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地图分析原理与应用考试内容

合集下载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第一章 地图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第一章 地图

图01-06 1 :50万 、1: 25万、1:10万比例尺地 形图 的分幅与编 号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概论
1:50万: 经差 3 °、纬差 2°; 1:25万: 经差 1°30′、纬差 1°; 1:10万: 经差 30′、纬差 20′;
3、1:5万、1:2.5万、1:1万地形图的分 幅和编号
9 4
1 :5万
4 1:2 .5万
64
4 1:1万 4 1: 5千
图01-05 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系统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概论
1、1:100万地图的分幅和编号 1:100万采用国际统一的行列式编号
1891年第五届国际地理学会上提出,逐渐统一 规定后制定。
分幅:
单幅: 经差6° ,纬差4°;纬度60°以下 双幅: 经差12°,纬差4°;纬度60°至76° 四幅: 经差24°,纬差4°;纬度76°至88° 纬度88°以上合为一幅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概论
2、地理要素: 普通地图中:包括水系、地貌、植被等自然 和社会经济内容。 专题地图中:专题要素、底图要素。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概论
3、图边要素: 图名、图号、图例、说明等。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概论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概论
第三节 地图的分类
矩形分幅
不拼接
经纬线分幅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概论
矩形分幅
拼接分幅:
适用:挂图和大于1:2000的地形图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概论
不拼接分幅:
适用: 地图集、专题 地图等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概论
图1-5 拼接分幅图

地图学期末考试试题

地图学期末考试试题

地图学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图投影的主要目的是解决:A. 地图的美观性B. 地图的实用性C. 地球表面的曲率问题D. 地图的便携性2. 地图上的比例尺1:10000表示:A. 实际距离1米在地图上表示为10000米B. 实际距离1厘米在地图上表示为10000厘米C. 实际距离1米在地图上表示为1厘米D. 实际距离1000米在地图上表示为1米3. 地图的三要素不包括:A. 比例尺B. 方向C. 色彩D. 距离4. 下列哪项不是地图的类型:A. 地形图B. 交通图C. 人口分布图D. 照片5. 地图上表示地形高程的常用方法是:A. 等高线B. 点状符号C. 线状符号D. 面状符号6. 地图上表示河流的符号通常是:A. 单线B. 双线C. 点状D. 面状7. 地图的主要用途是:A. 艺术欣赏B. 教育展示C. 空间定位和信息传递D. 历史记录8. 在地图上,颜色可以用来表示:A. 地形的坡度B. 地物的类型C. 距离的远近D. 方向的指示9. 地图的阅读和使用需要:A. 良好的艺术鉴赏力B. 准确的空间想象力C. 丰富的历史知识D. 高超的绘画技巧10. 地图的制作过程中,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A. 地图的用途B. 地图的精度C. 地图的美观性D. 地图的更新周期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地图是地理空间信息的______表达方式。

2. 地图上的比例尺可以用来计算地图上的距离与______的距离。

3. 地图的定向方法有多种,其中“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是一种常见的______定向。

4. 地图上用来表示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之间的距离称为______。

5. 地图的制作过程中,需要进行______,以确保地图的准确性。

6. 地图学是一门研究地图的______、______和应用的学科。

7. 地图上表示道路的符号通常使用______线。

8. 地图的阅读者需要具备一定的______能力,以便正确理解地图上的信息。

《地图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地图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地理环境诸要素(内容)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并经过制图综合(特征)的一种缩小表像(形式)以表达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数质量特征及空间分布和发展变化(目的、结果)。

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 (可测量性、可比性) ;地图必须经过科学制图综合(清晰性、一览性);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直观性、易读性);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传递性、持久性)。

数学要素(骨架) :地图坐标、投影、比例尺、控制点等地理要素(主体) :表达地理信息的各种图形,文字标记辅助要素(润滑剂):说明地图的编制情况,为应用提供相关内容,在主要图形的外侧,如图名、图号、图例、比例尺等;对主要图件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补充,如统计图表、剖面图、测图时间、出版单位等按比例尺分: -大比例尺地图(≥1:10 万) -中比例尺地图( 1:10 万~1:100 万) -小比例尺地图(≤1:100 万) -微缩地图按地图的图形内容分类: -普通地图(是指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

) -专题地图 (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得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

)a=[φ/4°]+1 φ纬度; b=[λ/6°]+31 λ经度 1:1 万(G) 1:5000(H)c=4°/△φ-[(φ/ 4°)/△φ] △φ图幅纬差2′30″ 1′15″d=[(λ/6°)/ △λ]+1 △图幅经差3′45″1′52.5″X1X2X3 X4 X5X6X7 X8X9X10λ0=(X2X3-31)*6° φ0=(X1-1)*4°λ =λ0+(X8X9X10-1)* △λ φ =φ0+(4°/△φ-X5X6X7)* △φ法的综合性科学┏理论地图学(地图学理论基础) ~地图信息、传输、模式、认知理论;地图可视化原理、数学制图原理、地图语言学 (地图符号学) 、地图感受理论、地图概括 (制图综合)理论、综合制图理论、地学信息图谱理论现代地图学╋ 地图制图学 (地图编制方法与技术) ~普通地图制图学、专题 **、遥感制图学、计算机制图学、地图印制学与计算机出版系统、多媒体电子地图与网络地图设计和制作┗应用地图学(地图应用原理与方法) ~地图功能、评价、分析与研究方法、使用方法、信息自动分析和处理系统、应用、数字地图应用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

地理信息系统考试集锦

地理信息系统考试集锦

地理信息系统考试集锦一、考试大纲1.1 考试目的地理信息系统(GIS)考试旨在检验考生对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技术应用和实际操作的掌握程度。

通过考试,考生应能理解GIS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GIS软件的操作技能,并能够运用GIS解决实际问题。

1.2 考试内容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GIS基本概念与原理- GIS数据结构与类型- GIS软件操作与应用- GIS空间分析方法- GIS在实际领域的应用二、试题分类2.1 选择题选择题主要测试考生对GIS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

