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终考试题一及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终考试题一一、试论成就出彩人生的途径是什么80分答:一成就出彩人生要具备三个条件: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与历史同向..当代青年要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尊重、顺应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准确把握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升民族自信心;增强时代责任感;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与祖国同行..青年只有自觉将人生目标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当代中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要正确认识国家和民族赋予的历史责任和使命;自觉与国家和民族共奋进、同发展..与人民同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大学生要在为人民群众服务、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当一个人在青年时就把自己的人生与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那么他所创造的就是多彩的青春..二成就出彩人生要通过社会实践来现实;要通过事业来展现..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创新思维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美好的人生目标要靠社会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人生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人能够自觉地、有意识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通过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把人生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因此;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同时;人生价值终究要通过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展现出来..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杰出人物;但是只要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为社会做出贡献;就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好高鹜远、畏惧劳苦、贪图安逸;最终只能虚度年华、抱憾终生..二、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法律的这一论述;提示出来的法的本质是什么20分答: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法律的这一论述提示了法的本质;1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只有统阶级才能通过国家机关制定法;把本阶级的意志作为国家的意志表现出来泊使全体社会致遵守..2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3法的内容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活条件决定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终考试题二一、论述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 80分答: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的祖国极其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情感..2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改革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核心;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部实践;体现在时代精神的各个方面..改革是破除社会发展障碍、激发社会发展活力的引擎;创新则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3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辩证统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共同构成了我们当今时代的中国精神..民族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民族特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性得以保持的重要保证;时代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时代内涵;是中国精神引领时代前行、拥有鲜明时代性和强大生命力的重要根源..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交融汇通;使得中国精神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又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性;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奋力实现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二中国精神的现实意义:1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纽带;2中国精神是激发创新的精神动力;3中国精神是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二、简述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哪些法律部门 20分答:包括以下法律部门:1宪法..2实体法律部门..包括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3程序法律部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终考试题三一、如何理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 80分答:第一;社会公德..社会公德主要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公德是指与国家、民族、社会、组织、集体等有关的道德..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社会层面;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进行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遵守社会公德是对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第二;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主要包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办事公道、热心服务、奉献社会等..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也是行业对社会所担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第三;家庭美德..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家庭美德属于家庭道德范畴;是指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家庭美德的规范既是调节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家庭与国家、社会、集体之间的行为准则;也是评价人们在恋爱、婚姻、家庭、邻里之间交往中的行为是非、善恶的标准..第四;个人品德..个人品德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其道德行为整体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道德特点和倾向..个人品德中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因素构成;主要包括友善互助;正直宽容明礼守信、热情诚恳、自强自立等.. 二、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请问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主要包括哪些种类 20分答: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四类:1政治权利和自由;2人身权利和自由;3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4宗教信仰自由..。
最新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完整版考核题库(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是“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的更为完整的表述。
这一理念的基本内涵包括( )A.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规范化、程序化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违法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C.树立和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人人都要自觉把宪法和法律作为指导和规范自身社会活动的基本准则,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严格依法办事D.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乎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ABCD2.在民事诉讼中,对下列拒绝到庭的人员可以适用拘传的是( BD )。
A 追索赡养费案件的原告B 追索抚育费案件的被告C 给他人造成损害的未成年人的代理人D 侵权行为引起的民事赔偿的被告3.不属于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是( A )。
