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菌种及毒株样品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合集下载

医院微生物室菌(毒)种应急预案(检验科)

医院微生物室菌(毒)种应急预案(检验科)

医院微生物室菌(毒)种应急预案(检验科)
5.1目的为提高实验室对菌种、毒株的管理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对检验工作者可能造成的影响和损害,保障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广大检验工作者的安全。

5.2支持文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卫生部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编写。

5.3适用范围
适用于检验科微生物菌株、毒株管理意外事件泄露的应对工作。

5.4应急预案
5.4.1本预案主要针对以下突发事件:
(1)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危险品泄露事件:主要包括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泄露、意外接触或可能感染、爆发感染病疫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

(2)菌种泄露事件:主要包括标准菌株、室间质评菌株、临床
标本的菌株。

(3)运行机制
5.4.2预测与预警
检验科微生物室的工作人员要针对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1)信息报告
事件发生后,检验科工作人员要立即向专业组组长或专项负责人
(如生物安全主管、质量主管)汇报,检验科应急处理小组经核实及初步处理不能解决后,要立即报告医疗部。

(2)具体应急处置方案(见下图a、b)
(3)宣传和培训
广泛宣传应急预案及相关法规、制度,加强预防、避险、减灾等常识,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有计划地对检验科各级人员进行应急救援和管理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及应变能力。

(4)预案管理
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将及时修订本应急预案。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a.菌种泄露应急流程。

生物检验菌种应急预案

生物检验菌种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保障生物检验工作顺利进行,预防和减少因菌种管理不当引发的突发事件,确保检验人员及公众健康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3.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5.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6.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实验室所有生物检验菌种的管理、使用、储存、运输等环节。

四、组织体系1. 成立生物检验菌种应急管理工作小组,负责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2. 小组成员包括:实验室主任、检验科主任、生物安全员、检验人员等。

五、运行机制1. 预测与预警(1)建立菌种档案,定期对菌种进行风险评估。

(2)加强菌种出入库管理,严格审查菌种使用申请。

(3)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培训,提高风险意识。

2. 应急响应(1)发生菌种泄露、感染等突发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应急小组迅速组织力量,对泄露、感染等情况进行评估。

(3)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隔离、消毒、监测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3. 信息报告(1)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突发事件情况。

(2)按照要求向相关部门提供相关资料。

4. 总结与评估(1)事件结束后,应急小组对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完善应急预案内容。

六、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2. 严格管理,确保安全。

3. 主动监测,快速反应。

4. 依法依规,科学处置。

七、应急预案内容1. 菌种出入库管理:严格审查菌种使用申请,规范出入库流程。

2. 菌种储存:按照菌种特性,采用适宜的储存方法,确保菌种质量。

3. 菌种使用:检验人员在使用菌种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污染。

4. 菌种运输:采用专用运输工具,确保菌种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5. 菌种废弃:按照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环境污染。

菌种应急预案

菌种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提高实验室对菌种的管理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可能造成的影响和损害,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3.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5.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6.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实验室所有菌种的管理,包括标准菌株、实验室自建菌株、临床菌株等。

四、组织体系1. 领导小组:由实验室主任担任组长,实验室副主任、各课题组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制定菌种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2. 执行小组:由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各课题组负责人、实验室管理员组成,负责菌种的采购、储存、使用、销毁等日常管理工作。

3. 应急小组:由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各课题组负责人、实验室管理员、安全员组成,负责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应急响应。

五、运行机制1. 预测与预警: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密切关注菌种使用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及时报告异常情况,确保预警机制的有效运行。

2. 信息报告: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准确地向领导小组报告菌种使用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3. 应急处置:应急小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防止事故扩大。

4. 后续处理:应急小组应组织相关部门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提出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六、具体措施1. 菌种采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采购菌种,确保菌种来源合法、质量合格。

2. 菌种储存:菌种应按照规定储存,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防止菌种污染、变质。

3. 菌种使用: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菌种,确保操作安全、准确。

4. 菌种销毁:菌种使用完毕后,应按照规定进行销毁,防止菌种污染环境。

5.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为加强医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制定有效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以保证在实验室发生生物安全事件时,做到应急准备充分,信息渠道畅通,指挥系统有效,反应机制灵敏,从而遏制生物安全事件危害的进一步扩大,保证相关人员的健康,保证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一)预防为主常备不懈(二)设施规范管理到位(三)主动监测反应及时(四)依法处理措施果断(五)机制通畅遏制危害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发生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的、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危害中心工作人员健康以及社会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所有事件。

