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杂散电流和接触网验收标准

合集下载

地铁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地铁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地铁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地铁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是保证地铁轨道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地铁轨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确保地铁轨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

地铁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轨道线路的几何尺寸和位置精度。

轨道线路的几何尺寸和位置精度是地铁轨道工程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轨道线路的几何尺寸和位置精度符合要求。

2. 轨道线路的水平和垂直曲率半径。

轨道线路的水平和垂直曲率半径是地铁轨道工程中非常重要的要求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轨道线路的水平和垂直曲率半径符合要求。

3. 轨道线路的平整度和垂直度。

轨道线路的平整度和垂直度是地铁轨道工程中非常重要的要求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轨道线路的平整度和垂直度符合要求。

4. 轨道线路的弯曲度和坡度。

轨道线路的弯曲度和坡度是地铁轨道工程中非常重要的要求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轨道线路的弯曲度和坡度符合要求。

5. 轨道线路的轨床和轨枕。

轨道线路的轨床和轨枕是地铁轨道工程中非常重要的要求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轨道线路的轨床和轨枕符合要求。

6. 轨道线路的接触网和供电系统。

轨道线路的接触网和供电系统是地铁轨道工程中非常重要的要求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轨道线路的接触网和供电系统符合要求。

7. 轨道线路的信号系统和通信系统。

轨道线路的信号系统和通信系统是地铁轨道工程中非常重要的要求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轨道线路的信号系统和通信系统符合要求。

总之,地铁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是保证地铁轨道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轨道线路的各项要求符合要求。

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规定

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规定

合武线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本标准依据《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及《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6]167号)进行编制.一、基础1.1运达现场的水泥、砂、石料、钢筋,应按批次进行检验,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应与所配制混凝土的等级相适应.1.2在同条件养护下,基础(含拉线基础)的混凝土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1.3基础(含拉线基础)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同一组硬横跨两基础连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偏差不应大于2°.1.4同一组硬横跨实心基础底面高程应相等,相对误差不超过50㎜,硬横跨两实基础间距应符合横梁跨长的要求,施工偏差±20㎜且每个实心基础的位置符合侧面限界要求.1.5线路两侧和线路中间的基础顶面应高出路肩面100-200㎜,低于相邻轨面200-600㎜,站台及硬化路肩上的基础面应高于站台面100㎜,允许偏差±30.拉线基础高于路肩面100㎜,施工偏差±20㎜.1.6基础表面平整、棱角完整,无漏浆、露筋等现象.1.7基础外形尺寸、地脚螺栓外露长度、间距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1的规定,拉线基础排水面的尺寸应符合要求,并保证排水面顶点距锚杆环内沿的距离不小于100㎜.二、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进入杆2.1 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2.2 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灌注应牢固可靠,砂浆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在标准养护条件下,任一组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

2.3 桥钢柱、拉线及隧道膨胀和粘结式锚栓,其粘结剂类别、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4 桥钢柱、拉线及隧道膨胀和粘结式锚栓的锚固抗拔力应小于设计值。

2.5 桥钢柱预埋螺栓与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应满足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50mm。

2.6 桥钢柱锚栓螺纹完好,拉线和隧道锚栓埋入杆无锈蚀,砂浆表面平整、无脱落现象。

城轨刚性架空接触网工程验收标准 (2)

城轨刚性架空接触网工程验收标准 (2)

城轨刚性架空接触网工程6.7.1 一般规定6.7.1.1 本标准适用于列车最高运行速度100Km/h、直流额定电压1500V的刚性架空接触网的施工质量验收。

6.7.1.2 接触网的施工质量验收应包括下列项目:1 埋入杆件及底座填充2支持悬挂装置3汇流排4接触线5架空地线6中心锚结7锚段关节8线岔9电连接10上网电缆11接地系统12隔离开关13分段绝缘器14标志牌、支柱号码15冷滑试验及送电开通16热滑试验6.7.1.3 刚性架空接触网宜采用“Π”型铝合金汇流排悬挂方式。

6.7.1.4 刚性架空接触网与柔性架空接触网的衔接处,应设置刚柔过渡设施;刚柔过渡宜采用切槽式过渡方式。

6.7.1.5 刚性悬挂高度宜为4100mm,最低高度不应小于4000mm。

6.7.1.6 刚性架空接触网在沿轨道500m 范围内的拉出值宜为±200mm~±250mm, 200m范围内的拉出值宜为±200mm。

6.7.1.7 刚性架空接触网悬挂点的跨距应满足汇流排的弛度要求,宜为6m~10m。

6.7.2 埋入杆件及底座填充主控项目6.7.2.1 监理单位提供埋入杆件的埋设位置、埋设深度、规格型号数据资料。

6.7.2.2 监理单位提供埋入杆件载荷检测及化学锚固螺栓所使用的化学填充剂的产品说明。

一般项目6.7.2.3 锚栓螺纹及镀锌层完好,化学锚固螺栓孔填充密实。

螺纹外露部分应涂油防腐。

检验数量:抽检不少于30%。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6.7.2.4 埋入杆件的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6.7.2.4 埋入杆件位置施工允许偏差(mm)检验数量:抽检不少于30%。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6.7.2.5 与隧道壁相贴近的底座,在与隧道壁的接触面上刷防腐漆。