A类推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C罪刑相适应原则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4.我国改革的革命性质主要体现在( )A.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性变革C.改革是政策的重新选择和体制的重新构建,是对旧体制全面的深刻变革D.改革必然引起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等方面深刻而广泛的变化5.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D.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6.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C)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A.纪律 B.政策C.法律D.守则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著名爱国人士(B)的诗句。
A陆游B林则徐C范仲淹D戚继光。
8.经历数千年大风大浪和兴衰变化的考验,整个中华民族却一直保持着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稳固地凝聚在一起,外来势力冲不散,帝国主义打不垮。
最新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核题库完整版(含答案)

2020年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A保障公民的自由平等 B实现民主法治C实现公平正义 D权利义务观念2.男女双方的恋爱行为,客观上是对社会负有相应道德责任的行为。
下列选项中,属于恋爱中男女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的有( ABC )。
A恋爱应以寻找爱情、培养爱情为目的B恋爱过程中要有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方式C恋爱应尊重对方情感和人格,平等履行道德义务D.恋爱是积累经验的过程,随便谈谈,不考虑将来结婚E恋爱中的男女应拒绝同恋爱对象以外的其他任何人进行交往3.法存在于(B)。
A整个人类社会B整个阶级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方面的特征有( )A.生产力比旧社会有很大发展B.社会生产力整体水平低C.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低D.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E.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低5.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与人交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BD )A.平等原则B.真诚原则D.互助原则E.功利原则6.良好的心理品质主要表现在(ABCDE)A、志向宏伟B、意志坚定C、情绪乐观D、为人豁达E、办事认真7.在我国,享有选举权的人是( D )。
A 全体公民B 全体人民C 18周岁以上的公民D 18周岁以上有政治权利的公民8.道德的社会作用是。
A.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B.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C.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D.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E.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9.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信念是(D)。
A一种单纯的知识或想法B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C把理想变为现实的桥梁和中介D.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10.关于依法执政的正确说法是()。
A、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一种基本方式B、它不需要党的领导C、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D、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E、国家机关可以不依法行使职权11.从法律运行的环节来看,法律公正包括()A立法公正 B执法公正 C判决公正 D守法公正12.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是A、世界观决定人生观B、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C、人生观决定世界观D、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人生观13.独立生活意识是指(C)A.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不需要别人管 B.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C.树立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 D.天马行空独往独来14.下列关于人的素质中,属于思想道德素质的是(C)A.政治素质 B.心理素质C.科学文化素质 D.道德素质15.法的适用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它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内涵?A. 个人修养B. 法律修养C. 社会公德D. 文化素养2. 思想道德修养的目标是什么?A. 培养美好品格B. 增强法律意识C. 提高个人能力D. 传承社会文化3. 法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A. 稳定性B. 公正性C. 强制性D. 可变性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规定,对于十六周岁以下未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适用什么原则?A. 罪刑法定原则B. 法无可依不犯罪原则C. 适用简化程序原则D. 从宽原则5. 下列哪个属于思想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A. 守时守信B. 持续学习C. 爱护环境D. 尊重他人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下列哪个做法不属于侵犯人身自由?A. 监视居住B. 非法拘禁C. 刑罚变更D. 非法逮捕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是什么?A. 完全独立B. 相互排斥C. 互相促进D. 毫无关联8. 下列哪个属于法律的分类?A. 宪法法律B. 民事法律C. 行政法律D. 道德法律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未成年人犯罪必须依法适用适度管教,不得追究刑事责任,这体现了什么原则?A. 从宽原则B. 依法原则C. 从重原则D. 无罪推定原则10. 法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A. 全球范围B. 地区范围C. 国家范围D. 个人范围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以及与法律基础的关系。
12. 简述法律的特征和目的。
13. 解释法律的生效和适用原则。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4. 请阐述思想道德修养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15.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为例,分析法律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C4. D5. D6. D7. C8. B9. A 10. C二、简答题11. 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在于培养个人优秀的品德,提高道德意识和素养,使其成为一个有良好行为操守的社会成员。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了解大学生活的变化。
大学生活的新特点:宽松与自主并存的学习环境;统一与独立并存的生活环境;丰富与平等并存的人际环境;多彩与严谨并存的课余环境。
(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不断提高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包括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客观地对待别人的优势。
(3)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4)培养优良学风。
高度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勤奋、严谨、、创新”。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容。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
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3.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中应运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题和答案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题及答案(版)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唯物主义的世界图景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础。
(1.0分)1.0 分A、价值目标B、世界观C、道德要求D、人生境界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2“知识和德性一致”的观点是由谁最早提出的?()(1.0分)1.0 分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康德D、苏格拉底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3“一个人应该有信仰,不能获得便飘飘荡荡。