主要包括:(一)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实验室污染事件;(二)工作人员受到实验室内有毒有害病原微生物或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感染或侵害;(三)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化学试剂被泄漏出实验室事件。

(四)由于停电、火灾等不可预测因素引起的实验室其他污染事件。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一)组织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领导小组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组(二)职能与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指导方针,规划对中心实验室的硬件建设、组织实施科学管理。

在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发生时,决策指挥,调动人员,全面部署。

应急处理工作组:制定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建立规章制度和实验室操作规范,对中心各类实验室的安全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各项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位;突发事件发生时,在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实施全面的应急工作。

四、预防预警(一)预防1.加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对实验室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和实验室安全行为应按《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做出明确规定。

2.建立实验室病原微生物专库,建立有毒有害化学试剂专库。

对于传染病病原样本、剧毒化学品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

3.增强安全意识,合理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

(完整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完整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物资资源保障
应急物资储备
建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 物资储备库,储备必要的防护用品、 消杀用品、检测试剂等,确保在发生 生物安全事件时能够及时提供所需的 物资。
物资调配机制
建立应急物资调配机制,确保在发生 生物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将储备的应 急物资调配到事发现场,满足应急处 置的需求。
技术支持体系建设
预案体系构成
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流程,包括 事件报告、初步处置、现场调查 、风险评估、处置措施、后续处 理等环节。 定期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 实验室人员的应急能力和水平。
应急组织体系 应急响应程序 资源保障措施
培训与演练计划
建立应急指挥部,明确指挥、协 调、执行等各级组织的职责和人 员构成。
确保应急所需的人员、物资、装 备、资金等方面的保障措施到位 。
采用问卷调查、实操考核、专家评审 等方式进行评估。
将评估结果作为改进应急预案和实验 室生物安全管理的依据,针对存在的 问题和不足进行及时整改和完善。同 时,将评估结果纳入实验室人员的绩 效考核和奖惩机制中,激励员工积极 参与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生物安全 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02
组织架构与职责
Chapter
应急指挥部设置及职责
应急指挥部
由实验室主任担任总指挥,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副总指挥
由实验室副主任担任,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处置的具体工作。
成员
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后勤保障部门、医疗救治部门等相关人 员,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指挥部设置及职责
防止疫情扩散
维护实验室安全
确保实验பைடு நூலகம்设施、设备和菌(毒)种 的安全,防止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对 实验室造成损害。

病原微生物菌种及毒株样品 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病原微生物菌种及毒株样品    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1) 实验人员在检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过程中,发生严重差错或事 故,导致病原微生物外溢,且数量较多或样本中病原体浓度较高时,并 有实验人员防护不到位,造成直接暴露,极有可能导致感染时; (2) 在操作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遇突发事件,如突然断电, 导致送排风系统无法正常运转,或遇到火灾等自然灾害,导致病原体外 泄,造成严重污染,使实验人员直接暴露时; (3) 因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安排未经安全培训和不具备专业 能力的进修实习人员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发生严重差错 或事故,造成病原微生物扩散,实验操作人员个体防护措施存在缺陷 时; (4) 实验过程中,发生病原微生物容器破损外溢或扩散,从事高致病性 病原微生物检测的人员,未经预防接种,且所操作的病原微生物能够导 致严重疾病,甚至死亡的情况时; (5) 在操作能够通过呼吸道传播、扩散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时,实验 人员发现个体防护措施存在缺陷,并直接暴露,且实验人员未经预防接 种时。 分级响应: (1) 发生一般感染事件时应做好以下工作: ①生物安全委员会立即领导生物安全管理机构组织有关部门,全面了解 事故发生的情况,督促各有关科(所、室)履行各自的职责,落实各项 防控措施,及时予以处置和纠正。 ②发生感染或事故的实验室应暂停相关的实验活动。 ③立即组织专家组进入实验室进行调查。 ④对污染区域开展消毒,并对污染和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情况进行评 估。 (2) 较大的实验室感染,在一般实验室事故措施的基础上,应该做好以 下工作: ①停止发生事故的实验室所有工作,组织专家进行调查、评估。
预防预警报告 预防机制 (一)严格贯彻执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抓紧做 好病原微生物室备案登记工作。 (二)病原微生物室要加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对实验室人员配备、设 备配置、个人防护和安全行为等必须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严格执行。 (三)病原微生物保藏要制定严格的安全保管制度,作好病原微生物菌 (毒)种和样本进出和储存的记录,建立档案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 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要设专库或者专柜单独储存。 (四)增强安全意识,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把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最新版)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最新版)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加强我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实验活动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健康,积极预防及有效应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1.2编制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XX市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应急预案》、《XX市卫生局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试行)》、国家及浙江省卫生计生委有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