检验数量:抽检不少于3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6.7.2.6 与隧道壁相贴近的底座应填充密实,表面光洁平整,无裂缝。

检验数量:抽检不少于30%。

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2.分段、分相绝缘器与受电弓接触部分与轨面连线平行,受电弓通过 时应平滑无打工现象;
3.并沟线夹、电连接线夹等作为电连接线夹时,连接处导线不得包缠 铝包带;
4.“高压危险”标志牌安装在电气设备及行人较多的支柱上,设置高 度距地面1.6—2m,牌面采用反光膜,白底黑子、黑框、红闪电
5.冷滑试验及送点开通前的准备:接触网距树木间的最小距离,水平 不应小于3.5m,垂直不应小于3m;拉出值最大不应大于400mm, 接触线线面正确,无弯曲、碰弓、脱弓现象;开通区段接触网绝缘良 好,送电后,各供电臂始、终端确保有电。
3.钢柱底部主角钢下钢垫片面积不小于50mm×100mm,片数不应 超过3片。
4.接触网支柱按设计要求接地。距离接触网带电体5m以内的金属结 构、附加导线远离铁路、行人多站台上的支柱≤30Ω;隔离开关、避 雷器、吸流变压器、架空地线、避雷线≤10Ω
5.避雷器的接地极距通信电缆不应小于3m,地形受限时,应加绝缘 保护,不应小于1m,接地引线与通信电缆无法避免交叉时,不小于 0.5m,交叉角度为90°
6.接地极埋入地下深度不应小于0.6m,地面部分涂防锈漆,连接处 应除锈涂电力复合脂。
7.锚柱拉线宜设在锚支的延长线上,任何情况下严禁侵入基本建筑限 界,锚板拉杆与地面夹角宜为45°,特殊困难地段不得大于60°,但 埋设深度按设计要求相应加深。
四、软横跨、硬横梁、支柱装配
1.横向承力索至上部固定索最短吊弦处距离为400—600mm;横向 承力索及上、下部固定索不得有接头
5.接触线中心锚节所在跨距内不得有接触线接头。
6.接触线距轨面的最高高度不应大于6500mm,站场和区间接触线 距轨面的高度宜取一致,其最低高度不应小于5700mm,编组站、 区段站等配有调车组的线、站,正常不小于6200mm,困难时不小 于5700mm;

地铁供电系统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地铁供电系统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6.4。1~6.4。5
6.4。6
基础帽
车辆段、一个区间
6.5。1
6.5。2
接地、接地极安装
车辆段、一个区间
6.6.1~6.6。2
6.6。3~6.6。4
拉线安装
车辆段、一个区间
6。7.1~6.7.5
6。7。6~6.7.8
硬横梁安装
车辆段、一个区间
6.8.1~6。8。2
支柱装配
车辆段、一个区间
6.9.1~6。9.3
2。0。6抽样检验sampling inspection
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案,随机的从进场的材料、构配件、设备或工程检验项目中,按检验批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所进行的检验.
2.0.7观感质量quality of appearance
通过观察和必要的量测所反映的工程外在质量。
2。0。8返修repair
对工程不符合标准规定的部位采取整修等措施。
6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现场检验项目,监理单位应按规定进行平行检验、见证取样检测或见证检测。
7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8对涉及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
9承担见证取样检测及有关结构安全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资质。
10单位工程的观感质量应由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测共同确认。
2。0。3交接检验handing over inspection
由施工的承接方与完成方经双方检查并对可否继续施工做出确认的活动.
2。0。4主控项目dominant item
工程中对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
2。0.5一般项目general item
主控项目以外的检验项目.
测试试验
一个供分区

地铁杂散电流镀锌铁皮验收

地铁杂散电流镀锌铁皮验收

地铁杂散电流镀锌铁皮验收地铁杂散电流镀锌铁皮验收,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头大?一提到电流啊、铁皮啊、验收啊,大家脑袋里就开始打结。

别怕,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看似高大上的东西,咱们把它拆开来说,弄个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让你听完之后马上就能懂得透透的。

咱们首先得从“地铁”说起,你想想,地铁跑得那么快,它的动力电流是不是很强?对吧,没错,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强的电流,才能让地铁高速运行。

