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艺术教案
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电子教案
• 最大的一只大黄鸭是他在法国圣纳泽尔所做的,他说“大黄鸭”让人们反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因为“大黄鸭”的旁边就是阿道夫·希特勒二战中 所建的地堡。
像都会被扭曲,如哈哈镜一样。
• 塑像的底部是一个反射重叠映像的凹状空间。这个空间的顶尖离地9米高, 其拱门能让游客走进塑像。当他们走到塑像外围时,他们又能看到整个 艺术品。记者们于公园的开幕周中把它形容为“勺形的下腹”。
• 参观者在走入塑像中央时可以亲密地与它接触。“Omphalos”是一个 “以扭曲形式出现的空间”,让参观者出现了固体变成液体的幻觉, 这样的设计也增强了他们的体验。这是卡普尔把空间变得抽象的标志 性作品。
• “如果光线处于正确的状态下,你会看不到塑像的尽头和天空的开 端。”塑像通过扭曲附近建筑物的映像来挑战参观者对感知的认识。
设计评价
• 《时代》杂志称该塑像为游客合影留恋的必去之地,作为 一个艺术品来说,这更是一个大师级作品。时代杂志还把 该塑像形容为“游客磁铁”和“非凡的艺术品”
成就
• 芝加哥艺术评论员爱德华·利弗森(Edward Lifson) 认 为“云门”是世界上最好的公众艺术品之一。
• 比利时遇刺事件
• 2009年,大黄鸭在比利时哈瑟尔特展览时,曾有人 偷偷扎破大黄鸭。当地居民怕它再次被人刺破,自 发组成巡逻队从每天20时到早晨6时巡逻,负责保护 橡皮鸭。之后,警察也加入了巡逻的行列。
• 香港展出 • 2013年5月2日,大黄鸭正式下水维多利亚港其中
“愚蠢的人类”反响最大,超过4万次转发。有人表 示“这种现象就叫做‘致我们终将失去的童年’, 但也有很多人对于这么多人挤在维多利亚港就为看 一只大黄鸭的举动非常不解,感到“完全搞不懂观 赏点和兴趣点在哪里”。 • 2013年5月14日,大黄鸭倒下了。传闻是由于被扔烟 头导致破损泄气。随后主办方表示,并非鸭子本身 出现漏气问题,而是“拖走做常规检查”。
艺术公共活动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活动名称:《艺术之春——社区绘画创作大赛》二、活动目标:1. 增强社区居民的艺术审美能力,提升社区文化艺术氛围。
2. 激发居民的创作热情,培养社区文化自信。
3. 通过绘画创作,增进邻里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画架、画板、剪刀、胶水等绘画材料。
2. 环境准备:宽敞的公共活动场地,布置成艺术创作区。
3. 人员准备:聘请专业美术教师作为活动指导,邀请社区居民参与。
四、活动流程:1. 活动导入(15分钟)- 美术教师简要介绍绘画的基本技巧和创作要点。
- 展示优秀绘画作品,激发居民的创作兴趣。
2. 自由创作阶段(60分钟)- 居民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绘画主题。
- 指导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居民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交流分享阶段(30分钟)- 居民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 邀请其他居民对作品进行评价,共同学习交流。
4. 成果展示阶段(30分钟)- 将所有作品进行整理,布置在社区公共区域进行展览。
- 邀请社区居民参观展览,对作品进行投票评选。
5. 活动总结(10分钟)- 活动组织者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对优秀作品进行表彰。
- 鼓励居民继续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共同营造美好社区。
五、活动评估:1. 参与人数:统计参与活动的居民人数,评估活动的影响力。
2. 作品质量:通过作品展示和评选,评估居民的艺术创作水平。
3. 社区反响:收集居民对本次活动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后续活动。
六、活动范文:《艺术之春——社区绘画创作大赛》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为了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社区文化艺术氛围,我们决定举办一场社区绘画创作大赛。
二、活动目的:1. 增强社区居民的艺术审美能力,提升社区文化艺术氛围。
2. 激发居民的创作热情,培养社区文化自信。
3. 通过绘画创作,增进邻里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活动内容:1. 活动时间:2022年4月15日-5月15日2. 活动地点:社区文化活动中心3. 参与对象:社区居民4. 活动流程:活动导入、自由创作、交流分享、成果展示、活动总结四、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画架、画板、剪刀、胶水等绘画材料。
《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教学大纲
《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教学大纲《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城市公共艺术课程代码:课程负责人:二、学分和学时:2学分,32学时三、课程性质:专业学修课四、适用专业:景观建筑学五、使用教材:翁剑青著,《城市公共艺术》,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六、参考书目:鲍诗度等著,《城市公共艺术景观/当代城市景观与环境设计丛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出版王洪义著,《公共艺术概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年出版。