”这句话是谁说的?()(1.0分)1.0 分A、恩格斯B、泰戈尔C、张学良D、雨果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4工作的理由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1.0分)1.0 分A、生计B、兴趣C、信仰D、高兴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5“依法治国”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于()年第一次提出。
(1.0分)1.0 分A、1993B、1997C、1999D、2004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6()意味着立法程序的正式启动。
(1.0分)1.0 分A、提案B、草案发布C、投票D、审议议案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7非法搜集的证据必须排除是因为其违反了正当程序的哪项要求?()(1.0分)0.0 分A、公开性B、参与性C、合法性D、中立性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A8“不能安土,不能乐天;不能乐天,不能成其身”记载于()。
(1.0分)1.0 分A、《论语》B、《春秋》C、《礼记》D、《中庸》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9“成都女司机遭男司机当街暴打”事件中,对女司机违反交通规则的处罚应该由谁负责?()(1.0分)1.0 分A、事件中的男司机B、法院C、交警D、不应该有人负责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10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所具有的特点?()(1.0分)1.0 分A、动态的B、固定的C、开放的D、发展的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11现代社会的有序运转离不开道德,以下那句话最能体现道德的重要性()。
最新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核题库(含答案)

2020年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行政处分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行政隶属关系,对违反行政法律规定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所实施的惩罚措施。
下列不属于行政处分的是( )A.警告B.记过C.留用察看D.拘留D2.个人道德发展的形成归根到底取决于( D )。
A学校教育B家庭影响C心理习惯D道德实践3.“三人行,必有吾师焉”,体现了(B)这一道德修养的途径。
A善于观察B择善而从C学思明理D谦虚谨慎多选题:4.在公共场所,人人都有可能遇到一些突发性灾祸,如车祸、火灾、溺水、急病等。
这就需要人们见义勇为,临危不惧,积极为他人排忧解难,甚至不怕牺牲生命。
这是社会生活中(A)。
A社会公德的要求B职业道德的要求C家庭美德的要求D环境道德的要求5.以下哪些情形申请集会、游行、示威,将不予许可(ABC)。
A支持台独言论的集会B携带烟花爆竹等在闹市区游行C以静坐方式抗议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D佛教协会的诵经活动6.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AD)是符合道路通行规则的。
A机动车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或交警指挥的交叉路口时,应当减速慢行,并让行人和优先通行的车辆先行B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行人可以直行C在没有非机动车道的路口,非机动车应该在人行道的右侧行驶D在没有非机动车道的路口,非机动车应该在车行道的右侧行驶7.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 )A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站优势B 集体经济C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D 股份制经济8.我国劳动法规定禁止用人单位 ( A ) 。
A 用未满16周岁的公民B 招用未满17周岁的公民C 招用未满18周岁的公民D 招用未满20周岁的公民9.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包括(BCD)A.各民主党派B.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C.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D.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10.人生观的核心是( B )。
A人生态度B人生目的C人生价值D人生信仰1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是()A党的建设 B工农联盟C政治协商 D人民民主12.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是A政治安全与国防安全 B经济安全与科技安全C文化安全与生态安全 D社会公共安全13.“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大一思想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一思想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A. 爱国B. 敬业C. 诚信D. 自由答案:D2.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A. 人民代表大会B. 人民C. 国务院总理D. 党中央答案:B3. 下列哪项属于道德范畴?A. 勤奋B. 诚实C. 信用D. A、B、C均正确答案:D4. 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的基本法律?A. 刑法B. 民法C. 行政法D. 教育法答案:D5. 下列哪种行为属于不道德行为?A. 随地乱扔垃圾B. 闯红灯C. 考试作弊D. A、B、C均正确答案:D6. 下列哪个不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 政党制度答案:D7. 下列哪个是道德规范的核心?A. 仁爱B. 礼貌C. 诚信D. 敬业答案:C8. 下列哪个不属于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法律具有最高权威C.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D. 法律是统治阶级的工具答案:D9. 下列哪个不是道德的功能?A. 导向功能B. 规范功能C. 教育功能D. 惩罚功能答案:D10. 下列哪个不是法治社会的特征?A. 法律体系完善B. 法律执行有力C. 法律适用公正D. 法律规定模糊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 简述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法律体系完善,法律执行有力,法律适用公正,法律具有最高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 简述道德的功能。
答:道德的功能主要包括:导向功能、规范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激励功能等。
《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法律基础》期末考习题附答案

.. 《思想道德涵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题,20分).社会主义大学的培育目标是()A、培育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人材B、培育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C、培育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D、培育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实现理想信念的根本门路是()A、志存高远B 、社会实践C、理论学习D、人际交往.办理人际关系应坚持的原则不包含以下哪项(A、同等B、诚信C、相助D、个人主义.新期间爱国主义的主题是()A、保护国家的根本利益、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C、捍卫祖国,抵挡侵略、为祖国一致,主权完好贡献力量.人生观的中心是()A、人生价值B 、人生态度C、人生目的、人生崇奉.社会主义道德以()为要点A、团结友好B 、诚实守信C、勤劳自强、敬业奉献.法律是以()为基础的。
A、意志B、经济关系C、政策、政治8.我国依法治国的标准是(A、宪法和法律B 、社会道德C、社会习惯D、民俗和礼仪9.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A、文明礼貌B、乐于助人C、遵纪守纪D、保护环境10.科学的人生观是(A、自保自利的人生观B、实时享福的人生观C、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D 、合理利已主义的人生观11.我们在办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别人的关系时,应该按照的原则是(A、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B 、只有集体利益,没有个人利益C、先集体后个人,先别人后自己 D 、以自我为中心,全部从个人利益出发12.社会主义道德的中心是(A、慎独 B 、勤劳英勇 C 、艰辛朴实 D 、为人民服务13.人们在办理个人与别人、个人与社会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固的道德偏向和特点称为(A、道德观B、道德质量、道德理想D、道品德为14.信念是(A、一种知识系统BC、一种思想和理论D、认识、感情和意志的交融和一致15.职业生活中最主要的法律制度有()A、《劳动法》和《公事员法》B、《劳动法》和《婚姻法》C、《组织法》和《公事员法》D、《花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公事员法》16.依法治国的主体是()A、人民民众B 、中国共产党C 、人民代表大会D、司法机关17.在我国的国家机构系统中,最高国家权益机关的履行机关是()A、国务院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央军事委员会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8.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分权只好由以下哪个机关履行。
