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公共艺术--美术与生活》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美术公共艺术设计教案

初中美术公共艺术设计教案

初中美术公共艺术设计教案年级:初中八年级学科:美术课时:2课时教材:《初中美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共艺术设计的概念和意义,培养学生对公共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2. 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知识进行创意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公共艺术设计的概念和意义2. 环保主题的公共艺术设计3. 创意设计和制作过程4. 作品展示和评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公共艺术作品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公共艺术设计。

2. 引导学生思考公共艺术设计的作用和意义。

二、新课(20分钟)1. 教师讲解公共艺术设计的概念和意义。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并提出环保主题的公共艺术设计。

3. 教师讲解创意设计和制作过程的要求和方法。

三、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环保主题进行公共艺术设计。

2. 学生运用美术知识进行创意设计和制作。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

二、新课(20分钟)1. 教师讲解公共艺术设计的制作技巧和方法。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作品的制作和完善。

三、实践(15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进行作品的制作和完善。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公共艺术设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

《公共艺术(美术篇)》课程电子教案

《公共艺术(美术篇)》课程电子教案

《公共艺术(美术篇)》课程电子教案备课教师:第周星期(年月日)月第课时总第课时课题美术与人生课型欣赏教学目标1、获得相关美术分类、美术形式的知识,开拓眼界,提升美术文化素养。

2、懂得从身边发现美、理解美,了解造型艺术的广阔天地和生活关系。

3、学会用简单专业术语品评经典的或身边的艺术。

教学重点美术的分类,美术的意义,美术的功能教学难点美术与生活教学策略欣赏法活动激趣法探究式教法教学内容备注美术与生活:美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离开了生活,美术就失去了意义。

师生共赏:《柳条八哥图》清代朱耷聆听(对美术的直观感受,进入学习情景)作者朱耷及生平:作为明宗室后裔,朱耷身遭国亡家破之痛,一生不与清王朝合作。

他性情孤傲倔强,行为狂怪,以诗书画发泄其悲愤抑郁之情。

赏析: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画家如何通过画面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这种情感?2、师生总结:把鸟眼画成“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自己的孤傲不群、愤世嫉俗。

3、画面的风格:其画笔墨简朴豪放、苍劲率意、淋漓酣畅,构图疏简、奇险,风格雄奇朴茂。

引领欣赏:《老国王》法国乔治.鲁奥油画思考讨论:作品中的老国王为什么不像国王,倒象个苦难者的化身,作者想表达什么?颜色很厚,黑色勾轮廓,对于表现作品有什么作用?教师介绍作品创作背景,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理解作者借以作品寄托对苦难人民同情之情。

《生日》俄罗斯夏加尔油画总结:美术是一种最直观的表现内心与生活的手段,作者通过创作美术作品表现自然、记录生活、反映社会、注重人性、抒发情感、探索生命、体现精神和追求美好等。

实用功能:想一想,说一说:我们身边的美术作品在兼具装饰美的同时哪些还具有实用功能?欣赏图例:出示早期工艺品,说一说它的实用性观察思考感受总结(通过作品的欣赏理解美术是作者表现个人情感的载体)观察思考理解感受(明确概念)欣赏说一说(通过欣赏理解观赏性美术)教学过程欣赏《甄嬛传》剧中人物的服饰、头饰,感受其审美与实用兼具的特点。

《公共艺术》课程教案 目录

《公共艺术》课程教案 目录

《公共艺术》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1.1 课程背景公共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艺术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掌握公共艺术创作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在公共空间中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

1.2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共艺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分类。