七、开课单位:土木工程学院八、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城市公共艺术课程是解读对人类城市文化生态圈内、包括物质空间与虚拟空间内的、由艺术家在一定的公民意识引导下、以公共文化资源为媒介在公共环境完成的能够由公众继续参与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对公共艺术设计有整体的了解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九、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城市公共艺术的含义以及“公共”的三个涵义:①面向(to)公众发言的,以公众为对象。
②是为了(for)公众而思考的,即从公共立场和公共利益,而非出自私人立场或个人利益出发。
③是有关(about)公共事务的,通常是公共社会中的公共事务或重大问题。
难点:实际生活中公共艺术的运用。
导言1 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的出场2 关于艺术及文化的公共性3 研讨城市公共艺术的目的和意义4 研讨公共艺术问题的若干范畴及原则第一章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1.1 公共艺术及其文化精神1.2 公共艺术的城市背景1.3 公共艺术与城市形态第二章公共艺术的社会角色与使命2.1 艺术与公众社会同在2.2 社区振兴与文化共建第三章公共艺术的文化与历史观3.1 当代性与多样性3.2 公共艺术与权力的关系3.3 公共艺术的多元与共生3.4 “全球化”时代的态度第四章公共艺术的城市职责4.1 城市印象与文化的标识4.2 城市“经营”与文化消费4.3 视觉传导与城市家具之美育第五章公共艺术文化精神的突现5.1 平民化的文化倾向5.2 对大地母亲的尊崇第六章人文与生态的谐和之声6.1 自然与人文资源的整合6.2 绿色生态与艺术精神6.3 “废”“旧”资源的再生与利用6.4 大地艺术与艺术的大地第七章城市公共艺术的未来指向7.1 制度与文化并重7.2 平民的论辨和普遍参与7.3 城市的艺术化与公益化7.4 人性与“神性”的启合之道十二、考核方式1、上课出勤情况,日常作业的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40%。
公艺术美术教案
的情感表达和体验效果。
04
公艺术美术的创作方法
主题选择与构思
主题选择
选择与生活、文化、社会等相关的主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 创作灵感。
构思过程
通过思考、想象和创意,将主题转化为具体的画面和表现形式。
确定表现手法
根据主题和构思,选择适合的表现手法,如绘画、雕塑、装置艺 术等。
素材收集与整理
素材来源
调整与完善
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作品,以达到最佳表现效果。
作品评价与反思
评价标准
制定评价标准,如创意 性、技术性、审美性等 ,以便对作品进行评价 。
评价过程
邀请专业人士、教师和 学生等对作品进行评价 ,提供反馈和建议。
反思与总结
对创作过程进行反思和 总结,找出优点和不足 ,为今后的创作提供经 验和教训。
壁画和涂鸦
在墙面、公共建筑上创作的壁画和涂鸦,能够为城市增添色彩,提 升城市的视觉效果。
装置艺术
通过装置艺术作品,能够为公共空间带来创意和想象力,丰富城市 的景观。
商业广告中的艺术元素
1 2
插画和图形设计
商业广告中常常使用插画和图形设计来吸引观众 的注意力,传递品牌形象和产品特点。
摄影和摄像
通过拍摄精美的照片和视频,能够展示产品的质 感、外观和特点,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跨学科的融合与创新
建筑与景观设计
将公共艺术与建筑和景观设计相结合,创造整体的艺术环 境。
社会学与心理学
研究公共艺术作品如何影响观众的心理和社会行为,以实 现更广泛的社会影响。
科技与艺术
探索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创造出具有科技感和未来感的公 共艺术作品。
社会问题与公艺术美术的责任
未来城市公共艺术美术教案——让未来城市的文化风韵流露在所有角落
未来城市公共艺术美术教案——让未来城市的文化风韵流露在所有角落。
一、未来城市公共艺术美术的重要性公共艺术美术是指在公共场所的建筑、环境和道路中,为公众提供美学享受的各种形式的艺术。
在未来城市的发展中,公共艺术美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让城市更加具有多元性、个性化和文化气息。
未来城市的高楼大厦和道路交通设施等工业化建筑与文化艺术之间的交融,能够描绘出人与环境的和谐,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加强人类文化传承。
二、如何让公共艺术美术渗透到未来城市的各个角落?公共艺术美术不仅仅是扮美化城市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积淀。
未来城市的公共艺术美术要实现能够渗透到城市各个角落,人们每一次踏上都市,就能够体会到公共艺术的美。
方法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公共艺术美术作品要符合城市规划的定位未来城市公共艺术美术的推广要符合城市规划定位,艺术风格要与城市特色相适应,让城市的人文和文化融合形成,成为城市的地标标志。
通过具有特色的公共艺术美术作品,人们可以在给与生活基础物质的体验之外,还能感受到艺术文化的气息。
例如在天津那么大的城市中,较为著名的就是古文化街,其中有不少的雕塑就很有代表性。
如:“大沽炮台”,“四样东北天”,“沃尔夫牌拖拉机”,“和平交响曲”等。
2、建设城市艺术中心通过建设城市艺术中心,将城市与艺术紧密联系在一起。
主要通过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进行打造,形成城市微型艺术体系,让人们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场所享受艺术。
这种体系可以加强城市文化风韵,强化城市特色文化传承。
艺术中心不仅仅限于音乐、舞蹈,也应该包含美术、书法、摄影、曲艺等多种艺术形式。
3、加强文化教育普及未来城市公共艺术美术的推广,还需要加强文化教育普及。
城市艺术:不仅是城市美丽的象征,更是城市文化的体现。
通过教育的方式在未来城市中普及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艺术,增强他们对城市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让他们在艺术中文化自觉中更加自信。
公共艺术设计篇全套教案