但是,强电流啊,有时候也会溜到不该去的地方,哎呀,这可不是个小事儿。

你看,地铁的轨道、设备啥的都得保持一个“干净”的状态,不能让这些电流随便乱窜。

于是就有了“杂散电流”这个问题。

说白了,就是这些电流不受控制,跑到不该去的地方,像鬼魂一样悄无声息地损坏设备,最常见的就是电力设备、轨道甚至是站内的一些金属设施,尤其是铁皮,那种镀锌的铁皮,最容易被这些不听话的电流腐蚀了。

所以,咱们得想办法把这些电流控制住,防止它们给铁皮带来麻烦。

至于怎么控制?咱们就得借助一些技术手段,比如镀锌铁皮。

这铁皮一镀上锌,防腐蚀的效果好,杂散电流也不容易侵蚀进去。

但是,这些铁皮并不是随便一挂上去就完事了,咱得进行验收!为什么?因为要是镀锌的质量不过关,杂散电流照样能找机会捣乱,最后可得不偿失。

验收,这可不是走个过场,别看它听起来简单,但要是细节处理不到位,后果可不小呢。

验收的时候,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得看镀锌的厚度。

这厚度啊,不是随便说说的。

得按标准,得符合要求,厚度不够的话,电流轻松穿透,等于给杂散电流开了道门,结果你就等着维修吧。

你想,地铁站里一旦有设备因为腐蚀损坏了,维修起来可是麻烦事儿。

所以,镀锌的厚度必须过硬,不仅要看表面,看那表面有没有坑坑洼洼的,还要检查铁皮内里的锌层,看看它是不是均匀,不能有偏差。

别小看这一步,这可影响整个防护效果,咱可不能图省事。

再说了,验收还得有专业的人来。

这里可是不能马虎的,专业的技术人员得仔细检查每一片铁皮,看它是不是符合要求,镀锌的质量是不是合格。

京九南线接触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京九南线接触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京九南线接触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1、下部工程1.1 侧面限界1.1.1 区间正线支柱侧面限界不小于3.1m。

1.1.2 非站台区段有超限货物列车通过的线路腕臂柱和硬横跨柱侧面限界不小于3.1m,软横跨支柱侧面限界不小于3.3m;无超限货物列车通过的线路支柱侧面限界一般不小于2.5m。

1.1.3 牵出线处支柱侧面限界一般不小于3.5m,困难时不小于3.1m。

1.2 基础部分1.2.1 主控项目1.2.1.1 原材料品种、规格、质量运达现场的水泥、砂、石料、钢筋,应按批次进行检验,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应与所配制混凝土的等级相适应。

检验方法和检验数量应符合现行铁道行业标准《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的规定。

1.2.1.2 混凝土强度等级在同条件养护下,基础(含拉线基础)的混凝土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

1.2.1.3 基础位置、基底距基础面距离:1.2.1.4 同一组软、硬横跨两基础中心连线垂直于车站正线的偏差:软横跨:3°,硬横跨:2°1.2.2 一般项目1.2.2.1 线路两侧及中间的基础顶面,高出路肩面100~200mm,低于相邻轨面200~600mm。

1.2.2.2 站台及硬化路肩上的基础顶面高于站台面,高于站台100mm,施工偏差±30mm。

1.2.2.3 混凝土基础表面质量:基础表面平整、棱角完整,无漏浆、露筋等现象。

1.2.2.4基础外形地脚螺栓允许偏差1.2.2.4.1 螺栓外露长度:±20mm1.2.2.4.2 螺栓间距:±2mm(法兰式混凝土支柱):±1mm1.2.2.4.3 螺栓位置:±2mm法兰式混凝土支柱:±1mm1.2.2.4.4 螺栓埋深:+20mm,-0mm1.2.2.4.5 混凝土保护层:±10mm1.2.2.4.6 基础横断面尺寸:±20mm1.3 支柱1.3.1 主控项目1.3.1.1混凝土支柱外观质量:混凝土支柱运达现场应对其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铁道行业标准《电气化铁道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TB/T 2286)或《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接触网支柱》(TB/T 2287)的规定。

交通运输地铁供电系统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交通运输地铁供电系统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地铁供电系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试行)地铁供电系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前言《地铁供电系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试行)》是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在《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1-2003的基础上,结合地铁工程实际进行编制的。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认真贯彻了“验评分离、充实内容、严格程序、强化检测、明确责任”的编制指导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地铁供电系统的施工质量控制的实践经验,并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

本标准提出了地铁供电系统工程的施工要求、质量保证措施、验收方法、验收程序和质量标准,明确了建设各方在施工质量控制中的职责,严格了材料进场验收和施工质量检测的程序及方法,体现了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突出了验收标准对地铁供电系统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

本标准共分10章。

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一般要求、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划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程序和组织)、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降压变电所及跟随所、环网系统、柔性接触网、刚性接触网、电力监控系统、杂散电流腐蚀防护系统、单位工程观感质量评定等,另有2个附录。

