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分析与讨论

合集下载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现状研究——以用植物命名的景点为例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现状研究——以用植物命名的景点为例

第三章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现状的群落特征分析2001)。

本文采用的多样性指数为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

物种丰富度即物种的数目,是最简单、最古老的物种多样性测度方法(马克平,1994),Simpson指数的计算公式为:0=1-∑Pi2(PiINi/N)Pielou指数的计算公式为:Jd=(1一∑pi2)/(1—1/S)其中,Ni为样地内第i种植物的个体数目,N为样地内所有植物的个体数目,s为物种丰富度指数。

2.4植物群落的相似性比较物种相似性是指群落间或样地间植物种类组成的相似程度,是群落分析的一个重要基础(王伯荪等,1996)。

本文采用的表示群落间形似性的系数为Jaccard相似系数。

Jaccard相似系数是植物群落相似性的一种最简单的数学表达式,其公式为:1Sj2c/(a+b+c)×100%其中,a为第一个棒地肉的物种数,b为第二个样地内的物种数,c为两个样地的共有种数。

3结果与分析3.1十二个景点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3.1.1沧浪亭内景点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沧浪亭地处苏州城南三元坊文庙之东,现有面积约11000m2,是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向以“崇阜广水”、“城市山林”著称(周苏宁,1998),本文选取了园内清香馆(图3-1)、闯妙香室(图3-2)这两个命名与植物有关的景点进行调查分析。

清香馆馆名取自李商隐“殷勤莫使清香远,牢合金鱼锁桂丛”之句,馆前一道漏窗粉墙,自成院落,院内植有桂花数株,苍老古朴。

闻妙香室室名取自唐杜甫诗“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香”句意,室外平地植梅十几株,早春时节,含苞初放,暗香浮动。

图3—1清香馆平面图图3—2闻妙香室平面图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现状研究——以用植物命名的景点为例但随着植株的长高,必然导致没有下层植物,笔者认为应适当静植些低矮灌木,增加景观的层次。

3.1.2网师园内景点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网师园位于苏州市城东阔家头巷1l号,占地面积0.53公顷,园林专家陈从周对其评价甚高:“苏州园林小园极则,在全国的园林中,亦居上选,是‘以少胜多’的典范”(戴庆钰,1998)。

苏州白塘植物园植物配置分析

苏州白塘植物园植物配置分析

论苏州白塘植物园园林配置摘要:苏州工业园区白塘植物公园是以植物为主题的公园, 作为一个现代公园,他在设计上强调植物造景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在植物布置上,吸取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尽可能展示植物多样的配置方式。

中西合璧是他必然的特色,同时国际化的设计师又为它增添了许多城市绿地的时尚感。

关键词:白塘植物园;植物配置;中西合璧在苏州白塘植物园是以植物为主题,自然植物种类繁多,配置方式也与植物的有选择性息息相关。

如何将植物有选择的呈现在游客面前,且不让游客感到重复与单调,一直是我们学习园林设计学生思考的命题,而白塘植物园作为一个成功的园林典型也带给了我们一些园林设计,配置学习,造景手法学习上的新的思考。

1 地形特色1.1设计灵感用江南水乡水网田地的格局进行绿地空间的分割规划,使整个园林山水相间便于设计,分割成多个小岛屿的绿地顺势形成以春夏秋冬四季为小主题的主题岛屿,为后来的植物配置划分某个特定区域,有利于公园的后期管理。

公园整个地形的营造由西向东形成平地—岛屿—丘陵—山峦逐层次的梯度变化,多层次的变化也是白塘植物园的一大特色。

1.2地形与植物地形按照高矮递增,植物的疏密却按照地形来改变。

西入口处,层次简洁直白,用作地被的紫萼直接搭配大乔广玉兰做为行道树,中间视线穿透,视野开阔。

路两边应用不同层次的绿篱,整形修剪的微弱高差逐渐遮蔽视线,千头柏,粉星荚迷,毛鹃,金叶小檗,金丝桃等。

除了竖向的填充外,横向的填充也疏密有致,因为是植物园,所以园内多片植小乔大灌,填充绿篱与大乔之间的空间,在春岛的一个地方,层次感就十分明显的显现出了,地被是喜半阴的百子莲,上面是合欢遮阴,后面有木瓜海棠做稀疏绿篱,营造出一个阴凉的休息处,而且这个休息处离主干道还有2米近3米的过渡区,这段过渡区,以酢浆草和金边过路黄的地被铺地,四重层次的落差,给人一种悠闲清凉的感觉。

由于地势是东高西低的,所以东边的山地上为了显示它的突出,植被更加的疏了,以单一草坪配置片植的风景林以及灌木丛、视野更加宽阔,地被以草甸,草坡等为主,上面不设遮阴大乔,比如夏岛近东边山地的地方,片植了一团的糯米条,半米左右的绿篱配在狗牙根草坪上,真切有种草原之感。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形式的现代应用价值探究上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形式的现代应用价值探究上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形式的现代应用价值探究摘要:苏州古典园林作为江南园林的杰出代表,它在世界造园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其在造园中融合写意山水的艺术手法,蕴含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东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典范。

其中,园林中植物的配置也有着其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魅力,通过对苏州园林中植物配置特点、原则的分析,探讨其对现代园林中植物配置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以达到优化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目的。

关键词:苏州古典园林、现代园林、植物配置、应用价值一、苏州古典园林中植物的主要配置形式苏州古典园林中植物的配置形式,根据植物的数量、种植位置、树形姿态等特点,我们通常可以分为孤植、对植、丛植和群植等种植形式。