公共艺术设计篇全套教案1. 简介* 目标:教授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培养学生在公共空间中进行艺术设计的能力。
* 适用对象:对公共艺术设计有兴趣的学生或从事相关职业的人员。
* 课程时长:共10节课,每节课2小时。
2. 课程大纲* 第一节:公共艺术设计概述- 理解公共艺术设计的定义和目的。
- 探讨公共艺术设计在社会和文化中的重要性。
* 第二节:公共艺术设计的原则- 研究公共艺术设计的核心原则。
- 分析实际案例,了解如何应用这些原则。
* 第三节:公共艺术设计的材料和技术- 介绍常用的公共艺术设计材料和技术。
- 实践使用这些材料和技术,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
* 第四节:公共艺术设计的空间规划- 研究公共空间的规划要素。
- 讨论如何在空间中实现艺术设计的最佳效果。
* 第五节:公共艺术设计的创作过程- 了解艺术设计的创作过程和步骤。
- 分组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实践。
* 第六节:公共艺术设计的展示与评价- 研究艺术作品的展示技巧。
- 掌握艺术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标准。
* 第七节:公共艺术设计的社会影响- 分析公共艺术设计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 探讨艺术家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责任和角色。
* 第八节:公共艺术设计的案例研究- 分析著名公共艺术设计案例。
- 讨论案例中的设计理念和艺术效果。
* 第九节:公共艺术设计的展示活动- 筹划并组织一次公共艺术设计的展示活动。
- 实践运用课程所学,展示个人作品。
* 第十节:公共艺术设计项目实践- 分组进行一个真实的公共艺术设计项目。
- 实践解决项目中的设计问题和挑战。
3.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通过讲座和讨论介绍公共艺术设计的概念和理论。
*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性的艺术设计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 案例分析:分析真实案例,了解公共艺术设计的成功因素和失败原因。
*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教学评估*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城市公共艺术策划方案
城市公共艺术策划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品质和文化内涵有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公共艺术作为一种能够提升城市形象、丰富市民生活、传承地域文化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策划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公共艺术项目,为城市增添独特的魅力和活力。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具有鲜明特色、充满创意和互动性的城市公共艺术空间,让市民和游客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增强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项目选址(一)市中心广场市中心广场是城市的核心区域,人流量大,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在这里设置大型的公共艺术作品,能够迅速吸引人们的目光,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
(二)城市公园城市公园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选择在公园内设置公共艺术作品,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与艺术亲近的环境,增添公园的文化氛围。
(三)商业街商业街是城市的商业中心,充满活力和时尚元素。
在商业街设置具有创意的公共艺术作品,能够提升商业街区的吸引力,促进消费和经济发展。
三、艺术形式与主题(一)雕塑艺术雕塑是一种常见的公共艺术形式,可以通过具象或抽象的造型表达深刻的主题。
例如,以城市的历史人物、文化符号为原型创作雕塑作品,展现城市的文化底蕴。
(二)壁画艺术壁画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装饰性。
可以在城市的建筑墙面绘制大型壁画,以城市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为主题,营造出独特的城市景观。
(三)装置艺术装置艺术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体验性。
在公共空间设置一些创意装置,如光影装置、声音装置等,让人们能够参与其中,感受艺术的乐趣。
(四)主题设定1、“城市记忆”通过艺术作品展现城市的发展历程、重要事件和人物,唤起人们对城市过去的回忆和情感。
2、“自然之美”以城市周边的自然景观为灵感,创作体现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等主题的艺术作品,呼吁人们关注自然、珍惜环境。
3、“未来城市”畅想城市的未来发展,通过科幻、创新的艺术形式展现对未来城市生活的美好憧憬。
四、艺术家与作品征集(一)公开征集通过网络平台、媒体发布征集公告,向国内外艺术家广泛征集公共艺术作品方案。
九年级美术下册《公共艺术》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的重要策略。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1.公共艺术是什么?它与其他艺术形式有何不同?
2.公共艺术具有哪些功能?它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3.你认为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应具备哪些特点?