本标准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反馈给沈阳地铁有限公司,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目录1 总则 (1)2 术语 (2)3 基本规定 (3)3.1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一般要求 (3)3.2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划分 (4)3.3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8)3.4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程序和组织 (9)4 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降压变电所、跟随所 (17)4.1 一般规定 (17)4.2 设备基础预埋 (17)4.3 接地装置安装 (18)4.4 电缆桥支架安装 (19)4.5 整流变压器安装 (19)4.6 动力变压器安装 (21)4.7 盘柜(非绝缘)安装 (22)4.8 盘柜(绝缘)安装 (24)4.9 电缆敷设及接续 (25)4.10 蓄电池安装 (26)4.11 整流变压器网栅制作安装 (27)4.12 变电所附属设施 (28)4.13 测试试验 (28)4.14 送电开通 (29)5 环网系统 (30)5.1 一般规定 (30)5.2 环网电缆支架安装 (30)5.3 接地制作安装 (30)5.4 直流联跳保护电缆及纵联差动保护光缆敷设 (31)5.5 35KV环网电缆敷设 (35)5.6 测试试验 (37)6 柔性接触网 (38)6.1 一般规定 (38)6.2 基础浇制 (38)6.3 埋入杆件安装 (40)6.4 钢柱安装 (40)6.5 基础帽 (41)6.6 接地、接地极安装 (42)6.7 拉线安装 (42)6.8 硬横梁安装 (43)6.9 支柱装配 (44)6.10 定位器及定位装置安装 (44)6.11 承力索架设 (45)6.12 接触线架设 (45)6.13 中心锚结安装 (46)6.14 吊弦及吊索安装 (47)6.15 接触悬挂调整 (47)6.16 补偿装置安装 (48)6.17 电连接线安装 (48)6.18 线岔安装 (49)6.19 隔离开关安装 (50)6.20 避雷器及放电间隙安装 (51)6.21 分段绝缘器安装 (51)6.22 附加导线架设 (52)6.23 标志牌、支柱号码安装 (53)6.24 支柱防护、限界门安装 (53)6.25 冷滑试验及送电开通 (54)7 刚性接触网 (56)7.1 一般规定 (56)7.2 埋入杆及底座安装 (56)7.3 悬挂装置安装 (57)7.4 汇流排安装 (58)7.5 接触线架设 (59)7.6 中心锚结安装 (60)7.7 分段绝缘器安装 (61)7.8 架空地线架设 (61)7.9 隔离开关安装 (62)7.10 电连接、接地挂环安装 (63)7.11 刚柔过渡安装 (64)7.12 均、回流箱安装 (65)7.13 标志牌安装 (65)7.14 冷滑试验及送电开通 (66)8 电力监控系统 (68)8.1 一般规定 (68)8.2 屏柜安装 (68)8.3 控制设备安装 (68)8.4 电缆敷设及连线 (69)8.5 软件安装 (70)8.6 控制中心主站测试试验 (70)8.7 控制信号屏安装 (71)8.8 所内通信网络安装 (71)8.9 通信通道安装 (72)8.10 后台机安装 (72)8.11 变电所电力监控系统测试试验 (73)9 杂散电流腐蚀防护系统 (75)9.1 一般规定 (75)9.2 设备基础制作及预埋管件 (75)9.3 单向导通装置、电缆转换箱等安装 (76)9.4 参比电极装置安装 (76)9.5 传感器等装置安装 (77)9.6 电缆敷设及接续 (77)9.7 监测室的盘、柜、箱安装 (78)9.8 接地装置 (79)9.9 测试试验 (79)10 单位工程观感质量评定 (81)10.1 一般规定 (81)10.2 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降压变电所、跟随所 (81)10.3 环网系统 (81)10.4 柔性接触网 (81)10.5 刚性接触网 (82)10.6 电力监控系统 (82)10.7 杂散电流腐蚀防护系统 (82)本标准用词说明 (83)附录A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另装订)附录B 地铁供电系统工程施工文件用表(另装订)1 总则1.0.1 为了加强地铁供电系统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统一沈阳市地铁供电系统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订本标准。