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1.4指导思想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维护我区社会稳定和公众健康为目标,形成反应快速、运转高效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管理与应急处置机制,提高预防和应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能力。

1.5指导原则1.5.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实行分级负责,各单位按照本预案的分工和要求,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工作。

1.5.2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好预防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发生的各项措施,做好物资储备和预案演练,提高防范意识,及时消灭安全隐患,力争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

1.5.3依法管理、科学规范。

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信守有关国际条约,尊重国际惯例,依法处置和应对各类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

2组织机构与职责2.1区卫生局职责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区卫生局、区疾控中心、区卫生监督所、各医疗机构等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具体人员组成参照区卫生局相关文件。

医院实验室微生物菌种毒株发生意外应急预案

医院实验室微生物菌种毒株发生意外应急预案

文档序号:XXYY-ZWK-001文档编号:ZWK-20XX-001XXX医院实验室微生物菌种毒株发生意外应急预案编制科室:知丁日期:年月日实验室微生物菌种毒株发生意外应急预案一、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一般职业暴露应急预案(一)现场应急处理1.立即用肥皂液或流动清洁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清洗。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或0.5%的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4.污染物溅入眼睛必须用洗眼装置清洗,用洗眼药进行消毒。

5.污染物溅入口腔必须用含嗽消毒药进行消毒。

6.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剂浸泡4~6小时后清洗。

7.污染物的喷溅:发生小范围喷溅事故时,应立即按消毒规范进行消毒处理;发生大面积喷溅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实验室及科室负责人,到达现场查明情况,确定消毒的范围和程序。

8.溅于皮肤上必须用70~75%乙醇或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对于有芽胞的致病菌可用2%戊二醛常温下15分钟消毒)。

9.实验操作中如发生病原微生物泄漏时,本人进行应急处理,并由其它工作人员进行环境消毒处理。

(二)报告与登记1.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报告科主任,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必要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

2.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情况、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等。

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一)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分类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是指病原微生物感染性材料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运送、储存等活动中,因工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非蓄意破坏)或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意外丢失等造成人员感染或暴露,或造成感染性材料向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内、外扩散的事件。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分为重大生物安全事件、一般生物安全事件和生物恐怖事件。

生物安全_运输应急预案

生物安全_运输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确保生物安全运输过程中的生物样本、菌种及毒株等病原微生物的安全,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泄漏、扩散,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涉及生物样本、菌种及毒株等病原微生物的运输活动。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生物安全运输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生物安全运输应急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包括现场消毒、隔离、人员防护等。

(2)调查评估组:负责对生物安全事件进行调查评估,提出处理意见。

(3)信息报送组:负责及时、准确地向相关部门报送生物安全事件信息。

(4)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筹备、调配及保障工作。

四、应急预案1. 运输前的准备工作(1)运输单位应当对运输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确保其具备必要的生物安全防护技能。

(2)运输单位应当对运输工具进行消毒、检查,确保运输工具符合生物安全要求。

(3)运输单位应当根据生物样本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运输容器,确保生物样本在运输过程中安全。

2. 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运输过程中,应确保运输工具内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适宜,避免生物样本因环境因素发生变化。

(2)运输人员应穿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3)运输途中,应避免将运输工具暴露在阳光下或高温环境中,防止生物样本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生物活性变化。

3. 运输后的处理(1)运输结束后,应对运输工具进行彻底消毒,确保运输工具符合生物安全要求。

(2)对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五、应急响应1. 发生生物安全事件时,运输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 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现场处置,控制事态发展。

病原微生物菌种及毒株样品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病原微生物菌种及毒株样品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病原微生物菌种及毒株样品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一、总则1. 编制目的本预案旨在建立健全病原微生物菌种及毒株样品生物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提高应对生物安全事件的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

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单位涉及病原微生物菌种及毒株样品生物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工作。

4. 事件分级根据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将生物安全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成立生物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生物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工作。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2. 职责分工(1)应急指挥部:负责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指挥和协调应急响应工作,向有关部门报告情况。

