰紧食,气涩血芤,数火细干.滑主多痰,弦主留饮.热则滑数,热则弦紧.浮滑兼风,重滑兼气,食伤短徐,干留孺细.疟脉自弦,弦数者热,真大浮洪,收热则恶.呕吐反胃,浮滑者昌,弦数紧涩,结肠者亡.霍治之候,脉代勿讶;厥顺早微,是则可骇.咳嗽多浮,散肺关胃. 重紧小危,浮濡易治.喘慢息肩,浮滑者顺;重涩肢热,集脉顺证.病热有火,洪数可医,重微无火,无根者危.骨挥收热,脉数而真,热而涩小,必殒其躯.劳极诸真,浮硬微小,土败单弦,火炎慢数.诸病得血,脉必睹芤,缓小可喜,数大可忧.瘀血内蓄,却宜牢大,重小涩微,反成其害.遗细黑浊,微涩而强,火衰阳真,芤孺洪数.三消之脉,浮大者死;细小微涩,形脱可惊.小便淋关,鼻头色黄,涩小无血,数大何妨.大便燥结,须分气血,阳数而真,阳早而早.癫乃重阳,狂乃重阳,浮洪凶兆,重慢凶殃,痫脉宜真,真慢者恶,浮阳重阳,滑痰数热.喉痹之脉,数热早热. 缠喉走马,微伏则易.诸风眩晕,有火有痰,左涩死血,左大真瞅.头痛多弦,浮风紧热,热洪干细,缓滑厥痰.气真弦硬,血真微涩,肾厥弦脆,真痛短涩.心背之痛,其类有九,牢慢者死,强慢者死,腰痛之脉,多重而弦,兼浮者风,兼紧者热,弦滑痰饮,濡细肾着,大乃肾真,重真闪肭.足气有四,早热数热,浮滑者风,濡细者干.痿病肺真,脉多微缓,或者涩或者紧,或者细或者硬.风热干气,合而为痹,浮涩而紧,三脉乃备.五疸真热,脉必洪数;涩微属真,切忌收渴,脉得诸重,责其有火;浮气与风,重石或者里,重数为阳,重早为阳;浮大出厄,真小可惊.胀谦脉弦,土制于木;干热数洪,阳热早强;浮为真谦,紧则中真;浮大可治,真小危极.五净为积,六腑为散,真强者死:重细者死.中恶背胀,紧细者死,脉若浮大,邪气已深.痈疽浮集,恶热收热,若有痛处,痈疽所收.脉数收热,而痛者阳.出有数出有热,出有痛阳疮.已溃痈疽,出有怕洪大,已溃痈疽,洪大可骇.肺痈已成,寸数而真.肺痿之形,数而无力.肺痈色黑,脉宜短涩,出有宜浮大,唾糊呕血.肠痈真热,滑数可知,数而出有热,关脉芤真;微涩而紧,已脓当下,紧数脓成,切出有成下.妇人之脉,以血为本,血旺易胎,气旺易孕.少阳动甚,谓之有子,尺脉滑利,妊娠可喜.滑徐出有集,胎必三月,但是徐出有集,五月可别. 左徐为男,左徐为女.女背如箕,男背如釜.欲产之脉,其至离经,火下乃产,已下勿惊.新产之脉,缓滑为凶,真大弦牢,有证则顺.小女之脉,七至为仄,更察色证,与虎心纹.■ 偶经八脉诊法偶经八脉,其诊又别.直上直下,浮则为督,牢则为冲,紧则任脉.寸安排弹,阳蹻可决;尺安排弹,阳蹻可别.关安排弹,戴脉当决.尺中斜上,至寸阳维;尺内斜上,至寸阳维.督脉为病,脊强癫痫;任脉为病,七疝瘕脆;冲脉为病,顺气里慢;戴主戴下,脐痛细得;阳维热热,目弦僵仆;阳维心痛,胸胁刺筑;阳蹻为病,阳缓阳慢;阳蹻为病,阳缓阳慢.癫痫契瘲,热热恍惚,八脉脉证,各有所属.仄人无脉,移于中络,兄位弟乘,阳溪列缺.■ 真净绝脉病脉既明,凶凶当别.经脉除中,又有真脉.肝绝之脉,循刃责责.心绝之脉,转豆躁徐.脾则雀啄,如屋之漏.如火之流,如杯之覆.肺绝如毛,无根萧索,麻子动摇,浮波之合.肾脉将绝,至如省客.去如弹石,去如解索.命脉将绝,虾游鱼翔.至如涌泉,绝正在膀胱.真脉既形,胃已无气.参察色证,断之以臆.濒湖脉教李时珍曰.宋有雅子.杜撰脉诀大圆讹谬医教习诵.以为权舆.逮臻颁黑.脉理竟昧.戴共女常刊其误.先考月池翁著四诊收明八卷.皆细诣奥室,浅教已能窥制(珍)果撮粹撷华僭撰此书籍以便习读.及四珍之终.谓之巧者我.上士欲会其齐非备四诊出有成.明嘉靖甲子上元日,谨书籍于濒湖?所.浮(阳)浮脉举之有余.按之缺乏.(脉经)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沉泛貌)如循榆夹(素问).如火漂木(.崔氏)如捻葱叶.(黎氏)浮脉法天.有沉浑正在上之象.正在卦为坤.正在时为秋.正在人为肺.又谓之毛.太过则中脆旁真.如循鸡羽.病正在中也.出有及则气去毛微病正在中也.脉诀止觅之如太过.乃浮兼洪紧之象.非浮脉也.【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止.如循榆夹似毛沉.三秋得令知无恙.暂病遇之却可惊.【相类诗】浮如木正在火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脉.去时虽衰去悠悠.浮脉沉仄似捻葱,真去早大豁然空.浮而柔细圆为濡.集似杨花无定踪.浮而有力为洪浮而早大为真真甚为集浮而无力为芤浮而柔细为濡【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早风数热紧热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真.寸浮头痛眩死风.或者有风痰散正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出有流利.浮脉主表有力表真无力表真浮早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热浮缓风干浮真伤热浮芤得血浮洪真热浮集劳极重(阳)重脉重脚按至筋骨乃得.(脉经)如绵里砂内刚刚中柔.(杨氏)如石投火.必极其底.重脉法天.有渊泉正在下之象.正在卦为坎,正在时为冬.正在人为肾.又谓之石.亦曰营.太过则如弹石.按之益脆.病正在中也.出有及则气去真微去如数者.病正在中也.○脉诀止缓度三关状如缓数及各部之重.篮绵乃强脉,非重也.【体状诗】火止润下脉去重.筋骨之间耍滑匀,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许号为仄.【相类诗】重助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觅,重细如绵真强脉.弦少真大是牢形.(重止筋间伏止骨上牢大有力强细无力.)【主病诗】重潜火畜阳经病.数热早热滑有痰.无力而重真与气.重而有力积并热.寸重痰郁火停胸.关主中热痛短亨.尺部浊遣并鼓痢.肾真腰及下元痾.重脉主里有力表真无力表真重则为气有主火畜重早痼热重数内热重滑痰食重涩气郁重强热热重缓热干重紧热痛重牢热积早(阳)早脉一息三至.去去极缓.(脉经)早为阳出有堪阳.故脉去出有及.脉诀止重脚乃得.是有重无浮.一息三至甚为易睹.而曰隐隐.曰状且易.是涩脉矣.其谬可知. 【体状诗】早去一息至惟三.阳出有堪阳气血热.但是把浮重分内中.消阳须益火之本.【相类诗】脉去三至号为早.小駃于早做缓持.早细而易知是涩.浮而早大以真推.三至为早有力为缓无力为涩有止为结早甚。