孤植是苏州园林植物造景中常见的种植形式,这种配置形式可以突出所选树木独特的树形、花色、姿态等特征,可以独立成景。

在选材时孤植对植物的姿态、色彩等特征要求较高,例如苏州园林常用的孤植树鸡爪槭、白皮松、银杏等。

对植,通常是两株树参照一定的轴线关系对称或均衡的种植。

在苏州园林里,对植形式的应用一般在门口照墙前或厅堂前,如网师园大门口照墙前的对植的龙抓槐。

对植这种种植形式可以引导观赏者的视线向中轴线上的景观集中,对中央景观起到烘托和强调的作用。

丛植是指几株同种或不同种的乔灌木不等距离地组合种植在一起。

这种组合种植形式,既要考虑到群体美,也要考虑组合中每株个体树的姿态、形色。

群植与丛植相比在苗木的数量上会有增大,更多的种类和数量能使植物景色错落有致,景观构图上更为饱满,这也是苏州古典园林中最常见的植物配置形式。

在这种形式的配置中,处理好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配合,乔灌木的搭配,小灌木与草花地被植物的点缀,可以使植物群落层次起伏,增加景深,使整体景观的观赏度得到提高。

二、苏州古典园林配置特点1、依照画理配置苏州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往往也遵循绘画的审美原则,在植物景观的姿态和线条方面追求自然天成之美,将画中的景致在立体空间再次呈现出来。

苏州狮子林的造园手法-植物配置

苏州狮子林的造园手法-植物配置

苏州狮子林的造园手法-植物配置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山最曲折,最复杂的实例之一。

元末明初建园时,搜集了大量北宋“花石纲”的遗物,经过叠石名家的精妙构思,假山群气势磅礴,以“适、漏、瘦、皱”的太湖石推叠的假山,玲珑俊秀,洞壑盘旋。

象一座曲折迷离的大迷宫。

假山上有石峰和石笋,石缝间长着古树和松柏。

石笋上悬葛垂萝,富有野趣。

假山分上、中、下三层,共有9条山路、21个洞口。

沿着曲径磴道上下于岭、峰、谷、坳之间,时而穿洞,时而过桥,高高下下,左绕右拐,来回往复,奥妙无穷。

两人同时进山分左右路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少顷明明相向而来...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基调是以落叶树为主,常绿树为辅。

用竹类、芭蕉、藤萝和草花作点缀,通过孤植和丛植的手法,选择枝叶扶疏、体态潇洒、色香清雅的花木,按照作画的构图原理进行栽植,使树木不仅成为造景的素材,又是观景的主题。

许多树木的种植与园林建筑和诗词匾联、人物典故相呼应,喻情于草木。

狮子林的植物配置亦照此理,东部假山区以古柏和白皮松为主,西部和南部山地则以梅、竹、银杏为主。

配植色香态俱佳的花木,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不仅增加了林木森郁的气氛。

更使山石、建筑、树木溶合一体,而成为真正的“城市山林”。

指柏轩前假山上有元代古柏数株,有白皮松五棵,姿态苍劲,皆成画意。

暗香疏影楼和问梅阁推窗可见三、五株梅,疏影横斜,暗香浮动。

尤其问梅阁中桌椅、吊顶都是梅花形,窗纹用冰梅纹,书画内容亦与梅有关,与地上“冰壶”古井共同构成一幅思乡的画卷。

更有文天样《梅花诗》:“静虚群动息,身雅一身清;春色凭谁记,梅花插座瓶”,借梅咏怀,体现了文天样正气凛然的高尚情操。

山石间有六百年年银杏一株,粗干老木,盘根错节于石隙间,夏日浓荫庇日。

秋叶灿若织锦,成为狮子林中一景。

2006年05月25日,狮子林作为元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相关赞誉】据史载,1703年2月11日康熙皇帝南巡、狮子林赐额“狮林寺”后,乾隆皇帝六游狮子林,先后赐“镜智圆照”、“画禅寺”及现存“真趣”等匾额。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有何特点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有何特点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有何特点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以其精妙绝伦的设计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闻名于世。

在苏州园林的营造中,植物配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不仅为园林增添了生机与美感,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那么,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究竟有何特点呢?一、因地制宜,巧妙选种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充分考虑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

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为多种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园林中,常见的植物有桂花、梅花、竹子、荷花、柳树等。

桂花是苏州园林中常见的树种之一,每到秋季,金桂飘香,满园芬芳。

梅花则以其傲雪凌霜的品质,在寒冬中绽放,为园林增添了一份坚韧与高洁。

竹子因其挺拔修长的姿态和清幽的气质,深受园林设计者的喜爱。

荷花在池塘中盛开,荷叶田田,花香四溢,给园林带来了夏日的清凉与诗意。

柳树则以其婀娜多姿的形态,在水边摇曳生姿,营造出柔美的氛围。

此外,园林设计者还会根据不同的地形和空间,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

在庭院中,多选用小型的花卉和灌木,如牡丹、芍药、杜鹃等,以营造出精致而温馨的氛围。

在假山旁,则会种植一些攀援植物,如紫藤、凌霄等,使其依附在山石上,增加自然野趣。

二、注重季相变化,营造四季景观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注重季相变化,通过不同植物在不同季节的开花、结果、变色等特性,营造出四季不同的景观效果。

春天,园林中百花盛开,姹紫嫣红。

桃花、杏花、梨花争奇斗艳,海棠花娇艳欲滴,樱花如雪般飘落。

此时的园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美好。

夏天,荷花、睡莲在池塘中绽放,荷叶随风摇曳,送来阵阵清凉。

石榴花、紫薇花盛开,红的似火,粉的如霞。

绿树成荫,为人们提供了避暑的好去处。

秋天,桂花飘香,菊花绽放,枫叶渐红,银杏金黄。

园林中的色彩变得丰富而浓郁,给人以丰收和成熟的感觉。

冬天,梅花傲雪绽放,松竹依然翠绿。

雪景中的园林,别有一番宁静与素雅之美。

这种四季景观的营造,使得苏州园林在不同的季节都有独特的魅力,让人们在游览中能够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的变化。