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是: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诚实、勤劳、团结、奉献答案:A、B、C2. 下列关于道德的表述,错误的是:A.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B. 道德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C. 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与动物界的本能行为有本质区别D. 道德的发展与进步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答案:D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的基本特征的是:A.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C. 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D. 法律是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答案:D4. 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表述,正确的是:A. 法律责任是指违法行为人依法应当承担的不利后果B. 法律责任是一种法律制裁,具有惩罚性C. 法律责任与违法行为是一一对应的关系D. 法律责任只能由违法行为人承担答案:A5. 下列选项中,属于公民基本义务的是:A.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B. 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C. 宗教信仰自由D. 出版自由答案:A6. 下列关于合同法的表述,错误的是:A. 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B.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C. 合同的成立必须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D. 合同的履行是指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答案:D7. 下列关于民事诉讼法的表述,正确的是:A. 民事诉讼是指民事纠纷的当事人通过诉讼程序解决争议的活动B.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C. 民事诉讼的审判组织只能由审判员组成D. 民事诉讼的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等答案:A、B、DA.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B.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罪行法定、罪行相适应、罪责自负C. 刑法的目的是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国家安全D.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答案:A、B、D9. 下列关于刑事诉讼法的表述,正确的是:A. 刑事诉讼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活动B.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有权申请辩护人C. 刑事诉讼的审判组织只能由审判员和陪审员组成D. 刑事诉讼的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等答案:A、DA.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B. 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法治原则、权力分立和权力制衡C. 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D. 宪法的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需要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代表通过答案:A、B、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1. 下列属于道德的功能的有:A. 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 维护社会秩序C.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D. 传承文化传统答案:A、B、C12. 下列属于法律关系的要素的有:A. 法律主体B. 法律客体C. 法律内容D. 法律原则答案:A、B、C13. 下列属于公民基本权利的有:A. 言论自由B. 出版自由C. 集会、游行、示威自由D. 宗教信仰自由答案:A、B、C、D14. 下列属于合同法的基本原则的有:A. 自愿原则B. 平等原则C. 公平原则D. 诚实信用原则答案:A、B、C、D15. 下列属于民事诉讼法的特点的有:A.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B. 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C. 审判组织由审判员组成D. 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等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16. 道德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
最新版精选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完整考试题库(含标准答案)

2020年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设立公司必须依法制定公司章程,该章程对( ABCD )具有约束力。
A 股东B 经理C 监事D 董事2.下列组织或机关可作司法审查中的被告:( BC )。
ABCD3.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原则是()A.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B.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C.坚持把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作为中心环节D.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4.()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
A.发展B.创新 C.共同富裕D.革命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是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后的又一个奋斗目标B.与小康社会没有必然的联系C.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和重要内容D.是小康社会建设中提出的一个口号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A、各民族一视同仁B、主权归中央,治权归地方C、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共同繁荣D、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力7.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政策有( )A.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B.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C.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D.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E.实行计划经济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BCD )。
A 支付违约金即免除了违约方的相关义务B 违约金必须与实际损失相当C 违约金通常是在一方当事人违约后由双方约定的D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或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不得请求人民法院变更9.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
A 教条化B 神圣化C 科学化D 实用化10.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社会人们自我修养的正确途径是( C )。
A.坐而论道B.闭门思过 C.躬行实践 D.合理宣泄11.爱国主义与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关系(B)。
A.爱国主义阻碍个人实现人生价值B.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C.爱国主义与个人实现人生价值无关D.爱国主义有时会帮助个人实现人生价值12.在我国的法律监督体系中,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律监督是( )A.社会性监督B.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C.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D.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B13.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是( )A.犯罪主体B.犯罪客体C.犯罪主观方面D.犯罪客观方面B14.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是(AB)A、世界观决定人生观B、人生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重要作用C、世界观与人生观是根本对立的D、世界观就是对人生的根本看法15.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由于生理缺陷的原因而违反治安管理的,( B )。
最新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完整考试题库(含标准答案)

2020年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社会主义法治的的根本保证是()D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2.中国古人的下列说法中,对我们今天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仍具有很好借鉴作用的有( BCD )A.“坐而论道”、“闭门造车”B.“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D.“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爱国主义与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关系(B)。