接触网检测技术与验收标准

接触网检测技术与验收标准

德国接触网参数检测技术
接触线抬升固定测量设备
滑轮
绝缘线 传感器
接触线
德国接触网参数检测技术
接触线的最大抬升与支持结构位置上受电弓的接触压力成正 比,根据这一结论,可以得知受电弓的运行状况
Fcontact Fstatic Faero Fdynamic
Fcontact——接触压力 Fstatic——气动的受电弓在速度为零时弓网间的接触力 Faero——由于空气动力的作用增加的接触压力 Fdynamic——受电弓与接触网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接触压力
信号电流因极性交叉,在扼流变中点处电位 相等,不会越过绝缘节,而流回本区段。
轨道电路与牵引回流
轨道极性交叉
为实现钢轨绝缘破损防护,要使 轨道绝缘节两侧具有不同的极性或相 反的相位,这就是轨道极性交叉。
如左图,1G和3G为两相邻轨道 电路,没有实行极性交叉,当轨道绝 缘破损时,流经1G继电器1GJ的电流 为两个轨道电路的电流之和,当1G有 车时1GJ可能保持闭合,危及行车安 全;若实行极性交叉,流过1GJ的电 流为二者之差,只要调整合适,1GJ 和3GJ都会断开,从而实现了故障— 安全原则。
方便更换、升级 ❖ 检测设备的操作应符合人体工程
学的需要 ❖ 尽可能少的操作培训
5 德国接触网参数检测技术
弓网接触压力测量系统
传感器信号处理设备 (安装在受电弓底座上)
测量空气动力分力对受电弓滑板的影响
Faero
Faero
滑板和弓头间力的测量单元
绳索张力测量单元
接触线高度测量传感器
测量结果的评价和评估
科学维修!
4
2 对检测的要求
误差要小 检测装置的接入不能影响被测量 测量装置要具有好的频率响应特性、高的灵敏度、快速响应能力 测量结果受非被测量的影响要小 测量装置要有好的复现性 应用的测量装置要有适合工作现场条件的能力 检测装置要安全可靠、容易维修和校准

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合武线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本标准依据《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及《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6]167号)进行编制.一、基础1.1运达现场的水泥、砂、石料、钢筋,应按批次进行检验,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应与所配制混凝土的等级相适应.1.2在同条件养护下,基础(含拉线基础)的混凝土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1.3基础(含拉线基础)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同一组硬横跨两基础连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偏差不应大于2°.1.4同一组硬横跨实心基础底面高程应相等,相对误差不超过50㎜,硬横跨两实基础间距应符合横梁跨长的要求,施工偏差±20㎜且每个实心基础的位置符合侧面限界要求.1.5线路两侧和线路中间的基础顶面应高出路肩面100-200㎜,低于相邻轨面200-600㎜,站台及硬化路肩上的基础面应高于站台面100㎜,允许偏差±30.拉线基础高于路肩面100㎜,施工偏差±20㎜.1.6基础表面平整、棱角完整,无漏浆、露筋等现象.1.7基础外形尺寸、地脚螺栓外露长度、间距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1的规定,拉线基础排水面的尺寸应符合要求,并保证排水面顶点距锚杆环沿的距离不小于100㎜.二、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进入杆2.1 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2.2 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灌注应牢固可靠,砂浆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在标准养护条件下,任一组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

2.3 桥钢柱、拉线及隧道膨胀和粘结式锚栓,其粘结剂类别、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4 桥钢柱、拉线及隧道膨胀和粘结式锚栓的锚固抗拔力应小于设计值。

2.5 桥钢柱预埋螺栓与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应满足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50mm。

2.6 桥钢柱锚栓螺纹完好,拉线和隧道锚栓埋入杆无锈蚀,砂浆表面平整、无脱落现象。

地铁杂散电流和接触网验收标准

地铁杂散电流和接触网验收标准

地铁杂散电流和接触⽹验收标准检验⽅法:观察检查。

5 杂散电流防护5.1 ⼀般规定开⼯前应复核杂散电流防护排流钢筋及防护测点的设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电缆保护管端头应密封防潮,电缆敷设前应进⾏绝缘试验。

电缆终端头与中间接头制作时,应严格遵守制作⼯艺流程,操作⼈员应具备操作资格。

主控项⽬检查测防端⼦预留情况,设置位置及端⼦引出⽅式是否满⾜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法:观察检查。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法:检查质量证明⽂件。

电缆芯线与接线端⼦压接牢固,接线端⼦与测防端⼦的连接可靠。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般项⽬所连接的测防端⼦间距较⼤(>80cm ,需对连接电缆整理和固定。

5.1.15.1.2 所有端⼦连接前应清除表⾯的附着物。

5.1.3 5.1.4 电缆敷设应符合本标准第 3.2.13 的规定。

5.1.5 5.2 测防端⼦连接5.2.1 5.2.2 连接电缆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5.2.3 5.2.4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法:观察检查。

5.3参考电极及监测装置安装主控项⽬5.3.1参考电极及监测装置应⽆锈蚀或机械损伤,规格、型号及安装位置应与设计要求相符。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法:核对设计⽂件及观察检查。

5.3.2 监测装置的接地⽅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本体接地可靠。

⼆次回路接线正确,连接可靠。

所有安装的元、器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动作可靠,固定牢固。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法:核对设计⽂件检查。

5.3.3参⽐电极安装地点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位置与对应的测试端⼦之间距离不应超过1m的范围,安装孔直径应不⼩于60mm深160mm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法:观察测量检查。