培养学生对公共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

使学生掌握公共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提高学生在公共空间中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教学内容2.1 公共艺术的定义与分类公共艺术的定义公共艺术的分类:雕塑、装置艺术、公共壁画、景观艺术等2.2 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西方公共艺术的发展脉络我国公共艺术的发展现状与特点2.3 公共艺术的审美鉴赏形式美:线条、色彩、形状、质感等内涵美:主题、寓意、文化背景等2.4 公共艺术创作的方法与技巧创作准备:灵感来源、素材收集、构思草图等创作方法:雕塑、绘画、装置、摄影等技巧运用:材料选择、技术工艺、空间利用等三、教学安排3.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3.2 教学进度安排第1-4课时:公共艺术的定义与分类第5-8课时: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第9-12课时:公共艺术的审美鉴赏第13-16课时:公共艺术创作的方法与技巧第17-20课时:实践活动(分组创作)第21-24课时:实践活动(作品展示与评价)四、教学评价4.1 过程评价课堂参与度:发言、讨论、提问等作业完成情况:课后作业、实践作品等4.2 成果评价实践作品:创意、技巧、表现力等五、教学资源5.1 教材《公共艺术导论》《现代公共艺术》5.2 辅助资料公共艺术作品集相关论文、文章、报道网络资源:图片、视频、案例等5.3 实践材料雕塑、绘画、装置等创作材料展示道具、灯光设备等六、教学活动6.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公共艺术作品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公共艺术,激发学生兴趣。

九年级美术下册《公共艺术》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美术下册《公共艺术》优秀教学案例
3.邀请公共艺术家或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创作心得和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灵感。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的重要策略。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1.公共艺术是什么?它与其他艺术形式有何不同?
2.公共艺术具有哪些功能?它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3.你认为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应具备哪些特点?
4.如何将公共艺术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使之具有和谐之美?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研究某一类型的公共艺术作品,并进行汇报分享。
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分组收集和分析公共艺术作品案例,探讨其创作背景、设计理念等。
本案例注重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培养他们关爱环境、关注社会的责任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公共艺术的价值,为未来的生活增添色彩,为构建美好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共艺术的内涵、分类和功能,掌握公共艺术的基本设计原则,提高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情感,使他们成为具有人文关怀和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本章节教学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公共艺术基本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环境,为实现美好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公共艺术知识,强调公共艺术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创作中发挥优势,改进不足。

公共艺术 教案

公共艺术 教案

公共艺术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公共艺术教学目标:1. 了解公共艺术的定义和特点。

2. 探索公共艺术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3. 学习欣赏并分析不同类型的公共艺术作品。

4. 培养学生对公共艺术的创作和参与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1. 公共艺术的概念和特点。

2. 公共艺术作品的分类和表现形式。

3. 公共艺术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公共艺术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公共艺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公共艺术作品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

3. 学生绘画和创作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公共艺术作品的视频或展示图片,引起学生对公共艺术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公共艺术的认知和了解程度。

探究(30分钟)1. 分组讨论: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他们对公共艺术的理解和观点,并分享给全班。

2. 教师介绍公共艺术的定义和特点,并提供一些实例进行解释。

3. 学生观看公共艺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并分析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

4.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选择一幅公共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展示给全班。

拓展(20分钟)1. 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等途径,自主搜索不同类型的公共艺术作品,并选择一幅作品进行介绍和分享。

2.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可以是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同伴评价和反馈。

总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公共艺术的概念和特点,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提醒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和欣赏身边的公共艺术作品。

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公共艺术的短文,包括对公共艺术的理解、对某幅公共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自己对公共艺术的看法。

扩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公共艺术展览或艺术装置,并要求学生写一份观展心得和感想。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公共艺术作品的分析和创作的质量。

《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设计

《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设计

《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公共艺术课程是以学生参与艺术学习、赏析艺术作品、实践艺术活动为主要方法和手段,融合多种艺术门类和专业艺术特色的综合性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公共艺术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艺术作品赏析和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不同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原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丰富学生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

二、课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不同艺术类型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兴趣。

2.使学生掌握欣赏艺术作品和创作艺术作品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有关的基本知识、技能与原理,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

3.增强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与分析评判的能力,开发学生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提高生活品质的意识。

—3 —三、教学内容结构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刘五华主编的《公共艺术》,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组成。

1.基础模块是所有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20学时。

拓展模块是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学习或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而设置的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为16学时。

2.美术教学通过不同美术类型(绘画、书法、雕塑、工艺、建筑、摄影等)的表现形式与发展演变进程,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知识、技能与原理,熟悉基本审美特征,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与人文内涵,感受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统一,提高审美能力。