A.爱国主义阻碍个人实现人生价值B.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C.爱国主义与个人实现人生价值无关D.爱国主义有时会帮助个人实现人生价值4.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委托他人代为进行民事诉讼,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字盖章的( C )。
A 司法文书B 责任书C 授权委托书D 起诉状副本5.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债权人不得转让其合同权利的情形有( ABD )。
A根据合同的性质不得转让的B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的C债务人请求不得转让的D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6.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人民当家作主C、权力制衡D、人民的生存权7.爱情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人类高度文明的体现。
”下列有关爱情基本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有(CDE)。
A爱情只是出于异性吸引的一种感情冲动B爱情的最终目的是金钱、权势和个人纵欲C爱情是男女双方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选择D爱情是男女双方彼此用自己的生活对对方的生活作出的完全承诺E爱情是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之间互相爱慕的关系,容不得第三者插足8.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多种心理成分的相应发展。
其中,人们遵循道德原则规范所表现出的外在活动,称为(A)。
A道德行为B道德意志C道德信念D道德认识9.竞争的积极含义包括:( ABCE )。
A激发竞争主体的进取心B有助于竞争主体加深自我认识C提高竞争主体的能力D改善人际关系E推动社会的发展1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著名爱国人士(B)的诗句。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1]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b404f22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1.png)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1]大一思修期末考试内容页码内容页码1.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1 48.如何端正人生态度562.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4 49.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573.如何积极适应新生活 6 50.价值观与人生价值观604.如何树立学习理念8 51.人生价值的选择615.大学的学习特点8 52.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616.构建合理的知识智能结构9 53.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637.积极培养创新能力10 54.在奉献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658.道德的社会作用11 55.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689.道德的主要功能12 56.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6910.社会主义法律内涵和本质13 57.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7011.社会主义法律作用13 58.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7212.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4 59.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新课题7213.法治精神15 60.理想爱国的内涵7414.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15 61.当打大学生如何理性爱国7415.高校学生法定的权利与义务17 62.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7516.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18 63.中华民族精神内涵7717.学籍管理规定19 64.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7818.大学生遵章守规的意义20 65.时代精神的内涵7819.如何自觉遵章守规20 66.以改革创新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7920.理想的含义24 67.当代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挑战8121.信念的含义25 68.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容8222.人生理想的类型25 69.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履行国家安全义务8423.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的重要作用28 70.我国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8624.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30 71.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8725.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33 72.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8826.当代大学生成才目标35 73.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罪8927.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36 74.惩治危害国防利益罪9028.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37 75.健康素质的含义9329.如何减少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失误38 76.健康的基本标准9330.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39 77.身心健康对大学生成才的意义9531.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40 78.高职高专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973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内容41 79.增进身心健康的方法与途径983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42 80.人际交往的意义10034.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43 81.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特征10135.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44 82.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0236.培养法治思维方式,提高法律风险防范控制意识44 83.尊重、平等、诚信、宽容、互助原则10237.培养能够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路径46 84.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10438.提高法律防范意识46 85.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10539.人生观的科学内涵50 86.友谊的含义与价值10640.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51 87.建立友谊的原则与方法10641.人生目的的内涵52 88.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0742.人生目的的作用52 89.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10943.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52 90.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11044.摒弃错误的人生目的53 91.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11145.人生态度的类型54 92.建设生态文明措施11146.人生态度的含义54 9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意义115内容页码内容页码95.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形成与发展119 125.爱心和感恩之心的培养15596.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各种精神)119 126.婚姻家庭法律规范15697.吸收借鉴国外优秀道德成果的意义121 127.结婚、家庭关系、离婚、继承权规定15798.正确评价国外其他民族的道德文明成果121 128.遵循婚姻家庭法律,构建和谐家庭15899.在继承和吸收中坚持辩证分析的正确原则122 129.如何实现家庭的和谐158 10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加强道德建设123 130.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懂得什么行为是违法160 10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125 131.遵守治安管理处罚法,规范自身行为161 10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127 132.