5.3.4参考电极材质应为氧化钼,在埋设前应在⽔中浸泡不少于24 ⼩时。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法:观察检查。

5.3.5 参考电极安装时不应和结构钢筋接触,严禁撞击其他刚硬结构物。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法:观察检查。

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规定

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规定

合武线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本标准依据《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及《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6]167号)进行编制.一、基础1.1运达现场的水泥、砂、石料、钢筋,应按批次进行检验,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应与所配制混凝土的等级相适应.1.2在同条件养护下,基础(含拉线基础)的混凝土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1.3基础(含拉线基础)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同一组硬横跨两基础连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偏差不应大于2°.1.4同一组硬横跨实心基础底面高程应相等,相对误差不超过50㎜,硬横跨两实基础间距应符合横梁跨长的要求,施工偏差±20㎜且每个实心基础的位置符合侧面限界要求.1.5线路两侧和线路中间的基础顶面应高出路肩面100-200㎜,低于相邻轨面200-600㎜,站台及硬化路肩上的基础面应高于站台面100㎜,允许偏差±30.拉线基础高于路肩面100㎜,施工偏差±20㎜.1.6基础表面平整、棱角完整,无漏浆、露筋等现象.1.7基础外形尺寸、地脚螺栓外露长度、间距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1的规定,拉线基础排水面的尺寸应符合要求,并保证排水面顶点距锚杆环内沿的距离不小于100㎜.二、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进入杆2.1 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2.2 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灌注应牢固可靠,砂浆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在标准养护条件下,任一组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

2.3 桥钢柱、拉线及隧道膨胀和粘结式锚栓,其粘结剂类别、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4 桥钢柱、拉线及隧道膨胀和粘结式锚栓的锚固抗拔力应小于设计值。

2.5 桥钢柱预埋螺栓与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应满足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50mm。

2.6 桥钢柱锚栓螺纹完好,拉线和隧道锚栓埋入杆无锈蚀,砂浆表面平整、无脱落现象。

接触网验收标准

接触网验收标准

接触网验收标准一、在接触网工程交接的同时,施工单位应向运营部门交付下列电子版(1、2、3项)和书面竣工资料:(1)竣工工程数量表。

(2)接触网供电分段示意图。

(3)接触网车站、区间平面布置竣工图。

(4)接触网装配图、设备零件图及安装曲线,接触线磨耗换算表。

(5)工程施工记录(含隐蔽工程记录和确认后的轨面标准线、侧面限界、外轨超高记录)。

(6)设备试验报告。

(7)主要设备、零部件、金具、器材的技术规格、合格证、出厂试验记录、使用说明书;对在产品上显示不出工厂标志的器材(例如各种线索),应按生产厂家列出具体安装地点。

(8)设计变更通知书。

(9)跨越接触网的架空线路(主要包括架空线路位置、电压等级、导线高度、规格型号、产权单位及联系方式等)和跨线桥(主要包括跨线桥位置、最近的桥墩距线路中心的距离,跨线桥净高、接触网带电部分距跨线桥最小距离、产权单位及联系方式等)有关资料。

在接触网投入运行时,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要建立起正常的生产秩序,制定各项原始记录和报表,并按时填报。

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技术主管部门应有下列技术文件和资料:(1)第一条规定的竣工资料。

(2)承力索、接触线的技术规格和接触线磨耗换算表。

(3)接触网零部件的技术条件、试验方法及图册。

(4)接触网有关标准(部标和国标)。

(5)部、局颁发的有关规章和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自定的有关制度、办法和措施。

(6)与相关单位的设备分界协议。

(7)管内各车间、工区之间的设备分界及设备中各工种分工的规定。

(8)轨面标准线(俗称“红线”)测量记录。

(9)管内设备大修设计文件、设计审查意见及竣工报告。

上述资料如有新文件下发,按新文件执行!1一般规定1.1接触网工程施工前应按设计文件对支柱杆位进行定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向测量应以正线钢轨为依据,从设计规定的起源点或1号、2号道岔开始。

杆位因地形、地物需调整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整幅度为设计跨距的-2--+1m,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2)站场横向测量中,同组软横跨支柱、硬横梁支柱中心的连线应与正线中心线垂直;(3)隧道口的起测点,为隧道口顶部水平线与线路中心线的交点;对隧道悬挂点、定位点测量定位时,遇有隧道伸缩缝,不同断涌接缝,石缝或明显渗水、漏水的地方应避开;悬挂点跨距可在+1——-2m的范围内调整,但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值。

地铁杂散电流和接触网验收标准

地铁杂散电流和接触网验收标准

地铁杂散电流和接触网验收标准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5杂散电流防护5.1一般规定5.1.1开工前应复核杂散电流防护排流钢筋及防护测点的设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1.2所有端子连接前应清除表面的附着物。