通过选择具有经典性、代表性和时代性的各种美术佳作,指导学生从自然、社会、文化和艺术等角度进行比较欣赏,更好地理解各民族文化内涵,使学生了解并尊重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展审美视野,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观。

《公共艺术--美术与生活》教案(最新整理)

《公共艺术--美术与生活》教案(最新整理)
第一单元 美术与人生 第二节 美术与生活


临沂艺术学校 张琳珠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具 教学方法 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本课基础模块内 容
1.知识目标 中西方美术作品欣赏、分析
2.能力目标 提升学生美育素养,具备初步、基本
的艺术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艺术魅力,发现并感悟生活之美,
学会热爱、感恩社会
教学重点:展示不同地域、年代的美术作品,分享艺术品
背后的故事,发掘、分析艺术品饱含的丰富内蕴
教学难点:对于较抽象艺术作品的理解
多媒体设备,绘画用具
情景教学法、启发诱导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生活与美术的关 系
拉家常、聊生活, 倾听、思考、提 引发学生对美术 出问题及见解
产生兴趣
1、个人表现 美术作品欣赏: 墓室壁画、中国 画、油画
多媒体课件展示, 观看、聆听、思 解说、引申、提 考、回答 问,点拨、评价
2、实用功能 实用艺术欣赏:
陶瓷、头饰品、 建筑
拓展实践模块
3、承载文化 代表性文化符号 艺术欣赏:中国 年画、标志设计、 摄影
布置课堂作业, “六一儿童节” 进行评价、总结 装饰设计
绘画实践
总结
回顾、加深本课 学习内容
复习,检查学生 对知识点的掌握 情况
回顾、பைடு நூலகம்查学习 所得

《公共艺术》课程教案 目录

《公共艺术》课程教案 目录

《公共艺术》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公共艺术是指在公共场所中进行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活动,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素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公共艺术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参与公共艺术创作和实践的能力。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公共艺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类型;认识公共艺术在社会和文化中的作用和价值;掌握公共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公共艺术的定义与内涵介绍公共艺术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公共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区别;探讨公共艺术的社会和文化内涵。

2.2 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概述公共艺术的历史演变;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的公共艺术特点;分析公共艺术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3 公共艺术的类型与形式列举常见的公共艺术形式,如雕塑、装置艺术、壁画等;探讨不同类型公共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分析公共艺术在空间和环境中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公共艺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类型,使学生对公共艺术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公共艺术案例,使学生了解公共艺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意义。

3.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与公共艺术创作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4.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交流互动和团队合作。

4.3 创作实践评估学生在公共艺术创作和实践中的表现,包括创意构思、技巧运用和作品完成度。

五、教学计划5.1 第一周:公共艺术的定义与内涵介绍公共艺术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公共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区别;探讨公共艺术的社会和文化内涵。

5.2 第二周: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概述公共艺术的历史演变;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的公共艺术特点;分析公共艺术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5.3 第三周:公共艺术的类型与形式列举常见的公共艺术形式,如雕塑、装置艺术、壁画等;探讨不同类型公共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分析公共艺术在空间和环境中的运用。

公共艺术设计教案

公共艺术设计教案

公共艺术设计教案第一篇:公共艺术设计教案公共艺术设计教案美术学院常畅第一章一、授课内容第1章公共艺术的定义与概念二、目的和要求1、了解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及其概念。

2、理解公共艺术的特征。

3、了解公共艺术设计的分类。

三、重点和难点1、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及其概念。

2、概念与区别。

四、课时量 3课时五、教学内容1.1公共艺术的涵义1.1.1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公共艺术从本质和创作根源上看,一开始就带着一种强烈的满足公共需求,体现社会、地域、场所集体精神,表现和探讨公共事务等的目的性。

公共性是公共艺术得以产生的基础,是公共艺术的主要内容核心,也是公共艺术的创作方式和依据。

1、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得以实现的基础是“公共领域”的产生。

背景:工业化大生产—人—交流的矛盾公共领域:在现代国家与私人生活作出法律限定以外的特定空间。

(只有公共领域得以存在时,“为公共而创作的艺术”才能够有实现的可能。

)现代社会以工业化大生产为特征,强调的是现代工业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以大众消费和生产为纽带的关系。