中医必修之学:医案

中医必修之学:医案

中医必修之学:医案中医医案起源很早,其萌芽可追溯到周代。

据《周礼》记载,当时的医生已有关于疾病名称及治疗结果的记录,但其作用主要是用于评定医生的疗效,从而确定其等级,以发薪俸。

此外,《左传》及先秦诸子著作中,也有散在的关于医家诊治疾病的记载,均可视为医案之雏形。

现今所见最早有实际内容的医案,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所载扁鹊治赵简子、虢太子、齐桓侯三案及淳于意的诊籍。

尤其后者,被视为后世医家之滥觞。

淳于意诊籍共25则,每则载有患者姓氏、住址、职务、病名、脉象、治法及预后等内容,涉及内、外、伤、妇、儿各科病证。

诊法以脉为主,兼有病机分析。

治法有药物、针刺、熏洗等,用药或汤或丸或酒。

更可贵的是,除治愈者外,诊籍还记录了10个死亡病例,这种事实求是的态度,反映了早期医案朴实无华的风格特点。

秦汉以降,医学崇尚方书,直至隋唐五代,医案未能取得突破性发展。

这一时期,医案散见于医籍和文史书中,数量少,内容简。

如《千金要方》所载数案,多为孙思邈自治案,目的主要是用以证明某方、某药的疗效,缺乏对病证的详细描述及分析。

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的医案,仍有其朴实典雅、医文融会等可取之处,从中亦可得到启迪。

宋金元时期为医案空前发展的阶段。

医案专著开始出现、医籍附案逐渐增多、医家立案蔚然成风、医案风格异彩纷呈,是这一时期医案发展的主要特点。

宋·许叔微的《伤寒九十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案专著。

该书将常见的伤寒病证方分为90种,每证一案。

立案严谨,内容全面完整,且以《内经》、《难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为依据,对医案加以剖析,颇有启发。

清代医家余震称赞本书:“所存医案数十条,皆有发明,可为后学楷模。

”医籍附案虽起源很早,但较为零散,比较集中的医籍附案,实始于宋。

如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卷中,载儿科医案23则,涉及病证十几种,或分析病因病机,或阐明方药运用,充分体现了钱氏的儿科学术特点。

此书不仅以论附案为其特点,而且也是最早的专科医案。

28种脉象(各种脉与主病)

28种脉象(各种脉与主病)

28种脉象(各种脉与主病)脉象与主病的关系是中医诊断的重要内容。

不同的脉象反映不同的病情,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以下是常见的七种脉象及其主要病证:1.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

表证和虚证都有可能出现浮脉。

浮脉主要反映病邪在经络肌表的部位,但久病体虚也会出现浮脉,多为浮大无力,不可误作外感论治。

2.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沉脉多见于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邪郁于里,气血内困,脉象才会沉而有力。

若脏腑虚弱,正气不足,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脉象则会沉而无力。

3.迟脉: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

迟脉多见于寒证,有力为寒积,无力为虚寒。

寒凝气滞,阳失健运,脉象才会出现迟。

但邪热结聚,阻滞血脉流行,也会出现迟脉,但迟而有力,按之必实。

4.数脉:一息脉来五至以上(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数脉多见于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邪热亢盛,气血运行加速,脉象才会出现数。

久病阴虚,虚热内生,脉也会出现数,必数而无力。

5.洪脉(附大脉):洪脉极大,状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洪脉主要反映气分热盛。

内热充斥,脉道扩张,气盛血涌,才会出现洪脉。

但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证也会出现洪脉,多属邪盛正衰的危候。

6.微脉: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微脉多见于阳衰少气,阴阳气血诸虚。

阳衰气微,无力鼓动,脉象才会出现微脉。

久病脉微,是正气将绝;新病脉微主阳气暴脱。

但邪不太深重者,或尚可救。

7.细脉(小脉):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细脉主要反映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又主湿病。

脉细如线,说明气血运行不畅,阻滞于脉中。

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细脉是由气血两虚引起的,营血亏虚导致脉道无法充盈,气不足则无法鼓动血液运行,因此脉体变得细小而软弱无力。

另外,湿邪阻压脉道也会导致细脉。

如果在温热病昏谵时出现细数脉,这可能是热邪深入营血或邪陷心包的证候。

小脉也就是细脉,XXX曾说:“小与大相反名细”。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 书目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 书目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中医古籍整理丛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将民国之前的中医名著几乎全部囊括其中,除少数著作外,大多为繁体竖排,封面设计素雅,采用锁线装适合长期保存,校勘严谨,实为中医古籍的最佳版本。

这套丛书启动于八十年代初,大多出版于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有少数书如《黄帝内经太素》直到近年才出版。