(2)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发现生物安全事件及时报告,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3)应急队伍:负责现场处置,包括采样、检测、消毒、隔离等工作。

三、预防与预警1. 预防措施(1)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2)定期对实验室进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制定风险防控措施。

(3)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2. 预警机制(1)建立预警信息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生物安全事件相关信息。

(2)根据预警信息,及时分析研判,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四、应急响应1. 响应程序(1)接报与初步判断:接到生物安全事件报告后,应急指挥部应立即组织专家进行初步判断,确定事件级别和应对措施。

(2)启动应急响应:根据初步判断结果,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调动应急队伍和资源。

(3)现场处置:应急队伍赶赴现场,开展采样、检测、消毒、隔离等处置工作。

(4)信息报告与发布: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事件进展和处置情况,适时向社会发布信息。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一、引言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病原微生物研究、检测、诊断和教学的重要场所。

然而,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为预防和应对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制定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本预案旨在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管理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组长由实验室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院长担任,成员包括临床检验科主任、医务科科长、院感科科长、保健科科长、总务科科长、基建科科长等。

2. 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管理小组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培训实验室工作人员,监督实验室生物安全措施的落实,组织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等。

3. 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为事故处置的责任人,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积极参与应急演练,提高自身应急处置能力。

三、预防措施1. 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2.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3. 定期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

4. 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确保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5.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建设,配备完善的防护设备和应急物资。

6. 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及时报告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

四、应急处置1.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处置队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 迅速隔离事故现场,限制人员流动,防止事故扩大。

3. 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并根据需要送至医疗机构进一步治疗。

4. 采集事故现场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查明事故原因。

(完整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完整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1目的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各项试验活动的顺利进行,积极预防和有效应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2适用范围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和生物安全事件的处置3职责3.1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中心医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策划、管理、重大问题改进措施的研究决定,本预案的启动和组织进行生物安全事件向上级报告、处置。

3.2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小分队:负责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参与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原因分析,及时报送有关生物安全事件的信息。

3.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具体工作的管理,相关制度、程序的组织实施,生物安全事件的报告、处置。

3.4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生物安全事件的识别和报告4内容4.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分类: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的范围,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分为重大生物安全事件、一般生物安全事件和生物恐怖事件。

4.1.1重大生物安全事件:4.1.1.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确诊感染所从事的《名录》规定的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或出现有关症状、体征,临床诊断为疑似感染所从事的《名录》规定的第一类病原微生物;4.1.1.2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确诊感染所从事的《名录》规定的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或出现有关症状、体征,临床诊断为疑似感染所从事的《名录》规定的第二类病原微生物并造成传播,有可能进一步扩散;4.1.1.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保存的《名录》规定的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丢失或泄漏,并有可能进一步扩散,造成人员感染。

4.1.2一般生物安全事件:4.1.2.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确诊感染所从事的《名录》规定的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或出现有关症状、体征,临床诊断为疑似感染所从事的《名录》规定的第三类病原微生物,并造成传播,有可能进一步扩散;4.1.2.2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发生《名录》规定的第三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丢失,并有可能进一步扩散,造成人员感染。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为加强我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我院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保障公众和医务人员健康,积极预防及有效应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总则(一)指导思想以维护公众和医务人员健康为目标,形成反应快速、运转高效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管理与应急处置机制,提高预防和应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能力。

(二)目的和依据1、工作目的有效预防、快速应对和及时控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危害和损失,保障公众和医务人员健康,维护社会稳定。

2、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卫生部有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通知及《浙江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精神。

(三)指导原则1、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实行分级负责,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本预案的分工和要求,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工作。

2、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好预防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发生的各项措施,做好物资储备和预案演练,提高防范意识,及时消灭安全隐患,力争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控制。

3、依法管理、科学规范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信守有关国际条约,尊重国际惯例,依法处置和应对各类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

(四)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的生物安全事件是指在德江县人民医院内发生的突发性、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我院员工及患者身体健康严重损害的群体性异常反应、传染性生物样品溢出、潜在危害性气溶胶的释出、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员我院员工及患者身体健康的生物安全事故。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目的对中心医学工作者健康与安全负责的精神,加强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制定有效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以保证在实验室发生生物安全事件时,做到应急准备充分,信息渠道畅通,指挥系统有效,反应机制灵敏,从而遏制生物安全事件危害的进一步扩大,保证中心相关人员的健康,保证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2.设施规范管理到位3.主动监测反应及时4.依法处理措施果断5.机制通畅遏制危害(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发生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的、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危害中心工作人员健康以及社会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所有事件。