每题给出四个选项,考生需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2.2 填空题填空题主要测试考生对GIS知识点的记忆。

每题给出一个句子,句子中有一到多个空格,考生需填入正确的词语。

2.3 简答题简答题主要测试考生对GIS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每题给出一个问题,考生需简要回答。

2.4 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主要测试考生运用GIS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每题给出一个案例,考生需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三、考试要求3.1 知识要求考生需掌握以下知识点:- GIS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GIS数据结构与类型,包括矢量数据、栅格数据、属性数据等- GIS软件操作与应用,如ArcGIS、QGIS等- GIS空间分析方法,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 GIS在实际领域的应用,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领域3.2 技能要求考生需具备以下技能:- 熟练操作GIS软件,如ArcGIS、QGIS等- 能够进行GIS数据处理、分析和可视化- 能够运用GIS解决实际问题,如地图制作、空间分析等四、考试形式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五、考试评分考试评分标准如下:- 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填空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20分- 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总分100分。

六、参考资料- 参考书籍:《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第二版),作者:张晓峰、李可视化- 软件操作手册:ArcGIS、QGIS等软件官方文档。

(完整)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期末考试重点

(完整)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1.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2.信息的特征:客观性、适用性、可传输性和共享性。

3.数据:一种未经加工的原始资料,数字、文字、符号、图像都是数据。

4.地理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空间分布、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信息,它是对表达地理特征与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解释.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切与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都叫做地理信息。

5.地理数据: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符号化表示,包括空间位置数据、属性(特征)数据和时域特征数据。

6.地理信息特征:(1)空间分布性(2)海量数据(3)信息载体的多样性7.地理信息的特点:(1)空间分布性(2)具有多维结构的特征(3)时序特征十分明显(4)具有丰富的信息8.信息系统:是具有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能力的系统,它能够为单一的或有组织的决策过程提供有用的信息。

9.信息系统的组成:硬件、软件、数据、用户10.信息系统的四大基本功能: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11.信息系统的类型:事务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12.Gis与其他系统的区别:gis有别于dbms、Mis、地图数据库和cad系统。

Gis有管理、分析功能。

Dbms 和mis只有管理功能,地图数据库和cad只有分析功能。

13.什么是gis?地理信息系统(GIS ,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现实世界(资源与环境)的研究和变迁的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性的属性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它作为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而迅速地兴起和发展起来.14.地理信息系统按其内容分为三类:专题地理信息系统(是具有有限目标和专业特点的地理信息系统);区域地理信息系统(主要以区域综合研究和全面信息服务为目标);地理信息系统工具(是一组具有图形图像数字化、存储管理、查询检索、分析运算和多种输出等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的软件包)。

00.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00.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十六章 多媒体电子地图与互联网地图
第一节 多媒体电子地图 第二节 电子地图的设计和制作 第三节 互联网地图的特点和制作
第六篇 地图分析与应用
第十七章 地图分析
第一节 地图分析概述 第二节 传统地图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数字地图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十八章 地图应用( 阅读章节)
第一节 地图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 第二节 地图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 第三节 地图在军事上的应用
第五篇 现代地图制图的技术方法
第十四章 数字地图与地图数据库
第一节 数字地图 第二节 矢量数字地图 第三节 栅格数字地图 第四节 地图数据库
第十五章 数字地图制图技术与方法
第一节 数字地图制图技术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数字地图制图系统 第三节 数字地图数据处理与编辑 第四节 地图数据的符号化 第五节 纸质地图数字化生产与出版
第一篇 概论
第一章 地图
第一节 地图的基本特性和定义 第二节 地图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地图的分类 第四节 地图的分幅与编号 第五节 地图的功能
第二章 地图学
第一节 地图学的现代特征和定义 第二节 地图学的学科体系和各主要学科的研究内容 第三节 现代地图学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 地图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五节 地图学发展的历史与趋势
第三篇 地图内容要素表示方法
第六章 地图信息源及其处理
第一节 地图信息源 第二节 地图资料(数据)处理 第三节 地图上地理内容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第四节 地图上地理要素变量的量表方法
第七章 地图符号设计
第一节 地图符号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第二节 地图符号的视觉变量 第三节 地图符号的分类 第四节 地图符号的功能 第五节 地图符号设计的基本方法
第八章 地图整体效果设计

gis应用水平考试条件及要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gis应用水平考试条件及要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gis应用水平考试条件及要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广泛推广,对GIS从业人员的水平和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进一步提升GIS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许多地区纷纷设立了相应的GIS应用水平考试,以评估从业人员的能力并为其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本文将对GIS应用水平考试的条件和要求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文章将介绍GIS应用水平考试的背景,包括GIS的发展现状以及对从业人员的需求。

接着,文章将重点阐述考试的条件,包括参与考试的资格要求、报名流程以及考试时间和地点等。

然后,文章将详细描述考试的要求,包括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考试标准等。

最后,文章将对考试条件和要求进行总结,并探讨GIS应用水平考试对从业人员的意义和影响。

同时,文章还将展望未来GIS应用水平考试的发展趋势,以及可能带来的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探讨,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GIS应用水平考试的条件和要求,同时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参加该考试的重要性和意义。

对于想要在GIS领域发展的从业人员来说,参加这样的考试将是一个提升自身能力和竞争力的绝佳机会。

因此,对于有志于从事GIS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了解并满足考试条件,并积极备考以达到考试要求将是至关重要的。

在未来,随着GIS应用水平考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参加这样的考试将成为GIS从业人员的必要条件之一。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架构和章节安排,它起到指导读者阅读和理解全文内容的作用。

本文主要讨论GIS应用水平考试的条件和要求,因此文章结构应该简明扼要地呈现出这方面内容,并提供适当的导读。

本文的结构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安排:1. 引言: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目的,引起读者对GIS应用水平考试的关注。