这套丛书的校勘者大多是中医学院成立前打下的中医底子,其功底绝非现在一般的所谓“教授”所能比,现在很多都已经作古,这套书也就成为了绝唱中医古籍整理丛书(85年--05年)发布书目:1、仙传外科集验方、秘传外科方2、难经校注3、医学读书记4、金匮要略语译5、世医得效方6、圣济经7、研经言8、针灸易学9、血证论10、金匮玉函经二注11、新编西方子明堂灸经12、外科精义13、伤寒总病论14、问斋医案15、外科证治全生16、辨证录17、幼幼集成18、理虚元鉴、虚损启微19、本草蒙筌20、类证治裁21、医学指归22、医灯续焰23、妇科辑要:胎产心法24、形色外诊简摩25、疡科会粹26、医学纲目27、针灸大全28、松峰说疫29、外科证治全书30、幼幼新书31、王旭高临证医案32、疡医大全33、金镜内台方议38、伤寒瘟疫条辨34、刘涓子遗方35、名医别录:辑校本36、千金宝要;孙真人海上方37、赤水玄珠全集38、医方考:附《脉语》39、吴鞠通医案40、妇人大全良方41、简明医彀42、备急千金要方校释43、难经语译44、难经本义45、温疫论46、良方集腋47、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48、伤寒论校注49、伤寒六书50、厘正按摩要术51、明医杂著52、本草从新53、子和医集54、杨氏家藏方55、活人书56、黄元御医书十一种57、伤寒论语译58、病机汇论59、本草崇原集说60、经穴解61、本草衍义62、诸病源侯论校注63、徐大椿医书全集64、痘疹辨证65、疯门全书66、读素问钞67、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68、种福堂公选良方69、太平惠民和剂局方70、御药院方71、金匮要略校注72、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73、黄帝内经素问语译74、黄帝内经素问校注、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修正版)(天津版)75、人身通考76、学古诊则77、喉科指掌78、海药本草79、广瘟疫论80、验方新编(上)(下)81、黄帝内经太素语译82、黄帝内经太素校注83、祖剂84、易简方85、医林改错86、冯氏锦囊秘录87、饮膳正要88、不居集89、寿世保元90、古今医统大全91、伤寒瘟疫条辨-[清]杨璿92、本草经集注(辑校本)-[南朝梁]陶弘景编尚志钧等辑校93、本草易读94、蠢子医-[清]龙之章95、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点校本)第1-3册(医经注释上)(卷1—卷46)-[清]陈梦雷96、金匮要略论注-[清]徐忠可着邓明仲等点校97、刘纯医学全书-[明]刘纯撰98、脉经校注-[晋]王叔和原着99、脉经语译-[晋]王叔和_原着_沉炎南主编100、秘传眼科龙木论校注-李熊飞校注101、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明]戴原礼102、勉学堂针灸集成-[清]廖润鸣103、明目至宝-[元]无名氏104、难经正义-[清]叶霖105、千金翼方校释-[唐]孙思邈撰李景荣等注106、全生指迷方洪氏集验方-[宋]王贶[宋]洪遵107、仁术便览-[明]张洁选集108、神农本草经辑注-马继兴主编109、食物本草-[明]姚可成集110、随息居饮食谱-[清]王士雄111、孙真人千金方(附真本千金方)-[唐]孙思邈112、胎产指南盘珠集胎产症治-[清]单南山[清]施雯等113、痰火点雪-[明]龚居中114、汤液本草-[元]王好古115、吴普本草-[魏]吴普撰尚志钧等辑校116、小儿推拿广意-[清]熊应雄117、许叔微伤寒论着三种-[宋]许叔微118、续名医类案-[清]魏之琇119、养生月览-[宋]周守忠120、医碥-[清]何梦瑶撰121、医经溯洄集-[元]王履122、饮食须知-[元]贾铭撰123、张山雷医集(上下册)-编委会124、针灸甲乙经校注上-张灿玾等校注124、针灸甲乙经校注下-张灿玾等校注125、针灸易学-[清]李守先撰126、中藏经校注-[汉]华佗(旧题) 李聪甫主编127、中藏经语译-[汉]华佗(旧题) 李聪甫主编128、遵生八笺校注-[明]高濂129、东垣医集-[元]李东垣130、缺131、缺。