陌生化一方面有力地保证了私人空间的私密性,但也强烈要求具备交流、参与功能的公共空间出现。

公共领域是在现代国家对私人生活领域作出了法律限定之后所产生的具有特定内涵的专有领域。

公共领域特指社会场所,仅仅是由不同身份、不同职业、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但“平等的人”组成。

因而公共一词只与现代民主政体相对应,而以往社会中的“黎民”或“臣民”则只能与皇权相对应。

公共性在一定意义上包含了一种平等、参与、互动、共享、共有、共同遵守某一经大多数社会公众认可的游戏规则,这一规则不是自上而下的权力意志的产物;也不仅仅是法规的强制性力量,而是现代社会在共同的文化价值观上形成的一套潜规则。

只有当公共领域得以存在时,“为公共而创作的艺术”才能够有实现的可能。

公共性或公共领域的特征做如下的归纳:(1)市民社会的产物,在封建的、专制的社会制度中不存在公共性和公共领域。

公共艺术课程设计

公共艺术课程设计

公共艺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公共艺术的基本概念,掌握至少三种公共艺术形式及其特点。

2. 学生能描述和分析至少两件著名的公共艺术作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

3. 学生能了解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社区发展的关系,认识到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提升观察力、表达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小组合作设计并创作一件公共艺术作品,提高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公共艺术作品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公共艺术的兴趣,激发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 学生通过公共艺术的学习,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识,树立文化自信,关注社会公共事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公共艺术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公共艺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审美素养,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但需要进一步培养观察力、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公共艺术基本概念:介绍公共艺术的概念、特点及其与城市文化、社区发展的关系。

- 教材章节:第一章 公共艺术概述2. 公共艺术形式及案例分析:分析雕塑、壁画、装置艺术等至少三种公共艺术形式,以著名作品为例,讲解其创作背景、艺术手法和文化价值。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公共艺术形式与案例分析3. 公共艺术创作方法与过程:讲解公共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流程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思考和团队合作。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公共艺术创作方法4. 公共艺术评价与鉴赏:介绍公共艺术评价的标准和方法,指导学生如何鉴赏公共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荐)公共艺术(美术篇)教案第二单元--美术表现第二节空间表现(文化艺术与体育类美术绘画)

(荐)公共艺术(美术篇)教案第二单元--美术表现第二节空间表现(文化艺术与体育类美术绘画)

◎民居建筑组:中国民居(不同地域) 2、小组展示,教师作补充,感受中西建筑异 同,共同总结建筑的欣赏角度
感受差异 总结方法
◎从历史
◎从视觉角度:正立面、侧立面、建筑结构、视
觉美感
◎从建筑细节:技术的先进性
◎从人文角度:东西方的欣赏角度 第
欣赏景观
三 一、欣赏不同国家、地域的图例,认识景观艺术



选购,请为自己选购的物品做“宣传”。
二、以《青花花卉纹盖罐》为例
从作品的花纹、色彩、材质等方面感受工艺
品的巧妙之处
采取活动激 趣法,让学生 先鉴赏再由 教师讲解,落 实能力目标
思应 维用 整新 合知
悠 然 回 味
1、出示多幅作品名称,连线相对应的空间表现形式(如 雕塑、建筑、景观、工艺品) 2、展示插接建筑模型,近距离观赏、触摸
庙堂建筑组、民居建筑组四个组,根据分发的资
料,分别针对资料中两处中西经典代表建筑进行
欣赏讨论,并从旁指导。
◎宫殿建筑组:故宫与凡尔赛宫
◎陵墓建筑组:十三陵、金字塔
◎庙堂建筑组:天坛、帕特农神庙
采取小组讨 论的形式,引 导学生自主 学习,在轻松 自由的氛围 中,尽快达成 知识目标、能 力目标和情 感目标
附页
学科
美术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课 题 美术表现:空间表现 专 业
2 课时
教 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公共艺术(美术篇)》