5.1.3电缆保护管端头应密封防潮,电缆敷设前应进行绝缘试验。

5.1.4电缆敷设应符合本标准规定。

5.1.5电缆终端头与中间接头制作时,应严格遵守制作工艺流程,操作人员应具备操作资格。

5.2测防端子连接主控项目5.2.1检查测防端子预留情况,设置位置及端子引出方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2.2连接电缆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

5.2.3电缆芯线与接线端子压接牢固,接线端子与测防端子的连接可靠。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一般项目5.2.4所连接的测防端子间距较大(>80cm),需对连接电缆整理和固定。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3参考电极及监测装置安装主控项目5.3.1参考电极及监测装置应无锈蚀或机械损伤,规格、型号及安装位置应与设计要求相符。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核对设计文件及观察检查。

5.3.2监测装置的接地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本体接地可靠。

二次回路接线正确,连接可靠。

所有安装的元、器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动作可靠,固定牢固。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核对设计文件检查。

5.3.3参比电极安装地点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位置与对应的测试端子之间距离不应超过1m的范围,安装孔直径应不小于60mm,深160mm。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5.3.4参考电极材质应为氧化钼,在埋设前应在水中浸泡不少于24小时。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3.5参考电极安装时不应和结构钢筋接触,严禁撞击其他刚硬结构物。

接触网验收标准

接触网验收标准
转贴: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5接触网
5.1一般规定
5.1.1接触网工程施工前应按设计文件对支柱杆位进行定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测量应以正线钢轨为依据,从设计规定的起测点或1号、2号道岔开始。杆位因地形、地物需调整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整幅度为设计跨距的-2~+1m,调整后的距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
5.2.11杯形基础外形尺寸应符合表5.2.11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5.3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
主控项目
5.3.1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全部检查隧道下锚埋入杆、拉线锚栓,抽检桥钢柱和隧道定位埋入杆不少于10%。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5.2.6基础表面平整、棱角完整,无漏浆、露筋等现象。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查3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2.7基础外形尺寸、地脚螺栓外露长度、间距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2.7的规定。拉线基础排水面的尺寸水面应符合要求,并保证排水面顶点距锚杆环内沿的距离不小于100 m m。
5.2.3基础、拉线基础位置、杯形基础内杯底距基础面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同一组软、硬横跨两基础中心连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软横跨施工偏差不应大于3°,硬横跨施工偏差不应大于2°。横跨的杯形基础底面及硬横跨实心基础底面高程应相等,相对误差不超过50 m m。同组硬横跨两杯形基础杯底中心间距允许偏差为±50 m m。硬横跨两实心基础间距应符合横梁跨长的要求,施工偏差±20 m m且每个杯形基础、实心基础的位置符合侧面限界要求。
5.1.8整体吊弦安装位置的测量应从悬挂点向跨中,偏差积累在跨中。承力索、接触线经超拉后吊弦应竖直安装,未经超拉应按计算偏差安装。

接触网验收标准

接触网验收标准

/thread-553-1-1.html 转贴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5 接触网51一般规定511接触网工程施工前应按设计文件对支柱杆位进行定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纵向测量应以正线钢轨为依据从设计规定的起测点或1号、2号道岔开始。

杆位因地形、地物需调整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整幅度为设计跨距的-21m调整后的距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2 站场横向测量中同组软横跨支柱、硬横梁支柱中心的连线应与正线中心线垂直3 隧道口的起测点为隧道口顶部水平线与线路中心线的交点对隧道悬挂点、定位点测量定位时遇有隧道伸缩缝不同断面接缝石缝或明显渗水、漏水的地方应避开悬挂点跨距可在1-2m的范围内调整但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值。

4 桥支柱垂直线路中心线应吻合墩台中心线。

512基坑开挖前施工单位应进行基坑坑形设计并按其施工。

坑形设计应包含拉线锚板坑。

基坑开挖后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与设计、监理联系共同确认变更施工应严格执行变更设计。

513混凝土搅拌和灌注以及直埋基础的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严格掌握水灰比和配合比。

2 在厚大无筋或稀疏配筋的结构中灌注混凝土时填入片石的数量不应大于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

3 混凝土各种配料的拌和要均匀灌注混凝土时宜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断对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间歇时间不宜超过2h。