4.如何将公共艺术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使之具有和谐之美?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研究某一类型的公共艺术作品,并进行汇报分享。
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分组收集和分析公共艺术作品案例,探讨其创作背景、设计理念等。
本案例注重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培养他们关爱环境、关注社会的责任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公共艺术的价值,为未来的生活增添色彩,为构建美好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共艺术的内涵、分类和功能,掌握公共艺术的基本设计原则,提高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情感,使他们成为具有人文关怀和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本章节教学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公共艺术基本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环境,为实现美好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公共艺术知识,强调公共艺术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创作中发挥优势,改进不足。
艺术公共活动教案模板范文
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大众的艺术修养,丰富文化生活,本活动旨在通过彩虹美术创作,让参与者感受色彩的魅力,激发创造力,体验艺术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1. 情感与态度目标:激发参与者对艺术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2. 能力与知识目标:学习色彩搭配、绘画技巧,提高动手能力。
3. 创造力目标:引导参与者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三、活动准备1. 环境准备:宽敞的场地,布置温馨、轻松的氛围。
2. 物质准备:彩色卡纸、剪刀、胶水、彩笔、画板、画架等。
3. 人员准备:邀请美术老师、志愿者等协助活动。
四、活动过程(一)热身环节1. 主持人简要介绍活动背景和目的,引导参与者放松心情,投入创作。
2. 进行简单的色彩游戏,让参与者熟悉色彩搭配。
(二)创作环节1. 美术老师讲解彩虹美术创作的技巧,包括色彩搭配、构图等。
2. 参与者根据美术老师的指导,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彩虹美术作品。
3. 美术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参与者的问题,提供帮助。
(三)展示环节1. 参与者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创作心得。
2. 评选出优秀作品,颁发奖品。
(四)总结环节1. 主持人总结活动,回顾活动亮点。
2. 参与者合影留念,结束活动。
五、活动规则1. 参与者需遵守活动纪律,保持场地整洁。
2. 在创作过程中,互相尊重,互相学习。
3. 活动结束后,将作品带走或捐赠给有需要的人。
六、活动反思1. 活动结束后,组织者对活动进行总结,收集参与者的反馈意见。
2. 根据反馈意见,对活动进行改进,提高活动质量。
3. 为下次活动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活动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希望本次艺术公共活动能够为广大参与者带来快乐,提高艺术修养。
公共艺术 教案
公共艺术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公共艺术教学目标:1. 了解公共艺术的定义和特点。
2. 探索公共艺术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3. 学习欣赏并分析不同类型的公共艺术作品。
4. 培养学生对公共艺术的创作和参与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1. 公共艺术的概念和特点。
2. 公共艺术作品的分类和表现形式。
3. 公共艺术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公共艺术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公共艺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公共艺术作品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
3. 学生绘画和创作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公共艺术作品的视频或展示图片,引起学生对公共艺术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公共艺术的认知和了解程度。
探究(30分钟)1. 分组讨论: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他们对公共艺术的理解和观点,并分享给全班。
2. 教师介绍公共艺术的定义和特点,并提供一些实例进行解释。
3. 学生观看公共艺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并分析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
4.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选择一幅公共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展示给全班。
拓展(20分钟)1. 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等途径,自主搜索不同类型的公共艺术作品,并选择一幅作品进行介绍和分享。
2.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可以是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同伴评价和反馈。
总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公共艺术的概念和特点,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提醒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和欣赏身边的公共艺术作品。
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公共艺术的短文,包括对公共艺术的理解、对某幅公共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自己对公共艺术的看法。
扩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公共艺术展览或艺术装置,并要求学生写一份观展心得和感想。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公共艺术作品的分析和创作的质量。
《公共艺术》课程教案(2024)
2024/1/29
6
02
CATALOGUE
公共艺术的历史与发展
2024/1/29
7
古代公共艺术起源
原始社会的公共艺术
在原始社会,人们通过在岩壁上刻画 图案、符号来表达对自然和神灵的敬 畏,这些岩画、壁画等可视为最早的 公共艺术。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公共艺术能够吸引游客,带动城 市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为
城市经济注入活力。
2024/1/29
21
公共艺术与地域文化特色融合
2024/1/29
反映地域特色
01
公共艺术通过挖掘地域文化元素,将其融入艺术创作中,从而
反映出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弘扬地方精神
02
公共艺术作为地方文化的载体,能够弘扬地方精神,增强地方
5
课程安排与时间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践创作和课程总结四个部分。其中,理论讲授部分主要介绍公共艺术的基 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案例分析部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公共艺术的创作方法和艺术特点;实践创作部分要求学生 分组完成一件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课程总结部分则对整个课程进行总结和回顾。