主要包括:1.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实验室污染事件;2.工作人员受到实验室内有毒有害病原微生物或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感染或侵害;3.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化学试剂被泄漏出实验室事件。

4.由于停电、火灾等不可预测因素所引起的实验室其他污染事件。

(四)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3.《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五)预案启动当出现(三)中的任意情况,启动本预案。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一)组织机构CDC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XXX成员:XX XXX XXX XX XXX XXXCDC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组组长:XX成员:XXX XX XXX XXX XXX(二)职能与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指导方针,规划对中心实验室的硬件建设、组织实施科学管理。

在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发生时,决策指挥,调动人员,全面部署。

应急处理工作组:制定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建立规章制度和实验室操作规范,对中心各类实验室的安全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各项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位;突发事件发生时,在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实施全面的应急工作。

三、预防预警(一)预防1.加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对实验室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和实验室安全行为应按《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做出明确规定。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目的对中心医学工作者健康与安全负责的精神,加强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制定有效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以保证在实验室发生生物安全事件时,做到应急准备充分,信息渠道畅通,指挥系统有效,反应机制灵敏,从而遏制生物安全事件危害的进一步扩大,保证中心相关人员的健康,保证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2.设施规范管理到位3.主动监测反应及时4.依法处理措施果断5.机制通畅遏制危害(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发生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的、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危害中心工作人员健康以及社会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所有事件。

主要包括:1.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实验室污染事件;2.工作人员受到实验室内有毒有害病原微生物或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感染或侵害;3.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化学试剂被泄漏出实验室事件。

4.由于停电、火灾等不可预测因素所引起的实验室其他污染事件。

(四)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3.《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五)预案启动当出现(三)中的任意情况,启动本预案。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一)组织机构CDC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XXX成员:XX XXX XXX XX XXX XXXCDC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组组长:XX成员:XXX XX XXX XXX XXX(二)职能与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指导方针,规划对中心实验室的硬件建设、组织实施科学管理。

在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发生时,决策指挥,调动人员,全面部署。

应急处理工作组:制定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建立规章制度和实验室操作规范,对中心各类实验室的安全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各项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位;突发事件发生时,在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实施全面的应急工作。

三、预防预警(一)预防1.加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对实验室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和实验室安全行为应按《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做出明确规定。

医院微生物菌种、毒株的管理应急预案

医院微生物菌种、毒株的管理应急预案

XXXX医院微生物菌种、毒株的管理应急预案1.目的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菌种、毒株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各项试验活动的顺利进行,积极预防和有效应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

2.适用范围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菌种、毒株安全管理和生物安全事件的处置。

3.职责3.1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本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策划、管理、重大问题改进措施的研究决定,本预案的启动和组织进行生物安全事件的向上级报告、处置。

3.2生物安全管理组织机构3.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菌种、毒株安全应急小分队:负责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菌种、毒株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参与实验室菌种、毒株安全事件的原因分析,及时报送有关生物安全事件的信息。

3.4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菌种、毒株安全管理负责人:负责实验室菌种安全具体工作的管理,相关制度、程序的组织实施,菌种、毒株安全事件的报告、处置。

3.5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菌种、毒株保管及使用。

4.内容4.1本实验室所保存和使用的菌种、毒株仅限于《名录》规定的第三类病原微生物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

4.1.1一般生物安全事件:4.1.1.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确诊感染所从事的《名录》规定的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或出现有关症状、体征,临床诊断为疑似感染所从事的《名录》规定的第三类病原微生物,并造成传播,有可能进一步扩散;4.1.1.2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发生《名录》规定的第三类病原微生物菌种、毒株或样本丢失,并有可能进一步扩散,造成人员感染。

4.2信息报告4.2.1责任报告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菌种、毒株安全事件的责任报告人。

4.2.2报告时限和程序:发生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菌种、毒株安全事件后,发现的工作人员应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应立即报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负责人,后者立即报告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任委员,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在两小时内报告所在市卫生行政部门,对于重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或生物恐怖事件可同时上报省卫生厅,必要时还需同时上报市公安局和国家安全部门。

(完整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完整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一、概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研究、检测和教学的重要场所,涉及到的病原微生物具有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生命安全,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泄漏和传播,制定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预案旨在明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应对流程、责任分工、应急措施和资源保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生物安全事件对人员和环境的影响,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