中医28种脉象

中医28种脉象

就是平常健康人的脉象.之巴公井开创作一般而言,脉来不年夜不小,不浮不沈,来去沉着,一息四五至(正凡人的一呼一吸叫做一息),就属于平脉.而凡人的脉又会随着时令、年龄、性别、体力、生活情况的分歧而有所分歧,例如「春弦」、「夏洪」、「秋毛」、「冬石」.由于这些都是因为季节而有的脉象变动,因此其实不属于病况,所以称为「平脉」.年老人脉较快且硬,成年人脉较慢而柔,小儿脉更快;男子脉较慢,女子脉较快,这是因男女老幼分歧而有的脉象不同;至于经常劳动体力的人,脉多年夜而有力,经经常使用脑的人,脉细且无力.在运动后、饮酒、洗浴、激动之后,脉会较快.相反地,宁静或睡眠时,脉会较慢,这是因生活起居分歧而有所变动的平脉.年夜体而言,这些脉象的变动,只是会稍微地变动,与正常的脉象其实不会有太年夜收支.在切脉时,必需掌控「不年夜不小、不浮不沈、来去沉着、一息四五至」(小儿一息可有六至)的原则.如果超越了这些范围,又呈现了其它的病象时,就属于病脉.◎病脉与「平脉」相收支时,就称为「病脉」.古人将它分为二十八脉:浮、沈、伏、迟、数、疾、代、促、结、洪、细、长、短、弦、虚、实、弱、微、散、缓、濡、紧革、牢、滑、动、涩」各自描写出分歧的脉象与主病.在临症上,言二十八种脉象,很少只见一种脉象,通常都是兼见几种的脉象.为了便于记忆,清代名医陈园将这二十八脉分为八年夜类,而且以浮、沈、迟、数、细、年夜、短、长八脉为纲,分别叙述各种脉象与主病.浮脉:(附洪脉、虚脉、散脉、芤脉、革脉、濡脉)浮脉的脉象,是指用轻的指力,就可以获得脉象,虽然彰明易见,可是重按反而不见.它的主病,是表症、阳症与腑病.在浮脉相类的脉象中,又包括洪、虚、散、芤、革、濡等六种脉象.凡是浮而有力的叫洪脉,主要是邪盛火亢;浮而无力的是虚脉,主要是气血虚弱;浮且中空如管的是芤脉,主病为失血;脉象浮而散乱的是散脉,主病是肾气衰败;浮而外强中空较芤为剧的是革脉,主病是阴阳不交而极为细软的是濡脉,主要为阳虚有湿.以上各病症与脉象,是以浮脉为纲.沈脉:(附伏脉、牢脉、弱脉)沈脉的脉象,是用重的指力才华取得的脉象.用轻的指力,是无法取得的.主病为里症、阴症与脏病.在沈脉相类脉象中,又包括伏脉、牢脉与弱脉.凡是沈而着骨,隐伏不现的叫做伏脉,主病是病邪深沈在里之症;脉来年夜而弦实,沈取才华获得的叫牢脉,主病是坚积寒实之症;脉来细小而沈,重按才华获得的叫弱脉,主病是阳气衰微之症.以上的各种脉象与病症,都是以沈脉为纲.迟脉:(附缓脉、涩脉、结脉、代脉)迟脉的脉象是脉来次数减少,一息只有三至,甚至两至,主病的内容是内脏阴寒之症.在迟脉相类脉象中,包括缓脉、涩脉、结脉、代脉.凡是脉来宽缓和匀,一息四至的,就叫做缓脉,这是正常的脉象,不能算是病;不外在湿邪症候上,也可以见到此脉象.脉细迟而短,艰涩不顺畅的称为涩脉,主病是血少精伤之症.脉来迟速,见一止,没有定命的叫做结脉,主病是积滞内凝之症;脉来更代,止有定命,不能自还而且良久才复动的叫代脉,这是脏气衰败,病势危急之兆(孕妇及跌打重伤者除外).由于缓、涩、结、代四种脉象至数都不快,接近于迟脉类型,因此,被归入迟脉一纲中.数脉:(附滑脉、紧脉、促脉、动脉、疾脉)数脉的脉象,是指脉来次数增多,一息六至以上,主病为府病阳热之症.数脉的相类脉象中,包括滑脉、紧脉、促脉与动脉凡是脉形往来流利圆滑的称为滑脉;这种脉象一般主痰主食;可是如果滑利冲和,又无具体症状的,就属于无病之脉;脉来紧张有力的叫紧脉,主病为寒症与痛症.脉来急促,数中时有一止的叫促脉,主病是阳邪内陷的火症.滑数的脉,见于关上,其形如豆,短而摆荡的叫动脉,主病是崩中脱血,或受惊而病.由于滑、紧、促、动这四种脉象,至数比力快,接近于数脉,因此乃归于数脉一纲.另外,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脉形十分躁急者,称为「疾脉」.有此脉象,暗示阳盛阴竭,是生命弥留的征兆.细脉:(附微脉)细脉的像是脉来细小如线,或如蛛丝,主病是诸虚缺乏之症.在细脉相类的脉象中,包括微脉、濡脉、弱脉.微脉更甚于细脉,它的脉象极细微、模糊且软,似有若无,多见于亡阳之症,是气血年夜衰的凶兆.濡脉与弱脉分别为浮细与沈细,已在浮脉与沈脉中谈过,不外其共同点是细,故在此处再提一次.年夜脉:(附实脉)年夜脉是年夜而有力的脉象,主病是阳邪实症;年夜而浮的是洪脉,已在浮脉中提及.年夜而坚实的是实脉,主热结于内的实症.短脉:这是一种脉短而涩小,不能满部的脉象,年夜都见于身体衰弱的病人;在其它脉象中有此脉时,是诸虚缺乏的病症.短而摆荡的称为动脉,已在数脉中提过了.长脉:(附弦脉)长脉是脉来迢长,过于本位的脉象.它的脉位,上至鱼际,下至尺泽.如果长中带缓,暗示体力强盛,健康无病.长而坚实,恐怕是火热壅实的实脉.如果脉象如按琴弦,端直而长则是弦脉,多见于肝风或气郁之症,以及痰饮、疼痛等疾病.其次,对以上八纲的罗列,除明白其脉象外,尚须掌握各种脉象相兼的情况.例如浮主表、沈主里、迟主寒,数主热.如果浮迟兼俱,就是表寒,浮数兼见,就是表热;沈迟兼见,就是里寒;沈数兼见,就是里热.其它的各种脉象也可照此类推.如此一来,各种疑难杂症皆可识别清楚.◎怪脉怪脉是一种生机已绝,病人即将死亡的脉象,又称为「绝脉」.古人将此怪脉分类为七年夜种,称之为「七怪脉」:雀啄:脉在筋肉间,连连凑指,顿有顿无,如雀啄米的感觉.屋漏:脉在筋肉中,如屋漏滴水,良久一滴,溅起无力的现象.弹石:脉在筋肉间,急促而硬.解索:脉如解绳索之状,散乱无序.鱼翔:脉在皮肤,头定尾摇,浮浮泛泛.虾游:脉在皮肤,如虾游水面,忽然一跃.釜沸:脉在皮肤,如汤涌沸,三部脉有出无入.只要有这七种怪脉呈现,就暗示生命弥留,是无法治愈的绝症.另外,在问诊时,如果难以判定症状时,就必需以切诊来作最后的决定,叫做「凭脉辨证」.例如一位病人发高烧,面红气粗,概况上看起来似乎是热症,可是切脉却细沈而微,或者虽浮年夜而豁然空虚,就可得知在现象上虽然是热象,实质上却是真寒,也就是「真寒假热」的病症.如果只凭问诊来判断,就很可能会误诊了。

谵语证治

谵语证治

谵语证治关键词:谵语;中医药疗法;伤寒论谵语是急性热病中病邪累及心神出现的一个症状。

谵语者,语言狂妄也。

如颠倒错乱,语出无伦,妄有所见,神志失常,谓呢喃而语也。

轻者,睡中呢喃;重者,不睡亦语言差谬。

1谵语病因病理谵语之因,皆各有异,分而论之:有被火劫谵语者,有误汗谵语者,有下利谵语者,有下血谵语者,有燥屎在胃谵语者,有三阳合病谵语者,有过经谵语者,有邪伏少阳谵语者,有肝木乘脾谵语者,有亡阳谵语者……。

例:“火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113条)。

“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114条)。

此乃胃阳素盛,火热入胃,水竭躁烦,燥热熏心,此即火劫谵语也。

“阳明病……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226条)。

此为误用汗法,津液灼伤,胃中干,成阳明腑实,上乘于心,表虚里实,而生心乱谵语。

“妇人伤寒,寒热乍时,经水时来时断,胸胁下如结胸状,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148、149、150条)。