苏州拙政园六景点植物配置现状的群落学分析

苏州拙政园六景点植物配置现状的群落学分析

苏州拙政园六景点植物配置现状的群落学分析
拙政园是南宋末期张择端栽培的著名园林,其著名的六景点植物
配置现状的群落学分析,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见解,有助于合理
发展群落植物,保护拙政园的美景。

据统计,拙政园的六个景点,分别有梯云游廊、九曲桥、金谷园、拙政台、迎客苑和慈禧祠,共有35种不同的植物,主要是大叶紫薇、槐、蔷薇、香樟、紫薇和梅花等,大约占拥有植物群落的50%,其他较少的植物有杜鹃、木棉、银杏、柳黄、梅花、海棠等。

此外,拙政园还存在一些宿根植物以及藤本、草本植物,占
拥有植物群落的10%左右。

群落学研究显示,拙政园六景点植物配置群落中主要包含三种植
物类型:一是乔木,其中有大叶紫薇、槐、梅花等,占植物类型
的45%左右;二是灌木,有香樟、蔷薇等,占拥有植物群落的20%;三是草本植物,如杜鹃、木棉、银杏、柳黄等,占拥有植
物群落的35%。

结论:拙政园的六景点植物配置群落结构呈三类植物结构,主要由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组成,大叶紫薇、槐、梅花、香樟、紫薇、柳黄等植物占据大部分,杜鹃、木棉、银杏和海棠等较少。

因此,为了保护拙政园的美景,需要加强对拙政园的植物群落的综合管理,以及采取补偿性护林措施,扩大拙政园的植物群落种类,保护拙政园六景点植物的美景。

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景区和杭州西溪湿地的植物配置

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景区和杭州西溪湿地的植物配置

琼 枝 日 出 晒 红 纱

火 树 风 来 翻 绛 焰

枇 杷 园
将采 以芳 遗洲 兮兮 下杜 女若


香 洲
佳奇 花石 香尽 动含 万千 山古 秋秀


闻 木 樨 香 轩
占雪 春绽 颜霞 色铺 最锦 风水 流头


海 棠 春 坞
两 家 秋 雨 一 家 声

蕉 叶 半 黄 荷 叶 碧

芙 蓉 榭
是 色 目 是 变 花 观 园 艳 的 最 化 是 赏 中 而 部 引 最 植 对 主 芬 分 人 多 物 象 要 芳 , 注 也 中 。 ,

观 花 类
缀为用夏主这 。冬,秋要类 季或观作植 点作赏为物

观 果 类
色主 叶要 类分 和为 特秋 色色 叶叶 类类 树、 种彩

观 叶 类
林 木 、 荫 木 类
"
竹 类
"
草 本 及 水 生 植 物 类
三、配植方式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植师法自然,讲究入画,主要配置方式 有孤植、点种、丛植或群植等。 孤植,此种配置方式能充分发挥个体的色香姿特点,所选植 物一般为姿态优美或有独特个性的植株,常作为庭院植物的 主题。 对于稍大的庭院空间,须以点种的方法在院内点种几株乔木, 才能与环境协调。 随着庭院空间的进一步扩大,仅点缀数株乔木依然不能使浓 荫匝地,这时就须点种与丛植相结合,乔灌草相搭配,才能 形成枝繁叶茂的气氛。 群植适用于面积大的空间,如山林等。
四、具体植物配植
面 筑作建 效 的用筑 果 风,周 丰 格选边 富 、择的 , 形树绿 构 式种化 图 ,应多 美 使配起 观 其合陪 。 立建衬

浅谈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浅谈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7)0620350203浅谈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收稿日期622作者简介李进选(52),男,助理工程师,洛阳市古建园林设计研究院,河南洛阳 付晓渝(2),女,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博士研究生,北京 83李进选 付晓渝摘 要:介绍了苏州古典园林植物,从其植物的选用特点及配置特点两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苏州古典园林充分发挥出了自身的地域特色,创造出了风格鲜明的江南园林,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私家园林的代表流派。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特点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 苏州古典园林是江南私家园林最突出的代表,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从五代时期开始至清代中叶以后,苏州古典园林逐步发展成型,形成规模。

它们以其精致、淡雅的风格闻名于世,其中尤以拙政园为最著。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占地5.4万m 2,是苏州园林中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名园。

它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私屋,元朝改为大宏寺。

明正德年间御史王献臣辞职回乡,买下寺产,改建此园,并借用晋代潘岳的《闲居赋》中“拙政”二字为园名,沿用至今。

拙政园的园区面积较大,在植物方面不仅品种丰富,而且数量很多。

园内植物的栽植非常巧妙精湛,历史上该园即以“林木绝胜”而著称。

虽有林木、花卉近千株,但多而不乱,经营得颇有章法,花木与山水建筑紧密结合,形成了这个“乔木参天,有山村杳冥之歌”的古典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对植物的利用更是遵循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选择植物题材上,则采取了许多传统的手法。

总的来说,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并无固定模式,但总是取法自然,因地制宜进行,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

1 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选用特点1.1 注重地方风格和传统观念提供绿化面积外,还要把最高层的屋顶建成“开放式”,将整个屋顶连成一片,使之变成广阔的高空场地,居民可随意在屋顶栽花种草。

4 楼顶绿化的可行性分析屋顶被称为城市建筑的“第五面”,业内人士指出,屋顶绿化是在有限的城市空间里,提高绿地率最有效的方式,有利于保护生态、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遮荫覆盖、降低室温和城市热岛效应、节水节能,环保效益巨大。

苏州古典园林之植物

苏州古典园林之植物

苏州古典园林之植物花木是组成园景不可缺少的因素。

苏州古典园林的花木配植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我国传统的山水画得到启示。

花木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故与山石、水面、房屋有机结合,形成了江南园林独特的风格。