2. 正文:2.1 GIS应用水平考试的背景:简要介绍GIS应用水平考试的起源和发展,说明为什么进行这样的考试。

2.2 考试条件:详细阐述参加GIS应用水平考试的条件,如报名条件、学历要求、工作经验等,给读者提供参加考试的基本要求。

全国信息化工程师----GIS应用水平考试(NCIE-GIS)

全国信息化工程师----GIS应用水平考试(NCIE-GIS)

全国信息化工程师----GIS应用水平考试(NCIE-GIS)二级应用方向考试大纲(2011.12月修订)为了更好地指导考生学习,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依据该考试的整体指导思路,会同有关专家共同制定了全国信息化工程师----GIS应用水平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概述一、考试大纲名称全国信息化工程师---GIS应用水平考试二级考试大纲(应用方向)。

简称全国GIS应用水平二级考试大纲(应用方向)。

二、水平描述获得二级水平证书(应用方向)者,对GIS的基本原理与功能具有深刻的认识,并能将GIS的强大功能灵活地应用到各行各业。

获得二级水平证书(应用方向)者,具备针对不同的行业应用进行GIS需求分析、平台选型、项目实施方案编写的能力;具备担任GIS应用工程师、GIS应用项目经理等相关岗位的技能储备。

获得二级水平证书(应用方向),需要至少熟悉一种GIS主流平台软件的功能与体系结构,并能熟练地使用该GIS平台软件进行数据采集、编辑、管理与统计分析。

三、考试内容考试的主要内容为计算机应用能力、GIS原理、GIS应用、GIS建设及工程管理、工具型GIS软件的高级应用、以及当年度GIS最新的行业知识与新闻。

四、基本考试题型(实际考试中可能出现的题型)1.名词解释;2.判断题;3.选择题(单项选择题、不定项);4.填空题;5.简答题;6.综合题(案例分析或应用阐述或操作描述)五、考试方法1. 考试组织考试采取全国统一组织考试的模式,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人才交流中心、教育部GIS 软件及其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汇同各高校考试中心的有关专家统一命题、阅卷。

全国各地GIS 应用水平考试认定考试中心负责本地区具体的考务组织。

2.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题满分150分, 90分为合格线、120为优秀线。

考试时间:150分钟。

3.答题方式目前采取综合笔试,逐步实现计算机在线答题。

试卷分为客观题、主观题两部分,考试涉及到的工具型GIS软件的操作,可以借助MapGIS67、MapGIS7.x、MapGIS K9、ArcGIS9.x 等比较常用的平台作答。

(整理)地图的基本特征.

(整理)地图的基本特征.

地图的基本特征(一)地理信息的载体二)数学法则的结构(三)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四)符号系统的运用《地图学原理与方法》中的定义:地图是根据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制图综合法则,记录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载体,是传递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工具,它能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多维信息、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制约及其在时空中的变化和发展。

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的功能(一)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二)地图的传递功能(三)地图的模拟功能(四)地图的认知功能1、形成整体、全局的概念2、获得制图对象定性与定量特征3、建立制图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4、建立制图对象正确的空间图像按地图图型(内容或主题)划分: 1.普通地图2.专题地图地图投影的概念(一)、地图投影的产生:地球椭球体表面是不可展曲面,要将曲面上的客观事物表示在有限的平面图纸上,必须经过由曲面到平面的转换。

(二)、地图投影的定义: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三)、地图投影的实质是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经纬线网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转移到平面上。

(四)、地图投影的研究对象地图投影主要是研究将地球椭球面描写到地图平面上的理论、方法、应用,以及地图投影的变形规律、不同地图投影之间的转换、图上量算等问题。

(五)、地图投影的任务建立地图的数学基础,它包括把地球表面上的地理坐标系转化成平面坐标系,建立制图网——经纬线在平面上的表象。

(六)、地图投影的作用地图投影是地图的数学基础,起着基础、骨架作用,正是地图投影才使得地图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精确的可量测性。

从广义上讲,地图投影系统是实现空间信息定位的基础,是地球空间数据的基础框架,是空间信息可视化的基础。

圆柱投影经纬线长度比变化情况表割圆柱(割于+ K )n﹥1 m﹥1nK=1 mK=1n﹤1 m﹤1nK=1 mK=1 n﹥1 m﹥1n﹥1 m﹤1nK=1 mK =1n﹤1 m﹥1 nK=1mK =1 n﹥1 m﹤1n﹥1 m=1nK=1 mK =1n﹤1 m=1 nK=1mK =1 n﹥1 m=1墨卡托投影③、等角航线:是地球表面上与经线相交成相同角度的曲线。

gis应用题综合题题库

gis应用题综合题题库

gis应用题综合题题库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已成为地理学、环境科学、规划管理等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

GIS应用题综合题在各类考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GIS应用题进行概述,分析题目类型,并提供解题方法和提高能力的方法。

一、GIS应用题概述GIS应用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理解、应用和实践能力。

题目内容涉及GIS的基本概念、数据处理、地图制图、空间分析、模型构建等方面。

通过解答这类题目,可以检验考生对GIS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GIS应用题分类1.基本概念题:考查考生对GIS基本概念、术语和原理的理解,如GIS的组成、功能、数据类型等。

2.数据处理题:考查考生对地理数据的收集、整理、转换、投影等操作,如数据格式转换、数据降维、数据插值等。

3.地图制图题:考查考生对地图编制、地图表达、地图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如地图符号设置、地图配色、地图标注等。

4.空间分析题:考查考生对空间数据的叠加、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等操作,如地形分析、适宜性评价、可达性分析等。

5.模型构建题:考查考生对GIS模型的构建、应用和优化,如生态系统服务模型、土地利用变化模型、污染物扩散模型等。

三、解题方法与技巧1.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明确考查的知识点和要求。

2.分析题目类型,选取合适的解题方法,如公式计算、程序编写、图表分析等。

3.熟练掌握GIS软件的操作,如ArcGIS、QGIS等,运用软件功能解答题目。

4.善用网络资源,如在线教程、论坛讨论等,寻求解题思路和参考答案。

四、提高GIS应用题能力的方法1.学习GIS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多做练习,积累经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参加GIS相关培训和考试,了解行业动态和考试要求。