此为热邪乘血海空虚而入,与血相结,邪阻血道,隔绝不通,上逆心包所致谵语也。

“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218条)。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373条)。

“过经谵语者,有热也……”(108条)。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必有燥屎五六枚也”(220条)。

以上各条都是肠中糟粕为热邪所壅(包括过经寒邪郁火化热),留着于内,形成燥屎,燥屎为谵语之根也。

胃燥津枯,腑气不通,则秽浊之气上攻,心神被扰才致谵语。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垢,谵语遗尿”(224条)。

是阳明热盛,耗伤元气,胃热火炽,热邪蒸郁扰心神而致谵语也。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闷,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能转侧”(110条)。

乃为少阳之邪未解误下之后,正虚邪扰,热邪乘虚内陷,内竭津液,形成阳明燥热乘心,造成神明不宁的伏邪谵语也。

“发汗多,若重发汗者,妄其阳,谵语……”(216条)。

“被火必谵语”(116条)。

名家脉诊经验整理

名家脉诊经验整理
五部皆虚,而一部独实,其病为实,反之亦然。【蒲辅周医疗经验14、中医研究院编】辽宁中医杂志1996、6之蒲辅周先生临诊四诊撷菁。
数脉;余以为数脉重在脉象,而不重在至数。否则“寸口脉沈而迟,关上小紧数“者,又如何解释?
涩脉;参伍不调只经过参校模拟,分析推求,以知人之形与气,人与时令不相调和,此为病,而非三五不调,中有歇止。笔者以脉来搏起之振幅小,作为涩脉的唯一特征。
江苏中医2001、10疑经辨伪 托古开新—廖平“脉学”学术思想探析。
中华医史杂志1992、1崔嘉彦西原脉学及其学术研究。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2脉诊研究的成就。
中医杂志1989、7脉诊研究进展。
云南中医杂志1989、4简论脉诊在明清时期的发展。
江苏中医1998、4常见脉象息至失常病证及其辨治。
辽宁中医杂志1994、2弦脉的血液动力学机理探讨。
辽宁中医杂志1994、8脉象图诊断动脉硬化的判别分析与临床应用。
辽宁中医杂志1992、11细脉客观化研究。用脉象仪检测。
新中医1987、4,脉图主波幅变化与阴虚证
中医药研究1991、5寸口脉分候脏腑理论的实验研究。用脉象仪检测。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1脉诊位数形势变化的心血管生理探讨。用Doppler检测。
名家脉诊经验整理
以下是搜集各名家经验集脉理的文章摘要,数量真的少的可怜,这些名老怎么不肯透露多一点东西呢,而在我搜集的一千多本中医杂志中也是一样,脉诊的相关文章实在太少了,而且有一大半是脉象仪的文章。倒是网络流传的一篇脉诊座谈会的记录,看了真是令人兴奋不已,中医如果不能用心在脉诊那真是买椟还珠,而且无法体会与进入最高深的中医境界。
看脉必须看出五个脉象才能诊断清楚,如浮滑数而按之细弦,浮滑数为风热痰,弦为肝郁,细为血虚,此为素来血虚肝郁,目前风热痰火。

中华脉神——许跃远

中华脉神——许跃远

中华脉神——许跃远微观脉杂谈:疾病的证、症是疾病导致的机体反应与状态,不知道病而去求病机是无稽之谈。

传统脉象27脉是人体疾病时的脉象反应,疾病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机体是不会有传统脉象出现的。