1、认识和区分雕塑、建筑、工艺品、景观等不同的空间表现门类

2、能够从不同角度来欣赏不同空间形式的艺术作品;感受不同空间形式作

品的艺术魅力,具有一定的欣赏方法和审美能力

3、在参与中体验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陶冶学生艺术情操,提升人文素养

1第一节 图形设计——【公共艺术 美术篇 精品教案】

1第一节  图形设计——【公共艺术 美术篇 精品教案】

旗开得胜《图形设计》教案11、欣赏名画的视觉观察——毕加索《格尔尼卡》2、思考从上面这幅名画中,你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这幅世界名画的什么美?11、欣赏欣赏绘制参考线的作品,体会作品的设计精妙处。

思考感悟:视觉明暗对比强烈,等腰三角形的构图形式使画面整体统一,平衡。

一个具备形式美的画面必须具备的法则:平衡,对比与统一,整体构图。

11、欣赏图片2、画面总结:画面中分为三类:平衡对称、非对称平衡、不平衡的。

3.动动脑:哪幅照片才是我们想要的?为什么?11、图片赏析分组讨论:以下图片中哪些物体形成了对比关系?采用的什么对比方法?2、师生分析总结造成对比的方式有:方向、位置、虚实、疏密、隐显、动静等111、感受构图的魅力:两幅图片都是普通的家燕,右图画面司空见惯、平淡无奇;而左图却充满灵气,体现家燕自由自在的生活画面。

仔细观察,左图的家燕是不是有点像在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呢?这说明画面有了“律动”,就能直撼人心。

2、观察以下两幅作品,尤其注意红线在作品中分割版面的位置,思考为什么在这个位置?3、师生共同总结:红线所在的位置即视觉的平衡位置4、师生共同分割图片,手稿训练5、学生手稿分割线展示交流、总结:分割线即图片的结构线,图片的骨骼。

通过这些现实中不存在的,但视觉语言上可以引导人的阅读次序的结构线,可以来填充内容达到图片信息的完整性。

6、师生共同总结:平面设计中的构图要素主要有内容要素,形式要素,构图关系要素。

1、名画赏析平视俯视教师结合名画讲解透视。

师生共同总结透视的意义:因为有了透视,所以画面有了不同的视觉效果。

视觉的角度不是一个平面,而是存在多维的角度,我们从不同的视觉角度观察一个立体的参照物,就会有不同的透视效果。

1、连连看1、平视透视极2、鸟瞰透视3、仰视透视4、俯视透视5、三远法1。

公共艺术(美术篇)中国书法教学设计

公共艺术(美术篇)中国书法教学设计
2.学生:观看并思考问题
3.教师点评总结欣赏中国书法的三大标准:
(1)点画的线条美。
(2)结构的造型美。
(3)章法的整体美。
1.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兴趣。
2.通过对比认识,完成知识目标,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师引领学生欣赏隶书《曹全碑》和《乙瑛碑》。
1.PPT展示隶书《曹全碑》和《乙瑛碑》。
2.教师引导式分析最具代表性的隶书书法作品《曹全碑》和《乙瑛碑》,根据欣赏中国书法的三大标准对其作品进行讲述。
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审美判断、创意表达和文化理解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结合教学目标及学情分析,我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采用赏析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找学生优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教学准备
(一)教学环境:课前清点人数,学生分组就坐,检查多媒体教室硬件。
3.教师利用PPT展示板书。
4.体会笔墨情趣,提高文化素养,热爱传统文化,促进身心发展。
巩固知识,掌握知识点及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作业布置
(2分钟)
作业布置
1.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书法作品展,根据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撰写感受及体会。
2.结合APP线下同步学习。
3.预习下节内容。
1.促进知识内化。
(五)授课时间:1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
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规定,公共艺术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的目标是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参与艺术鉴赏与艺术实践活动,发展艺术感知、审美判断、创意表达和文化理解艺术学科核心素养。据此,结合本次课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学生情况,确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公共艺术(美术篇教案-汇总)part2