课程时间
。
2024/1/29
19
05
CATALOGUE
公共艺术与社会文化关系探讨
2024/1/29
20
公共艺术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提升城市形象
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能够彰显城市特色,提
升城市整体形象。
创造城市空间
公共艺术通过其独特的艺术形式 和空间布局,为城市居民创造出
《公共艺术》课程教案 目录
《公共艺术》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公共艺术是指在公共场所中进行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活动,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素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公共艺术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参与公共艺术创作和实践的能力。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公共艺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类型;认识公共艺术在社会和文化中的作用和价值;掌握公共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公共艺术的定义与内涵介绍公共艺术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公共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区别;探讨公共艺术的社会和文化内涵。
2.2 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概述公共艺术的历史演变;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的公共艺术特点;分析公共艺术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3 公共艺术的类型与形式列举常见的公共艺术形式,如雕塑、装置艺术、壁画等;探讨不同类型公共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分析公共艺术在空间和环境中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公共艺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类型,使学生对公共艺术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公共艺术案例,使学生了解公共艺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意义。
3.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与公共艺术创作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4.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交流互动和团队合作。
4.3 创作实践评估学生在公共艺术创作和实践中的表现,包括创意构思、技巧运用和作品完成度。
五、教学计划5.1 第一周:公共艺术的定义与内涵介绍公共艺术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公共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区别;探讨公共艺术的社会和文化内涵。
5.2 第二周: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概述公共艺术的历史演变;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的公共艺术特点;分析公共艺术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5.3 第三周:公共艺术的类型与形式列举常见的公共艺术形式,如雕塑、装置艺术、壁画等;探讨不同类型公共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分析公共艺术在空间和环境中的运用。
公共艺术设计教案
公共艺术设计教案第一篇:公共艺术设计教案公共艺术设计教案美术学院常畅第一章一、授课内容第1章公共艺术的定义与概念二、目的和要求1、了解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及其概念。
2、理解公共艺术的特征。
3、了解公共艺术设计的分类。
三、重点和难点1、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及其概念。
2、概念与区别。
四、课时量 3课时五、教学内容1.1公共艺术的涵义1.1.1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公共艺术从本质和创作根源上看,一开始就带着一种强烈的满足公共需求,体现社会、地域、场所集体精神,表现和探讨公共事务等的目的性。
公共性是公共艺术得以产生的基础,是公共艺术的主要内容核心,也是公共艺术的创作方式和依据。
1、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得以实现的基础是“公共领域”的产生。
背景:工业化大生产—人—交流的矛盾公共领域:在现代国家与私人生活作出法律限定以外的特定空间。
(只有公共领域得以存在时,“为公共而创作的艺术”才能够有实现的可能。
)现代社会以工业化大生产为特征,强调的是现代工业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以大众消费和生产为纽带的关系。
陌生化一方面有力地保证了私人空间的私密性,但也强烈要求具备交流、参与功能的公共空间出现。
公共领域是在现代国家对私人生活领域作出了法律限定之后所产生的具有特定内涵的专有领域。
公共领域特指社会场所,仅仅是由不同身份、不同职业、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但“平等的人”组成。
因而公共一词只与现代民主政体相对应,而以往社会中的“黎民”或“臣民”则只能与皇权相对应。
公共性在一定意义上包含了一种平等、参与、互动、共享、共有、共同遵守某一经大多数社会公众认可的游戏规则,这一规则不是自上而下的权力意志的产物;也不仅仅是法规的强制性力量,而是现代社会在共同的文化价值观上形成的一套潜规则。
只有当公共领域得以存在时,“为公共而创作的艺术”才能够有实现的可能。
公共性或公共领域的特征做如下的归纳:(1)市民社会的产物,在封建的、专制的社会制度中不存在公共性和公共领域。
公共艺术有趣创意教案
公共艺术有趣创意教案标题:公共艺术有趣创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公共艺术的概念和重要性;2. 培养学生对公共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3. 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公共艺术的定义和分类;2. 公共艺术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3. 公共艺术的创意表达方式。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一些公共艺术作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公共艺术的兴趣和好奇心;2. 提问:你们对公共艺术有什么了解?你们认为公共艺术对社会有什么作用?知识讲解:3. 介绍公共艺术的定义和分类,如雕塑、壁画、装置艺术等;4. 解释公共艺术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如美化环境、传递信息、激发思考等;5. 分享一些著名的公共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公共艺术的魅力。
创意实践:6. 分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公共场所,设计一个公共艺术作品的创意方案;7. 学生讨论并绘制他们的创意方案,包括形式、材料和主题等;8.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创意方案,并解释他们的设计理念和意义。