比如:胆结石一病,早期小结石,人没有感觉,机体也没有不适,传统脉象更没有变化。

但当结石变大了,人体有感应了,问诊才有结果,但这结果也是病家给的“右上腹不适”中医的治疗会以胃不适调理,部分也可以缓解症状。

但当并发胆囊炎时,病人告诉你的是腹部疼痛,发热,此时中医的治疗也有效,清热解毒,清热泻了心火为肝胆的子,解毒是病因治疗。

可是西医在小结石阶段已经知道了病因,驱石、化石就是根治。

运用微观脉同样达到早期诊断的结果,有时脉诊诊断了,一般B超还不能确诊还必须是分辨率高的彩超。

脑梗塞一病:在病人没有症状时,微观脉已经非常敏感与准确的诊断,一般的CT还诊断不了,仅有加强的磁共振才能缺诊。

但病人在医院里都是发病后诊断,此时的诊断临床意义与价值虽大,但该病人九死一生,浪费了多少人力物力,造成了多少家人的痛苦。

当微观脉诊断后,迅速用药,这才是治未病。

总之,中医要对抗西医必须诊断明确化,而微观脉诊就是突破口。

中医的疗效已经达到对抗的水平,诊断仅是问诊与望诊绝对不行。

脉诊博大精深,可以让西方人望而生畏.....。

一、脉象要素脉象是指感脉动的形象。

在扬弃遍诊法而独取寸口脉法的今天,脉象多指桡动脉应指的脉感态势。

选择桡动脉研究脉象一是因为它应手方便,二是因为手是裸露的器官,同全身各器官一样也都有动脉的供血、静脉的回流。

因此切取桡动脉的脉感就等于切取了全身其他脏器的脉象信息。

因而寸口脉象既是某一器官的脉象,也是全身的脉象。

它是观察全身各脏器气血变化的窗口。

桡动脉是心脏与手这一脏器的“桥动脉”。

就寸口脉象来说,心脏、血管、手、血流及全身九大系统都会影响该脉象。

心脏有心搏的强弱、频率、节律等变化。

血管有粗细、饱满度、位置、长短、管壁张力等改变。

刍议常见脉的脉率规范

刍议常见脉的脉率规范

版教材《 中医诊断学》 2 和 1世 纪课 程教材 《 中医诊 断学》 则言一 易让人困惑 , 因此也有必要对此作 出规范 。笔者认 为 , 结脉 的缓
息五至 以上为 数脉 , 脉搏 9 O次/ n以上 ’ 此外 , mi , 还有人 认为 慢应理解成慢 于正常脉象 , 脉来一息 四至或一息不足 四至 , 7 即 0 数脉的脉率在 9 ~ 10次/ n之间 j这就让 人感 到莫衷一是 次/ i 6 2 mi , a r n以下 , 时有中止 , 止无定数 , 即为结脉。 还有一个值得 注意 的问题 , 在一般认 为, 现 正常脉象一 息 四 八至为疾脉 这 已得 到 公认 , 连 这两 本 教 材本 身也 是 这样 写 到五至 , 就 脉搏 7 8 2~ 0次/ i 一息超 过五至以上为数脉或急 脉 , m n; 的 ’ 而一息七八 至也属 于一息 五至 以上 , 么它 到底该 算是 脉搏 9 , 那 0次/ i m n以上 。那 么 , 如果脉 搏为 8 ~9 1 0次/ i, mn 脉率是 了。仔细分析 , 一息五至 以上 为数脉 的说法不确切 , 因为一息七
题值得注意 。
仲景认为结脉的歇止是 缓 中一止 , 伤寒 论 ・辨脉法》 : 脉来 《 云 “
2 8脉 中, 脉率 出现异 常的有迟脉 、 缓脉 、 数脉 、 疾脉等。对数 缓 , 时一止复来 者 , 日结脉 。 《 名 ” 脉经》 亦云 : 结 脉往来缓 , “ 时一
脉脉象的描述 , 最早 见于《 脉经》, “ 日: 去来促急 ” 又有夹 行小注 止复来。 《 , ” 三指禅》 :结脉迟 中止 , 云 “ 阳微一片寒 。 国家 “ ” 十五 ”
日“ 日一 息 六七 至 , 日数 者 进 之 名 。 这 个 六 七 至 道 出 了 数 脉 规划 教材 《 一 一 ” 中医诊断 学》 2 和 l世 纪课程教 材《 中医诊 断学》 皆认 的特点 , 尔后历代 脉学 书多是 以一 息六 至作 为规范 的 , 濒 湖 为结 脉的脉象是 脉来缓 慢 、 如《 时有 中 止、 止无定 数” 。可见结脉

脉雪文言文翻译

脉雪文言文翻译

原文:脉雪者,血脉之中之雪也。

人之血脉,如山川之脉络,脉络者,山川之脉络也。

山川之美,在于脉络分明;血脉之美,在于脉雪之清奇。

故脉雪者,乃血脉之美也。

译文:脉雪者,盖血脉之中之雪也。

人之血脉,犹山川之脉络,脉络者,山川之脉络也。

山川之美,在乎脉络之分明;血脉之美,在乎脉雪之清奇。

故脉雪者,实血脉之美也。

夫脉雪之美,非独血脉之美,亦人生之美也。

人生如梦,梦幻泡影,若能把握住脉雪之美,则人生亦如山川之脉络,脉络分明,美不胜收。

古之人,或以脉雪比德,或以脉雪喻志。

如《诗经》云:“山有脉雪,隰有泮泉。

”此乃以脉雪之美,比德山川之脉络,寓意君子应如山川脉络般,德行高洁,清奇脱俗。

又如《楚辞》中,屈原以脉雪自喻,表达其忧国忧民之情:“脉雪兮,脉雪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此句以脉雪之美,比喻屈原之心,犹如脉雪般清奇,不染尘埃,矢志不渝。

脉雪之美,亦在于其变化无常。

正如《庄子·逍遥游》中所言:“脉雪之美,美在无常。

”人生亦如此,美在变幻莫测,美在追求不已。

然脉雪之美,非人人可得。

须有慧眼,方能识其美;须有雅量,方能赏其美。

故古人云:“脉雪之美,非俗人所见。

”此言脉雪之美,非寻常之人所能领略。

今日之世,物欲横流,人心浮躁。

欲求脉雪之美,须回归自然,洗涤心灵。

如《道德经》所言:“道法自然。

”唯有顺应自然,方能领略脉雪之美。

总之,脉雪之美,既在于血脉之清奇,亦在于人生之哲理。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以此为喻,表达对美好人生的向往。

今人读之,亦能从中汲取智慧,启迪心灵。

愿世人皆能以脉雪之美,修身养性,追求卓越人生。

(注:本文以文言文形式翻译,力求保留原文韵味,同时兼顾现代阅读习惯。

)。

寿脉名论评议

寿脉名论评议

评议 : “ 深 且长 ” ,是 寿 脉 的 主 要 征 象 。所 谓
“ 深” ,《 世 医得 效方 》 “ 至 骨不 绝 ”是 对 “ 深 ” 的具 体 描 述 。按 脉与脏 腑 的配 属 ,尺 脉属 肾 ,肾藏 精 ,为 先 天 之根 。 “ 尺脉长” ,表 明 其人 肾精 充 盈 ,元 气 充 沛 ,
色鲜 明 ,是 我 国传 统 医学 中 的瑰 宝 ,也是 世 界 医 学领 域 中特有 的诊断 方法 ,具 有 很 高 的实 用 价 值 。在 中医 学文 献 中 ,脉学 的论 著十 分 丰 富 ,异 彩纷 呈 ,其 内容
大致 包括 诊 脉大法 、诸 脉形 象 、诸 脉 主病 主治 和 对疾
鱼际 必寿 。素 无此 脉 ,一 旦 见 者 ,阴乘 阳也 ,为逆 气
评议 :人 至老年 ,就生 理 状 态 而言 ,大 都 气 血 已 衰 ,精 力减 弱 ,这在 《 素问 ・ 上 古 天 真论 》 中有 明 确
的论 述 。所 以老人 的脉 象一 般 较 为 虚弱 ,这 是 正 常 现 象 。但 亦有 年 老脉搏 旺盛 ,而非 躁 疾 ( 注 :指 脉 象 和
格 ,此 阴乘之 脉 也 …… 入 尺 为 覆 ( 指覆脉 ) ,为 内关 外格 ,此 阳乘 之脉 ,故 日覆溢 。 ” 又说 : “ 脉 来 过寸 人 鱼 际者 ,遗尿 ” ;“ 脉 出 鱼 际 ,逆 气 喘息 ” 。 《 脉 诀 刊 误 》亦说 :“《 内经 》心 脉搏 坚 而 长 ,病舌 卷 不 能 言 , 至 肾脉 坚 而 长 ,病 折 腰 。 ” 《 医脉真经 》引 《 脉诀 》 谓 :长脉 “ 病 主 阳盛 入 里 ,三焦 烦 躁 ,阳毒 蕴 蓄 ,身 体壮 热” 。 由是 观 之 ,长 脉 作 为 长 寿 之 脉 ,须 有 一 定 的条 件 ,不可 轻易凭 此 即可 断为 寿 脉 ,务 必综 合 全 身 情况 ,方 能作 出较 为客 观 、正 确 的判断 。 名论 : 《 脉语 》 曰 :老 者 脉,名 日寿 脉 。 《 医级 》 日 :老 者 气 血 已衰 ,脉 宜衰 弱 ,过 旺则 病 ,若 脉 盛 而不 躁 ,健 饭 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脉语者经过成都,一位姓王的中医朋友给我留言,说是可以介绍他寻访到的脉诊高人给我。