基础的灌注应水平分层进行逐层捣实。

杯形基础应连续浇制一次成形。

4 基础回填土每回填03m厚的土层夯实一次。

5 按设计规定横卧板和底板横卧板应密贴支柱不得有空隙及夹土。

514杯形基础连续浇筑一次成形。

同一组硬横跨的两个基础先浇筑完一个再以该基础基准检查、校核相对应的另一个基坑位置确认无误后再浇筑。

515 承力索、接触线宜采用恒张力架设承力索张力23kN接触线张力34 kN。

新建接触网在架设后应进行超拉或其他措施以克服新线蠕变引起的初伸长。

超拉完毕后方可进行悬挂安装。

516支柱装配计算用原始数据的测量应在附加悬挂架设完成后进行。

接触网验收标准

接触网验收标准

接触网验收标准一、在接触网工程交接的同时,施工单位应向运营部门交付下列电子版(1、2、3项)和书面竣工资料:(1)竣工工程数量表。

(2)接触网供电分段示意图。

(3)接触网车站、区间平面布置竣工图。

(4)接触网装配图、设备零件图及安装曲线,接触线磨耗换算表。

(5)工程施工记录(含隐蔽工程记录和确认后的轨面标准线、侧面限界、外轨超高记录)。

(6)设备试验报告。

(7)主要设备、零部件、金具、器材的技术规格、合格证、出厂试验记录、使用说明书;对在产品上显示不出工厂标志的器材(例如各种线索),应按生产厂家列出具体安装地点。

(8)设计变更通知书。

(9)跨越接触网的架空线路(主要包括架空线路位置、电压等级、导线高度、规格型号、产权单位及联系方式等)和跨线桥(主要包括跨线桥位置、最近的桥墩距线路中心的距离,跨线桥净高、接触网带电部分距跨线桥最小距离、产权单位及联系方式等)有关资料。

在接触网投入运行时,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要建立起正常的生产秩序,制定各项原始记录和报表,并按时填报。

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技术主管部门应有下列技术文件和资料:(1)第一条规定的竣工资料。

(2)承力索、接触线的技术规格和接触线磨耗换算表。

(3)接触网零部件的技术条件、试验方法及图册。

(4)接触网有关标准(部标和国标)。

(5)部、局颁发的有关规章和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自定的有关制度、办法和措施。

(6)与相关单位的设备分界协议。

(7)管内各车间、工区之间的设备分界及设备中各工种分工的规定。

(8)轨面标准线(俗称“红线”)测量记录。

(9)管内设备大修设计文件、设计审查意见及竣工报告。

上述资料如有新文件下发,按新文件执行!1 一般规定1.1接触网工程施工前应按设计文件对支柱杆位进行定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向测量应以正线钢轨为依据,从设计规定的起源点或1号、2号道岔开始。

杆位因地形、地物需调整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整幅度为设计跨距的-2--+1m,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2)站场横向测量中,同组软横跨支柱、硬横梁支柱中心的连线应与正线中心线垂直;(3)隧道口的起测点,为隧道口顶部水平线与线路中心线的交点;对隧道悬挂点、定位点测量定位时,遇有隧道伸缩缝,不同断涌接缝,石缝或明显渗水、漏水的地方应避开;悬挂点跨距可在+1——-2m的范围内调整,但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杂散电流和接触网验收标准
5杂散电流防护
5.1 一般规定
5.1.1 开工前应复核杂散电流防护排流钢筋及防护测点的设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1.2 所有端子连接前应清除表面的附着物。

5.1.3 电缆保护管端头应密封防潮,电缆敷设前应进行绝缘试验。

5.1.4 电缆敷设应符合本标准第3.2.13的规定。

5.1.5电缆终端头与中间接头制作时,应严格遵守制作工艺流程,操作人员应具备操作资格。

5.2 测防端子连接
主控项目
5.2.1 检查测防端子预留情况,设置位置及端子引出方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2.2 连接电缆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

5.2.3 电缆芯线与接线端子压接牢固,接线端子与测防端子的连接可靠。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一般项目
5.2.4 所连接的测防端子间距较大(>80cm),需对连接电缆整理和固定。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3 参考电极及监测装置安装
主控项目
5.3.1 参考电极及监测装置应无锈蚀或机械损伤,规格、型号及安装位置应与设计要求相符。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核对设计文件及观察检查。

5.3.2 监测装置的接地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本体接地可靠。

二次回路接线正确,连接可靠。

所有安装的元、器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动作可靠,固定牢固。

检验方法:核对设计文件检查。

5.3.3 参比电极安装地点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位置与对应的测试端子之间距离不应超过1m的范围,安装孔直径应不小于60mm,深160mm。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5.3.4 参考电极材质应为氧化钼,在埋设前应在水中浸泡不少于24小时。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3.5 参考电极安装时不应和结构钢筋接触,严禁撞击其它刚硬结构物。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一般项目
5.3.6 参考电极埋设的填充物的封闭及引线的固定,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5.3.7 引线固定将参考电极引线传穿入玻璃钢管,并用管卡固定。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3.8 参考电极安装完毕,道床表面和隧道侧墙表面应处理平整。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3.9 监测装置表面涂层应完整,盘面清洁。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4 传感器、转接器安装
主控项目
5.4.1 传感器、转接器安装地点、固定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高度在轨面以上1.2m-1.5m之间。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5.4.2 传感器、转接器应安装牢固可靠端正,不得侵入限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