公共艺术(美术篇教案-汇总)part2

公共艺术(美术篇)教案汇总目录第三节雕塑与建筑 (2)第四单元外国美术赏析 (10)第一节绘画 (10)第二节雕塑 (29)第三节建筑 (40)第五单元设计 (50)第一节设计的范畴 (50)第二节设计的发展 (56)第三节雕塑与建筑附页陶雕通过引导,总结雕塑的定义陵墓前或陵墓内的雕塑是中国古代盛行厚葬的整体赏析:图片带给大家怎样的感受?学生尝试分析,教师补充。

的战斗精神,具有震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分组尝试分析敦煌石窟和云冈石窟,教师补充总深远的影响,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以下三方面剖析故宫宫殿建筑:哪位皇帝在位时修建的?以道教和佛教为主。

、历史背景:道教: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主要宗旨:追求得道成仙、垂法济人、无量度文化:艺术发展、“天人合一”防御建筑桥塔建筑通过本课学习,要让学生学会欣赏艺术作品不仅是从直观上进行欣赏,而且要根据其不同的文化背景去进行欣赏,这样从两方面进行欣赏才能更好的作品第四单元外国美术赏析第一节绘画附页2、多媒体展示多幅西方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课题、了解埃及壁画的艺术风格:即构图多采用水平线分割画有面,画面布局较满,很少留空白。

古埃及绘画对后面绘画的影响。

画面构图采用的是什么形式?引领学生观察画面中的12个人物的装束、从直线式的衣褶模式、雷同的面具式,从而进一步体味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和、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品,请学生跟着故事别是基督和众门徒的对比,初步了解作品的立意和主题,感受作品的情景和意境。

、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布局与刻画、布景、光线、色彩等表现手段感受作品完美的构图、和谐的形教师分发资料,请各组参考资料内容尝试从以下方面分析作品:1、作品分别描绘的什么内容?画面带给我们怎●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独具匠心的表现手段,即通过色彩的造型语言和光的处理来营造画面眼花师生共同总结:色调优美、笔法精工附页一可怕景象?作品传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严谨的造型和构图赋予作品有力的纪1、教师介绍该作品的创作背景,了解作品内容。

中职公共艺术美术篇教案

中职公共艺术美术篇教案

中职公共艺术美术篇教案教案标题:欣赏公共艺术美术作品教学目标:1.了解公共艺术美术的概念和特点。

2.通过欣赏具有代表性的公共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公共艺术美术的特点和作用。

2.学习欣赏具有代表性的公共艺术作品。

3.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公共艺术作品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他们对公共艺术美术的兴趣。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具有代表性的公共艺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

3.讨论和交流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准备一些公共艺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

2.向学生介绍公共艺术美术的概念,并让学生自由发表他们对公共艺术的认识和看法。

Step 2:理解公共艺术作品1.通过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公共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观看,并了解作品的主题、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2.引导学生分析作品表现出的情感和意义。

Step 3:讨论和交流1.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公共艺术作品的感受和评价,并列举出他们认为典型的公共艺术作品。

2.整体交流:请学生代表小组分享他们的观点,并与全班一起讨论公共艺术作品的意义和影响。

Step 4:创造公共艺术作品1.让学生自由发挥,设计他们自己的公共艺术作品。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并尽可能地运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3.学生可以选择在纸上绘画、制作立体作品、设计海报等方式来呈现他们的创作。

Step 5:展示和评价1.让每个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向同学们解释作品的主题和想法。

2.通过欣赏和评价同学们的作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艺术鉴赏能力。

Step 6:总结和反思1.对学生进行一次答题、总结和反思的小测验,以检查他们对公共艺术美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进一步的展望。

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公共艺术作品,了解本地区的公共艺术发展和特点。

《公共艺术》课程教案 目录

《公共艺术》课程教案 目录

《公共艺术》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公共艺术2. 课程性质:综合性、实践性、选修课3.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艺术的内涵、形式和特点,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对公共空间的美化意识。