艺术表达:9. 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创意方案,并利用适当的艺术表达方式(绘画、雕塑、摄影等)完成一个小型的公共艺术作品;10. 学生展示和分享他们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总结反思:11. 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他们对公共艺术的认识和体验;12. 提问:你们在设计和制作公共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你们对公共艺术有什么新的认识?教学评价:13.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创意设计和艺术表达过程中的表现;14. 学生相互评价和给予建议,以促进他们的艺术成长和合作能力。
教学拓展:15. 鼓励学生参观当地的公共艺术作品,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16.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公共艺术项目,让他们亲身体验公共艺术的创作过程。
教学资源:1. 公共艺术作品图片和视频;2. 绘画、雕塑和摄影工具;3. 课堂展示板或幻灯片。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创意方案和艺术作品;2. 学生对公共艺术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 学生的小组合作和互动情况。
中班艺术教案:城市雕塑
中班艺术教案:城市雕塑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雕塑的定义和特点,知道雕塑艺术家通过塑造形象来表达思想情感。
2. 培养学生对城市雕塑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城市雕塑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城市雕塑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雕塑艺术家通过塑造形象来表达思想情感。
2. 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发现生活中的美。
四、教学准备:1. 收集城市雕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准备雕塑创作的材料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城市雕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雕塑的美感,激发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兴趣。
2. 基本概念:教师介绍城市雕塑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雕塑艺术家通过塑造形象来表达思想情感。
3. 欣赏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城市雕塑作品,帮助学生理解雕塑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4. 创作实践:教师分发雕塑创作的材料和工具,指导学生进行雕塑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5. 展示与评价: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雕塑作品,让同学们互相欣赏、交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6.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身边的环境,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热爱。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城市雕塑的认识和欣赏水平,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城市雕塑的分类,包括人物雕塑、动物雕塑、抽象雕塑等。
2. 分析不同类型雕塑的特点和创作手法。
七、教学过程:1. 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城市雕塑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人物雕塑、动物雕塑、抽象雕塑等分类。
2. 分析各类雕塑的特点和创作手法,让学生理解雕塑艺术家如何通过不同的形象表达思想情感。
公共艺术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公共艺术教案导言公共艺术教育是指通过组织和开展各种艺术活动,向公众传播艺术知识,提升艺术修养的一种教育方式。
公共艺术教育是推动社会文化发展、促进公众审美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份公共艺术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和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活动。
第一部分: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1. 提升公众艺术修养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之一是提升公众的艺术修养水平。
通过艺术活动的参与和艺术知识的传播,公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提高审美素质。
艺术教育能够帮助公众更加细致入微地观察世界,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解读艺术作品,提升个体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2.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公共艺术教育可以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艺术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能够跨越文化差异,让不同背景的人们通过艺术活动相互交流、理解与包容。
公共艺术教育可以引导公众开阔视野,增进对其他文化的了解与尊重,促进文化多元化与文化融合。
3. 培养创造力与创新精神艺术对于培养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公共艺术教育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艺术活动的参与可以让学生有机会探索和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公共艺术教案教案名称:探索艺术的无限可能性课时数:2课时授课对象:初中生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培养对艺术作品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介绍艺术的定义,并引导学生讨论艺术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探索不同艺术形式:通过展示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品,如绘画、音乐、舞蹈和戏剧等,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对他们产生的感受进行简单的描述。
3. 艺术作品的观察与分析:选择一幅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描述作品的内容、色彩运用以及表现手法等。
《公共艺术》课程教案 目录
《公共艺术》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公共艺术2. 课程性质:综合性、实践性、选修课3.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艺术的内涵、形式和特点,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对公共空间的美化意识。