在大片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混合配植中,常利用各种树形的大小,树叶的疏密,色调的明暗,构成富于变化的景色,在形成自然山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如拙政园中部二岛,用较多的落叶树配以适当的常绿树,与土坡上茂密的竹丛和池边的芦苇相组合,掩映于宽阔的水面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花木既是园中造景的素材,也往往是观赏的主题,园林中许多建筑物常以周围花木命名,以描述景的特点,如拙政园的远香堂、倚玉轩、雪香云蔚亭、待霜亭、梧竹幽居亭、松风亭,柳阴路曲等等,其他各园此类名称也数见不鲜。

利用花木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习用的一种手法。

例如各园厅堂前的玉兰与花台上的牡丹,侧重春景;怡园内群植的紫薇,拙政园与狮子林等的荷蕖,主要供夏季观赏;留园西部土山上的枫林,以及各园的桂花与菊花,构成秋景;拙政园西部十八曼陀罗花馆前的山茶,以及各园小院内栽植的天竹、蜡梅,则为冬景。

不仅如此,园林中对花木混合布置的方法更为重视,如网师园小山丛桂轩前院和留园冠云峰庭院,都配有四季分别可观赏的花木,花期衔接交替,形成四时景色的变化。

苏州园林花木的栽植,大都根据地形,朝向和干湿情况,结合花木本身的生长习性配植。

例如桂花、山茶、黄杨,天竹、枸骨、女贞等耐阴,多植于墙阴屋隅;松、柏、榆,枣、丝兰等耐旱,则多植于山上;垂柳、枫杨、石榴等喜湿,多布置在池畔。

但并不机械地为其习性所拘束,而是根据花木的姿态、线条、构图、色香等特点,与周围环境作有机的配植。

“远香”原由荷花引伸而来(见宋周敦颐《爱莲说》),远香堂面临荷池,故名。

“倚玉”,据明文征明拙政园诗:“倚楹碧玉万竿长”,轩前原有竹。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特点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特点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特点苏州位于长江之南,西滨太湖东临金鸡、独墅及黄天荡等湖泊,大运河流经南北;气候温和,对园林植物配置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特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特点苏州园林主要由山、水池、建筑和植物四大素材所组成,于山、水池和建筑的周围,以各种植物和多种方式进行配置,在相互的衬托与掩映下,能创造出许多美丽的画面,使人神往。

苏州园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造园意境,植物配置随着园中各个景点主题的不同要求而展现出不同内容,现将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的特点综述如下。

一、植物配置与诗情画意有密切联系苏州园林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创造一座富于诗情画意的“城市山林”,是自然山水风景的艺术提炼与概括,所以植物配置的要求比较高,山与水池是山水园中的主要内容。

于山水之间或在园林一角,布置一些建筑,在建筑物内大都是悬有名称的匾额,和描绘附近景色的对联。

如拙政园中部主山上的“雪香云蔚”亭,亭内的匾额上写着“山花野鸟之间”,山上林木葱郁,浓荫蔽日,坡上灌木花草丛生。

游人至此,仿佛置身于丘壑林泉之间,山林野趣油然而生。

亭前挂有文征明的对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把这一景点的意境,充分描绘出来。

拙政园西部的“留听阁”,东侧池内栽植荷花。

当时园主取李商隐诗句:“秋阳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故题名为“留听阁”。

使人联想到深秋天气,一池残荷,秋雨落在荷叶上,发出淅淅沥沥的雨声,耐人耐味,意境深远。

苏州园林面积有限,所以布局紧凑,迂回曲折,引人入胜,确有步移景异之趣。

植物是造景的主要素材之一,它与山、水池、建筑物构成各种不同的画面。

例如留园的“揖掌轩”、网师园的“殿春簃”、“看松续画轩”等建筑物,后墙设窗,以竹石(蕉石或松石等)为绘,夏日绿荫满窗,令人乐而忘暑,隆冬时节天竹红果累累,腊梅满枝黄花,生动如画。

大空间内植物配置另有一番景象,如沧浪亭土山上的古树三、五成丛,形成一片深山老林,遍地箬竹,苍古入画。

苏州园林拙政园植物配置介绍

苏州园林拙政园植物配置介绍

3.2.2 花木與山石的配置
土山或“土包石”假山的花木配 置多採取複層混交方式,旨在形成山 林景觀,如東部“放眼亭”土山·中部 山島等。“石包土”假山,種植觀賞 價值高的花木,並注意不使之過分濃 密。靠駁岸或擋土牆一邊,為顯示假 山的陡峭峻拔,選擇枝幹彎曲的花木, 或將花木修剪成半懸崖形,使紙條斜 出假山之外,以與假山相呼應。
拙政園利用園地多積水的優勢,疏浚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彌的個性和特色。拙政園 中部現有水面近六畝,約占園林面積的三分之一,“凡諸亭檻臺榭,皆因水為面勢”,用大面積 水面造成園林空間的開朗氣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廣林茂”的特點。
荷花是園子主人喜愛的植物,具有豐富的精神內涵,北宋周敦頤:“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来自 3.2.3 花木与水体的配置
池邊若是土岸,則採取淺沼的處理方法,由池岸向池中做成斜坡,岸邊種植水菖 蒲·蘆葦·慈菇·茭白·水葫蘆等沼生植物,或者是草坡一直到水;池邊若是假山駁岸或條石 駁岸,則在駁岸以內種植一些不阻擋視線的花木,如迎春·探春等,垂掛於駁岸上,或在 假山石上爬植物更顯古樸。還可以在岸邊種植碧桃·梅花·梨花·杏花·玉蘭·海棠·夾竹桃·山 竹·松樹·垂柳·楓楊·榔榆·樸樹等花木,使枝條伸向水面,形成柔條拂水,低枝寫境的畫 面。
在配置中選擇一些當 地的吉祥植物
例如園中“梧竹 幽居”一景,種植梧 桐樹和竹子,民間把 梧桐樹看作鳳凰棲息 之樹“家有梧桐樹, 何愁鳳不至”,白居 易也有“棲鳳安於梧 ”的詩句,相信家種 植梧桐,引鳳來棲, 可以給家帶來吉祥, 而竹子象徵高風亮節 的品格,希望居者也 有此君的風範。
2.2 體現文人精神
植物的利用更是遵循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在選擇植物題材上,則採取了許多傳統的手法. 總的來說,蘇州古典園林的植物配置,並無固定 模式,但總是取法自然,因地制宜進行,做到"雖 有人作,宛自天開".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概述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概述