明确环境保护法内容和保护对象162 103.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128 133.从我做起,保护美丽家园162 104.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129 134.学习道路安全法,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164 105.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132 135.提高交通规则意识,保护人身财产安全164 106.诚信是道德建设的根本134 136.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规定、办法165165 107.大学生诚信品质培养的主要内容135 137.《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108.政治、学习、生活、契约诚信135 138.增强网络安全意识,维护网络运行秩序166 109.大学生诚信品质培养的方法136 139.职业及其特点169 110.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37 140.职业道德的含义与特点170 111.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途径138 14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170 112.公共生活及其特点142 142.培养职业道德的途径173 113.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143 143.职业素质的构成174 114.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144 144.职业能力的培养175 115.社会公德及其特点145 145.艰苦磨炼意志,实践成就人才176 116.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146 146.树立正确的择业观178 117.自觉遵守社会公德147 147.树立正确的创业观179 118.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148 148.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180 119.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149 149.公司设立的规定182 120.遵守网络道德,科学利用网络149 150.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有关政策182 121.爱情及其特征151 151.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184 122.正确对待和处理恋爱中的问题152 152.劳动者争议的解决184 123.遵守恋爱道德153 153.劳动合同法的规定185 124.家庭美德154 154.正确处理劳动关系,维护自身劳动权益187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答:在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都有变化的大学中首先要认识大学生活的新特点。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一思修期末考试答:在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都有变化的大学中首先要认识大学生活的新特点。
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过集体生活也要独立: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实力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优良的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树立远大的理想。
2.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
答:这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
意义: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方法: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注重学习和掌握高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注重联系实际注重行知统一。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的理解?答: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解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这四个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重要意义:是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方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激励全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精选最新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完整考试题库(含答案)

2020年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有()BCDA.注重实体法律 B.学习法律知识C.掌握法律方法 D.参与法律实践2.对公民的申诉、控告、检举,有关国家机关( C ),负责处理。
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ABCD3.一人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 C )。
AB分别裁决,从重执行CD4.广义的守法,包括遵守A.宪法和法律 B.行政法规和各种法规C.一切规章 D.各项政策和纪律ABCD5.设立有限责任公司依法应具备的条件包括( ABC )。
A 有公司名称B 符合法定人数的股东C 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D 事先经由主管行政部门审批6.第一次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A.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B.1982年党的十二大C.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D.1987年党的十三大7.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A.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B.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C.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D.工农运动、武装斗争、党的建设8.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是()A.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B.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C.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D.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9.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在土地改革中必须注意的基本原则是()A.满足贫雇农的要求B.依靠贫农C.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D.发展农业生产E.坚定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利益10.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是加强( C ) 。
A社会公德建设B家庭美德建设C职业道德建设D医德建设1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我国现代社会中,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ABCDE)。
A文明礼貌B助人为乐C爱护公物D保护环境E遵纪守法12.任何道德品质都是个人的道德品质,即个人品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库(附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题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题,20分)1.社会主义大学的培养目标是()A、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人才B、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C、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D、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2.实现理想信念的根本途径是()A、志存高远B、社会实践C、理论学习D、人际交往3.处理人际关系应坚持的原则不包括下列哪项()A、平等B、诚信C、互助D、个人主义4.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A、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保卫祖国,抵抗侵略D、为祖国统一,主权完整贡献力量5.人生观的核心是()A、人生价值B、人生态度C、人生目的D、人生信仰6.社会主义道德以()为重点A、团结友善B、诚实守信C、勤奋自强D、敬业奉献7.法律是以()为基础的。