4. 适用对象:全校本科生二、教学内容1. 公共艺术的定义与内涵2. 公共艺术的类型与形式3. 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4. 公共艺术的价值与功能5. 公共艺术的创作方法与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公共艺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 案例分析: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公共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公共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公共艺术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公共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公共艺术展览或实地考察,增强学生对公共艺术的感知和认识。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公共艺术相关教材或参考书籍。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公共艺术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4. 实地资源:联系校内外公共艺术场馆或艺术家,为学生提供实地考察和交流的机会。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践作品: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的作品,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3.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发言质量、合作态度等。
4. 期末考试:设置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题型,测试学生对公共艺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5.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分为8周进行,每周4课时。
3. 具体安排:第1-4周:公共艺术的定义与内涵、类型与形式、发展历程、价值与功能第5-8周:公共艺术的创作方法与技巧、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参观考察七、课程作业1. 课后作业:每课后布置相关思考题或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城市公共美术活动方案策划
城市公共美术活动方案策划一、背景分析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的快速推进,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逐渐紧张起来,城市功能单一化的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丰富城市人民的精神生活,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我们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城市公共美术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城市居民的审美素养,推动公民文化素质提升;2. 丰富城市文化景观,打造艺术家村、艺术巷等公共文化空间;3. 加强城市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艺术才华的培养;4. 推动社会创新,鼓励艺术创作的多元发展。
三、活动内容1. 艺术家村建设建设专门的艺术家村,提供艺术创作工作室和居住场所,吸引国内外艺术家前来创作。
同时,邀请当地居民参观艺术家村,与艺术家进行互动交流,激发公众的艺术兴趣,促进文化的融合。
2. 艺术巷改造在城市中挑选一些狭窄的小巷,将其改造成艺术巷,让艺术家以壁画、雕塑等形式进行装饰。
这样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也可以为艺术家提供一个展示作品的平台,吸引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
3. 公共雕塑展示在城市公共场所,如广场、公园、街头等设置雕塑展示区域,邀请雕塑家创作系列作品进行展示。
这些雕塑作品可以代表城市的形象,丰富城市公共艺术景观。
同时,还可以通过将雕塑艺术作品置于城市角落,以及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互动体验,使之更好地了解和欣赏雕塑艺术。
4. 图书馆美术馆联动将图书馆与美术馆相互结合,举办相关展览和讲座活动。
图书馆提供艺术类书籍、期刊等资源,美术馆提供艺术作品和展览空间。
通过联动活动,让居民在借阅图书的同时,了解艺术知识,增强审美能力。
5. 青少年美术培训开展青少年美术培训班和艺术夏令营,提供绘画、雕塑、手工等多种艺术形态的培训课程。
通过专业艺术家的指导,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激发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培养艺术人才。
6. 公共艺术节定期举办公共艺术节,邀请国内外优秀的舞台艺术团体进行表演,为市民带来精彩的文化盛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公共艺术教案一、城市公共艺术的设计方法与程序公共艺术存在于公共空间之中,公共空间秩序是由政府实施管理的,因而不论是哪种形式的公共艺术,或政府认可,或政府组织开展,无不在政府作用范围之内。
积极的政府责任的履行,对城市公共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
城市公共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与政府作用的发挥密不可分。
政府在城市公共艺术建设方面,承担着前瞻统筹、资源调动、主导协调和制度创新四个主要的责任。
并认为政府决策者的文化素养极为重要。
1、前瞻性统筹公共艺术存在于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之中,政府作为城市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在强调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要用“艺术环境”的理念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
把城市规划、景观工程、建筑、雕塑、广告等都看做是公共艺术,重视用艺术的标准来要求其品质。
因此,要为市民创造一个美的环境,尽量减少视觉污染,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
从培育城市文化的长远目标出发,统筹作为城市公共艺术部分的物质性要素建设。
物质性要素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当它作为公共艺术时,就产生了人与艺术的互动交流,在交流中得到美的享受,可以使市民愉悦心情,增强安全感。
同时,优秀的公共艺术,都有合理的尺度,空间、体量、色彩等,这种有很好尺度感的环境,对陶冶人的情操,培育公共秩序,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从塑造城市形象的视角出发,审视公共艺术对城市影响力、竞争力的作用。
成功的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可以创造出一个城市强烈的地域感和可认知感,培育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拉动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甚至可以培育新兴产业。
2、积极性调动营造宽松开放的公共艺术创作环境和创新氛围,激励各方各类人才的创作热情。
在城市公共艺术建设中,政府应倡导一种开放的社会氛围,鼓励艺术家、设计师大胆创新,允许不同风格的公共艺术作品存在于城市公共空间之中,以满足公共审美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政府又往往是公共艺术品的最大“买主”,要当开明人,起导向作用,从而为设计师、艺术家提供更为自由的创作空间。
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专家论证与政府决策有机结合。
要注意防止三种倾向:一是政府武断决定,特别是决策者不尊重艺术,凭个人审美意愿来决定方案,或在实施过程中擅自指点修改。
二是不正确运用公共意见。
艺术如果仅仅依据简单多数来判断,那恐怕不叫艺术。
三是专家的社会责任落不到实处。
专家的任何意见,都不需要追究责任,最多只是舆论批评而已。
政府、专家、公众三方的作用机制如何建立,三方积极性如何调动,确实是个现实的课题。
3、主导性协调公共艺术与商业利益的矛盾协调。
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商业与艺术的矛盾是经常发生的,有的拆除具有文化价值的古建筑进行城市开发;有的因政府部门妥协,开发商擅自改变规划,将原来艺术的、人性的空间改得面目全非。
不能因为商业利益而放弃对公共艺术的追求,政府的这种主导作用至关重要。
新的设计理念与国家设计规范的矛盾协调。
现在的城市千城一面,新建的建筑似曾相识,这是当前中国城市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
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引入新的设计理念。
但这时往往容易与国家法定规范相矛盾。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制定国家设计规范时无法解决的很多技术问题现在都已迎刃而解,新的设计理念变成现实已成为可能。