恰好有半天空档,我赶紧登门拜见。

最近和脉诊医生缘分不浅,两个月之间,我居然穿行在金伟老师、陈云鹤道长、许跃远老师、余浩兄弟这些脉法高人之间,见证不少脉法传奇,听到许多脉法精义。

可惜可叹可恨哪,这些年我粗笨的手指都用来按相机快门、键盘打字和拖行李箱了,从没有想过用心学习脉法,甚至没有完整看过一本脉书,错失了许多学习脉诊的良机。

“我们拜访的老师叫王敬义,”年轻的骨科中医小王在按门铃前很认真地对我说:“黄老师,这位王老师脾气有一点怪,说话很直接,如果有什么不合适你不要介意啊。

”放心!我对小王说,我曾经见过一个据说三十年不出户的的脉诊医生......Z医生跟我说“后会无期”......三申道人曾经被关在洞里八年背诵《秘传黄帝内经》、为了尝药所有的牙齿都掉光了......许跃远老师的三个手指头除了摸脉来不做事......“这几年我主要的工作就是拜访怪人,有时候他们也说我很怪呵呵。

”推开王医生家门,屋里时尚的欧式家具和电子壁炉让我眼睛一亮,要知道先前我见到的中医大师们不是坐小板凳就是太师椅。

王老师的手很柔和温暖,面容平静,我相信自己的望诊能力:沟通肯定顺畅。

装着温开水的一次性纸杯摆上,开聊。

没有寒暄,直奔主题。

王老师出生在中医家庭,父亲是一位颇有影响力的中医教授,但是王老师说他的中医脉诊功夫却不是来自家传,而是自己摸索出来的。

这时候孙曼之、许跃远、华医生、Z医生......等老师的面庞立刻在我眼前浮现,还有华医生那句铿锵的话:“只要中医经典书籍在病人在疗效在,中医就永远不会失传!”“我是中医学院毕业的,但是刚工作时带我的老师是华西医大的老师,他不懂中医,所以我跟着他就只有搞西医。

在接触西医的过程中,我再慢慢研究自己中医的东西,回到中医来。

”当年喜欢研究难题爱思考的青年医生王敬义身体特别不好,瘦得皮包骨头,天天处于生病状态。

“一年365天,我可能有364天都在生病。

但是我很喜欢治重症病人,比如说肾功衰,拉不出尿来的,我最喜欢。

有时候累了,我躺在值班室的床上休息会儿,突然听说来了个肾功衰的病人,我精神一下就来了,就去抢救他。

我的抢救是先用西药,等西药把病人的尿通不出来的时候,我再上中药。

肾功衰的问题,小便拉不出来,医院常规是用推速尿(一种利尿剂),它还出不来,这个时候我就用中药,往往几个小时小便就可以出来了,弄通了。

这样子来验证中药到底有没有效果,我慢慢摸索出了一些自己的经验。

还有像心脏方面的问题,全心衰的问题,慢性右心衰的问题......”“那现在你治疗这些心脏、肾病是中西医结合?”“现在纯粹采用中药来治疗,足够了。

”看得出王老师非常感谢那八年的西医生活,让他充分接触到各种疑难杂症急症,让他充分地对照了中西医治疗的思路。

“大概八年后,我的身体不行了,太累了。

然后我就调到一所学院的运动医学系,给学生们上课教中医内科。

接下来我就开始研究脉法了,大概在1991年左右。

”一个在西医医院干了那么多年,亲眼见证西医强大的诊断能力,为什么还要钻到那么古老的脉诊里面?“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脉诊是排在最后面一种诊断法,而且现在很多医生都说了“如果黄帝老人家还在的话,也会让病人去做B超X光检查的!”王敬义老师不紧不慢地回答:“中医的特色是脉学,这可以说是中医的绝学。

我是在中医药大学长大的,那么多老师我很了解,没有几个能摸脉的,包括我父亲,(在这个问题上)我是看不上我父亲的,我还是有点傲气的。

西医的诊断很清楚,中医的诊断不清楚甚至是模棱两可的。

我之所以研究脉学,就是因为诊脉是绝大部分中医临床医生包括教授们要露尴尬相的软肋,我就是想搞清楚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真是假。

我大概研究了两年的时间,就觉得还可以,有点深入摸到门边了。

”“您靠什么来深入?只是病人吗?”这个话题我喜欢,每次写到脉诊医生的时候,我心里也会跳出很多质疑。

“就是病人,我不太看古书的,一看古书就落入古书那个圈套里面去了,老是找不到规律。

你看从春秋开始,三千年了,历代医家那么多写脉学书的人,我觉得他们都没有长进,古代医生在脉学方面没有长进的。

内经没人敢去突破它,那不行啊。

到晋代的王叔和,他的书我也读过几年,反复地读,我读书很少,我要研究一个东西就是反复地看它。

看到后来发现王叔和的东西指导不了我们,又读李时珍(的书),读完了发现也让人理解不了,李时珍的脑袋也是混乱的,也没把东西说清楚。

所以到后来,我不看书了,还得回到寸关尺这来。

我先借助西医的检查来推断指导我的脉诊研究,然后再慢慢定位,最后把全身脏器定到了这六个脉上。

我的脉诊完全定型的花了十四、五年,终于形成了自己的脉学体系。

按照我的脉学体系,只要你一摸就知道,它是什么样的脏器什么样的病,好比西医的诊断出来了。

比如鼻子的问题,你是过敏性鼻炎还是额窦炎还是上颌窦炎,都能确定出来;颈椎的问题,在第几颈椎我都能定下来;又比如前列腺的问题,是增生了还是炎症阶段,我都能定它。

当然,不是所有的病我都能诊断出来,但是常见病应该没问题。

”“不是说中医应该辩证而不是辨病吗,病有千千万,每年都有新的病被发现,哪里摸得完?”这个问题有点专业吧?三年中医啊,这日子没有白过,问完问题我有点小得意地望着王老师的眼睛。