A、意志B、经济关系C、政策D、政治8.我国依法治国的标准是()A、宪法和法律B、社会道德C、社会习惯D、风俗和礼仪9.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A、文明礼貌B、助人为乐C、遵纪守法D、保护环境10.科学的人生观是()A、自保自利的人生观B、及时享乐的人生观C、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D、合理利已主义的人生观11.我们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时,应当遵循的原则是()A、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B、只有集体利益,没有个人利益C、先集体后个人,先他人后自己D、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12.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A、慎独B、勤劳勇敢C、艰苦朴素D、为人民服务13.人们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道德倾向和特征称为()A、道德观B、道德品质C、道德理想D、道德行为14.信念是()A、一种知识体系B、强调的是认识的正确性和科学性C、一种思想和理论D、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15.职业生活中最主要的法律制度有()A、《劳动法》和《公务员法》B、《劳动法》和《婚姻法》C、《组织法》和《公务员法》D、《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公务员法》16.依法治国的主体是()A、人民群众B、中国共产党C、人民代表大会D、司法机关17.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体系中,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A、国务院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央军事委员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8.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下列哪个机关行使。
最新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完整题库(含标准答案)

2020年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是道德的核心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A)。
A为人民服务B为小群体服务C为特权阶层服务D为先富起来的人服务2.某甲因与某乙发生合同纠纷,将某乙起诉到法院。
在案件开始审理前,某乙发现审理本案的审判长是某甲的表哥,因此请求更换审判长。
法院院长查证情况属实后,更换了审判长。
这属于诉讼法的( )A.合议制度 B.回避制度C.公开审判制度 D.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B3.法律的作用可以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的社会作用的是( ) A.指引作用 B.预测作用C.强制作用D.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D4.法存在于。
A、资本主义社会B、整个阶级社会C、整个人类社会D、原始社会B5.当代大学生成才目标与人才素质的关系是 ( ABCD )。
A.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B.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C.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 D.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6.下列可以用调解方式结案的民事诉讼案件是( D )。
A 依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B 依督促程序审理的案件C 依公示催告程序审理的案件D 依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案件7.下列不属于大学学习特点的是:(C)A.学习内容的专业性和综合性 B.学习方式的自主性C.学习途径的单一性D.学习方法的创新性8.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是()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C、党的十三大D、党的十五大9.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A、是完全一致的B、本质上是统一的C、内容一致,形式不同C、两者各自独立、毫不相关10.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原则是()A.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B.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C.坚持把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作为中心环节D.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1.在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中国坚持的原则是( )A.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B.互不侵犯C.互不干涉内政D.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12.邓小平理论是()A.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B.是邓小平一个人创立的理论C.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D.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13.对于一些不合情理的法律规定,错误的做法是(D)。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学期期末试题(一)

(3)纪律和理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了远大的理想,才会有自觉的纪律,而理想的实现又要靠纪律来保障。离开了自觉的纪律,美好的理想也就等于空想。特别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纪律尤为重要。
(4)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必然要求遵循共产主义道德。树立和发扬共产主义的道德风尚,正确对待和处理个人与集体、与国家的关系、自觉地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有力地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克服各种错误倾向。
A.认真读书 B.躬行实践
C.常思己过 D.虚心求教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人生观对人生的意义表现为( )。
A.调节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决定一个人做人的标准
C.决定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性质和水平
D.把握人生方向
E.抉择人生道路
D.人只有作为社会存在,在社会实践中才能获得价值
E.人与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与其他人的关系才能得到实现
7、具有先公后私、先人后己人生目的的人,在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时( )
A.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B.愿意多作贡献,少取报酬
C.先集体后个人,先他人后自己
D.只有国家、集体利益、没有个人利益
A.不时地伸懒腰,打哈欠
B.目光游离不定,不时地看手表
C.随意插言,贸然打断对方的话题
D.虚心倾听对方讲话,对自己认可的观点报以赞许的微笑
20、自我修养必须落实到行动上,只有身体力行,对自己严格要求,把正确的认识化为现实的行为,变成习惯,才能真正达到人生修养的高境界。这说明,自我修养中最重要的环节是( )
四、论述题(15分)
现代社会人生修养的根本目标是什么?为什么?(15分)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一思修期末考试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1.答:在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都有变化的大学中首先要认识大学生活的新特点。
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过集体生活也要独立: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实力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优良的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树立远大的理想。
2.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
答:这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
意义: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方法: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注重学习和掌握高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注重联系实际注重行知统一。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的理解?答: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解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这四个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重要意义:是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方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激励全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大一思修期末考试试题及答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在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都有变化的大学中首先要认识大学生活的新特点。
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过集体生活也要独立: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实力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优良的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树立远大的理想。
2.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