4.关注GIS在各领域的应用案例,拓宽视野,提高创新能力。

五、总结GIS应用题综合题是考查考生对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gis中级工程师考试内容

gis中级工程师考试内容

gis中级工程师考试内容
GIS中级工程师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 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原理:这包括GIS的基本概念、组成、功能、发展历
程以及与其他信息系统的关系等。

2. 主流GIS软件基本操作:考生需要熟悉并掌握主流GIS软件(如ArcGIS、QGIS、MapInfo等)的基本操作,包括数据导入、地图制作、空间查询、
空间分析等功能。

3. 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考生需要掌握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如地图数字化、地理编码、空间查询、地图分析等。

4. 数据库知识:考生需要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如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并掌握如何建立和维护地理信息数据库。

5. GIS设计和开发:考生需要了解GIS设计和开发的基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发布等阶段。

6. GIS应用案例:考生需要了解GIS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

7. 法规和标准:考生需要了解地理信息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如国家地理信息标准、地图管理条例等。

总的来说,GIS中级工程师考试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地理信息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主流GIS软件的操作,并能够在实际项目中应用GIS技术解决问题。

GIS原理及应用试题

GIS原理及应用试题

[单选]同计算机辅助制图相比,GIS制图的显著优势在于()A.是地理信息的载体B.具有存储地理信息的功能C.具有显示地理信息的功能D.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单选]空间数据库与传统数据库相比,在管理地理空间数据上存在的区别()A.操纵和查询文字和数字信息B.实体类型之间通常是简单、固定的空间关系C.地理信息数据是连续的,并且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D.存贮的数据通常为等长记录的数据 [单选]以下哪些是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A.资源管理B.区域规划C.辅助决策D.以上都是 [单选]有关地图符号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地图符号是地图的语言B.地图符号是表达地图内容的主要手段C.地图符号可由形状不同、大小不一和色彩有别的图形组成D.注记作为地图上的一种必要的说明文字,它不是地图符号 [名词解释]矢量数据结构 [名词解释]空间数据库 [名词解释]空间叠置分析 [名词解释]数字高程模型 [问答题,简答题]简述一个实用GIS系统的基本组成。

[问答题,简答题]因多种因素影响,致使铸造成不稳定的制造工艺过程。

它易于产生...........................................哪些缺陷?[填空题]铸件冷却时,在表面和内部、薄壁部位存在冷却速度差,这种速度差导致铸件产生很大的(),是铸件开裂的主要原因[问答题,简答题]请说明基孔制与基轴制的定义区别 [填空题]经热处理的轴、杆类零件,磨加工前必须留有足够的余量、并且要先对轴、杆校直,否则轴、杆磨加工后会出现表面硬度()或表面硬度(),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填空题]刀具材料应具备较高的硬度、足够的()和()、高耐磨性、高耐热性。

我们制图中常用的刀柄材料一般用()刀片材料一般用() [问答题,简答题]分别说明以下图示表形位公差特征符号的意思。

;;;;;;;;;;; [问答题,简答题]中国视图与日本视图有什么区别 [问答题,简答题]请标出下图中的形位公差附加符号的意思:[填空题]目前我们翻砂厂一般采用()及()两种铸造方式 [单选,A1型题]目前认为对冠心病猝死有预防价值的药物是()A.利多卡因B.阿司匹林C.心律平D.美多洛尔E.维拉帕米[单选,A1型题]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兴奋的表现是()A.肌肉颤动B.多汗C.流涎D.呼吸肌麻痹...........................................E.肺水肿[单选,A1型题]有机磷中毒患者,洗胃同时应立即给予()A.阿托品和解磷定B.高流量吸氧及呋塞米C.甘露醇及呼吸兴奋剂D.毛果芸香碱及双复磷E.西地兰及吗啡 [单选,A1型题]原发性和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鉴别诊断中最具意义的临床表现应为()A.低血糖B.低血压C.食欲明显减退D.极度乏力E.皮肤色素沉着 [单选,A1型题]一油漆工人在工作后24小时出现了局部皮肤红肿和水痘,应考虑为()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血管神经性水肿[单选,A1型题]冠心病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疼痛,其主要鉴别点是()A.疼痛的持续时间与强度不同B.疼痛部位不同C.疼痛性质不同D.疼痛的放射部位不同E.疼痛时伴发恶心 [单选,A1型题]原发性肺结核自然演变过程中,最常见的是()A.自行吸收或钙化B.发展为肺门淋巴结结核...........................................C.发展为浸润型肺结核D.凝成"结核球"E.血行播散[单选,A1型题]高肾素型高血压病人首选()A.阿替洛尔或卡托普利B.关托洛尔或硝苯吡啶C.硝苯吡啶或巯甲丙脯酸D.呋塞米或尼群地平E.硝普钠或硝酸甘油[单选,A1型题]上腹部疼痛同时有咽喉部及胸骨后疼痛的急性胃炎是()A.单纯性B.腐蚀性C.感染性D.出血性E.化脓性 [单选,共用题干题]患儿,4岁,10天前出现感冒发热伴声音嘶哑,经肌注抗生素治疗,症状稍缓解,2天前,体温再次上升,无声嘶,但出现右侧颌下肿大疼痛。

测绘考试知识点总结

测绘考试知识点总结

测绘考试知识点总结一、测绘学基础知识1. 测量原理与方法测量原理和方法是测绘学的基础,包括物理学、数学、地球测量学、大地测量学等基础理论知识。

测量原理和方法是测绘学的核心内容,是测绘技术的基础,也是测绘工作的核心内容。

2. 测绘学基本知识测绘学基本知识是测绘学的核心课程,包括三角测量、地面测量、摄影测量、地图学、城市规划、GIS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测绘学基本知识是测绘学专业的技术基础,也是测绘学科的核心内容。