二、生物安全事件分级1.一般事件: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较小,且易于控制和消除。

2.较大事件: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较大,控制和消除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源。

3.重大事件: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极大,控制和消除难度较大,可能引发公共卫生事件。

4.特别重大事件: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极大,控制和消除难度极大,可能引发严重公共卫生事件。

三、应急组织机构1.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和监督生物安全事件的应急工作。

2.应急办公室:设在实验室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和人员参与应急工作。

3.技术专家组: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建议,协助应急指挥部制定应对措施。

4.应急队伍:由实验室工作人员组成,负责现场处置、消毒和防护工作。

四、应急响应流程1.发现与报告:实验室工作人员发现生物安全事件时,应立即向应急办公室报告,并按照应急预案采取初步控制措施。

2.应急启动:应急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指挥部、技术专家组和应急队伍。

3.现场处置:应急队伍迅速到达现场,进行初步评估,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

4.信息发布:应急指挥部根据事件等级,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信息,做好舆论引导。

5.资源保障:应急指挥部协调相关部门,保障应急物资、设备和人员需求。

6.后续处理: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生物安全事件进行调查,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病原微生物菌种及毒株样品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共5篇)

病原微生物菌种及毒株样品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共5篇)

病原微生物菌种及毒株样品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共5篇)第一篇:病原微生物菌种及毒株样品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病原微生物菌种及毒株样品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发生生物安全事件时,做到应急准备充分,信息渠道畅通,指挥系统有效,反应机制灵敏,有效遏制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危害的进一步扩大,保证相关人员的健康,保证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验室一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和《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所称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致病的微生物。

本预案所称实验活动,是指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

第三条本预案适用于本医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发生的生物安全事件。

主要包括:(一)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在运输、储存中被盗、被抢、丢失、泄漏事件。

(二)病原微生物在实验活动中由于采集和取用造成实验室人员感染和向实验室外泄露或扩散事件。

(三)由于不可预测因素所引起的实验室病原微生物泄露或扩散事件。

第四条工作原则为预防为主,常备不懈;设施规范,管理到位;主动监测,反应迅速;依法处理,措施果断;机制通畅,遏制危害。

组织机构及职责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全而负责微生物安全应急事件的各项工作,生物安全办公室负责微生物安全的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地点设在医院检验科。

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职责:(一)研究制定医院微生物室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并负责预案的相应和终止;(二)协同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共同负责建立微生物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指导和监督微生物室的制度落实情况,同时负责生物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三)负责指挥医院微生物室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协调有关部门的关系,确保应急处理工作快速有效开展,控制危害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并及时向区卫生局和有关部门报告;(四)负责医院微生物室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五)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微生物室的日常预防及预警工作,提高科室成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医院实验室微生物菌种毒株发生意外应急预案

医院实验室微生物菌种毒株发生意外应急预案

文档序号:XXYY-ZWK-001文档编号:ZWK-20XX-001XXX医院实验室微生物菌种毒株发生意外应急预案编制科室:知丁日期:年月日实验室微生物菌种毒株发生意外应急预案一、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一般职业暴露应急预案(一)现场应急处理1.立即用肥皂液或流动清洁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清洗。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或0.5%的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4.污染物溅入眼睛必须用洗眼装置清洗,用洗眼药进行消毒。

5.污染物溅入口腔必须用含嗽消毒药进行消毒。

6.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剂浸泡4~6小时后清洗。

7.污染物的喷溅:发生小范围喷溅事故时,应立即按消毒规范进行消毒处理;发生大面积喷溅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实验室及科室负责人,到达现场查明情况,确定消毒的范围和程序。

8.溅于皮肤上必须用70~75%乙醇或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对于有芽胞的致病菌可用2%戊二醛常温下15分钟消毒)。

9.实验操作中如发生病原微生物泄漏时,本人进行应急处理,并由其它工作人员进行环境消毒处理。

(二)报告与登记1.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报告科主任,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必要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

2.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情况、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等。

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一)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分类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是指病原微生物感染性材料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运送、储存等活动中,因工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非蓄意破坏)或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意外丢失等造成人员感染或暴露,或造成感染性材料向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内、外扩散的事件。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分为重大生物安全事件、一般生物安全事件和生物恐怖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市儿童医院病原微生物菌种及毒株样品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一、为保证发生生物安全事件时,做到应急准备充分,信息渠道畅通,指挥系统有效,反应机制灵敏,有效遏制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危害的进一步扩大,保证相关人员的健康,保证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和《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本预案所称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致病的微生物。