苏州园林植物概述廖星摘要:不论是是观花、观果、观叶的植物,还是乔木、灌木,都具有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不同的植物各有所长。

苏州园林中运用的植物的造景,展现的是造园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

它绿荫护夏,红叶迎秋,经霜雪而傲冬,抗寒冬以迎春。

“以景寓情,感物吟志”的花木精神是把诗情画意写入了苏州园林。

从“生境”到“画境”到“触景生情”,终于将情景相融推向了高潮,把“意境”的细细微微体现到淋漓尽致。

关键词:造境、风韵美、苏州园林植物是组成园景不可缺少的因素。

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配植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我国传统的山水画得到启示。

而是人工美与自然美的融和。

植物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故与山石、水面、房屋有机结合,形成了江南园林独特的风格。

不论是是观花、观果、观叶的植物,还是乔木、灌木,都具有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不同的植物各有所长。

1园林植物的色彩美1.1观花类的色彩美。

因花色艳丽而芬芳,是园中主要观赏对象。

其中红色花系有山茶、月季、杜鹃、夹竹桃、红花牡丹、垂丝海棠、石榴、紫薇、木芙蓉、秋海棠、紫茉莉、凤仙花、鸡冠花、蜀葵、秋葵、鸭趾草、。

黄色花系有金桂、迎春、金丝桃、蜡梅。

白色花系广玉兰、栀子花、含笑等;蓝色花系的有、紫荆、八仙花、木槿、毛泡桐、等。

红色能形成热情兴奋的气氛,黄色象征着高贵、白色象征着纯洁、蓝紫色象征着幽静。

1.2观果类的色彩美。

在树种园林中此类花木主要作为夏秋观赏之用,或作为冬季点缀。

橙黄色的有枇杷、桔、柚,红色或紫色的有南天竹、枸骨、珊瑚石榴、花红、柿、枸杞、枣等。

其中枇杷既能观赏,又可供食用,各园颇多采用。

南天竹亦称天竹,冬季结红果,常与蜡梅合栽,也是园中常用的重要树种。

1.3观叶类叶的色彩随着树种的环境不同而不同,有些还随着季节的交替变化而变化。

有的早春新绿,夏季浓绿,秋季红叶变化极为丰富。

在苏州园林中绿色类的有黄杨、桂花、广玉兰、枇杷、榕树、八角金盘、女贞、丝兰、棕榈等;春色类得有樟树、五角枫、茶条槭、秋色叶有爬山虎、卫矛、栾树、落羽杉、水杉、金钱松。

(完整)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研究

(完整)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研究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研究摘要:苏州园林以其精湛的建筑工艺,巧妙地空间处理手法,以及富有神韵的山水情怀而独步世界。

园林植物配置是指植物材料在园林中适宜的种植位置。

就是指植物与周围,或局部小环境的合宜配合,植物能长大形成景观。

受文化影响的苏州古典园林,适宜的植物配置,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内容,另一是适地适树。

现代园林的植物景观配置不一定适用于古典园林的配置,但是研究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却可以给我们现代公园的建设以启迪。

本文将从苏州古典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和适地适树的原则分析其植物配置。

关键词: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景观, 文化,适地适树中国古典园林园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以及独到的意趣在世界园林中拥有重要的地位,而苏州园林作为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在植物景观营造方面拥有极高的地位,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苏州园林甲天下”, 不仅表现在其精湛的建筑工艺而且与其植物景观的营造也密不可分。

1、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的适地适树原则中国很早就认识到适地适树在植物造景中的重要作用.如西汉刘安《淮南子》中说:“欲知地道,物其树”指出了树木生长与自然条件的密切关系。

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对此进一步的阐述:“地势有良薄,山泽有异宜。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精辟的说明了适地适树的意义和重要性.明代王象晋著《群芳谱》中,对此认识更有所发展:“在北者耐寒,在南者喜暖。

高山者宜燥,下地者宜湿.此物性之固然,非人力可强致也。

诚能顺其天,以致其性,斯得种植之法矣.”现代人将适地适树解释为立地条件与树种特性相互适应,是选择造林树种的一项基本原则.依据生物与其生态环境的辩证统一这一生物界的基本法则提出.1。

1.苏州古典园林的立地条件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端,太湖平原的东侧,地势平坦开阔.苏州平原属流水地貌,由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而塑造成堆积平原。

其中散落着一些孤立低矮的丘陵,这些丘陵的存在,提供了一定的园林植物资源条件.苏州的土壤中的自然黄棕土类中的黄刚土属的各项理化性能,最适宜树木生长,太湖沿岸以自然黄棕土为主的丘陵,园林植物资源丰富[1]。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艺术浅析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艺术浅析

2019年第20期现代园艺这样才会为园林的长期生态化发展提供保障。

3.2生态种植一是以生态规划理念为指导进行园林植物种植,应优先选用乡土植物,以体现与园林客观条件的相切合,为现代园林的长期良好发展创造条件;二是在现代园林景观种植环节中,应保证植物元素种类的多元化,在组合搭配植物元素时,应考虑到植物种类间的影响度,以促进景观整体外观上的统一化,达到现代园林景观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切实体现植物群落的最大价值;三是结合生态规划理念进行植物种植,如果能够良好地搭配各种植物元素,就能更加凸显植物元素的生态均衡性和适用性,体现科学建立景观的发展态势,以此切合现代园林景观生态化发展趋势。