4. 适用对象:全校本科生二、教学内容1. 公共艺术的定义与内涵2. 公共艺术的类型与形式3. 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4. 公共艺术的价值与功能5. 公共艺术的创作方法与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公共艺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 案例分析: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公共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公共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公共艺术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公共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公共艺术展览或实地考察,增强学生对公共艺术的感知和认识。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公共艺术相关教材或参考书籍。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公共艺术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4. 实地资源:联系校内外公共艺术场馆或艺术家,为学生提供实地考察和交流的机会。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践作品: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的作品,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3.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发言质量、合作态度等。

4. 期末考试:设置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题型,测试学生对公共艺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5.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分为8周进行,每周4课时。

3. 具体安排:第1-4周:公共艺术的定义与内涵、类型与形式、发展历程、价值与功能第5-8周:公共艺术的创作方法与技巧、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参观考察七、课程作业1. 课后作业:每课后布置相关思考题或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艺术与生活》教案

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艺术与生活》教案

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艺术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掌握艺术对生活的影响与作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

二、教学内容1.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通过介绍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明白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能够为生活增添美感。

2. 画面构成要素- 介绍画面构成的要素,如线条、形状、色彩和空间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3. 创意表达与手工制作- 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表达,并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实现他们的创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一些图片或实物引入主题,让学生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2. 知识讲解- 介绍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 详细讲解画面构成的要素,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实践操作- 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表达和手工制作。

-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4.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的研究进行总结回顾,强调艺术对生活的影响和作用,以及学生在创意表达和手工制作中的收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和表现。

2. 学生创意表达和手工制作的质量。

3. 学生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 学生对画面构成要素的运用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相关材料。

2. 画笔、颜料、纸张等艺术工具和材料。

3. 课堂展示板或墙壁,用于展示学生作品。

以上是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艺术与生活》教案的概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深入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通过创意表达和手工制作,让他们更好地将艺术融入生活中。

苏少版九年级美术下册 公共艺术教案

苏少版九年级美术下册 公共艺术教案

《公共艺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走进公共艺术、欣赏公共艺术,多角度认识公共艺术的文化内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善于发现,巧于利用“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熟悉当地的自然资源。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的热情,享受创造带来的快乐,呼吁低碳生活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公共艺术的功能及表现方法和材料。

教学难点:
公共艺术的魅力,如何赏析认识公共艺术的抽象和喻意。

教学过程:
1、图片欣赏(传统的、幽默的、抽象的、特殊材料的、身边的)
找方法,说材料,明确意图,了解公共艺术。

2、介绍公共艺术
(1)提问:
公共艺术的方法——可以是抽象的,而且还可以既不雕也不塑,可以焊接,可以集合,可以废物利用,可以用现成品……
(2)提问:
公共艺术的特点——以反叛的形式,以残缺、破碎来颠覆这个传统,还将幽默和调侃引入到公共艺术中。

(3)提问:
公共艺术的材料——多种多样,几乎世上一切材料都可以成为公共艺术的材料。

(4)提问:
公共艺术的功能——私人空间和公共场合无所不在,在美化和丰富我们的环境同时也启迪了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在生活中真切感受了美。

3、小结
赏析了大量公共艺术作品,实践了公共艺术,感受公共艺术的美,呼唤了现代的环保和
低碳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表性文化符号艺术欣赏:中国年画、标志设计、摄影
“六一儿童节”装饰设计
回顾、加深本课学习内容
拉家常、聊生活,引发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
多媒体课件展示,解说、引申、提问,点拨、评价
布置课堂作业,进行评价、总结
复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倾听、思考、提出问题及见解
观看、聆听、思考、回答
绘画实践
回顾、自查学习所得
教学难点:对于较抽象艺术作品的理解
教具
多媒体设备,绘画用具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启发诱导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本课基础模块内容
拓展实践模块
总结
生活与美术的关系
1、个人表现
美术作品欣赏:墓室壁画、中国画、油画
2、实用功化
第一单元 美术与人生
第二节 美术与生活


临沂艺术学校
张琳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中西方美术作品欣赏、分析
2.能力目标
提升学生美育素养,具备初步、基本的艺术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艺术魅力,发现并感悟生活之美,学会热爱、感恩社会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展示不同地域、年代的美术作品,分享艺术品背后的故事,发掘、分析艺术品饱含的丰富内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