“对,辩证是中医脉学里灵魂的地方。

”王老师捋了捋额前散乱的头发,“我先定位,比如鼻子吧,它的定位应该在这儿(右手寸部),最浅的一位,我叫的第一位。

我在这个地方来摸,在第一位不应该出现脉,但是它出现了,就说明你的鼻子有问题,接下来我再定到底是受风寒还是风热引起的,根据脉象上的粗大、细小、有力还是无力,我来定它了,这就辩证了。

如果是受风寒引起的,应该是个紧脉,那我用疏风散寒的药就可以治疗你的鼻子,它就好了,就很简单。

如果是风湿,它是细的一个脉象,那么在第一位出现一个细脉,那就说明有湿邪,就会出现头部沉重,颈肩沉重等症状,就辩证了,把西医的辨病和中医的辩证结合起来,特别好。

你看我这个辩,有湿邪在颈椎上,我首先定你的颈椎有问题,然后再定出来是风湿,这样症状就可以定下来,症状都是可以定的,比如手发麻、沉重。

如果我在第一位摸到很大的一个脉象,它是风,风可能引起眩晕的,这个时候我定了颈椎的位置,病人这个地方会疼的,我都知道,通过摸脉就知道了。

所以说,中医的辩证和西医的诊断就结合起来了,我们就采用先定位再定性,你定好了后就不会有偏差了.比如说头痛,引起头痛的原因太多了,你怎么去定它呢?病人就说头痛,医生问他是怎么个痛法,热痛、胀痛…..病人有些时候是说不清楚的,全靠号脉来定它。

”“有一个人跟你研究脉诊的路子简直一模一样,从外科医生出来的,他叫许跃远,明天我就要去合肥会他。

”话音不落,“指下寻形心中成像”的许老师浓眉大眼的形象已经活脱脱现在我眼前。

“许跃远,我知道,他写的书叫《中华脉神》。

”王老师转身取了两本他写的《脉论》交到我手上,说是一本送给我,一本送给许跃远老师。

我跟王老师汇报自己和医生们组织了两次道医会,把我寻访到的好中医聚在一起,要求每个人要把绝活拿出来互相献宝交流,“如果一个医生如果学了十个人的本事,就不得了,中医一下就起来了。

以后道医会我们准备按照主题走,比如脉诊大会,把十个顶尖的脉诊老师聚到一起,大家一起来谈是怎么摸脉的,辩证思路是怎样的......”我眼前又来了画面,激动起来:“我一定要拉一幕大帘子,从帘子中伸出几只手来让大家摸脉辩病,这些病人身上都揣着医院的最新检查报告.王老师两眼放光:“对对对!我也有过这个想法。

来十个病人,帘子拉上,给病人排上号,我们脉诊医生坐在这儿摸,他有什么问题都写在纸上,最后来看,咱们中医的脉诊对不对准不准,这样才能考出水平来。

我太希望这样的机会了!”“有一天我会把几位老师都聚到一起,来个英雄会。

据我所知,东北还有一位叫四叔的,在农村里面,也自学了一身高明脉法,还有福建北部有一位危医生......西安还有一个脉诊老师,是个回民,三十年不出门,疯狂地研究脉法......许跃远老师当年摸牙膏,摸壁虎尾巴,摸树叶,什么都摸,有十几年时间拒绝所有的社交活动,完全投入进脉诊的三寸之地......“他为什么要摸这些东西呢,我理解不了。

””他想表达出脉象的状态,想通过生动形象表述出来。

有一天他把自己关在卫生间里摸牙膏摸时,忽然开悟了。

您是什么时候开悟了,是循序渐进还是突然有一天豁然开朗?”“突然的,的确是突然的!摸多了脉,摸久了之后,突然有一天摸到这个脉,好像就全部都通了,就是有这么一刹那,一下接通了。

”王老师看上去一脸的幸福,像是回忆起自己热恋的那段时光。

许跃远老师,出生于中医之家,毕业于西医院校。

勤奋、专注、特立独行,自创许氏象脉法,指下寻形心中成像。

著作《大医脉神》、《中华神脉》等。

金伟老师。

金伟老师眼盲心明,以脉诊为手段,用数学为量化工具,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崭新的脉学理论——金氏脉学理论。

该理论可视为传统中医脉学和现代医学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一门全新的学说。

著作《金氏脉学》、《我的脉学探索》、《金氏脉学通论》等等。

任之堂主人余浩,四、五岁开始跟着太爷爷感受中医,七岁学习阴阳,八岁学脉诊,九岁学望诊,十二岁学五行......之后二十岁上湖北中医学院,二十九岁开始行医,是一位“血统纯正”的中医。

著作《一个民间中医的成长历程》、《医间道》、《万病从根治》等。

三申道人,道家传承脉法,编著《道家秘传黄帝内经》。

上次艾医生给我上课时说:“脉诊之意不在脉形,而在心有所动之一得。

一得可知全体。

用思维辨脉,了不可得,唯虚静可致。

”前面几句话我基本不懂,但是最后“唯虚静可致”多少明白些,呵呵。

看看这些脉诊高人,哪个不是十几二十年的寂寞寒窗?哪个不是修得气定神闲平淡从容?快乐道长陈云鹤,道家太素脉法传人。

17岁开始追随彭县葛仙山道士游宗法为师学医,从站桩开始几十年不辍,练出一手漂亮的太素脉法。

不过他的脉诊寸关尺位以及诊脉体系与其他医生迥然不同。

道长是我的老朋友了,一听说成都发现一位脉诊高人,顿时来了情绪,期待能够会会。

还期待什么呀,走!我拉上道长直奔王老师坐诊的诊所,准备在晚上王老师下班之后,直接把王老师接上喝茶去。

到的时侯已经九点多了,我们象两个追星人在诊所里探头探脑东看西瞧。

诊所当晚有三位医生在坐诊,也许快下班了,其中两个医生闲着无聊在玩手机,只有王医生的门前排着长长的候诊队伍。

“是个好医生!”陈道长点点头,“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站在诊所药柜前,道长忽然来了感慨:学习中医其实不难,有一个好老师指点,站一年药店柜台,进山采一年药,再学一年脉法就差不多入门了......”进了门之后呢?我脑中想的是上午接过王敬义老师的《脉论》书时,看见上面写着“二十年后方为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