如国内北方地区的某园林,其内部大部分景观都属于湿地型景观,基于各种类型生物生存发展需求,在湿地园林中的适当位置种植乡土植物,并基于美观环保的理念进行园林设计,以此为实现园林理想设计效果提供保障。

3.3园林景观分散建设现代园林景观建设所涉及的方式有很多,如草地、植物园的建设技术。

园林与城区街道拐角有紧密的关联,可明显优化居民区环境质量,但若只是一味地突出景观美感和视觉感染力,就会使得景观只能体现优化市容市貌的作用,不能体现出环保的主要作用,导致所建成的景观不能提升城区环境质量。

所以,在未来园林景观设计中,应使用分散式的建设技术方法,并保证景观中各个元素间关联的紧密性,如体量、样貌、密度间的关联。

不仅如此,对现代园林景观建设,还应遵循科学的规划原则,同时景观元素间的距离也应体现均匀性。

在人造景观中,应增设统一化的景观元素,如结合自然水区样貌搭建水体景观,景观外观应具有高度的视觉感染力,不仅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紧密接触,而且也会提升城区环境湿度、调节城区气温,以此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创造条件。

除此之外,以生态化理念为指导建立园林景观时,还应在园区内适当位置搭设具有健身功能的空间,以促进增强民众体质,并充分体现现代园林生态化的发展态势。

3.4园林景观自然标准要想有效促进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和环境质量的优化,就应在未来园林景观设计中进行细致的规划,并体现景观整体的生态化和自然化,如加入不同类型的花草树木、扩展绿地范围等。

苏州留园植物配置

苏州留园植物配置

苏州留园植物配置苏州留园是著名的传统园林,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汇集了古代园林建筑艺术、文化艺术、园林花卉及树木艺术等多方面的成果,其中的植物配置更是深得人心。

下面就来仔细分析一下苏州留园的植物配置。

一、植物的种类苏州留园以园内所植的花木树种而著称,该园内栽有数百种花卉,林木单位数达到数千株。

包括各种名贵金丝楠、何首乌、齐墩果、石斛、兰花、梅花、竹、松、柳等等。

其中以秋色和春色最为著称。

红枫、黄桂、银杏、柿子树、樱树、紫薇、海棠、荷花等最具代表性。

二、配植方法苏州留园的配植方法非常独特,它注重的不仅仅是植物本身的美感,还有与周边环境搭配的效果。

苏州留园中,花木、山石、水池交相辉映,互相烘托,水池边有垂柳披榛,山石边栽种迷宫等等,给人一种舒适自然的感觉。

三、春花秋果苏州留园的植物配置体现了其秋色庭院和春色山水的特点。

园内有丰富的春花,如梅花、杏花、桃花、李花等,而秋色则有芙蓉花、秋海棠、木棉花等。

苏州留园还有许多果树,如橄榄、枸杞、榅桲、枇杷等等,可以让游客品尝到新鲜的果实,并欣赏到四季的不同景色。

四、历史文化的体现苏州留园的植物配置还反映了历史文化的体现。

园内的梅树就包含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寓意,而兰花则有“清雅秀丽”的艺术价值。

苏州留园还栽种有齐墩果等多种品种的树木,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良心。

总之,苏州留园的植物配置十分独特,它既注重了植物本身的美感,又与园内的山川湖水、亭台楼阁等设施相协调、相衬托,形成了抛。

离段、蕾翻碧发,萼润珠圆的自然景观。

游客在苏州留园中体验到不仅是大自然的美,还有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案例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案例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案例那我就来说说苏州拙政园的植物配置案例吧。

一、拙政园概况。

拙政园那可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大明星。

它就像一个绿色的大舞台,植物们在这儿各显神通。

二、植物配置妙处。

1. 以水为中心的植物搭配。

你看那水边,种了好多垂柳。

就像一个个长发飘飘的姑娘在水边梳妆呢。

垂柳细长的枝条垂到水面上,风一吹,那画面就像在给水面挠痒痒,水波跟着笑个不停。

而且垂柳的绿色和水面的波光粼粼搭配起来,简直就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除了垂柳,水边还有大片大片的荷花。

到了夏天啊,那荷花一朵朵地冒出来,有白的像雪,有粉的像霞。

荷叶呢,就像一个个大盘子,托着那些娇艳的荷花。

荷花和荷叶把水面遮得严严实实的,你要是划个小船在里面,就感觉自己像钻进了一个绿色和粉色的童话世界。

而且荷花的清香啊,弥漫在整个园子的空气里,闻着就叫人心里舒坦。

2. 庭院中的植物组合。

在拙政园的庭院里,常常能看到竹子和芭蕉的搭配。

竹子嘛,直直地挺立着,就像一个个守卫园子的士兵,节节高升,有着一种坚韧不拔的劲儿。

芭蕉呢,它的叶子又大又宽,就像一把把大扇子。

下雨的时候,雨滴打在芭蕉叶上,滴答滴答的,就像在演奏一场大自然的音乐会。

这竹子和芭蕉一刚一柔,放在一起特别和谐。

还有梅花树也常常出现在庭院里。

冬天的时候,别的花都谢了,梅花却迎着寒风盛开。

那一朵朵小小的梅花,红的像火,白的像玉,散发出淡淡的幽香。

在古色古香的庭院建筑映衬下,梅花就像一个冷艳的佳人,给园子增添了一份高洁的气质。

3. 不同季节的植物变换。

春天的时候,拙政园里的桃花开了。

那满树的桃花,就像天边的云霞落到了园子里。

桃花树下还常常搭配着一些小草花,像荠菜之类的,星星点点的小花和艳丽的桃花相互映衬,充满了生机。

到了秋天,园子里的银杏树叶变黄了。

那满树金黄的银杏叶就像一把把小扇子在空中飞舞,落在地上就像铺了一层金色的地毯。

旁边的枫树呢,叶子红得像火,红与黄交织在一起,就像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美不胜收。