3. 地图学基本知识地图学是测绘学的核心分支学科,是测绘地理信息科学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地图学基本知识包括地图的内容、地图的制图原理、地图的分类、地图的投影、地图的使用和地图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4. 测绘工程测量测绘工程测量是测绘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主要包括地形测量、水文测量、建筑测量、地形测量、运输测量等方面的知识。

测绘工程测量是测绘学专业的一项基本技能,是测绘工程中的重要工作内容。

5. GPS和遥感技术GPS和遥感技术是当今测绘学领域中的热门技术,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GPS和遥感技术包括GPS定位原理和方法、GPS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6. 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是现代测绘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技术领域,主要包括卫星导航原理和方法、卫星导航技术的应用、定位技术的原理与方法、定位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7.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当今测绘领域的一个重要技术方向,包括GIS的基本原理和方法、GIS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场景、GIS在测绘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二、测量基础1. 测量基础知识测量基础知识是测绘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主要包括《测量原理与方法》、《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学》等方面的知识。

2. 测量问题解决在实际测量工作中,会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测量问题解决是测绘学中的一个重要技能。

包括测量工作的组织、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测量成果的发布等方面的知识。

GIS原理及应用-GIS原理及应用(试题)

GIS原理及应用-GIS原理及应用(试题)

GIS 原理及应用-GIS 原理及应用1、同计算机关心制图相比,GIS 制图的显著优势在于〔〕A.是地理信息的载体B.具有存储地理信息的功能C.具有显示地理信息的功能D.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2、空间数据库与传统数据库相比,在治理地理空间数据上存在的区分〔〕A.操纵和查询文字和数字信息B.实体类型之间通常是简洁、固定的空间关系C.地理信息数据是连续的,并且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D.存贮的数据通常为等长记录的数据3、以下哪些是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A.资源治理B.区域规划C.关心决策D.以上都是4、有关地图符号的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地图符号是地图的语言B.地图符号是表达地图内容的主要手段C.地图符号可由外形不同、大小不一和颜色有别的图形组成D.注记作为地图上的一种必要的说明文字,它不是地图符号5、矢量数据构造6、空间数据库7、空间叠置分析8、数字高程模型9、简述一个有用GIS 系统的根本组成。

10、什么是数据压缩?试举出四种常用的栅格数据压缩方法。

11、简述空间元数据的在空间数据库治理中的主要作用。

12、何为拓扑关系?在 GIS 中引入拓扑关系有何意义?常用的拓扑关系有哪些?13、操作尺度14、地理网格15、数据模型16、对象模型17、地图数字化18、拓扑关系19、空间数据构造20、影像金字塔构造21、空间索引22、空间数据查询23、空间分析24、栅格数据的追踪分析25、数字地形分析26、什么是GIS 空间分析?其方法是什么?27、什么是空间数据?28、网络分析的根本思想是什么?29、地理表达和地理模型的关系30、简述栅格数据构造的优缺点31、简述矢量数据构造的优缺点32、简述空间数据质量的主要把握方法。

33、简述空间数据查询过程的类型和查询内容34、简述空间关系的类型35、试论述矢量数据的叠置分析36、地理信息37、地理信息科学38、地理数据39、地理信息流40、四叉树数据构造41、不规章三角网模型42、拓扑构造43、游程编码44、栅格数据构造45、空间数据编码46、Delaunay 三角网47、Voronoi 多边形48、栅格数据压缩编码49、边界代数算法50、DIME 文件51、空间数据内插52、空间数据压缩53、坐标变换54、仿射变换55、数据精度56、空间数据模型57、分布式数据库58、对象-关系治理模式[/型]59、叠合分析60、网络分析61、透视图62、网络63、变量筛选分析64、变量聚类分析65、数字地面模型66、GIS 应用模型67、OGC68、空间数据质量69、投影转换70、虚拟地理环境71、高斯--克吕格投影72、utm 投影73、[空间]元数据74、GIS 互操作75、组件式GIS76、客户机/效劳器构造77、NSDI78、国家信息根底设施79、GML80、LBS81、网格GIS82、空间信息格网83、嵌入式GIS84、地理编码85、空间信息可视化86、空间数据仓库87、空间数据融合88、扫描矢量化89、屏幕跟踪矢量化90、元胞自动机91、等值线92、层次分析法93、ODBC94、质心95、地图符号96、节点〔node〕/顶点〔vertex〕97、地籍98、地理实体〔空间实体〕99、地理空间100、空间数据101、空间信息102、矢量数据103、空间数据库治理系统104、矢栅一体化105、GIS 的数据质量106、空间元数据107、空间缓冲区分析108、空间统计分析109、GIS 功能有哪些?110、GIS 根本构成?111、拓扑关系争论什么?类型?意义?112、空间数据库设计思想及步骤?113、元数据作用?114、什么是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的种类有哪些?应当如何表达?115、矢量图形数据的压缩方法有哪些?了解其根本原理。

(完整版)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

(完整版)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

(完整版)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地图定义及编号地图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说明注记。

地图按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类。

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两种类型。

专题地图上的地理要素分为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

普通地图上的⾃然地理要素包括:⽔系、地貌、⼟质植被。

普通地图上⼈⽂社会要素包括居民点、交通⽹和境界线。

3.地图有两种分幅形式,即矩形分幅和经纬线分幅。

矩形分幅优点:①图幅间结合紧密,便于拼接使⽤;②各图幅⾯⾯积相对平衡,利于充分利⽤纸张和印刷机的版⾯;③可以使分幅有意识的避开重要地物,以保持其图形在图⾯上的完整。