因此,一方面政府部门应着手研究规范的修编问题,另一方面,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政府应进行有效协调。
4、制度性创新改革设计业务取费制度,一方面作为政府制定的导向性取费标准,应增加方案创意阶段的取费比例,以鼓励公共艺术性创造。
另一方面可以放开,由市场来决定取费。
建立对公共艺术创新的奖励制度。
城市规划、设计、建设项目的等级奖励评定,应增加艺术成分。
建立反馈式对话机制。
政府和建筑师、艺术家之间要加强联系沟通。
政府部门作为管理者和实施者,对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公众的意见要及时反馈给公共艺术的原创者(如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等)。
要建立策划人制度,在对话机制中发挥作用。
经常组织艺术家、批评家及广大民众对城市公共艺术开展一些批评活动,可以政府组织,也可以由专业性行业组织开展,以推动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
二、城市公共艺术中的材料要素材料是公共艺术的基础,离开材料公共艺术的创造性思维就难以实现。
在公共表达中材料的视觉功能和触觉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材料的视觉功能和触觉功能在公共艺术表达中非常重要,物质材料不仅决定公共艺术的形态,色彩机理心理效应,还直接影响造型的强度,加工工艺和方法。
间接限制了公共艺术设计构思。
所以了解材料是公共艺术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
材料可分为自然材料与人工材料两大类。
自然界中天然形成的材料称自然材料,自然材料具有原始的质朴感,给人以亲切、舒适、自然的心理感受。
如:土、木、石等等。
木材是比较容易加工的材料,在室内公共艺术中使用比较广泛。
它具有温和、松软、轻快的心理属性,但易出现变形、干裂、燃烧、蛀虫等现象。
在室外公共艺术中使用年限比较短。
石料总体上给人沉重冰冷剑英感。
如果石材的加工手段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效果。
在公共艺术中使用的比较广泛。
土料具有可塑造型好,干燥后有一定比较强度。
但容易碎,怕水、难保存。
所以在公共艺术中使用通常要烧成陶瓷。
通过人为的因素合成制造的材料称人工材料人工材料得出现体现了人类发展历史的科技技术。
在公共艺术中常用的人工材料由金属、玻璃、塑料等塑料材料熟料是典型的现代工业材料,它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
塑料具有造型丰富成型快,造价底、户外时间短、在公共艺术中、使用也比较广泛。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人类从矿物中冶炼出的物质,具有很强延展性。
金属材料在高度发达的今天成为公共艺术的新宠。
C、玻璃材料玻璃的发现与加工是很大。
现在玻璃材料的应用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可见,它透光性能好具有隔音防火防盗功能,是现代建筑中不可缺的材料。
D、综合材料公共艺术的材料在设计应用中是多元文化的总和,了解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才能更好的体现公共艺术中不同材料的肌理和质感丰富设计语言。
三、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环境3.1城市公共艺术的地域文脉特性1) 市公共艺术与地域文脉存在着本质的联系我们知道每个人对世界独特的看法,都是以个人的文化架构为基础的。
不同的社会、国家和文化通过不同的观察方式、审美情趣,架构了不同的文化特性的公共艺术。
美国以其强大的经济力量可以产生大规模的城市公共艺术。
欧洲基督教文化下的公共艺术、穆斯林、佛教、以及我国儒、道文化下产生的公共艺术,由于其不同的社会形态、文化背景,所反映出的具体形态也各有不同。
城市物质空间形态具有积淀和体现历史文化的特征。
城市的空间发展与历史的文化变迁密切相关,并产生城市空间的文化特色。
作为艺术创作的大文化背景,放弃了其地域的文脉特性,就放弃了城市公共艺术的灵魂。
可以说城市公共艺术是一个城市的符号、肌理。
2) 城市公共艺术与地域文化色彩也有相当的关系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各个国家和地区,各个民族,由于宗教、文化、政治、风俗等的不同,对色彩的喜好有很大的差别,从色彩上除了能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外,还能感受到地区的不同。
城市公共艺术的创作做为其艺术性的一面,必须要考量色彩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就中国而言,汉族一般喜欢红、黄、绿色。
红色表示幸福和喜庆,多用于喜事;黄色具有神圣、权势、光明、伟大的含义,多为帝王所用;绿色象征繁荣和青春;黑白色多用于丧事。
其它民族喜用的颜色是:蒙古族一般喜爱桔黄色、蓝色、绿色、紫红色;回族喜欢黑、白、蓝、红、绿等色,白用于丧事;藏族喜爱黑、红、桔黄、紫、深褐等色,忌讳淡黄、绿色,以白色为贵;维吾尔族喜爱红、绿、粉红、玫瑰红、紫红、青、白色,忌讳黄色:苗族喜爱青、深蓝、墨绿、黑、褐等色,忌讳黄、白、朱红色;朝鲜族喜欢白、粉红、粉绿、淡黄等色;壮族喜爱天蓝色:彝族喜欢红、黄、蓝、黑色:满族喜爱黄、紫、红、蓝色,忌讳白色;傣族喜爱白、棕色;黎族喜爱红、褐、深蓝、黑色等。
世界上几个主要民族传统喜爱的色彩是:中华民族——红、黄、青、白;印度民族——红、黑、黄、金;斯拉夫民族——红、褐:拉丁民族——澄、黄、红、黑、灰;日耳曼民族——青绿、青、红、白;非洲民族——红、黄、青。
3.2公共艺术与城市背景1) 传统性——对传统风貌的传承我们将城市看作是时刻进行新陈代谢的、有生命的机体,将空间的发展看作是一种内生的、在原机体上的生长。
大多数城市都是在传统城镇基础上发展而来,从城市的空间结构(spat讨structure)和城市肌理(texture)中可以寻找到城市空间发展的文脉(context)和历史发展的轨迹。
对一些古城的历史文化地段,独特的自然环境,以及空间要素,如广场、街道和历史性建筑等应采取整体特征与风貌保护,使城市公共艺术与原有空间在同一地区共生为一体,不破坏原有的整体结构,这是对显形历史遗产的直接发扬与延续2) 地域性——对地域文化的保护地域文化的沉淀是用岁月写成的,在它沧桑的印迹里饱含着信息,它们对今人的价值是多方面的。
城市公共艺术要成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市民情感的寄托、城市色彩丰富的符号、人们智慧启迪的的窗口。
对于很多凝结在城市空间中的历史与环境——地域文化的载体而言,需要我们在进行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时,对它们以尊重、保护,即注意文化环境与公共艺术之间的协调。
首先,城市公共艺术要能丰富环境,符合区域内的环境风格;其次, 城市公共艺术要反映一些重大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第三, 城市公共艺术要与周边环境具有一种时间上的连续感。
3) 现代性——文化发展的观念城市的文化特色除形成于历史发展的积累和积淀外,还有其更主动的一面,这就是城市文化特色的更新。
齐康教授曾指出:"城市文化的特点,某种意义上讲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管理者、规划者和设计者素质的综合反映。
"则这其中也包括使用者的参与与设计。
这些素质的综合反映主要表现为不同的文化价值观。
它不但受传统的文化、各地的乡土风俗和传统习惯的影响,而且应承受当代新的科技、新的生活方式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
我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城市文化特色的更新与创新也是城市空间多样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的文化更应是以多元化为特征。
文化的特色不是可以通过复制、变形、组合等方式来套用一些漂亮的形式产生的,也不是可以通过简单的传统符号延续或环境的协调而解决的,城市(或地段)的文化特色应是在当时、当地环境中生长延伸的结果。
”3.3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区域的关系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区域无论从功能上、文化背景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市区域的功能比起建筑来说要复杂一些,涉及的面更为广,更为多样和微妙。
尽管如此,人们总还是赋予它一种或几种主要的用途,即大多具有这样或那样的主题性。
城市区域的不同从而带来了城市公共艺术的区域性差异。
·纪念性空间稍有一些历史的城市,总有一些纪念性的城市空间,纪念发生在这个城市中的一些历史事件或著名的历史人物,这些纪念性的城市空间要么位于事件发生的遗址,要么是人物的故居,要么是经过选择的城市的某一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