拙政园的植物配置就是这么巧妙,通过不同植物的搭配,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美景,就像一个永远不会落幕的自然大戏台。

论苏州运河公园园林植物的配置

论苏州运河公园园林植物的配置

论苏州运河公园园林植物的配置植物是组成园景不可缺少的因素,不论是观花、观果、观叶的植物,还是乔木、灌木、地被植物,都具有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不同的植物各有所长。

绿荫护夏,红叶迎秋,经霜雪而傲冬,抗寒冬以迎春。

通过本次在苏州运河公园的考察实习,对园林植物配置有了一定的认识。

从植物种植的形式上来看,植物的配置有下列几种方式: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群植、林植、绿篱、垂直绿化、地被植物。

一 孤植主要显示树木的个体美,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

对孤植树木的要求是:姿态优美,色彩鲜明,体形略大,寿命长而有特色。

周围配置其他树木,应保持合适的观赏距离。

在珍贵的古树名木周围,不可栽植其他乔木和灌木,以保持它独特风姿。

用于庇荫和孤植树木,要求树冠宽大,枝叶浓密,叶片大,病虫害少,以圆球形、伞形树冠为好。

如右图(1),位于人行道路交叉口二 对植即对称地种植大致相等数量的树木,多应用于园门,建筑物入口,广场或桥头的两旁。

在自然式种植中,则不要求绝对对称,对植时也应保持形态的均衡。

右图(2)在运河公园的入口花坛中,对称种植了灌木。

三 列植也称带植,是成行成带栽植树木,多应用于街道、公路的两旁,或规则式广场的周围。

如用作园林景物的背景或隔离措施,一般宜密植,形成树屏。

如图(3)(4)(5)图(1) 图(2) 图(5)四丛植三株以上不同树种的组合,是园林中普遍应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也可用作背景或隔离措施。

配置宜自然,符合艺术构图规律,务求既能表现植物的群体美,也能看出树种的个体美。

三株种植形式可有:三株在同一直线上、三株成等边三角形、三株大小,姿态相同。

五群植树群的规模一般其长度和宽度在50m以下,以方便游人进入和观赏。

相同树种的群体组合,树木的数量较多,以表现群体美为主,具有“成林”之趣。

如图(6),在绿地上大片种植孝顺竹,属于丛生竹种,走进有如进入竹林。

六林植从疏密来分:分为疏林,常有草地疏林、花地疏林、疏林广场和密林。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分析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分析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分析苏州园林可以说是一个文人园林,它与皇家或官家园林有着明显的不同。

从思想上来说苏州园林旨在表现文人的审美意趣,其中拥有耐人寻味的思想体系和诗画般的艺术风格。

其中的植物配置更是博大精深.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植物配置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植物配置分析苏州园林主要由假山、水池、建筑和植物四大要素所组成。

以假山、水池和建筑为园林的筋骨与血脉,以植物为灵魂。

苏州园林面积有限,所以空间布局紧凑,迂回曲折,引人入胜,确有步移景异之趣。

例如拙政园西部的“留听阁”,东侧池内栽植荷花。

一到深秋天气,一池残荷,秋雨落在荷叶上,发出淅淅沥沥的雨声。

引得游园者浮想联翩!正如李商隐诗句:“秋阳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所说一般。

而沧浪亭土山上的古树三、五成丛,形成一片深山老林,遍地箬竹,苍古入画,以少胜多,更是十分奇妙。

可以说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不是以一种单独的配景出现而是作为一种决定性的因素。

可以说植物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意境的广度和宽度。

苏州园林虽面积有限,但要求树种丰富。

植物的种类包括观叶类、花草类、竹类、水面植物等几大类。

这些植物首先要符合自然山林景观的需要,其次则是意境的表达!(1) 观叶类:松柏是山林中主要树种,所以人造的“山林”中必需象征性地种一些松柏来点缀山景,同时也可以以松柏来象征山之挺拔!其中常用的有白皮松、黑松、罗汉松、桧柏等。

高大阔叶乔木在园中能构成主要风景画面,同时也可以拉伸景观的景深,竟而来配合空间上的迂回曲折。

如银杏、榉、榆、枫、梧桐、垂柳等,这些乔木的叶色,季相变化相当明显,颜色丰富多采,十分悦目。

同时在各个季节的变化中又可以给游园者不同的意境感受。

所以在苏州园林中最为常见!(2) 花草类:花草是园中的重点,是人们观赏的主要对象。

特别是几种传统名花,如梅花、山茶、杜鹃、牡丹、芍药、桂花、天竹、蜡梅等,常新选用,而地被植物及小灌木,则有箬竹、山竹、书带草、葱兰等,这些植物既能点缀山坡和假山、花台,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张皖苏(完整版)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张皖苏(完整版)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分析
总平面图
拙政园的山石、水体、建筑的营建以及其植物配置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 准,历史上该园即以“林木绝胜”而著称,虽有林木、花卉近千株,但多而 不乱,经营得颇有章法,因此,园内的植物景观堪称苏州古典园林的典范。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分析
虽有林木、花卉近千株,但多而不乱, 经营得颇有章法,花木与山水建筑紧密结合, 形成了这个“乔木参天,有山村杳冥之歌” 的古典园林。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分析
3 拙政园植物配置
3.1 配置类型
孤植 指园林中常用的一株树种植或两株树对植。它能充分发挥单株花木的 动势、线条、形体、色、香、姿的特点,用于较小空间作近距离观赏;在较 大空间中运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丛植 指园林中3~9株单一树种或多树种的组合种植。花木多种植在不等边 之角形点上,前后、左右呼应,前树不挡后树。拙政园“远香堂”前广玉兰、 柏、枫杨组成的多树种树丛。
古典园林植物分析
以拙政园为例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分析
1 拙政园植物总体概况 2 拙政园植物选用原则 3 拙政园植物配置 4 拙政园植物景观景点分析
5 总结
目录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分析
1 拙政园植物总体概况
拙政园建于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是我国四大古典名园之一,作为
苏州古典园林中面积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园林,它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私屋, 元朝改为大宏寺,明正德年间御史王献臣辞职回乡,买下寺产,改建此园,并 借用晋代潘岳的《闲居赋》中“拙政”二字为园名,沿用至今。
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约52000平方米),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 东部原称“归田园居”,是因为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园东部归侍郎王心 一而得名。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面积约18.5亩。其总体布局 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 特色。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 建以亭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分析与讨论
作者:林玉良兰海峰林知远
来源:《丝路视野》2020年第05期
摘;要:中国很早就认识到植物在园林造景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園林的代表,以其精湛的建筑工艺、富有神韵的山水情怀而独步于世界,以拥有耐人寻味的思想体系和诗画般的艺术风格见长。