这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
意义:(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方法: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注重学习和掌握高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注重联系实际注重行知统一。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的理解?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解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这四个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重要意义;是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方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激励全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求,适应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4.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理想;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5,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作用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走什么路为什么学6.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7.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1)立志当高远。
立志做大事。
立志需躬行。
(2)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要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3)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根本途径)8.什么是爱国主义?如何理解其科学内涵及优良传统?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他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优良传统: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抵御外侮。
9.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那些内容?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爱国主义与用户祖国统一的一致性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爱国主义。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0.什么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内涵:爱国主义。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11.什么是时代精神?内涵是什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内涵:改革创新是核心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12.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自觉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2)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民族区域自治,宗教信仰自由,《反分裂国家法》(3)增强国防观念(4)以振兴中华为己任13.什么是人生观?什么是人生价值?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生活的态度人生价值:一种特殊价值。
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14.人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本质: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任何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5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关系: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端正: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16.对人生价值评价要坚持那几方面的统一?能力有大小和贡献需尽力相统一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动机与效果相统一17.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是什么?(1)社会条件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2)个人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18.什么是健康?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一般说来,身(生理)是心(心理)的物质基础,心为身的精神机能,二者相互作用,作为有机统一体对人的生活实践产生影响。
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生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即所谓“身心健康”。
协调身心关系以及身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保证人自身系统的健康和活力,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环节。
一个人自觉地调试心理,保持心理健康,能够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自我环境。
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③合理调控情绪。
④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19.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平等原则。
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
诚信原则。
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障。
宽容原则。
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
互助原则。
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
20.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
a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b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人的需要的满足,只能借助于社会,凭借一定的社会关系,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实现,受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需要的反映)c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个人应自觉地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社会利益)d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做贡献)21.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功能:*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作用: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
1) 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2) 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3) 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4) 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5) 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6)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由道德反映的经济基础、代表的阶级利益所决定。
只有反映先进生产力的要求和进步阶级利益的道德,才会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否则,就不利于甚至阻碍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
2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公义胜私欲;夙夜在公;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先…后…;先义后利)(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老吾老…)(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23.如何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道德建设的核心,即道德建设的灵魂,它决定并体现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并制约着道德领域中的种种道德现象。
道德建设的核心问题,实质上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
①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③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④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形成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