本预案所称实验活动,是指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

三、本预案适用于本医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发生的生物安全事件。

主要包括:(一)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在运输、储存中被盗、被抢、丢失、泄漏事件。

(二)病原微生物在实验活动中由于采集和取用造成实验室人员感染和向实验室外泄露或扩散事件。

(三)由于不可预测因素所引起的实验室病原微生物泄露或扩散事件。

第四条工作原则为预防为主,常备不懈;设施规范,管理到位;主动监测,反应迅速;依法处理,措施果断;机制通畅,遏制危害。

组织机构及职责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全面负责微生物安全应急事件的各项工作,生物安全办公室负责微生物安全的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地点设在医院检验科。

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职责:(一)研究制定医院微生物室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并负责预案的相应和终止;(二)协同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共同负责建立微生物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指导和监督微生物室的制度落实情况,同时负责生物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三)负责指挥医院微生物室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协调有关部门的关系,确保应急处理工作快速有效开展,控制危害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并及时向区卫生局和有关部门报告;(四)负责医院微生物室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五)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微生物室的日常预防及预警工作,提高科室成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预防预警报告预防机制(一)严格贯彻执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抓紧做好病原微生物室备案登记工作。

(二)病原微生物室要加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对实验室人员配备、设备配置、个人防护和安全行为等必须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严格执行。

(三)病原微生物保藏要制定严格的安全保管制度,作好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进出和储存的记录,建立档案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

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要设专库或者专柜单独储存。

(四)增强安全意识,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

把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和措施落到实处,消除安全隐患。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微生物室生物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开展研究工作。

(五)加强安全防范,防止不法之徒盗窃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用于对人群进行生物化学恐怖攻击,危害公众健康和影响社会稳定。

预警机制(一)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为各种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建立档案和使用纪录,每次使用后及时登记,发现遗失或被盗,立即报告。

(二)建立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定期体检。

发现与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的人员感染要立即报告。

(三)定期开展自查,发现安全隐患要迅速预警通报。

(四)预警分级标准。

实验室感染根据所操作的病原微生物致病性及其对周围人群和环境危害的严重程度,可将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划分为三个等级。

分别为一般性实验室安全事故、严重实验室安全事故和重大的实验室安全事故。

Ⅰ级:一般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是指实验室发生了三、四类病原微生物泄露或感染,导致1~5人的感染,并引起轻度的临床症状,事故对实验人员健康和公众安全不产生明显损害的。

Ⅱ级:严重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是实验室人员在实验室中,1人感染了二类病原微生物或发生二类病原微生物泄露或菌株丢失等,感染者具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未导致死亡;或尚未造成周围人群和环境危害的或发生一般性实验室感染达5人以上的。

Ⅲ级:重大的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是指在实验室中发生一类病原微生物泄露事件或1人及以上感染,且具有明显的临床表现的,并波及和危害到周围人群健康,甚至危害到社会人群的安全;或二类病原微生物2人或以上感染的,或因感染导致人员死亡的;或有一、二类病源微生物菌(毒)种丢失、泄露或导致环境污染等严重危害的。

报告机制(一)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在运输、储存中被盗、被抢、丢失、泄漏的,承运单位、护送人、保藏机构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在2小时内分别向承运单位的主管部门、护送人所在单位和保藏机构的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向所在地的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发生被盗、被抢、丢失的,还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

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部报告。

(二)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容器或者包装材料,要及时向附近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组织调查核实,并依法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三)微生物室工作人员出现与本实验室从事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有关的感染临床症状或者体征时,实验室负责人应当向负责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的机构或者人员报告。

(四)微生物室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时,工作人员要立即采取控制措施,防止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扩散,并同时向负责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的机构或者人员报告。

(五)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发现由于实验室感染而引起的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的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治的医疗机构要在2小时内报告所在地的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在2小时内通报实验室所在地的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接到通报的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向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部报告。

同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应急响应应急响应:只要发生了意外,,无论何时、何地,相关部门、人员有责任和义务立即作出响应。