其在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上都有其独特的选择方法。

本文主要对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进行分析研究,说明了植物配置的特点及植物配置的方式,阐述了苏州园林对现代园林建设起到的启迪性作用。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苏州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发源地,因其造园技术和艺术水准而举世闻名。

在园林景观中,植物是一个这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对于整体来说,植物的配置对园林景观的观赏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苏州地理位置及占地面积的影响,在植物生长造景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苏州园林在建造时运用了不拘一格的手法,使得苏州园林以景取胜。

在植物的选择配置上,也采取了许多的传统方法,因地制宜,让每一位去过游人都流连忘返。

一、苏州古典园林简介
苏州一贯有“园林之城”的说法。

苏州园林是集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的综合艺术品,把自然美和艺术美融为一体,构成了曲折迂回、移步换景的画面。

苏州园林根据古人的实际需求采用住宅和园林合二为一的建造手法,可以观赏、可以游玩、可以居住。

它不仅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也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

它所反映出的物质内涵和想要传达给后人的天人合一的精神都值得我们为之惊叹。

二、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选用
(一)苏州气候对植物选用的影响
苏州的地理位置位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潮湿且多雨,四季分明,春秋季短。

无霜期年平均长达233天。

这些显著的气候条件都为苏州园林植物的选用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江南地带的气候特点之一就是降雨量较为丰富,气候温暖适宜。

这样的气候条件使得能够进入苏州园林的植物种类繁多。

根据记载,苏州园林中的树木类、观赏花卉类和藤萝类植物就有100多科250多种。

(二)地方风格和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相结合
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既考虑了植物的生长特点,还给植物定义了特定的观赏内涵。

这些植物在外形上不但各有特色,远观还可产生错落有致的别样风景。

此外,也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相结合,在植物的配置过程中选择当地比较吉祥的植物来作为点缀。

例如,在苏州园林中种植竹子,有显示主人高风亮节的高尚品格;在园林中种植梧桐树有引吉祥之鸟凤凰的寓意,可以为家里带来吉祥。

三、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一)配置类型
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主要运用了植物和园林中的景物相结合的手法,按照园林中树木的生长规律,用不同的组合形式来形成不同园林空间,以此来满足人们的观赏需要。

苏州古典园林占地面积较小,这也使得苏州园林有布局紧凑、引人入胜之趣。

例如拙政园西侧的水池中栽种的荷花。

每当秋雨落到荷花上,发出点点雨声,会引得游园的人浮想联翩。

正如李商隐的诗句:“秋阳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并不是以一种单独的景色出现在园中,而是作为一种决定性因素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园内植物所产生的意境的广度和深度。

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主要包括观叶类、花草类、竹类、睡眠植物等几大类。

这些植物在选择上不仅要符合园林景观的审美需求,还要兼顾表达意境的责任。

(二)配置方式
苏州古典园林的配置方式主要采取树木与园区、树木与园内假山、树木与亭台水榭等配置方法。

树木既是园中的造景素材,也是园林中的观赏景色。

苏州古典园林中有许多以植物花木和周围景色命名的建筑,如雪香云蔚亭、梧竹幽居亭、柳荫路曲等等。

结合树木和花卉的季节性特点,组合成四季不同的园中景色,也是苏州古典园林中常用的配置方法。

(三)配置特点
在充分考虑到当地生态习性的前提下,选用具有特定观赏寓意的植物。

植物所具有的外形、颜色和给人产生的美感都是为观赏特性丰富内容。

所选择的植物不同,创造的园林意境就不同,这也是我国古典园林中较为常用的手法。

苏州古典园林中也较为常用,利用植物的四季变化不同景象和不同花期的特点来创造园内景观。

以拙政园为例,春景有“海棠春坞”、夏景有“荷风四面亭”、秋景有“待霜亭”、冬景有“雪香云蔚亭”。

苏州古典园林中建筑众多,造型不尽相同,功能也有所区别,许多建筑都用植物来命名,这样可以使园林景观主体更加突出,丰富了园内建筑的艺术构图。

四、结语
苏州古典园林把植物和建筑两者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真正的达到了天人合一的伟大思想境界。

苏州古典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也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珍贵人文景观。

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既继承了我国古典园林的优秀创造方法,也把每一处景色都赋予了深远的意境。

苏州古典园林通过植物的配置充分发挥了所在地的地域特色、气候特色、植物特色等,也创造出了江南地区风格鲜明的建筑群,从而成为我国私家园林的代表。

苏州古典园林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艺术上的欣赏,还为我们现代园林植物创造设计提供了巨大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沈贤成.古典园林植物配置艺术浅析[J].现代园艺,2019(20):115—116.
[2]齐庆茹.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探究[J].广东蚕业,2019,53(10):29,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