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课堂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数》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六册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水平。

3、培养学生积极动脑,乐于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悟数

学知识源于生活,并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是个难点,让学生理解比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教学的关键是明了“移多补少”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设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活动吗?

生:喜欢。

师:你们喜欢那些体育活动呢?

(生踊跃举手,纷纷回答喜欢足球、篮球、跳绳、踢毽子、骑自行车等。)师:今天我们在课堂上来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体育比赛,好吗?

生:好。

师出示三个篮球,宣布比赛规则:三个组举行拍球比赛,各组民主讨论,自己命名队名;各选出一名裁判,为别组计数,并写在黑板上;三个组分别选出三、四、五名队员参赛;每次拍球时间20秒。

(三个队分别自命名为飞虎队、梦之队、飞鹰队。拍球计数结束)

师:你们说,哪个组拍的好?为什么?

生甲:飞鹰队拍的最好,因为他们拍的总个数最多。

生乙:梦之队拍的最好,因为他们中有一个同学拍了73下,所以最好。

生丙:这样比赛不公平,拍的最好的应该是飞虎队,虽说他们的总个数少,可他们只有三个人。

很多学生也纷纷表示赞同生丙的意见,认为应该看每组平均每个同学拍的个数,这样比较才公平。

师:同学们说的好。你们讲的平均每个同学拍的个数,数学中叫做“平均数”。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和研究平均数问题。

板书:平均数

二、引探究,思考

1、动手操作,摆、移卡片

①师:请大家按老师的要求来摆卡片和移卡片。第一行摆9个正方形,第二行摆5个正方形。要使两行摆的正方形同样多,你们认为应该怎么办?想一想,试一试。

学生操作与反馈。

教师放课件,直观验证学生的操作过程。

②师:通过实验和动手操作,我们初步解决了从“不相等”到“相等”的问题(指着黑板上的板书内容,并板书:不相等→相等)。现在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第一行有9个正方形,第二行有4个正方形,第三行有8个正方形,要使三行的个数同样多,不去摆和移,猜猜看,相等时每行有多少个?

生:每行有7个。

师:真的是这样吗?

生纷纷表示同意这个结果。

师:我们来验证一下刚才的结果好吗?

(生操作验证。)

师:结果是不是准确呢?

生:准确。

师:你是通过什么方法使他们相等的?

生甲:把多的正方形移到少的数量上去。

生乙:把多的正方形移到少的那一行。

师:是这样吗?

(师播放课件:三行各为9、4、8个正方形,多的移到少的那行,三行个数一样多,移走后的正方形留下虚线框。)

2、归纳定义,感知方法

师:你们给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取个名好吗?

生甲:就叫“拿多”法吧。

生乙:我们除了拿多,还要给少的,就叫“拿多给少”法。

生丙:叫做“拿多补少”法还要顺口些。叫“移多补少”法也能够。

师:好,就照同学们说的,我们把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叫做“移多补少”法。

师:(板书:移多补少)我们刚才在移多补少的过程中,有一个什么数量没变?

生:正方形的总共的个数没有变。

师:像这样,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成为相等的几分,我们把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3、探索方法,加深理解

①师点名让一胖一瘦两位同学起立,师:要求他们的平均体重,怎么办?

一生轻声:移多补少。(众笑。)

师:用以多补少的方法行不通,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观察黑板和课件,回忆两次操作过程。师指名回答,引导归纳出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讲出求两个同学平均体重的方法。

(板书:平均数=总数÷份数)

征求学生意见,给这种方法取名为“计算法”。(板书;计算法)

教师强调:我们计算时,一定要注意“总数”与“份数”的对应。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方法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⑴新平煤矿七月份产煤15万吨,八月份产煤13万吨,九月份产煤14万吨。平均每月产煤多少万吨?

⑵实验小学篮球兴趣班有54人,足球兴趣班有78人,两个兴趣班平均有多少人?

②反馈后教师小结:学到这里,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其实,在求平均数前,我们还能够先估算这个平均数的范围。请大家看这个例子:一个小组有6个同学,他们的体重分别是27千克、25千克、30千克、25千克、28千克、27千克。这个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师:猜一猜,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生:比30千克要少,比25千克要多。

师:为什么呢?能说出道理吗?

(四人小组讨论)

生:因为求6个同学的平均体重,能够看作是“移多补少”,就是把重的拿一些给轻的。所以这个平均数一定比30千克轻,又比25千克重。

师:说的真好。请大家计算出结果,再与刚才估算的平均数范围对照一下。

学生各自计算出;(27+25+30+25+28+27)÷6=27(千克)

师:好。这个结果说明我们刚才的估算结果是准确的。那么计算的“27千克”与题目中的“27千克”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题目中的“27千克”是一个同学的体重,结果中的“27千克”是6个同学的平均体重。

三、重反馈,应用

1、根据问题,选择准确算式。

我校三年级有学生300人,四、五年级各有330人,这三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有多少人?

①(300+330)÷3=210(人)

②(300+330+330)÷3=320(人)

③(300+330)÷2=315(人)

师:为什么选择②式?

生:因为题目中告诉我们“四、五年级各有330人”也就是四年级有330人,五年级也有330人,求三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有多少人,就用三个年级一共的人数去除以班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