缺点:制图区域只能⼀次投影,变形较⼤。

经纬线分幅:地图的图廓由经纬线构成。

优点:图幅有明确的地理位置;可分多次投影,变形⼩。

缺点:①经纬线被描写成曲线时,图幅的拼接不⽅便;②⾼纬度地区图幅⾯积缩⼩,不利于纸张的使⽤和印制;③经常会破坏重要物体的完整性。

4.地图的编号:常见的编号⽅法有⾃然序数式、⾏列式、⾏列—⾃然序数式等。

①⾃然序数编号法:将分幅地图按⾃然序数编号。

⼩区域的分幅地图或挂图(普通地理图、专题地图等)常⽤这种⽅法编号。

②⾏列式编号法:将制图区域划分为若⼲⾏和列,并相应的按数字或字母顺序编上号码,⾏和列号码的组合即为编号,⼤区域的分幅地图⽤此编号法。

③⾏列—⾃然序数编号法:它是⾏列式和⾃然序数式相结合的编号⽅法。

世界各国的地形图多采⽤此⽅式编号,即在⾏列式编号的基础上,⽤⾃然序数或字母代表详细划分的较⼤⽐例尺地图的代码,两者结合构成分幅图的编号。

采⽤⾏列式编号:⾏:从⾚道起,纬度每4°为⼀⾏⾄南北纬88°各为22横⾏,⽤罗马字母A,B,C,……V表⽰, ⾏号前分别冠以N和S,区别北半球和南半球;列:180°经线起算,⾃西向东6°为⼀纵列,60纵列,⽤1,2,3,…60表⽰。

“⾏号——列号”相结合,即为该图编号:地图投影及应⽤1.按投影辅助投影⾯的类型划分:⽅位投影、圆柱投影和圆锥投影。

地图学要点总结

地图学要点总结

地图学复习要点(简略)(一)填空题重点1、地图具有的四点基本特征: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和符号系统的运用。

2、构成地图的数学法则是:地图投影、坐标系统和比例尺。

3、地图的四点重要功能: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的传递功能、模拟功能和认知功能。

4、我国八种基本地形图比例尺为: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000。

5、现代地图的产生可分为(实测成图)和(编绘成图)两类。

6、地图投影变形主要是平面与球面之间在长度(距离)、角度(形状)和面积三种变形。

7、地形图几何投影分为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和圆锥投影。

8、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有:地图的用途与主题、地图的比例尺、制图区域的特征、制图数据质量和制图图解限制。

(此题也可能是简答,见书P123)9、地图符号的设计应首先考虑其可读性。

10、色彩的三要素:色相、亮度和彩度。

11、四色印刷中指的四色即青、品、黄、黑。

12、一个图形的视觉中心比它的几何中心高约5%。

13、点状符号标注的优选顺序:右上、右下、左上、左下(尽可能不注记在左边)。

14、在制图实践中以形状变量区分最高层次的本质差异,色相分量表达次一级分类体系,结构(网纹)或方向变量作最后补充。

15、制图数据分级以5~9级为宜。

16、范围法采用的分布界线常有精确定域和概略定域之分。

17、用形状相同、大小与其代表的数值成固定比率的圆点符号表达离散现象分布特征的方法称为点值法。

(此内容可能考名词解释)18、在各统计区内以点状符号表示制图数据的方法称为分区统计法。

19、考虑地图信息的有效表达,分级数一般在5~7级为宜,最少不低于3级,最多不超过9级。

20、地图的编制程序包括:地图设计、地图编绘和出版准备三个阶段。

21、地势表示的方法主要有:等高线法、分层设色法、晕渲法。

22、等高线表示地势详尽程度取决于比例尺和等高距的大小。

23、专题地图的类型分: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环境地图和其他类。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考试题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考试题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考试题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什么?
A. 数据库管理系统
B. 地图制作软件
C. 空间数据分析工具
D. 软硬件系统、数据和用户
在GIS中,哪种数据结构用于表示地理实体在空间中的连续分布?
A. 矢量数据结构
B. 栅格数据结构
C. 拓扑数据结构
D. 三维数据结构
地图投影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 将地球表面的点转换到平面上
B. 增加地图的美观性
C. 减少地图制作的成本
D. 提高地图的分辨率
在进行空间查询时,哪种查询方式可以根据指定的空间关系(如相交、包含等)来选取空间对象?
A. 属性查询
B. 空间查询
C. 复合查询
D. SQL查询
GIS在空间分析方面有哪些主要功能?
A. 数据采集和编辑
B. 地图制作和输出
C. 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
D. 数据管理和共享
遥感技术(RS)在GIS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A. 提供实时的地理空间数据
B. 进行空间数据的可视化
C. 实现地理空间的三维建模
D. 进行空间数据的属性分析
GIS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A. 环境污染监测和评估
B. 自然资源管理和规划
C. 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
D. 以上都是
在进行空间数据插值时,哪种方法常用于根据已知点的值来预测未知点的值?
A. 最近邻插值
B. 线性插值
C. 样条函数插值
D. 以上都是。

地图复习汇总

地图复习汇总

第一章主要复习题1.地图特征有哪些?(1)地理信息的载体;(2)数学法则的结构;(3)有目的的图形概括;(4)符号系统的运用。

2.地图的功能有哪些?(1)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2)地图的传递功能;(3)地图的模拟功能;(4)地图的认知功能。

3.地图的定义: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4.地图学定义: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5.我国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有哪些?答:有如下8种: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000。

6.制图六体是我国古代地图学家裴秀总结出的制图规则,指的是哪六项?(1)分率;(2)准望;(3)道里;(4)高下;(5)方斜;(6)迂直。

7.托勒密确立地球经度为360°概念,设计了球面投影和简单的圆锥投影两种地图投影。

8.我国最早的航海地图是《郑和航海图》。

9.人类最早实证地球是个椭球体的实践行为是麦哲伦环球航行。

10.地图的成图方法有实测成图法和编绘成图法。

11.地图按图型划分,可以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普通地图按地图内容概括程度、区域及图幅的划分状况,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12.地图按尺度划分可以分为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万)、中比例尺地图(1:100万<比例尺<1:10万)和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0万)。

13.我国最早的石刻地图是北宋时期的( B )。

A《海内华夷图》 B《九域守令图》 C《华夷图》 D《禹迹图》14.我国最早城市规划图是南宋时期的( D )。

A《禹迹图》 B《华夷图》 C《九域守令图》 D《平江图》第二章主要练习题1.第一个论证地球是椭球体的科学家是( C )A亚里士多德B埃拉托色尼C牛顿D张遂2.清康熙年间天文-大地测量,实证地球不是正圆球。