响应启动:一般情况下,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即可启动实验室感染应急预案:(1) 实验人员在检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过程中,发生严重差错或事故,导致病原微生物外溢,且数量较多或样本中病原体浓度较高时,并有实验人员防护不到位,造成直接暴露,极有可能导致感染时;(2) 在操作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遇突发事件,如突然断电,导致送排风系统无法正常运转,或遇到火灾等自然灾害,导致病原体外泄,造成严重污染,使实验人员直接暴露时;(3) 因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安排未经安全培训和不具备专业能力的进修实习人员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发生严重差错或事故,造成病原微生物扩散,实验操作人员个体防护措施存在缺陷时;(4) 实验过程中,发生病原微生物容器破损外溢或扩散,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检测的人员,未经预防接种,且所操作的病原微生物能够导致严重疾病,甚至死亡的情况时;(5) 在操作能够通过呼吸道传播、扩散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时,实验人员发现个体防护措施存在缺陷,并直接暴露,且实验人员未经预防接种时。

分级响应:(1) 发生一般感染事件时应做好以下工作:①生物安全委员会立即领导生物安全管理机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全面了解事故发生的情况,督促各有关科(所、室)履行各自的职责,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及时予以处置和纠正。

②发生感染或事故的实验室应暂停相关的实验活动。

③立即组织专家组进入实验室进行调查。

④对污染区域开展消毒,并对污染和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情况进行评估。

(2) 较大的实验室感染,在一般实验室事故措施的基础上,应该做好以下工作:①停止发生事故的实验室所有工作,组织专家进行调查、评估。

②感染人员立即送定点医院隔离观察或治疗。

③对发生感染或泄露事件的实验室的所有实相关人员进行医学观察。

④事件判定后的2小时内报省卫生行政部门。

(3) 重大实验室感染,在较大实验室事故措施的基础上,应该做好以下工作:①对发生感染或泄露事件的实验室进行封锁,组织专家进入进行调查、评估。

②事件判定后立即报市卫生行政部门。

④调查处理后,对实验室进行全面彻底消毒。

先期处置发生感染或泄露事件的实验室应停止实验活动,并按照相关程序做好现场应急处置,生物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该对感染事件的基本情况和信息进行核实,并负责召集单位生物安全委员会成员,对所发生的实验室差错或事故的严重程度与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实验室差错或事故性质可能造成的后果,并对受暴露的实验人员采取医学观察或隔离治疗等措施,最后根据所造成的后果的危害大小和严重程度进行感染事件等级认定。

具体措施如下:(一)封闭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实验室或者可能造成病原微生物扩散的场所;(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三)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相关人员进行医学检查;(四)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五)进行现场消毒;(六)其他需要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

具体应急预案1、刺伤、切割伤或擦伤处理:1)立即停止工作。

2)伤口挤血,水或消毒剂冲洗消毒。

3)除去防护服并进行医学处理。

4)去急诊室诊治,急诊室对伤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处置,填写“职业暴露记录单”并报质量管理科,记录受伤原因和相关的微生物,并应保留完整适当的医疗记录。

2、潜在感染性物质的食入处理:1)立即停止工作。

2)应脱下防护服并进行医学处理。

3)观察和必要的预防治疗,去急诊室诊治,对伤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处置,填写“异常事件报告单”并报质量管理科,记录受伤原因和相关的微生物。

4)要报告食入材料的鉴定和事故发生的细节,并保留完整适当的医疗记录。

3、潜在危害性气溶胶的释放(在生物安全柜以外)处理:1)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相关区域,任何暴露人员都应接受医学咨询。

2)应当立即通知实验室负责人。

3)为了使气溶胶排出和使较大的粒子沉降,在一定时间内严禁人员入内。

如果实验室没有中央通风系统,则应推迟进入实验室。

4)应张贴“禁止进入”的标志。

过了相应时间后,在实验室负责人的指导下来清除污染。

应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呼吸保护装备。

5)填写《职业暴露记录单》。

4、容器破碎及感染性物质的溢出处理:1)做好个人防护,戴手套,穿防护服,必要时戴眼罩和护目镜。

2)用布或纸巾覆盖受感染性物质污染或受感染性物质溢洒的破碎物品。

3)然后在上面倒上消毒剂,通常用健之素。

由外向内进行处理。

4)并使其作用适当时间(30分钟),将布、纸巾以及破碎物品清理掉;玻璃碎片应用镊子清理。

5)然后再用消毒剂擦拭污染区域。

6)如果用簸箕清理破碎物,应当对他们进行高压灭菌或放在有效的消毒液内浸泡。

用于清理的布、纸巾和抹布等应当放在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