地图制图知识点整理

地图制图知识点整理

地图制图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地图的定义:按照严密的数学法则,用特定的符号系统,将地图或其他星球的空间事象,以二维或维静态或动态可视化形式,抽象概括、缩小模拟等手段表示在平面或球面上,科学地分析认知与交流传输事象的时空分布、数量质量特征及相互关系等多方面信息的一种图形或图像。

地图的基本特征:严密的数学法则2)科学的地图概括3)特定的符号系统现代地图学的定义:以地图信息传输与地图可视化为手段,以区域综合制图与地图概括为核心,以地图科学认知与分析应用为目的,研究地图的理论实质、制图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大众化科学。

现代地图学的学科体系:三大方面:1)理论地图学2)技术地图学3)应用地图学现代地图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与地球科学的关系:现代地图学是研究地球科学的依据/工具;是地球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达手段二、与测绘学的关系:测绘学为制作地图提供理论依据三、与3S技术的关系——虚拟现实,将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到现代社会中去。

遥感:为地图内容的修编与更新、专题地图的编制和影像地图的制作等提供价廉而实时的资料。

计算机地图制图:极大的提高了地图制图的速度,使大量的制图工作者从繁琐的手工制图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地图制作的技术水平,丰富了地图的内容,使由模拟地图迈入数字地图时代成为可能与GPS的关系:提高了地图的空间数据质量。

延伸:三代语言——一代:文字二代:地图三代:地理信息系统四、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地图制图提供必要的题材计算机与信息工程技术:不断的改进制图的技术方法和工艺水平艺术和色彩学:为地图学的表现手段和感染力提供营养数学:实现地图模型理论和计算机地图制图、数字地图的基础。

现代地图的分类:1)按地图功能和内容分类:功能: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专用地图、特殊地图内容:普通地图、专题地图普通地图——以同等详细程度全面表示地面上主要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能较完整地反映出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包括水系、地形、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网、境界线、以及独立地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地图分析的含义☐地图分析,就是把地图表象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我们感兴趣的客体,利用地图上所栽负的客观实体的信息进行科学研究,探索和揭示它们的分布、联系、演化过程等规律,预测预报它们的前景,即将地图作为空间模型,用多种方法对各种地图表象进行分析解译。

1.4 地图分析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1)进行各种现象分布规律的研究,⏹分析地图,认识和掌握各种地图表象的分布规律,例如:☐通过地形图和普通地理图的分析,可以获得水系结构和河网密度的规律,地形起伏和形态结构,居民点的类型、密度、分布特点及其与水系、地貌、交通等要素的联系。

☐分析地质图可获得区域地质构造特点及变化的规律。

☐分析地震图有助于获得地震的发生和分布规律。

☐分析研究各种气候图可以查明太阳辐射、气温、降水的明显地区差异和季节变化。

☐从我国的土壤图和植被图上可以分析出我国植被和土壤自北向南和自东向西包括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以及森林地带、草原地带、荒漠地带的各种地带性植被和土壤类型的分布规律。

(2)进行各种现象相互联系的研究☐各种现象的相互联系包括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利用地图进行各相关要素相互之间的联系研究是很有成效的。

例如,⏹分析我国的地震图和地质构造图,可以发现强烈地震—般都发生在活动断裂带的曲折最突出部位、中断部位、汇而不交的地段,与大地构造体系相应。

⏹综合分析植被图、土壤图、气候图、地形图、地质图可以发现,植被和土壤的分布受气候、地形、地质的影响很大,它们的水平地带性格局首先是由于气候的水平地带性造成的,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形成某种稳定的植被和土壤类型。

⏹与地形图相比较,可以找出地形的高度、坡向,坡度对土壤和植被分布的具体影响。

⏹与地质图对照,可以找到岩性对植物群落和土属的影响。

有些岩石分市区往往只生长某种特殊植物,这种植物称为“指示植物”,通过它们可寻找不同的矿藏。

岩石风化又形成特有的“岩成土壤”,例如,紫色砂岩地区形成紫色土,石灰岩地区形成石灰土等。

⏹对照植物图和土壤图,更能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例如,暗针叶林与暗棕壤、干草原植被与栗钙土,荒漠草原与棕钙土,沙漠草原与灰钙土,高山草甸植物与高山草甸土,沼泽植被与沼泽土等,有的完全对应,有的则部分对应,显示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

⏹对照环境污染地图与工业分布图,可以找到空气污染同工厂类型、分布有直接关系。

(3)进行各种现象的动态变化研究☐有些地图上已经表示了某些事物或现象在不同时期的分布范围和界线、运动方向、途径等的变量线,研究这些地图,自然很容易获得各种现象动态变化的信息,比较不同时期的同一地区表达同一现象随地图,或分析同一地图上表达的不同时期的同一现象的表象,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果例如:⏹水系变迁图上用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符号表示不同时期的河道、湖泊、岸线位置、范围,可以很明确地得到河流改道,湖泊展缩、海岸变化的信息,甚至可直接量算变化的幅度和数量。

⏹同样,在其它地图上往往把台风路径、动物迁移、人口流动、贷物流通、军队行动等现象表达得一目了然。

⏹利用不同时期制作的地图,摄制的航空像片和航天影像,对同一现象的位置、形态、范围、面积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差异和变化。

例如,我国唐山地区的地震发生后,利用航片和原有的地形图对照,很快编制出地震破坏程度图,详细准确地反映地表裂缝和房屋、桥梁等建筑物的倒塌的程度和方向,地表冒砂、喷水的范围等。

并迈过冒砂范围的弯曲带状的定势图,反映出一条条被埋藏在地下的古河道。

对表达在地图上的历年来同一季节、月份的气温、降水、河道、水位等现象进行分析,可以报出气温、降水产一年内及不同历史时段的变化规律(4)利用地图进行预测预报利用地图,根据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预测现象的空间分布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即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预测现象的空间分布情况尤其适合一些潜隐的地下现象,例如,矿藏、石油、地下水等的分布。

根据已查明的地段上矿藏和地质构造的联系,采用内强和外推法,对未知地区的地质图表示的构造与岩层进行分析,确定富集矿藏和贮油地层的可能性,就可以对矿藏和石油贮存进行预测。

用同样方法分析含水层也可预测地下水的分布。

(5)利用地图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优势等级。

这种评价包括对自然条件、土地资源、环境质量、生产力水平进行的综合评价。

☐土地资源评价是在土地类型图的基础上,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对农、林、牧的适宜性和局限性,参考土地利用现状和目前生产水平,采取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法进行综合评价,划出宜农、宜林和宜牧地的范围。

☐环境质量评价是对区域的环境条件的优劣和质量好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指标和标准包括环境的污染程度及对生态的危害程度。

(6)利用地图进行区划和规划☐区划是根据现象内部的—致性和外部的差异性所进行的空间地域的划分。

规划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对未来的发展提出设想和战略性部署。

区划和规划都同地图有密切的联系,不但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图上作业,而且地图常常作为表达区划和规划成果的必要媒体。

☐区划也是地理研究中的一种手段,主要包括自然区划和社会经济区划两大类,它们都有各要素或部门区划和综合区划两种。

自然区划包括:地貌区划、气候区划、水文区划、土壤区划、植被区划、动物区划等部门区划和综合自然区划。

社会经济区划包括:农业区划、工业区划、交通运输区划、行政区划、旅游区划等以及综合经济区划。

农业区划又可分为粮食作物区划、经济作物区划、畜牧业区划等部门区划和综合农业区划。

☐区划工作的一般过程是先进行部门区划,然后进行综合区划;先从类型分析入手,研究地区差异、再进行区域划分;先确定区划指标,再建立区划的等级系统,最后划定区划界线。

区划的指标可以是质量的,也可以是数量的。

自然区划一般采用多级制系统。

部门自然区划界线往往以类型图和其它具有分析性的地图作为基础,参照某些类型界线划定。

综合自然区划往往需要利用多种要素和现象的类型图,等值线图进行比较叠置,确定带有共同性的区划界线。

(7)利用地图进行国土资源研究☐国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必要的物质条件,分析研究及熟知国土资源,摸清国土情况,可为因地制宜地进行国土整治,资源开发利用,发挥地区优势,合理进行生产布局和决策提供可靠资料。

☐利用地图进行国土资源研究,减少大量的野外考察和统计工作,节省大员的人力物力,不仅可以在大范围内对国土进行总体分析和综合研究,而且可以小范围具体地按需要指出国土的栽负能力。

☐剖析其质量和数量特征,对国土信息的某一专门内容进行深入的解剖,为发挥国土潜力指明方向。

例如,从分析研究能源分布图帮助制定提供电能的方式,我国西南地区应以水电为主,东北和华北地区应以火电为主、中南地区应以火电与水电并举,华南地区则应发展核电和水电,据水资源图,可制定水电厂装机容量及覆盖范围、水电站的布局等。

1.5.4 地图分析的基本方法1.定性分析。

这种分析方法是一种阅读分析,可以方便地得到关于研究对象的分布及规律性的一般概念,获得的是描述性的定性结论。

☐2.图解法。

根据地图构成各种解剖面、图解分布图、联合图表和其它二维、三维的图解图形模型进行研究。

☐3.图解解析法。

通过在地图上量测坐标、长度、角度、面积、容积、体积和形状指标,计算对比各种数据和系数,或相对指标以得到分析结论。

☐4.解析法。

根据在地图上提取的数据,对所研究的现象建立数学模型,从地图上的某些现象问存在的复杂的、本质的,但有时并不非常明显的联系中抽象出基本的规律性。

应用数学模型对地图表象的分桥研究,可以充分发掘地图的潜在信息,得到许多用其它方法不能得到的事物的内在规律,进而深刻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5.图形变换。

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把原有的地图表象变换成最适于某研究项目的形式,给研究工作提供方便。

第二讲☐2.1.1 地图数据的量表系统⏹1、定名量表(标称属性,Nominal)☐用文字和字符描述地理事物的种类或质量的差别⏹2、顺序量表(次序属性,Ordinal)☐☐表示地理事物的顺序,根据某质量标志排序,或将数据概念简化为顺序量表;特征:级别或要素间关系不对称,等级之间有传递性。

⏹3、间隔量表(间距属性,Interval)☐☐是一种定量数据形式,在顺序量表中赋予单位和距离信息⏹⏹4、比率量表(比值属性,Ratio)☐☐把间隔量表数据精确化,就构成了具有固定意义的精确概念的数据数据量表系统是有序的,转换不可逆⏹⏹5、周期量表(周期属性,Cyclic)☐表达方向或周期性变化的量测数据2.2 地理信息数量特征的地图表象☐☐1、等值线法:等值线法是指制图对象中数值相等的各点连结成的光滑曲线。

如地形图上的等高线。

2、定位图表法☐☐定位图表法是利用某些定位点来反映该点及周围某种现象的总特征或总趋势,如气候图中风力和方向的表示,天气预报中晴、雨等的表示。

常用的图表有柱状图表、曲线图表、玫瑰图表等。

3、分区统计图表法☐☐分区统计图表法是将制图区按区划单元分区,在各分区内配置相应的图形符号,以图形符号的大小和多少来反映现象的数量总和。

4、分级统计图法☐分级统计图法常用于统计制图,它是将制图区域分成若干区,然后按各区现象的集中程度(密度或强度)划分级别,最后按级别的高低分别涂以深浅不同的颜色,或绘以方格、疏密不同的晕线5、运动线法运动线法用来反映点、线、面状物体的移动。

各种图中河流的表示就是一种简单的运动线法。

它通常是用箭头等有向符号表示某种现象的移动方向、路线和数量特征等,一切移动的现象都能用运动线法表示。

例如天气预报中的风向符号、气流符号就能表示风和气流的大小与方向。

6、点值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